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合集下载

法律的历史发展PPT学习教案

法律的历史发展PPT学习教案
历史上的法律制度、法律观念等往往对当今的法律现象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分析历史背景 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今的法律现象。
用历史眼光看待当今法律问题
很多当今的法律问题在历史上都有类似的情况,通过历史比较可以为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 思路和方法。
历史上的法治经验与教训
历史上各国在法治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当今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可以 避免走弯路,更好地推进法治进步。
判例法
以法官的判决为依据而形 成的法律,具有灵活性和 适应性。
法律与社会关系
法律与社会经济基础
法律作为上层建筑,受社会经 济基础的制约和影响。
法律与社会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决定法律的性质和内 容,法律巩固政治制度的统治 地位。
法律与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对法律观念、法律制 度等产生深远影响,法律也反 映和传承社会文化。
法律的历史发展PPT学习教案
目 录
• 法律起源与早期发展 • 古代法律制度及演变 • 中世纪法律变革与教会法影响 • 近现代法律体系建立与完善 • 当代法律发展趋势与挑战 • 法律历史发展意义与启示
01 法律起源与早期发展
法律概念及起源
法律的定义
法律与道德、宗教的关系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 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性文件,用于 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
法律渊源的差异
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渊源主要是制定法,而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渊 源则包括制定法和判例法。
法律适用原则的不同
大陆法系国家一般采用法定主义原则,即法律规定必须严格遵守;而 英美法系国家则更注重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国际法发展及影响
国际法的起源与发展
国际法起源于古代国际交往中的惯例和规则,随着国际关系的不 断发展而逐渐完善。

法律专业基础理论

法律专业基础理论

法律专业基础理论一、法的概念、本质与特征(一)法的概念在法学中,“法”与“法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用语。

法是一种行为规范,即指调整、规范人们行为的某种尺度、标准或模式,有其特定的社会、阶级本质和内容。

而“法律”,在法学上通常指法的表现形式。

在现代汉语中,“法”与“法律”有时通用。

“法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法律即指“法”,是指一切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狭义上的法律,在我国主要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除宪法以外的基本法律与一般法律。

(二)法的本质法的本质是指法的内部联系和内在规定性。

法的本质用一句话表述,即:法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通过国家意志形式表现出来的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

这一定义概括了法的内在规定性的三个方面,即法的物质制约性、国家意志性和阶级意志性。

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首先,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是与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相联系的那部分意志。

其次,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和整体意志,是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而非统治阶级中部分或个别成员的意志。

2.法是以国家意志形式表现出来的统治阶级意志。

统治阶级意志只有经过国家这个中介才能上升为国家意志,才能作为法律而存在,这即马克思所说的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具体途径是:第一,国家制定,即有权的国家专门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将统治阶级的意志制定为法律规范;第二,国家认可,即有权的国家专门机关对社会上现实存在的符合统治阶级意志的一般社会规范赋予法律效力,使之成为法律规范。

3.法所表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国家意志,其内容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这即法的物质制约性。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人口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决定性的因素。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其中生产力代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生产关系代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思修第六章第一节教案

思修第六章第一节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教案第六章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分析了社会主义法律是如何运行的。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从法律含义、特征、产生与发展三个方面对“法律”进行了阐释,使学生对“法律”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引导学生从法的创制、实施、法律借以产生的物质生活条件、法律内容所体现的意志等角度来定义法律,旨在使大学生深刻理解法律的本质含义。

情感目标: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法律,要在理解法律及其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的发展规律和时代价值,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法律的本质特征教学难点:法律的运行【教学方法、教具】以教材、教参、多媒体为教具,以启发法、讲授法、提问法等为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法治是现代文明的制度基石。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

建设法治中国,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参与和推动。

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大学生肩负着重要责任。

大学生要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不仅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而且要努力提高法治素养。

这就需要培养法治思维,尊重和维护法律权成,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努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观看案例视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二、讲授新课法律案例:同学A在校道上捡到一副眼镜,放在宿舍的桌面上,在用电脑时不小心压坏了眼镜。

捡在别人丢失的东西有妥善保管的义务吗?同学A需要赔偿吗?《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

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一、法律及其历史发展(一)法律的含义法律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法律的历史发展

法律的历史发展

法律的历史发展一、引言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规范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

自古以来,法律制度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历史演变。

本文将从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四个阶段,对法律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和分析。

二、古代法律(一)中国古代法律中国古代法律起源于夏、商、西周时期,以礼教为基础,形成了以宗法制度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学派兴起,主张法治,强调法律的普遍适用和严格执行。

秦朝统一六国后,推行法家思想,实行严刑峻法。

汉朝以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礼法并重,形成了礼法合一的法律体系。

(二)古印度法律古印度法律起源于公元前15世纪的吠陀时期,以《摩奴法论》为代表,强调种姓制度,维护社会等级秩序。

佛教和耆那教兴起后,提倡平等、非暴力和慈悲,对古印度法律产生了影响。

(三)古希腊法律古希腊法律起源于公元前8世纪的城邦时期,以《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法典》为代表,强调民主、自由和法治。

古希腊法律对后世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中世纪法律(一)罗马法罗马法起源于公元前753年的罗马城邦时期,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强调公民权利和义务。

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查士丁尼法典》,对后世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伊斯兰法伊斯兰法起源于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以《古兰经》和《圣训》为基础,强调一神教信仰和穆斯林共同体。

伊斯兰法对阿拉伯地区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基督教法基督教法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以《圣经》为基础,强调信仰、道德和慈善。

中世纪时期,基督教法成为欧洲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近代法律(一)大陆法系大陆法系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以拿破仑法典为代表,强调法律的普遍适用、平等和正义。

大陆法系对欧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英美法系英美法系起源于11世纪的英国,以普通法为基础,强调判例、程序和法治。

英美法系对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地区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1.1法的概念和起源

1.1法的概念和起源

1.1法的概念和起源1.1.1法的概念(1)法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其目的在于维护、巩固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通俗地讲,法是社会生活中判断人们行为是与非的一种界限,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

(2)法律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两层含义。

广义的法律是指法的整体,包括法律、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及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而狭义的法律则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在我国现代法律制度中,广义的法律是指包括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文件;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1.1.2法的起源(1)古代的法律人类最初的法律脱胎于原始氏族规范。

原始规范是氏族习惯,是简单的、非正式的,同原始社会的生产力低下的状况相适应。

原始规范的实施主要依靠人们内心信念、习惯、氏族首领的威信,原始规范中没有权利和义务之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而建立社会秩序,其调整范围也以血缘关系为界限。

古代法分奴隶制法和封建制法两种。

公元前18世纪的《汉穆拉比法典》是奴隶制社会古巴比伦法的代表,也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基本完整保留下来的最早的成文法典。

中国古代奴隶制法大约出现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夏商王朝。

中国最早进入封建社会。

战国初期李悝的《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制法典。

秦汉以后历代都有统一的系统法典,唐律更以其体系严谨、内容详备、风格成熟成为封建制法的典范。

欧洲封建社会地方习惯法、罗马法、教会法、城市商法以及国王的敕令多种法律形式并存。

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虽有所侧重,但一般都经历了由分散的地方习惯法向全国统一的成文法的发展过程。

奴隶制法的共同特征是:根源于奴隶制社会的经济基础.并和奴隶制国家的阶级本质相一致;体现奴隶主阶级的意志,严格维护奴隶制经济基础,特别是奴隶主阶级对生产资料和奴隶的占有,并确立奴隶主阶级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统治。

法的概念与历史发展ppt课件

法的概念与历史发展ppt课件

法的概念与历史发展ppt课件目录•法的基本概念与特征•法的起源与历史发展•法的本质与功能•法的渊源与分类•法的运行与实施•法与社会发展关系探讨01法的基本概念与特征法的定义与内涵0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02法的内涵包括法的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普遍约束力和权利义务一致性等方面。

01020304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普遍约束力法的基本特征法是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行为的标准和模式。

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

法对所有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任何人不得违反。

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与经济法与政治法与文化法与道德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法对政治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政治也影响法的内容和实施。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法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和影响;同时,法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促进或阻碍经济的发展。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法与道德有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法对文化有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同时,文化也影响法的制定和实施。

02法的起源与历史发展社会共同体的形成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宗教、道德规范的演化法的起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形成各种社会共同体,如氏族、部落等,这些共同体需要一定的规则来维护秩序和平衡各种利益,法律应运而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出现,社会分化为不同的阶级,为了保护私有财产和维护阶级利益,法律逐渐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

早期的法律往往与宗教、道德规范相互交织,许多法律规范是由宗教戒律和道德规范演化而来。

成文法时期随着国家的产生和成文法的出现,法律开始以法典、法律条文等形式颁布实施,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强制性。

习惯法时期早期的法律主要表现为习惯法,即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思修第五章(法律精神)

思修第五章(法律精神)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 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
1.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宪 法权利)
平等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 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 被选举权;政治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有信教或不 信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或 那种宗教的自由等。
人身自由权。身体不受 非法侵犯,人格尊严、住宅 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 秘密受法律保护等。
规范作用。指引作用、预 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 用和教育作用。
社会作用。
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 的国家制度;
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 济制度;
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 会秩序;
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
3.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贯穿于 法律制定和运行的始终。
1.法律制定
国家对权利和义务,即 社会利益和负担进行的权威 性分配,是法律运行的起始 性和关键性环节。
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 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 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 进性。
主要体现在:坚持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借鉴成功经验;与时俱进。
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 律保障。
2.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2.宪法的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 人权保障原则 法治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国家制度是一个国家的统 治阶级通过宪法、法律规定 的有关国家性质和国家形式 方面的制度的总称。它体现 国家政权特定的阶级本质, 而且为国家政权的运转、国 家职能的实现提供保障。
我国的国家制度包括: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

法学概论第一章 法的一般原理

法学概论第一章 法的一般原理

指引作用 教育作用
(一)规范作用
评价作用 预测作用
强制作用
维护社会秩序
(二)社会作用 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1.


(1)社会主义法确认和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社会主义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和完善。

(3)社会主义法对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

2.我国社会主义法保障人民民主及对敌专政和打击刑事犯罪 (1 (2)我国社会主义法坚决实行对敌专政,打击各种刑事犯 罪。
第一章
法的一般原理
第一节 法的本质和历史发展 一 、法的基本特征
(1)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2)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社会规范
特征
(3)法是规定权利义务的社会规范
(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一)法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具有规
范性、概括性和可预测性等特点。

但是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国家的强制
力只是法区别于其他行为规范的特点之一, 但不是法得以实现的惟一方式。

法律概念: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 认可的,体现统治阶级意 志的,以规定人们的权利 和义务为调整机制,并由 国家强制力保证
(一)法是统治阶级意 志的集中体现
(二)法是统治阶级的 国家意志的体现
111789年法国大革命初期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一法是统治阶级意一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志的集中体现一法是统治阶级意一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志的集中体现二法是统治阶级的二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国家意志的体现二法是统治阶级的二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国家意志的体现12象征王权和王法的铜器三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这个阶三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三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这个阶三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对奴隶行刑的石头刑具13法的内容是由其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的内容是由其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综上所述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被奉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第九讲_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_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第九讲_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_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第六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七讲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 内涵、体系及运行机制,领会社会主义法律 的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律理 念,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自觉性, 掌握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特别 行政 区立 委及 政府
法的制定机关
法的制定机关
全国人大
法的称谓
宪法
效力等级
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
举例
《宪法》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国务院 国务院各部委
法律
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
效力仅低于宪法
效力仅低于法律 效力低于行政法规 效力低于行政法规,针 对本行政区的具体情况 和实际需要 效力低于同级地方性法 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效力低于法律

3、刑罚酷烈、滥施肉刑 、广为诛连 例如: 史记在《论衡》中就记载到:荆轲为燕 子丹刺秦王,后诛轲九族。 袁崇焕被凌迟处死 明末张岱所著的《石匮书后集》卷第 十一《袁崇焕列传》中这样记载:遂於镇 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割肉一块, 京师百姓从侩子手争取,生噉之。侩子乱 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膛 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 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
三、法官权限不同
大陆法系法官必须按法典规定审判,英美法
系法官有自由裁量权并且可以按历史相关判 例审判
资本主义法律基本特征
第一,维护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 制。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所有资产阶级宪法的一 项基本原则,也是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核心。 第二,维护资产阶级专政,确认资产阶级议会民主 制。资产阶级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执掌政权的,政党 制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一项重要的制度。 第三,维护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和人权。资本主 义法律不同于以往私有制法律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在 于,在法律上,人人都处于“平等”地位,都“平等” 地享 有各种“自由”,这种平等和自由又被称为“人权”。

第八章 法的概念

第八章  法的概念

2、从法的本源下定义
(5)必然说(规律说):法即 必然说(规律说): ):法即 某种必然关系或规律。例如, 某种必然关系或规律。例如, 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从最广泛的意义 上说, 上说,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 出来的必然关系。 出来的必然关系。在这种意义 上,一切存在物都有它们的 法。”
非马克思主义的法的定义
2、从法的本源下定义
(4)权力说:法即权力的表现或 权力说: 派生物。例如,韩非: 法者, 派生物。例如,韩非:“法者,编 著于图籍,设之于官府, 著于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 百姓者也。 霍贝尔: 百姓者也。”;霍贝尔:“这样的 社会规范就是法律规范, 社会规范就是法律规范,即如果对 它置之不理或违反, 它置之不理或违反,按例就会遇到 拥有社会承认的, 拥有社会承认的,可以这样行为的 权力的人或集团, 权力的人或集团,以运用物质武力 相威胁或事实上加以运用。 相威胁或事实上加以运用。”
法的定义
☺ 虽然给法下定义是一件非常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难的事,但法学却不能没有法 难的事, 的定义。故而,历史上无数思 的定义。故而, 想家都试图给法以一个清晰的 概念,统而概之, 概念,统而概之,可以将这些 解释分为两大类: 解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马 克思主义的; 克思主义的;另一类是马克思 主义的。 主义的。
3、从法的作用或功能下定义
(2)社会控制说:法是社会控制 社会控制说: 的手段。例如,庞德: 的手段。例如,庞德:“我把法 理解为发达的政治上组织起来的 社会高度专门化的社会管制形 ——一种通过有系统 一种通过有系统、 式——一种通过有系统、有秩序 地适用社会强力的社会控制。 地适用社会强力的社会控制。在 这个意义上,它是一种统治方式, 这个意义上,它是一种统治方式, 我称之为法律程序的统治方式。 我称之为法律程序的统治方式。”

法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法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原始社会的解体 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法的历史类型 法的历史类型的概念。 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一般规律。 前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法的起源(一)
原始社会的调控机制:原始的社会生产方式是
共同占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原始共产制。 氏族公社是原始社会最典型的社会组织形式, 原始社会的调控机制就是通过氏族公社来进行 的。 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氏族习惯是调整原始社 会的最主要的社会规范,它是氏族成员长期的 共同生活中自发形成的,经过世代相袭,全社 会公认的神圣不可侵犯的传统。

法的历史类型
法的历史类型的概念。 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一般规律。 前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资本主义法律制度。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大法系。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特点:阶级性与人民性 的统一。意志性与规律性的统一。人与人之间相互平 等的法律形式与现实保障的统一。国家强制性与自觉 遵守性的统一。

法的起源(二)
法产生的社会背景:原始社会末期三次社会大分工及 其社会后果,氏族制度的解体,国家的形成。 法产生的基本标志及其与氏族习惯的区别:国家的产 生,诉讼与审判的出现,权利与义务的分离。 法产生的一般过程和具体规律:从个别调整发展为一 般调整,从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到成文法,从社会规 范的混沌一体逐渐分化为各自独立的规范体系。

第二章_法的概念

第二章_法的概念

第⼆章_法的概念第⼆章法的概念第⼀节法的基本特征⼀、法、法律词义(⼀)法律概念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法与律分开,含义不同法:等于刑,有公开、裁判的含义律:⼀致遵循的格式、准则(包括成⽂的不成⽂的习惯)2、战国后期:法与律同义3、秦汉时开始:法与律合⽤为“法律”。

(⼆)法律的词义----哈特的《法律的概念》。

在现代汉语中:1、⼴义的法律:宪法、法律、⾏政法规、地⽅性法规和规章2、狭义的法律:全国⼈⼤及其常委制定的法律(包括宪法)⼆、法的本质(⼀)法的本质和现象P311、法的本质:2、法的现象:3、法的本质和现象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阶级对⽴社会的法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主要观点:阶级对⽴社会的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的意志1、法是“意志”的体现或反映2、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3、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4、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5、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活条件决定的---最终决定意义上说的(三)当代中国法的本质:全国⼈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公共意志、社会契约---超阶级论P12第⼆节法的基本特征⼀、法是调节⼈的⾏为及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法的规范性、⼀般性(普遍性)1、规范性2、⼀般性(普遍性----连续性、稳定性):⼆、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国家意志性三、法是规定权利、义务和权⼒的社会规范:法的内容---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四、法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国家强制性▲法的基本特征:法的可诉性第三节法的要素▲1、法的要素(三要素):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条⽂)、法律概念▲2、法律要素的特征P42⼀、法律规则:采取⼀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为规范。

▲法律规范=法律规则;但也有⼈说:法律规范=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律概念(⼀)法律规则与法律条⽂1、法律条⽂是法律规则的载体,没有条⽂即没有法律规则。

法律发展

法律发展

(二)特点:扬弃 1、在法律发展的客观过程中,每一种新 法律对于旧法律来说都是一种否定,但 这种否定中包含着肯定,从而使法律发 展过程呈现出对旧法既有抛弃又有保存 的性质。 2、法律继承实际上是一种批判的、有选 择的继承。
二、法律继承的根据和理由
1、社会生活条件的历史延续性决定了法 律继承性的客观存在 2、法律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法律发展过 程的延续性和继承性 3、法律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共同性决定 了法律继承的必要性。 4、法律发展的历史事实证明,法律继承 是一个实践上可以验证的问题。
2、要注意外来法律的本土化,即用本国 法去同化和整合外国法(本土化与本土 资源) (1)在法制建设中,我们首先要利用本土 资源,走内源发展的道路。 (2)走内源发展道路、利用本土资源进行 法制建设也存在一定限度和局限性。
3、要注意法律移植的优选性 (1)需要标准。 (2)国情标准。 (3)优选标准。 (4)非价值标准。
二、法律发展的内涵
(一)发展 指整个社会(包括人、观念、制度 等)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从落后到先 进,从贫困到富裕、从封闭到开放、从 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奴役到 自由、从野蛮到文明的社会整体的进步 过程与趋势。
(二)法律发展 是一个整体性概念,指的是与社会经 济、政治和文化等的全面发展相适应的, 包括了法律制度的变迁、法律精神的转 换、法律体系的重构等在内的法律进步 过程与趋势。
(三)关于法律移植的理论背景: 1、孟德斯鸿 :“为某一国人民而制定的法律, 应该是非常适合于该国人民的,所以,如果一 个国家的法律竟能适合于另外一个国家的话, 那只是非常凑巧的事。” 2、萨维尼:法律是“内在地、默默地起作用的 力量”的产物,它深深植根于一个民族的历史 之中,而且其真正的源泉乃是普遍的信念、习 惯和民族的共同意识,就象民族的语言、建筑 及风俗一样,法律首先是民族特性、民族精神 决定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版) 法律部分要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版) 法律部分要点

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第一节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一、法律的词源《说文解字》法刑通用《尚书》公平裁判我国古代“法”除与“刑”通用外还往往与“律”通用1、广义的法律:指法律的整体,主要包括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

2、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二、法律的一般含义3、法律的一般含义:①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②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体现③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三、法律的历史发展4、法律的历史发展: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制法律(原始社会没有法律,只存在习惯) →社会主义法律5、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制度:可以分为大陆系法律和英美法系法律。

(1)大陆系法律又称罗马系法律、民法法系、法典法系等,仿照《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的样式而建立起来的国家法律制度的总称。

欧洲的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和拉丁美洲、亚洲许多国家的法律都属于大陆系法系。

(2)英美法系又称英国法系、普通法系、判例法系,是承袭英国中世纪的法律传统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制度的总称。

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法律制度均属于英美法系。

6.资本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1)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2)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自由原则;(3)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7.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理解:社会主义法律是新兴的法律制度。

社会主义法律是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是社会主义关系本质要求的反映和表现。

历史进程两个重要特点:由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所创立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

8.社会主义法律的意义: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以公有制为基础,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历史使命的法律制度。

法的基础理论

法的基础理论

特别行政区的法
特别行政区的国家机关在宪 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范围内制定或认可,在特 别行政区内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成文法和不成文 法。
中央军事委员会根据宪 法和法律,制定军事法规,在武装力量内部实 施。 我国与外国签订的具有规范性内容 的国际协定以及我国批准加入的国际条约。
军事法规和军事规章
国际条约
法的渊源
宪法
我国的根本大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按照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具有最高的法律效 力,是其他一切法律、法规制定的依据。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制定。 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 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
案例:F9 国法家法
九、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创制
法的创制--指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在其法
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的程序,制 订、修改和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以及认 可法律规范的活动。
立法—特点
特定主体
依照一定职权 依照一定程序
运用一定技术
制定、认可、修改、补充、废止。
立法过程与立法程序
十一、法律部门和法律体系
法律部门是指以调整社会关系的领域和调整
方法作为主要标准,对现行法进行的一种分 类,凡是调整同一领域社会关系并运用相同 的调整方法的法律规范就构成一个法律部门。 (我国有九个部门法) 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 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构成的有机联系 的系统化的统一整体。
三、法的本质
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是被“奉为法律(即国家意志)”
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3、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
条件决定的
四、法的作用

2018版思修教案——第六章

2018版思修教案——第六章

2018版思修教案——第六章(共1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法律的含义、历史发展;全面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了解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掌握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了解各个法律部门的基本功能和原则,让学生懂得遵循正确的程序实施法律行为,懂得通过法定程序解决法律纠纷。

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法治体系,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准确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增强建设法治国家的使命感。

牢固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准确把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五个坚持”;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使学生养成心中有法、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准确把握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内涵,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妥善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各种矛盾,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

教学重点: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

2、宪法的地位、基本原则和制度。

3、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和功能。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

5、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6、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五个坚持”。

7、法治思维的内涵和基本内容。

8、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

9、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含义及其关系。

10、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教学难点:1、宪法的地位、基本原则和制度。

2、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五个坚持”。

4、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法律的概念和作用

法律的概念和作用

法律的概念和作用概述法律是指由国家或地区政府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规则和准则,旨在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利。

它是社会的基本公共规则,具有普遍适用性,对社会发展和个体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律的概念法律是社会组织和管理的基础,它设定了人们在社会中应遵守的准则和规则。

法律的概念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1.一般定义:法律是一套权威的规则和准则,由政府或相关机构制定,以规范社会公民的行为和维护社会秩序。

2.历史定义:法律源于古代社会的习俗和规范,并经过时间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现代社会中的法律体系。

3.功能定义:法律的存在和应用是为了保护公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法律的作用法律作为社会管理和治理的工具,具有多重作用:1.维护社会秩序:法律规范了人们的行为,限制了可能导致混乱和犯罪的行为,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行和秩序。

2.保护个人权益:法律确保公民享有一系列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例如言论自由、人身安全、财产权等。

3.促进社会公平:法律通过建立公正的法律制度和司法机构,确保所有人在面对争议和冲突时都能公平地获得解决。

4.规范经济活动:法律对商业和经济领域有专门的规定,保护市场竞争秩序,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公平竞争。

5.保护环境和生态:法律规范了对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防止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滥用。

6.建立信任和预测性:法律的存在和遵守建立了人们对社会和法律秩序的信任,使得人们能够预测和计划自己的行为。

7.制定社会政策和规划:法律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规划,引导社会发展和解决社会问题,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目标。

法律的适用和改革法律的适用和改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法律需要不断地跟进和调整。

法律的适用需要考虑社会和经济背景、文化差异、公众意愿等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解释和调整。

法律的改革可以通过修改现有法律、制定新的法律和政策,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结论法律是社会管理和治理的基石,它的概念和作用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一)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1、平等权 2、政治权利和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4、人身自由权 5、监督权和获取国家赔偿权 6、社会经济权



7、文化教育权 8、特定主体权利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体现内在结构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 求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 由于历史原因,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 这就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自 身内在统一而有多层次的结构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统帅, 由法律规范、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 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



其次,法律体现的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哪 部分统治阶级的意志。 第三,法律还体现了统治阶级意志中的国 家政策、统治阶级的道德、最高统治阶级 的言论等形式中。 4、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法律的本质、内 容和发展方向。



法律是定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 力保证实施的, 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 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 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 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运行的行为规范体系。

2、民商法 (1)民商法的涵义 民商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 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 关系的法律规范。 (2)《民法通则》 (3)《合同法》、《物权法》、《农村土 地承包法》、



(4)《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 (5)《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 人独资企业法》、《商业银行法》、《证 券投资基金法》 (6)《证券法》、《海商法》、《票据 法》、《保险法》 (7)《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 法》、《计算机保护条例》

法学概论法的基本理论第一章

法学概论法的基本理论第一章

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
新中国成立后颁布了 宪法性文件 ——共 同纲领
十月革命胜利,制定 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所处的 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象征王权和王法的铜器 对奴隶行刑的石头刑具
第二节法的产生及历史发展
• 法的历史类型 是指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 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这一 概念集中反映了法与其社会经济基础这间的相互 关系。
• 第一,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共同 意志的体现。
• 第二,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也就是说,法具 有物质的根源性和制约性。
• 第三,经济以外的其他因素对法也有影响。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
1789年法国大革命 初期, 制宪会议通过 《人权宣言》和《一七九 一年宪法》
第一节 法的概念与本质
一、 法的概念、特征及作用 (一) 法的概念
1.从词源上分析:中国“法”字的古字体
为“灋”,《说文解字》:“灋,刑 也”,“平之如水从水”;“廌(zhi),所以
触不直去之,从去”。
第一章 法的基本理论
廌是一种能“治狱”、“别曲直” 的独角神兽,“性知有罪,有罪触,无 罪则不触”。
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两大法系
类别 法律适用 判例地位 法律渊源 法律分类 法律编纂 诉讼程序
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
归纳 判例是法 制定法、判例法 普通法、衡平法 倾向单行法 对抗制诉讼
演绎 不属于正式渊源 制定法 公法和私法 法典形式 职权主义诉讼
第四节 法律规范和法律关系
• 1、法律规范的概念
第一章 法的基本理论
2、古今“法”的观点分析 (1)西方学者:“自然法”、“神法”与 “它实是在先法”“自然法”是指一种人类的普遍理性,

第一章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

NEXT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1.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2.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指引作用 预测作用 评价作用 强制作用 教育作用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 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 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等环节。
小组讨论
代表团审议
全体大会审议
(3)通过法律草案
1/2 普通法律草案
2/3 宪法草案或者宪法修正草案
(4) 公布法律
我国法律的公布是通过国家主席签发主席令的方式来实现的。立
法法第52条规定,签署公布法律的主席令应载明该法律的制定机
关、通过和施行日期。公布法律的报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公报》《国务院公报》《人民日报》
《家庭、私有制 和国家的起源》 NEXT
法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人类进入奴隶 社会开始有了

BC2000年美索不 达米亚地区一土地 诉讼案判决
汉穆拉比法典
公元前25世纪 埃及审判记录
NEXT
法律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习惯 习惯法
制定法(成文法)
简单-→复杂 不完善-→完备 自发-→自觉
法律也不是永恒存在的,法律也将随着私有制、 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廌是一种能“治狱”、“别 曲直”的独角神兽,“性知有 罪,有罪触,无罪则不触”。
法的终极价值追求:公平、 正义
与“法”经常连在一起使用的“律”字在《说文 解字》中解释为“均布也”。 “均布”是古代调 音的一种工具,引申为整人们行为的规范。
“法”强调“平”、“正”、“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法律得实质内容来瞧,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就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与自然规律得反映,具有鲜明得科学性与先进性
作用
法律得规范作用指引、预测、评价、强制、教育
社会主义法律得社会作用
确立与维护人民民主专政得国家制度、社会主义得经济制度、与谐稳定得社会秩序,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
社会主义法律得运行
法律制定、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
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得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要得意义
保障法律至上地位
推进依法执政、提高立法质量、严格规范公正执法、提升司法公信力、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成为法律权威得坚定维护者
树立法律信仰、引导她人尊重法律权威、敢于同各种犯罪违法行为作斗争
道德得起源与本质
道德得起源
社会关系得形成客观条件
人类自我意识得形成与发展主观条件
主客观条件统一于生产实践,劳动创造了人与人类社会,就是道德起源
道德得本质
特殊得社会意识形式社会经济关系得反映
道德得功能与作用
主要功能认识功能调节功能(具体:导向、激励、辩护、沟通)
集中表现为处理个人与她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得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得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社会作用
影响经济基础得形成、巩固与发展
社会实践就是锻造人才得熔炉
婚姻家庭生活中得道德与法律
恋爱中得道德规范
特征
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本质要求
体现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时代要求
体现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得国情要求
体现继承中国法制传统与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得文化要求
体现动态、开放、与时俱进得发展要求
构成
层次
宪法就是统帅、法律就是主干、行政法规就是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性法规也就是重要组成部分
部门
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践行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为人民服务就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得核心
为人民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与人际关系得客观要求,为人民服务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得要求,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得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得统一。
集体主义就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得原则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得辩证统一,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重视与保障个人得正当利益
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得重要精神力量
对其她社会意识形态得存在有重大影响
通过调整人们之间得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与稳定
提高人得精神境界、促进人得自我完善、推动人得全面发展得内在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就是斗争工具
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意义
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客观需要
就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得内在要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内容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意义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规律得深刻把握
体现了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得有机结合
体现了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内容得丰富与拓展
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诚信就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得基础、诚信就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得前提、诚信就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得通行证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正确认识我国当前得就业形势
树立正确得择业观与创业观
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
服从社会需要,追求航长远利益
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要有积极创业得思想准备
要实践中成才
在艰苦中锻炼就是成才得必要条件
我国公民得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
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力与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监督权与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特定主体权利
基本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与法律
维护祖国得安全、荣誉与利益
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与参加民兵组织
依法纳税
其她义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形成
标志
重大意义
党得领导与依法治国得关系
服务大局与依法治国得关系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含义与基本特征
法律至上
权力制约
人权保障
正当程序
怎么做
把握好民主与法治得关系、权利与权力得关系、权利与义务得关系、自由与平等得关系、实体与程序得关系
途径
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
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意义
就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法治思维得核心要求,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法治国家得前提条件
法律得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法律得词源
法律得一般含义
法律就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得行为规范
法律不但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而且由国家保证实施
法律就是统治阶级意志得体现
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法律得历史发展
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本质
从法律所体现得意志来瞧,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就是工人阶级领导下得广大人民意志得体现
树立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公共生活中得道德与法律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有序得公共生活就是构建与谐社会得重要条件
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得健康发展
就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得基本保障
就是国家现代化与文明程度得重要标志
公共生活中得道德规范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职业生活中得道德与法律
职业生活中得道德规范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基本特征
鲜明得政治性、彻底得人民性、系统得科学性、充分得开放性
意义
有利于促进正确法治观念得形成、有利于理解法律得内在精神、有利于养成依法办事得行为习惯
基本内容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得领导、
怎么做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得关系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得关系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思想得关系
就是个人健康成长得重要条件
内容
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得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与谐
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得实现瞧做就是一种高层次得需要
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得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得能动作用
我国宪法确立得基本原则与制度
宪法得特征
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得方面
在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得法律效力
在修定与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她法律更为严格
宪法得基本原则
党得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原则
我国得国家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得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