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单元]第二单元
[年级]高一年级上册
[单元课时数]6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本单元鉴赏中国现当代散文和外国散文,知识要点是在整体把握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学习文章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德育目标:
体味作者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对独立人格的向往和迷恋之情唤起学生对积极而坚实、乐观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方法和措施:
1、朗读教学法。声情并茂的朗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讨论法、点拨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师生互动,沟通认识和看法,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3、比较鉴赏法。将几篇散文的表现手法进行比较,从而深入理解和把握本文的美点。
所需材料及资源
1、多媒体课件
2、课文赏析
3、朗读示范磁带
4、美文荐读《航船中的文明》(朱自清)、《故乡的月色》(庄园)、《江南古镇》(杨国民)、《冬天的山》(代青)、《轮椅间的心灵对话》(张海迪)、《彻悟生死之后才可能拥有的宁静》(蒋子丹)、《故乡的胡同》(史铁生)、《爱从未离开你》(史丹利.D.慕尔森)、《落叶》(日本)(岛崎藤村)
[教学过程]
《荷塘月色》第1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美点寻踪,赏析课文的美,背诵课文4、5、6段。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曾经品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父亲那臃肿而蹒跚的背影所承载的悲凉、惆怅与沉重似乎还积淀在我们的心头。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朱自清先生心灵的荷塘,叩响心扉,解读那淡雅朦胧的心月,心荷。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多媒体显示“荷塘月色”优美画面,学生感受画面的美。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入境,欣赏美景,体味感情。
3、放录音,学生复听一次,纠正朗读中的错误。(投影显示,给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三、美点寻踪,体味课文的美。
1、欣赏文章的“画面美”。无论是荷塘的月色,还是月下荷塘,景物美妙怡人,画面立体感强,并且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浓淡相宜,疏密有致。不仅色彩均匀悦目,而且透出一股神韵,有着浓浓的诗意。
2、品味文章“语言美”。
(1)勾画精美传神的词句。
(2)揣摩体味分析运用修辞的妙处。
(3)品味文章中的叠词。
(4)品析文章中一些精当的动词。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欣赏文章的画面美、语言美。
五、学生随朗读带再次进入文章情景,感受画面美、语言美。
六、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4、5、6段。
《荷塘月色》第2课时
教学要点:继续赏析文章的情调美,讨论文中的“我”是什么样的人物;自由质疑,学生共同研究解决或师生一起商讨。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个体抽查、集体背诵。
二、赏析文章的情调美,感受这种情感的独特性和时代性
1、体察文中景物描写的感情色彩,分析景物描写中寄予的思想感情,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生成板书,内容如下:
2、揣摩关键词句,深切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这种情感的社会性、时代性。教师提供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多媒体显示作者的背景资料)
3、教师总结:作者融情于景,寄景抒情。作者一路写景,也一路抒情,随着景象描写的展开,构成了宁静与不宁静交替出现的感情层次,流贯在无边的荷香月色里的,正是作者感触甚重的默默情思。作者缘情写景,以景衬情,不仅使作品具有画面美,而且富有情趣美。
三、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评价文中的“我”。
教师总结:散文的情既有作者的个性、人格的印记,又有社会生活、时代风云留下的痕迹,既有独特性又有时代性,这种情感是通过精巧的构思、精致的写景、精当的语言深婉迂曲地表现出来的。
四、学生自由质疑,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答疑解惑。
五、放录音,再品全文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1、写一篇写景的散文
2、美文荐读:《航船中的文明》(朱自清)、《故乡的月色》(庄园)。
板书设计:
《我的空中楼阁》
知识目标:1、领悟本文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把握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语言的优美旋律和深厚意味。
能力目标:体会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学生散文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对独立人格的向往和迷恋之情,唤起学生对积极而坚实、乐观而执着的人生追求。
《我的空中楼阁》第1课时
教学要点: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和画面美。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唐代刘禹锡《陋室铭》中的词句,虽是一栋陋室,但在诗人眼里却充满了清幽雅静的情趣。今天,我们再一起参观一间山间小屋,去欣赏李乐薇笔下“陋室”的意境。
二、解题
李乐薇(1930----),江苏省南京市人。早年曾(略)
三、整体感知文章,把握文脉,选好欣赏点
四、品味文章生动明快、清新淡雅的语言、
五、赏析课文的画面美(绘画美)
六、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循声低和,再次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
七、布置作业
《我的空中楼阁》第2课时
教学要点:欣赏课文的情趣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组织学生讨论本文与《陋室铭》在内容与艺术上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对个别段落的背诵情况
二、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通过描述作家形象,把握文章的情、志。
三、组织学生讨论本文与《陋室铭》在内容与艺术上的异同,深刻理解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
四、再读课文,重视意境,构建学生心中的“小屋”的意境美。
五、课堂小结:
一篇优秀的散文,就是一个美的综合体,我们主要鉴赏了本文的语言美、画面美、情调美。既感受到了形式的外在的美,更领略到了内在的意蕴的美。
台湾作家李乐薇通过对自己生活中的小屋及其周围环境的描写,寄寓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以及她积极而坚实,乐观而执着的人生的追求。其实在滚滚红尘中,在茫茫人海的都市里,人们又何尝不想靠近可爱清纯的大自然,走进这样一个适于心灵散步的“空中楼阁”,因为那里人和自然达到了十分的和谐,人的生命个性达到了百倍的张扬。
六、布置作业:
1、学习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一个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雪梅竹松树
绿草大江高山太阳
板书设计:
《我与地坛》(节选)
【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