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城市规划 理论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基本理论知识

城市规划基本理论知识

城市规划基本理论知识第一篇:城市规划基本原理一、城市规划的任务、地位和作用(一)城市规划的任务 1、概念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政府确定城镇未来发展目标,改善城镇人居环境,调控非农业经济、社会、文化、游憩活动高度聚集地域内人口规模、土地使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各项开发与建设行为,以及对城镇发展进行的综合协调和具体安排;依法确定的城市规划是维护公共利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公共政策。

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土地合理和开发活动协调进行的前提条件,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

2、内容城市规划包括的内容较多,从发展目标和土地利用到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具体安排,它强调的是综合部署,其核心内容是城市土地及空间的利用。

城市规划工作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规划内容,一般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目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即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

(2)土地利用确定城市各项用地的分类、使用性质、功能分区、数量比例、开发强度等,以实现合理用地和节约用地。

(3)空间布局确定城市各项建设的空间构成和组合,包括地上空间的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以及城市轮廓线、景观和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等。

(4)建设部署制定中长期发展建设目标,确定城市近期建设目标和当前建设安排。

通过统一规划与分期实施,使近、远期目标相结合。

同时,城市规划的内容既包括城市规划的编制,又包括城市规划的管理。

(二)城市规划的地位城市规划是经济、社会和环境在城市空间上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是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和控制整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依据和手段,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龙头”,是城市政府制定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相关政策的基础,是城市政府引导和管理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据。

(三)城市规划的作用通过城市未来发展目标的确定,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步骤和行动纲领,并通过对城市空间尤其是土地使用的分配和安排来引导、控制和干预城市的发展。

现代化城市规划和设计的理论和实践

现代化城市规划和设计的理论和实践

现代化城市规划和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第一章:概述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空间规划与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城市规划和设计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基础,也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入手,探究现代化城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性、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章:现代化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理论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理论是城市规划学科研究的基础,包括城市空间结构、交通网络、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理论,以及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理论。

其中,城市空间结构是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关乎城市形态、功能区划、交通流线等问题,要求考虑城市的整体性和完整性,注重城市可持续性的发展。

现代化城市规划的理论体系既包括常规的城市规划、土地规划、区域规划等,也需要迎合新形势下出现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智能城市等新模式。

第三章:现代化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实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地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实践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以广州为例,广州“五中心一区”的规划构想,旨在打造东亚城市副中心、文化中心、服务中心、产业中心、传媒中心和国际化商务区,让广州成为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运动等方面的中心城市。

此外,在城市容貌、交通网络、公共服务等方面也进行了重大的改造升级。

上海浦东新区是中国城市规划史上的里程碑之一,它的规划与设计成为中国现代城市化建设的代表之一。

在各类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中,依靠数据支持,选取科学的建筑和材料、使用高科技设备、提供高水平的服务,是现代化城市规划实践中的主流趋势。

第四章: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对现代化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总结,我们可以发现,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将更注重于可持续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健康城市”、“文化城市”、“商务城市”等新型城市模式将得到更多的支持。

在未来城市规划与设计中,政府、企业、市民等利益方将共同参与,协调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各种利益关系。

关于城市规划建设的新理念和新实践

关于城市规划建设的新理念和新实践

关于城市规划建设的新理念和新实践城市规划建设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对城市空间布局、交通网络、公共设施等进行设计和建设,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城市规划建设也在不断创新和变革,出现了一些新的理念和实践,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关于城市规划建设的新理念和新实践。

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入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导理念之一,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原则。

在过去,城市规划建设往往以经济为导向,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规划建设开始注重可持续发展,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例如,一些城市规划开始倡导绿色建筑,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建设城市园林绿化带,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广低碳交通,减少尾气排放等等。

这些新的理念和实践使得城市规划建设更加符合人们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期待。

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的普及城市规划建设一直以来都是以城市功能为中心的,而在新的理念和实践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逐渐普及。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强调城市的设计应该以满足居民的需求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出发点。

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开始更加注重人性化设计,包括设置更多的绿地、公园、休闲设施等,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改善交通环境等。

这些改变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便利,使得城市更加宜居。

三、数字化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城市规划者能够更准确地分析城市的现状和问题,制定更科学的规划方案。

同时,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也使得城市规划的展示更加直观和逼真,有助于决策者和居民更好地理解规划设计。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城市规划建设更加精确和高效。

四、参与式规划的兴起参与式规划是指将城市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引入居民和其他相关利益群体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成为规划的参与者和决策者。

城市规划的集中发展理论

城市规划的集中发展理论

城市规划的集中发展理论
1.聚集经济理论
经济活动的聚集是城市经济的最根本特征之一。

聚集经济是城市活动集中的主要原因。

2.大都市、巨大城市、大城市带:
城市的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出现大城市现象,这是由于聚集经济的使用而使大城市的中心优势得到广泛实现所产生的结果。

大都市:即大城市地区,指由主要大城市和郊区及附近的城市群组合而成的城市区域,其中,主要城市发挥着主导经济、社会影响的作用。

巨大城市:人口达800万人以上的城市。

(《人类聚居的全球报告》)
大城市带:被一群密集的、连续的聚居地所形成的轮廓线包围的人口居住区,它和城市的行政界线不尽相同。

世界6个大城市带:日本太平洋沿岸东京大城市带、英国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的英格兰大城市带、欧洲西北部大城市带、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从波士顿到华盛顿的大城市带、美国五大湖大城市带、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密集地区。

未来城市规划的新理念与新技术

未来城市规划的新理念与新技术

未来城市规划的新理念与新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城市规划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城市规划理念和技术不断更新和突破,以打造更加宜居、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城市。

本文将介绍未来城市规划的新理念与新技术,说明其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规划的重要理念之一。

它通过整合信息技术、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实现城市的智能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

在智慧城市中,各种设施和系统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智慧交通系统可以通过实时监测交通状况和优化路线规划,减少交通拥堵和排放量,提升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智慧能源系统可以通过智能电网和能源管理系统,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智能分配,减少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品质和竞争力,还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二、可持续发展在未来城市规划中,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理念。

随着全球资源的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城市规划必须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可持续发展要求城市规划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追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城市规划可以推动节能减排和碳中和,鼓励使用新能源和绿色技术,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和环境污染。

此外,城市规划还应注重人文关怀与社会公平,提供高品质的教育、医疗和社会服务,促进人们的平等发展和全面幸福。

三、数字化技术未来城市规划离不开数字化技术的支持。

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规划者更加准确地了解城市的发展状况和市民的需求,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同时,数字化技术还可以实现城市规划的可视化展示和参与式决策,增强公众的参与和对城市规划的理解与认同。

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规划者和市民提供身临其境的城市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规划方案的效果和影响。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规划者更好地理解城市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趋势,提供更加科学和可持续的规划方案。

城市规划打造宜居城市的新理念

城市规划打造宜居城市的新理念

城市规划打造宜居城市的新理念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综合布局、建设用地分配和各类城市设施的规划和设计。

它直接关系到城市发展的质量和居民生活的品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宜居环境的需求不断增加,新的城市规划理念应运而生,旨在打造更加宜居的城市。

一、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新的城市规划理念中,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到城市的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城市的自然环境。

通过合理规划建设绿地和公园,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水资源,减少城市生态压力,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人性化设计与社区建设新的城市规划理念注重人性化设计和社区建设。

通过创造宜居的居住环境,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设施,促进社区的交流和互动,营造温馨和谐的社区氛围。

此外,合理规划交通系统,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减少城市拥堵,改善交通条件。

三、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新的城市规划理念注重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产业园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吸引优质企业和人才流入城市,促进城市的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注重公平与包容,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社会公正与经济平衡发展。

四、文化传承与创意城市新的城市规划理念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意城市建设。

通过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城市形象,吸引游客和投资者,促进城市的文化繁荣和创意产业发展。

此外,注重公共艺术和文化设施的建设,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和娱乐场所,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五、智能化与信息化新的城市规划理念注重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

通过应用先进的科技和信息技术,提供智能化的城市公共设施和服务,提升城市的管理和运行效率,提高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和幸福感。

例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智慧城市安防系统等,能够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为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总结起来,新的城市规划理念着重于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人性化设计与社区建设、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与创意城市、智能化与信息化。

这些理念的融入,将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提升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城市规划主要理论

城市规划主要理论

城市规划主要理论简介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开展过程中,基于人类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等方面因素,制定出合理而科学的城市开展规划的一门学科。

城市规划主要依据一系列的理论来指导规划工作。

本文将介绍城市规划主要的理论,包括功能分区理论、城市适应性理论和可持续开展理论。

1. 功能分区理论功能分区理论认为城市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

这种理论认为,通过将不同功能的区域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可以提高城市的效率和生活质量。

功能分区理论的核心原那么是“相近原那么〞,即相似功能的区域应该靠近彼此,以便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减少交通拥堵和能源浪费。

同时,该理论也强调城市的层次性,即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使得城市的各个功能区域分布合理、有序。

2. 城市适应性理论城市适应性理论认为城市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和社会需求来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开展。

该理论强调城市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倡导通过适应性规划来保护自然环境,减少人为干扰和环境破坏。

城市适应性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人地关系〞,即要根据人类活动的需求和地域条件的特点来合理布局城市。

例如,在建设城市住宅区时,应考虑当地气候、地形和生态环境,选择适宜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方式,以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3. 可持续开展理论可持续开展理论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强调了经济开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

该理论认为,城市的开展应该以经济开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为目标,追求长期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开展理论的根本原那么是“三位一体〞,即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开展。

在城市规划中,应充分考虑社会公平、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等因素,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来实现经济开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结论城市规划主要依据功能分区理论、城市适应性理论和可持续开展理论来指导规划工作。

功能分区理论通过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提高城市效率和生活质量;城市适应性理论强调城市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保护自然环境和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可持续开展理论追求经济开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实现城市可持续开展的目标。

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

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
5
(二)卫星城理论
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 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工 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卫星城市按主导职能分为工业、居住、科 研与文教3类;按其与母城的关系分为完全 从属型;半独立型和独立型。
与母城相距较近的卫星城市,居住职能强, 依附性强,距离较远的,工业职能强,独 立性强,人口规模也大,有时甚至可达中 等城市规模。
9
一、城市开发类型
1、新开发与再开发 :新开发是指将土地从非 城市用途(如农业用途)转化为城市用途的开发 过程;再开发是城市空间的物质性置换过程, 往往伴随功能变更的过程,如“腾笼换业”。
2、公共开发和商业性开发:公共开发主要是政 府的公益性开发,开发领域为公共空间(包括 公共绿地、道路和其它公共设施的用地);商 业性开发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开发,房地产开发 商、投资者和业主本身都可能成为开发者。
3、其它开发类型 :从城市开发过程的角度,
可以将开发分为土地开发和建筑物业开发两种
类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0
(二)城市开发模式
1、土地熟化模式 :政府利用垄断规划带来的信息优势,在 规划发展区域首先按非城市建设用地的价格征用土地,然后通 过基础设施(主要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引导、开发,实现 土地的增值 2、功能牵引模式 :功能牵引模式是通过社会服务设施建设 引导的开发模式,即城市政府利用行政垄断权的优势,通过 规划将行政或其他城市功能进行空间迁移,使新开发地区的 市政设施和社会设施同步形成,进一步加大“生熟”地价差, 从而同时获得空间要素功能调整和所需资金保障。 3、规划诱导模式 :政府充分利用发布规划信息的诱导作用 来经营城市 ,是城市规划与城市经营的概念整合。

可持续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

可持续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

可持续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第一章前言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已经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同时,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也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威胁。

因此,可持续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可持续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介绍。

第二章可持续城市规划的概念和原则可持续城市规划是指通过对城市空间结构、人流、物流、信息流、能源流等进行整合和协调,达到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目的。

其原则包括以下方面:(1)资源利用效率高:通过优化城市布局和交通配套设施,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减少城市能耗、排放量以及资源浪费。

(2)经济社会发展均衡:在城市规划时,要通过优化土地利用、改善城市设施,提高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发展水平,实现城市的均衡发展。

(3)生态环境可持续:通过加强城市环境保护、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使城市的生态环境满足人们的生存和发展需求。

第三章可持续城市规划的方法和技术可持续城市规划的方法和技术是实现可持续城市规划的关键。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GIS技术:GIS技术可以实现城市资源的数字化、空间分析和数据管理等功能,为城市规划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城市公共政策:城市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各种政策手段,引导城市公共事务的发展方向,如城市土地利用政策、交通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

(3)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可持续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降低城市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同时减少交通对环境的影响。

第四章可持续城市规划的实践案例全球各地都有不少成功的可持续城市规划案例。

这些案例通过诸如节能减排、绿色建筑、低碳出行、再生资源利用、生态城市建设等方式,使城市发展变得更加具有可持续性。

以新加坡为例,该国通过发展轨道交通、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等可持续发展手段,成功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另外,哥本哈根也是一个典型的可持续城市规划案例,该城市通过严格的碳减排目标、绿色交通、城市循环农业等方式,成功实现了城市在环境、经济、社会之间的平衡发展。

未来城市的规划理念

未来城市的规划理念

未来城市的规划理念未来城市规划理念是指未来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应遵循的思想和指导原则。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未来城市规划理念变得愈发重要。

未来城市的规划理念应该是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注重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人居健康,以创新科技为支撑,实现城市和人民的共同繁荣。

未来城市的规划理念应当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

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城市规划的首要原则,意味着城市的发展应当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基础上,不妨碍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

这就要求未来城市的规划应当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提倡绿色发展,降低碳排放,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未来城市的规划应当考虑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因素,在城市建设中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同时注重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实现城市和自然的和谐共存。

未来城市的规划理念应当注重人居健康。

城市是人类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场所,因此未来城市的规划应当注重人居健康,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

未来城市规划应当注重建设舒适宜居的居住环境,提高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和基础设施,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和教育资源,让城市居民享受更高的生活质量。

未来城市规划还应当关注社会公平和包容,注重解决城市中的贫困、失业、住房困难等问题,让每一个城市居民都能够分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未来城市的规划理念应当以创新科技为支撑。

未来城市的发展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城市的智慧化水平,推动城市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

未来城市规划应当注重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建设智能化交通系统、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智能化环境监测系统等,提高城市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未来城市规划还应当重视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构成城市整体 。
高雄炼油厂区 法国钢都隆维
城市地域结构的各种组成要 素 ,在空间布局上虽然可以 划分出功能区 ,但并不是截 然分开 ,往往交叉和混杂在 一起 。如在居住区内往往有 一些对居民生活影响不大或 无污染的工业企业; 而在工 业区也常常有一些住宅和公 共服务设施。
莫斯科红场
东京银座商业中心
总结
■ 以上 3种理论都反映了城市发展和内部结构中的两种彼此 矛盾的趋向 , 即城市的离心倾向和向心倾向 ,但用来指导 实践有一定的局限性 。此外,还有将这3种学说互相中和的 折衷学说和三地带学说 ,等等 。现代城市地域变动很大 , 很难用模式图的方法了解城市地域的本质 。因此许多学者 采用分析城市地域结构中存在的结节性和均质性这两个最 基本特性的方法 ,划分结节地域 。他们认为城市地域中存 在一些对人口和物质能量流动起到聚焦作用的结节点 ,这 些结节点起作用的区域称为吸引区 ,而吸引区与结节点的 组合就是结节地域。
总结
■ 地租和竞租理论从经济学角度出发 , 具有 较为普遍的适用性 ,但很显然它们并不能 用来全面地解释所有城市的土地使用和空 间状况 。但也能够或多或少地在不同的程 度上适用于不同的地区。
二、构成城市的具有各种功能及 其相应的物质外貌的功能分区。 又称城市内部结构 。现代城市是 一个有动力的有机体 ,它是在一 定空间范围内不断演变和发展的。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 ,职能分化带 动形态的分化形成城市内部空间 布局 ,各个功能区有机地构成城 市整体。 城市地域结构要素 城市内部 一般可分为工业区、居住区、商 业区、行政区、文化区、旅游区 和绿化区等 ,各个功能区有机地
同心圆理论
■ 居中的圆形区域是中心商务区 ,这是整个城市的中心 ,是城市商业 、社会 活动 、市民生活和公共交通的集中心 。在其核心部分集中了办公大楼、财政 机构、百货公司、专业商店 、旅馆、俱乐部和各类经济 、社会、市政和政治 生活团体的总部等。

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

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

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引言城市规划是一种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空间,提供良好居住和工作环境,以满足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需求的行为。

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是指在制定城市规划方案时所遵循的一些原则和指导方针。

本文将讨论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1.可持续性:城市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会破坏未来世代的资源和环境。

2.综合性:城市规划应综合考虑城市的各个方面,包括人口、土地使用、交通、环境等,以实现整体的协调和平衡。

3.公平性:城市规划应确保公平分配城市资源和服务,以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并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出现。

4.参与性:城市规划应尽量吸纳公众和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以确保规划方案的可执行性和社会认可度。

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城市规划对于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1.促进经济发展: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商业机会,吸引投资和促进就业机会的产生。

2.提高居住质量:城市规划可以创造舒适、安全和可持续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3.保护环境:城市规划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促进绿色城市的建设。

4.促进社会平等:城市规划可以通过公平的资源分配和服务提供,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城市规划的实施方法1.数据收集和分析:城市规划应基于充分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包括人口数据、土地使用情况、交通流量等,以了解城市的现状和问题。

2.目标确定:城市规划应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包括人口增长、土地利用率、交通流量等,以指导规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3.方案设计:城市规划应根据目标和指标,设计合理的规划方案,考虑土地使用、交通网络、建筑设计等各个方面。

4.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应吸纳公众和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公众参与的方式制定和修改规划方案,以提高其可执行性和社会认可度。

5.实施监测:城市规划应建立监测机制,定期评估规划方案的实施效果,及时修正和调整规划策略。

最新城市规划原理规划理论总结(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资料).pdf

最新城市规划原理规划理论总结(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资料).pdf

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霍华德的田园城市1、理论提出:在1898年《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一书中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

2、概念: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及产业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增值归集体所有。

3、田园城市模式: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实质为城乡结合体),城市规模必须加以限制,每个城市的人口限制在 3.2万人,超过这一规模就要建设另一个新城市。

4、田园城市布局:城区平面呈圆形,中央为公园,六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核心部位为公共建筑,在城市直径线的外三分之一处设环形林荫大道,城市外围地区建设工厂、仓库。

5、田园城市实践:莱彻沃斯,由恩温、帕克设计完成,第一座田园城市。

勒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通过他对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些基本问题的探讨,逐步形成了理性功能主义的规划思想,这种思想集中体现在由他主持撰写的《雅典宪章》之中。

柯布西埃的两个方案“明天城市”和“光辉城市”,体现了城市集中发展的思想。

(1)“明天城市”规划方案——1922年发表“明天城市”规划方案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角度出发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的思潮中引发了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

书中提出了一个300万人口的城市的规划方案。

规划的中心思想是:提高市中心的密度,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形成新的城市概念,提供充足的绿地、空间和阳光。

在该项规划中,柯布西埃还特别强调了大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2)“光辉城市”规划方案——1931年发表“光辉城市”规划方案是他思想集中体现:城市必须集中,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

城市拥挤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即采用大量高层建筑来提高密度和建设一个地铁和人车分离的高效率交通系统。

线形城市理论1、提出者:索里亚·玛塔——西班牙工程师,于1882年提出最主要原则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一、新城市主义: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郊区无序蔓延带来的城市问题而形成的一个新的城市规划及设计理论。

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

新城市主义思想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1993年在美国亚历山德里亚召开的第一届新城市主义大会比标志着新城市主义运动的正式确立和理论体系的成熟。

新城市主义提倡创造和重建丰富多样的、适于步行的、紧凑的、混合使用的社区,对建筑环境进行重新整合,形成完善的都市、城镇、乡村和邻里单元。

其两大组成理论为:一、传统邻里社区发展理论;二、公共交通主导型开发理论。

特点:1、适宜步行的邻里环境。

大多数日常需求都在离家或者工作地点5~10分钟的步行环境内完成。

2、连通性。

格网式相互连通的街道成网络结构分布,可以疏解交通。

大多数街道都较窄,适宜步行。

高质量的步行网络以及公共空间使得步行更舒适,愉快、有趣。

3、功能混合。

商店、办公楼、公寓、住宅、娱乐、教育设施混合在一起,邻里、街道和建筑内部的功能混合。

4、多样化的住宅。

类型、使用期限、尺寸和价格不同的各类住宅集中在一起。

5、高质量的建筑和城市设计。

强调美学和人的舒适感,创造一种区域感。

在社区内特别设置一些公共建筑和公共场所。

通过人性化建筑结构和优雅的周边环境给人特别的精神享受。

6、传统的邻里结构。

可辨别的中心和边界。

跨度限制在0.4~1.6公里。

7、高密度。

更多的建筑、住宅、商店和服务设施集中在一起,鼓励步行,促进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和节约时间。

8、精明的交通体系。

高效铁路网将城镇连接在一起。

适宜步行的设计理念鼓励人们步行或大量使用自行车等作为日常交通工具。

9、可持续发展。

社区的开发和运转对环境影响到最小程度。

减少对有限土地资源和燃料的使用,多用当地产品。

10、追求高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以上各点都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提高整个社区居民乃至整个人类社区的生活质量。

现代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的理论

现代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的理论

生态主义理论
生态主义理论强调城市规划应以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注重城市的绿色 生态和环境友好。
生态主义理论认为城市规划应遵循生态规律,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减少对环 境的负面影响。
生态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注重城市的绿化建设、生态修复、节能减排等方面,以实现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空间规划理论
空间规划理论强调城市规划应 以空间优化和土地利用为出发 点,注重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形 态。
体发展。
区域规划理论在实践中注重城市 的区域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 跨区域合作等方面,以实现城市 的区域整体发展和协同进步。
03
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关系
01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相互影响
城市规划关注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功能分区,而城市设计注重城市空间形
态和美学表现。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塑造城市的形象和特色。
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
功能主义理论
功能主义理论强调城市规划应以满足 居民生活需求和解决城市问题为出发 点,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和布局。
功能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注重城市的功 能分区,如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 等,以实现城市各功能的相互支持和 互补。
功能主义理论认为城市规划应注重城 市基础设施、交通、住房、商业等功 能的合理配置,以实现城市的高效运 转。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和房地产市场
城市规划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政策,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房价水平。同时,房 地产市场的变化也会对城市规划和建设产生影响。
04
现代城市规划的挑战与未来 发展
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挑战
01
02
03
城市竞争与合作
全球化背景下,城市面临 来自国际的竞争与合作, 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 力和国际影响力。

城市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理论

(三)从分解到综合:规划的系统分析 从分解到综合: 系统论,信息论,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综合规划
强调理:决策程序,多方案评估, 物质规划,综合性, 物质规划,综合性,长期性 规划编制的复杂性与长耗时性
(四)回归现实的社会问题:公共政策分析兴起 回归现实的社会问题: 系统分析的失败 20世纪 年代的民权运动 世纪60年代的民权运动 世纪 马丘比丘宪章( 马丘比丘宪章(1977) )
以人为本的方向,建立了城市规划的基本内涵 以人为本的方向, 城市规划方式主要是物质空间规划( planning) 城市规划方式主要是物质空间规划(phsyical planning) 提出了城市的功能分区,它认为城市活动可分为居住、工作、 提出了城市的功能分区,它认为城市活动可分为居住、工作、 游憩和交通四大活动统 终极蓝图式的规划 专家规划
(二)城市集中发展理论
1、“工业城” 工业城”
法国建筑师戈涅1917年出版《工业城市》 法国建筑师戈涅1917年出版《工业城市》 1917年出版 探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中的功能组织 前苏联城市规划界在建国初期重视戈涅的工业城市理论
2、“现代城市” 现代城市”
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明日的城市》(1922), 法国建筑师勒 柯布西耶《明日的城市》(1922), 柯布西耶 阳光城》 《阳光城》(1933) 城市按功能分成工业区、居住区、 城市按功能分成工业区、居住区、行政办公区和中心商业区等 城市中心地区向高空发展, 城市中心地区向高空发展,建造摩天楼以降低城市的建筑密度 规整的棋盘式道路网,采用高架、 规整的棋盘式道路网,采用高架、地下等多层的交通系统 昌迪加尔规划、 昌迪加尔规划、巴西利亚规划和巴黎德方斯区规划
3、“有机疏散论” 有机疏散论”

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

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

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城市规划是指以城市为研究对象,以现代城市发展为目标,运用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功能配置的科学规划过程。

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应用一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工作,从而使城市能够更好地发展和运行。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

1.空间组织理论:空间组织理论主要关注城市空间的组织形式和结构,以及城市内部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

其中较为重要的理论是中心地理论、层次化理论和空间选择理论等。

中心地理论认为,城市具有各种功能中心,如商业中心、政府中心、文化中心等,这些中心向周边地区辐射影响,形成中心和辐射地区之间的层次结构关系。

层次化理论认为,城市由多个层次构成,每个层次拥有不同的功能和服务。

城市按照层级递进的方式进行发展,上一层次提供下一层次所需要的服务和设施。

空间选择理论主要研究人们选择不同地点进行居住和工作的动因,从而影响城市空间布局。

这一理论强调个体的选择行为会受到各种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2.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关注的是城市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协调。

这一理论认为,城市的发展应该是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平衡。

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一些方法,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和循环经济等。

生态城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低碳城市则是指减少城市碳排放,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和低碳交通。

循环经济则是通过物质和能源的循环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减少浪费。

3.技术手段和方法: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地理数据与电子地图相结合的技术,可以对城市进行各种数据分析和空间分析。

城市交通仿真是通过计算机模型对城市交通流进行模拟和分析,可以帮助规划者了解交通拥堵和瓶颈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可视化技术可以将城市规划方案以三维模型或虚拟实境的形式展示出来,使规划者和公众更直观地了解规划方案的布局和效果。

风险评估是对规划方案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包括自然灾害风险、环境污染风险和社会经济风险等,以减少风险和提高城市的抵抗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类,以物质和人的移动为主要特征,如产品、 原材料在生产地和消费地之间的运输,邮件和包裹的 输送和人口的移动等。
第二类,指城市间进行的各种交易。 第三类,指信息的流动和新思想、新技术的扩散等。
这样,城市间的联系表现为以下三种主要方式: 货物和人口的移动; 各种交易过程; 信息的流动。
这些相互作用,都要借助于一系列的交通和通信 设施才能实现,这些交通和通信设施所组成的网络 的多少和方便程度,也就赋予了城市在城市体系中 的相对地位。
二、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早期发展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出现了一系
列有关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讨论和设想。 英国的霍华德(E. Howard) 法国的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霍华德于1898年出版了以《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平和 之路》为题的论著,提出了一个具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 想城市——田园城市(Garden City)的概念。他希望通过在 大城市周围建设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城市来解决大城市拥挤 和不卫生问题。这一思想基本确立了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 体系和规划理念。霍华德于1899年组织了田园城市协会, 宣传他的主张。1903年组织了“田园城市有限公司”,筹 措资金,在伦敦东北56kin的地方购置土地,建立第一座田 园城市——莱契沃斯(Letchworth)。
一、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生 现代城市规划主要是针对工业城市的
发展,在认识工业城市问题的同时,提 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并由此而构筑了现 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框架。
❖ 18世纪,在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 变 了人类居住地的模式,城镇化进程迅 速推进。
❖ 19世纪中叶,英国城市,尤其是伦敦和一 些工业城市所出现的种种问题,迫使英国政 府采取一系列的法规来管理和改善城市的卫 生状况。
柯布西耶在1920~1930年代发表了大量 的著作,提出了有关现代城市发展与规划 的思想。他认为,城市必须集中,只有集 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由于拥挤而带来的 城市问题,是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 改造而得到解决的。这种技术手段就是采 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度和建立一个 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
柯布西耶在这些规划设想中所运用的技术准则, 为此后的城市规划发展确立了合理性的标准,而 其所倡导的城市集中发展的方法,是第二次世界 大战以后城市高层建筑的快速发展的先导和理论 基础。对城市规划的发展影响最大的则是理性功 能主义城市规划思想,这些思想集中体现在由他 主持撰写的《雅典宪章》之中,并深刻地影响了 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全世界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 理论
第一节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城市规划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5世纪,从 古希腊奴隶制希伯达姆(Hippodamus)模式的以城市广场为中 心、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的城市布局,到我国西周 《周礼·考工记》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制度“匠人营国,方 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 后市、市朝一夫”的记载,都总结了城市规划在人类社会早 期的成就。但作为一门科学和一项社会实践的现代城市规划 学科,在20世纪初才得以确立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快速发展。
一、现代城市发展的理论
在现代城市规划领域中,根据各种理论所涉及的内容,可以归纳 为三个部分:
一是功能理论,它主要从城市系统本身解释城市的形态和结构, 以实现城市的功能,这通常指城市规划工作中所应遵循的原理。
二是决策理论,它主要是系统地分析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和 历史等因素,以确定城市的主导职能(性质),城市发展的可能规模 和城市发展方向。这里包括系统的分析方法论,如何进行科学的决 策。
(2)、城市发展的经济学理论观点
在影响和决定城市发展的诸多因素之中,城市的经 济活动是其中最为重要和最为显著的因素之一。任何 有关于城市经济在质和量上的增加,都必然导致城市 整体的发展,但在组成城市经济的种种要素中,究竟 是怎样的因素,才是促进城市经济整体发展的最根本 要素,这个问题才是真正认识城市发展的关键。在众 多相关的理论中,经济基础理论揭示了影响城市经济 发展的基础。
(3)、城市分散与集中发展统一的观点 城市的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只是表
述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方面,任何 城市的发展都是这两个方面的作用的综 合,或者说,是分散与集中相互对抗而 形成的暂时平衡状态。
①、城市的相互作用
P·哈格特(P. Haggett)于1972年依据物理学热传递 的方式将城市相互作用的形式划分为三种类型。
三是规范理论,它主要是阐明城市规划中的价值目标和城市空间 形态之间的关系。例如,城市规划应达到区域整体协调、可持续发 展、生态城市、公正公平之类的价值取向。
(1)、城市展的区域理论观点
城市是区域环境中的一个核心。无论将城市看作是 一个地理空间,或是一个经济空间,还是一个社会空间,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始终是在与区域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逐 步进行的,是整个地域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定地 域环境的中心。因此,有关城市发展的原因就需要从城 市一区域的相互作用中去寻找。世界城镇化发展的历史 已经证明:城市的中心作用强,就会带动周围区域社会 经济的发展;区域社会经济水平高,则促使中心城市更 加繁荣。
第二节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基本框架
实践证明,城市规划与城市及其所在国家的社会、 经济、政治等方面直接相关。城市规划所处理的内 容实际上涉及到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面对这样的 庞大系统,仅凭感觉和感性认识来开展工作,显然 是不适宜的,而要认识城市发展在其纷杂的表面行 为之下所蕴含的规律性,科学的预测和预想城市的 未来发展,就必须运用理论和理性思维,从而来保 证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也就是城市规划 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揭示城市空间组织中相互作用的特点和规律的城 市相互作用模式,深受理论研究者的重视。在众多 的理论模式中,引力模式是其中最为简单、使用最 为广泛的一种。引力模式是根据牛顿万有引力规律 推导出来的。该模式认为,两个城市间的相互作用 与这两个城市的质量(可以城市人口规模为代表)成 正比。引力模式基本上还是猜测性的,理论上仍还 不完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