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

合集下载

第七章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第七章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可得到降雨条件下的土地生产潜力。
⑶、作物的灌溉气候生产潜力
• Yw=g(wi)·Yt
• 式中:Yw是光温水生产潜力(g/m2·年)
• Yt是光温生产潜力
• g(wi)是灌溉条件下水分影响函数

g(wi)=(Ws+Wi)/E0
• Wi-农田灌溉水量
• E0-土壤水分年平均蒸发量
• Ws-土地水资源量
• 4.农业生态区法在土地资源开发前景中没有考 虑大型土地改良措施的作用,而我国人多地少, 农业开发历史悠久,许多边际土地在外国能被认 为是不适耕作的土地,在我国都采取了多种大型 土地改良措施。
农业生态区法应用的特点
• 5.一个农业生态单元的土地并不都是 用来生产食物。在计算土地资源的食 物总产量时,就发生土地总面积中有 多少是用来生产粮食的问题。这就涉 及到土地利用结构问题。FAO采用了简 化的推算方法,我们应用这种方法时, 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确 定较为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参数。
• 土地自然生产力是指土地依靠自然水、肥、
热等自然供给条件所能生产的物质产品数量,也 就是说在没有人类任何物质投入情况下,土地所 具有的自然生产能力,一般用单位土地面积自然 生产的干物质数量表示。
• 土地自然生产力反映一个地区农业生产所能达到 的最大限度,其水平高低主要受自然条件制约, 与土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与人类的经济活动 无关。
⑸、计算土地(经济)生产力 ——通过考虑投入水平修正土壤适宜性
• (1)投入的方式
• 一是改变土壤状况的基本性投入;主要是农田基本建设,如土 地平整
• 二是具体生产过程的常规性投入;主要是肥料、良种、农机和 技术投入等。
• (2)投入的水平 • 在农田基本建设与常规生产性投入方面同时考虑分为高、中、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国内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研究

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问题在我国也受到 广泛的关注。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于1986年9 月委托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主 持“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 项目,在此项目的带动下,国内众多学者纷纷 开展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研究,最有影响的当推《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 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
ECCO模型不适于一般自然区

1.
2.
通常采用一定尺度的行政区域,对一般自然区 不宜使用。 自然区的资料获取比较困难,特别是社会、经 济方面的统计资料; 模型旨在检验决策者的各种方案长期后果,若 自然区则不能抱枕政策完全平衡。
1、农业生态区法的内涵(AEZ法)




按比例尺,通过气候图、土壤图、地形图、水文 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件的叠加或借助于地理信息 系统软件完成。 土地划分为:农业生态区(单元),土地评价单元 和制图单元 特征:生产条件、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相 对一致,作物种类与种植制度相似,自然生产潜力 相似。 人口承载力取决于农业生态区内,自然生产潜力、 灌溉条件、投入水平和人均粮食消耗。

2、计算标准 依据:一般粮食的热量转换系数与蛋白质含量和人均 需要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将人均消耗水平标准分为 温饱型、营养型、能量型三类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长期食物发展战略研究》, 1989年居民膳食热量为11100.54kj/(人*d),蛋白质 为69.7g/(人*d),基本为高谷物膳食,将此称为温饱线
(3)计算生态区的生产力 在农业生态区图的基础上,叠加作物种类与种 植制度分区图,以便匹配、修正与计算出两个 生态区图的某个生态单元的作物产量,即光温 生产力(灌溉农业生产力)与光温水生产力 (旱作农业生产力)。

第三节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

第三节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

土地经济学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路径二、土地资源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一)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概念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可能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的能源以及智力、技术等,在保证与其社会文化准则相符合的物质生活条件下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ü中科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在未来不同时间尺度上,以预期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与此相适应的物质生活水准为依据,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其自身的土地资源能够持续稳定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路径二、土地资源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一)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概念ü数学函数式:LPC=f[R(t),P(t),C(t)]式中: LPC为土地承载力;R(t)为农业自然资源条件;P(t)为农业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C(t)为人口消费水平;t为时间。

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路径二、土地资源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二)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测算公式:LPC= 土地生产潜力/人均生活水平l1、土地生产潜力测算ü定义: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土地所能提供的农、林、牧、渔各类产品的最大能力。

即测算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农产品的生产总量。

ü计算: Y=Y1+Y2+Y3+…+Yiü式中,Yi:单种作物生产潜力,Yi = 单产×面积,又分为单产测算、面积测算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路径二、土地资源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二)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测算公式:LPC= 土地生产潜力/人均生活水平l1、土地生产潜力测算ü单产测算:(1)农业生态区域法(AEZ):依据光、温、水、土壤等条件,预测出区域内每种农作物的光热产量→气候产量→土壤产量→理论产量,其中每一步都根据相关的限制因素进行修正。

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路径二、土地资源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二)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测算公式:LPC= 土地生产潜力/人均生活水平l1、土地生产潜力测算ü单产测算:(2)趋势预测法:根据历年单产的变化趋势资料通过灰色系统预测、逻辑斯蒂增长模型等方法,预测未来某一时刻的单产。

城市土地承载力与人口发展关系分析

城市土地承载力与人口发展关系分析

城市土地承载力与人口发展关系分析城市土地承载力是指城市在一定时期内,基于现有的资源和环境条件下,可以容纳和保障其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最大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

城市土地承载力与人口发展之间密切相关,其中相互作用与制约的关系值得深入探讨。

首先,城市土地承载力直接影响着人口规模的增长。

一个城市的土地资源有限,当城市人口增加到一定规模使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自然资源等供给无法满足人口需求时,就会出现土地资源的稀缺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土地承载力就会成为制约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的重要因素。

例如,中国一线城市北京和上海分别采取了限制人口流入、房地产政策紧缩等措施,以应对土地承载力的压力。

其次,人口发展也会对城市土地承载力产生重要影响。

人口的增长会带来城市用地的需求增加,例如住宅用地、商业用地、交通用地等。

人口的增长还会带来城市规模的扩张,进一步加剧对土地资源的需求。

但是,如果城市土地承载力无法跟上人口发展的速度,就会出现土地资源的枯竭和环境恶化等问题。

这就需要城市规划部门在决策过程中更加注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城市土地承载力与人口发展之间的均衡和协调。

此外,城市土地承载力和人口发展还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创新能力、自然环境条件等。

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可以带动城市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推动城市土地承载力的提升,为人口的增长提供更好的条件。

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建设来优化土地利用,从而增强城市土地的承载能力。

然而,自然环境条件对城市土地承载力的限制也是不可忽视的。

例如,受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山区、沙漠化地区等地的土地承载能力相对较低,不适合大规模的人口聚居和发展。

最后,针对城市土地承载力与人口发展之间的关系,可采取多种措施来促进其协调发展。

首先,加强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提前储备土地资源,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布局,确保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其次,加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覆盖范围和质量,满足人口的基本需求。

第六章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

第六章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

可以提高资源承载力
4)时空内涵
第六章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
二、影响因素
土地资源数量
土地资源质量
土地
土地人口承载力
人类
投入水平
生活水平
时间尺度 第六章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
三、研究方法——AEZ
AEZ:根据比例尺将地面化为在农业生产条件、气候和 土壤大致都相对一致的生态单元,在同一生态单元 内,其作物种类与种植制度也相似,土地生产潜力 的差异一进步取决于灌溉条件的有无和投入的高低。
第六章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
第二节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计算
一、作物气候生产潜力计算 二、作物的光温(水)土生产潜力 三、投入水平与土地生产潜力
第六章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
一、作物气候生产潜力计算
(一)瓦赫宁根法(Wageningen )
Yyo• eE a TeMd •K•C•T C• H G
yoFcy (1F)ye
hm2·d] 当Pm<20kg/(km2·h)时 bgm=F(0.5+0.025Pm)b0+(1-F)(0.5Pm)bc[kg/ hm2·d]
2)计算实际叶面积下的总生长率 CL=2.47570×10-3+0.32241×LAI+0.83616×10-
3×(LAI)2-0.01328×LAI3+1.33047×10-3×LAI4 Bg=CL×bgm
Pw=Ymp·W W=1-Ky(1-ETa/ETm) Ky为产量反应系数,不同作物在不同的生育阶段不一样,
ETm为最大蒸散量,即供水充足条件下作物的最大蒸散 量,ETa为实际蒸散量(需要在既无径流又无地下渗漏的 情况下才能实现)。
第六章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
3.作物气候适宜性评价及产量修正

第6章_土地人口承载潜力分析

第6章_土地人口承载潜力分析

6.2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计算
3 作物气候适宜性评价及产量修正
作物的生长过程需要一个最适宜的气候环 境条件才能进行完全正常的光合作用,达到最 大的光温(水)生产力。而一般情况下,要使 现实的每一个农业生态区的主要作物及其各种 制度都处在同样的最适宜的气候环境是不可能 的,因此需要对作物气候适宜性评价进行修正。
可以根据当地已有的作物及种植制度,或今 后要推广的作物及种植制度,以及常见的灾害 性气候,进行气候适宜性评价。
6.2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计算
6.2.2 作物的光温(水)土生产潜力
作物在上述气候生产潜力的基础上,进一步要受到具体区域 的土壤和地形等地学条件的限制,因此也就要对上述的气候 生产潜力进行土壤修正。
2 工作程序和步骤
应用农业生态区法进行区域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的研究和预 测,一般经历3个阶段:1)土地资源清查;2)土地资源物质生 产力计算;3)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计算和分析。
6.1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研究概述
AEZ法根据具体的内容和工作流程,分为6个步骤:
1)查清农业区的农业资源包括气候资源、土壤资源、作物资源 及耕地资源,并分别绘制出所要求的、相同比例吃的资源图 幅;
hm2·d] 当Pm<20kg/(km2·h)时 bgm=F(0.5+0.025Pm)b0+(1-F)(0.5Pm)bc[kg/ hm2·d]
2)计算实际叶面积下的总生长率 CL=2.47570×10-3+0.32241×LAI+0.83616×10-
3×(LAI)2-0.01328×LAI3+1.33047×10-3×LAI4 Bg=CL×bgm
6.3.1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的计算
1 人口承载潜力的计算方式

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与管理

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与管理

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与管理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承载力日益减弱,环境问题愈加严重。

因此,如何有效地评价和管理土地资源的承载力,成为了当前社会的重要议题。

一、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定义土地资源承载力是指某一区域土地资源所能养活的人口数量和对环境造成的容忍度。

简单来说,就是指一块土地在一定时间内所能承载的人口和生产力。

而这个承载能力的大小与土地面积、土地肥力、气候、水资源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如何评价土地资源承载力在评价土地资源承载力时,需要考虑许多因素。

常用的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1. 应用模型法。

将所研究的土地区域抽象成模型,并在模型中设定各种因素,例如经济水平、人口数量、环境状况等,从而进行量化分析。

2. SWOT分析法。

对土地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并结合土地发展规划及环境保护等因素进行权衡。

3. 灰色系统理论法。

将各种不确定、模糊的因素进行模型化,然后由该理论所提出的相关理论模型,通过数据处理找出其内部规律,从而评估土地资源承载力。

4. 生态足迹法。

该方法主要是从生态角度出发,考察土地的生态保护能力,进而评估土地资源承载能力。

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一些工具进行综合评估,如GIS(地理信息系统)和LCA(生命周期评价)等。

三、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管理了解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不仅有助于经济和人口发展,更有助于环境的保护。

在具体的土地管理中,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 农业绿色发展。

采用有机农业和节约型农业模式,降低农业对土地、水资源的依赖,保护农业景观生态系统。

2. 建设城市绿地和生态廊道。

适度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以增加城市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同时建设生态廊道,使城市与自然环境合理地结合。

3. 节约用水。

加大水资源的保护力度,不乱排放工业废水和农业化肥,积极组织群众节约用水。

4. 发展清洁能源。

大力发展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综上所述,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和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必须要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做到可持续发展。

雅安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及评价

雅安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及评价
生 产 压 力 较 大 。以 粮 食 为依 据 , 究 分 析 了雅 安 市各 县 区的 土 地 资 源人 口承 载 力 , 研 并且 根 据 1 5  ̄ o 7年 的 土 地 利 用 97 2 o
现 状 和人 口等信 息 , 用 粮 食 指 数 的 计 算 方 法 , 测 2 2 运 预 0 0年 土 地 生 产 潜 力 。 结 果 表 明全 市 有 一 半 的 县 区在 土地 资 源
土 地 资 源 承 载 力 一 般 是 指 一 定 地 区 的 土 地 所 能 持 续 供 养 的 人 口 数 量 , 土 地 资 源 人 口承 载 量 。 实 质 是 研 究 人 口消 费 即 其 与 食 物 生 产 、 类 需 求 与 资 源 供 给 问 的平 衡 关 系 问题 。 国外 较 人 有 影 响 的研 究 主 要 包 括 17 9 3年 完 成 的澳 大 利 亚 土 地 资 源 承 载 力研 究 、97年 联 合 国粮 农 组 织 进 行 的 发 展 中 国 家 土 地 的潜 在 17 人 口支 持 能 力 研 究 和 1 8 9 0年 代 联 合 国 教 科 文 组 织 资 助 开 展 的 基 于 E C 模 型 的 资 源 承 载 力 研 究 等 。国 内大 规 模 的土 地 资 源 CO
其 中 耕 地 l l l 7 m , 均 耕 地 面 积 仅 为 0 4 m , 地 势 较 平 59 3 h 人 . h 2且 0 的 河 谷 阶 地 、 地 约 占 9 , 山 、 陵 约 占全 区 面 积 的 1% 。 盆 % 低 丘 8 高 山 陡 坡 地 约 占 全 区 土 地 面 积 的 7 % , 地 资 源 开 发 受 到 自然 条 3 土
农 业 资 源 综 合 生 产 能 力 和 人 1承 载 能 力 的 系 列 评 估 工 作 , 面 : 3 全

大庆市西部生态功能保护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

大庆市西部生态功能保护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
维普资讯








第3 O卷
Vo .3 1 O
’ 第 3期
No 3 .
20 0 6年 6月
J n 2 0 u. 06
J 0URNAI OF D AQI ET NG P ROl EUM NS T I TI UT E
区域 , 计算 或 预测 出该 区域 内每 年 的人 均 消费量 .2 参数 之 比即为 区域 土地 的人 口承载 力. 个 以粮食 为标 志 的土 地承 载力 法L 土地 承载 力 的早期 研 究 方 法 , 合 中 国 国情 , 单 易 行.其 目的 2是 。 适 简 是计算 出某 个地 区土 地 的集 约化农 业 生产所 提 供 的粮 食 能 养 活 多少 人 口, 者 给 出承 载 人 口的上 限.其 或
来 人 口 的 问题 受 到普 遍 关 注 .应 用 以 粮 食 为 标 志 的 土 地 承 载 力法 , 析 了大 庆 市西 部 生 态 功 能 保 护 区土 地 资源 人 口承 载 分
力 .分 析 结 果 表 明 , 区 保 持 温 饱 型 和 小 康 型 生 活 水平 人 口不 超 载 , 该 而保 持 富裕 型生 活 水 平 人 口超 载 以粮 食 为 标 志 的 土 地 承载 力 法简 单 易行 , 合 中 国 国情 , 土 地 资 源 人 口承 载 力 分 析 的 一 种 实 用 方 法 . 适 是
1 研 究 方 法
土地 资源 人 口承 载力 的研 究 , 际上 就是 在一定 区域 内的土地 生 产 的 自然 潜力 和一 定投 入条 件 下 , 实 可
能生 产 的食 物 总量 与一 定 的人均 消耗 量 的总和 之 比的一个 动 态估 算.一定 区域 内的 土地 人 口承 载 力 的预 测或 计算 , 只需 获取 2 参数 : 是计算 或 预测 出该 区域 内土地 每 年 的生 产 潜 力 ; 是对 应 于 生 产 潜力 的 个 一 二

如何进行土地承载力评价与分析

如何进行土地承载力评价与分析

如何进行土地承载力评价与分析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土地承载力评价与分析则是对土地资源利用的重要工作。

土地承载力评价与分析旨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本文将从土地承载力评价的概念与意义、土地承载力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以及土地承载力分析的实施步骤进行探讨。

一、土地承载力评价的概念与意义土地承载力评价是指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和负荷能力的评估和分析。

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可以确定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式,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承载力评价对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土地承载力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1.评价指标土地承载力评价主要包括自然承载力和人为干扰承载力两个方面的指标。

自然承载力指标主要包括土地肥力、土地类型、地形地貌等因素;人为干扰承载力指标主要包括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质量等因素。

在评价土地承载力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以全面准确地评估土地利用的可行性。

2.评价方法土地承载力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方法。

定性评价是通过对土地资源的人工观察和经验判断,根据各种因素的综合情况对土地承载力进行评估。

定性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主观性和不确定性,但是对于简单、直观的情况下可以提供一定的评估结果。

定量评价是通过建立科学的模型和计算方法来对土地承载力进行评价。

这种方法需要依靠大量的实证数据和专业知识,可以提供相对准确的评估结果。

三、土地承载力分析的实施步骤1.数据收集土地承载力分析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类型、土地资源分布、气候条件、土地质量等方面的数据。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需要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确保数据的准确和综合性。

2.数据处理与分析在收集到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首先,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组,形成一定的数据集。

然后,可以采用统计分析、空间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以获取土地承载力的相关信息。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分析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分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2.1.2 耕地人口承载力的变化
耕地可承载人口规模的变化如表3-1和图3-2所示。
表3-1 2000-2004抚顺市耕地人口承载力变化
年份 2004
粮食 总产 (万 t) 51.7
总人口 (万 人)
224.9
可承载 力(万 人)
129.25
2003 43.3 225.5 108.25
2002 41.8 226.1 104.5
对于抚顺,耕地除本身的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之外,更重要的是作 为农业人口主要的生产资料与生存来源,具有吸纳农村人口就业、保障 社会稳定的功能。根据抚顺市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确定每个农业劳动 力能够耕种的土地数,即农业劳动生产率。按照年均农民收入达到3580 元,每亩产出500元计算,抚顺市每个农村劳动力应该占有耕地7亩。根 据这一指标可测算出抚顺市耕地资源能够承载的农业劳动力,这对于农 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在此针对人口、资源、环境在内的复杂系统,从土地资源人口承载 力、土地资源建筑承载力、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 四个方面入手,逐一分析,最后进行综合,得出抚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 能力。通过对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与分析,掌握抚顺市土地资源对 于人口增长、经济建设、生态平衡等的支撑程度以及土地开发利用潜 力,着重从改善土地利用方式等方面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为抚顺市建 立协调、稳定、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业生产的粮食完全能够供给农村人口,且有剩余。这说明抚顺市耕地在 满足农村人口粮食需求的基础上,同时承载了一部分城镇人口的粮食消 费。
图3-3 2000-2004年抚顺市耕地农村人口超载率
3.2.1.3 耕地人口承载力现状评价

土地资源评价 与人口承载力

土地资源评价 与人口承载力
随着城镇化的深化推进,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将面临大
城市人口持续膨胀与中小城市人口不断递增共同发生。 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给城市带来诸如就业供给、环境保 护、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和社会事业配套等方面的 较大压力。因此,为实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环境 协调发展,需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城市人 口承载力,确保全国各地区城市适度人口规模。
岩溶地区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_王
少静(硕士)
摘要:岩溶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石漠化面积大,人地矛 盾突出,人民生活贫困。因此要解决上述问题,应科学 地预测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和土地人口承载力。本文以广 西百色市为例,运用“农业生态区域法”,结合适用于 岩溶地区土地生产潜力预测方法,对百色市土地生产潜 力进行估算和土地人口承载力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提 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岩溶地区;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土 地生产潜力;土地人口承载力;百色市
人口承载力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某地区所能承载的
最大人口数。即在不损害生物圈或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 不可更新资源的条件下,各种资源在长期稳定的基础上 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土地人口承载力是指在未来不同 时间尺度上,以预期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与此相 适应的物质生活水准为依据,一个国家和地区利用其自 身的土地资源所能持续稳定供养的人口数量。
呼和浩特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
力研究_哈斯巴根(硕士)
摘要: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政治、经 济、文化中心,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城 市人口不断增加,已由中等城市发展成为大城 市,城市发展已进入快车道。土地资源人口承 载力问题是呼和浩特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 问题之一,对农业政策与土地规划、人口政策 与计划生育,乃至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与长远规 划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研究课题对呼和浩特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 力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系统动力学, 发展战略对策, 呼和浩特市

规划环境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方法

规划环境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方法

1、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
1、1 土地生产潜力分析
规划范围内主要建设用地分为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白地共计7大类,建设用地不占用风景名胜区、重点保护文物单位等,其余建设用地地块承载力较高,总体地势平缓,绝大部分用地均适合土地开发,可满足土地承载力要求。

1、2土地资源承载人口分析
评价拟用人均土地资源饱和度A描述产业园区土地资源承载人口情况。

当A≥1时,土地满载或超载,应控制开发强度和人口增加;当A<1时,说明尚有开发潜力。

人均土地资源饱和度(A)=人均土地最小占用量/人均土地占有量
人均土地最小占有量与不同的人类活动(如进行农业生产、工业生产或者居住等)有关,评价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确定,远期园区常住总人口规模按2.4万人控制。

各类用地人口承载情况可见表。

表规划各地类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表
根据上表,聚集区的人均土地资源饱和度均匀,各类别的土地资源承载力均能满足规划人口发展规模。

中国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及分析

中国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及分析

中国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及分析中国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及分析陈诚土管031内容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占世界22%的人口,中国的粮食保障问题对世界的粮食保障有着重要的影响。

所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粮食的供应水平以不断增强自身的粮食保障程度。

尤其是自1978年以来,通过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引发了农村生产力的飞跃,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粮食总产量不断上升,人们的温饱解决程度和收入增加状况不断改善。

建国以来,由于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仅用占世界9.6%的耕地(按实际面积),养活了占22%的人口,就贫困人口而言,其数量从1978年的2.5亿下降到1996年的5800万,占乡村人口的比重降为5%,并正在继续降低。

13.98~14.87亿人口,高于2000年的人口预测总量;高投入水平下可以承载14.91~18.98亿人口,即相当于2050年的人口预测总量。

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出,我们能利用自己的土地与耕地来养活我国的人口;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土地投入及承载力均十分紧张下才能支持所计划控制的人口数量。

(三)全国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1. 土地生产潜力的地区差异较大如表3所示,无论是哪种投入,现有的单位面积产量最高、较高以及增产潜力较大者均在东部省区。

表3 各省、市、自治区土地食物生产潜力分析看,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况:首先是大城市所在地区;其次为土地条件生产潜力较差的地区;再次则为人口基数较大的省区。

表4 各省、市、自治区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状况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基本国策。

切实保护耕地,现有耕地占人们生活热量供应的85.32%,占蛋白质供应量的80.78%,应当加大耕地保护的力度,不仅保护现有耕地的数量,而且要保护耕地的质量及生态环境。

加强我国的粮食基地的建设和棉花种植区西仪的两次大的土地利用宏观决策执行之后,应当进行我国西部及南方山地草地建设,扩大畜牧业,以进一步为提高我国人民的蛋白质供应水平而创造条件。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知识分享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知识分享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实验四:土地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力计算一. 目的要求(1) 了解土地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力研究的一般原理、方法及 工作程序。

(2) 掌握计算土地的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力的方法。

二. 实验原理1、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原则;2、 生活水平标准:温饱型:400kg/人•年;小康型:450kg/人•年;富裕型:500kg/人•年3、 模型:线性回归、散点预测等多种统计方法均可。

三. 实验内容通过所给数据,计算青岛市 2009、2014和2019年土地的生产 潜力与人口承载力状况。

四.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计算器 四.完成任务 (一)粮食单产预测单产(公斤/公顷)由excel 做出粮食单产的散点图并添加趋势线,得到上图,并可以得 出:历年单产呈上升趋势,并趋向线性分布,线性回归方程为 y=78.71x-151508根据回归方程,可以得到粮食单产的预测表,女口 下:•单产(公斤/公顷)——线性弹产(公斤/公顷))(一)人口预测人口预测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人口变动情况和变动趋势进行分析 和测定。

青岛市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因此采用自然增长法对青岛 市进行预测。

2009年青岛市人口 7629161人,根据《青岛市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青岛市十二五’经济和 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之一: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45%以内”的思路和目标,因此,青岛市人口预测见下表: (二)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根据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定义,土地人口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人口承载力二粮食总产量/人均粮食消费量人口承载力的关键是粮食生产能力和人均粮食消费标准。

人均粮食 消费标准是指人们为维持正常生活而必需的最低粮食数量。

参照我 国食物结构标准,粮食年消费水平400 kg 、450 kg 与550 kg 分别作 为温饱型、小康型、富裕型三级不同消费标准。

结果如下:(三)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根据以上计算的数据,进一步从耕地、人口、粮食三方面对邹城市不同生活水平下的土地人口承载状况进行分析:温饱情况下青岛市提地人口承载力小康水平下青岛市提地人口承载力富裕水平下青岛市提地人口承载力由表可以看出,至V 2019年青岛市人口在不同水平下明显超载,土地以及粮食不仅均无剩余,反而需要更多粮食以养育更多人,人口超载率逐年减小。

第七章 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

第七章 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
2
中投入方案
高投入方案
承载人数 承载密度 承载人数 承载密 度
蛋白质
69.7
113662
1.20
(g)
小康 热量(KJ) 10842
148728
1.57
蛋白质
72
(g)
发达 热量(KJ) 11676
三、研究概况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的急 剧增长,给土地资源造成了越来越大的 压力,并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如耕地减少且质量下降、土地荒漠化、 环境污染等。面对这一事实,许多学者 都在关心同一个问题,即地球上有限的 土地资源是否能够养活不断增加的人口?
FAO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的土地人口承载 潜力研究项目。该研究于1978-1981年成 功地评定了全球117个发展中国家(未包 括中国)的人口承载力。
1.工作程序 2.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计算
3.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计算方式
1.工作程序
土地资源清查
土地资源生产潜 力计算
土地资源人口承 载力计算
目的是为了 确定农业生 态区
即要计算在 一定物质和 技术水平下 的物质生产 能力;
即按人均所 需的食物消 费量来预测 一定行政区 域内所能承 载的人口容 量。
三、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
(一)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计算方式
1.按土地所能生产的粮食和每年人均多少千克 粮食计算 实际上是一种概算,如每年每人平均375400kg计算,不分年龄、性别和职业,而且 不考虑粮食品种。
2. 按不同劳动强度与不同性别的人折合为一 个“平均人”,并将不同作物产品分别折 合成热量与蛋白质的量,并计算为相应的 农业生态区的单位面积的生产量。
光合生产潜力
作物生产的实质就是作物的光合生产.光合生产 潜力是假设其它因素为理想状态,只受光照影响. 光合生产潜力从理论上分析计算作物最大生产 能力即作物高产的上限,所以它是研究”一定生 产条件下土地的生产力”的基础和依据.因为一 定的生产条件实质就是指人类对光合生产潜力 的”衰减”因素的调节控制程度和水平.

第七章-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第七章-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第七章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第一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涵义及研究意义一.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涵义及研究意义1.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概念土地人口载力是在一定时期,不同消费水平下,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它反映一个地区,在一定消费水平下,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2.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目的及意义目的:(1)在土地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查明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投入水平下土地的潜在人口承载力(2)将这些估算资料与现在的和预测的人口资料进行比较,以便确定出有问题的地区(3)土地资源及其潜力的数量资料是提出合理的农业政策和人口政策得先决条件意义: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对于土地、人口、食物与发展均有一定的预警功能。

进行土地人口载力研究,测算出区域内不同消费水平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对指导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保证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历史回顾(一)国外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1.前期的土地承载力研究早期的土地承载力研究,首先是与生态学密切相关的。

早在1921年,帕克和伯吉斯就在有关的人类生态学研究中,提出了承载力的概念。

1)威廉·府格特的《生存之路》于1948年出版后,曾一版再版。

用作者的话说,他之所以撰写此书,是因为世界人口过剩,全球及各国人口的数量已超过其土地承载能力。

用一个方程式来说明这一论据,即: C=B:E式中:C代表土地负载能力,即土地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B代表土地可以提供的食物产量;E代表环境阻力,即环境对土地生产能力所加的限制。

这与目前的标准公式基本一致。

2)威廉·阿伦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他在1965年提出了以粮食为标志的人口承载力公式。

其目的是计算出某个地区传统的农业生产所提供的粮食能养活多少人口,即承载人口的上限。

他主要考虑总土地面积,耕地面积和耕作要素等,不考虑人口对农业的反馈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
土地承载力研究的目的:在求得区域土地资源能够供养多少人口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PRED)相互作用机理及调控对策的研究,进而为决策、规划、计划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

一、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概念与研究原则
土地人口承载力:也称土地承载力或资源承载力,一定的行政区域内,土地资源在其自然生产潜力及其不同投入水平(物质、技术)条件下所生产的食品,能养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根据土地承载力研究的任务与目的,土地承载力研究应遵循如下原则:
①整体性原则:整体上把握土地承载力系统的结构(组合方式)、功能(承载能力)及其作用机理与发展变化规律。

并据此对各要素(或子系统)采取必要的调控措施,以管理、规范其行为,建立和谐、稳定的(PRED)关系,求得系统整体性能的最优化。

这是进行土地承载力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贯穿整个研究过程的主体。

②综合性原则:在分析系统各个要素性能(尤其是主导要素)基础上,综合分析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与彼此作用的机理。

才能更有效地把握认识系统的整体性能,并根据系统本身固有的规律性和一定的物质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整、改造系统结构,实现系统优化的目的。

③超前性原则:土地承载力研究是一项超前研究的战略性课题,它着眼于未来,因此,承载力研究必然在区域土地资源及其人地关系历史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资源开发前景与人口增长机制,正确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各地段人地关系的可能状况。

④区域性原则:遵循特定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区研究。

⑤生产性原则:针对实际国情,寻找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力水平和承载更多人口的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措施。

⑥持续性原则:对土地承载力的估算一定要建立在自然生态系统合理运转,资源为人类持续利用这一基础上。

二、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土地承载力的研究涉及生态、经济、技术与社会等多个方面,既着眼于现状,又要考虑未来与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的研究,根据国内外土地承载力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可将其研究内容与步骤归纳如图5.1。

从研究步骤可看出:
(1)土地资源评价是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基础土地的数量与质量是土地承载力估算的基础。

土地质量越高,其生产潜力就越大,面积数量越大,总产越高,可养活的人口数量就越
多。

通过土地资源评价,不仅可揭示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及未来开发前景,而且能够为合理利用土地、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土地资源评价是土地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也是土地承载力研究的起点。

(2)土地生产潜力是土地承载力研究的核心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土地究竟能承载多少人口,主要取决于该区域土地能生产多少可供人类食用的物质,即土地生产潜力的高低。

(3)保护生态环境是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前提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片面提高土地的承载能力。

三、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的计算
在掌握一定区域土地生产潜力的基础上,便可根据生活水准的要求算出土地的人口承载能力,可用下式表示:
P = Y/L
式中:P:一定区域内的土地可承载人口数量;Y:土地生产潜力;
L:人均生活水准。

(1)计算方式具体的计算方式基本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方式是按每年人均多少千克粮食计算,不考虑人的年龄、职业等,也不考虑粮食品种,实际上是一种概算(贫困温饱型)。

另一种方式是按每人每天需多少卡的热和蛋白质,并将按不同年龄、不同劳动强度与不同性别的人折合成一个“平均人”,并将不同作物产品分别折合成热量与蛋白质,再折算成相应区域内的单位面积上的生产量,两者相除即得单位面积土地所能承载的人口潜力。

一般作物的热量转换系数与蛋白质含量和人均营养水平需要可参考表5-9、5-10。

(2)计算标准计算标准也就是生活水平的标志,如果生活水平定得较高,则土地承载人口的
能力即下降,反之则升高。

如果仅以人均粮食消耗量计算,每月20 kg,年均250 kg就足够了,但是尚有副食消耗,种子、饲料以及工业用粮等。

表5-10是各种营养物质的日消耗量。

如果以热量和蛋白质消耗量计算人均营养水平,则以热能10878J/(日、人),蛋白质75g/(日、人)计算。

四、人口承载力的区域分析
人口承载潜力的研究不仅是向国家提供一个不同行政区的人口承载力的一览表,更重要的是对影响土地生产力的因素进行区域分析,找出一些地区土地生产潜力的限制因素及解决途径,以提高区域土地生产潜力来提高土地人口承载力。

在这方面可做以下工作,其中包括各种专业图件的绘制在内。

①耕地现实生产力分级图
将各行政区范围内的各农业生态小区的耕地以现在实际最高产量进行统计分级,分析不同面积单产的分布规律与土地自然条件和人为投入等级之间的关系。

②耕地增产潜力的绝对差值图
各行政区内各生态小区生产潜力减去其现实最高产量的差值。

差值也可进行分级并分区制图,从中可看出最大增产潜力区,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没有达到最大潜力的原因,克服这些因素的难易程度与投入条件,进而可以决定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方向。

全国各省区潜单产与现单产比较柱状图
③耕地增产潜力的相对比值图
即“潜在生产力/现实生产力”,其比值愈大,则潜力愈大,反之,则潜力愈小。

④对各行政区今后不同时期内(如2010年、2050年等)最高人口承载能力与现实的具体人口数进行比较,为国家的商品粮基地建设,人口等作为决策的参考。

⑤通过对土地生产潜力的全面比较和宏观分析,为国家和地区的土地资源开发以及开发措施提供建议。

本章小结
人口、资源和环境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要回答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对土地资源食物生产以及人口的承载潜力进行定量化研究,而其中对土地生产潜力的估算是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土地承载力研究的基础和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