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船牌雨水设计控制雨量计算书
降水计算书

剖面1-1---------------------------------------------------------------------- [ 支护方案 ]---------------------------------------------------------------------- 天然放坡支护---------------------------------------------------------------------- [ 基本信息 ]-------------------------------------------------------------------------------------------------------------------------------------------- [ 放坡信息 ]---------------------------------------------------------------------- [ 超载信息 ]-------------------------------------------------------------------------------------------------------------------------------------------- [ 土层信息 ]-------------------------------------------------------------------------------------------------------------------------------------------- [ 土层参数 ]---------------------------------------------------------------------- [ 基坑外侧花管参数 ]---------------------------------------------------------------------- [ 设计结果 ]---------------------------------------------------------------------- ---------------------------------------------------------------------- [ 整体稳定验算 ]----------------------------------------------------------------------天然放坡计算条件:计算方法:瑞典条分法应力状态:总应力法基坑底面以下的截止计算深度: 0.00m 基坑底面以下滑裂面搜索步长: 5.00m 条分法中的土条宽度: 1.00m1、基坑总涌水量估算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附录F ,按均质含水层潜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公式进行如下估算:)2.01lg()1lg(366.1022rhh hHm mOmllr R kQ +-++-=,其中2h H h m+=根据附近地质资料地面下8~15m 为粉质粘土相对隔水层,H 取11m ,h 取5.6m ,滤管长度l =1m ,渗透系数取按厚度计算的加权平均水平渗透系数8.70×10-4cm/s =0.75m/d ,估算降水影响半径按R=31m ,基坑等效半径r 0=100m ,计算基坑涌水量450m 3/d 。
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

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修订本)小汇水流域部分二零零四年九月一、基本思路推理公式法,是最早用作根据暴雨资料间接推求设计洪水最大流量的方法之一。
我国于建国后,在铁路、公路、城市和工业区防洪排洪、城市排水以及中小型水电建设等方面,都广泛使用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洪水。
本次修订小汇水面积雨洪计算公式,主要考虑了影响雨洪计算公式结构的关键性的经验关系即汇流参数地区综合经验关系以及有关的边界条件,参照外省的类似经验关系并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进行修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汇流参数m和流域几何特征值θ之间的地区综合关系m~θ,由于面积较小的小流域及特小流域中坡面汇流随着面积逐渐起主导作用,不同θ值的流域汇流条件相对的差异较小,因而m~θ线坡度较缓;随着面积的增大,河槽汇流比重加大,汇流速度增加较快,汇流参数m增长较多,汇流m~θ线坡度较陡。
所以,m~θ线是转折的。
参照《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一书综合国内几个地区m~θ关系及邻近省区m~θ关系的趋势,结合我省某些自然地理分类(如Ⅰ2类)点据分布情况,我省m~θ线大约在θ=30处转折,当θ>30,m~θ线坡度较陡,即原《手册》确定的m=γθ0.73;当θ<30,m~θ线坡度较缓,如附图中所定m=γ1θ0.22。
2、确定小面积m~θ的趋势时,由于我省实测小面积资料特少,因此,除考虑点据分布外,还对我省可能出现的最小θ和m值进行估计,假定流域汇水面积为1平方公里时,对于主河道坡降很大(如100%)的特小流域,设若干种流域形状系数,其最小的θ不小于3.0,取θ=3为应用范围的最小值。
由我省实测水文资料分析的汇流参数m值,最小值为m=0.4,原《手册》在与邻省区典型流域汇流参数比较的综合材料中,我省最小汇流参数为m=0.31~0.39,结合我省分类m~θ关系点据分布,Ⅰ2类(丘山间谷坝,强岩溶,植被差)的m值最低,其小面积的点据较多,依照其点据分布趋势,确定m~θ线在θ=30处转折后通过θ=3.0,m=0.3处,m~θ线与Ⅰ2类点据配合得还比较好,亦即在应用范围内取我省的最小汇流参数m=0.3。
雨水部分的设计说明及设计计算

一、雨水部分的设计说明及设计计算城市雨水管渠系统的布置与污水管道的布置相近,但也有自己的特点。
雨水管渠规划布置的主要内容有:确定排水流域与排水方式,进行雨水的管渠的定线;确定雨水泵房、雨水调节池、于是排放口的位置。
3.1 雨水布管原则: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
规划雨水管线时,首先按照地形划分排水区域,进行管线布置。
根据分散和直接的原则,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坡度,多采用正交式布置,以最短的距离重力流排入附近的河流、湖泊等会汇水区域。
一般不设泵站。
2.根据街区及道路规划布置雨水管道。
通常应根据建筑物的分布、道路的布置以及街坊或小区内部的地形、出水口的位置等布置雨水管道,是街坊和小区内大部分雨水以最短的距离排入雨水管道。
所以就需要对某一排水区域进行划分,使其汇水更加的方便和直接。
3.合理布置雨水口,保证路面雨水舒畅排除。
雨水口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和汇水面积确定,以使雨水不至漫过路口。
一般在道路交叉口的汇水点、低洼地段均应设置雨水口。
4.采用明渠与暗管相结合的方式。
在城市市区,建筑密度较大、交通频繁地区。
应采用暗管排除雨水,尽管造价高,但是卫生情况好,养护方便,不影响交通;在城市郊区或建筑密度低、交通量小的地方可采用明渠,以节省工程费用。
5.出水口的位置。
当汇水水体离流域很近,水体的水位变化不大,洪水位低于流域地面标高,出水口的建筑费用不大时,宜采用分散出口,使雨水尽快排放,反之,则应该采用集中出口排放方式,本设计中采用分散出口排放。
6.调蓄水体的布置。
充分利用地形,选择适当的河湖水面作为调蓄池,以调节洪峰流量,减低沟道设计流量减少泵站的设计数量。
7.排洪沟的设置。
\城市中靠近山麓建设的中心区、居住区、工业区,除了应设雨水管道外,还应考虑在规划地区周围设置排洪沟。
3.2 雨水布管内容:1)确定排水区域与排水方式:本设计中有很明显的排水区界,一条河流自东向西流动,将整个城镇划分为河南区与河北区;同时将河北区雨水排水区域分为五个个部分,分别有五条干管收集污水,河南区雨水排水区域作为一块,有一条感官收集污水。
(完整版)雨水部分的设计说明及设计计算

一、雨水部分的设计说明及设计计算城市雨水管渠系统的布置与污水管道的布置相近,但也有自己的特点。
雨水管渠规划布置的主要内容有:确定排水流域与排水方式,进行雨水的管渠的定线;确定雨水泵房、雨水调节池、于是排放口的位置。
3。
1 雨水布管原则: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
规划雨水管线时,首先按照地形划分排水区域,进行管线布置。
根据分散和直接的原则,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坡度,多采用正交式布置,以最短的距离重力流排入附近的河流、湖泊等会汇水区域。
一般不设泵站。
2.根据街区及道路规划布置雨水管道。
通常应根据建筑物的分布、道路的布置以及街坊或小区内部的地形、出水口的位置等布置雨水管道,是街坊和小区内大部分雨水以最短的距离排入雨水管道。
所以就需要对某一排水区域进行划分,使其汇水更加的方便和直接.3.合理布置雨水口,保证路面雨水舒畅排除。
雨水口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和汇水面积确定,以使雨水不至漫过路口。
一般在道路交叉口的汇水点、低洼地段均应设置雨水口。
4.采用明渠与暗管相结合的方式。
在城市市区,建筑密度较大、交通频繁地区。
应采用暗管排除雨水,尽管造价高,但是卫生情况好,养护方便,不影响交通;在城市郊区或建筑密度低、交通量小的地方可采用明渠,以节省工程费用。
5.出水口的位置。
当汇水水体离流域很近,水体的水位变化不大,洪水位低于流域地面标高,出水口的建筑费用不大时,宜采用分散出口,使雨水尽快排放,反之,则应该采用集中出口排放方式,本设计中采用分散出口排放。
6.调蓄水体的布置.充分利用地形,选择适当的河湖水面作为调蓄池,以调节洪峰流量,减低沟道设计流量减少泵站的设计数量。
7.排洪沟的设置。
\城市中靠近山麓建设的中心区、居住区、工业区,除了应设雨水管道外,还应考虑在规划地区周围设置排洪沟.3。
2 雨水布管内容:1)确定排水区域与排水方式:本设计中有很明显的排水区界,一条河流自东向西流动,将整个城镇划分为河南区与河北区;同时将河北区雨水排水区域分为五个个部分,分别有五条干管收集污水,河南区雨水排水区域作为一块,有一条感官收集污水。
3雨水计算书

设计流量 (L/s) 16
262.3483539 647.1259397 413.9274028 1084.373196 332.307915 976.5188729 2020.082325
t2 13
0.61 0.76 0.92 0.42 0.60 1.06 1.35
t1 14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径 流 系 数 9
0.7 0.7 0.7 0.7 0.7 0.7 0.7
累计 面积
X
系数
10
0.63 1.55 0.99 2.60 0.80 2.35 4.85
重现 期 (a) 11
2 2 2 2 2 2 2
设 计 降 历 时(min) t 12
10 10 10 10 10 10 10
雨 设计雨强
(L/s/ha)
614.01 1322.35 1182.75 2836.85 434.17 1182.75 2626.42
.
第 1 页 共 1 页 管 渠 过水能力 (L/s) 22
.
雨 设计雨强
(L/s/ha)
设计流量 (L/s) 16
15
复核:
图号:GPS-06 第 1 页 共 1 页 设 计 管 渠 过水断面 坡度 流 速 管径 渠宽 水深 (mm) (mm) (mm) ( ‰ )(m/s) 17 18 19 20 21
.
第 1 页 共 1 页 管 渠 过水能力 (L/s) 22
.
雨水管道水力计算表
设计管段编号(桩 长 号)
道路名称 1
起 2
迄 3
编制:
汇 水 面 积 度 本段 转输 累计 面积 面积 面积 (m) (ha) (ha) (ha) 4 5 面积
暴雨产流计算(推理公式贵州省)

Ⅱ1
Ⅱ1
山区、少量岩溶、植被差
Ⅱ2
Ⅱ2、Ⅱ3
山区或部分山区:中等岩溶植被较好
年最大平均24h、1h点降雨量(mm)与Cv表 多雨区 H24h Cv24 H1h Cv1 110 0.55 47 0.47 一般雨区 100 0.5 43 0.43 较少雨区 90 0.45 38 0.38
暴雨衰减指数n=0.4(用于n值范围0.25~0.55)特小流域 土类 前期土壤 水 分 时间 t(h) 0.1 高低山 0.01~1 流域面积F(km2) 丘陵 平坦 20 0.78
300≤F<1000 25≤F<300 θ >30 0.673 0.923 0.125 0.083 0.724 1.231 2.21 -0.174 0.75 0.73 0.357 0.923 0.125 0.083 0.834 1.231 1.32 -0.084 0.75 0.73
25≤F<300 3≤θ ≤30 0.357 0.923 0.360 0.240 0.717 1.231 1.32 -0.084 0.75 0.22
1
流域面积F(km2) 高低山 0.01~1 1.01~5 5.01~20 20.01~50 50.01~100 0.01~1 1.01~5 5.01~20 20.01~50 50.01~100 0.01~1 1.01~5 5.01~20 20.01~50 50.01~100 丘陵 平坦 20 0.87 0.8 0.76 0.73 0.71 0.69 0.61
500 0.93 0.9~0.95 0.94 0.92~0.96 0.93 0.9~0.95 Q计算(m3/s) 2997
0.63~0.85 0.74~0.88 0.81 0.74~0.88 0.77 0.86 0.8~0.94 0.82
雨水收集回用计算(模板)

汇水面积
降雨历时
重现期
设计降雨強度
徑流
设计雨水流量
范围
(m2)
(min)
(年)
(L/s.ha)
系数
(L/s)
F
t
P
qj
ψ
qy=qj*F*ψ/10000
建筑面积
23077
5.0
50.0
724.82
0.9
1505.41
注:广州设计降雨強度q =1154.3(1+0.70lgP)/t0.6
径流系数ψ为:混凝土和沥青路面
2、初期径流弃流量:
W=10δF=10x3mmx1.61 hm2=48.46m3
屋面、地面弃流厚度δ:3mm
3、蓄水池容量:
径流量-初期径流弃流量=2173.5m3-48.46m3=2125.0m3
4、溢流提升设备排水量:
按50年降雨重现期5min降雨强度设计
番禺-广铝建筑面积雨水流量计算表(广州5年重现期)
番禺-广铝建筑面积雨水流量计算表(广州1年重现期)
汇水
汇水面积
降雨历时
重现期
设计降雨強度
徑流
设计雨水流量
范围
(m2)
(min)
(年)
(L/s.ha)
系数
(L/s)
F
t
P
qj
ψ
qy=qj*F*ψ/10000
建筑面积
23077
5.0
1.0
380.37
0.9
790.01
注:广州设计降雨強度q =1154.3(1+0.70lgP)/t0.6
雨水收集回用
1、雨水利用径流量:
汇水面积F:2.3077hm2x70%=1.61 hm2
雨水设计控制雨量计算书

雨水设计控制雨量计算一、计算依据北京市地标《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DB11/ 685-2013北京市地标图集《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建筑与小区)》15SB14二、设计计算1)工程概况:项目基本情况见下表:透水铺装率78%;下凹绿地率51%。
2)雨水调蓄设施规模计算根据“京政发[2015]7号”文件要求,硬化面积大于等于一万平方米时,按每万平米配建不小于500立方米的雨水调蓄设施,根据《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DB11/ 685-2013要求,硬化面积小于一万平方米时,按每千平米配建不小于30立方米的雨水调蓄设施。
1.调蓄设施计算:因硬化面积为4651.01m2<10000 m2,因此所需调蓄池容积为V1=4651.01/1000*30=140 m3,本工程实际配建300 m3调蓄池。
2.下凹式绿地蓄水空间计算:按下凹50mm计算,则蓄水空间V2=0.05*4276.29=213 m33.总蓄水空间:V3=V1+V2=300+213=513 m33) 暴雨强度公式本工程位于石景山区北辛安地区,属于Ⅱ区,设计重现期为3年,降雨历时小于等于120min 。
所以暴雨强度公式取《规范》公式3.1.2-2711.0)8()lg 811.01(2001++=t P q4) 雨量综合径流系数计算根据《规范》专项指标要求配置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后,实际雨量综合径流系数为: Ψ=(0.85*4651.01+0.40*1097.37+0.15*8411.67+0.30*2874.36+0.8*812.83+0.85*4788.78)/22636.02=0.505) 设置雨水调蓄设施前外排雨水径流总量(m3):F h W y Z ψ10== 10*0.50*108*22636.02= 1213.60 m 3其中:yh =108mm ,F =22636.02m2,北京地区典型降雨量资料(mm )6) 设置雨水调蓄设施前外排雨水径流总量(m3):小区设置300立方雨水调蓄池后,外排雨水径流总量为1213.6-300=913m 37) 设置调蓄设施后外排水径流系数Ψ2=外排雨水径流总量/设计重现期下汇水面积内的总降雨量913.6/(10*108*2.26)=0.37(小于0.4,满足当地控制指标的要求)8) 外排水峰值流量计算:120min的降雨历时内,每5min的降雨厚度接近于这个降雨隔间的降雨强度,雨量径流系数接近于流量径流系数。
0贵州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计算(由点雨量计算径流)

1.1、输入基本数据(1)、根据地形图计算基本数据集水面积F ………………………………………………………… 2.16Km 2 主河道长度L ……………………………………………………… 1.7Km 主河道平均坡降J ……………………………………………………0.042‰(2)、根据贵州省暴雨洪水手册查表基本数据 H 60—年最大1h点雨量均值(mm)40mm Cv —年最大1h点雨量时的变差系数0.4 Kp 设计频率为P 的频率曲线模比系数………………………………………………设计状态下Kp 设…………………………………………1.95校核状态下Kp 校………………………………………… 2.66Cp 洪峰径流系数(附表九)……………………………………………………………设计状态下Cp 设…………………………………………0.8校核状态下Cp 校…………………………………………0.84 γ1汇流系数,按汇流分区取值(修定本P36)………………………0.335(3)、中间参数说明 流域几何特征值θ=………………………………………… 4.0342 汇流参数m=…………………………………………………0.4553 Cs 贵州省取值都为3.5倍Cv ………………………………………1.4000 f 流域形状系数f=…………………………………………………0.7474洪峰流 SP——1h 设计雨力(mm),SP= Kp·H 60′(5集水面积流域内各特征值:4131FJL´22.01q g 2L F143.189.0149.0223.0571.01)(481.0Sp C F J f Qp ´=g。
雨水水力计算说明书

1.量出雨水设计管段的长度和地面标高,各管段的汇水面积计算表2.表3-4中的2,3,13,14项分别从表3-1,3-2,3-3中取得3.本设计中采用的暴雨强度公式:q0=850(1+lgp)/tº`其中p=0.5,t1=15 由t=t1+nt2 ,n=2如;q8’-7’=850(1+lg0.5)/(15+2×0)=164.02 l/(shm²)并将其填入表3-4中第7项4.根据求得各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参考地面坡度,查满流水力计算图,确定处管段的设计管径,坡度和流速5.根据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速求本管段内雨水流行时间t0 ,例如,管段8’-7’的馆内雨水流行时间t2=L8’-7’/60·12=0.47将其填入表3-4中第5项6.求降落量,由设计管段的长度及坡度,求出设计管段上,下端的设计高差,如,管段8’-7’的降落量I·L=0.003·35=0.11m,将其值填入表3-4中第12项。
7.确定管道埋设深度及衔接;在满足最小覆土厚度的条件下,考虑冰冻情况,承受荷载及管道衔接,并考虑地下管线交叉的可能,确定管道起点的埋深或标高,本设计中埋深为0.8m,列如表3-4中第17项。
8.求各设计管段上,下端的管内底标高,用8’点的地面标高减去该点管道的埋深,得到该点的馆内底标高,即:18.02-0.8=17.22m将其例如表3-4中第15项再用该值减去该管段的降落量(设计降落量小于实际坡度时候要用实际值),得到终点馆内底标高,即:17.22-0.29=16.39m,将该值例如表3-4中第16项用7’点的地面标高减去该点的管内底标高得到7’点的埋深,即;17.73-16.93=0.8m ,将该值例如表3-4中第18项。
其余各管段的计算方法与此相同,知道完成表3-4所有项目9.水力计算后,要进行校核,使设计管段的流速,标高及埋深符合设计规定。
雨水流量公式详解(含计算过程及结果)

雨水设计流量公式式中———雨水设计流量(L /s)q—-—设计暴雨强度,(L /s・ha)Ψ-——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a公顷)其中一、暴雨强度公式为:式中t———降雨历时(min)P———设计重现期(年)(一)设计降雨历时,式中t——设计降雨历时(min)—-地面集水时间(min)—-雨水在管渠内流行的时间(min)m——折减系数的确定:地面集水时间受水区面积大小、地形陡缓、屋顶及地面的排水方式、土壤的干湿程度及地表覆盖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要准确地计算值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通常取经验数值,=5~15min。
在设计工作中,按经验在地形较陡、建筑密度较大或铺装场地较多及雨水口分布较密的地区,=5~8min;而在地势平坦、建筑稀疏、汇水区面积较大,雨水口分布较疏的地区,值可取10~15min。
m的确定:暗管m=2,明渠m=1.2,在陡坡地区,暗管折减系数m=1.2~2,经济条件较好、安全性要求较高地区的排水管渠m可取1。
的确定:式中-—雨水在管渠内流行时间(min)L——各管段的长度(m)v—-各管段满流时的水流强度(m/s)v的确定:式中v——流速(m/s)R——水力半径(m)I——水利坡度n--粗糙系数R确定:A——输水断面的过流面积(X—-接触的输水管道边长(即湿周)(m)n的确定:(二)设计重现期(P)P的确定:《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第3.2.4 条原规定: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
同一排水系统可采用同一重现期或不同重现期。
重现期一般采用0。
5~3年,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采用3~5年,并应与道路设计协调。
特别重要地区和次要地区可酌情增减。
二、汇水系数的确定(Ψ)汇水面积通常是由各种性质的地面覆盖组成的,随着它们占有的面积比例变化,Ψ的值也各异。
因此整个汇水面积的径流系数应采用平均径流系数;也可采用区域的综合径流系数,一般市区的综合径流系数Ψ=0.5—0.8。
(完整word版)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doc

(完整word版)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doc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修订本)小汇水流域部分二零零四年九月一、基本思路推理公式法,是最早用作根据暴雨资料间接推求设计洪水最大流量的方法之一。
我国于建国后,在铁路、公路、城市和工业区防洪排洪、城市排水以及中小型水电建设等方面,都广泛使用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洪水。
本次修订小汇水面积雨洪计算公式,主要考虑了影响雨洪计算公式结构的关键性的经验关系即汇流参数地区综合经验关系以及有关的边界条件,参照外省的类似经验关系并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进行修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汇流参数 m 和流域几何特征值θ之间的地区综合关系m~θ,由于面积较小的小流域及特小流域中坡面汇流随着面积逐渐起主导作用,不同θ值的流域汇流条件相对的差异较小,因而m~θ线坡度较缓;随着面积的增大,河槽汇流比重加大,汇流速度增加较快,汇流参数 m 增长较多,汇流 m~θ线坡度较陡。
所以,m~θ线是转折的。
参照《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一书综合国内几个地区m~θ关系及邻近省区m~θ关系的趋势,结合我省某些自然地理分类(如Ⅰ 2 类)点据分布情况,我省m~θ线大约在θ =30 处转折,当θ>30,m~θ线坡度较陡,即原《手册》确定的m=γθ0.73;当θ< 30,m~θ线坡度较缓,如附图中所定m=γ1θ0.22。
2、确定小面积 m~θ的趋势时,由于我省实测小面积资料特少,因此,除考虑点据分布外,还对我省可能出现的最小θ和m 值进行估计,假定流域汇水面积为1 平方公里时,对于主河道坡降很大(如100%)的特小流域,设若干种流域形状系数,其最小的θ不小于3.0,取θ =3 为应用范围的最小值。
由我省实测水文资料分析的汇流参数m 值,最小值为 m=0.4,原《手册》在与邻省区典型流域汇流参数比较的综合材料中,我省最小汇流参数为 m=0.31~0.39,结合我省分类m~θ关系点据分布,Ⅰ 2 类(丘山间谷坝,强岩溶,植被差)的m 值最低,其小面积的点据较多,依照其点据分布趋势,确定m~θ线在θ =30 处转折后通过θ=3.0,m=0.3 处,m~θ线与Ⅰ2类点据配合得还比较好,亦即在应用范围内取我省的最小汇流参数m=0.3。
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应用概述

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应用概述刘冬梅;罗永强;郭应洁【摘要】For the data absence areas of middle and small watersheds,the adjacent valley rainfall station data often used to calculate the flood storm.Guizhou Province Storm Flood Practical Calculation Handbook and Guizhou Province Storm Flood Practical Calculation Handbook (revised version)are widely used to calculate the design flood for data absence areas in Guizhou Province.The calculation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the handbook are introduced in the paper,according to the working experiences over the years,some suggestions are provide in terms of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application software.%对于无实测流量资料的中小流域,常常借助本流域及邻近流域雨量站的资料,通过暴雨途径计算设计洪水。
《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及《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修订本)》是目前贵州省中小流域无资料地区设计洪水计算的基本方法之一。
文章阐述了《手册》的计算原理及其应用,并根据多年实践经验,针对软件应用中的一些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期刊名称】《黑龙江水利科技》【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5页(P4-8)【关键词】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贵州省;软件编制;应用【作者】刘冬梅;罗永强;郭应洁【作者单位】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贵阳550002;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贵阳550002;贵州东方世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贵阳5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33贵州省水利厅1983年编制完成的《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多年来在贵州省各个部门得到广泛应用,对中小流域,特别是无实测洪水资料地区设计洪水的计算、复核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全省中小流域无资料地区设计洪水计算的“实用手册”。
雨水汇水量计算

雨水汇水量计算【篇一:市政雨水设计流量计算书_secret 】设计流量计算一、雨水设计流量计算1.雨水设计流量流量 q雨水设计流量流量 q 的计算公式为q??qf式中: q—雨水设计流量 (l/s) ;f—汇水面积 (ha) ;q —设计暴雨强度 (l/s 〃ha) ,1ha=10000m2 。
2.设计暴雨强度 q设计暴雨强度q 应按以下公式计算:q?167a1(1?clgp)(t?b)n式中, t——降雨历时(min) ;p ——设计重现期(广场、干道、厂区、居住区)、地形特色随和象特色等要素确立,重要干道、重要地域或短期积水即能惹起较严重结果的地域,重现期一般采纳2~ 5a 。
;a1 、c、 n、b ——参数,在拥有十年以上自动雨量记录的地域,依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确立,在自动雨量记录不足十年的地域,参照地方实测暴雨气象资料确立参数。
3.降雨历时 t排水水渠的设计降雨历时t,应按以下公式计算:t?t1?mt2式中 t——降雨历时( min );t1 ——地面集水时间( min ),视距离长短、地形坡度和地面铺盖状况而定,室外处面一般采纳5~ 10min ;m ——折减系数,见下表取值:t2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
折减系数 m4. 排水渠内雨水流行速度排水管渠的流速,应按以下公式计算:11232v?ri n 式中, v ——流速 (m/s) ;r ——水力半径 (m) ; i—水力坡降;n——粗拙系数。
排水渠粗拙系数为浆砌毛石时取0.017 ,混凝土排水渠为 0.014 。
r?bhb?2h 关于矩形排水渠,水力半径b 为排水渠底宽( m ), h 为排水渠内设计过水高度(m )。
关于梯形断面排水渠,水力半径为r?2二、排水渠设计设计降雨重现期 p 为 5 年,依据深圳市中部地域暴雨强度公式计算注:本公式只合用于深圳市中部地域,东西部地域可参照履行。
q (l/s 〃 ha )式中 t——降雨历时( min );=399.61 l/s 〃ha注:在自动雨量记录不足十年的地域,采纳。
雨水设计计算

4.降雨面积和汇水面积 (1)降雨面积——是指降雨所笼罩的面积,即降雨
的范围。22 (2)汇水面积——是指雨水管渠汇集雨水的面积,
用 F表示,以公顷或平方公里为
单位(ha或km2)。
任一场暴雨在降雨面积上各点的暴雨强度是不相 等的,但在城镇雨水管渠系统设计中,设计管渠的汇 水面积较小,一般小于100 km2,其汇水面积上最远 点的集水时间不超过60 min到120 min,这种较小的 汇水面积,在工程上称为小汇水面积。在小汇水面积 上可忽略降雨的非均匀分布,认为各点的暴雨强度都 相等。
重现期 P与年频率 Pn互为倒数,即
P 1 Pn
精选ppt
1.2 暴雨强度公式
28
暴雨强度公式是在各地自计雨量记录分析整理 的基础上,按照我国现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
定的方法推求出来的。暴雨强度公式是暴雨强度 i (或q)、降雨历时 t、重现期 P三者间关系的数
学表达式,是雨水管渠的设计依据。我国常用的暴 雨强度公式为:
尚无暴雨强度公式的城镇,可借用附近气象条件相
似地区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
精选ppt
(二) 雨水管网设计流量计算 1.1 地面径流与径流系数30
1.地面径流:在地面沿地面坡度流动的雨水,称 为地面径流。 雨水管渠就是收集雨水地面径流量。
2.径流系数
降 径雨 流量 量1
降雨量 < 地面渗水量,雨水被地面吸收 降雨量 > 地面渗水量,余水(两者之差)在地面
精选ppt
q167A11clgP t b29 n
式中 q —— 设计暴雨强度(L/s·ha); P —— 设计重现期(a); t —— 降雨历时(min);
A1、c、b、n —— 地方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计算
雨水设计控制雨量计算书

雨水设计控制雨量计算一、计算依据北京市地标《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DB11/ 685-2013北京市地标图集《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建筑与小区)》15SB14二、设计计算1)工程概况:项目基本情况见下表:透水铺装率78%;下凹绿地率51%。
2)雨水调蓄设施规模计算根据“京政发[2015]7号”文件要求,硬化面积大于等于一万平方米时,按每万平米配建不小于500立方米的雨水调蓄设施,根据《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DB11/ 685-2013要求,硬化面积小于一万平方米时,按每千平米配建不小于30立方米的雨水调蓄设施。
1.调蓄设施计算:因硬化面积为4651.01m2<10000 m2,因此所需调蓄池容积为V1=4651.01/1000*30=140 m3,本工程实际配建300 m3调蓄池。
2.下凹式绿地蓄水空间计算:按下凹50mm计算,则蓄水空间V2=0.05*4276.29=213 m33.总蓄水空间:V3=V1+V2=300+213=513 m33) 暴雨强度公式本工程位于石景山区北辛安地区,属于Ⅱ区,设计重现期为3年,降雨历时小于等于120min 。
所以暴雨强度公式取《规范》公式3.1.2-2711.0)8()lg 811.01(2001++=t P q4) 雨量综合径流系数计算根据《规范》专项指标要求配置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后,实际雨量综合径流系数为: Ψ=(0.85*4651.01+0.40*1097.37+0.15*8411.67+0.30*2874.36+0.8*812.83+0.85*4788.78)/22636.02=0.505) 设置雨水调蓄设施前外排雨水径流总量(m3):F h W y Z ψ10== 10*0.50*108*22636.02= 1213.60 m 3其中:yh =108mm ,F =22636.02m2,北京地区典型降雨量资料(mm )6) 设置雨水调蓄设施前外排雨水径流总量(m3):小区设置300立方雨水调蓄池后,外排雨水径流总量为1213.6-300=913m 37) 设置调蓄设施后外排水径流系数Ψ2=外排雨水径流总量/设计重现期下汇水面积内的总降雨量913.6/(10*108*2.26)=0.37(小于0.4,满足当地控制指标的要求)8) 外排水峰值流量计算:120min的降雨历时内,每5min的降雨厚度接近于这个降雨隔间的降雨强度,雨量径流系数接近于流量径流系数。
雨水量的计算说明书

雨水量计算说明书一、雨水量的计算1.1 根据该城镇的暴雨强度公式为:497.0)724.3()y lg 625.01(078.992++=t T q 式中 q ——设计暴雨强度公式(ha s L ∙/)y T ——设计重现期(a)t ——设计降雨历时(min )重现期:y T =1年,降雨历时:t=t 1+mt 2。
式中 t 1——地面集水时间(min ), 取5~15min ;t 2 ——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m —— 折减系数,暗管取2,明渠取1.2。
在该城镇中采用暗管排水,取m=2, t 1=10min 。
1.2 径流系数计算根据规划的地区类别,采用区域综合径流系数。
城市市区区域综合径流系数值0.5—0.8,在此城镇计算中C1-10取0.6,C11取0.4。
单位面积径流量:497.020)724.3210(078.992++⨯=t C q W =497.02)724.3210(078.9926.0++⨯t 497.021)724.3210(078.992++⨯=t C q W =497.02)724.3210(078.9924.0++⨯t设计流量Q 为:0q A Q ⨯=灌渠内雨水流行时间为:t 2=L/v式中 L ——管长(m )V ——雨水在管内的流速(m/s )坡降:L S h ⨯=设计管内底标高的最小值为地面标高减去管道的最小覆土厚度加上管径,埋深为设计地面标高减去设计管底标高。
管径、流速、流量等的确定采用满流水力计算表。
二、雨水管网定线2.1排水体制的选择规划区排水设施不完善,无完整排水系统,雨污合流排放,未经处理就近排入水体。
规划区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片区内规划用地竖向高程均在20年一遇的洪水位线之上。
暴雨强度公式根据附录:福建各地暴雨强度公式选用。
管材采用钢筋混凝土管。
2.2管线定线原则: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
雨水管渠应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坡度布置,要以最短的距离靠重力流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池塘、河流、湖泊等水体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水设计控制雨量计算
一、计算依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45-020-2016
2.《绿色建筑设计规范》DBJ/T45-049-2017
3.《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 年版)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 年版)
5.《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336-2006
6.《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ZDB/Z 49-2011
7.《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8.《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技术导则》
二、设计计算
1)工程概况:
项目基本情况见下表:
2)雨水调蓄设施规模计算
根据《广西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利用技术》,贺州属于广西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中的III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
80%。
3) 暴雨强度公式
本工程雨水量采用贵州贵阳市暴雨强度公式 q=1887(1+0.0.707lgP)/(t+9.35P 0.031)0.495
4) 雨量综合径流系数计算
实际雨量综合径流系数为:Ψ=0.251
5) 设置雨水调蓄设施前外排雨水径流总量(m3):
F h W y Z ψ10== 10*0.45*33.4*87833.31/0.8= 1650.1 m 3
其中:
y
h =33.4mm (80%控制率)
,F =87833.31m 2
,
6)设置雨水调蓄设施后排雨水径流总量(m3):
小区设置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后,
外排雨水径流总量为1650.1-1320.08=330.02m3
7)设置调蓄设施后外排水径流系数
Ψ2=0.2(满足新建小区0.2~0.4的控制要求)。
8)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
要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0%的目标,即控制33.4mm降雨无外排,项目场地内设计降雨控制量为V=10*0.45*33.4*87833.31= 1320.08 m3
B地块表四 LID单项指标汇总表
满足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80%要求。
9)总结
通过以上计算,根据《广西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利用
技术》,确定的专项控制指标可达到外排水径流系数不大于0.2,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小于80%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