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还给学生13

合集下载

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简单的灌输知识。

在现实中,很多教师都陷入了“一讲到底”的怪圈,课堂上他们扮演的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学生却成了被动接受的对象。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会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成为了当下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把课堂还给学生意味着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教师应该从“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灵活调整和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挑战性任务和创意空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提高学习效果。

把课堂还给学生也意味着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应该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和发现者。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举例和引导,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把课堂还给学生也意味着注重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学习风格、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都有所不同。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对于喜欢语言文字的学生,可以采用讲解和文字阅读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喜欢图像与图表的学生,可以通过图片和图表进行教学辅助;对于喜欢动手的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来促进学习。

这样的个性化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把课堂还给学生也意味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更多地以学生的需求和学习情况为出发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1500字(15篇)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1500字(15篇)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1500字(15篇)关于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精选6篇范文,字数为1500字。

今年暑期我们组织了语文、数学两个学科的教研活动,在这两次大小小的研讨活动中,我们有幸倾听了许多老师的专题讲座,让我们对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对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对思想有了新的追求,也感受到了教研活动的魅力和魅力之所在。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范文):1今年暑期我们组织了语文、数学两个学科的教研活动,在这两次大小小的研讨活动中,我们有幸倾听了许多老师的专题讲座,让我们对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对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对思想有了新的追求,也感受到了教研活动的魅力和魅力之所在。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们更加明确了今后教学工作的方向,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学习,让我们更加明确了今后的教学目标和方向,对我今后在新课程、新教材以及与同事交流和探讨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

这次活动,不仅是对我们教师的一次思想和业务教学的一次洗礼,更是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和科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更明确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更坚定了教育好我们学生,服务好我们农村学生的信心。

这次学习对我们这些语文新老师来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应该更加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把教书育人当成自己的天职,无怨无悔。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范文):2xx年xx月xx日,是我参加全县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的第四天。

这一天,我和我的搭档吴老师一起观摩了两节课,虽然没有上什么成功之处,但是我们都有了许多收获。

首先说说吴老师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在探究、交流、合作、体验数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生自己的活动中去获得发展。

在这两节课的设计中,我感到吴老师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做到了“三个层次”(知识与技能、思维的层次、思维的层次、过程与方法)。

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课堂通常是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

但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下面我们来探讨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建立合作性学习氛围要想把课堂还给学生,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合作性学习的氛围。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分组活动,让学生们一起参与进来,让课堂变成大家一起合作的场所。

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充分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还要鼓励学生们互相帮助,互相共同协作,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便是引导者,鼓励学生们自主探究知识。

而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必须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个性差异。

因此,教师应该允许学生们在课堂上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自己寻找答案,让学生们在课堂中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探究。

打造互动性的课堂要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必须打造一个互动性的课堂。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组或者小组间的讨论,让学生们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探讨问题。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及时给予学生们指导和帮助,同时,也需要注意调整课堂的节奏,确保学生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讨论和探究。

借助科技手段增强教学效果在现代教育中,科技手段已经成为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科技工具来帮助自己更好地进行教学,如电子白板、智能笔、投影仪等等。

此外,也可以在课堂上利用网上资源,让学生们通过网络学习更多的知识,获取更多的资料,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不同的学生具备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兴趣,为了满足学生们的需求,教师可以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

例如:科技编程、实践性课程、社交互动等等,让学生们可以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进行学习和探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总结把课堂还给学生,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教育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

摘要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东西,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当下课堂还多是老师一个人在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笔者认为这样的方法有待改进,在提倡素质教育,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改变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是大势所趋。

对此笔者做了课堂四部曲的尝试。

关键词课堂学生主体教育改变Returning the Class to Students//Tang Anwei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is to make students learn knowledge,so we should teach them to learn,instead of giving them knowledge.The current class is dominated by the teacher while students are passively accepting knowledge.The writer holds that this method should be improved.In the background of promoting quality education and decreasing students'burdens, class teaching methods should be changed,and students should play the principal rol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writer's atte-mpt.Key words class;students;principal;education;to change Author's address Panlian Tow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in M iyi County of Panzhihua City,617200,Panzhihua,Sichuan,China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把课堂还给学生(通用5篇)

把课堂还给学生(通用5篇)

把课堂还给学生(通用5篇)把课堂还给学生(通用5篇)把课堂还给学生篇1[教学案例]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课堂教学中,我从调动学生积极性出发,积极探索,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演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在文章中插入艺术字》一课,我就采用了这种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课堂上,我首先把学生带入了小记者采访的情境中,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展现漂亮的艺术字,这些字有的形状不同,有的颜色不同,有的带有阴影效果,有的带有三维效果,学生们看到这么多漂亮的字,兴趣很浓,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老师,这么漂亮的字是怎么做出来的?”“我们能学会吗?”“我想做出别的样儿,行吗?”学生们的声声提问,道出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这时,我因势利导,提出教学内容,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探讨,提出:“你学会多少就汇报多少,看那组同学的方法和别人的不一样?”这一番话真的起了作用。

“学会多少就汇报多少”,不拘一格,给学生留下更多的自由空间;“看那组同学的方法和别人不一样?”则具有挑战性,大大调动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教室里呈现出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热烈交流的景象,学生的精力都高度集中在解决问题上。

看书时,同学们神情专注,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讨论时,有的学生边说边操作,有的还指点比划,唯恐被人听不动;交流时,各小组同学各抒己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仿佛他们就是小小电脑专家。

自学后的自由发言,积极踊跃:有的说:“单击‘插入’菜单,选‘图片’中的‘艺术字’调出艺术字库窗口,在窗口中选一种式样,单击‘确定’,出现‘编辑艺术字’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文字,然后单击‘确定’在文章中就出现了漂亮的文字。

”有的说:“老师,我不是那样做的。

那样操作太麻烦,我发现工具栏中有一个图标,它是插入艺术字小按钮,我一单击它,就出现艺术字库窗口,这样很方便。

”有的说:“我按alt+i,弹出插入下拉菜单,也可以找到图片—艺术字。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书心得10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书心得10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数学学科的学困生比较多,所以之前担忧的是小组合作学习中学困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通过阅读《把课堂还给学生》,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我在书中最为关注的就是小组合作学习中弱势群体的课堂学习效果。

书中指出的主要原因在:1.教师指导不到位2.小组内没有明确分工3.缺少小组合作学习激励机制4.弱势群体自身不足我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在调动学困生参与兴趣方面应该做到:1.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具有环境轻松、学习主动、互助合作、取长补短、小组评价、各尽所能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有效地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适当地应用表扬与批评。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表扬的激发效果远大于批评的刺激效果。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和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评价,并用简短而富有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困生,使他们富有自信心,感到“我能行”。

回答问题时,当他们思维出现障碍,教师不要急于指出学生回答不准确的地方,而要耐心地启发,引导。

这样就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受到鼓舞,从而努力学习。

3.把学困生已有的动机和兴趣转化为新的动机和兴趣。

学困生一般心理负担过重,或多或少都有些自卑心理,总认为“我很笨”,对学习灰心丧气,没有学习兴趣,但这些学困生都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教师要了解他们的这些特长,并与数学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4.强化辅导,因村施教。

学生的胜任感,直接影响学习兴趣,有了对学习的胜任感,就能产生兴趣,而学困生往往知识欠帐太多,学习很吃力,没有胜任感。

因此,数学教师应利用课堂教学,帮助他们弥补知识上的缺陷,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我认为可以这样做:(1)课堂提问,要多给学困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2)课堂上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

对于基础不同的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尽量使学困学生能回答其中的某些问题;(3)作业安排要有弹性。

浅谈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浅谈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浅谈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扮演者主导角色,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现代教育的发展倡导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角,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呢?本文提供了一些思路和方法供参考。

一、建立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思维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学科知识间的关系,有助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同时,建立思维导图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散思维,创新思维。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然后再逐步引导他们把主要内容和关键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

二、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是一种有助于提高学生认知和合作能力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由两个或三个人组成,让他们共同探讨课程内容,分享信息,相互协助。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旁边观察学生的表现,并不时地给予他们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在一起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经验。

三、引入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一种常见的授课方式,它通过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科相关的真实案例,让学生在分组的情况下分析,讨论,并总结经验教训。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案例教学中的重点概念与知识。

四、运用多媒体多媒体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现代教学的电子技术,它可以以多种形式呈现信息,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工具来展示主题和概念,并加以讲解,同时,在教学中穿插一些相关的图形或影像,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课程内容。

五、开放策略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实行开放策略,让学生可以自由的表达和提出问题,这样可以使这些问题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打造成学生的知识探索场所。

六、评价反馈教师应该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反馈,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梳理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1“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核心是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研究,针对当前基础教育在学校实践中存在的忽视青少年多方面成长发展需要,忽视甚至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等弊端,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基础教育理念。

无疑“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理论中的核心部分,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趋势和重要原则。

下面我以我校数学老师丁老师上的一节《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复习课为例,发掘丁老师的课堂还给了学生什么?(1)还学生时间,尤其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充分交流的时间。

以前的课堂教学,教师对时间的控制较多,一节课二三十分钟都唱主角,或眉飞色舞的讲述,或口惹悬河的阐发,学生全成了听众,很少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口、动脑、动心、动情、动手;新课改后,新的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思考、交流、讨论和发表个人见解。

要求教师营造出浓郁的课堂人文气氛,重视培养学生能力。

丁老师上的一节《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复习课在基本训练阶段,教师创设情境,(出示图画:3盘桃,每盘6个)教师没有越俎代庖,没有进行琐碎的提问:譬如有几盘桃?每盘几个?一共有几个?怎样连起来编出用乘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看图说话,自由发挥,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宽松思维环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很快找出了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并顺利编出了三道分别用乘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且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或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把课堂还给学生》是一本写给教师的指导手册,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课堂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于如何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有了一定的新的认识与体会。

首先,这本书强调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角。

过去,教师往往扮演着授课的主导者,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需被动地接受。

而《把课堂还给学生》则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与创造力。

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作为一名教师,我意识到自己需要通过鼓励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发言,培养他们的学习独立性和主动性。

其次,书中还提到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交流的重要性。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唯一的话语权所有者,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

然而,这种方式并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创造力。

相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与理解。

因此,我将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积极提问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相信他们将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评价方式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注重考试与评分,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然而,《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将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的发展。

例如,通过小组讨论、作业、项目等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样,学生将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这本书还强调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自我反思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时刻关注教育领域的新动向与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与素质。

同时,我们还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及时调整和改进。

通过不断地专业发展与自我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创造一个积极、有创造力和有意义的学习环境。

总之,读完《把课堂还给学生》,我对于教育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与体会。

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角,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中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陶行知先生提出“儿童应该是快乐的,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等方面的教育思想,正是针对当前和以前教育在学校实践中存在的忽视青少年多方面成长,忽视生命存在,忽视甚至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等弊端的情况下提出的。

教育对生命的漠视,对人文关怀的旁落,实际上是对教育本身的一种扭曲。

以往的教育漠视了人的体验,忽略了生命的需求,太看重生命以外的东西了,没有把“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在某种程度上说,淡漠了对生命激情的需要,淡漠了对人的心灵和智慧的开发,对人的情感和人格的陶冶,对人的批评和民主精神的培养,对人的生命和环境的热爱。

在教学中我们不得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教师少讲、不讲并不能说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

一些教师认为自己在课上少讲、不讲,任由学生发表见解,就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果一味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主导,就会使学生的合作探究性学习迷失方向。

因此,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千万不可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必须会讲、精讲。

学生只有在教师的精心设计、统筹安排下,才能有目标、有重点地学习新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模糊不清的东西给以明晰,对学生产生的错误予以纠正。

在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教师要密切注意他们的表情变化和思想动态,该肯定就肯定,该讲解就讲解,特别是学生不懂的地方就绝不能不讲。

2、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为了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开创了诸如表演法、讨论法、合作法、演讲法、竞赛法等花样繁多的教学方法。

把课堂还给学生探析

把课堂还给学生探析

治学之法2014-04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

然而令人感到缺憾的是,在我们的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的今天,尽管专家学者们一再呼吁“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教师沿袭一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模式却不乏存在。

总是“不放心”,怕学生走不稳“跌跤”“摔坏了身子”。

殊不知教师费尽了心血,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却受到了压抑,我们的教学也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更谈不上生命活力。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主动建构知识,体验快乐,这是新课标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构建主义的创始人,瑞士学者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也充分证明: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

要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数学课堂不应是教师“一言堂”,而应是教师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建构智慧课堂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

”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领学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别人是不能代替自己吃饭的。

这里需要阐明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良好的课堂气氛,这样方能有效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夏丏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把课堂还给学生作文

把课堂还给学生作文

把课堂还给学生作文课堂教学就象一个舞台,它使“剧本”在老师和学生的“表演中”得以适时的演绎。

在这一“舞台”上,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使得教师形成了满堂灌、满堂问的的现象,教师霸占课堂,即是“导演”,又是“主演”,置学生处于听众、观众的位置上,不仅导致教学效率低下,而且使得学生思维长期处在禁锢的状态,学生的思想得不到解放,智慧的火花更无从闪亮,更甚者,这种状态的长期作用,将影响学生一生的学习和处事态度,这也是我国教育的弊病所在。

当前教学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摆脱“教师中心论”的阴影,扮演起新的角色,实现课堂教学方式上的变革。

前一段,一些老师在课堂上试验一种学生当主角的方式,值得鼓励。

老师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在课堂上或课前,首先让学生将组织的知识在老师和全班学生面前展示出来,让学生当一回“老师”,唱一回“主角”,学生领先生,还有一种好的副产品,就是课堂上容易引起其他学生的争论和辩论。

我曾经听过好屡次学生上的课,真的相当不错,感觉不仅锻炼了学生表达的能力、辩论的能力和展现的功夫,而且,通过学生在课下组织材料的过程,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在、取舍材料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有的学生写的“教案”竟然有参考材料引用的出处、作者,还有教后记。

这使我深受启发,就拿那引用“参考资料”的要求来说,我首次知道,已经是我在大学快毕业时写论文时候了。

无独有偶,今日看到一篇文字,讲的是,一个姓包的农民,他的大女儿考上了成都的一所外国语大学,小儿子考上了北京的一所理工大学。

当记者问他:“你在教育孩子上有什么绝招呢?”他笑一笑说:“其实,也没有什么绝招——我只不过是让孩子教我罢了。

”让孩子教自己——一句话道破了玄机,他说:“是呀,我小时候家里穷得供不起我读书,要指望我教,那只能是笑话,但我如果不管他们,由着他们瞎混,我又不甘心。

想来想去,就想了一个方法——等他们上学读书的时候,我就开始跟着他们一起学,他们每天从学校回来,我都让他们把老师讲的跟我讲一遍,然后他们再去做作业,我也在旁边做作业,我弄不懂的就找他们问,他们弄不懂的就找老师问,这样他们又当学生又当老师,学习的劲头不知有多大,哪怕别人家的孩子在外面玩得热火朝天,他们也不动心。

读书笔记把课堂还给学生——王业兵 (1)

读书笔记把课堂还给学生——王业兵 (1)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有感双语部王业兵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老师的新基础教育核心理念里,有四个“还给”,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换发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我曾经在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工作一年的时间。

这短短的一年里,我感觉到了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幸福和辛苦。

阵痛伴随着无数的期待。

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蕴含着无穷的能量。

但是孩子们能量的开关却并不是完全的打开。

这也是我理解的为什么孩子们之间是有差距的。

当然并不能够否认,天性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但是我们不能够紧紧凭着孩子们现有的成绩和表现去否定部分现在仍处于学习困顿期的孩子。

所以我认为,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新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的体现,也是我们老师设身处地为自己的学生去努力思考的表现。

当我每一次走近教室,然后踏入教室的那一刹那,我的心里莫名的兴奋。

一年的相处完全的把陌生的师生变成了如同亲密无间的亲人。

或许有老师会疑问,这位年轻的老师和学生一起玩,一起疯,怎么一点老师的威严都没有。

其实不然。

在决定做老师之前,我有一段短暂的迷茫期。

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但是自己最终坚定选择向光荣的人民教师这一职业努力着。

于是我在龙虎塘实验小学存在了。

谈起这两个月的教学,最大的收获莫过于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对待的工作态度。

作为语文老师,我想还是谈谈语文课上自己的改变吧。

记得该校的顾校长曾经听过我两节课。

第一次之后的反馈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顾校长说的“关注学生”、“学生不是一张白纸”。

所以我一直在努力的思考,怎么做才是真正的“关注学生”。

之后的一段时间的教学,我都在认真的实践。

我尝试过师生互动的多样性,比如我可以抛出一个有深度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小组思考之后,然后通过学生代表的发言和几个小组发言的综合,总结出最终思考的价值。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随着教育经验和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注重于还给学生真正的课堂。

课堂教学不再单纯依赖于老师的讲授,而更注重于创造一个更加互动和多元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我探索和交流中提高自身素养和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如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一、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由老师的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学生之间的互动很少。

这种教学方式通常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

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式,例如团队合作,小组讨论,探究式学习等。

这些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与同学一起交流想法,减少被动的听课疲劳。

二、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和特长,只要我们注重发掘并提供相应的培养环境,学生就有可能在自己的领域中表现出色。

因此,老师应该尝试发现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更擅长。

三、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什么是自主学习呢?就是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主动去学习。

这样的学生通常会更有主动性和创造力,更容易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因此,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设计探究式学习、课堂探讨、自学小结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

同时,老师还需给予学生激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自我认识。

四、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学生的想法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有意义,有时甚至会惊人地创造出意想不到的结果。

因此,倾听学生的想法是十分重要的。

可以通过开放性问题和轮询方式激活学生的主动心态,激励他们表达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即使是看似荒唐无稽的问题,也有可能衍生出有意义的话题和探讨。

五、建立互信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互信关系的建立是一个良性的互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更自信的进入课堂。

122《把课堂还给学生》

122《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一、创设问题情景,设下疑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做学生的引导者。

数学所学的知识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我们给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练习生活,但是问题的难易一定要把握好,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如果问题创设全在知识范围内,只是大脑皮层的简单探索,就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提出的问题要求过高,大脑皮层模糊一片,就不会有明显的兴趣点,引不起大脑在多种形式、多种层次上的交错综合,只有把问题设在“最近发展区”内,才能引起最大的兴奋点。

”所以我们说创设的这个问题情境,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在“最近发展区”内,难易适度,让学生能凭借知识与能力,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

二、结合教材上的单元情境,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活主体,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青岛版数学教材中,每单元都有相应的教学情境,以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减法(二),本单元设立的教学情境是田园小卫士,信息窗1以瓢虫信息。

窗二一猫头鹰为信息,后面还涉及到了黄鹂鸟、喜鹊、啄木鸟等,在教学中我们如能结合这些学生们喜欢的动物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它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小学生特别是低段的学生,好奇心强,上课的注意力不持久。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根据教学内容,在学生精力不集中的时候讲一两则故事,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占时不多,但是却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

三、设立有趣的奖励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我们班里孩子,有的是“小测之星”、有的是“数学达人”……课上从多方面去找到孩子的优点,成长和改变大于单纯的成绩好坏,赋予孩子不同的称号等,肯定孩子的努力和成绩,让他们得到精神的满足。

小组加分,个人加分,一周一总结,设立周星、月星,有一个长久的评价机制。

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接下来,我就结合我的日常教学,谈谈如何是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转变观念,更新理念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首先,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不要老觉得学生需要控制,需要包办,需要约束,需要限制,多给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更新教育理念,舍弃一些老旧的教育思想,学习和吸收一些最新的教育思想。

二、激发兴趣,引入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探究新知识的开始,从课堂导入环节开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意入主课堂,为充当主角作好心理准备。

因此,新课的导入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快而有效地吸引学生”为立足点。

在新课导入的时候从实际出发
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源确立引入的方法和手段。

三、放手参与、自主探究
参与式的教学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而不是一味的老师灌输。

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尽量地把时间还给学生。

教师的角色定位要从一个单纯的“播音机”转变为学习活动
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四、循循善诱,鼓励支持
每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和支持,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深入探究,取得小突破时,老师要及时鼓励,给予学生继续前行的动力。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工作中不断反思,及时调整,寻求一条适切的教育之路。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一位数学教育名家的一句话:“衡量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唯一标准,是学生的参与程度。

”我对此深有同感。

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展现的地方,成为学生个性释放、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家园,一直是我们的理想,也是课改积极提倡的。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不仅仅需要理念上的认识和准备,还需要具体真实的实践操作1、教师备课:要有“预谋”。

教师在备课中要提前想到,在哪个环节想让学生充分地说,学生可能说出那些答案。

对于学生的这些答案老师怎样与学生互动交流,想最终达成什么样的效果。

老师还要做好如果招架不住的准备,怎么准备,准备什么,都需要老师去捉摸。

2、课堂准备:蹲下来。

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好学习方法的示范,设计有针对性地学法训练:在各个环节上指导学生,并对学生提出相应的方法要求,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主动(自主)学习作为认识思考的对象,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方法,形成学习方法——掌握运用——强化迁移的链式结构。

3、课堂引导:让学生学会飞翔。

这就需要教师在学习程序、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上进行预先指导,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学习规程进行基本的训练和初步的实践,进而再通过自己的新的认知时间来循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教师点评:不要简单的肯定和否定。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学会稳住自己,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要急于作任何正面的肯定,更不能作定性的评价。

学会说:好,还有别的想法吗?引导学生说出隐藏在心里的所有的想法。

5、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氛围,提供提问的机会。

让学生自己问,教师不仅要释疑、解惑,而且要启思设疑,引而不发。

教师需要采取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需要尊重并认真思考学生的提问,不能让问题止于自己。

通过让学生问,真正懂得学习的真谛不在于获得已有的结论,而在于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

二、各环节的注意点1、问题的设置: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教学知识能力水平,提出问题要恰到好处,让问题处在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问题既不过分难,又不能过分简单,提出问题的方式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语言要有情趣,内容要有较丰富的直观背景,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课堂还给学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记得一位数学教育名家说过这样一句话:“衡量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唯一标准,是学生的参与程度。

”对此我深有同感。

学生的“参与”是使知识内化的必要条件,用学生的参与程度来衡量课堂教学效率高低与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并没有矛盾,教师的主导作用恰恰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去参与,不能以教案构思代替学生思维。

现代的课堂教学绝不是照本宣科。

肯定不是一种固定的程式化的模式,应该是动态的可变的,应该考虑到许多变量,象学生对老师教学的认同度、对教材的不同理解以及学生的情绪等等。

因此我认为真正的课堂教学的主人是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必须是行动,而不能只是口号。

数学教学是信息交换的动态过程,对这个过程的控制,主要是依据教师的信息和学生的信息反馈。

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

学生在教师启发指导下,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是怎样形成的,真正让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

那么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做才能有效的让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呢?
1)问题的设置:“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教学知识能力水平,提出问题要恰到好处,让问题处在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问题既不过分难,又不能过分简单,提出问题的方式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语言要有情趣,内容要有较丰富的直观背景,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让课堂教学自始至终就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跃跃欲试地冲向知识的海洋。

2)方法的启迪:帮助学生思考有两种方法,在学生的思路出现受阻时,其一是在学生述说思路受阻时,让其余学生去感悟解题方法,让有所了解的同学大胆地说出来以便帮助他去重新获得新的解题方法;其二是在学生茫然无措,根本找不出思路方法时,老师要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去探究,要主动地去听学生的解说,特别要弄清楚他的思维受阻点,重新组织新的问题进行点拨,加以引导以便帮助他去重新获得新的解题方法。

3)过渡的节奏:在课堂提问中,教师特别要注意两个重要停顿时间,我们记为“第一等待时”与“第二等待时”。

“第一等待时”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的时间,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同学来回答问题,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来考虑问题。

“第二等待时”是指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要等待足够的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者再提出另一个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时间详细说明、斟酌、补充或者修改他的回答,从而使他们的回答更加系统,又不至于打断他的思路。

处理好“第一等待时”与“第二等待时”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意义。

诚然延长“第一等待时”的时间,可以达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但“第二等待时”的时长则需灵活多变,要长短不一,象对于“判断性”和“描述性”的问题,第二等待时肯定要短,如果是“论证性”的问题,在第二等待时过去后,我们则注重期待,多总结结论形成的思维过程。

对因一些非智力因素而形成正确结
论的表扬的第二等待时则是相当短促的,当即进行热烈的,甚至夸张的表扬,让学生熟记此情此景,同时,假如知识点再现,尽可能地让曾获表扬的同学重温旧梦,特别是易错知识点的强调,相当于“警钟长鸣”。

这样灵活处理“第二等待时”段的表扬,肯定能达到既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思维慎密性的目的。

4)资源的挖掘:教学过程,正是由于在教材和老师的参与之下,才使得现代课堂教学提高了效率,那种完全追求重演数学知识的发生,发现过程,没有师生的探索是不切合教学实际的。

完全强调个性、自我,必然灭杀学生的个性和自我。

我们强调自由探索的同时,也强调展示探索的思维过程。

批判性思维是良好的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属性。

我的反思:
学生的欲望因素需要把课堂还给他们。

学习者都带有某种欲望进入教室,他们渴望获取新知识,期望理解客观世界(即求知欲);期望能受到同学们的尊敬,能得到互助组(包括老师)的承认(即归属欲);并且希望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即表现欲)。

积极而强烈的学习欲望直接推动着学习的内动力,来“固定”或“类属”榜样(即同化过程——也就是让他们自觉地合并同类项)。

教师的驾驭能力可以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尽管是由很多变量制约的,但是每次课的教学,教师在备课前都已完成“二透”、“三有”、“四明白”。

“二透”即大纲透,教材透;“三有”即有精选的例题和习题,有整体的教学规划(使之有序),有学情分析(可以出现的结论预测)“四明白”即明白知识点,明白重难点,明白思维切入点,明白板书设计(便于小结)。

在实际教学时,只要不照本宣科,那么,还课堂给学生就会物化为累累硕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