地下水动态调查评价相关表格格式-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地下水监测报表格式汇总
地下水采样记录表
监测井编号
经纬度
采样日期
采样时间
采样方法
采样深度(m)
气温(℃)
天气状况
现场测定记录
样品性状
年
月
日
水位(m)
水温(℃)
氧化还原电位(mV)
溶解氧(mg/L)
pH
电导率(μs/cm)
浑浊度
嗅和味
肉眼可见物
色(描述)
固定剂加入情况
备注
采样人员:记录人员:
样品交接登记表
地下水监测井信息汇总表
监测井编号
监测井名称
所在位置
流域水系
水位(m)
埋深(m)
地下水类型
使用功能
监测单位
开始监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间
井柱结构图(需附后)
市(县)
区(乡、镇)
东经
北纬
埋藏条件
含水介质类型
年
月
注1:“埋藏条件”按滞水、潜水、承压水填写;“含水介质类型”按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填写。
注2:“开始监测时间”指设监测点(井)后开始监测的年、月。
送样日期
送样时间
监测点(井)名称
样品编号
监测项目
样品数量
样品性状
采样日期
送样人员
监测后样品处理情况
监测站名:
送样人:接样人员:
地下水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表
监测站名:年度:
监测项目
分析方法和标准代号
使用仪器名称及型号
检出限
注1:按本站实际情况填写此表。
注2:“监测项目”栏必测项目在上,选测项目在下。
填表人:复核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
地下水监测结果汇总表【模板】
0.0003
铁
0.27
0.3
达标
0.03
锰
0.376
0.1
超标2.8倍
0.001
镉
0.003ND
0.01
达标
0.003
汞
0.00005ND
0.001
达标
0.00005
铅
0.01ND
0.05
达标
0.01
总铬
0.01ND
—
—
0.01
砷
0.00005ND
0.05Biblioteka 达标0.00005锌
0.015
1.0
达标
3、该企业监测由XX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实施。
废水监测结果汇总表
采样地点:XX市奇龙坑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废水总排口
采样日期:2018年1月17日
单位:mg/L(已注明的除外)
监测项目
总排口(W********)
标准限值
达标情况
检出限
样品状态及特征
无色、微臭味、无浮油、
透明度一般
—
—
—
pH值(无量纲)
6.72
5、该企业监测由XX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实施。
达标
20个/L
流量(m3/d)
100
—
—
—
备注
1、废水处理工艺为MVR蒸发技术;
2、排污去向为西阳水电站上游一百米处;
3、ND表示监测结果低于方法检出限,报所用方法的检出限值,并加标志ND;
4、加注﹡项目按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表2中的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进行评价,其余项目按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26-2001)表4中一级标准进行评价。
《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范(1:50000 -1:250000)》(审定稿)
中国地质调查局DDxxxx—xx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范(1:50000 -1:250000)(送审稿)2005年3月目录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1主题内容 (1)1.2适用范围 (1)2 引用标准与规范 (1)3 总则 (1)3.1目的任务 (1)3.2总体要求 (2)4 术语 (2)5 设计编写 (3)5.1资料收集与综合分析 (3)5.2野外踏勘 (4)5.3预研究 (4)5.4设计书编制提纲 (4)6 调查内容与要求 (6)6.1污染源调查 (6)6.2区域水文地质补充调查 (7)6.2.1 一般规定 (7)6.2.2 包气带结构调查 (7)6.2.3 补给径流排泄变化调查 (7)6.2.4 地下水系统结构调查 (8)6.3地下水污染现状调查 (8)6.3.1 一般要求 (8)6.3.2 采样点 (8)6.3.3 样品测试指标 (9)6.3.4 样品采集与保管 (11)7 调查技术方法 (13)7.1一般规定 (13)7.2遥感技术 (13)7.3地球物理勘探 (14)7.4水文钻探 (15)7.5环境同位素与示踪技术 (15)7.6地下水动态监测 (15)8 样品测试和质量控制 (15)8.1样品测试基本条件 (15)8.1.1 实验室资质 (15)8.1.2 实验测试人员 (15)8.1.3 实验室设施与环境 (15)8.1.4 仪器设备 (16)8.1.5 量值溯源 (16)8.2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16)8.2.1 测试前的质量控制 (16)8.2.2 测试中的控制程序 (18)8.2.3 测试后的质量控制 (19)8.3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20)8.3.1 工作原则 (20)8.3.2 工作依据 (20)8.3.3 质量控制程序 (20)9 地下水质量与污染评价 (21)9.1地下水质量评价 (21)9.1.1 一般要求 (21)9.1.2 评价指标 (21)9.1.3 评价标准 (21)9.1.4 评价方法 (21)9.2地下水污染评价 (22)9.2.1 一般要求 (22)9.2.2 评价指标 (22)9.2.3 评价标准 (22)9.2.4 评价方法 (23)9.3地下水系统防污染性能评价 (24)9.3.1 一般要求 (24)9.3.2 评价方法 (25)10 图系编制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 (25)10.1一般要求 (25)10.2基础图件 (25)10.3主体成果图 (25)10.3.1 地下水化学图组 (25)10.3.2 地下水质量分布图组 (26)10.3.3 地下水污染现状图组 (26)10.3.4 地下水系统防污染性能分区图 (26)10.3.5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 (26)11 成果及报告编写 (26)11.1项目成果提交 (26)11.2报告编制提纲 (26)12 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信息系统建设 (28)附件A 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表格 (29)附件B 样品测试和质量控制 (65)附件C 地下水系统防污染性能评价方法(DRASTIC) (69)附件D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区原则 (73)前言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支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水文地质调查表格
地理位置
省市(县)镇(乡)村方向 米
经纬度
经度:纬度:
坐标
X:Y:
地面高程/m
野外照片编号
取样情况
样品编号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天气状况
暗 河 特 征
暗河名称
水面面积/ km2
暗河长度/m
流域面积/km2
出口流量(m3/d)
水面高程/ m
号天窗高程/m
水位埋深/m
流量(m3/d)
号天窗高程/m
水位埋深/m
备注
调查单位
调查人
记录人
审核人
调查点统一编号
野外编号
图幅名称
图幅编号
地理位置
省市(县)镇(乡)村方向 米
经纬度
经度:纬度:
坐标
X:Y:
地面高程/m
野外照片编号
取样情况
样品编号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天气状况
湖 泊 水 库
湖、库名称
水面面积/km2
断面形态
流域面积/km2
平均水深/m
水面高程/ m
总库容/104m3
兴利库容104m3
入库流量(m3/s)
建成时间
水
体
特
征
水温/°c
气温/c
味
色
嗅
透明度
PH值
E/mV
溶解氧/(mg/L)
电导率/(uS/cm)
TDS/(mg/L)
浊度
湖泊、水库特征及开发利用情况
与地下水补排关系分析(平面示意图、剖面示意图)
点间记录
备注
调查单位
调查人
记录人
审核人
调查点统一编号
表9.2-9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结果表
江苏京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第45 页共81 页江苏京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第46 页共81 页9.2.2 环保设施去除率监测结果环保设施去除率见表9.2-6。
污水处理废水中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总氮、总磷、总铬、总铜、总锌、氟化物去除率主要是主要因为废水中的产生量低于环评文件要求,经预处理工艺(芬顿预处理系统)+生化处理工艺(A/O生化系统)+深度处理工艺(一体式臭氧-曝气生物滤池+厌氧滤池)+RO工艺处理后,排放浓度及速率低于排放标准,且经核算排放量满足总量控制指标要求,不会导致不利环境影响增加,因此项目废气处理设施基本可行。
9.3 污染物排放总量核算废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核算与总量控制指标对照见表9.3-1;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核算与总量控制指标对照见表9.3-2。
9.4 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⑴无组织废气NH3、H2S、臭气浓度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表1标准限值。
无组织废气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⑵有组织废气生物滤池法除臭设备废气监测结果表明:NH3、H2S、臭气浓度、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2标准限值。
有组织废气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⑶废水污水处理厂接管污水中,pH、CODcr、BOD5、SS氨氮、总氮、总磷、石油类、总铬、总铜、总锌、总镍、总铅、氟化物均满足污水处理厂接管水质要求。
污水处理厂排出的尾水中,pH、COD、BOD5、SS、氨氮、总氮、总磷、石油类、总铬、总铜、总锌、总镍、总铅、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限值;氟化物、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限值。
废水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⑷厂界噪声厂界噪声各测点昼间/夜间等效声级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要求。
噪声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降噪效果明显。
⑸污泥污泥中pH、汞、砷、铜、铅、镉、铬、锌、镍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18)二级标准限值。
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
附件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技术要求附表中国地质调查局 2003 年 9 月数据表格构成一、综合调查类1、野外水文地质综合调查1)野外调查路线表(GW-T100) 2)野外水文地质点调查表(GW-T111)2、野外水点调查1)机(民)井调查表(GW-T121) ① 农村灌溉用水典型井核查表(GW-T121/1) ② 农村生活用水典型井核查表(GW-T121/2) ③ 地下水单井开采量调查表(GW-T121/3) 2)泉点野外调查记录表(GW-T122) 3)岩溶水点综合调查记录表(GW-T123) 4)矿坑(老窖)调查记录表(GW-T124) 5)地表水点综合调查表(GW-T125) 6)水源地综合调查表(GW-T126)3、环境地质问题调查1)岩溶塌陷野外调查表(GW-T131) 2)地裂缝野外综合调查表(GW-T132) 3)土地荒漠化野外调查表(GW-T133) ① 土地荒漠化分区描述表(GW-T133/1) 4)土地盐渍化野外调查表(GW-T134) ① 土地盐渍化分区描述表(GW-T134/1) 5)地下水污染综合调查表(GW-T135) 6)地面沉降分区描述表(GW-T136)二、试验与勘探1、水文地质钻孔综合表(GW-T210)1)水文地质钻孔地层描述表(GW-T211) 2)水文地质钻孔孔径变化表(GW-T212) 3)水文地质钻孔井管结构表(GW-T213) 4)水文地质钻孔填砾(止水)变化表(GW-T214) 5)水文地质钻孔测井曲线表(GW-T215) 6)水文地质钻孔含水层段表(GW-T216)2、槽探野外施工记录表(GW-T220) 3、物探测深成果汇总表(GW-T230) 4、试坑渗水试验观测记录表(GW-T240) 5、抽水试验成果表(GW-T250)1)抽水试验观测记录表(GW-T251)2)抽水试验水位恢复记录表(GW-T252)三、动态监测数据1、地下水观测井基本情况表(GW-T310)1)地下水开采量监测 ① 地下水水量观测原始记录表(GW-T311/1) ② 地下水开采量监测数据汇总表(GW-T311/2) 2)地下水位监测 ① 地下水位监测野外记录表(GW-T312/1) ② 地下水位自动监测记录表(GW-T312/2) ③ 地下水位监测成果汇总表(GW-T312/3) ④ 地下水位年特征值统计表(GW-T312/4) 3)地下水温监测 ① 地下水温监测记录表(GW-T313/1) ② 地下水温监测数据汇总表(GW-T313/2) 4)地下水水质监测综合成果表(GW-T314)2、分区地下水开采量统计汇总表(GW-T320) 3、水源地开采量统计汇总表(GW-T330) 4、地下水位统测1)地下水位统测野外记录表(GW-T341) 2)地下水位统测汇总表(GW-T342)5、泉点流量观测数据表(GW-T350) 6、气象观测站基本情况表(GW-T360)1)大气降水逐月观测记录表(GW-T361) 2)地面蒸发逐月观测记录表(GW-T362)7、河流水文站基本情况表(GW-T370)1)河流径流量观测记录表(GW-T371)四、实验与测试1、地下水质现场测试成果表(GW-T410) 2、岩土样品采集表(GW-T420)1)土工实验成果汇总表(GW-T421) 2)岩石物理/水理性质成果表(GW-T422) 3)岩石化学成分成果表(GW-T423) 4)岩石矿物鉴定成果表(GW-T424) 5)土壤易溶盐分析成果表(GW-T425) 6)古地磁测试综合成果表(GW-T426)3、野外水样采集记录表(GW—T430)1)水质分析综合成果表(GW-T431)2)同位素测试综合成果表(GW-T432)4、测试数据元数据表(GW-T490)五、数据整理表1、地质项目资料整理汇总表(GW-T510) 2、国民经济及用水规划数据表(GW-T520)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野外调查路线表路线统一编号 路线起(经)止 路线长度(km) 参加调查人员 样品及数量 点性质及数量 天气状况 路线小结 调查日期 年 月 路线野外编号GW-T100日路线示意图调查单位编写人负责人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野外水文地质点调查表路线统一编号 经度 地理位置 取样情况 地 貌 与 地 质 水 文 地 质 条 件 环 境 地 质 问 题 沿 途 访 问 记 录 ° ′ ″ 路线原编号 纬度 ° 省(市) ′ 市 ″ 县 调查点编号 高程GW-T111m 村乡(镇)图幅编号调查点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剖 面 示 意 图调查单位 项目名称调查人 填表人调查时间 填表时间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机(民)井调查表统一编号 野外编号 经度 纬度 地理位置 井口直径 井 深 m m ° ° ′ ′ ″ ″ 井 名 图幅名称 井口高程 地面高程 省(市) 市 县GW-T121m m 乡(镇) m m m m3/h 村水位埋深 井底直径 井与地表水距离 出 水 量井的类型 取样情况 水 体 特 征 pH 色 水温 ℃ 气 温 ℃味 嗅 透明度 井淘洗情况 开采方式 主要用途 调查点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井壁结构 建井年限 井距地表污 水坑距离 地质、地貌、含水层、剖面图调查单位 项目名称调查人 填表人调查时间 填表时间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农村灌溉用水典型井核查表民井统一编号 编 经度 地理位置 核查分类号 i 年灌溉次数 灌溉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年均小时出水量 qi 典 同类机井总灌溉面积 Mi 总 核查乡年实际灌溉开采量 Q 乡核(m ) 统计资料灌溉开采量 Q 乡统(m ) 误 差 Q 误(m )3 3 3GW-T121/1井名号 民井野外编号 o ′ ″ 纬度 o 省(市) 图幅名称 ′ 市 ″ 井口高程 县 乡(镇) m 村同类机井总数 灌溉面积 Mi 典 次灌溉每小时出水量(m3) 灌溉作物种类 次灌溉时间(h)年总开采时间 ti 典 同类机井总开采时间 ti 总核查乡灌溉开采量校正系数(%) α灌=1-误差/统计资料灌溉开采量 调查单位 项目名称 调查人 填表人 调查时间 填表时间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农村生活用水典型井核查表编号 经度 地理位置 核查分类号 人口数量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年 人畜生活用水定额(L/人) 统计资料人均生活用水定额(L/人) 误 差 开采时间(h) 民井统一编号 民井野外编号 o ′ ″ 纬度 o ′ ″ 市 井名GW-T121/2图幅名称 井口高程 县 乡(镇) m 村省(市) 同类机井总数 牲畜数量 开采量(m3)平均小时出水量(m3/h)核查乡生活用水井校正系数α生=1-误差/统计人均生活用水定额调查单位 项目名称 调查人 填表人 调查时间 填表时间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地下水单井开采量调查表县(市)名称 水点统一编号 标准代码 野外编号 单井开采量与灌溉面积统计表 计量方法 项3GW-T121/3乡镇名称 机井名称目数值额定出水量(m /kwh) 耗电法 单井年耗电量(kwh/a) 单井开采量(10 m /a) 额定出水量(m /L) 耗油法 单井年耗油量(L/a) 单井开采量(10 m /a) 额定出水量(m /h) 流量法 年开采时间(h/a) 单井开采量(10 m /a) 作物类型 小 玉 水 果 草 菜 其 麦 米 稻 树 地 地 它 灌溉面积(亩) 灌溉定额(m /亩)3 4 3 3 4 3 3 4 3用水量(m )3合计 调查单位 项目名称 调查人 填表人 调查时间 填表时间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泉点野外调查记录表泉点统一编号泉点野外编号经度°′″纬度°′″高程 m地理位置省(市) 市县乡(镇)村泉点名称图幅名称泉点类型含水层岩性泉水用途补给来源沉淀物及气体成分测定方法流量涌水量(L/s)动态变化特征泉水物理性质水温(℃)色味嗅透明度 PH取样情况地质、地貌、含水层特征泉水成因地质剖面图调查点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调查单位调查人调查时间项目名称填表人填表时间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岩溶水点综合调查记录表岩溶水点统一编号岩溶水点名称 编号 岩溶水点野外编号 图幅名称 经度 ° ′ ″ 纬度° ′ ″高程m地理位置 省(市) 市 县 乡(镇) 村气 温 ℃ 色 水 温 ℃味 水化学类型 嗅 水 体 特 征流 量 m 3/h透明度 岩 性 溶洞直径 m 溶蚀类型水 位m 暗河流量 L/s动态变化规律 与地表水的联系岩 溶 特 征岩溶环境地质问题取样情况地质、地貌、剖面素描图调查点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调查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时间 项目名称填表人填表时间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矿坑(老窖)调查记录表矿坑统一编号矿坑野外编号经度°′″纬度°′″高程 m 地理位置省(市) 市县乡(镇)村矿坑名称硐口标高 m图幅名称矿坑类型主要矿种建井时间总涌水量含水层特征停采时间停采原因矿坑水用途揭露地层矿硐特征出水点特征取样情况地表水体矿坑排水对其它水点的影响灾害性突水调查点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调查单位调查人调查时间项目名称填表人填表时间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地表水点综合调查表地表水点统一编号地表水点名称 编号 地表水点野外编号 图幅名称经 度 ° ′ ″纬 度° ′ ″地理位置 省(市) 市 县 乡(镇) 村所属水系 地表水类型水位高程m样品类型色水位高程 m 味 气 温℃ 嗅 水 温℃浊度流 速 m/s 透明度流 量 m 3/h PH水 体 特 征流量季节 变化特征取样情况地质、地貌、剖面素描图调查点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调查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时间 项目名称填表人填表时间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Array水源地综合调查表水源地统一编号水源地野外编号经度°′″纬度°′″地面高程 m地理位置省(市) 市县乡(镇)村水源地名称地下水类型水源地勘察供水井个数精度级别批准储量及允许开采量104m3/a 储量级别开采井深度 m 投产时间最大水位埋深 m 日开采量 104m3/a调查点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供水方向取样情况开采层特征开采中的环境地质问题调查单位调查人调查时间项目名称填表人填表时间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岩溶塌陷野外调查表岩溶塌陷统一编号岩溶塌陷野外编号经度°′″纬度°′″高程 m 地理位置省(市) 市县乡(镇)村塌陷名称塌陷类型塌陷时间塌陷面积 m2陷坑总数陷坑形态特征最大直径 m 最大深度 m 最大陷坑面积 m2发展阶段地下水位 m 塌陷规模野外照片及说明地下水水位变化特征塌陷特征塌陷区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塌陷成因及发展调查人口伤亡及经济损失情况调查单位调查人调查时间项目名称填表人填表时间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地裂缝野外综合调查表地裂缝统一编号地裂缝野外编号经度°′″纬度°′″高程 m 地理位置省(市) 市县乡(镇)村地裂缝名称地裂缝类型裂缝区面积 Km2主裂缝长度 Km主裂缝宽度 m主裂缝深度 m发生时间主裂缝走向倾向与倾角°/ °野外照片编号及说明地裂缝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主裂缝错移方向及距离裂缝变形特征地裂缝成因及发展调查调查单位调查人调查时间项目名称填表人填表时间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土地荒漠化野外调查表调查点统一编号调查点野外编号经度°′″纬度°′″高程 m 地理位置省(市) 市县乡(镇)村荒漠化类型荒漠化程度起沙风速 m/s植被种群及发育情况潜水埋深 m地下水开采状况样品采集类型野外照片编号及说明地下水位变化畜牧放养情况风蚀风积地貌调查点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荒漠化历史调查单位调查人调查时间项目名称填表人填表时间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Array土地荒漠化分区描述表荒漠化区统一编号中心区地理位置省市县乡(镇)村荒漠化区名称荒漠化区面积(Km2)荒漠化区类型荒漠化程度荒漠化影响因素荒漠化区扩展速度荒漠化成因荒漠化趋势分析荒漠化防治措施注:本表与荒漠化分区图共同使用。
地下水环评模板
Ⅰ类建设项目三级评价1、地下水环境影响因素识别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情况详见表1-1。
表1-1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表备注: “+”为有利影响;“-”为不利影响;“1”为轻度影响;“2”为一般影响;“3”为严重影响;c 长期影响;d 短期影响。
由表1-1可以看出,本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停留在生产运行阶段,但影响不大;建设阶段对地下水的影响短暂,随施工的结束而停止;同时由于本项目废水污染物主要为非持久性污染物,故在服务期满后随地下水稀释、径流等作用,污染逐渐消失。
2、地下水评价因子筛选根据环境影响要素识别结果,结合建设项目工程特征、排污种类、排污去向及周围地区环境质量概况,确定本项目评价因子包括污染源评价因子和影响分析因子,项目运营期地下水评价因子见表1-2。
表1-2 项目运营期评价因子一览表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1)建设项目分类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1)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将建设项目分为以下三类:Ⅰ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Ⅱ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Ⅲ类:指同时具备Ⅰ类和Ⅱ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
本项目建成后用水由**县城第二水厂供给,本项目不对区域地下水进行开采,不会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项目建成投产后,生活及生产废水经厂内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经工业区排水管网排入**县污水处理厂处理,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为废水的渗漏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故本项目属于Ⅰ类建设项目。
(2)Ⅰ类建设项目工作等级划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Ⅰ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情况见表1-3。
表1-3 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判据一览表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项目场区设勘察采样点61个,钻探最大揭露深度为16.8m,最大揭露厚度为10.4m>1.0m。
1-1:50000水文地质调查规范附表格模板
生态需水量 工业需水量 农业需水量 生活需水量 其他需水量
合计 地下水供水量
104m3 104m3 104m3 104m3 104m3 104m3 104m3
国民生产总值
亿元
生态用水量
104m3
2030 规 划 需 水 量
工业生产总值
农业生产总值
总人口
人 口
城镇人口
农村人口
亿元 亿元 万人 万人 万人
月份
开采时间(h) 开采量(m3) 平均每小时出水量(m3/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
人畜生活用水定额(L/人)
统计资料人均生活用水定额(L/ 人误)差
核查乡生活用水井校正系数(%)
α生=1-误差/统计人均生活用水定
调查单位
额
调查时间
调查人
记录人
审核人
附表 14 地下水单井开采量调查表
坝
地质环境特 征
岩溶水源地 类型
□暗河□泉□表层泉□饱水带富水块段□表层带富水块段
开发技术 条件
□暗河□泉
允许开 □表层泉
采量 □饱水带富水块
(m3/d)
段 □表层带富水块
段
岩 开发利 溶用 水 方式 开 供水目 发 标及数
利量
用
□暗河□泉
情 开发成 □表层泉
况本 (元 /m3)
□饱水带富水块 段 □表层带富水块
调查点编号
纬度
高程(m)
省市(县)镇(乡)村
图幅名称
环 境 地 质 问 题 沿 途 访 问 记 录 剖 面 位 置 示 意 图
调查单位
地下水监测资料整编基本表格式样及年鉴刊印要求、通信规约和蓄变量计算方法
附录D地下水监测资料整编基本表格式样及年鉴刊印要求D.1 地下水监测资料整编成果表式样及填表说明D.1.1 地下水监测站基本情况考证成果一览表,应按附表D.1.1格式填写。
D.1.2地下水水位逐日监测成果表,应按附表D.1.2格式填写。
D.1.3 地下水水位五日监测成果表,应按附表D.1.3格式填写。
D.1.4地下水水位十日监测成果表,应按附表D.1.4格式填写。
D.1.5地下水水位年特征值统计表,应按附表D.1.5格式填写。
D.1.6地下水统测站水位统测成果表,应按附表D.1.6格式填写。
D.1.7地下水水位逐次自动监测成果表,应按附表D.1.7格式填写。
D.1.8 地下水水温逐日监测成果表,应按附表D.1.8格式填写。
D.1.9地下水水温五日监测成果表,应按附表D.1.9格式填写。
D.1.10 地下水水温十日监测成果表,应按附表D.1.10格式填写。
D.1.11地下水水温年特征值统计表,应按附表D.1.11格式填写。
D.1.12地下水水质监测项目分析方法及方法目标检出限值表,应按附表D.1.12格式填写。
D.1.13地下水水质监测成果表,应按附表D.1.13格式填写。
D.1.14 地下水水质特征值年统计表,应按附表D.1.14格式填写。
D.1.15地下水开采量监测成果表,应按附表D.1.15格式填写。
D.1.16泉流量监测成果表,应按附表D.1.16格式填写。
D.1.17地下水开采量(泉流量)逐日平均流量表,应按附表D.1.17格式填写。
表D.1.1 地下水监测站基本情况考证成果一览表年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州、盟)县(旗、区)表D.1.8 地下水水温逐日监测成果表表D.1.9 地下水水温五日监测成果表表D.1.10 地下水水温十日监测成果表表D.1.11 地下水水温年特征值统计表表D.1.12 地下水水质监测项目分析方法及方法目标检出限值表表D.1.13 地下水水质监测成果表表D.1.14 地下水水质特征值年统计表表D.1.15 地下水开采量监测成果表年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州、盟)县(旗、区)表D.1.16 泉流量监测成果表表D.1.17 地下水开采量(泉流量)逐日平均水量表D.2 地下水监测资料整编成果表填制说明D.2.1 当同一页次、同一列的数值的整数部分相同时,只写出最上部出现的数值,其下各数值可只写小数,但小数的位次应上下对齐。
地下水调查评价规范
地下水调查评价规范
表1 土地利用类型核查表
项目名称:枣庄市1:5万地下水污染调查共页第页
调查人:记录人:审核人:调查日期:年月日
表2 工业污染源调查表
项目名称:枣庄市1:5万地下水污染调查共页第页
调查人:记录人:审核人:调查日期:年月日
表3 农业污染源调查表
项目名称:枣庄市1:5万地下水污染调查共页第页
调查人:记录人:审核人:调查日期:年月日
表4 污水处理厂调查表
项目名称:枣庄市1:5万地下水污染调查共页第页
调查人:记录人:审核人:调查日期:年月日
表5 固体废弃物处置场调查表
项目名称:枣庄市1:5万地下水污染调查共页第页
调查人:记录人:审核人:调查日期:年月日
表6 地表水体调查表
项目名称:枣庄市1:5万地下水污染调查共页第页
调查人:记录人:审核人:调查日期:年月日
表8 水文地质调查表
项目名称:枣庄市1:5万地下水污染调查共页第页
调查人:记录人:审核人:调查日期:年月日
表9 岩溶水文地质调查表
项目名称:枣庄市1:5万地下水污染调查共页第页
调查人:记录人:审核人:调查日期:年月日
表10 水源地调查表
项目名称:枣庄市1:5万地下水污染调查共页第页
调查人:记录人:审核人:调查日期:年月日。
地下水动态调查评价相关表格格式-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地下水动态调查评价相关表格格式
(试用)
地下水动态调查评价项目组
二零一一年八月
A2 机(民)井调查表
A3 泉点野外调查记录表
监测仪器型号:资料整理人:监测校核人:
调查单位:调查人:审核人:调查时间:年月日
A7 水文地质钻孔综合表
A8 水文地质钻孔地层描述表
A10 抽水试验综合成果表
12
13
调查人:审查人:组长:日期:年月日
调查人:审查人:组长:日期:年月日
调查单位:调查人:审核人:调查时间:年月日
调查单位:调查人:审核人:调查时间:年月日
调查单位:整理人:审核人:调查时间:年月日21
调查单位:调查人:审核人:调查时间:年月日
调查单位:调查人:审核人:调查时间:年月日23
调查单位:整理人:审核人:调查时间:年月日24
调查单位:调查人:审核人:调查时间:年月日
调查单位:整理人:审核人:调查时间:年月日26
调查单位:调查人:审核人:调查日期:年月日
A27 非专门监测孔调查表
调查单位:调查人:审核人:调查日期:年月日。
地质环境动态监测调查表1
+ 年度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调查表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调查表填表说明1. 矿山名称、采矿许可证证号、采矿权人名称、开采矿种、开采方式、矿区面积:按采矿许可证有关内容相应填写。
2.生产规模:按照《关于调整部分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标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8号)划分为大、中、小型。
3. 矿山中心位置坐标:应填写矿山所在的中心位置经纬度坐标,单位为度分秒。
4. 矿山生产状态:按矿山目前的状态选择,生产矿山要填写建矿时间,关闭矿山要填写关闭时间。
5. 保证金建立时间:填写该矿山建立保证金的准确时间。
6. 矿山企业保证金帐户金额:指截至填表之日矿山企业的保证金帐户资金数额,单位为万元。
7. 本年度采出矿石量:指本年度内矿山所开采出的矿石量,单位为万吨。
8. 累计已采出的矿石量:指自矿山生产之日起至填表之日共采出的矿石总量,单位为万吨。
9. 采矿活动累计占用损毁土地面积:指自矿山生产之日起至填表之日采矿活动占用和损毁的土地面积总和减去恢复治理的土地面积,其中单独填报地面塌陷损毁土地面积和固体废弃物堆放占用或损毁土地面积,单位为公顷。
10.固体废弃物累计积存量:指自矿山生产之日起至填表之日矿山所积存的固体废弃物总量,单位为万吨。
其中单独填报废石(土)累计积存量、煤矸石累计积存量和尾矿累计积存量。
11.本年度矿坑排水量:指本年度内采矿活动所排出的矿坑水量,单位为万吨。
12.累计已排出的矿坑水量:指自矿山生产之日起至填表之日共排出的矿坑水总量,单位为万吨。
13.矿坑排水点最低水位埋深:指自地表至最低矿坑排水点的深度,单位为米。
14.累计矿区地下水位下降区面积:指自矿山生产之日起至填表之日采矿活动造成矿区地下水水位下降的区域面积,单位为公顷。
15.本年度矿山地质灾害情况:指本年度受采矿活动影响而发生的地面塌陷、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矿山地质灾害情况,每种灾害分别统计:[1]发生次数:指本年度该类地质灾害发生的次数;[2]直接经济损失:指本年度该类地质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单位为万元;[3]死亡人数:指本年度该类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4]影响面积:指本年度受该类地质灾害影响的面积,单位为公顷;[5]岩土方量:指本年度内发生该类地质灾害的土石方量,单位为万方。
地测防治水质量标准化评分表6月份 (1)
合计
及时审批 及时更新
整改中
生产技术股 田金成
生产技术股
张永青
整改中
生产技术股 张生彦
生产技术股
张永青
整改中
生产技术股 孟生仓
生产技术股
张永青
5 15
2 33 10 15
2 18 91
1、基本工作
2、基本矿图
测量
3、地表移动
1、岩移参数未确定、不 1.与公司协调解
符合要求。2、沉陷综合 决 2、及时填绘
治理图填绘不及时
沉陷综合治理图
1、暂时无法 2、整改中
整改中
生产技术股 孟生仓
生产技术股
张永青
合计
1、基础工作
矿井涌水量曲线图未及 时更新
及时更新
303采区上部车场水沟清 组织人员及时清
2、防治水工
理不及时
理水沟
防治水
程
未建立水文动态观测系 统
与公司协调解决
整改中 整改中
生产技术股 田金成
生产技术股
检查项 目
单项
存在问题
地测防治水资料检查表
2019年7月22日
分管
整改措施
整改 时限
整改完 成情况
整改落实部 门及责任人
验收部门及 负责人
负责人 落实 是否 (督 资金 销号
扣分
得分
办)
1.规章制度
地质灾
害防治 2.组织保障与 地测信息系统未与上级
与测量
装备
公司联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技术
与公司协调解决
暂时无法解决
整改中
生产技术股 孟生仓
生产技术股
张永青
50 10 40
地下水环境背景统计表
地下水环境背景统计表一、引言地下水环境背景统计表是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地质工程领域的重要工具。
它提供了对地下水环境状况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对于制定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策略至关重要。
本统计表旨在提供一种全面、高级的视角,以理解和分析地下水环境的背景情况。
二、地下水环境背景统计表结构与内容该统计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部分:1.区域地质与水文地质概述:这部分将详细描述区域的地质结构和含水层系统,包括地层、岩性、断裂、节理以及地下水流系统等关键信息。
2.地下水质量状况:此部分将详细记录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和其它关键水质指标,如总硬度、溶解氧、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等,以评估地下水的质量状况。
3.地下水水位动态:这部分将提供地下水的水位变化数据,包括最高水位、最低水位、水位变化趋势等,以评估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情况。
4.地下水污染源分析:此部分将详细分析可能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的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农业化学品、石油和天然气开发等。
5.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估:这部分将基于上述数据和分析,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包括潜在的风险和影响,以及需要的应对策略。
三、高级技术应用与专业水平展现在制作此统计表时,我们将采用以下高级技术应用和专业水平展现:1.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将用于创建地下水环境的3D模型,帮助更直观地理解地质结构和地下水流动。
2.水文地质模拟:通过使用先进的数值模拟工具,如MODFLOW,将能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地下水的流动和变化。
3.水质分析方法:除了常规的化学分析,还将采用先进的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技术,以更精确地测定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4.环境影响评估方法:将采用科学的环境影响评估方法,如生命周期评估(LCA)和环境风险评估(ERA),以综合评估地下水环境的状况和潜在风险。
5.决策支持系统(DSS):通过构建DSS,将各种数据和分析结果整合在一起,为决策者提供全面、实时的地下水环境信息。
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标准(修改稿)
全国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库格式标准(修改稿)1.前言我国从50年代初就开始了地下水动态监测,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初步建成覆盖我国重要地区及城市的地下水监测体系,在指导我国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对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原有的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库格式标准不能完全适用新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原有的格式标准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补充。
本次修改完全保持了原有的地下水动态监测项目(数据字段项),只对数据表的字段定义做了一些修改,以满足新的数据库要求。
2.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库系统所需的数据格式,相关数据项编码及属性结构格式的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地质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和数据交换、共享。
其它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可参照使用。
3.参考及引用标准“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标准[GB/T 9649-88]”“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代码[GB/T13923-92]”“水文地质钻孔数据库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 2260]”4.术语约定4.1.数据项属性数据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单元。
4.2.数据类型定义数据项所表现的数据属性,如:字符型A、数值型N、日期型D、代码型数据C。
本标准对数据类型、符号定义如下:Cn为非数字数据,n为数据长度(字符个数)。
Nn为无小数的数字数据,n 为数字位数。
Fm.n为有小数的数字数据,m为总位数,n为小数位数。
4.3.数据结构表描述实体基本属性的数据集合。
5.数据结构定义5.1.地下水动态监测点基本情况5.1.1.数据结构5.1.2.填写说明1.统一编号第1-6位:按GB2260填写至县的行政区划代码;第7位:基本情况变更记录标志。
新建资料时为“0”,当基本情况信息发生变化时填写“1”,每变化一次数值加1。
第8-10位:填写一个县内的监测点顺序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水动态调查评价相关表格格式
(试用)
地下水动态调查评价项目组
二零一一年八月
A2 机(民)井调查表
A3 泉点野外调查记录表
监测仪器型号:资料整理人:监测校核人:
调查单位:调查人:审核人:调查时间:年月日
A7 水文地质钻孔综合表
A8 水文地质钻孔地层描述表
A10 抽水试验综合成果表
12
13
调查人:审查人:组长:日期:年月日
调查人:审查人:组长:日期:年月日
调查单位:调查人:审核人:调查时间:年月日
调查单位:调查人:审核人:调查时间:年月日
调查单位:整理人:审核人:调查时间:年月日21
调查单位:调查人:审核人:调查时间:年月日
调查单位:调查人:审核人:调查时间:年月日23
调查单位:整理人:审核人:调查时间:年月日24
调查单位:调查人:审核人:调查时间:年月日
调查单位:整理人:审核人:调查时间:年月日26
调查单位:调查人:审核人:调查日期:年月日
A27 非专门监测孔调查表
调查单位:调查人:审核人:调查日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