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趣谈(推荐阅读)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说课稿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说课稿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ce4b17f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ba.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说课稿第【1】篇〗京剧趣谈一、说教材:《京剧趣谈》选入教材本单元,旨在使学生感悟艺术的高妙,受到美的熏陶。
课文分两部分,作者的编写意图是想通过这两方面的介绍使学生对京剧这门艺术有一些了解。
第一部分《马鞭》是为了向学生介绍京剧表演中利用虚拟的道具来表现真实生活的特点;第二部分《亮相》是为了向学生介绍双方打斗场面的表现手法。
文章语言严谨,生动有趣,说理清楚,可读性强。
二、说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中“驰骋、尴尬、虚拟”等几个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京剧表演的特点及运用的说明方法。
3.想象京剧的艺术特色。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京剧表演特点的说明方法。
四、说教法:为了紧扣大纲,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采用了尝试教学、变序教学等多种方法,利用多媒体软件,运用“以读代讲”“尝试练习”“点拨议论”的方法。
五、说学法: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
为此我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合作学习,研究语言文字,渗透“读”“思”“议”“悟”“勾”等学法。
六、说教学程序:(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喜欢京剧吗?说一说你喜欢的京剧名段吧。
2.教师板书课题点明“趣谈”。
“趣谈”是什么意思3.“京剧趣谈”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抓住学生的质疑,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学习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
(二)自学生字,读顺课文。
1.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新词及不理解的词。
不理解的词可在小组解决,也可查字典解决。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词语。
2.巩固练习,教师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检查学生理解词语的情况。
3.再读一遍课文。
看看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把它画出来,提出来和同学们讨论。
《京剧趣谈》
![《京剧趣谈》](https://img.taocdn.com/s3/m/ed7d7f087e21af45b307a89f.png)
主题思想:
回顾全文,说说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本文通过介绍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
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独特魅力,表达了作者对于京 剧的喜爱之情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强烈自豪习22课
整体感知:
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马鞭》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 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 比漂亮。
你从“彻底”和“无比漂亮”中读出了什么?
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京剧还有 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课文导入:
京剧,被成为“国粹”,谁会唱上一段京剧?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来认识京剧中“马 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让我们走 进课文去看个究竟吧!
京剧趣谈
作者简介:
徐城北,戏曲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成果:多年专注于对京剧艺术及其背景进行学 术研究。
理解词义:
彻底:全面的,充分的。 唯恐:唯独害怕;只怕。 无穷无尽: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这两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默读课文后半部分《亮相》,想一想文章讲 了什么内容?
思考:“亮相”这一表现形式有什么特点?画出相关 语句仔细体味。
思考:这种“亮相”表现形式有什么妙处呢?
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刀(枪)下场” 这一动态亮相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妙处?
写作特色:
思考: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京剧趣谈》课文原文古文之家
![《京剧趣谈》课文原文古文之家](https://img.taocdn.com/s3/m/dcb4ce28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5e.png)
《京剧趣谈》课文原文《京剧趣谈》是一篇介绍中国京剧艺术特色的文章,其中包含了《马鞭》和《亮相》两个部分。
以下是《京剧趣谈》的全文内容:一、《马鞭》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
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
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
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
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
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
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比如《拾玉镯》中小姑娘绱鞋底,鞋底是实的,针线可是虚的,但在演员手里,“无”远远胜过了“有”。
再比如宴席上的酒壶酒杯。
主人一声吩咐“酒宴摆下——”仆人立刻把酒壶酒杯端上舞台。
主人和客人举杯喝酒,一杯又一杯,但就是不见吃饭吃菜,可客人也一样“饱”了。
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
二、《亮相》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
然而也怪,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问得有理,但这恰恰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
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
静,越发能显示武艺的高强,越发能显示必胜的信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25098606f1aff00bed51efb.png)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导语】《京剧趣谈》一文描述了京剧中的马鞭、演员亮相,展示了京剧独特的艺术魅力,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以下是wo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马鞭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
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
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
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
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
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
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比如《拾玉镯》中小姑娘绱鞋底,鞋底是实的,针线可是虚的,但在演员手里,“无”远远胜过了“有”。
再比如宴席上的酒壶酒杯。
主人一声吩咐“酒宴摆下——”仆人立刻把酒壶酒杯端上舞台。
主人和客人举杯喝酒,一杯又一杯,但就是不见吃饭吃菜,可客人也一样“饱”了。
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
比如《金玉奴》中有一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如果没有这“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亮相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
然而也怪,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问得有理,但这恰恰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
京剧趣谈 课文
![京剧趣谈 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8083836d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72.png)
京剧趣谈课文马连良(1901年2月12日—1966年9月22日),生于北京市,中国京剧演员,工须生(老生)。
《京剧趣谈》主要介绍了我国京剧在两个方面所独有的艺术特色,一是道具,一是表演。
作者在通俗易懂的描述中,使读者感受到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
京剧的道具,实在有独特之处,别家没有的东西,他却有;别家也有的东西,他用的却别有学问。
这种奇妙的组合,烘托出京剧的特色。
先说一般常见的道具。
比如一桌两椅,常常用在“坐场”里,但同样是“桌椅”,就有不同的摆法。
正剧中凡是主要角色出台之前,先在大幕开启中,摆在台口的突出位置上,这是用写实的一桌两椅。
但新婚后成亲回门的戏里,花轿要抬进新房里去,新房就是堂屋。
这时的主要角色从花轿里走出来,在台上不坐,再到设在台口突出位置的桌旁椅上坐定,这还是写实的一桌两椅。
然而在“洞房”一场戏里,这张桌子和这两把椅子却要放在下场门里边,而且桌子须带抽屉;两把椅子要摆在桌子后面稍远一点的地方,演员从这张桌子旁的椅子上站起来,走出桌旁,再到两把椅子处坐下。
这虽也是一桌两椅,却改变了位置,还带上了抽屉;不但如此,桌上要放一烛台、一香炉,还要放下垂的蚊帐。
这样的布置,就使人感到房间里空气很暖和、很甜美,生活的气息很浓。
桌椅的摆法也不是随意决定的。
如果桌上放一碗热茶,座位前放一火盆,那气氛就完全不一样了。
若是桌上有书有笔砚,便使人想到这是书房。
戏台上的道具不但有正面的描写,也有侧面的烘托。
正面的就不用说了。
侧面烘托的例子很多。
比如《拾玉镯》中小姑娘喂鸡时的鸡笼罩;《三岔口》中任堂惠与刘利华比武时各人亮式子的刀枪架等。
这些都是侧面的烘托。
通过这些道具的运用,观众就看到了戏台上的环境,也看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道具中还有不少东西是象征性的。
比如一根马鞭子,就只一根三尺来长的棍子,因为它是象征马匹的,所以一摆出来就是马上了。
《武松打店》中的孙二娘在武松装作她的丈夫时举起了她的朴刀(一种轻便的武器),摆出了战斗的架势。
2020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2020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da25e800b4c2e3f56276371.png)
2020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原文马鞭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
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
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
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
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
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
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比如《拾玉镯》中小姑娘绱鞋底,鞋底是实的,针线可是虚的,但在演员手里,“无”远远胜过了“有”。
再比如宴席上的酒壶酒杯。
主人一声吩咐“酒宴摆下——”仆人立刻把酒壶酒杯端上舞台。
主人和客人举杯喝酒,一杯又一杯,但就是不见吃饭吃菜,可客人也一样“饱”了。
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
比如《金玉奴》中有一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如果没有这“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亮相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
然而也怪,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问得有理,但这恰恰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
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a20a814cf84b9d528ea7a92.png)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马鞭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
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
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
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
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
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
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比如《拾玉镯》中小姑娘绱鞋底,鞋底是实的,针线可是虚的,但在演员手里,“无”远远胜过了“有”。
再比如宴席上的酒壶酒杯。
主人一声吩咐“酒宴摆下——”仆人立刻把酒壶酒杯端上舞台。
主人和客人举杯喝酒,一杯又一杯,但就是不见吃饭吃菜,可客人也一样“饱”了。
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
比如《金玉奴》中有一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如果没有这“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亮相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
然而也怪,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问得有理,但这恰恰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
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3. 京剧趣谈》优质课件(三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3. 京剧趣谈》优质课件(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722aca98763231126fdb1171.png)
阅读短文第一部分《马鞭》,想一想:
1.短文讲了关于马鞭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马鞭在舞台表演中的好处? 3.你还知道哪些道具呢?
马鞭产生的原因: 1.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无法驰骋。 2.真马在舞台上不便于演员控制。
马鞭的作用: 代替马匹,或作骑马的象征
初步感知:
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京剧中“马鞭”这一艺 术表现形式的产生、作用,以 及它的独特魅力。
男生读《马鞭》部分,女生读《亮相》 部分。
chè dǐ
彻底
shànɡ xié dǐ
绱鞋底
概括《马鞭》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马鞭》介绍了京剧中“马鞭”这 一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作用,以及它 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介绍了京剧中道具 的妙处。
概括《亮相》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亮相》介绍了京剧中“亮相” 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以及它的独 特魅力。
文武场
管乐 文场
弦乐
京胡 二胡 月琴 琵琶 笙 笛 唢呐
鼓 武场 锣 (打击乐) 铙
钹
马鞭有种各种各样的颜色。 马鞭的颜色可以代表马匹的颜色, 比如白马鞭代表白龙马,黑马鞭 代表乌骓马,黄马鞭代表黄骠马。
演员通过马鞭的挥动和身体 的起伏、翻腾,形象地表现出马 匹的飞奔腾跃和人物在马背上的 颠簸。这是中国戏曲独有的一种 虚拟化表现手法。
绿色
表示刚勇、强横、猛 烈、暴躁等性格,如青面 虎张青、程咬金、公孙胜、 柳仙等。
黄色
表示剽悍、凶残、阴 险、工于心计等性格,如 宇文成、庞涓、晁盖等。
蓝色
表示刚强、粗犷、骁 勇、桀骜不驯,如马武、 单雄信、窦尔敦、吕蒙等。
京剧的角色(或行当):
生(男性,正面人物) 旦(女性,正面人物) 净(性格鲜明的男性) 丑(幽默滑稽或反面人物)
六年级语文京剧趣谈
![六年级语文京剧趣谈](https://img.taocdn.com/s3/m/c329612a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e1.png)
六年级语文京剧趣谈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起源于北京,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六年级的学生可能对京剧不太熟悉,但是通过学习京剧,他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拓展知识面。
下面是一些有关京剧的趣闻:
1. 京剧的名字从何而来?
京剧的名字来源于它的创始人——徽剧。
徽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起源于安徽徽州。
在清朝时期,徽剧非常受欢迎,它的音乐和表演方式都很独特。
后来,徽剧与其他戏曲艺术形式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京剧。
2. 京剧的角色分类有哪些?
京剧中的角色分类很多,主要有生、旦、净、丑四类。
生:指的是男性演员,可以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
旦:指的是女性演员,可以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等。
净:指的是男性花脸,可以分为正净、副净、武净等。
丑:指的是男性丑角,可以分为文丑、武丑、老丑等。
3. 京剧的表演形式有哪些?
京剧的表演形式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唱、念、做、打四个方面。
唱:指的是演员通过歌唱来表达情感。
念:指的是演员通过念白来表达情感。
做:指的是演员通过动作和表情来表达情感。
打:指的是演员通过武打动作来表达情感。
4. 京剧的艺术价值在哪里?
京剧是一种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戏曲艺术形式。
它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元素,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京剧的表演手法细腻、情感丰富,能够通过多种手段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理和情感。
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
![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https://img.taocdn.com/s3/m/a13c3b52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e.png)
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
《京剧趣谈》是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京剧的起源、特点和表演形式等内容。
京剧是中国京城(现在的北京)地方戏曲的代表性表演形式之一。
它起源于清朝的宫
廷歌舞,融合了唐剧、南京调、秧歌等多种戏曲形式,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京剧的特点之一是它的唱腔以及演员的表演方式。
京剧有四种唱腔,分别是小生唱腔、青衣唱腔、花旦唱腔和老生唱腔。
每种唱腔都有独特的音调和表演方式,它们通过高
亢激昂的唱腔来表达剧情和情感。
京剧的表演形式也很独特。
演员通常会穿着华丽的戏装,化着艳丽的脸谱,通过面部
表情、动作和舞台道具来表达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演员还会使用特殊的身段和手势来
演绎人物的动作和情感。
京剧中的剧情通常取材于中国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古代文学作品。
演员在舞台上
通过唱、念、做、打等表演形式,来讲述故事,传达主题和情感。
《京剧趣谈》这篇文章通过介绍京剧的起源、特点和表演形式,让读者更加了解和欣
赏京剧这一独特的中国艺术形式。
同时,它也让我们体会到京剧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
地位,以及它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影响。
趣谈京剧的600字说明文5篇范文
![趣谈京剧的600字说明文5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bd2a70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86.png)
趣谈京剧的600字说明文5篇范文京剧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博采众长,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瑰宝。
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京剧的说明文,方便大家学习。
趣谈京剧的600字说明文1京剧,每一位中国人都该知道它,它是我国文化史上的瑰宝,一颗璀璨的明珠。
京剧的确实好,它行当全面,气势恢弦、宏美,是中国戏曲的代表,更被称为“国粹”。
正因如此,有人就认为,应该让中国少年学京剧。
但我认为,京剧进课堂,这是行不通的!京剧作为传统文化,可以让中国少年们了解、认识和欣赏,但这,并不代表他们能学。
京剧是一种高深的艺术,需要很深厚的底蕴,十分扎实的基本功,非常高的天赋。
而这一切条件,并不是人人生来就具备的,有些人或许生来就没有音乐、艺术天赋,唱普通歌都五音不全,更何况是京剧;有的人生性懒惰,不愿学,也不愿练。
所以我说,近京剧并不是人人能学的。
再说,每一位儿童有自己的选择权利,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他们有权利选择自己该学什么,不学什么,有权利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是被人逼迫着血学习自己不愿意学习的东西,不是被人像木偶一样操控着。
这也许就耽误了他们的前途,也许就会让他们幼小的心灵受的伤害。
况且,如今,我国人力紧缺,很多贫困山区已经没有老师教书了,哪还有闲余的人选去当京剧老师啊!这样,不是很不公平吗?那些山区小孩们连书都读不上,我们却已经在学习这国粹??京剧。
这样,会埋没山区中多少孩子的特长,断送山区中多少孩子的前途,摧残多少祖国的花朵!我要向社会呼吁:京剧进课堂,行不通!趣谈京剧的600字说明文2今天,跟着小记者去杭州大剧院观看京剧《赤壁》。
赤壁是三国演义的精华之一,三国演义的书我看了不下5遍,视频我也看过,电影我也看过,唯独没有看过京剧,这一定别有一番风味。
这场京剧表演的是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片段赤壁大战。
故事情节大致是这样的,首先是孔明和鲁肃端坐船中饮酒,在谈笑间向曹操借了十万支箭;接着是黄盖引领数艘小船,火攻曹操八十万大营,打得操兵狼狈逃窜;最后是曹操领着残兵败将败走华容道。
《京剧趣谈》
![《京剧趣谈》](https://img.taocdn.com/s3/m/6934f35d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ff.png)
2023-11-04•京剧简介•京剧行当与人物•京剧表演艺术•京剧文化内涵•京剧的传承与创新目•京剧趣谈:有趣的故事和现象录01京剧简介京剧起源于北京,是清朝中后期逐渐形成的戏曲剧种。
当时,北京有许多地方戏班,这些戏班互相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了京剧。
起源背景京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安徽的徽剧和湖北的汉剧,这两种剧种在清朝中后期逐渐被融合到一起,形成了京剧的基础。
历史渊源京剧的起源早期发展京剧在清朝中后期逐渐形成后,得到了清朝宫廷的支持,开始快速发展。
在清朝末年,京剧逐渐成为了一种主流的戏曲形式。
繁荣时期进入20世纪后,京剧迎来了一个繁荣时期。
许多著名的京剧演员和剧团在这一时期涌现出来,如梅兰芳、程砚秋等。
同时,京剧也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京剧的发展历程表演形式京剧的表演形式主要包括唱、念、做、打四个方面。
唱是指歌唱,念是指念白,做是指表演动作,打是指武打。
这四个方面有机结合,形成了京剧独特的表演形式。
唱腔特点京剧的唱腔具有高亢、激越、变化多端的特点。
不同的唱腔和曲调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人物性格。
京剧的特色02京剧行当与人物生、旦、净、末、丑的分类丑男性角色,以滑稽表演为主,分为文丑和武丑。
末男性角色,通常是剧中的次要角色。
净男性角色,以面部化妆为脸谱为特点,如包拯、曹操等。
生男性角色,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等。
旦女性角色,包括花旦、正旦、武旦等。
著名武生演员,擅长扮演武将和妖怪等角色。
著名京剧演员及其角色杨小楼著名旦角演员,以扮演女性角色著称,如《贵妃醉酒》中的杨贵妃等。
梅兰芳著名老生演员,以扮演悲情角色为主,如《窦娥冤》中的窦天章等。
程砚秋京剧各行当的服饰都有其特定的样式和色彩,如生角的头戴冠帽,旦角的头戴花朵等。
道具京剧中的道具也非常丰富,如刀枪、扇子、桌子、马鞭等,根据剧情需要使用。
服饰行当的服饰与道具VS03京剧表演艺术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唱腔是京剧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员通过演唱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性格。
人教部编六年级语文23.京剧趣谈(推荐阅读)
![人教部编六年级语文23.京剧趣谈(推荐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aa4c5774b7360b4c2f3f6420.png)
第23课京剧吴继路京剧是流传全国的一种戏曲。
在国外,它往往代表着中国的戏曲艺术,所以又被称为“国剧”。
因为京剧的唱腔主要有“二黄”和“西皮”,所以从前人们也叫它“二黄”“皮黄”。
中国地方戏曲种类繁多,为什么京剧会成为有代表性的大剧种呢?这有一番来历。
京剧来源于四个地方剧种:一是原来流行于安徽省一带的徽(huī)剧;二是流行于湖北的汉剧;三是流行于江苏一带的昆曲;四是流行于陕西的秦腔,又叫梆子。
徽剧是京剧的基础。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790年,为了给已经八十岁的乾隆皇帝祝寿,唱二黄的艺人高朗亭随“三庆”徽班进北京表演,很快受到了北京人的喜欢,皇族贵人也很爱看。
随后,许多徽剧艺人来到北京。
徽剧又和从湖北、江苏、陕西来京的汉剧、昆曲、秦腔这三个在中国南北有影响的剧种不断交流、融会、演变、优化,最后聚精荟萃,形成有较高艺术魅力的京剧。
京剧有舞,有唱,有对白,有武打,有各种象征性的动作,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
它以唱为主,各种人物的不同唱腔,形成了独特的声乐艺术。
它的韵味、魅力很能征服人,就像有足球迷、舞迷和影迷一样,也有很多的京剧迷。
京剧的脸谱——京剧人物的面部化装,已经形成了一门独特的绘画艺术。
京剧人物分“生”“旦”“净”“丑”四大类。
“生”是男性正面角色,又分老生、小生、武生等。
“旦”是女性正面角色,有“青衣”“老旦”“花旦”“刀马旦”等区别。
“净”是性格鲜明的男性角色,“花脸”就是“净”一类的人物,也叫“黑头”。
“丑”是幽默滑稽或反面角色,有文丑、武丑、小丑、老丑等区分。
京剧有粗犷(guǎng)豪迈的唱腔,就相应地也有不同个性的脸谱。
比如包公、关羽、黄天霸等,一看脸谱就知道是谁。
当然,像孙悟空,更是人人熟悉的人物了。
京剧的音乐伴奏叫“文武场”。
文场指管弦乐。
弦乐主要是京胡、二胡、月琴、琵琶,管乐有笛、笙(shēng)、唢呐等。
武场指打击乐,主要是鼓、锣、钹(bó)、铙(náo)等。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第23课《京剧趣谈》 类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第23课《京剧趣谈》 类文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d6a55979563c1ec5da71c5.png)
类文阅读-23 京剧趣谈京剧脸谱(节选)京剧舞台上,几千出戏,数不清的花脸角色,而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一套画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脸谱。
脸谱看来五颜六色,五花八门,其实自有一套章法,也就是说各有各的谱。
如果从线条和布局来看,大致可分为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碎脸、歪脸、白粉脸、太监脸以及小花脸,等等。
每一种脸谱虽画法各异,但都是从人的五官部位、性格特征出发,以夸张、美化、变形、象征等手法来寓褒贬、分善恶,从而使人一目了然。
以三块瓦脸的基本画法而论,即由眉子、眼窝、嘴窝这“三块”组成,其他画法大多从这三块瓦脸演变而来。
如十字门脸,即从脑门至鼻梁有一条黑道,俗称“通天纹”,与两只眼、眉连接起来像一个黑“十”字。
又如花三块瓦脸,即在夸张的眉眼中加一些颜色和装饰图案。
如关羽“面如重枣”,自然画红脸;包拯“铁面无私”则黑脸非他莫属;曹操“面带奸诈”便是一副奸白脸。
京剧脸谱根据某种性格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来以色定调。
红色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脸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紫色表示老实忠厚;黄色表示凶狠勇猛;蓝色表示桀骜不驯、刚强爽快;白色表示奸诈多疑;绿色表示骁勇鲁莽;粉红色表示年迈血衰;金银色表示庄严,多用于神仙圣人。
(选自《走进传统文化》)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
()(2)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2.每一种脸谱都是从人的、出发,以、、、等手法来寓褒贬、分善恶,从而使人一目了然。
3.用“”画出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
4.将脸谱的颜色及其性格和人物连在一起。
金银色刚正不阿程咬金红色忠诚耿直关羽白色表示庄严包拯黑色骁勇鲁莽曹操绿色奸诈多疑二郎神5.京剧脸谱如果从线条和布局来看,大致可分为哪几种?【参考答案】1.(1)铁面无私(2)五花八门2.五官部位性格特征夸张美化变形象征3.京剧脸谱根据某种性格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来以色定调。
4.金银色刚正不阿程咬金红色忠诚耿直关羽白色表示庄严包拯黑色骁勇鲁莽曹操绿色奸诈多疑二郎神5.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碎脸、歪脸、白粉脸、太监脸以及小花脸,等等。
《京剧趣谈》 讲义
![《京剧趣谈》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6af5459d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6c.png)
《京剧趣谈》讲义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那婉转的唱腔、精美的服饰、精彩的表演,都让人陶醉其中。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京剧的世界,来探寻其中的趣味。
一、京剧的起源与发展京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
当时,四大徽班进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并接受了昆曲、秦腔等剧种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通过不断地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了京剧。
在发展过程中,京剧不断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的精华,逐渐完善和成熟。
它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形式,成为了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艺术。
二、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行当划分十分细致,主要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生”一般指男性角色,分为老生、小生和武生。
老生多为稳重、成熟的中年或老年男子形象;小生则是年轻英俊的男子;武生则擅长武艺。
“旦”指女性角色,包括青衣、花旦、老旦和武旦。
青衣多为端庄、严肃的女性;花旦则活泼俏皮;老旦是老年妇女;武旦则以武功见长。
“净”,也就是花脸,以面部化妆运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为特色,代表性格粗犷、豪爽的人物。
“丑”,通常扮演滑稽、幽默的角色,鼻梁上抹一块白粉,被称为“小花脸”。
三、京剧的唱腔京剧的唱腔丰富多样,主要有西皮和二黄两种。
西皮的旋律明快、高亢,节奏紧凑,常用于表现欢快、激昂的情绪。
二黄则旋律平稳、舒缓,节奏较慢,适合表达深沉、哀怨的情感。
在京剧的演唱中,演员会根据剧情和人物的性格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唱腔,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四、京剧的表演形式京剧的表演形式独具特色,其中“唱念做打”是最为核心的部分。
“唱”,要求演员有优美的嗓音和高超的演唱技巧,通过唱腔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念”,即念白,要清晰、准确、富有韵律,使观众能够听懂并感受到角色的性格和情绪。
“做”,指的是表演动作,包括手势、眼神、身段等,通过细腻的动作来展现人物的形象和气质。
“打”,则是武打动作,要求演员具备扎实的武术功底,动作要干净利落、精彩绝伦。
《京剧趣谈》
![《京剧趣谈》](https://img.taocdn.com/s3/m/19478f87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81.png)
静态亮相
对比 突出了静态亮相的特点
写小孩子和外宾的疑问有什么作用?
借小孩子和外宾之口,引 出京剧静态亮相有趣、高 妙的特点。
阅读第2段,这种“亮相”表现形式有什么妙 处呢?
揭示京剧静态亮相的妙处
动态亮相
特点
妙处
阅读第3段,动态亮相有什么特点和妙处?
阅读《亮相》,填写下面的表格。
场景 种类 与现实的冲突 好处
( 不可开交 )
⑥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 戛然而止 )
⑦用强力压制使驯服。
( 制服 )
⑧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的态度、举动或气势
(专指正直、豪迈的)。
( 气概 )
⑨跟寻常的不一样;奇怪而特别。 ( 奇特 )
⑩默默无声比有声更感人。( 此时无声胜有声)
初读感知 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一 说课文介绍了京剧的哪两个方面。
将本课件任何内容用于其他用途时,应获得本公司授权,如未经授权用于商业或盈利用途,一经发现,我司将追究侵权者的法 律责任。
课件中的个别视频未找到原作者,天星教育尊重版权,如课件中有您的作品,请通过《教材帮》微信公众号与我们联系,我们 在核实后将按照相关规定支付相关费用。
河南天星教育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皇帝 西楚霸王
吕布 刘备 穆桂英
穆皇 霸 吕 刘桂帝 王 布 备英
粉色 黑色 黄色 红色 白色
读课文后半部分《亮相》,想一想:每个自 然段都讲了什么? 第1段:描写京剧表演中双方对打的场面,介绍 了静态的亮相。
第2段:介绍“亮相”这一表现形式的高妙之处。
第3段:介绍了“刀(枪)下场”这一动态亮相 的特点及艺术魅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我知道了实在道具在京剧表演中有 着重要作用,能使表演更加真实细 腻,生动传神。
23《京剧趣谈》 -
![23《京剧趣谈》 -](https://img.taocdn.com/s3/m/7011d379866fb84ae45c8dd7.png)
知识链接
戏曲演员从小就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 ),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 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京剧的艺术 特色。更好地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形象。
京剧有唱,有舞,有对白,有武打,有各种象征性的动作,是一种高 度综合性的艺术。
皇帝
红色
西楚霸王
粉色
吕布
黄色
刘备
黑色
穆桂英
白色
骑马
纳鞋底
举杯饮酒
知识链接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 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 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 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 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生字认知
驰骋 尴尬 虚拟 高扬 低垂 装饰 约定俗成 纳鞋底 酒宴 唯恐 不可开交 戛然而止 越发
马 出现原因
好处
鞭
马 出现原因
好处
鞭 1、古人时常骑马, 1、符合中国的审美学。
舞台太小,无法表现。2、可以展现骑马人的
2、演员怕真马失去 控制。源自姿态。3、拥有表演的自由。 4、本身具有装饰美。
猜猜这些人物会 使用哪些颜色的 马鞭?
“国粹”
京剧趣谈
作者简介:
徐城北,戏曲研究所研究员,1942 年生于重庆,长于北京,肄业于中国戏 曲学院戏曲文学系。曾在中国京剧院担 任编剧,后转入学术研究,曾任该院研 究部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 学兼职教授。 主要成果:多年专注于对 京剧艺术及其背景进行学术研究。著有 《梅兰芳与20世纪》、《京剧与中国文 化》等各类著作共40余册。
京剧趣谈文章
![京剧趣谈文章](https://img.taocdn.com/s3/m/c4e016eb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4f.png)
京剧趣谈文章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精湛的演艺技巧而闻名于世。
它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本文将从京剧的起源、发展、表演特点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带领读者一起走进京剧的神秘世界。
京剧起源于北京,始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它是在传统戏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吸收了汉剧、曲剧、皮影戏等多种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京剧以其精湛的表演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国戏曲的代表之一。
京剧的表演形式独特而精彩,主要包括唱、念、做、打四种艺术形式。
唱即京剧中的唱腔,分为婉转柔美的“唱”和高亢激昂的“念”两种。
念即念白,是京剧中的对白部分,一般以高亢激昂的口吻念出。
做即角色的表演动作,包括走、跑、跳、转等各种动作,通过动作的变化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打即武打,是京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拳脚、器械等各种动作来展示人物的战斗能力和个性特点。
京剧的表演特点独具一格,以唱腔的变化、动作的表现和情感的抒发为主要特色。
京剧的唱腔有着独特的音调和节奏,通过特定的技巧和方法来表现不同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京剧的动作表演非常精彩,演员们通过精心设计的动作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京剧的情感抒发非常丰富,演员们通过唱腔、动作和面部表情等多种方式来表达人物内心的感受和情感变化。
京剧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剧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京剧的唱腔、念白、动作和情感表达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对后来的戏曲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京剧的精湛演艺技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了中国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受到了世界各地观众的热爱和赞赏。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精湛的演艺技巧而闻名于世。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通过对京剧的起源、发展、表演特点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千百年来一直传承下来的宝贵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课
京剧
吴继路
京剧是流传全国的一种戏曲。
在国外,它往往代表着中国的戏曲艺术,所以又被称为“国剧”。
因为京剧的唱腔主要有“二黄”和“西皮”,所以从前人们也叫它“二黄”“皮黄”。
中国地方戏曲种类繁多,为什么京剧会成为有代表性的大剧种呢?这有一番来历。
京剧来源于四个地方剧种:一是原来流行于安徽省一带的徽(huī)剧;二是流行于湖北的汉剧;三是流行于江苏一带的昆曲;四是流行于陕西的秦腔,又叫梆子。
徽剧是京剧的基础。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790年,为了给已经八十岁的乾隆皇帝祝寿,唱二黄的艺人高朗亭随“三庆”徽班进北京表演,很快受到了北京人的喜欢,皇族贵人也很爱看。
随后,许多徽剧艺人来到北京。
徽剧又和从湖北、江苏、陕西来京的汉剧、昆曲、秦腔这三个在中国南北有影响的剧种不断交流、融会、演变、优化,最后聚精荟萃,形成有较高艺术魅力的京剧。
京剧有舞,有唱,有对白,有武打,有各种象征性的动作,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
它以唱为主,各种人物的不同唱腔,形成了独特的声乐艺术。
它的韵味、魅力很能征服人,就像有足球迷、舞迷和影迷一样,也有很多的京剧迷。
京剧的脸谱——京剧人物的面部化装,已经形成了一门独特的绘画艺术。
京剧人物分“生”“旦”“净”“丑”四大类。
“生”是男性正面角色,又分老生、小生、武生等。
“旦”是女性正面角色,有“青衣”“老旦”“花旦”“刀马旦”等区别。
“净”是性格鲜明的男性角色,“花脸”就是“净”一类的人物,也叫“黑头”。
“丑”是幽默滑稽或反面角色,有文丑、武丑、小丑、老丑等区分。
京剧有粗犷(guǎng)豪迈的唱腔,就相应地也有
不同个性的脸谱。
比如包公、关羽、黄天霸等,一看脸谱就知道是谁。
当然,像孙悟空,更是人人熟悉的人物了。
京剧的音乐伴奏叫“文武场”。
文场指管弦乐。
弦乐主要是京胡、二胡、月琴、琵琶,管乐有笛、笙(shēng)、唢呐等。
武场指打击乐,主要是鼓、锣、钹(bó)、铙(náo)等。
京剧演出中,乐声悠扬,锣鼓铿锵,使你觉得一会儿如高山大海,一会儿似小桥流水,烘托着演员的唱、做、舞、白,确实可以叫你入迷。
京剧有悠久深厚的传统,长期以来形成了各种角色演唱的不同流派,出现了许多卓越的表演艺术家。
比如唱老生的谭富英、马连良、周信芳,唱武生的盖叫天、李万春,唱旦角的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yàn)秋、尚小云、荀慧生。
其中梅兰芳已经成为享誉世界的表演艺术大师,被认为是东方艺术美的一个典型代表。
梅兰芳有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涯,他塑造的京剧人物,有白娘子、林黛玉、梁红玉、虞(yú)姬(jī)、穆桂英、杨玉环等,这些都已成为具有永久艺术光芒的舞台形象。
从文章中你了解了京剧的哪些术语?
参考答案:从文章中我了解的京剧术语有京剧的唱腔“二黄”和“西皮”。
京剧人物“生”“旦”“净”“丑”,生”又分老生、小生、武生等。
“旦”有“青衣”“老旦”“花旦”“刀马旦”等。
“花脸”也叫“黑头”。
“丑”有文丑、武丑、小丑、老丑等。
京剧的音乐伴奏叫“文武场”。
看戏
叶君健
时间是晚上八点。
太阳虽然早已经下落,但暑气并没有收敛
(liǎn)。
没有风,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树叶子也是静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
但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
相反地,人挤得非常满。
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过道的石阶上都坐着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还有近郊来的农民——一句话,我们首都的劳动人民。
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这简直像一个人海。
他们所散发出来的热力和空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
烟雾不散,海在屏住呼吸。
舞台上的幕布分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以庄重而有节奏的步法走到脚灯前面来了。
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丝绣和头饰上,激起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
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shèn)楼。
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有决心,也有疑惧;有大公的牺牲精神,也有自私的个人打算。
但主导这一切的却是一片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热情。
这种热情集中地、具体地在穆桂英身上表现了出来。
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她开始唱了。
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
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pín)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他们看得入了神。
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
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
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
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
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又忽然膨胀起来。
戏就在这时候到达顶点。
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
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起来,真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的面前。
观众和他打成一片。
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的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
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同志。
过了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活以后,现在66岁的高龄,他仍然能创造出这样富有朝气的美丽形象,仍然能表现出这样充沛(pèi)的青春活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这种奇迹只有在我们的国家里才能产生——因为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
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参考答案:文章写了我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剧场里为观众表演穆桂英的事。
是按看戏前、看戏中、看戏后的顺序来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