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家哲学流派简介哲学家(a)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哲学家和他们的思想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哲学家和他们的思想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哲学家和他们的思想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拥有众多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这些著名哲学家不仅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哲学史贡献良多。

他们的思想与哲学理论在各个时代发挥了重要作用,塑造了中国传统思维和价值观。

本文将介绍中国历史上的几位著名哲学家以及他们的思想。

【段落1: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又称孔夫子,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他的思想被后世称为“儒家思想”,对中国及整个东亚地区的文化和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德”,强调通过教育培养人们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他提倡的“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成为后世儒家思想的基石。

【段落2:庄子】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是中国战国时期的重要思想家,主张“自由无为”和“自然无为”。

庄子的思想被合称为“道家思想”,强调人应该遵从自然的变化,摒弃功利的追求,去追求身心的自由和内心的安宁。

庄子的作品中充满了丰富的寓言和幽默,给予读者独特的启示和思考。

【段落3:墨子】墨子(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1年)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主张“兼爱非攻”。

墨子的思想被称为“墨家思想”,强调实践和实用主义。

墨子主张爱和公平的普世价值观,反对战争和压迫。

他提倡技术发展和实用主义,对于冶铁和光学等技术有深入的研究,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段落4:荀子】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是中国战国时期的重要思想家,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政治哲学家之一。

荀子的思想被称为“法家思想”,主张政治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

他认为人性本恶,强调国家的良好秩序和社会伦理的重要性。

荀子的思想对于中国的政治理论和社会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段落5:老子】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主张“无为而治”和“道法自然”。

老子的思想被称为“道家思想”,强调人应该追求心灵的宁静和与自然的和谐。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思想家与哲学流派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思想家与哲学流派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思想家与哲学流派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孕育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哲学流派。

这些思想家们以其独特的见解和理论、丰富的思想体系,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位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思想家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哲学流派。

1. 孔子: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提出了“仁爱”、“中庸”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核心思想,强调道德的根本作用。

他主张人们应该以仁爱为核心来处理人际关系,实践中庸之道以平衡个人与社会、天道与人道的关系。

2. 孟子: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并加以发展。

孟子强调人的本性善良,并认为人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德行和修养。

他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主张君主应该关注人民的疾苦,为人民谋福祉。

3. 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主张顺应自然、放下私欲,达到心无杂念、无为而治的境界。

他认为万物皆由“道”所生,主张回归于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平和。

4. 庄子: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以幽默的语言和寓言故事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

庄子主张“自由自在”、“无为而无不为”,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追求心灵自由的重要性。

他提倡“逍遥游”,通过悟道而达到境界超脱世俗的境地。

5. 荀子:荀子是战国时期的重要思想家,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荀子强调人性本恶,主张通过教育和外力的感化来达到道德修养。

他提出了“性恶论”和“性善论”之争,对于人性的本质及其修养的问题进行了独特的思考。

除了以上几位重要的思想家,中国历史上还有其他哲学流派,如墨家、法家和名家等。

墨家崇尚兼爱,主张素质平等和公平正义;法家则强调严刑峻法,以法治社会;名家则注重辩论和言辞的艺术。

这些思想家和哲学流派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提出了各自独特的理论和观点,对于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结而言,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思想家和哲学流派对于塑造中国文化和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古代哲学与思想流派

中国的古代哲学与思想流派

中国的古代哲学与思想流派中国古代哲学与思想流派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涵盖了众多不同的学派和思想流派。

这些哲学和思想流派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中国古代社会与文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中国的古代哲学与思想流派做一简要的概述。

1. 儒家学派儒家学派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哲学学派之一,以孔子为代表。

儒家强调人际关系的道德伦理,主张诚实、仁爱、忠诚和孝道等价值观。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即人与人之间的亲善和情感纽带。

儒家的学说对中国社会传承了几千年,并对教育、社会秩序和政治体制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道家学派道家学派是由老子和庄子等人建立的,其核心思想是“道”。

道家强调人应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道家关注个体的修养与内省,主张追求内心的宁静与与自然的和谐。

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文学和艺术等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3. 墨家学派墨家学派是中国古代哲学学派之一,以墨子为代表。

墨家学派强调兼爱和反战,倡导公平与公正,主张为人民、为社会的幸福而努力。

墨家学派的核心原理是“兼爱”,即平等地关怀他人并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墨家学派对于古代中国的社会伦理和道德观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 名家学派名家学派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以荀子、韩非等人为代表。

名家学派主张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通过严格的法律与制度来维持社会秩序。

名家的核心思想是强调理性思考、制度化管理和法治思维。

名家学派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兵家学派兵家学派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方面的代表学派。

兵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孙子和吴起等。

兵家学派致力于研究战争策略和军事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兵家学派的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军事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中国军事战略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除了以上所述的学派之外,中国古代还有诸多其他的哲学和思想流派,如法家学派、纵横家学派等,每个学派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贡献。

中国历史著名哲学家

中国历史著名哲学家

中国历史著名哲学家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哲学家。

这些哲学家的思想和教诲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

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至公元前479年)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被尊称为“大师”或“至圣先师”。

孔子的思想被称为儒家思想,强调品德修养、道德行为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他的学说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都有深远的影响。

老子老子(公元前6世纪)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道家之祖”。

他的主要著作《道德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经典之一。

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理念,强调自然方式和无为而治的道德原则。

孟子孟子(公元前372年至公元前289年)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儒家学说。

孟子强调人性的善良和道德自我修养的重要性,提出了“性善论”和“人民至上”的观点。

庄子庄子(公元前369年至公元前286年)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庄子》被视为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经典。

庄子强调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提出了“自由自在”的思想。

墨子墨子(公元前470年至公元前391年)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哲学家和社会改革家。

他创立了墨家学派,提倡以爱和和平为核心的道德观念。

墨子主张普遍的关爱、公正和非暴力,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些哲学家的思想和教义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对中国文化、社会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思想至今仍然被广泛学习和借鉴。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哲学思想家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哲学思想家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哲学思想家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哲学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和理论对于中国的哲学、文化和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思想家及其主要思想。

一、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孔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仁”的道德伦理。

孔子认为,个人的修养和道德品质决定了社会的和谐和治理的成败。

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社会伦理观念和政治体制。

二、老子(公元前570年-公元前471年)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主要著作是《道德经》,提出了“无为而治”的理念。

他认为,宇宙万物都遵循着道的原则,人应该顺应自然,摒弃功利和欲望,追求真、善、美的境界。

老子的思想对于中国文化的形成和个人修养的追求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孟子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但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他主张通过教育和修养,使人恢复本性的善良,并通过“仁”的实践来改善社会。

四、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也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

他主张人性本恶,提倡“性恶论”。

他认为,人类天生自私自利,需要社会规范和教育来约束人的欲望,实现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和谐。

五、墨子(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1年)墨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主张兼爱和非攻的原则,反对战争和兵器的使用。

他强调“兼爱”和天下为公,提倡平等、和平和公正的社会秩序。

六、韩非子(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法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

他主张法治和强制手段来治理社会,强调法律的严明和权力的集中。

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他的主要著作是《庄子》。

中国古代哲学家、哲学流派简介哲学家(a)

中国古代哲学家、哲学流派简介哲学家(a)

中国古代哲学家、哲学流派简介(3)哲学家(a)根据《中国哲学简史》、《中西哲学小史》的介绍,结合查阅的资料,遴选了31位对中国哲学发展有着不同程度影响的中国古代哲学家,梳理、编录了他们的思想和观点,仅供参考。

一、孔子(前551 —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敝邑(今省曲阜市南辛镇)人,开创了儒家学派。

他编纂了《春秋》,修订了“五经”,创办私学,打破传统贵族教育。

在道德哲学方面以“仁”为核心自成系统--孔子之道即是“仁”。

孔子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各个时代很不相同。

他死后,逐渐被认为是“至圣先师”,高于其他一切教师;到了公兀前2世纪,地位更加提高,认为他是接受天命,继周而王,被称为文宣皇帝、文宣王;公元前1世纪,孔子被认为是活着的“神”,这也是孔子光荣的顶点,在汉朝中叶,儒家的确可以称做。

之后,孔子的地位回归到理性上来,不再被认为是“神”,但他依旧是“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总的来说孔子如同格拉底在西方历史中的地位。

根据他与弟子言行编辑的《论语》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

(一)正名说:为了有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孔子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是“必也正名乎” !治理国家的原则就是首先要正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种社会关系的名。

比如“君”的本质即所谓的“君道”,这是理想的“君”必备的。

“君”若按君道而行,他才于“实”、于“名”,都是真正的“君”。

也就是“实”与“名”为它规定的含义相符合。

否则纵然使别人称他为君,他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君”。

每个名都有一定的含义,都有其对应的责任和义务,也都指向事物的本质“实”。

(二)仁、义之说: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

比如,父行父道爱其子。

真正爱人的人是能够履行社会义务的人。

“仁”就是人的一切德性的总和,“仁人”就是“全德之人”的意思。

所以统治者要“爱人”,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义”,宜也,即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

中国历史上的哲学家与思想家

中国历史上的哲学家与思想家

中国历史上的哲学家与思想家古代中国是一个哲学与思想繁荣的时代,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哲学家与思想家。

他们的思想和理论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为你介绍几位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哲学家与思想家,并探讨他们的重要思想。

1.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孔子是中国古代史上最为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被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

他的学说强调道德伦理和人际关系,主张以仁爱和君子道德为基础来治理社会。

他的思想对中国的儒家学派和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的“仁”、“孝”和“礼”等观念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2. 老子(约公元前570年-公元前471年)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著作《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文献之一。

他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人们应该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不争的境界。

他的思想强调个体内心的修炼和自然本源之道,对中国后来的道家学派和个人修养产生了广泛影响。

3. 墨子(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1年)墨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创立了以“兼爱”为核心的墨家学派。

墨子主张以爱和利益为准则,反对战争和权力斗争,提倡社会公平和人道主义。

他的思想对中国后来的墨家学派和社会伦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荀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他的思想对后世儒家学派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荀子强调人性本恶的观点,并提出通过教育和礼仪规范来改善人性。

他的思想与孔子的“仁”观念形成了中国传统儒家学说的两个主要支柱。

5. 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强调超越物质和个体的存在,提出了“道泽而行”和“自由无为”的思想。

他通过寓言和譬喻的方式,表达了对自由、自在和宇宙和谐的追求。

6. 朱熹(1130年-1200年)朱熹是宋代哲学家,他的学说对中国的儒家传统和后来的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有哪些流派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有哪些流派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有哪些流派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涌现出了多个流派。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流派,包括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和阴阳家。

儒家是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哲学流派之一。

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强调道德伦理、仁爱和社会秩序。

儒家认为人性本善,主张培养人的德性和道德修养。

重要的儒家经典包括《论语》、《大学》和《中庸》。

道家源自老子的思想,强调追求自然和无为而治。

道家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之道,追求个体的内心和谐,并反对人为的规范和权威。

《道德经》是道家的重要著作,其中包含有关无为而治的思想。

墨家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哲学流派,强调兼爱和公平。

墨家的核心原则是“非攻”,即反对战争和暴力。

墨家主张通过互惠和公正来建立社会秩序。

《墨子》是墨家思想的主要文献。

名家是中国古代的另一个哲学流派,以荀子为代表。

名家主张性恶论和性善论,认为人性本恶,并主张通过教育和道德规范来约束人性。

名家强调审美和礼仪的重要性,主张通过审美教育来陶冶人的情操。

法家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哲学流派,以商鞅为代表。

法家思想主张强权政治和严厉的法律制度,认为人性本恶,必须通过法律的约束来维持社会秩序。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阴阳家源于道家思想,强调宇宙的阴阳和五行之间的关系。

阴阳家主张通过研究宇宙的运行规律来认识世界和人类的命运。

《周易》是阴阳家思想的经典著作。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涌现出了多个流派,包括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和阴阳家。

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理念和观点,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哲学思想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智慧和思想传统。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思想与哲学的主要流派与代表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思想与哲学的主要流派与代表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思想与哲学的主要流派与代表中国古代思想与哲学源远流长,展现出丰富的思想体系和多元的学派传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古代思想与哲学的主要流派以及代表人物。

1. 儒家思想与代表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其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价值观。

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他强调人的道德修养,提倡“君子之道”和“仁政”,强调君子的行为模范对社会起到示范作用。

2. 道家思想与代表道家思想由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所创立,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崇无为而治的理念。

老子的《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重要经典之一,其中提到了“道”这一概念,强调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谦逊。

3. 墨家思想与代表墨家思想由墨子(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1年)创立,强调兼爱、非攻和尚贤。

墨子认为人们应该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主张“非攻”即反对战争。

墨子还提出了以功利主义为基础的工巧思想,强调利益和实用性。

4. 法家思想与代表法家思想由商鞅(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8年)等人发起,重视法律和秩序对社会的规范作用。

法家思想主张法律的严密和严格执行,以达到稳定社会秩序和统一国家的目的。

5. 兵家思想与代表兵家思想注重军事理论和战争策略。

兵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孙子(公元前6世纪),他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学著作之一。

《孙子兵法》论述了对战争的战略和策略,强调战争艺术和智慧的重要性。

6. 阴阳家思想与代表阴阳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早形成的学派之一,代表人物为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阴阳家思想主张自然界的存在由阴阳两个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力量所构成,通过研究阴阳之间的关系来理解世界。

7. 名家思想与代表名家思想强调学问的价值和重要性,代表人物有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

名家认为人通过学习和修养可以达到人的完善,并强调个人的自我实现和追求。

8. 泛神仙主义思想与代表泛神仙主义思想源于中国古代对神仙的崇拜,追求超越现实世界的存在和境界。

中国古代哲学家、哲学流派简介哲学家(a)

中国古代哲学家、哲学流派简介哲学家(a)

中国古代哲学家、哲学流派简介(3)哲学家(a)根据《中国哲学简史》、《中西哲学小史》的介绍,结合查阅的资料,遴选了31位对中国哲学发展有着不同程度影响的中国古代哲学家,梳理、编录了他们的思想和观点,仅供参考。

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省曲阜市南辛镇)人,开创了儒家学派。

他编纂了《春秋》,修订了“五经”,创办私学,打破传统贵族教育。

在道德哲学方面以“仁”为核心自成系统--孔子之道即是“仁”。

孔子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各个时代很不相同。

他死后,逐渐被认为是“至圣先师”,高于其他一切教师;到了公元前2世纪,地位更加提高,认为他是接受天命,继周而王,被称为文宣皇帝、文宣王;公元前1世纪,孔子被认为是活着的“神”,这也是孔子光荣的顶点,在汉朝中叶,儒家的确可以称做。

之后,孔子的地位回归到理性上来,不再被认为是“神”,但他依旧是“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总的来说孔子如同格拉底在西方历史中的地位。

根据他与弟子言行编辑的《论语》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

(一)正名说:为了有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孔子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是“必也正名乎”!治理国家的原则就是首先要正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种社会关系的名。

比如“君”的本质即所谓的“君道”,这是理想的“君”必备的。

“君”若按君道而行,他才于“实”、于“名”,都是真正的“君”。

也就是“实”与“名”为它规定的含义相符合。

否则纵然使别人称他为君,他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君”。

每个名都有一定的含义,都有其对应的责任和义务,也都指向事物的本质“实”。

(二)仁、义之说: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

比如,父行父道爱其子。

真正爱人的人是能够履行社会义务的人。

“仁”就是人的一切德性的总和,“仁人”就是“全德之人”的意思。

所以统治者要“爱人”,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义”,宜也,即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

中国的古代哲学思想流派

中国的古代哲学思想流派

中国的古代哲学思想流派中国古代哲学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瑰宝,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哲学思想流派。

这些思想流派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制度,并为后世思想家和政治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理论资源。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几个重要流派进行概要介绍。

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

儒家强调人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规范对社会和政治的重要性。

尊崇的经典是《论语》和《大学》,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儒家思想提出了“仁”、“礼”、“孝”等核心价值观念,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做出了巨大贡献。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追求自然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道家的经典是《道德经》,老子和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提倡摒弃功利、安于自然的生活态度。

他们对于人类存在的真理和道德标准有独特的见解,对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着独特的思考。

3.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哲学研究流派,强调兼爱和非攻。

他们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平等相待,反对战争和暴力。

墨家的主要观点是“兼爱”思想,即无论是否是家人或者外人,都应该以平等和关爱的态度对待。

墨家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标准和政治实践。

4.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强调法治和严密的社会管理。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作品。

法家主张以法律和制度为基础,通过严厉的法律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他们重视人治和官员的能力,主张通过行政手段来加强国家的统一和政府的力量,为中国古代的法律体系和行政制度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5. 名家思想名家思想是战国时期的一种重要思想流派,代表人物有韩非和杨朱等。

名家思想主张个人发展和自由,强调个体的能力和自主性。

他们反对以礼教和权威来束缚人的自由,主张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才能和兴趣来发展,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造和塑造自己的人生。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流派丰富多样,各有特点。

儒家思想强调人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规范,道家思想强调追求自然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墨家思想强调兼爱和非攻,法家思想强调法治和严密的社会管理,名家思想强调个人发展和自由。

中国哲学史的主要流派与代表人物

中国哲学史的主要流派与代表人物

中国哲学史的主要流派与代表人物中国哲学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

中国哲学的发展史上,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

这些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对中国智慧的积淀和人类智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国哲学史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

儒家思想流派儒家思想是古代中国最为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朱熹等等。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尊为儒家学派的祖师。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发扬者,他强调仁爱和天命,提出了“天下为公”的思想,成为后来儒家学派的重要思想之一。

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教育来塑造,提出了“性恶论”和“性善论”的有关观点。

朱熹则强调儒家思想的精华赤化,将儒家思想体系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并影响了后来的儒家思想发展。

道家思想流派道家思想是古代中国哲学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流派,在古代哲学史上与儒家思想齐名,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种价值观。

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列子等等。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和基础,强调顺应自然和追求真理的重要性。

所以,老子的思想关注生命的平和和节制,以及通过抛弃拘束来达到自由。

庄子认为世界是一个流动的过程,强调人们需要放弃一切的欲望和追求,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和宁静。

列子则认为人性本质上是有困难的,需要通过练习和修炼才能达到修身养性的境界。

墨家思想流派墨家思想是古代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学派之一,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公正、友爱、克己等精神。

墨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墨子、荀况等。

墨子被尊为墨家学派的祖师,强调“兼爱”、“非攻”等思想,提出以“相爱”、“中和”和“节制”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荀况在哲学思想方面主张去除做作,提出了“天人相应”这一思想,认为人们的言行和思想应该符合客观规律。

法家思想流派法家思想是古代中国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流派之一,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制、秩序和真理的精神。

法家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有:商鞅、韩非、李斯等。

中国古代哲学家年表

中国古代哲学家年表

中国古代哲学家年表古代中国是一个哲学思想辉煌的时代,众多哲学家们的思想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他们的思想触及人性、道德、政治、宇宙等多个领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年表,记录了一些重要的哲学家和他们的思想成就,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历程。

1. 春秋时期(约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儒家学派创始人,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倡仁爱、礼义道德。

-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强调人性本善,提出“四端”即仁、义、礼、智。

- 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强调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教育来约束和改造人性。

2.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墨子(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0年):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战争与暴力。

- 慎子(公元前380年-公元前250年):慎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亲亲,认为亲情和友情是人际关系的基石。

3. 两汉时期(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 老子(约公元前570年-约公元前471年):道家学派创始人,提出“无为而治”、“道可道非常道”的理念,主张追求自然的无为而治。

- 列子(约公元前466年-约公元前366年):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强调自由意志与人性本善的关系。

4.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 王弼(226年-249年):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融合,主张理性追求真理。

- 陶渊明(365年-427年):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以山水田园为背景,表达对官场腐败的不满与追求田园生活的向往。

5. 唐宋明清时期(618年-1912年)-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宋代思想家,主张变法新政,以提高民生为核心。

- 陆九渊(1132年-1200年):宋代理学家,强调仁义道德的重要性,提出“两重道德观”。

6. 近现代(19世纪以后)- 胡适(1891年-1962年):现代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主张文化自信、现代化的价值观。

中国古代哲学家、哲学流派简介(3)哲学家(a)上课讲义

中国古代哲学家、哲学流派简介(3)哲学家(a)上课讲义

中国古代哲学家、哲学流派简介(3)哲学家(a)中国古代哲学家、哲学流派简介(3)哲学家(a)根据《中国哲学简史》、《中西哲学小史》的介绍,结合查阅的资料,遴选了31位对中国哲学发展有着不同程度影响的中国古代哲学家,梳理、编录了他们的思想和观点,仅供参考。

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开创了儒家学派。

他编纂了《春秋》,修订了“五经”,创办私学,打破传统贵族教育。

在道德哲学方面以“仁”为核心自成系统--孔子之道即是“仁”。

孔子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各个时代很不相同。

他死后,逐渐被认为是“至圣先师”,高于其他一切教师;到了公元前2世纪,地位更加提高,认为他是接受天命,继周而王,被称为文宣皇帝、文宣王;公元前1世纪,孔子被认为是活着的“神”,这也是孔子光荣的顶点,在汉朝中叶,儒家的确可以称做宗教。

之后,孔子的地位回归到理性上来,不再被认为是“神”,但他依旧是“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总的来说孔子如同苏格拉底在西方历史中的地位。

根据他与弟子言行编辑的《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

(一)正名说:为了有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孔子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是“必也正名乎”!治理国家的原则就是首先要正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种社会关系的名。

比如“君”的本质即所谓的“君道”,这是理想的“君”必备的。

“君”若按君道而行,他才于“实”、于“名”,都是真正的“君”。

也就是“实”与“名”为它规定的含义相符合。

否则纵然使别人称他为君,他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君”。

每个名都有一定的含义,都有其对应的责任和义务,也都指向事物的本质“实”。

(二)仁、义之说: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

比如,父行父道爱其子。

真正爱人的人是能够履行社会义务的人。

“仁”就是人的一切德性的总和,“仁人”就是“全德之人”的意思。

所以统治者要“爱人”,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义”,宜也,即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

盘点中国古代十大哲学家

盘点中国古代十大哲学家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讲座(之九)用鲜活材料写充实文章准备高考作文,通常都要有材料方面的准备。

怎样准备材料呢?各有途径。

常见的有几种:一是看优秀作文选包括看前两年优秀高考作文。

从理论上说,这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在获取材料的同时,还可以从写法上得到借鉴。

但是,这不能算作好的途径,因为别人文章的材料是别人从生活中获取的,借以表达的是别人的生活感受,照搬别人的作文中的材料,难免有食人余唾之憾。

二是看某几中有影响的杂志。

这从本质上来说,同一种途径是一致的。

弄得不好,还会被阅卷者议为有抄袭之嫌。

三是看各种作文“材料库”之类的书,若干年来,各地这一类的书出版得是不少的,其中编得好的也有,但是不少是拼拼凑凑的,更重要的这些书中所搜集的材料都比较陈旧,很少来自现实生活,把它们用来作写作议论文的论据,有的是可行的,用来写其他文章,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起来说,通过这三种途径获取的写作材料,很难写出鲜活的文章。

为此,我提出下列意见供复习迎考者参考。

一、关于选用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正如流行歌曲所说“外面的世界真精彩”。

日新月异、千变万化、光怪陆离的现实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材料。

我们不应回避现实,而应该关注现实,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的材料,可以写出富有时代气息、生活气息的文章。

如果翻用流行歌曲中的歌词,我们也可以说“内部的世界真精彩”。

我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可以说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

校内的教育教学改革、新课程标准的设施,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新面貌;我们的家庭成员、家庭生活也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如此等等,都是我们的熟悉的,自然也是写作材料的重要来源。

(一)怎样从生活中获取写作材料我们的做法是:1.回顾自己18年的生命历程一个高中毕业生,经历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这几个阶段。

这几个阶段的生活,各有其具体内容,各有其特点。

更重要的是,这18年的生命历程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总要经历一些起伏曲折,总会与其他人发生一定的矛盾冲突或产生某种感性纠葛。

中国古代哲学家、哲学流派简介(1)——哲学的使命

中国古代哲学家、哲学流派简介(1)——哲学的使命

中国古代哲学家、哲学流派简介(1)——哲学的使命“科学可以增加人的积极知识,但不能提高人的境界。

”不记得是在哪儿读到的名言,不过一下就解开了萦绕多年的困惑--为什么有些成绩斐然的科学家,行为举止却让人费解。

话说得很有哲理,知识与修为确实是两回事,只是一直不知言者何人,直到朴槿惠就任韩国总统,而她说的那句话“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的生命灯塔的,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著作《中国哲学简史》”盛传坊间时,才知道了冯友兰,知道了他的研究,知道了那句名言背后的“作者”。

说来也是惭愧,作为中国人竟然不如外国人了解本国文化。

冯友兰(1895.12.4--1990.11.26),字芝生,生于河南南阳唐河,我国著名哲学家。

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

曾被中州大学(现在的河南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聘为教授;并历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等职。

冯友兰毕生以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宏扬儒家哲学思想为己任。

一生勤勉,著述宏富。

可以概括为“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

他以《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和《贞元六书》等著作,成为中国近代以来能够建立哲学体系的哲学家之一。

冯友兰哲学作品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他不仅是位杰出的学者,更是位具有深远影响的哲人。

《中国哲学简史》和《中西哲学小史》皆成书于1947年,篇幅都不长,包含的内容却不少。

《中国哲学简史》以中国哲学发展为线索,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我国哲学发展的历史和哲学流派;《中西哲学小史》则以中西方哲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为线索,系统精炼地讲述了中西方哲学的发展。

两本书都非常适合非哲学专业的人士阅读,可以对中西方哲学、哲学家、哲学学派有约略的了解。

用冯老先生自己的话说:“小史者,非徒巨著之节略,姓名、学派之清单也。

譬犹画图,小景之中,形神自足。

中 国古代最著名的哲学流派都有哪些

中 国古代最著名的哲学流派都有哪些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哲学流派都有哪些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对世界、人生和价值的深刻思考。

在中国古代,哲学流派众多,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理论体系,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学派,无疑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为重要且影响深远的流派之一。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强调“仁”的思想,认为仁者爱人,主张通过道德修养和礼仪规范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孔子注重个人的品德修养,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等重要观点。

在政治上,他倡导“为政以德”,主张统治者要以道德感化民众,而非仅仅依靠刑罚。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他强调人性本善,提出“仁政”学说,主张统治者要关心百姓的疾苦,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

荀子则在一定程度上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他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后天的教育和规范来引导人们向善。

儒家思想在汉武帝时期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深刻影响。

道家学派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

老子主张“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认为统治者应该顺应自然,不妄为,让百姓自由发展。

他还强调“祸福相依”“柔弱胜刚强”等辩证思想。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了道家的哲学。

庄子倡导逍遥自在的人生态度,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

他通过丰富的寓言故事,如“庄周梦蝶”“逍遥游”等,表达了对世俗功名利禄的不屑和对自由的向往。

道家思想为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提供了一种心灵的慰藉和超脱的途径。

墨家学派在战国时期也曾盛极一时。

墨家的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倡导人们不分亲疏贵贱,平等地相互关爱,反对战争和侵略。

他还重视实用技术和科学研究,在力学、光学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墨家学派的成员大多来自社会底层,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惜舍生忘死。

然而,由于墨家思想过于理想化,且组织形式较为严格,在秦汉以后逐渐衰落。

古代十大哲学家简介

古代十大哲学家简介

古代十大哲学家简介中国古代十大哲学家?1.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阳,汉族,楚国苦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

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

2.至圣先师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汉族。

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3.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

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4.孟子前372年—前289年,汉族,山东邹城人。

名轲,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5.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新绛)人,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时人尊称“荀卿”。

他曾经传道授业,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

6.董仲舒前179~前104,董子,汉代思想家,政治家。

为儒学取得正统地位作出巨大贡献。

广川人(今河北景县),汉族。

西汉思想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经文经学大师。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

7.朱熹宋代理学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

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

8.王守仁王阳明1472-1529,汉族,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

明代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朱熹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创始人。

中国哲学主要流派

中国哲学主要流派

中国哲学主要流派中国哲学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哲学传统之一,涌现出了多个主要的流派。

这些流派在中国哲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塑造中国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中国哲学的主要流派,并对其思想特点进行探讨。

儒家学派是中国哲学中最为重要的流派之一,其代表性人物是孔子。

儒家学派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仁爱、忠诚、孝道等美德。

儒家思想认为,通过学习和修身养性,人们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仁”,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和谐。

儒家学派的影响贯穿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于塑造中国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道家学派是中国哲学另一个重要的流派,其代表性人物是老子。

道家学派强调“无为而治”和“道法自然”,主张人们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道家学派认为,人们应该摒弃功利主义和权力欲望,追求心灵的解脱和道德的提升。

道家学派的思想对于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在文学、艺术和宗教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

墨家学派是中国哲学又一重要的流派,其代表性人物是墨子。

墨家学派强调兼爱、非攻和尊王,主张人们应该摒弃战争和暴力,追求社会的和平与公正。

墨家学派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和伦理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在积极的人道主义和公共利益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法家学派是中国哲学的又一重要流派,其代表性人物是韩非子。

法家学派强调法治和权力的集中,主张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和政策来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法家学派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在国家管理和社会秩序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

这些主要流派构成了中国哲学的核心,各自有着不同的思想特点和价值观。

儒家学派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维护,道家学派注重个体的自由和心灵的解脱,墨家学派重视兼爱和社会公正,法家学派强调法治和政治权力的集中。

这些流派在中国哲学的发展中互相影响和补充,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思想的丰富多样性。

中国哲学哲学流派

中国哲学哲学流派

中国哲学流派儒家:儒家是春秋时期百家争鸣中出现的一个重要学派,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孔子在政治上主张恢复西周的礼制,在教育上创办私学,提倡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讲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孟子主张君王应行“仁政”,这样才能使天下归心。

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受到许多统治者的尊重,但在当时动荡的社会形势下,诸侯之间各为已利而崇尚武力,儒家的德政很难得以施行。

汉以后,儒家思想被尊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儒家“知天文、识旱涝”,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学派,也是封建的根本。

它担“天下教化之先声”,有“以一号百”的影响力。

所设“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能,于各地积极办学。

亦是维护社会道德、纷乱中凝聚力量的最庞大的文化核心。

道家: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天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无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刚、刚柔并济等政治、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道家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伏羲一画开天。

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

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

从此成为古往今来治国治家之宝术。

以老子、文子、庄子,管子等为主要代表,主张“虚无、自然、无为、守静、璞朴、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等等。

道家现存为三大学派:黄老之学,老庄之学,杨朱之学。

余者经秦火,汉火,书葬,衣冠南渡皆亡佚。

法家: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

其思想源头可上溯于夏商时期的理官,春秋、战国亦称之为刑名、刑名之学,经过管仲、李悝、吴起、商鞅等人予以大力发展,遂成为一个学派。

法家是战国时期平民的政治代言人。

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法家思想作为一种主要派系,他们提出了至今仍然影响深远的以法治国的主张和观念,这就足以见得他们对法制的高度重视,以及把法律视为一种有利于社会统治的强制性工具,这些体现法制建设的思想,一直被沿用至今,成为中央集权者稳定社会动荡的主要统治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哲学家、哲学流派简介(3)哲学家(a)根据《中国哲学简史》、《中西哲学小史》的介绍,结合查阅的资料,遴选了31位对中国哲学发展有着不同程度影响的中国古代哲学家,梳理、编录了他们的思想和观点,仅供参考。

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开创了儒家学派。

他编纂了《春秋》,修订了“五经”,创办私学,打破传统贵族教育。

在道德哲学方面以“仁”为核心自成系统--孔子之道即是“仁”。

孔子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各个时代很不相同。

他死后,逐渐被认为是“至圣先师”,高于其他一切教师;到了公元前2世纪,地位更加提高,认为他是接受天命,继周而王,被称为文宣皇帝、文宣王;公元前1世纪,孔子被认为是活着的“神”,这也是孔子光荣的顶点,在汉朝中叶,儒家的确可以称做宗教。

之后,孔子的地位回归到理性上来,不再被认为是“神”,但他依旧是“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总的来说孔子如同苏格拉底在西方历史中的地位。

根据他与弟子言行编辑的《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

(一)正名说:为了有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孔子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是“必也正名乎”!治理国家的原则就是首先要正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种社会关系的名。

比如“君”的本质即所谓的“君道”,这是理想的“君”必备的。

“君”若按君道而行,他才于“实”、于“名”,都是真正的“君”。

也就是“实”与“名”为它规定的含义相符合。

否则纵然使别人称他为君,他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君”。

每个名都有一定的含义,都有其对应的责任和义务,也都指向事物的本质“实”。

(二)仁、义之说: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

比如,父行父道爱其子。

真正爱人的人是能够履行社会义务的人。

“仁”就是人的一切德性的总和,“仁人”就是“全德之人”的意思。

所以统治者要“爱人”,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义”,宜也,即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

且所做的这些事从道德上来说都是正确的。

如果出于非道德的原由,虽然做了应该做的事,这种行为也不是义的行为,而属于利的行为。

义与利是相对立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义利之辩”在道德学说中是极其重要的。

(三)忠、恕之道:“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那么实行仁的方法,即“仁之方”是什么呢?在于“推己及人”!推己及人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中庸》所举的例证,“己所欲,亦施于人”,孔子称之为“忠”,强调的是忠恕之道肯定方面;另一是《大学》所举例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称之为“恕”,强调的是忠恕之道的否定方面。

这正反两方面合在一起,就叫做忠恕之道,也就是“仁之方”。

因为忠恕之道的道,是以本人的好恶为尺度来调节本人的行为,所以忠恕之道也称为絜矩之道,也是“仁”之道。

行忠恕就是行仁,行仁就必须履行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这就包含了义的性质,所以,忠恕之道就是人的道德生活的开端和终结。

(四)知命论:即“无所为而为”的观念。

在孔子看来,“命”是指人们所能控制的范围以外的东西,对此,人不可能都无为,人若是竭尽全力,总还有一些东西是在他力所能及的控制范围以内。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有些他应该做的事。

孔子认为,做这些事的价值或目的在于“做”的本身,只要尽力去做,努力去做,而不必在意结果是否会成功,即应该“无所为”。

人只有已经做了他自己能够做的一切以后,对于那些仍然要来到的东西,才只好认为是不可避免的,只好平静地、无可奈可地接受它。

这才是“知命”,即知天的命令。

要成为君子,知命是一个重要的必要条件。

所谓尽人事听天命。

做了,就表明此项义务在道德上算是尽到了。

所以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五)“仁”包含孝、忠、智、勇,是人性之“真的”,只须合“礼”,即是至好。

(六)提出行中庸之道,这也是儒家学派的核心思维方法。

(七)诗教论:主张“美”和“善”的统一,即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通过“诗教”,把艺术作为道德教育的工具,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

他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方面修身成性。

二、墨子(约前479-前381),名翟,战国初期宋国国都(今河南商丘)或鲁国(今山东滕州)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在当时,墨子与孔子享有同等的盛名,墨学的影响也不亚于孔学,与儒家并称“显学”。

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期,拥有“非儒即墨”之称。

孔子对西周的传统制度、礼乐文献,怀有同情的了解,力求以伦理的言辞论证它们是合理的、正当的;而墨子则是孔子第一个反对者。

他认为孔子所赞同的都是不正当、不合用的,力求用简单一些,且在他看来是有用的一些东西来替代。

即把传统的制度和常规,连同孔子以及儒家的学说,一齐反对掉。

如果说孔子是古代文化的辩护者,是文雅的君子;那么墨子就是批判者,是战斗的传教士。

《墨子》是阐述墨家思想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纂而成。

(一)兼爱、非攻说:儒家的中心观念仁、义,墨子并没有批判,相反他在《墨子》一书中经常提到仁、义,也常讲仁人、义人。

只是墨氏的仁、义与孔氏的仁、义有些不同。

墨子的仁、义是指兼爱,仁人、义人就是实行这种兼爱的人。

兼爱是墨子哲学的中心概念。

在墨子的团队里提倡“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理念,墨子也极力地扩大兼爱的含义,与儒家的“亲亲有术,尊贤有等”相反,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即天下的每个人都应该同等地、无差别地爱别的一切人,即“爱人若爱其身”。

并提出“天下之人兼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辱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仁人的任务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他就应当以兼爱作为他自己以及天下所有的人的行动标准,即所谓的“以兼为正”,这样“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

他认为“兼爱”是唯一的救世之法。

“非攻”是墨子从兼爱思想出发所提出的,他认为争斗、战争,是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所以,他极力反对攻伐之战,只参加严格限于自卫的战争。

儒家与墨家在爱问题上主要有两个根本分歧点:一是爱有无差等的问题。

墨家认为爱无差等,爱别人和爱父母是应当同等的;儒家认为爱是有差等的,爱父母总要胜过爱其他一般的人,并认为墨氏之爱“是无父也”。

二是爱是内在发生的还是外在强加的。

墨家认为爱是外部人为地附加的,所以要依靠宗教的、政治的制裁作为实施爱的保障;而儒家认为,爱是从人性内部自然地发展出来的。

(二)重利、重功论:这是墨子哲学判断一切价值的标准。

为证明兼爱理论的正确性,也为判断一切言论的是与非,墨子提出了他的方法论——“三表”法,即“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于何本之?上本之古者圣王之事。

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所谓“本之”,主要是根据前人的经验教训,依据古代典籍;所谓“原之”,就是从普通百姓的感觉经验中寻求根据。

“本之”是间接经验,“原之”是直接经验,都是属于归纳法的范围。

所谓“用之”,是将言论应用于实际政治,看其是否符合国家百姓人民的利益,从而来判断言论的真与假,最后决定取舍。

孔子行事以“应该”为主旨,墨子行事则以“结果”是否“有利”为主旨。

观察一件事能不能做,关键看事情的结果是否对国家百姓人民有利,是不是可以达到“富庶”的目的。

所以三表中,尤以最后一表最为重要,它是墨子估定一切的价值标准。

他认为,正是因为大家“兼爱”了,才能产生对国家百姓人民有利的事,所以,兼爱是绝对正确的。

“义,利也”。

(三)天志、明鬼说:为了诱导人们兼爱,墨子又引进了许多宗教的制裁,如“天志”、“明鬼”。

墨子认为,天帝是存在的,天帝爱人,他要求人们彼此相爱,于是他监视人的行为,特别监视统治者的行动,以祸、福惩罚、奖励那些违反或是顺从天意的人。

除了天帝,还有许多小一些的鬼神,他们也同天帝一样,明察秋毫。

在对待鬼神和祭祀的问题上,儒家和墨家似乎都存在着矛盾。

儒家重祭祀丧礼,却不相信鬼神;墨家反对丧葬和祭祀的缛礼,却相信鬼神的存在。

其实儒、墨二家的观点都不矛盾。

儒家重祭祀和丧葬之礼,只是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礼的意义是诗的,非宗教的;墨家重鬼神,只是为了兼爱理论服务,诱导人们相信,兼爱受赏,不兼爱受罚。

推行“节用”、“节葬”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目的在人们的心里树起敬畏的信仰。

从墨子功利主义观点看,只要有用就是正确的。

(四)尚同说:墨子认为国家必须是极权主义的,国君的权威也必须是绝对的。

因为国家的建立就是为了结束混乱,混乱产生的原因就是思想认识不同,政令不一,即“异义”。

所以,一国之内只能有“一义”,且此义也必须是由国家自身确定的,除此之外别的义是不能容忍的。

所以他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一级服从一级,绝对地统一于上级,宗教也不能例外,把天下人的思想统一起来,上下一心服从政治;同时只要为政者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对人民"疾爱而使之,致信而持之,富贵以导其前,明罚以率其后",如此则一定能统一全国思想,实现民富国治。

三、杨朱(生卒年代未详,但是一定生活在墨子与孟子之间。

)杨子、杨子居,魏国人,思想家、哲学家,道家杨朱学说派创始人,与墨学齐驱,并属先秦显学。

他的见解散见于《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著作之中,基本观点“为我”、“轻物重生”。

四、孟子(约前371-前289),名轲,东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为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人,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孟子是孔子理论的继承者、发扬者,他的思想理论体系的核心--“施仁政”。

著录《孟子》一书,与《论语》一起,成为“四书”之一。

孟子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相当于柏拉图在西方,其气象之高明亢爽亦似之。

孟子的学识在当时就显达于世。

(一)性善论:认为人性内有种种善的成分,同时也有一些与动物共有的成分。

严格地说这些“动物”成分不应该认为是“人”性部分。

这些部分无所谓善恶,若不适当控制,就会通向恶。

所以孟子主张扩充“四端”,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此“四端”为人之本性,也使人异于禽兽,若能充分扩充,就能变成四种“常德”,即“仁、义、礼、智”,最终成为圣人。

(二)国家起源论:孟子认为人伦是国家和社会的起源。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

所以只有在国家和社会中,人伦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民本思想: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君主应以爱民为先决条件,保障人民的利益。

天命在于民心而不在于君主。

若君主无道,那么在道德上他就不是君了,按孔子的正名说,他只是“一夫”,人民也就有了在道德上革命的权力,即使杀了他,也不算弑君;但若君主有旨,人民便应谨守岗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