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之论共同犯罪开题报告
单位共同犯罪若干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单位共同犯罪若干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代企业机构日益庞大,业务范围不断扩张,管理层次逐渐多元化,因此对企业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同时,不法分子利用企业的规模化经营和管理层次分明的特点,进行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而这些活动往往涉及到多个层次、多个部门、多个人员,构成了单位共同犯罪。
单位共同犯罪不仅严重破坏了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正常秩序,还使得行为人分散责任、难以追诉,给司法机关的打击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因此对单位共同犯罪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单位共同犯罪的概念、构成要件、犯罪责任等方面的研究,深入探讨单位共同犯罪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旨在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我国单位共同犯罪立法和司法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本文将围绕单位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认定标准、犯罪责任等方面进行研究,集中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单位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2. 单位共同犯罪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3. 单位共同犯罪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及其问题;4. 未来我国单位共同犯罪的发展趋势和对策。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比较分析、案例分析以及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结合惯例和现实案例来分析与探讨此类问题,力求全面、准确地探讨这一热点问题。
四、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单位共同犯罪的问题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各界对此都有不同的看法和回答。
经过对单位共同犯罪的系统研究,可以理清其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的矛盾和不足之处,进而完善和发展单位共同犯罪的相关法律规定,提升司法机关对单位共同犯罪的打击效率和水平。
2.实践意义对单位共同犯罪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其中的问题,掌握应对的策略,促进司法机关合理、有效地打击单位共同犯罪,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同时,对于企业而言,可以通过本文进行深入学习和了解,加强管理,提高企业成效。
混合主体共犯定罪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混合主体共犯定罪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合作日益密切,涉外犯罪事件的频发,不少外资企业或者与外资企业有关的国内企业也被涉入其中。
在涉外犯罪案件中,混合主体共犯问题尤为突出。
混合主体共犯是指包括境内外人员和机构,共同犯罪的情形。
在涉外犯罪案件中,混合主体共犯问题的解决,不仅涉及外国法律和司法实践的认识和运用,也涉及到国内法律和司法实践的理解和规范。
对于混合主体共犯问题的研究,不仅能够在增强我国大力参与国际执法合作的信心和能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且还有利于推进全球治理。
二、研究内容和主要思路本研究计划以涉外犯罪案件中的混合主体共犯问题为研究对象,从国内外立法、司法实践以及国际执法合作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混合主体共犯的概念和特点;2. 涉外犯罪预防和打击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3. 涉外犯罪中混合主体共犯问题的运用分析;4. 混合主体共犯在涉外犯罪案件中的证明、认定和量刑问题;5. 国内外司法实践中涉外犯罪中混合主体共犯的处理方式;6. 混合主体共犯问题在国际执法合作中的应用。
三、研究预期结果通过研究,本课题预期可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 系统了解涉外犯罪中的混合主体共犯问题和处理方式,探索司法实践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2. 分析混合主体共犯问题在涉外犯罪案件中的运用和不足,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3. 探索混合主体共犯问题在国际执法合作中的应用,增强我国在国际执法领域的影响力;4. 对混合主体共犯问题进行系统阐述,为研究涉外犯罪案件司法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
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本研究拟采取以下几个方法:1. 文献研究法:全面梳理国内外涉外犯罪案件中的混合主体共犯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并综合评估现行法律体系的完备性、灵活性和适用性。
2. 实证研究法:通过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详细了解和掌握涉外犯罪中混合主体共犯的实际情况和处理方式,研究其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和对策。
共同犯罪的刑罚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共同犯罪的刑罚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共同犯罪的刑罚问题研究摘要:在当前社会,共同犯罪现象日渐严重,其中一些犯罪行为更是严重危害国家和社会利益。
共同犯罪行为的刑法问题需要引起社会和立法者的高度重视。
因此,本文将从法律和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对共同犯罪的刑罚问题进行了研究。
具体来说,本文将分析共同犯罪的类型,以及犯罪的性质和影响;接着探讨共同犯罪的刑法责任和刑罚问题,并会讨论不同类型的共同犯罪对刑罚程度的影响;最后,本文将探讨社会因素对共同犯罪行为及其刑罚问题的影响,包括教育、文化、经济、家庭等因素。
关键词:共同犯罪、刑法责任、刑罚问题、社会因素一、研究背景共同犯罪是指两人或以上一起犯罪的行为,例如抢劫、盗窃、贩卖毒品、贪污等,是当前犯罪现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尤其是在新型犯罪领域,如网络犯罪、金融犯罪、环保犯罪等,共同犯罪现象更加普遍。
这些行为不仅会危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还会对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如何对共同犯罪行为及其参与者进行有效的刑罚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共同犯罪的刑罚问题进行研究,深入分析共同犯罪的种类、性质和影响,并探讨共同犯罪行为的刑法责任和刑罚问题。
同时,本文将进一步探讨不同类型的共同犯罪对刑罚程度的影响,以及社会因素对共同犯罪的影响,为相关法律和立法者提供参考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进行分析。
文献研究法将会搜集相关法律文献和学术资料,从中寻找共同犯罪的种类、性质、刑法责任和刑罚问题等信息;案例研究法将会选取几个具体案例,分析犯罪行为及其参与者的情况,找出刑法责任和刑罚问题中存在的问题和争议。
四、论文结构本文将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绪论部分将介绍共同犯罪的背景和研究目的。
正文部分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共同犯罪的类型、性质和影响(2)共同犯罪的刑法责任和刑罚问题(3)不同类型的共同犯罪对刑罚程度的影响(4)社会因素对共同犯罪行为及其刑罚问题的影响结论部分将总结本文的研究结果,并提出相关建议。
【开题报告】论共同犯罪的构成
【开题报告】论共同犯罪的构成开题报告法学论共同犯罪的构成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共同犯罪在我国来说,是刑法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犯罪类型了。
因此,共同犯罪对于刑法研究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可以说,共同犯罪是犯罪最基本的一种形态了。
中国自古以来就对共同犯罪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从刑事立法的角度上来看,一部刑法典制订的水平和价值往往体现在对于共同犯罪的规定是否科学、完备。
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共同犯罪的构成的界定对于打击、惩罚和预防犯罪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尤其是在最近几年,学术界对于犯罪的构成究竟是采用三要件说,还是四要件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论。
对于法学教育,采用四要件说对于教学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好处,从犯罪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来分析犯罪的构成可以说比起三要件来说简单许多。
虽然,对于简单的问题,在结果上两者可能会得出一样的结论,但是,在面对特殊的问题时,选择不同的方法去分析犯罪成立与否,得出的答案很有可能就是完全相反的。
犯罪构成的认定是认定犯罪的基础,那么对于共同犯罪的构成问题,选择三要件说还是四要件说同样也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其中所呈现出来的问题是很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除此之外,我国对于共同犯罪认定将直接影响案件的性质,特别是对于犯罪份子的定罪量刑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比方说,在共同犯罪中,从犯的罪刑相对来说会轻一些,胁从犯则更不必说了。
另外,共同犯罪中的既遂、未遂、犯罪中止等问题同样对于犯罪的惩处有着重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共同犯罪的构成的研究在整个刑事立法、司法,乃至执行都有着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共同犯罪的构成,即既要研究共同犯罪的问题,同时也必须研究犯罪构成的问题。
可以说这两点是本文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此外,犯罪的停止形态也是犯罪学里极其重要的内容。
特别是对于共同犯罪而言更是如此,所以在文章的后半部分着重说明共同犯罪中既遂、未遂、中止等状态。
文章的最后阐述共同犯罪的量刑问题,主从犯之间由于主观恶性,或者客观手段不同,量刑的轻重也就不同。
单位共同犯罪探究的开题报告
单位共同犯罪探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案件涉及到了单位犯罪,也就是所谓的企业犯罪。
而在单位犯罪中,单位共同犯罪的案件往往比较多见,因此对单位共同犯罪进行探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单位共同犯罪指的是,在一起犯罪的人中,有单位作为犯罪的主体之一,而并非只有个人的犯罪行为。
单位共同犯罪涉及面广、形式多样,因此需要加强研究,为治理企业犯罪提供思路和方法支持。
二、选题意义单位共同犯罪是当前社会治理的重要问题之一。
通过对单位共同犯罪的探究可以揭示企业犯罪背后的原因和机制,并构建企业犯罪治理的规范体系。
此外,研究单位共同犯罪也有助于提高企业法律意识,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减少企业的风险因素。
三、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为:1.探究单位共同犯罪的基本概念及其类型;2.研究单位共同犯罪产生的原因和机制;3.剖析单位共同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4.提出有效的企业犯罪治理措施。
四、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以准确、客观、实用的方式对单位共同犯罪进行探究。
五、预期成果通过对单位共同犯罪的探究,预期可以得出以下成果:1.深入解析单位共同犯罪的概念、类型和特征;2.分析单位共同犯罪产生的原因和机制;3.明确单位共同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4.提出有效的企业犯罪治理措施,为治理企业犯罪提供思路和方法支持。
六、研究的难点和问题1.单位共同犯罪的边界不明确,难以确定犯罪主体;2.单位共同犯罪的形式多样,需要针对不同情况做出合理的研究方法和解决方案;3.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企业治理困难。
七、研究的时间安排本研究的时间安排如下:第一周:确定选题并完成开题报告;第二周至第四周:文献调查和阅读,并整理相关资料;第五周至第六周:深入分析单位共同犯罪的原因和机制;第七周至第八周:探讨单位共同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第九周至第十周:研究针对不同情况制定的企业犯罪治理措施;第十一周至第十二周:总结和撰写论文;第十三周:论文修改和完善。
共同犯罪中若干问题的探析的开题报告
共同犯罪中若干问题的探析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缘由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犯罪的形式和手段也随之不断变化。
在当前社会中,共同犯罪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犯罪方式。
共同犯罪具有明显的特点,即犯罪团伙中成
员之间存在某种联合关系,共同实施犯罪活动,从而使得罪行更加难以侦破。
同时,
共同犯罪还涉及到许多法律、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二、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对共同犯罪中若干问题的探析,明确共同犯罪的特点和危害,分析共同犯罪的原因和影响,探讨共同犯罪的预防和打击对策,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和处理
此类案件提供思路和建议。
三、研究内容
1. 共同犯罪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共同犯罪的危害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3. 共同犯罪的原因和形成机制。
4. 共同犯罪的预防和打击对策。
5. 共同犯罪案例分析及其启示。
四、研究方法
本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证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通过调研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比较不同案例的共同点和差异性,从而探讨共同犯罪的本质特征和规律。
五、预期结果
通过对共同犯罪中若干问题的分析研究,本文预计得出以下结论:
1. 共同犯罪具有明显的特点和危害,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2. 共同犯罪的形成机制较为复杂,既受个体因素影响,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3. 要有效预防和打击共同犯罪,需要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同时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提升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4. 共同犯罪案例分析可以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和处理此类案件提供启示和借鉴。
共同犯罪中的认识错误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共同犯罪中的认识错误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共同犯罪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犯罪形式,多数情况下一个罪犯不够完成犯罪行为的所需行为,必须借助其他人的协助才能完成。
而共同犯罪所涉及到的人数可能会较多,对案件的处理和审理也会带来一定的困难。
然而,在共同犯罪中,法律上存在着认识错误的问题,给案件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认识错误是指犯罪人对犯罪行为的认识出现了偏差,认为其行为不是犯罪行为,因此可能会在策划共同犯罪的过程中出现认识错误问题。
因此,对于共同犯罪中的认识错误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完善我国刑法,同时也为案件的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共同犯罪中的认识错误问题,探讨认识错误出现的原因、特点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为完善我国刑法以及案件的审理提供一定的建议。
三、研究内容
1. 认识错误的定义及表现方式;
2. 认识错误的原因及特点;
3. 共同犯罪中的认识错误案例分析;
4. 共同犯罪中认识错误处理的具体方式;
5. 认识错误的防范措施。
四、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收集相关资料,深入研究认识错误的定义、表现方式、案例分析等方面;
2. 个案调查法:选择一定数量的共同犯罪案件,深入分析案件中是否存在认识错误问题,从而挖掘认识错误的特点和原因;
3. 组织专家座谈: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座谈研讨,讨论共同犯罪案件中认识错误的处理方式并提出建议。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可以为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对于共同犯罪案件的审理和判决也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同时,本研究还可以为学者和实践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研究参考和借鉴。
共同正犯研究的开题报告
共同正犯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共同正犯研究
研究背景:
共同正犯是指在刑法中规定的,在犯罪过程中参与谋划、策划、教唆、协助或者提供帮助等行为,使犯罪行为得以完成或者协助完成的人员。
共同正犯在犯罪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打击和预防犯罪具有很大的意义。
然而,在实践中,如何界定共同正犯的概念以及认定共同正犯的标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研究内容和目的:
通过对现有相关法律文献和案例的梳理和分析,探讨共同正犯的界定和认定标准,包括共同正犯的主体范围、犯罪行为的参与方式、犯罪的时机和地点等问题。
同时,结合我国的法律实际和实践经验,提出合理的共同正犯认定标准和制度建设方案,旨在切实加强对共同正犯的打击和预防,维护社会安全和正义。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和案例的分析,深入了解共同正犯的相关概念、认定标准和适用情形,同时聆听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形成系统性、切实可行的共同正犯认定标准和制度建设方案。
预期成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共同正犯的认定标准和制度建设方案,具体成果包括:对共同正犯的概念、特点、时机和地点等问题进行界定和分析;对共同正犯的认定标准和适用情形进行探讨和提出;针对具体的共同正犯行为案例进行分析和评判,明确认定标准和制度建设的可行性和实际效果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建议和措施。
研究意义:
本研究对于加强对共同正犯的打击和预防,维护社会安全和正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同时,本研究也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促进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工作报告之论共同犯罪开题报告
论共同犯罪开题报告【篇一:开题报告片面共犯贾金华】试论片面共犯若干问题选题目的和意义在我国,片面共犯无论在立法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在片面共犯的成立、犯罪构成、基本类型、定罪处罚等方面。
理论界对上述问题也存在诸多争论,因此,研究片面共犯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厘清片面共犯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有利于我们解决司法实践中对于该犯罪的定罪量刑,有利于解决该方面的社会矛盾。
因此笔者在此做一尝试,对片面共犯制度在理论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国内研究现状片面共犯是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的一个术语,用以概括行为人单方面故意实施共同犯罪,并暗中加功于他人,但他人并不知情的情形,为资产阶级刑法学家所首创。
国内目前对片面共犯的成立、构成要件、成立范围、对片面共犯的处罚问题等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鞠国丹——《论片面共犯》作者观点:首先,对于片面共犯是否存在的问题上,作者持肯定的观点。
认为,暗中故意帮助别人实施故意犯罪,被帮助者虽不知情,但帮助者不仅与他人有共同犯罪的故意,而且有共同犯罪的行为,根据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按照片面共犯处,比较适宜。
其次,对于片面共犯的范围,认为只有片面帮助犯(从犯)才能成立。
最后,对于片面共犯的认定和刑事责任的问题,认为,片面共犯是暗中实施的帮助行为,并非是刑法分则中所规定的独立犯罪行为,当其所实施的帮助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时,追究其刑事责任要按照其社会危害性、责任大小、罪行轻重等情节,按片面共犯的从犯论处。
2.吴昆荣——《片面共犯》作者观点:在片面共犯是否成立共同犯罪争议上,认为,应该按照共同犯罪来加以处罚,并且提出我国刑法承认片面共犯存在的依据和理由。
对于片面共犯成立的范围问题,赞成成立片面帮助犯、片面实行犯和片面教唆犯,由于其属于特殊的共同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第25条进行规范,似乎有点牵强,但是作者认为有其成立的理论价值和实践需要,故建议修正刑法,直接对片面共犯进行明确的法律规定。
共同犯罪开题报告
共同犯罪开题报告共同犯罪开题报告引言:共同犯罪是指两个或多个人共同策划、实施或参与犯罪行为的情况。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共同犯罪的案例,例如抢劫、贩毒等。
共同犯罪不仅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还对法治和社会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探讨共同犯罪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以期对共同犯罪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共同犯罪的原因1. 社会背景因素社会背景因素是共同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社会不公平、贫富差距扩大、教育资源不平衡等问题,使得一些人陷入困境,缺乏合法的生存途径。
这种社会背景下,一些人可能选择与他人合谋犯罪,以解决经济困境或满足物质欲望。
2. 人际关系因素人际关系因素也是共同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和引导。
在一些犯罪团伙中,个体可能被迫或被引诱参与犯罪活动,形成了一种互相勾结的关系。
此外,个体的亲友关系、社交圈子等也会对其参与共同犯罪产生影响。
二、共同犯罪的影响1. 法律秩序受损共同犯罪的存在对法律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
犯罪团伙的存在使得犯罪活动更加隐蔽、危害更大,给执法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同时,共同犯罪也会破坏社会的公平正义,使人们对法律的信任度降低。
2. 社会安全受威胁共同犯罪的存在给社会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一方面,犯罪团伙的存在使得社会治安恶化,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另一方面,共同犯罪的高发地区往往成为社会的“黑区”,不仅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三、应对共同犯罪的措施1. 加强社会教育加强社会教育是预防共同犯罪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减少参与犯罪的动机和可能性。
此外,加强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渠道,也能够降低一些人陷入犯罪的风险。
2. 建立健全的执法机制建立健全的执法机制是打击共同犯罪的关键。
执法机构需要加强合作,加大对犯罪团伙的打击力度。
对合犯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对合犯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对合犯问题研究
摘要:合犯是刑法中的一种特殊的犯罪形式,指多人共同实施犯罪
行为的情况。
对于合犯问题的研究,是刑法学者一直研究的重点。
本文
将从合犯的概念、种类和构成要件、刑责划分、证明等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合犯、共同实施、构成要件、刑责划分、证明
一、合犯的概念
合犯是指两个或以上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构成同一犯罪事实的情况。
合犯不同于单独犯罪,其性质更为复杂,需要探讨其构成要件、刑
责划分等问题。
二、合犯的种类和构成要件
合犯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共同犯罪,即几个人在同一犯罪行为中
各自负有一定的领域,并在犯罪行为中互相协助完成犯罪;二是从犯,
即几个人中只有部分人直接实施了犯罪行为,而其他人为辅助或协助者。
合犯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犯罪行为、意图、共同犯意和协同行为。
三、合犯的刑责划分
合犯的刑责划分是刑法中的重要问题。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共
同犯罪的情况,犯罪人均应负责;对于从犯的情况,则要探讨从犯的辅
助作用和主观恶性程度等因素进行刑责的分配。
四、合犯的证明
合犯的证明是刑事诉讼中的关键问题。
在证明合犯时,需要掌握相
关的材料和证据,把握证据的证明力度,并结合犯罪人当场的供述、陈
述等资料予以论证,为合犯的依法定罪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
总之,合犯是刑法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实践中也经常面临诸多问题。
本文仅对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对刑法学研究者们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共同犯罪司法疑难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共同犯罪司法疑难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共同犯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人在同一犯罪行为中具有主观犯罪意识,共同实施或协同实施犯罪行为,导致犯罪结果。
在日常的司法实践中,共同犯罪的案件并不少见。
然而在共同犯罪的司法审判和裁判中,存在着诸多疑难问题。
比如,在证据质证
和量刑裁量等方面,如何准确判断各个共同犯罪人的责任和行为贡献?在刑法适用和
量刑上,应该如何权衡犯罪人之间的差异和作用力度?由于目前国内在共同犯罪司法
疑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共同犯罪的司法
疑难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共同犯罪的界定、共同犯罪成员的判断标准和证明规则、共同犯罪的刑法责任归属和刑法适用、共同犯罪量刑等相关问题的探讨。
研究方法主
要是文献调研、案例分析和比较法等方法。
三、研究目标和预期成果
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对共同犯罪司法疑难问题的探讨,深入理解共同犯罪成员之间的差别和作用力度,为司法实践提供理论上的支撑,基于不同角度来寻找解决问题的
办法。
预期成果是论文获得一些有价值的理论成果,能对未来的司法实践提供一些有
益的参考。
共同过失犯罪理论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共同过失犯罪理论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共同过失犯罪理论问题研究1.研究背景和意义:共同过失犯罪是指在犯罪活动中多个人因缺乏尽到应有的注意义务而造成的损害行为。
共同过失犯罪在我国刑法中得到了明确规定,但是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审判实践中存在的犯罪人数判断不准确、证据不足等,影响了共同过失犯罪的适用和司法公正。
因此在深入研究共同过失犯罪理论的基础上,阐明其适用条件和证明标准,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研究目的和内容:研究目的:通过对共同过失犯罪的理论、适用条件和证明标准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适用共同过失犯罪罪名,保障司法公正。
研究内容:针对共同过失犯罪的理论、适用条件和证明标准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共同过失犯罪的基本原理、性质及其在法律中的地位;(2)共同过失犯罪的适用条件,如何判断犯罪人数、责任分配等问题;(3)共同过失犯罪罪名的适用标准,如何证明每个犯罪人的过失程度和对损害结果的关系等;(4)共同过失犯罪在实践中的适用情况分析,包括案件分析、司法实践中的问题和存在的缺陷等;(5)对解决共同过失犯罪适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3.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开展研究,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案例的梳理和分析,深入剖析共同过失犯罪理论,探讨适用条件与证明标准,既要注重理论分析,又要注重案例分析,同时与国内外案例进行比较研究,逐步掌握共同过失犯罪适用和司法实践的相关问题,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4.研究意义:本研究可提高共同过失犯罪理论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为共同过失犯罪案件的审判实践提供依据,提高司法公正性。
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参考,丰富研究对共同过失犯罪的认知,推动我国刑法体系的更加完善和成熟,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共谋共同正犯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共谋共同正犯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尊敬的评委老师:我在此提交开题报告,以求得您的指导和支持,让我能够更好地完成我的研究。
本研究的题目为“共谋共同正犯问题研究”。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共谋共同正犯问题是指两个或多个人协作犯罪的情形。
在我国刑法中,共同犯罪是一种严重的罪行,涉及到很多法律问题,如犯罪构成、犯罪方式和处罚等方面。
因此,对共谋共同正犯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刑法的相关规定,还可以为实践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共谋共同正犯问题,包括其概念、类型、构成要件、定罪标准以及具体案例分析等方面。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共谋共同正犯的概念和类型:本部分将介绍共谋共同正犯的概念和主要类型,如共同犯罪、连带犯罪等。
2. 共谋共同正犯的构成要件:本部分将探讨共谋共同正犯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犯罪意图、犯罪行为的协同和其结果等方面。
3. 共谋共同正犯的定罪标准:本部分将介绍共谋共同正犯的定罪标准,如共同犯罪中的共同犯罪主体和连带犯罪中的犯罪责任分摊等。
4. 具体案例分析:本部分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结合司法实践和学术研究,来深入探讨共谋共同正犯问题的具体应用。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法律文献和典型案例,来分析和比较共谋共同正犯问题的理论与实践,以求得出结论和建议。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将包括对共谋共同正犯问题的深入研究,以及对犯罪构成、犯罪方式和处罚等方面的理论探讨。
同时,该研究对于保障社会安全、完善刑法制度以及提高司法实践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研究进度安排第一阶段:调研和文献查阅(2个月)第二阶段:案例分析和数据整理(3个月)第三阶段:撰写论文和答辩准备(2个月)以上是本课题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如有不足之处,还请评委老师指正和支持。
谢谢!。
共同过失犯罪研究的开题报告
共同过失犯罪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意义:共同过失犯罪是指多人参与或共同作案造成危害后果,但并非每个参与者都具有主观故意或直接故意。
共同过失犯罪具有较强的社会危害性,但却难以准确区分每个参与者的责任程度。
因此,对共同过失犯罪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司法公正性和效率,促进刑事侦查和诉讼制度的完善。
2. 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拟围绕共同过失犯罪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开展深入探讨,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共同过失犯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刑事责任的分配和刑事处罚的决定;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共同过失犯罪相关争议和难点问题;基于案例分析的实证研究,探讨共同过失犯罪的危害程度和参与者的责任程度。
研究目标是:深入剖析共同过失犯罪的法律规定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促进刑事司法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高司法公正性和效率。
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具体步骤如下:(1)文献法:对共同过失犯罪相关法律条文、司法解释、学术文献和案例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形成研究框架和基础知识。
(2)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了解多方面对于共同过失犯罪的认识、态度及实践情况。
(3)案例分析法:以案例为基础,通过分析共同过失犯罪案件的实际情况、证据和审判结果,进一步探讨共同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责任程度和处罚标准等问题。
4. 预期成果:通过对共同过失犯罪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进行深入研究,预期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1)为共同过失犯罪相关法律条文和司法实践提出具体建议和改进意见,促进刑事司法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2)促进对共同过失犯罪概念和相关法律条文的深入理解,提高刑事集体故意犯罪的定性和处罚的准确性。
(3)发现共同过失犯罪中的实践问题和难点,为司法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提高司法公正性。
(4)提高学术界对于共同过失犯罪的研究水平,促进刑事法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组织犯研究—以共谋共同正犯为切入点的开题报告
组织犯研究—以共谋共同正犯为切入点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组织犯罪是指由三个及三个以上人所共同策划、预谋、实施犯罪行为的活动。
组织犯罪不仅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和危害性,还有一定的欺骗性和隐蔽性,难以被社会和权力机构发现和打击,因此成为当今社会治安的一大难题。
组织犯罪主要包括黑帮、恐怖组织、贪污犯罪等。
如何有效地对组织犯罪展开研究和打击,对于维护社会治安和提高国家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意义组织犯罪是难以被打击的犯罪形式,其隐蔽性和复杂性较高,需要开展深入研究。
本研究旨在以共谋共同正犯为切入点,探究组织犯罪的内在机理、外在表现和防范手段,为社会治安和国家安全提供有益参考。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以共谋共同正犯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案例,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1. 组织犯罪的内在机理:探究组织犯罪的形成原因,研究组织犯罪的心理、行为和文化特征,分析组织犯罪活动的规律和模式。
2. 组织犯罪的外在表现:分析组织犯罪的组织结构、活动范围和手段特点,探讨组织犯罪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和危害。
3. 组织犯罪的防范手段:研究组织犯罪的打击措施与防范策略,探索组织犯罪的打击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提出预防组织犯罪的对策建议。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调查问卷法等方法,以共谋共同正犯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组织犯罪的内在机理、外在表现和防范手段。
五、预期结果通过对共谋共同正犯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组织犯罪的形成原因、规律和机制,提出防范组织犯罪的有效措施和对策建议,为维护社会治安和提高国家安全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同时,本研究可为相关学科领域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并促进学科的发展。
犯罪开题报告
犯罪开题报告犯罪开题报告一、引言犯罪是社会问题中的一大难题,它对个体和整个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犯罪行为的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原因和动机,以及各种不同的犯罪类型。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探讨犯罪的定义、犯罪行为的原因和犯罪类型,并尝试提出一些解决犯罪问题的方法。
二、犯罪的定义犯罪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它不仅仅是个体的问题,更是社会问题的一部分。
犯罪行为违背了社会共识和道德准则,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犯罪行为的定义因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它通常具备以下几个特征:违法性、有意性、社会危害性和可惩罚性。
三、犯罪行为的原因犯罪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涉及到个体的心理、社会环境、经济因素等多个层面。
心理因素包括个体的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和道德价值观念等。
社会环境因素包括家庭教育、同伴影响、社会价值观念等。
经济因素包括贫困、失业和不平等分配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个体犯罪行为的复杂网络。
四、犯罪类型犯罪行为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特点和原因。
其中,盗窃、抢劫和诈骗是最常见的财产犯罪类型。
这些犯罪行为通常与个体的经济困境和社会分配不公有关。
暴力犯罪包括谋杀、强奸和虐待等,这些犯罪行为与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和社会环境有关。
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犯罪,如恐怖主义和网络犯罪,它们与政治和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
五、解决犯罪问题的方法解决犯罪问题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社会教育,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和道德观念,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其次,我们应该改善社会环境,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分配制度,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
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执法力度,提高刑事司法制度的效率和公正性。
最后,我们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跨国犯罪和网络犯罪等新型犯罪形式。
六、结论犯罪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社会问题,它对个体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犯罪行为的原因和类型多种多样,解决犯罪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加强社会教育、改善社会环境、加强执法力度和加强国际合作等。
论犯罪本科开题报告
论犯罪本科开题报告犯罪本科开题报告引言:犯罪是社会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对社会秩序和个人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犯罪学作为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的学科,致力于探究犯罪的原因、动机、模式以及预防和惩治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犯罪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犯罪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犯罪学的研究内容犯罪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犯罪的定义、分类和模式。
首先,犯罪的定义是犯罪学研究的基础,它涉及到对犯罪行为的界定和判断标准。
其次,犯罪的分类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究不同类型的犯罪行为,包括个人犯罪、财产犯罪、暴力犯罪等。
最后,犯罪的模式研究是为了揭示犯罪行为的规律和趋势,为犯罪预防和惩治提供科学依据。
二、犯罪学的研究方法犯罪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分析、实地调查和实验研究。
首先,统计分析是犯罪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犯罪数据,可以揭示犯罪的分布规律和趋势。
其次,实地调查是为了深入了解犯罪现象的背后原因和动机,通过访谈和观察等手段,可以获取更加真实和全面的犯罪信息。
最后,实验研究是为了验证犯罪学理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通过构建实验场景和操作变量,可以模拟和观察不同条件下的犯罪行为。
三、犯罪学的应用犯罪学的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犯罪学为犯罪预防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分析犯罪的原因和动机,可以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政策。
其次,犯罪学在犯罪侦查和破案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分析犯罪模式和犯罪心理,可以帮助警方更好地追踪和抓捕犯罪嫌疑人。
最后,犯罪学在刑罚执行和矫治中也有一定的应用,通过研究犯罪分子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可以制定更有效的刑罚和矫治方案。
结论:犯罪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学科,对于研究和解决犯罪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犯罪的定义、分类和模式,以及运用统计分析、实地调查和实验研究等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和预防犯罪行为。
犯罪学的应用也在犯罪预防、侦查和刑罚执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犯罪学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犯罪数据的可靠性和犯罪行为的复杂性等。
贪污罪共同犯罪研究的开题报告
贪污罪共同犯罪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在当前社会,贪污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违法犯罪成为司法机关重点打击的对象。
贪污罪作为一种经济犯罪,除了个人犯罪行为,还涉及到了企业、政府机构等多种机构和人员。
因此,贪污罪共同犯罪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合法经济的发展需要有一个相对规范的市场经济环境,而贪污现象的出现会对市场经济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
另外,由于贪污罪犯中贪污金额较大的多为集体性贪污案件,而这些案件往往涉及多方面利益关系,也就导致了贪污罪共同犯罪的出现。
共同犯罪的存在会给司法机关审判造成一定难度,同时也会对判决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共同犯罪的研究对于司法机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课题旨在对贪污罪共同犯罪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究,其中包括以下研究内容:1.贪污罪共同犯罪的定义及特征分析。
对贪污罪共同犯罪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分析其特征,进而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
2.贪污罪共同犯罪的形成原因分析。
从个人、组织等多个层面分析探究贪污罪共同犯罪形成的原因。
3.贪污罪共同犯罪的判定标准及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探究共同犯罪的判定标准以及共同犯罪中的法律责任问题,加深对共同犯罪的理解和认识。
4.贪污罪共同犯罪案例分析。
选取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深入探究共同犯罪案例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共同犯罪中各犯罪人的作用和责任。
5.贪污罪共同犯罪防范措施研究。
介绍防范共同犯罪的措施和方法,从源头上减少贪污案件的发生,保障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环境。
三、研究方法研究本课题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已有的有关贪污罪共同犯罪的法律条文,刑事判例、理论研究等文献进行分析比较。
2.案例分析法选取一些典型的贪污罪共同犯罪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案件的实际情况和司法机关审判的过程,为后续的分析研究提供案例支持。
3.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的形式调查其对于贪污现象和共同犯罪问题的认识,以获得大众的观点和意见。
共同过失犯罪的理论探析与立法完善的开题报告
共同过失犯罪的理论探析与立法完善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刑法学中,犯罪是指犯罪人的行为符合刑法规定,且具有责任能力,犯罪人也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刑法中,为了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承认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两种形式的罪行。
而在作为人类社会的基础,合作和共同生活又使得我们无法避免地面临着行为主体性的多重性。
人类社会中,因为经济利益、生活习惯,甚至是误解、缺乏有效沟通等原因,我们无法避免地在与他人之间产生冲突或是协同合作的过程中,对其行为做出共同反应。
这种情况下,当其中的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所实施的行为属于过失犯罪时,这些罪责又应当如何承担呢?共同过失犯罪也正是从这方面的问题上衍生出来的,简单地说,即是在多人行为过程中,其中之一或其中的几人之所以会造成违法或者犯罪行为,是由于多人之间协调不足,或某些人违法的信息与其他人未能及时沟通而未能得到阻止。
由此引发的问题则是在这种情况下多人应当如何承担犯罪责任。
因此在实践中,共同过失犯罪的案件依旧时有发生,然而学界对与其相关的理论及相应的法律制度的建构尚未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讨论,在这种情况下,对共同过失犯罪的理论研究及比较国内外制度的立法完善,具有现实意义和学理意义。
二、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研究内容共同过失犯罪是指多个人参加一起实施的行为,其中一个人或几个人的过失行为造成了违法或犯罪后果,而其他人未尽到预防、制止过失行为的义务,具有共同犯罪的特征,因此研究内容分为以下方面:(1)共同过失犯罪的万能性原则研究(2)共同过失犯罪的立法完善(3)共同过失犯罪的证明规则研究(4)共同过失犯罪的责任认定及量刑原则研究2、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文献法、个案分析和法学理论运用相结合的方法,结合现行刑法及其相关法律制度,综合国内外有关共同过失犯罪的学术成果,对其权利义务、证明规则、累犯处罚等方面进行思考。
三、预期研究结果本研究的预期结果主要有以下方面:1、对共同过失犯罪中的相关理论作深入探讨,加深对其本质和犯罪形成的基础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共同犯罪开题报告【篇一:开题报告片面共犯贾金华】试论片面共犯若干问题选题目的和意义在我国,片面共犯无论在立法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在片面共犯的成立、犯罪构成、基本类型、定罪处罚等方面。
理论界对上述问题也存在诸多争论,因此,研究片面共犯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厘清片面共犯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有利于我们解决司法实践中对于该犯罪的定罪量刑,有利于解决该方面的社会矛盾。
因此笔者在此做一尝试,对片面共犯制度在理论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国内研究现状片面共犯是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的一个术语,用以概括行为人单方面故意实施共同犯罪,并暗中加功于他人,但他人并不知情的情形,为资产阶级刑法学家所首创。
国内目前对片面共犯的成立、构成要件、成立范围、对片面共犯的处罚问题等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鞠国丹——《论片面共犯》作者观点:首先,对于片面共犯是否存在的问题上,作者持肯定的观点。
认为,暗中故意帮助别人实施故意犯罪,被帮助者虽不知情,但帮助者不仅与他人有共同犯罪的故意,而且有共同犯罪的行为,根据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按照片面共犯处,比较适宜。
其次,对于片面共犯的范围,认为只有片面帮助犯(从犯)才能成立。
最后,对于片面共犯的认定和刑事责任的问题,认为,片面共犯是暗中实施的帮助行为,并非是刑法分则中所规定的独立犯罪行为,当其所实施的帮助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时,追究其刑事责任要按照其社会危害性、责任大小、罪行轻重等情节,按片面共犯的从犯论处。
2.吴昆荣——《片面共犯》作者观点:在片面共犯是否成立共同犯罪争议上,认为,应该按照共同犯罪来加以处罚,并且提出我国刑法承认片面共犯存在的依据和理由。
对于片面共犯成立的范围问题,赞成成立片面帮助犯、片面实行犯和片面教唆犯,由于其属于特殊的共同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第25条进行规范,似乎有点牵强,但是作者认为有其成立的理论价值和实践需要,故建议修正刑法,直接对片面共犯进行明确的法律规定。
3.侯帅——《片面共犯成立范围研究》作者观点:将片面共犯纳入共犯范畴有利于其罪刑问题的解决。
认为片面共犯符合共犯成立的主观要件,必须解决单向意思联络可否形成共同犯意的问题。
认为意思联络只能是双向沟通是不合理的,这过度局限了共同犯意形成的途径和方式。
片面共犯可以通过单向意思联络与他人形成共同犯意这种心理关系。
单向意思联络和双向意思联络效果相同,并未突破共同犯意概念的内涵,也未突破共犯的主观共同性要求,片面共犯应当只在片面帮助犯范围内成立,而不包括片面教唆犯和片面正犯。
4.胡丽曼——《论片面共犯成立的理论基础》作者观点:本文指出片面共犯理论由大陆法系刑法学家所倡导,研究片面共犯的成立有助于对片面共犯正确定罪和追究刑事责任、片面共犯成立的饿理论基础包括哲学基础、共犯理论以及因果关系理论。
5.王俊慧——《关于片面共犯的理论探讨》作者观点:片面共犯在中外刑法学界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本文支持片面共犯的观点,认为片面共犯具有存在的哲学依据,刑法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并且对片面共犯存在的范围和应承担的刑事责任进行了论述,指出肯定片面共犯理论对于完善我国的刑法理论,指导司法实践有积极意义。
6.丁旭——《论片面共犯的性质及其存在形态》作者的观点:片面共犯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犯罪现象。
各个学者的共同犯罪理论基础不同。
对于片面共犯是否是共同犯罪有不同的结论。
其实,片面共犯由于犯罪人之间缺少意思联络这一共同犯罪的要件,不是共同犯罪;对构成犯罪的应按独立犯罪处理,片面共犯虽然不是共同犯罪,但并不妨碍我们借鉴共同犯罪关于犯罪人的分类来分析片面共犯的存在形态,而片面共犯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的,只有片面实行犯和片面帮助犯两种存在形态。
7.江伟——《片面共犯的成立范围和处罚依据》作者观点:作者认为片面共犯在理论上有值得肯定的价值,其范围包括片面实行犯、片面教唆犯和片面帮助犯。
对于片面共犯可以视为是单方面构成共同犯罪,修正适用共同犯罪的部分,实行全部责任原则,分别认定其是正犯所实行的犯罪的主犯或从犯而适用我国现行刑法。
8.王志远——《我国现行共犯制度下片面共犯理论的尴尬及其反思》作者观点:就本文所讨论的片面共犯问题而言,作者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我国共犯制度的“共犯关系”核心范畴限制了其合理延伸的可能。
并且作者初步认为,以“共犯关系”范畴作为处罚共犯行为的统一根据所带来的困境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逻辑困境;二是刑事政策困境。
作者认为,改变我国共犯制度以主体间“共犯关系”存在与否为处罚助力行为条件的立法模式,代之以从协力者单方的角度考察何种助力行为在什么条件下应受处罚的立法思路才是解决困境的出路所在。
9.田鹏辉——《片面共犯根据论》作者观点:本文主要论述了片面共犯是共同犯罪的特殊形态;法益侵害是片面共犯的本质,将片面共犯视为共同犯罪是实现刑法机能的需要,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片面合意是共同故意的最低标准,将单向意思联络解释为共同故意,没有超出“共同犯罪”法律文义的“射程”,从实质上贯彻了罪刑法定的要求,片面共犯符合诉讼效益原则。
10.李肇星——《片面共犯能否纳入共同犯罪之我见》(从犯罪构成的角度说)作者观点:本文作者论述了片面共犯由于其特殊的犯罪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尤其是主观方面具有独特的隐蔽性,使这种犯罪行为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被发现,这就需要法律很好地加以规范和制裁。
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刑法规定并没有肯定片面共犯,所以如果肯定片面共犯并按照我国的规定加以制裁的话,会发生很多逻辑上的笑话,目前也只能主要根据在相关证据证明其主观心理,以及行为人进行的客观行为的情况下,根据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进行处罚。
这样做显然是不及将片面共犯纳入共同犯罪中进行处罚严重。
因此,作者认为在考虑片面共犯本身较强的隐蔽性和较高的社会危害性的情况下,片面共犯应当认为是共同犯罪的一种特殊形式,按照共同犯罪从重处罚。
11.田鹏辉、范德安——《论片面共犯的构成要件》作者观点:作者认为片面共犯作为共同犯罪的特殊形态,具备自己特殊的构成要件。
共同犯罪的构成是单独犯罪构成的修正形式,而片面共犯的构成则是共同犯罪构成的修正形式。
这种修正主要表现在犯罪主体、主观方面及客观方面上。
片面共犯的主体可以是一人。
片面共同犯罪故意也具有双重认识因素和双重意志因素,与全面共同犯罪故意不同的是,其意思联络具有单向合意性。
片面共犯必须有加功、协力等参与犯罪的行为。
片面共犯既可以表现为作为,也可以表现为不作为,还以表现为作为与不作为的有机结合。
12. 顾永景——《片面共犯性质及其意义》作者观点:对于片面共犯的定性问题,作者主张将片面共犯作为共同犯罪的一种特殊形式,较为合理。
片面共犯完全符合共同犯罪的主客观要件。
在片面共犯理论能否成立问题上,作者认为,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与法理完全能够支持片面共犯的成立。
并且提出将片面共犯视为共同犯罪的实践意义,即可以指导司法实践,有利于及时有效、公平公正地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最后,在片面共犯问题的解决上,作者认为,根本出路有两条,一是修改立法,二是创新理论。
研究思路本文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司法实践中遇到的实际案例为例,分析案件的争议焦点,引出国内外刑法理论界一直颇受争议的“片面共犯”这一问题,并引出本文要讨论的几方面内容。
第二部分:片面共犯概述。
首先,从片面共犯的性质着手,对传统否定说和肯定说进行分析比较,认为我国刑法中规定的共同故意实际上包含了片面共犯的共同故意,只是片面共犯是以共同犯罪的一种特殊形式存在。
其次,阐述了片面共犯的概念、特征。
第三部分:片面共犯的成立。
该部分首先重点论述了片面共犯的构成要件。
在符合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的基础上,片面共犯还需要符合其自身特殊的构成要件。
在主观方面,片面共犯要求具有片面故意性,以此来区别全面的共犯。
在客观方面,片面共犯者的暗中加功行为同不知情一方的实行行为相结合,共同导致了危害社会结果的发生。
其次,对片面共犯的范围进行了界定。
对共同犯罪人按分工分类法分成片面帮助犯、片面实行犯、片面教唆犯、片面组织犯四类,并分别对这四类片面共犯进行分析研究,第四部分:片面共犯的刑事处罚。
这一部分着重论述片面共犯的可罚性根据和具体的处罚方法。
对片面共犯的可罚性根据,从形式根据和实质根据两方面进行论述;根据共同犯罪的“部分行为全部责任”原则和个人责任原则,分别对片面帮助犯、片面教唆犯、片面实行犯的具体处罚方法进行了论述,对于没有共同故意的一方,按单独犯罪进行处罚。
第五部分,研究片面共犯的意义,以及对于片面共犯的一些建议。
研究方法1、法律的分析方法2、综合分析方法3、分析比较的方法论文结构一、片面共犯的概念界定1、片面共犯是否存在的理论争议1)国外刑法学界之争①日本②意大利③英美法系国家2)我国刑法理论界的两种观点①肯定说②否定说3)关于片面共犯的思考与论证3、片面共犯的概念、特征2、承认片面共犯的意义二、片面共犯的成立1)片面共犯的构成要件2)片面共犯的成立范围三、片面共犯的刑事处罚四、关于解决片面共犯纷争的出路1)修改立法2)理论创新参考文献[1]钱毅.我国刑法中不存在片面共犯[j].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0,(4)[2]马克昌.《共同犯罪理论中的若干争议问题》[j].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3]杨志壮.《试析片面共犯》[j].载《政法论丛》,1997年增刊.[4]张明楷.《刑法学》(上)[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82页.[5]韩广道.论片面帮助犯的成立要件[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1).[6](日)西原春夫.刑法总论[m].成文堂.1978,第384页.[7](日)牧野英一.日本刑法[m].有裴阁,1976,第395页.[8]张明楷.《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26页.[9]储槐植:《美国刑法》(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9页.[11]李敏.论片面合意的共同犯罪.政法论坛.1986(3).注意【篇二:论共同犯罪中止学士学位毕业论文】中文题目: 论共同犯罪中止外文题目: the discontinuance of joint commission毕业论文共24页(其中:外文文献及译文1页)完成日期2012年11月答辩日期2012年12月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