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宏观选址中地形条件的分析与评价
风电项目选址与环境评估要点分析

风电项目选址与环境评估要点分析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和对清洁能源的追求,风电项目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然而,风电项目的选址和环境评估是其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重点分析风电项目选址和环境评估的要点,以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进行风电项目规划与实施。
一、风电项目选址要点分析1. 风能资源评估:首先,对于风电项目的选址来说,风能资源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合适的风能条件能够保证风轮的高效运转,进而提高发电效率。
因此,选址过程中需要进行详细的风能资源评估,包括风速、风向、气象数据等方面的分析。
2. 地理条件分析:除了风能资源,地理条件也十分重要。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
例如,平坦的地形和无障碍物的地貌有利于风轮的转动,有助于提高风能的捕捉效率。
另外,地质条件对于建设风电场的稳定和安全也至关重要。
3. 与电网的连接:风电项目选址需要考虑与电网的连接问题。
选址应尽量选择靠近电网供电节点的地点,以降低输电线路的成本和能源损耗。
此外,也需要考虑电网承载能力,确保所建立的风电场能够顺利并稳定地并网发电。
4. 社会因素分析:选址过程中,社会因素也需要充分考虑。
包括与居民的接触,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以及与风电项目相关的社区影响等。
必要时,可以进行社会影响评价,确保项目和周边社区的和谐发展。
二、环境评估要点分析1. 生态环境评估:在风电项目实施前,必须进行生态环境评估。
这包括对植被、野生动物、水资源、土壤等影响因素的详细调查和评估。
通过对生态系统的评估,可以更好地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
2. 噪声、光污染评估:风电设备在运转时会产生一定的噪音,还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光污染。
因此,在选址和建设风电项目之前,需要进行噪声和光污染的评估,确保其处于可接受范围内,减少对居民和野生动物的干扰。
3. 可视性评估:风电项目的可视性评估非常重要。
通过对风电场的可视性评估,可以预测风电项目对景观和文化遗产的影响,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轻其不利影响。
风力发电的地理布局分析

风力发电的地理布局分析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正逐渐成为各国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风力发电的地理布局对于其发展和利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地理角度分析风力发电的地理布局,并探讨其在不同地区的优势和挑战。
一、地理条件对风力发电的影响地理条件是影响风力发电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风的强度和稳定性是风力发电的基础。
通常来说,风速较高、稳定的地区更适合建设风力发电场。
例如,海洋沿岸、山脉和高原地区往往具有较强的风力资源,因此更适合建设风力发电场。
其次,地形地貌对风力发电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地形的起伏和开阔程度会影响风的流动情况,进而影响风力发电机组的效率。
一般来说,平坦的地区比起丘陵和山地更适合建设风力发电场,因为平坦地区风的流动更加稳定。
最后,气候条件也是影响风力发电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条件直接影响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例如,极寒地区的低温和冰雪可能导致风力发电机组结冰,影响其正常运行;而高温地区则可能导致机组过热,降低发电效率。
因此,在选择风力发电场址时,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
二、全球风力发电的地理布局特点根据地理条件的不同,全球风力发电的地理布局呈现出一些特点。
首先,欧洲是全球风力发电的领头羊。
欧洲拥有众多的海岸线和山脉,这些地理条件为风力发电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丹麦、德国、西班牙等国家在风力发电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其次,北美洲也是风力发电的重要地区。
美国和加拿大拥有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风力资源,尤其是美国的大平原地区和加拿大的西部地区,成为风力发电的热门区域。
此外,墨西哥、巴西等南美洲国家也在积极发展风力发电。
再次,亚洲地区的风力发电正在快速发展。
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人口众多,对能源需求量大,因此加大了对风力发电的投资和发展力度。
此外,日本、韩国等岛国也在积极利用海洋风力发电资源。
三、中国中国是全球风力发电的重要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风力资源。
风电场选址问题分析

进行一票否决性拓扑处理 ,将提出~票否决因
素的海域划分为 n个子区域(可称为期望海域)
,那么通过权重法便可得出每个期望海域的综
合赋分值F(fi ,xi )期望海域综合赋分公式如下:
n
fi xi
F(fi ,xi )
i 1 n
fi
i 1
式中fi —— 为期望海域的综合因子权重系数;
x i —— 为期望海域的综合因子指标赋分。
4、地质条件和地形地貌:应避开地震带和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的 地区;应避开平均风速较低的地形和地貌,如:盆地和森林等 粗糙度较大的地区。
5、其他因素:结合国家风电发展规划和各项基本要求,应尽可能 的在西北、华北、东北和东南沿海地区大规模开发风电;尽量 远离居民以减少噪声污染;要避开自然保护区、少占用耕地和 破坏森林;还要考虑各类极端天气情况。
2、风电场微观选址:在宏观选址的得到的小区域内,确 定每台风机的位置,以使整个风电场获得最大年发电 量。
注:对于选址问题,目前在国际上有两款比较流行的软 件:
1、丹麦的风能资源评估软件WASP; 2、英国的风电场优化设计软件WindFarmer。
宏观选址主要因素
1、风电资源:能源丰富、风向稳定的风能资源是建设风电场的基 本条件。应尽量选择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
场址选择步骤
1、选择有利的地形; 2、对地形进行分析筛选(风资源丰富与否、相关法律和
政策); 3、确定可能的建厂地点; 4、对建厂地点进行至少为期一年的观测研究; 5、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最终的建厂地。
风电场选址涉及的内容
1、风电场宏观选址:对一个较大地区进行综合评估,选 择出一个风能资源丰富、且最有利用价值的小区域的 过程。
根据制约因素对海上风电场选址的影响程度,将所有 约束因素划分技术否决因素和技术评分因素两类。技术否 决因素表示该地方禁止建设海上风电场,而技术评分因素 则用于加权评级以综合评估海上风电场场址。由此,拓扑 优化选址可以分为两个过程:一次拓扑优化选址和二次拓 扑优化选址。
风力发电系统的场址选择与性能评估

风力发电系统的场址选择与性能评估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大,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而风力发电系统的场址选择和性能评估是一个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着风力发电系统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风力发电系统的场址选择和性能评估进行详细介绍。
一、风力发电系统场址选择的重要性风力发电系统的场址选择是建设风电场的第一步,对于风力发电系统的后续运营和发电效益至关重要。
合理的场址选择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资源,提高风电场的发电效率和可靠性。
以下是场址选择的一些关键因素:1. 风能资源:场址的选择必须基于具体地区的风能资源评估。
通过评估平均风速、风向变化、季节性风速变化等参数,可以确定风能资源的可靠性和潜在能源产量。
同时,还需考虑地形和地理因素对风能资源的影响。
2. 电力网络接入:风力发电场需要接入电力网络,因此场址的选择要考虑电力网络的容量和可靠性。
有时候,距离电力网络的远近和接入条件也会影响场址的选择。
3. 环境影响评估:风力发电系统的建设必须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因此,在场址选择时,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包括对野生动植物、水质、土壤等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
二、风力发电系统性能评估风力发电系统的性能评估是为了确定其实际发电能力和效率,并且可以为风力发电场的经济性评估提供依据。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风力发电系统性能评估方法:1. 监测和测量:通过实地的监测和测量,可以获取风力发电系统的实际发电量、风速和功率曲线等参数。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评估发电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并与设计参数进行对比分析。
2. 数学模型:借助数学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风力发电系统的性能。
这包括建立风速和功率之间的关系模型、考虑机械系统的损失和效率模型等。
3. 统计分析:通过对大量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风力发电系统的平均发电能力和效率。
4. 风况评估:风力发电系统的性能受到风况的影响,因此对风况进行评估也是性能评估的一部分。
风力发电场选址分析

风力发电场选址分析一、前言随着社会对于绿色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风力发电作为一种发展快速、具有广阔前景的可再生能源日渐受到重视。
在风力资源充足、地形开阔的地区建设风力发电场,既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可以大力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但是,风力发电场的选址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风力资源、地形地貌、环保和社会因素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分析风力发电场选址的相关因素和应对方法。
二、风力资源分析风力资源是影响风力发电厂选址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因此,对于风力资源的评估是风力发电场选址的第一步。
风力资源受到地形地貌、气候、季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风速是衡量风力资源重要指标之一,同时海拔、地形地貌以及气候等因素也会对风力资源产生很大影响。
风力资源的评估可以通过现场观测、人工预测以及模型计算等多种方法进行。
模型计算是一种常用的风力资源评估方法。
其应用范围广泛,且精度较高。
常用的模型计算方法有:Weibull分布模型、Gamma分布模型、Rayleigh分布模型等。
Weibull分布模型因为计算简便、数据量少、精度较高而被广泛使用。
不过,模型计算方法的不足是不能考虑现场的复杂气象条件,只能在数据不足或数据不全的情况下进行估计。
因此,必须通过现场数据观测结合模型计算的方法,寻找更准确的风力资源评估方法。
三、地形地貌分析地形地貌因素对于风场的稳定性、风能的捕捉以及发电机及支撑结构稳定性都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其评估是选址工作中不可忽略的一环。
山区、河谷、平原、海洋都是适合建设风力发电机组的地方。
平原地区比较适合建立大规模风力发电场,由于地形平坦,风场中风力分布相对平稳,且散热快,因此适合建设大型风场。
山地地区由于地形和地势复杂,产生了许多有利于风能捕捉的条件,山地地区的峡谷、山间缓坡和平缓山脊等地,常常成为风能最佳的地点。
但由于地形复杂,建设难度较大,同时施工难度大、成本高,故在建设前需仔细评估其建启条件和可行性。
风电场选址与风能资源评估方法综述

风电场选址与风能资源评估方法综述随着对可再生能源日益重视,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形式备受关注。
在风能发电项目中,风电场选址和风能资源评估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综述风电场选址与风能资源评估的方法和技术。
风电场选址是指根据地理环境、气象条件、土地利用、法律法规等因素,确定适合建设风电场的地理位置。
选址工作的目标是选择最佳的地理位置,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风能的利用效益。
选址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风能资源分布:合适的风能资源是风电场建设的前提条件。
风能资源的分布需通过气象站数据、遥感数据、实地测量等手段进行评估,以确定适合建设风电场的地区。
2. 地形与地貌:地形和地貌特征对风能的利用有重要影响。
山脉和海岸线等地形特征会形成地理独特的风道,使得风能更加丰富。
因此,在选址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地形与地貌因素。
3. 土地利用和环保要求:选址时需要考虑土地的合理利用以及相关环保法规的要求。
低生态敏感性地区和空旷地区通常更适合建设风电场,因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
风能资源评估是评估特定地区的风能资源量和潜力。
风能资源的评估工作对于风电场的建设和运营至关重要。
以下是常见的风能资源评估方法:1. 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建立数值模式,模拟风场内的风速和风向。
该方法基于大气物理学原理,可以利用气象数据、地形数据等参数进行模拟,得出该地区的风能资源分布情况。
2. 实测方法:通过安装风能测风塔和风能测量仪器,在特定地点实时测量风速和风向。
实测方法可以提供准确的风能资源数据,但成本较高,时间较长。
3. 统计学方法:通过收集历史气象数据,分析风速和风向的变化规律,推断该地区的风能资源潜力。
统计学方法相对简单且成本较低,但对于新建风电场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4. 遥感方法:通过使用卫星或无人机获取风能资源数据。
遥感方法可以覆盖大范围的地区,对于选址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该方法结合了多源数据,提供了全面的评估结果。
综合以上方法,选择合适的风电场选址与风能资源评估方法可以为风能发电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有关风电场宏观和微观选址技术分析与研究

有关风电场宏观和微观选址技术分析与研究摘要:风电场行业蓬勃发展,其选址问题已经成为影响风电场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国内某风电场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对风电场宏观选址的选址程序和选址技术进行分析,对风电场微观选址的选址原则和选址技术进行研究,并提出具体的思路。
关键词:风电场;宏观选址;微观选址;中图分类号:u665.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引言风电场属于是靠天吃饭的产业,其选址优劣与否与对风电场经济效益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有关风电场选址技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从资源、经济、电网、交通、地质以及周围环境等方面对风电场选址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2、案例分析某风电场按照相关协议在某市进行200mw远期海上风电的选址工作,初步规划为在某市的西侧海边,整个风电场场址地形属于海边滩涂地,附近有防护林,防护林树龄皆在30年以上,场址规划区内部有村镇、养殖场以及耕地等障碍物,场址附近气象站给出的气象数据显示主导风向为南西南(ssw)和南风(s),风电场可选范围要依据其附近交通状况和电网位置进行综合考虑,附近有两个变电站,其接入容量分别为50mv·a和100mv·a。
3、风电场宏观选址3.1 风电场宏观选址程序风电场的宏观选址程序有三个阶段,分别为:(1)第一阶段,按照国家风能资源分布进行规划,首先选取风力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为候选风能资源区,风能候选区必须具备以下特点:面积足够大,风能资源充足,有可观的经济利润及其开发可行性,可以进行相关规模的电机组的安装,场址地形良好,风况品味高等。
(2)第二阶段,候选风能资源区按照相关条件进行筛选,并对其开发前景进行评估,以及确认最终场址。
在进行风电场宏观选址的第二阶段,非气象学因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比如交通状况、通讯网络、联网、土地投资情况等因素。
除此之外,气象因素也是筛选条件的重要内容,比如当地气象台的历史气象资料,有无灾害性气候等。
海上风电场选址的地理条件与评估指标

海上风电场选址的地理条件与评估指标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海上风电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发电方式。
海上风电场的选址是确保风力发电项目能够充分利用风能、稳定运营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重点介绍海上风电场选址的地理条件和评估指标。
一、地理条件1.1 海风资源海风资源是海上风电场选址的基本要素之一。
在选址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海风的强度、频率和方向。
通常情况下,风速越高,风能利用率越高,因此,选择风速较高、波浪较小的地理区域是理想的选择。
1.2 水深水深是另一个重要的地理条件因素。
通常情况下,风能利用效率较高的海上风电场需要较浅的水域,这样更有利于安装并维护风力发电机组。
然而,水深过浅也会带来其他问题,如基础固定难度增加、倒伏风机的风险等。
1.3 海底地质海底地质是选择海上风电场位置时需要仔细考虑的因素之一。
海底地质状况直接影响到风力发电机组的基础选择及施工难度。
海底地质稳定性、承载力、土质类型等等都需要评估,以确保风电场的建设和运维的安全性。
二、评估指标2.1 风资源评估风资源评估是评估海上风电场合适性的重要步骤。
通过收集和分析风速和风向数据,可以评估某个地区的风能资源潜力。
常用的方法包括安装风力测风塔、使用卫星遥感技术以及借助数值模拟等手段。
2.2 海洋气象条件评估海上风电场建设需要考虑到海洋气象条件。
对于海上风电场选址来说,需要评估该地区的波浪、潮汐和温度等气象因素。
波浪和潮汐的大小和频率会对风力发电机组的稳定性和运行产生影响,温度的变化则影响着机组的效能。
2.3 可达性和接入条件评估为了确保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和运营顺利进行,可达性和接入条件也是需要评估的重要指标。
评估该地区的航线、港口、离岸电网等基础设施的情况,以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
2.4 生态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估选址过程还需要评估海上风电场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影响的影响程度。
评估生态环境包括鸟类迁徙路线、海洋保护区以及珊瑚礁等生态敏感区域。
风电场选址与环境影响评估

风电场选址与环境影响评估风电是一种利用风能发电的清洁能源,其发展已经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与推崇。
然而,建设风电场需要经过选址和环境影响评估的程序,以确保风电场建设与运营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本文将就风电场选址和环境影响评估这两个关键环节进行阐述。
一、风电场选址风电场选址的目的是为了找到合适的地理位置,以最大化风能的利用效率。
选址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风资源、土地利用、地形地貌等。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风电场选址考虑因素:1.1 风资源风资源是风电场建设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选址时需要考虑当地的风速和风向情况,以确保风能充足且稳定。
通常,风速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保证风电机组的运行效果。
1.2 土地利用选址还需要充分考虑土地利用情况。
风电场需要占用大片土地,因此选择相对较为荒凉的地区可以减少与其他用地需求的冲突。
此外,土地的平坦度对风电机组的布局和建设有一定的影响。
1.3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对风能的获取和风电机组的布局都有影响。
一般来说,开阔平坦的地形更有利于风电机组的设置,并且要避免选择过于崎岖的地区,以避免施工和运维难度的增加。
二、环境影响评估风电场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是一项重要的评估内容。
环境影响评估的目的是分析建设风电场可能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等方面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减轻或消除这些影响。
以下是环境影响评估的几个关键点:2.1 生态环境影响在风电场建设过程中,需要评估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对野生动植物和其栖息地的影响、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等。
评估结果将指导风电场建设方在选址、建设和运维过程中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
2.2 社会经济影响风电场建设可能对当地的社会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评估时需要考虑风电场建设和运营对当地经济的推动作用,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土地占用、就业岗位变动等。
合理规划和管理可以最大化经济效益,减少负面影响。
2.3 人类健康影响人类健康是环境影响评估的重要考虑因素。
风电项目选址流程解析与关键因素考虑

风电项目选址流程解析与关键因素考虑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环境意识的日益增强,风电项目的规模和数量迅速增长。
然而,要成功实施一项风电项目,选址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本文将解析风电项目选址的流程,并分析影响选址决策的关键因素。
第一步:宏观环境评估在确定具体选址前,需要对宏观环境因素进行评估。
这些因素包括政策环境、地理环境、气象条件和电力需求。
政策环境是诸如政府的支持政策、补贴政策和审批程序等方面的考虑。
地理环境则包括土地使用、地形、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等因素。
气象条件是风能资源的关键因素,需要进行风能资源评估,以确定项目的可行性。
最后,电力需求是了解当地电力市场和消费模式的必要步骤。
第二步:选址因素分析选址因素是指决定风电项目区域的具体要素。
这些因素包括土地条件、地质条件、水资源、交通便利性和人口密度等。
土地条件应考虑土地使用性质、面积和地形等因素,以便建立风力发电机组和相关设施。
地质条件涉及到地壳稳定性、地震和地质灾害等方面的考虑。
水资源是指水源的可及性,如河流或湖泊,因为风电站常常需要水资源用于冷却。
交通便利性是指选址区域与主要道路、铁路和港口的距离和连接情况。
人口密度是指选址区域附近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以便评估可能的环境影响和社会接受性。
第三步:技术可行性研究技术可行性研究是评估选址区域内建设风电项目的技术可行性。
这一步骤包括风能资源评估、机组布局设计和电力系统接入研究。
风能资源评估是利用风测塔和气象数据分析风能资源,以确定风能的可利用性和预计产量。
机组布局设计考虑到风机的布置方案和地形条件,以优化风能转化效率。
电力系统接入研究是评估风电项目与现有电力输配系统的接口,包括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等设施。
第四步:环境影响评价在确定选址方案后,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评估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这一步骤包括环境基线调查、环境影响评估和环境管理计划编制。
环境基线调查是对选址区域环境状况的全面调查,包括土壤、水源、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等方面。
风电场宏观选址原则及流程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风电场宏观选址原则及流程2010-9-291.风电场宏观选址的概念风电场宏观选址是在认真研究国家和地区风电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详细调查地区风能资源分布情况,广泛收集区域风电场运行数据,通过对若干场址的风能资源、电网接入和其它建设条件的分析和比较,确定风电场的建设地点、开发价值、开发策略和开发步骤的过程,是保证风电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风电场宏观选址主要指导文件:《风电场场址选择技术规定》。
2.影响风电场宏观选址的主要因素风电场宏观选址,要结合以下因素对候选风电场进行综合评估,并拟定场址:风能资源及相关气候条件、地形和交通运输条件、土地征用与土地利用规划、工程地质、接入系统、环境保护以及影响风电场建设的其他因素。
3.风电场宏观选址的基本原则1)风能资源丰富、风能质量好拟选场址年平均风速一般应大于6m/s,有效风速小时数8000h左右,且测风塔在整个风场中所处位置具有代表性,风功率密度一般应大于200W/m2;盛行风向相对稳定;风速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小。
由于各地区风电上网电价不同、风电场建设条件与海拔高度差异较大、可安装风电机组单机容量不同,风电场最低可开发风速从6~7米/秒不等,根据初步选定的机型,年等效利用小时一般要求大于2000小时。
2)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区产业发展规划3)满足电网连接和规划要求认真研究电网网架结构和规划发展情况,根据电网容量、电压等级、电网网架、负荷特性、建设规划,合理确定风电场建设规模和开发时序,保证风电场接得进、送得出、落得下。
4)具备交通运输和施工安装条件拟选场址周围港口、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条件应满足风电机组、施工机械、吊装设备和其它设备、材料的进场要求。
场内施工场地应满足设备和材料存放、风电机组吊装等要求。
5)保证工程安全拟选场址应避免洪水、潮水、地震、火灾和其它地质灾害(山体滑坡)、气象灾害(台风)等对工程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6)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避开鸟类的迁徙路径、侯鸟和其它动物的停留地或繁殖区。
风电项目选址与环境评估原则

风电项目选址与环境评估原则随着环境保护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在选择风电项目的选址时,必须考虑到环境评估的原则,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对环境影响的最小化。
本文将探讨风电项目选址原则和环境评估的重要内容。
首先,风电项目选址应考虑优良的风资源。
风能是风电项目的基础,因此选址时要确保项目所在地风速稳定、风能丰富。
一般来说,风速大于每秒四米(6级以上)的地区适合建设风电项目。
同时,风向的均匀性和可靠性也是考虑因素,以确保风能的持续获取。
其次,选址时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
风电项目的建设可能对当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评估。
环境评估的目的是评估项目对土地、水域、野生动植物、人类健康以及当地生态和社区的潜在影响。
评估包括环境影响评估(EIA)和社会影响评估(SIA),这些评估旨在预测和评估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和社会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以减少不可逆转的损害。
第三,选址要考虑基础设施的可用性。
风电项目需要与电网接入,因此选址时要考虑到附近电力输送线路和变电站的容量和可用性。
此外,选址周边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也应符合风电项目建设和维护的要求。
这些基础设施的可用性对于项目的成功运作至关重要。
此外,选址时还应考虑地形和地质条件。
地形因素可影响风机的布设方式,而地质条件可影响风机的安装和基础设施建设。
选址时应尽量避免复杂的地貌和地质条件,以降低项目建设和维护的难度和成本。
最后,选址的社会可接受性也是重要考虑因素。
风电项目可能会对当地社会产生影响,例如土地使用权、未来发展机会、社会基础设施等。
选址时应与当地政府和社区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尊重当地居民的权益和利益,确保项目的社会可持续性。
在进行风电项目选址的同时,还需要深入了解当地的法律和监管框架。
这包括土地使用规划、环境法规、建设许可和电力购买政策等。
选址时必须遵守当地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并获得必要的许可和批准。
风电场选址与风力资源评估

风电场选址与风力资源评估随着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风电场的选址和风力资源评估变得越来越重要。
风电场的选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地理条件、气象环境、土地所有权等。
风力资源评估则是确定风电场的发电潜力,为开发商提供有关风速、风向和风能密度等数据。
首先,风电场的选址需要考虑地理条件。
在选择风电场位置时,地理条件起着关键作用。
一般来说,适宜的地理条件包括平坦开阔的地形、无人工障碍物(如建筑物、山脉等)的地区,以便风能利用效率最大化。
此外,还需要确保选址周围没有重要的生态保护区、水源地、文化遗址等。
其次,气象环境是风电场选址的重要考虑因素。
气象数据对风电场的运营和发电量的预测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准确评估风力资源,需要收集多年的气象数据,包括风速、风向和风能密度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气象测量站、卫星遥感和风力发电机上的传感器等方法获取。
同时,还要考虑有关温度、湿度和大气压力等气象参数的数据,以便更好地评估风力资源。
另外,土地所有权也是风电场选址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选择风电场位置时,需要与土地所有者进行协商,并取得必要的土地使用权。
这涉及到土地使用合同的签订、土地收购或租赁等程序。
此外,还需要对土地所有权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核实,以确保选址过程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风力资源评估是确定风电场发电潜力的过程。
为了评估风力资源,需要收集和分析各种风速数据,包括平均风速、最大风速、最小风速等。
同时,还需考虑地区的风向变化,以确定风电机组的朝向和布局。
为了准确评估风力资源,需进行长期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采集数据的方法包括安装风速测量设备、收集气象站数据和运用卫星遥感技术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地面观测和仿真模拟,以了解风力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
除了风力资源评估之外,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对风电场的影响。
其中包括风电机组的噪音和视觉影响、对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的影响、电网接入能力、与当地社区的关系等。
为了更好地预测风能发电量,可以使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
风力发电场选址评估

风力发电场选址评估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然而,风力发电场的选址评估对于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效益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风力发电场选址评估的重要性、评估指标及方法进行探讨。
一、选址评估的重要性风力发电场的选址评估是风力发电项目的前提与基础,对于确保项目的成功运行和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选址评估可以提前预测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二、选址评估的指标1.风能资源风力发电场的选址首要考虑因素就是风能资源。
评估该区域的平均风速、风向、风能密度等参数,这些数据将对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和发电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2.地理条件地理条件包括地形、地貌等方面,对于风力发电场的建设和运行影响重大。
平原、山地、海岸线等地形都有不同的风能受益性,需要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地理条件。
3.土地利用在选址评估中,要考虑土地的合理利用和配置。
评估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出让、征地等相关政策和法规,确保风力发电场的建设符合相关规划,并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4.环保要求风力发电作为一种环保型能源形式,选址评估时需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
评估项目对生态环境、野生动植物、水资源、大气环境等的影响,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监测方案。
5.经济性选址评估的最终目的是确保项目的经济效益。
评估项目的投资回报率、财务预期和市场前景,综合考虑项目的成本、效益和风险,为项目的运营和管理提供经济支持。
三、选址评估的方法1.遥感技术利用卫星图像、遥感数据等高精度的遥感信息,对选址区域的地形、植被、土地利用等进行详细分析,提供决策所需的空间信息。
2.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选址区域的风能资源进行预测。
利用气象学和数值计算的理论和模型,获取选址区域的风能特征,并结合实地观测数据进行校正和验证。
3.专家咨询选址评估过程中,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
风电场选址的分析

风电场选址的分析首先是环境适宜性的评估。
风能资源是风电发电的基础,因此风电场选址必须考虑当地的风能资源特点。
一般来说,距离海岸线较近的海洋风电场风能资源更为丰富,而平原和山地地区也具有较好的风能资源。
选址时应结合风能资源地图和风功率密度等因素进行评估,选择具备丰富风能资源的地区。
其次是电网接入的评估。
选址时需要考虑离电力主网的距离以及电网接入的容量和承载能力。
离电力主网较近的区域接入电力资源更为便利,不仅可以降低电网建设的成本,还可以提高电力传输的效率。
此外,还需要确认当地电网是否有接入风电场的能力,是否需要进行升级改造。
在评估电网接入方面,可以借助计划新建的电网基础设施和电力需求预测等信息。
再次是土地条件的评估。
风电场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因此选址时需要考虑当地的土地条件。
一般来说,平坦的土地更适合建设风电场,而山地或多沟壑的地区则会增加风电设备的架设难度。
此外,还需要考虑土地的土质、土壤承载力等因素,以确保风电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对于一些有特殊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地区,还需遵守环保政策,确保不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最后是社会影响的评估。
选址时还需要考虑风电场对当地社会的影响。
例如,风电场建设会带来一定的噪音和视觉污染,可能会对周边居民造成不便。
此外,还需考虑对农田、水源等资源的占用情况,以及对当地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等的影响。
评估社会影响时可以进行社会调研,听取当地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确保选址不会给当地居民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
综合以上的评估和分析,可以得出适合建设风电场的选址。
选址时需要综合考虑环境适宜性、电网接入、土地条件和社会影响等因素,以确保风电场的发电能力和经济效益。
同时,还需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要求,确保风电场建设的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接受性。
风电场选址评估报告

风电场选址评估报告1. 引言此次风电场选址评估报告旨在评估潜在的风电场选址地点,包括环境因素、地形地貌、交通条件等方面的综合评估。
本报告旨在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以确保风电场选址的可行性和最佳地点的选择。
2. 评估方法在风电场选址评估中,我们采用了以下评估方法:2.1 环境评估考虑到风电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我们对潜在选址地点的环境因素进行了评估。
评估标准包括但不限于水质、空气质量、土壤质量等方面。
2.2 地形地貌评估地形地貌对风电场的选址和建设有重要影响。
我们对潜在选址地点的地形地貌进行了评估,包括地势、地貌、地质构造等因素。
2.3 交通条件评估评估选址地点的交通条件可以提供对风电场物流运输等方面的评估。
我们考虑了道路、铁路、水路等交通工具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3. 评估结果基于以上评估方法,我们得出以下评估结果:3.1 环境评估结果在环境评估方面,潜在选址地点的水质、空气质量和土壤质量都达到了要求标准,符合风电场建设的要求。
3.2 地形地貌评估结果地形地貌评估显示,潜在选址地点的地势较为平坦,没有明显的地质构造问题,适合建设风电场。
3.3 交通条件评估结果交通条件评估显示,潜在选址地点附近有便利的道路和铁路交通,便于风电场建设和物流运输。
4. 结论基于评估结果和综合考虑,我们推荐在潜在选址地点建设风电场。
该地点具备良好的环境条件、适宜的地形地貌和便利的交通条件,能够满足风电场建设和运营的要求。
5. 后续工作建议在选址确定后,我们建议进行更详细的评估和调研,包括风能资源评估、电网接入评估等,以确保最终选址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以上为风电场选址评估报告的内容。
如有进一步的问题或需要更多信息,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风力发电系统的风电场布局分析与评估

风力发电系统的风电场布局分析与评估随着气候变化和能源消耗的增加,人类逐渐转向一种更为环保和可持续的能源——风能。
风力发电系统是目前最为成熟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为了使风力发电系统发挥最大作用,风电场布局的合理性十分关键。
本文将分析和评估风力发电系统的风电场布局。
1. 风能资源的分析在确定风电场的布局时,首先需要进行风能资源的分析。
风能资源的分析可以通过风速和风向来确定。
因此,对于风速和风向进行详细的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平原、山地和海岸地区。
在确定风电场的位置时,需要考虑风能资源的大小和分布情况,以便在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建立风电场。
2. 风电机组的选择风电场的规划中,需要考虑风能资源的大小和分布情况,并且选择适当的风电机组,以使风电场获得最大的发电效率。
风电机组的规格和数量应该根据风速、风向和地形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安排。
此外,风电机组的性能和质量也应该考虑在内,以便在长期运行中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 所需的土地面积和建设成本在确定风电场的布局时,需要考虑所需的土地面积和建设成本。
通常,风电场的建设成本比其他类型的电力站要低。
然而,在风电场建设中,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土地和道路的建设、电缆的敷设、机组的安装和调试等。
因此,在确定布局时,需要考虑上述因素,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4. 环境因素和社区的影响风电场的布局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需要考虑环境因素和社区的影响。
环保和社区评估是风电场规划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
一些可能影响风电场建设的环境因素包括:风能资源,土地利用,生态系统影响和声环境。
同时,风电场建设还可能影响移民,农民,村庄和其他地方社群的生计和文化。
因此,在确定风电场的布局时,需要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和社区评估的影响。
5. 风电场的运行和维护在确定风电场的布局时,还需要考虑风电场的运行和维护。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场地、风电机组的数量和规格、故障和问题的应对以及定期的维护和检修等。
风电场规划设计分析与评估

风电场规划设计分析与评估一、引言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风电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的清洁能源,逐渐成为人们重视的研究方向。
风电场作为风能大规模利用的重要形式,其规划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风电场的经济性、环保性以及可持续发展性。
本文将从风电场规划设计分析与评估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风电场规划设计分析1. 风能资源评价风能资源评价是风电场规划设计的第一步,其主要目的是实现对该地区风能资源的量级评估和风能实际利用潜力的估算。
该环节的主要工作包括选取风能资源评价标准、建立合适的评估模型以及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等。
2. 选址原则与方法选址是整个风电场规划设计中的核心工作之一,选址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风电场项目的成功与否。
选址的原则主要包括地形地貌优势、交通便利性、风资源可靠性、环境保护等,而选址的方法主要有现场踏勘法、遥感技术法以及模型仿真方法等。
3. 风机型号选择风机的类型和规模通常是由选址的风能资源数据和预算等因素决定的。
根据当前技术条件以及节能减排的要求,风力发电系统设计中最常见的风机类型有甩挂型风机和卧式风机等。
4. 风机布局设计风机布局设计是整个风电场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项环节,它关系着风电场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和经济效益。
风机布局设计主要考虑风电场内的空间分布和风机的布置方式等,因此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三、风电场评估1. 经济效益评估风电场的运行离不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支撑,这通常意味着高昂的固定成本,而发电量、电价、维护费用等因素也将影响风电站的经济效益。
风电场的经济效益评估,通常包括纯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以及净现值等方面的考虑。
2. 环境评估风电场的建设离不开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通常需要在建设过程中开展环境影响评估。
环境评估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风电站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的类型、范围、程度和影响因素,并针对影响进行环境管理措施的制定,以确保风电场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小。
3. 运行评估风电场建设后,通常需要进行定期的运行评估,以了解风电场的运营情况和效益状况。
风电场及地面光伏电站宏观选址要点讲解

风电场及地面光伏电站宏观选址要点讲解风电场及地面光伏电站宏观选址是指在没有资源测量的前提下,初步选择可发建设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场址,进行初步范围和容量确定,作为投资商进行资源测量、协议签订的基本依据,优质的宏观选址能够为投资商节省前期费用。
本文从宏观选址角度阐述风电场宏观选址和地面光伏电站宏观选址两者的异同。
一、资源条件宏观选址的首要条件是资源条件。
1、风能资源:由于风是由于气压差引起的,通常由高气压区(空气密度高的地方)流向低气压区(空气密度低的地方),因此风能资源丰富的地方通常是气压差大的地方,这些地方空气流动速度快,能量大。
因此找到气压差大的地区就找到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
风能资源丰富地区一般在地形变化比较大、海陆特性差异大的地区,如山脊、山地向平原过渡地带、山地向丘陵过渡地带、两座紧邻的山之间、湖边丘陵地带、海边丘陵地带。
2、太阳能资源:取决于太阳辐射,全球就一个太阳,哪里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越多太阳能资源越丰富,太阳能资源取决于离太阳的远近、晴天日数、空气清洁度。
离太阳越近、晴天越多、空气越清洁太阳能资源越丰富,这样您就能理解西藏、青海太阳能资源为啥很丰富了,因为青藏高原海拔在2000m以上,没有太多雾霾、雨天少。
3、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的差异:同一市县风能资源会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地形变化大,气压差差异大,在地形复杂越复杂的地区风能资源差异越大,根据我们的经验,前后山脊的风能资源差异能达到50%及以上,因此同一市县风电场宏观选址阶段风能资源条件的判断尤为重要,通常可以通过工程师经验、中尺度模拟等方法来判断风能资源;同一市县太阳能资源差异很小,主要原因是同一地区晴天日数、空气清洁度差不多,海拔的差异相比太阳离地球的距离微乎其微,因此太阳能资源差异一般不超过10%,因此同一市县光伏电站宏观选址阶段太阳能资源条件因差异较小,影响较小,通常可以通过卫星数据如NASA数据来判断太阳能资源。
二、选址及容量估算原则1、共同点1)优先选择资源丰富的地区;2)尽量避开基本农田和林业用地以及集中居民点;3)不影响重要的自然保护区、鸟类迁徙路线、风景名胜区、军事敏感区和文物保护区;4)不压覆已查明的重要矿产资源;5)场址地质构造稳定,非地质灾害多发区,无洪涝灾害危险;6)优先选择交通条件便利,施工场地、接入系统条件较好的场址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n Topographic Conditions for acroscopic Choice of a Wind Farm Location
DENG Yuan-chang,YU Zhi,ZHONG Quan-wei ( School of Engineering,Sun Yat-sen Univ. ,Guangzhou 510275,China)
起伏度 /m 0 ~ 100 100 ~ 200 200 ~ 300 300 ~ 400 400 ~ 600 > 600
风电场数 /个 131 57 23 13 8 6
占百分比 /% 55. 0 23. 9 9. 7 5. 5 3. 4 2. 5
表 3 为我国装机容量超过 300 MW 的 11 个 区域的地形统计数据。由表可知,我国风电场平 均坡度为 4. 1°,平均地形起伏度为 135 m。在上
我国风力发电的快速发展,一方面迫切需要 考虑了地形条件在内的综合选址系统的决策支 持; 另一方面,大量已建成风电场的信息为选址综 合评价及地形条件等单因素评价提供了现实数 据。本文通过统计至 2008 年底我国已建成风电 场的地形资料,分析已建风电场的地形条件,并据 此提出可用于风电场选址时进行地形条件评价的 指标和方法。
1246
2010,38( 8)
述 11 个区域中,江苏省风电场的地形条件最好, 而广东省风电场的地形条件最差,而装机容量最 大的内蒙古自治区,其风电场的地形条件一般。
3 风电场选址中地形条件评价方法
对于风电场的宏观选址来说,地形条件的评
价是其诸多影响因素评价的一个方面。我国现有
的关于选址时考虑地形条件的描述性原则,难以
占百分比 /% 74. 4 15. 6 5. 4 2. 9 1. 7
表 2 为我国已建成风电场的地形起伏度统计 结果。我国绝大部分( 88. 6% ) 风电场的地形起 伏度小于 300 m,并且大部分( 78. 9% ) 风电场的 地形起伏度在 200 m 以内。
表 2 我国已建成风电场的地形起伏度
在宏观选址系统开发中实现,因此有必要提出一
种简单的、量化的、可自动化处理的地形条件评价
方法。
为了在综合选址时进行地形条件的评分,本
文首先对坡度 S 和地形起伏度 R 进行无量纲处
理。对于坡度来说,根据上述已建成风电场的统
计资料可知,绝大部分( 90% ) 的风电场地形坡度
都在 10°以内,且坡度大于 20° 的仅占 1. 7% 。因
邓院昌,等 风电场宏观选址中地形条件的分析与评价
1245
tude) 和坡度( Slope) 这两个参数来表征。GIS 技 术的快速发展为地形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新手段, 而全球免费共享的 SRTM( 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 为地形分析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可 以利用它提取地形起伏度、坡度等地形参数[6,7]。 本文风电场场址的地形起伏度,用场址区域内最 高点和最低点海拔高度之差来表示; 而坡度不是 指实测得到的值,而是基于 SRTM 数据利用 ArcGIS 提取的坡度值。
2 我国已建风电场地形分析
至 2008 年底,我国( 除香港、澳门、台湾地区 以外) 已建成 239 个陆上风电场。本文根据以上 方法,对于有数据的 238 个风电场进行分析,分别 算出其场址范围的坡度 S、地形起伏度 R。其中, 坡度是指风电场场址区域内,所有 SRTM 数据点 坡度 的 均 值,而 SRTM 数 据 点 的 坡 度 值 可 通 过 ArcGIS 软件的相应工具求得。
m 以内,且地形起伏度大于 600 m 的仅占 2. 5% 。
因此,本文据此将 300 m 作为地形起伏度的中间
值,将 600 m 作为地形起伏度的上限,引入无量纲
表 1 为我国已建成风电场的坡度统计结果。 我国绝大部分( 90% ) 风电场的坡度小于 10°,大 部分( 74. 4% ) 风电场坡度在 5°以内。
表 1 我国已建成风电场的坡度
坡度 /° 0 ~5 5 ~ 10 10 ~ 15 15 ~ 20 > 20
风电场数 /个 177 37 13 7 4
表 3 我国典型地区风电场的地形统计
区域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河北 黑龙江 江苏 新疆 甘肃 山东 宁夏 广东 全国
坡度均值 /° 3. 4 3. 6 1. 3 3. 4 7. 3 0. 6 2. 4 1. 5 2. 1 3. 3 7. 5 4. 1
起伏度均值 /m 129 101 28 144 217 13 137 74 63 89 224 135
第 38 卷 第 8 期 2010 年 8 月
Vol. 38 No. 8 Aug. 2010
发电技术
风电场宏观选址中地形条件的分析与评价
邓院昌,余 志,钟权伟
( 中山大学 工学院,广州 510275)
摘 要: 以全球免费共享的 SRTM 数据( 90m 水平分辨率) 为地形数据源,通过 ArcGIS 软件工具,提取我国已 建成风电场的地形起伏度和坡度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已建成的风电场中,约 90% 风电场的 地形起伏度小于 300 m、坡度小于 10°。基于统计结果,提出综合了地形起伏度和坡度两个指标参数的地形适 宜度参数,可用于反映地形的复杂程度。在 1 km 水平分辨率的示范区域内,得出地形起伏度、坡度、地形适宜 度专题图。认为研究结果有助于从整体上了解我国已建成风电场的地形条件,并为宏观选址系统中地形条件 的评价提供了量化指标和简单的实现方法。 关键词: 风电场宏观选址; 地形条件评价; 地形起伏度; 坡度; 地形适宜度 基金项目: 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 2008AA05Z414) 作者简介: 邓院昌( 1972-) ,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风能资源评价与风电场选址。 中图分类号: TK8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9529( 2010) 08-1244-04
1 风电场地形数据的获取
本文以目前获得广泛应用的约 90 m 水平分 辨率的 SRTM 数据为地形数据源,通过获得风电 场场址区域范围的坡度、地形起伏度这两个参数, 来考虑风电场的宏观地形条件。同时,为了方便 地形数据的管理,本文利用 ArcSDE 在 Oracle 上 搭建了 Geodatabase 数据存储平台存储数据。其 中,ArcSDE,即数据通路,是 ArcGIS 的空间数据 引擎,它是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RDBMS) 中存 储和管理多用户空间数据库的通路。Geodatabase 是 ESRI 公司在 ArcGIS 引入的一个全新的空间数 据模型,是建立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之 上的统一的、智能化的空间数据库。
能资源合理有序开发,基于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 的风电场选址系 统受到 广 泛 重 视[4,5]。 显 然,上 述 对 于 地 形 的 描 述性原则不能很好地满足风电场选址系统开发的 要求,需要提出更加客观量化的地形评价指标及 方法。
在风电场选址中考虑的地形条件,主要是指 地形复 杂 程 度,可 用 地 形 起 伏 度 ( Relief Ampli-
此,本文据此将坡度 10° 作为中间值,将 20° 作为
坡度的上限。
引入无量纲坡度 S'定义
{ S' = 1 - S /20 1
0
S > 20
( 1)
式( 1) 中无量纲坡度 S'为介于 0 和 1 之间的
一个参数,当坡度为 10°时,S'的值为 0. 5。
同样,对于地形起伏度,根据统计资料可知,
绝大部分( 88. 9% ) 的风电场地形起伏度都在 300
Abstract: Using the SRTM data ( 90 meter horizontal resolution) of global free sharing as the topographic data source and the software of ArcGIS as tool,the topographic amplitude and slope data in the wind farms in China were extract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pographic amplitude was less than 300 meters and the slop was less than 10 in the 90% of the wind farms which had been built in China.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the topographic suitable degree parameters which could be used to describe the complex degree of the topographic were proposed by colligating the indexes of the topographic amplitude and slop data. The thematic map of the topographic amplitude,slope and the topographic suitable degree was obtained in the one kilometer demonstration area of horizontal resolut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were helpful for understanding the topographic conditions of the wind farms which had been built in China on the whole,and a simple implementation method for the evaluation of topographic conditions in the system of macroscopic choice of the location with the quantitative index was provided. Key words: macroscopic location for wind farm; topographic condition evaluation; topographic amplitude; slope; topographic suitable degree Foundation items: 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863 Program) ( No. 2008AA05Z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