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从众和好奇心理
中考政治 第5节 正确对待好奇和从众 学会在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复习 新人教版
![中考政治 第5节 正确对待好奇和从众 学会在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复习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3490e267c1cfad6185fa777.png)
3.如何看待“追星”问题?(必背)
①初中生“追星”是在从众心理和好奇心理的驱使下所做出的 行为。
②喜欢明星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因为明星往往有着美丽的外 表、大方的举止,其中一些人还具有高超的专业技能、高昂的 工作热情和高尚的人格。
③明星也是平常人,他们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应善于从不同 榜样身上学习不同的优点,不断完善自我。
①对长辈的思想言行:我们需要分清是非,问个究竟,而不能无 原则地一概服从。长辈如果做错了,我们应该指出,并坚持自己 正确的选择。
②对公共传播媒体:在浩瀚的信息森林中漫步,我们要采摘什么, 抛弃什么,避开什么,学会选择是最重要的。
③对“社会流行”:“社会流行”是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 定时期社会的经济、文化、心理的综合反映。各式各样的新潮娱 乐、时尚服饰、热门读物、当红明星,属于“社会流行” 现象。 对“社会流行”我们要独立思考,理性行动,不能随波逐流,人 云亦云。
6.正确对待网络
(1)网络交往的优势 ③以健康的心态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我们就可以 享受网络交往的诸多益处,如开阔眼界、放松心情、 学习新知、结交新友等。 ④网络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它使 我们在网上更自由地选择交往对象,畅所欲言;因看 不到对方,可使我们更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内在素质和 修养,
6.正确对待网络
(3)中学生怎样对待网络?(必背) ①中学生要正确对待网络,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②上网要适度,决不能沉迷。 ③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文明上网,学习健康知识,做到信息节 食,不浏览不良信息。网上交友聊天要适度,不要到社会上的网 吧进聊天室。我们在上网时,要有很强的依法行事的意识。不信 谣、不造谣、不传谣。不侮辱他人人格,不进行诈骗活动,不泄 露国家秘密,不制造、传播病毒。 ④以学习、健身、交友等活动抵制网络不良诱惑。
江西省中考政治 教材知识温习 主题一 心理与品德 考点6 明辨是非 好奇心 从众心理 讲义
![江西省中考政治 教材知识温习 主题一 心理与品德 考点6 明辨是非 好奇心 从众心理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cb50c6af7c1cfad6185fa717.png)
考点六明辨是非好奇心从众心理 学会自控网络生活
中考命题·探究
年份
2016 2015 2014
2017
题号 题型
考查点
考查方式
材料性质
设问类型
明辨是非、文明礼貌、以母亲与儿子约法三章
18 综合题
尊重他人、做网
的学生生活事例为 热点材料
络的主人
材料考查
明辨是非,提高自我
做法类
19(4) 综合题
够明确地指出错在哪里。如果能够做到这些,就可以提高做多项选择题的
正确率。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有人发信息给我— —说我中宝马了先要上税,孩子车祸交医药费……记住!要你转账都是忽 悠”说明要有明辨是非的意识,C项正确。“记住!要你转账都是忽悠”说明 要保持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D项正确。严格执法是执法机关的职责, A项与题意无关,排除;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善于扬长避短,充分利 用网络的优势,做网络的主人,而不是远离网络,B项错误,故排除。
考点知识·梳理
考点解读
一、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发展独立思考和 自我控制能力
1.了解好奇心 2.认识从众心理 3.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
二、明辨是非
1.为什么要明辨是非 2.如何明辨是非
三、网络生活
1.对网络时代的理解 2.网络的利与弊 3.正确享受网络文化 4.网上交友要注意什么 5.预防青少年上网成瘾,社会、家庭、学校、青少年该怎么 做(如何预防青少年受“网毒”伤害) 6.国家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的意义 7.网络谣言有哪些危害 8.请从权利和义务的角度分析在网络上编造谣言并造成恶劣
【例2】[2014·江西16(2)题]网络慈善商品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和普 及,出现的一种新的募捐形式。
2024年七年级上政治教学计划
![2024年七年级上政治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5f272192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26.png)
2024年七年级上政治教学计划2024年七年级上政治教学计划1(约1723字)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我们每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检验每一位教师思想言行的标尺,它对我们的一言一行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
以前,我缺乏对《规范》的学习,只知道埋头工作,我总是希望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但学生的实际情况却与我的个人愿望相去甚远,因而会急于求成,出现一些过激的语言或行为。
虽然我的动机是良好的,殊不知在不知不觉中却违反了师德。
因此,我首先要加强学习,认真领会《规范》中的各项内容,让《规范》的要求深入我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偏离方向,不出现违反师德的行为。
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师德中既有教师本人的品德,又有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仪表、气质随时都感染和影响着学生。
因此,教师必须美其德,慎其行,不能出现一点疏漏。
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必须做到。
虽然我的孩子很小,家庭负担很重,但我决不因为个人原因影响工作,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我。
要求学生每天7:40到校,我坚持每天必到,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也要自己克服。
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举止文雅,带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及公益劳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同时,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起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及良好的教师形象。
三、加强修养,提高素质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肃、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
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要想出色地完成任务,不仅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广泛涉猎其他相邻学科的知识领域,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随着时代的前进,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新课程改革地推行,也开始呼唤新时代的`新型教师。
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无愧于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期望,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今后,我要继续加强学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继续深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同时,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了解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为顺利开展班主任工作奠定基础。
七年级下册政治课教案(精选7篇)
![七年级下册政治课教案(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9c034622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fc.png)
七年级下册政治课教案(精选7篇)七年级政治教案篇一一、1.3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二、1.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1.2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三、2.3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四、1.5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教育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1热爱生活、自信开朗,兴趣广泛、情趣高雅,乐观向上、全面发展,积极地追求美好生活。
2、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不妨碍他人,尊重和关心他人。
3、正确认识和把握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培养高雅情趣,摒弃庸俗情趣,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2、能力1、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能够合理宣泄情绪,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能力。
2、辨别分析不同情绪可能带来的不同后果,克服考试焦虑。
3、分清情趣的雅与俗,提高独立思考、正确判断的能力,掌握培养高雅情趣的途径。
3、知识1、知道人的基本情绪种类,了解不同情绪的外在表现。
2、懂得情绪的产生和变化的原因,了解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带来的不同结果。
3、知道情绪调节的手段,了解情绪宣泄的方式方法。
4、知道情趣有雅俗之分,了解培养高雅情趣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本单元包括第十三、十四课内容,计划用6课时授完。
第13课让快乐时时围绕在我身边教学内容:本课包括两框内容:第一框——你了解自己的情绪吗:第二框——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教学重点:“过富有情趣的生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全面地认识和把握好奇心和从众心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计划用三课时授完。
第一、二课时(总第6、7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导入语:每一个人都始终处在一定的情绪之中,或平静,或快乐,或伤心。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1课 做自己的主人 第一课时教案 陕教版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1课 做自己的主人 第一课时教案 陕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cf68aaac850ad02df804132.png)
第一课做自己的主人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避免盲目从众、把握好好奇的方向,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能力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
知识知道从众的利于弊,了解好奇心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意义,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
教学要点1、正确认识从众和好奇心理2、学会主宰自己第一课时正确认识从众和好奇心理(上)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克服盲目从众的思想和行为。
能力培养学生可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知识知道从众心理是青少年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从众心理,不要盲从。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展示两个大小相似,但不一样的圆,一个是实心圆,一个是空心圆,让学生说说这两个圆是否一样大,如果不一样,那个大一点?(这个部分,可以由学生引导,也可以教师引导他们说出错误地的答案)让学生反省自己先后答案不同时由于从众心理引起的。
然他们体会到从众心理就在身边。
小结这就是一种从众现象,从众就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行为的心理现象。
(可以让学生齐声朗读)活动一、找一找、想一想1、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从众心理的现象。
2、让学生讨论生活中的从众现象一般都是有什么原因引起的。
体会生活中到处都是从众现象。
锻炼学生的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小结从众心理渗透在我们的身边,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链接与拓展1、阅读书上导致从众心理的一般原因。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和思考p2的故事,完成选择题。
巩固活动二、议一议1、让学生说一说,刚才我们所发现的生活中的从众心理:学习从众、消费从众……这些从众心理所产生的后果都一样吗?2、分小组讨论书上p3——p4的情景一、到情景三的材料。
3、教师总结从众心理的利于弊,并对学生讨论的结果给予积极而正面的评价。
4、学生齐读p5“指点迷津”通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和认识到从众的利于弊。
并思考要避免不良后果的产生可以怎么做。
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巩固理论知识,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
12.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与好奇心
![12.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与好奇心](https://img.taocdn.com/s3/m/396282fdf61fb7360b4c65ab.png)
在生活中,许多人尤其是青少年抵制不了不良诱惑,染上不良嗜好,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往往起因于自己最初的从众心理和好奇心。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探究这一问题。
㈠正确认识从众心理与好奇心
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
阅读感悟:“羊群效应”
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如果一头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土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会一哄而上,争抢那里的青草,全然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他地方还有更好的青草。
[各抒己见]:我们应如何克服盲从心理和“过分好奇”?
提示学生结合教材第15页的“知识链接”讨论交流。
【课堂小结】:我们要学会辨证地看待从众心理和好奇心,既要发挥它们的积极作用,又要克服盲从心理和“过分好奇“的消极影响,做到趋利避害。
【板书设计】:
第12课面对诱惑学会说“不”
㈠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实话实说]:
①好奇心曾经给你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怎样积极的影响?
②在你的经历中,有没有因为“过分好奇”而让你难堪或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后果的事情?
学生组内自由交流。
教师引导:总之,好奇心和从众心理一样也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我们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一定要努力克服盲从心理和“过分好奇”。
引导学生思考:宋某一步步陷入犯罪的深渊对我们有何启示?
学生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点拨:对于好奇心,一方面,我们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探究,发挥其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我们要克制那些超越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好奇心,防止其消极影响,这是我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探究交流:在社会生活中,有哪些“过分好奇”的现象?这些现象对自己、他人和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教科版思想政治八年级上第三单元《走自己的路》教案[1]
![教科版思想政治八年级上第三单元《走自己的路》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f203c17069eae009581bec42.png)
第三单元走自己的路一、课标要求1. 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2. 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有助于学生选择和实施道德行为,抑制不道德行为。
3. 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4. 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5. 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6. 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从对生活中常见的从众现象的分析入手,剖析现象背后的原因,并且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从众现象的利与弊,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一心理现象,思考在社会生活中如何独立思考,走向自主。
教材客观地分析了中学生中存在的典型的从众现象,即“追星”和“偶像崇拜”,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汲取经验和教训,通过对从众行为的分析,反思自己的行为,正确认识追星现象,学会独立思考,合理选择,承担责任。
本单元内容包括第六课“从众与自主”和第七课“偶像与自我”。
“从众与自主”包括“剖析从众”和“走向自主”两部分内容,分别从现象和利弊方面来分析从众现象。
第七课“偶像与自我”分为两个标题,“透视‘追星'”和“超越崇拜”,分别从现象和理性分析角度透视中学生中存在的追星现象,给学生搭建讨论的平台,从理论到实践,帮助学生反思自我,达到学习的目的。
教材知识结构如下: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从众现象及其心理学解释。
认识从众现象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了解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学会自主选择、勇于承担责任是克服盲目从众的方法。
了解抵制团体不合理压力的方法,培养抗拒外部不良诱惑的能力。
能够对追星现象进行理智分析,达到对崇拜的超越,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
正确认识从众心理与好奇心
![正确认识从众心理与好奇心](https://img.taocdn.com/s3/m/10a54e0816fc700abb68fcaf.png)
你可以例举类似 的例子吗?
请问:
这样的好奇心能够保持吗?
好奇心是把“双刃剑”把握得好,有利于激 发我们探究新事物的兴趣,有所发现,有所 创造,消除无知,促进成长,造福社会; 把 握得不好,就会侵犯他人,危害社会,伤害 自己。
怎样正确对待好奇心?
一方面:我们既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 内积极探究,发挥其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积 极作用; 另一方面:我们要克制那些超越道德和法律 规范的好奇心,防止其消极影响,这是我们健 康成长的保证。
据说人永远不可能用自己的舌头添到自己的手肘。
据说,看到的人都会不由自主的 用舌头舔手肘。
想一想:从小到大, 你自己曾经对哪些事物产 生过好奇心呢?你又是如 何做的呢?
什么是好奇心?
好奇心是指与惊奇情绪相联系的,由 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朝向、注视、接近、 探索的心理状态。
我们现在有螃蟹吃是因为有人好奇而第一个去 吃了螃蟹,发现非常美味 瓦特发明蒸汽机不过因为他看到烧水时的情景 感到好奇 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好奇之下发现了万有引力
据说打喷嚏过于强劲了,会导致胸腔破裂,但是如果你想 要将这个喷嚏强行忍住,却会导致你头或者是脖子中某个血管 的破裂。 据说在你打喷嚏的时候,如果你坚持睁着眼打,说不定会 把你的眼球给一起打出来。 据说如果你打电话,超过一个小时,那么你耳朵里的耳屎 会增加大概 700倍左右。
据说如果把最普通的那种白炽灯泡放进嘴里就拿不出来了。
青少年应怎样正确对待从众心理?
我们既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 不固步自封; 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不迷信、不盲从。
克服从众心理的途径有哪些?
1、提高知识水平。 你要成为你自己 2、培养自尊心与自信心。 既然成为一粒种子 3、提高自制性与独立性。 就要萌发出希冀的芽尖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走自己的路》教材解读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走自己的路》教材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7547b63d580216fc700afdcb.png)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走自己的路》教材解读黄龙溪学校初中政治组解读流程:一、 解读理念通过新旧课程标准的对比可以发现,课程理念在表述的方式和顺序上作了一定的改变。
将“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修改为“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解读课标解读学情解读过程中的反思与困惑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并把它放在三大理念之首。
其中“追求”改为“核心”是最重要的一处修改,凸显了这一理念的极端重要性。
同时,在2011年版课标涉及的三大理念中,第一个理念属于目标理念,第二个理念属于条件理念,第三个理念属于方法理念。
其中目标理念中“帮助”二字说明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既不是生硬灌输,也不是强制、他律,而是引领学生感悟、提升、践行,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所以,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研读课标和教材,知道我们教的知识是什么,另外一方面,也需研读学情,只有深入的了解学生,才能知道怎样以最有效的方法传递知识。
也就是说,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吃透两头”,即吃透课标、教材,吃透学生。
这也是我们备课组解读教材过程中所坚持的理念。
二、解读课标、教材、学情(一)解读课标——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来解读与这一单元有关的课标要求及变化1、课程目标通过新旧课程标准的对比可以发现2011版课程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新增了“形成自主自立的个性品质”。
(2)在能力目标上对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由过去的“初步认识和理解”变为“学会面对”;对于价值判断和选择由过去的“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变为“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实际上在能力目标的上提高了。
(3)在知识目标方面由过去的“了解”,变为“了解”“认识处理”,要求也提高了,具体到本单元不但要了解从众的利与弊,和追星的原因及利弊,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避免盲目从众,如何超越崇拜。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三单元 过富有情趣的生活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三单元 过富有情趣的生活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b930535a1c7aa00b42acbe2.png)
中考思想品德复习课教案(三)一、复习内容: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过富有情趣的生活二、知识脉络:过富有情趣的生活三、课标要求:1、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2、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3、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4、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5、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四、考点梳理: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1、丰富多样的情绪(1)情绪万花筒:情绪是复杂多样的,通常我们把情绪分为四大类:喜、怒、哀、惧。
在这种情绪的基础上,又可以组合成很多复杂的情绪。
(2)情绪与生活:情绪会对人产生作用,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积极作用:情绪可以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和能力,促使我们健康成长。
消极作用:情绪也会使人感到难受,抵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甚至某某的事情。
2、学会调控情绪(1)情绪是可以调节的:情绪与个人的态度紧密相连的。
一个有积极乐观态度的人,往往会有更多的积极健康的情绪表现。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理智对情绪的调节十分重要。
(2)排解不良情绪:情绪需要调控。
调控情绪的具体方法有很多,比如,注意转移法、合理发泄法、理智控制法等。
(3)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表面上,情绪似乎是个人的情感,实际上,人的情感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很容易影响到周围的人。
我们应该学会在合适的场合、用合理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
我们应对别人情绪给予更多的关心,尝试去共享彼此的各种情绪,我们相互的感情会更加深厚。
第七课品味生活1、情趣与兴趣(1)情趣源于兴趣:情趣是以兴趣为基础产生的,是通过兴趣表现出来的。
高雅的情趣体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
八年级政治下册 正确认识从众心理与好奇心教案 苏教版
![八年级政治下册 正确认识从众心理与好奇心教案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959216e6294dd88d1d26b15.png)
正确认识从众心理与好奇心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第12课面对诱惑学会说“不”第1课时正确认识从众心理与好奇心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好奇心理,好奇心是可贵的,既要珍惜,有要注意把握好方向。
[知识与能力]1.懂得好奇心含义和重要性,全面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知道它们作用。
2.知道不良嗜好的危害性,懂得好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3.把握好奇心理,摒弃庸俗情趣,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和如何克服盲目从众的心理。
三、教学方法: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指导、活动情感激励法;讨论法;四、教具准备:多媒体及课件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正确认识从众心理与好奇心教学过程:课堂导入教学过程:(用电子幻灯片提纲展示)情境导入《“小泽征尔”的故事》,引出生活中的从众现象。
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决赛中,小泽征尔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敏锐地发现了不和谐的声音。
起初,他以为是乐队演奏出了错误,就留下来重新演奏,但还是不对,他觉得是乐谱有问题。
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权威人士坚持说乐谱没问题,是他错了。
面对一大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才,小泽征尔思考再三,最后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语音刚落,评委席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
原来,这是评委的精心设计的“圈套”!思考:看了“小泽征尔故事”,你有何感想?解惑明理《小明的困惑》,分析从众心理所引发的困惑以及如何解决。
小明是一位即将升入高一的学生,就在开学前夕,他遇到了一系列的烦恼和困惑。
小明的困惑主要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如何解决?教师寄语你要成为你自己专家建议《正确认识从众心理》有的人对“从众”持否定态度。
其实它具有两重性:消极的一面是抑制个性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无主见和墨守陈规;但也有积极的一面,即有助于学习他人的智慧经验,扩大视野,克服固执己见、盲目自信,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烦恼如误会等。
正确认识从众心理与好奇心
![正确认识从众心理与好奇心](https://img.taocdn.com/s3/m/caa94ab6c77da26925c5b072.png)
湖南的一个少年何骥,因为好奇发现了鸡蛋是 大头先出母体的,这一发现得到许多生物学家 的称赞,因为,在文献中都没有记载过。 小刚因为好奇心的驱使吸了第一口海洛因。吸 毒一口,羊入虎口。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吸 低了成绩,吸坏了身体,吸干了财产,最后跌 进了犯罪的深渊。
结乎人人都有,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 ) A、这是一种不由自主的心理现象 B、从众心理总能克服固执已见、盲目自信等 缺点 C、从众心理总会抑制我们的个性发展 D、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有从众心理
你有过分好奇遭遇过尴尬甚至犯过错 误吗?请将你的感受与同学一起分享。
好奇心是把“双刃剑”,把握得好,有利 于激发我们探究新事物的兴趣,有所发现, 有所创造,消除无知,促进成长,造福社会; 把握得不好,就会侵犯他人,危害社会,伤 害自己。 正确认识好奇心的影响 对于好奇心,我们既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许 的范围内积极探究,又要克制那些超越道德 和法律的好奇心,趋利避害。
羊群效应:
在一群羊面前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 跳了过去,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 这时,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 里,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尽 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在了。
1、这则报道反映了一种什么现象?
从众心理
2、你有过或看过从众心理的现象吗? 请从学习或生活中举例说明。 3、“从众心理”好还是不好?
一、从众心理 1、什么是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几乎人人都有它是指 ____________ 2、从众心理有什么影响 ? 从众心理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和发展。 ①一方面从众心理有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另一方面从众心理又可能抑制我们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克服盲目从众心理? 二、好奇心 1、什么是好奇心?好奇心是指______________的心理状态。 2、如何正确认识好奇心的影响?(好奇心的两重性) 3、如何正确对待和利用好奇心?
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https://img.taocdn.com/s3/m/ae4d4363011ca300a6c3908e.png)
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学习目标1认识成长的社会环境提高生活适应能力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拒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七上7.8课,七下6.7.8课 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
九 10课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境、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七上5.6课 二、知识框架正确认识、对待好奇心和从众心理 (追星现象) 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鉴别不同的情趣; 培养正确的好奇心,克服盲目从众心理;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自觉抵制庸俗的生活情趣; 培养坚强的意志和自立自强的品格,自觉抵制生活中的各种不良诱惑及各种不良行为和思想的影响;增强法制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误区:挫折越多越好;只要经历挫折就能成功;只有经历挫折才能成功 三、学习目标2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关心祖国的发展和命运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过度的考试焦虑树立正确的 考试观念实事求是 调整自我期望 增强自身实力掌握调控 情绪的方法正确认识积极面对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对人的影响消极影响积极作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品质 正确的方法正确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九2课)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七下7课、八上7.8.9课、八下1.2.9.10课、九2.3.课)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八上5课、九5课)易错点谈集体利益就不能考虑个人利益,维护集体利益就必须放弃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团队利益高于一切(过分夸大集体的利益、团队的利益)“人多力量大”,集体的力量主要取决于个体数量的多少。
亲社会行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七年级: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尊严自觉依法律己,做守法的人;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有道德的人;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当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积极履行扶危济困、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道德义务。
九年级思想品德一轮复习导学案4八年级下
![九年级思想品德一轮复习导学案4八年级下](https://img.taocdn.com/s3/m/04b0a9cd08a1284ac8504374.png)
九年级思想品德一轮复习导学案4 八年级下【考点17】知道公平是相对的;懂得公平待人、维护正义的重要性;学会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知道判别是非的依据;自觉维护公平和正义,做一个正直的人。
★涉及教材范围:八年级下册第十一课心中要有杆“秤”★考点解读:1﹑公平的含义:公平是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
公平的表现:对不同的人一视同仁;在商品买卖中,公平交易,童叟无欺;在司法上,秉公断案,不徇私枉法……不公平现象:以权谋私和贪污腐败、经济收入不平衡、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偷税漏税。
性别歧视、农民工子女上学、就业难……我国正努力实现社会公平,如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干部招聘制度、实施下岗工人再就业工程、扶贫工程、希望工程、建立社会主义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分配制度等。
2﹑公平是相对的,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1)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
我们一味地抱怨、嫉妒甚至仇恨,无济于事,还将痛苦不堪。
(2)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①我们一方面要努力追求公平,为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而尽我们所能;②另一方面要学会接受,学会宽容,学会泰然处之。
(3)怎样学会平等待人?我们追求公平,要求社会与他人公平地对待白已;我们在要求别人对我们公平的同时,也要公平地对待他人。
3﹑公平待人的重要性(1)对个人而言,公平待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和尊重;才能更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2)对社会而言,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最高价值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具体内容。
公平待人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4﹑要实现社会公平,对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要求(1)自觉树立社会公平意识;(2)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维护社会公平作贡献;(3)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4)不侵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5)我们在要求别人对我们公平的同时,我们也要公平地对待他人。
5﹑维护正义的重要性①只有心怀正义,才能驱除内心的贪梦、自私和恐惧,敢于同不良的社会现象作斗争。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材主题、目标简表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材主题、目标简表](https://img.taocdn.com/s3/m/af455a56f46527d3240ce0c8.png)
3.1.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2.2.2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偶像与自我
透视“追星”
知识目标:懂得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怎样孝敬父母,如何与父母沟通,解决代际矛盾,实现和谐相处。知道教师职业的崇高,值得我们尊重;尊师的具体表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意义;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1.3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2.1.1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3.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父母、老师等沟通,克服逆反心理,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共同发展,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乐观心态。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学会感恩。
能力目标:培养积极健康的乐观心态,学会尊敬、理解和感恩,提高自身修养,进一步培养与人相处、与父母相处、与教师载相处的能力。
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材主题、目标简表
单元主题
课
主题
三级主题
课目标
单元目标
课程标准
跨越代沟
走近父母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代沟”析疑
沟通与和谐
1.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2.理解生命是父母给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孝敬父母和尊敬长辈。
一念之差与
一步之遥
一念之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认识从众和好奇心理。
”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到学生克服盲目从众的思想和行为
2、能力:提高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3、知识:知道从众心理是青少年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到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从众心理。
2、教学难点:避免盲目从众。
四、依据《课程标准解读》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用题:
1、P2:阅读教材故事,思考问题:
产生从众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2、P4: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情景,思考下列问题.
(1)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从众的影响是积极地,它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2)蒙蒙的行为是否值得,理由是?
3、P4:看图回答问题:
(1)图片中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
(2)图片中的情景造成生么影响,我们身边是否有这种行为并举例?
五、依据教学用题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故事欣赏导入:富尔顿用新测量方法测量固体氦的热传导度,这种比传统理论要高出500
倍。
由于高地太多,他担心别人会认为他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就没有伸张。
而年轻的人也得出和富尔顿相似的结论并伸张出去了,引起科学界的关注。
富尔顿说:如果当时我摘掉名
为“习惯”的帽子,而戴上“创新”的帽子,那个年轻人绝不可能抢走我的荣誉。
思考:导致富尔顿错失良机的原因有哪些?
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讨论交流,让学生领会知识点:生么是从众心理?列举生活中德事例加以说明。
(从众心理几乎人人都有,它是支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悟性的压力下,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
持一致行为的心理现象。
)
2、学生讨论解决“教学用题1”:
具体流程:出示“故事”根据材料提问学生讨论回答。
3、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从众心理的心理现象。
组织讨论:联系上述情景,谈谈从众心理对我们的学习、生活的影响。
2、自学解决“教学用题2”:
具体流程: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同桌交流,回答问题,
3、引到学生解决“教学用题” 3
具体流程:展示图片完成教材要求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三)总结全课、巩固练习。
具体流程:学生自由发言,谈学习收获教师总结,出示板书。
六:板书设计:从众心理的定义
从众心理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
从众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