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艺术特点;
2. 理解《红楼梦》的基本故事情节;
3. 学会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4.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批判能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红楼梦》的基本故事情节;
2. 学会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教学难点:
1. 理解《红楼梦》的文学艺术特点;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的含义。

教学过程:
【导入】
1. 通过展示《红楼梦》的封面和作者的照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 谈论学生对《红楼梦》的印象,引导学生思考关于这本小说的问题。

【讲解】
1. 介绍《红楼梦》的基本故事情节,并给出主要人物的简介。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发展的含义。

3. 分析小说中的典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社会道德和人生哲理。

【讨论】
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对《红楼梦》的观点和理解,进行深入的讨论。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性的思考和总结,帮助学生深化对《红楼梦》的理解。

【拓展】
1. 阅读《红楼梦》的精彩片段,进行朗读和分析,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批判能力。

2. 鼓励学生写下自己对《红楼梦》的观点和感想,进行个人创作。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红楼梦》的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认识也得到了加深。

同时,学生也能够运用所学的分析方法,理解其他文学作品。

高一语文教案设计(精选5篇)

高一语文教案设计(精选5篇)

高一语文教案设计(精选5篇)高一语文教案设计精选篇1教学目的1.学习*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手法。

2.认识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

3.掌握“以”“其”等虚词的用法,以及词类活用和一词多议的词语。

4.背诵全文,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设想1.“即事明理”的写法学生比较陌生,这既是*的难点,也是重点,指导学生理清记叙和议论的呼应关系,力求讲得透辟一点。

2.让学生利用课文注释,使用工具书自己串讲翻译,必要时教师进行点拨、解难,培养自学能力。

3.凡是要学生辨析、积累的实词和虚词,除弄清它在*的含义和作用外,还要引导学生联系读过的文言思考一下曾经出现过的意义和用法,使之反复巩固,温故知新。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初中时我们学过《醉翁亭记》,“记”即游记,代表一种文体。

作者一般借记游而进行议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像《醉翁亭记》,作者借写山水之景,而表现了“醉能同其乐”和“太守之乐其乐”的与民同乐的观点。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游褒禅山记》同样也借记游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那么,作者表述了怎样的观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1.关于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9),字介甫,号半山,宋朝临川(现在江西省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后被封为“荆国公”,人称“王荆公”。

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又是一位诗文大家,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间有情韵深婉之作。

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2.关于*写作背景*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

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

12年后(1070年)拜相。

他不顾保守派反对,积极推行新法。

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与*的观点也有相似的地方。

三、课内预习。

对照注释细读课文第1、2两段,借助工具书弄懂疑难字词。

四、讲读第1、2段:(一)指名朗读、口译。

高一语文教案(优秀6篇)

高一语文教案(优秀6篇)

高一语文教案(优秀6篇)高一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文中所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注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学习作者运用对照的方法和在矛盾中写人的表现手法;2.认识“鸿门宴”这一斗争的性质,注意本文情节起伏的结构特点,正确评价有关人物;3.重点学习“军、击、内、如”等实词和“其、而、则、乃”等虚词,了解课文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教学重点:1.了解文中人物性格特点,注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

2.掌握“军、击、如、信、谢”等文言实词和“因”、“为”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1.做到读文为主而兼顾读史,二者做到相辅相成。

2.注意作者运用对比方法和在矛盾中写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教学设想:根据本文重点、难点,总体上采用诵读法。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从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导入课文。

二、让学生自己整理有关《史记》的知识,快速读课文,做到整体感知。

三、问题设计:①全文按鸿门宴的前的前后过程分为几部分?②宴前共写了哪几件事?用精炼的词语概括。

哪件事是“导火线”,这一部分在情节发展上有什么作用?四、学生带着问题②诵读(1─2)节,教师指导学生不懂之处。

五、作业布置:请学生在理解(1─2)节的基础上诵读(3─4)节。

第二课时六、学习(3─4)节七、问题设计:①宴中这部分共写了哪几件事?它围绕对刘邦的态度反映了项羽、范增之间什么矛盾?②文中的项羽、刘邦、范增、张良、项伯、樊哙分别具有什么性格的特点?通过他们的哪些言行表现出来的?八、学生带着问题①②读(3─4)节,并让同学自己指出自已不理解的地方。

九、布置作业:⑴背诵(3─4)节⑴完成练习(二)P91第三课时十、先检查学生背诵(3─4)节情况。

十一、先齐读(5─5)节,然后和学生一起解决其中问题。

十二、再齐读(5─7)节。

十三、问题设计:文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十四、整体把握全文的写作特色,并要学生自己分析项羽、刘邦的形象。

十五、作业布置:①背诵(3─4)节,完成练习(三)P91②整理文言实词及特殊句式等。

高中文学必修一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文学必修一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文学必修一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本单元旨在通过对古诗文的研究,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点及其历史背景,提高学生对诗歌文学的欣赏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和批判意识,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

教学内容1. 《诗经》选读,从齐民、无衣、关雎、楚辞、乐府等内容中挑选出代表性的篇目,让学生了解各种古代文学形式和传承。

2. 研究《诗经》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手法。

3. 通过对不同时期的诗歌对比研究,让学生感知古代文学史的发展,并发现现代文学中的古风韵味。

4. 通过韵律演唱、诗歌朗诵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准确地掌握每首诗歌的情感和意义。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音频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诗经》中的诗歌世界,让学生对古代文学的魅力产生好奇心。

2. 研究环节:先选取一篇简短的诗歌进行翻译、加注,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句子结构及修辞手法;接着,让学生自主选取一篇古代诗文进行阅读,并注意诗歌的韵律和情感表现。

3. 对比分析环节:将两篇不同时期的诗歌进行对比,让学生感知古代文学史的发展,并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4. 综合训练环节:通过韵律演唱、诗歌朗诵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美感,并提高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

5. 总结反思环节:让学生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学会用鉴赏的眼光看待文学作品,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

教学评价1. 考察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基本认识和理解,如对诗歌韵律、情感表现的掌握情况。

2. 评估学生对修辞技巧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通过韵律演唱、诗歌朗诵等表现形式的评估,考察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学资源1. 《诗经》及注释资料。

2. 图片、音频及视频等教学资源。

3. 语文教学辅助工具,如unicode编码表、汉字输入习惯等。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高一语文第一单元,围绕“古典文学赏鉴”主题展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古典文学的魅力,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包括古诗、古文、古诗词鉴赏以及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

此外,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尊重,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定数量的古典文学作品,具备一定的文学基础。

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仍有待提高。

此外,高中一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关注和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文学观念和审美观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第一单元中所学的古诗、古文、古诗词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及文学价值。

(2)学会运用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品味、分析、比较、评价等,对古典文学作品进行深入解读。

(3)掌握文学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作品主题等文学文化知识,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分析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为后续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过程与方法(1)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课堂讨论、小组互动、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

(4)组织课外阅读、文学社团等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他们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尊重,激发他们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追求。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

高一语文优秀教案【优秀9篇】

高一语文优秀教案【优秀9篇】

高一语文优秀教案【优秀 9 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高一语文优秀教案【优秀 9 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设想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2、抓住关健词语,理清思路3、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感受毛泽东早年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二、教学过程 (用两课时)第一课时1、板书课题,解题。

2、简介词的有关知识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 ,是配音乐的。

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3、介绍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 1925 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_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_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_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 44、教师范读课文5、学生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舸gě怅chàng 寥liáo 廓kò遒qiú遏è6、指定 2-----3 名学朗读课文,教师指导。

7、布置练习:要求学生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1、检查学生背诵课文2、解释分析课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大意是:在深秋的季节,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寒秋,指深秋有寒意,也可理解为处境险恶。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部编版高一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版高一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版高一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并掌握高一语文教材的整体结构和单元安排;(2)明确各个单元的教材内容,掌握核心概念和重点知识点;(3)能够熟练运用教材中的语言知识进行书写和交流。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预习、复习、总结等;(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践等;(4)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与理解能力;(2)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辨能力,培养乐于思考、勇于质疑的思维方式;(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1.熟悉教材整体结构和单元安排,理解各个单元之间的联系和延伸;2.掌握并熟练运用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和重点知识点。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教材整体结构和单元安排(1)第一单元:文化与文学(2)第二单元:阅读与鉴赏(3)第三单元:写作与表达(4)第四单元:演讲与辩论(5)第五单元:实用写作与应用文(6)第六单元:古代诗词(7)第七单元:现代诗歌(8)第八单元:古代散文(9)第九单元:现代散文(10)第十单元:古代小说(11)第十一单元:现代小说2.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讲解教材内容,分析重点和难点,并进行互动式教学;(2)讨论法: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3)实践法:安排实践性活动,如写作、表演、模拟演讲等,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4)课外拓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推荐经典文学作品,并组织相关读书活动。

3.教学步骤(1)预习通过课前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即将学习的单元内容,并预习相关知识点。

(2)讲授与讨论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讲授,并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解答学生困惑,激发学生兴趣。

(3)实践与应用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表演、辩论、演讲等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案设计针对的是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的大单元教学。

该单元涉及了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旨在通过诗歌、散文、小说等多样化的文本,使学生深入理解文学的魅力,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文学常识的掌握、写作技巧的分析以及文化背景的了解。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熟练地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情感、修辞手法,并能够独立创作简单的文学评论。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但在深入分析文学作品、准确把握作者情感、自主进行文学创作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此外,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本教案还将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第一单元中不同体裁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如诗歌的韵律、散文的意境、小说的情节构造等。

(2)学会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情感态度、修辞手法等,并能结合文化背景进行深入解读。

(3)掌握文学评论的基本写作技巧,能够独立完成对给定文学作品的评论写作。

(4)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文学作品的内涵和美感。

(2)运用任务驱动法,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运用比较法,通过对不同体裁、不同作家作品的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把握文学作品的共性与个性。

(4)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5)通过课堂讲授、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第一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谱续青春诗篇,烛照人生之路”主题大单元设计【课标解读】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该任务群被列为必修课程的7个任务群之一,下辖统编版必修教材5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足见其在高中阶段的重要地位。

课标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从学习目标与内容来看,课标要求根据诗歌、小说等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了解诗歌、小说创作的一般规律,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从教学方式来看,教师应运用专题阅读、比较阅读等方式,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

如做好问题设计,提供阅读策略指导;要求阅读一定数量的经典文学作品,包括反映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历程的作品;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组织、举办诗歌朗诵会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为学生提供观察记录表、等级量表等自评互评的工具,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青春激扬”,旨在激励学生树立伟大革命抱负,理解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激发青春的热情,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

本单元的五首诗歌和两篇小说创作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对青春的吟唱。

作者或感时忧国、抒发情怀,或感悟人生、思考未来,让我们体验到各具特色的文学表达,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

本单元的写作任务为“学写诗歌”。

通过对单元提示、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的解读可知,五篇诗歌主要要使学生体会形式、内容迥异的诗歌表达形式的冲击力度,“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

2024年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本册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和阅读方法。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诗歌阅读与欣赏2.第二单元:散文阅读与欣赏3.第三单元:小说阅读与欣赏4.第四单元:戏剧阅读与欣赏5.第五单元:古诗文阅读与欣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和古诗文的基本知识,阅读方法,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诗歌的意象分析,散文的行文结构,小说的人物塑造,戏剧的冲突设置,古诗文的理解与鉴赏。

四、教学过程第一单元:诗歌阅读与欣赏第1课《诗经·关雎》1.导入:介绍《诗经》的背景和地位,引导学生了解《关雎》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阅读课文:学生齐读《关雎》,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分析课文:讲解诗歌的意象、修辞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

4.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对《关雎》的理解和感悟。

第2课《离骚》1.导入:介绍《离骚》的作者屈原,引导学生了解屈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阅读课文:学生自读《离骚》,感受诗歌的豪放与悲壮。

3.分析课文:讲解《离骚》的意象、结构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屈原的忧国忧民情怀。

4.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对《离骚》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单元:散文阅读与欣赏第1课《庐山谣》1.导入:介绍《庐山谣》的作者陶渊明,引导学生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阅读课文:学生自读《庐山谣》,感受散文的清新与淡雅。

3.分析课文:讲解散文的结构、修辞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陶渊明的山水情怀。

4.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对《庐山谣》的理解和感悟。

第2课《岳阳楼记》1.导入:介绍《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引导学生了解范仲淹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阅读课文:学生自读《岳阳楼记》,感受散文的雄浑与激昂。

3.分析课文:讲解散文的结构、修辞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范仲淹的忧国忧民情怀。

4.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对《岳阳楼记》的理解和感悟。

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以高中语文单元教学为任务,围绕特定主题或文学作品展开,旨在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

本单元主题为“古典诗词的魅力”,选取了唐宋两代著名诗人的作品进行深入剖析,通过诗歌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底蕴,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文学鉴赏能力,但对于古典诗词的理解和欣赏仍需进一步提高。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需要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如韵律、对仗、意象等,能够分析诗词的艺术特点;(2)通过学习唐宋诗词,掌握不同时期诗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3)学会运用恰当的词语、句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提高写作技巧;(4)能够对所学诗词进行背诵、默写,并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提升语文素养。

2、过程与方法(1)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运用比较法、分析法、归纳法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涵,提高文学鉴赏水平;(3)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实践活动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语文实践能力;(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表达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2)通过学习诗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情操;(3)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情趣,懂得欣赏生活中的美,提升生活品质;(4)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观点,培养团队协作精神;(5)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高一语文优秀教案5篇

高一语文优秀教案5篇

高一语文优秀教案5篇高一语文优秀教案5篇在教师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提高课堂效益,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优秀教案,希望大家喜欢!高一语文优秀教案精选篇1学习目标:1、学习文言知识2、体会作者感情,领悟作者思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先看一组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

沧海一粟遗世独立不绝如缕正襟危坐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水光接天成语是我们民族语言的瑰宝,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如此多的成语竟然出自同一篇文章《赤壁赋》,由此可见这篇文章的生命力之旺盛。

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这篇文章。

二、诵读。

1、让我们在朗朗书声中走进文本。

要求标画出体现作者感情变化的字眼,同时标画出和你产生共鸣或者电到你的句子。

2、学生交流自己标的句子,读给同位听,之后站起来读给大家听。

老师作出点评。

同时告诉大家诵读的几个层次:读准字音——学会断句(语法结构、句首句末语气词)——控制语速——融入感情。

3、老师可以给学生示范背诵第二段。

前三个层次只是技术层面的,最后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需要心灵的参与。

让我们更加的接近苏轼,走进心灵。

三、感情概况刚才大家已经把有关情感的字眼标画了。

是哪几个词语呢乐——悲——喜(考验大家的筛选能力)。

这里有赋的写法:往往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其实很多时候就是作者内心的一种斗争,或者为了便于表达自己复杂在情感。

那么作者为何而乐,为何而悲,又为何而喜呢四、赏析“乐”1、作者为何而乐赏到了美景。

如何表达自己的乐喝酒、吟诵、唱歌。

2、大家选取一句表现“乐”的句子。

先解释,之后赏析给同位听。

沟通交流。

达到悟读。

3、文言知识:纵……凌……:替代法翻译。

4、指导赏析的角度:翻译、内容、字词的表现力(语言)、情感、联想(诗词、东坡其人、自己经历体会)。

老师示范赏析: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写出了喝酒唱歌的场面,一个甚字写出了自己快乐的程度,而扣舷的动作则表现了作者沉醉其中的心情。

高一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高一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高一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一语文的单元教学,旨在通过精选的文学作品,使学生深入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同时锻炼他们的思维品质和语言表达能力。

单元主题为“古典诗词之美”,涉及《诗经》、唐诗、宋词等不同历史时期的诗词作品,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理解诗词的韵律、意境、情感等要素。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文学素养,但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对于美的追求和表达有强烈的欲望,因此,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同时,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教学中将注重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如韵律、格律、意象等;(2)学会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诗词特点,比较诗词之间的异同;(3)能够运用恰当的文学鉴赏方法,对古典诗词进行深入解读;(4)提高文学素养,扩大词汇量,锻炼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5)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筛选和整合诗词中的关键信息。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典诗词的内涵和美感;(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音频、视频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如诗词朗诵、创作、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诗词的魅力;(5)注重方法指导,教授学生如何运用文学鉴赏方法,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养成主动阅读、品味诗词的好习惯;(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古典诗词所传递的正能量;(4)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生活质量;(5)通过学习古典诗词,使学生学会关爱自然、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高中语文单元教学教案模板

高中语文单元教学教案模板

高中语文单元教学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的核心知识点,如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文言文的翻译技巧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2. 文言文的学习与翻译3. 写作技巧的训练与实践4. 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的提升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传授基础知识和理论概念。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讨论深化理解。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小故事或相关背景知识引入新单元的主题。

2. 知识讲解:系统讲解本单元的核心知识点和技能。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活动。

4. 实践应用: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或研究项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总结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五、评价方式1. 过程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其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2. 作品评价:对学生的写作作品或研究项目进行评价,考察其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进步和存在的不足。

4. 同伴评价:通过同学之间的互评,促进相互学习和提高。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及参考书目:提供给学生的基础教学材料。

2. 多媒体资料:如T、视频等辅助教学的资源。

3. 网络资源:推荐相关的在线课程、学术文章等扩展阅读材料。

七、家庭作业与延伸活动1. 家庭作业:布置适量的阅读和写作任务,巩固课堂所学。

2. 延伸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的文学社团活动或相关竞赛,拓宽学习视野。

第一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说课稿主题:青春的价值一.说教材1.单元信息使用教材统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2019版)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具体文本《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百合花》《哦,香雪》课程标准“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2.设计之源本次教学“大比武”活动的主题是:让学习在大单元教学中真实发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的设计一定要真实。

《教师教学用书》上说这种真实情境可以概括为:“从所思所想出发,以能思能想启迪,向应思应想前进。

”也就是要立足于学生的真实能力、真实情感,完成学生应达到的素养目标。

这里所说的“真实”,就是不能忘记我们设计的内容是必修上册的第一单元,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刚刚踏入高中课堂的学生。

另外,也要警惕被“情境教学”“群文阅读”等新的教学要求所束缚,而不重视基本的“学习任务”。

《教师教学用书》强调“虽然强调整合,但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关键能力的养成还是必须关注的,否则整合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直接指向掌握基础知识和关键能力的重要性。

当然这部分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更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对于阅读来说,关键能力中最基本的就是读懂文章,就是能抓住课文的文体特征,立足于文章的整体结构,自主地把握主旨、体会情感等。

二.说学情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的开端,人文主题是“青春的价值”。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华,而且刚刚经历中考,对新的生活充满期待,但对高中的学习生活并不了解。

因此,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教材的编排特点,关注高中学习的特点,从而转变学习方法。

好在本单元所涉及的文体在初中也都有接触,文本解读并不困难。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设计依据】根据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和将要阅读的文本属性,参考《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水平”评价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学科素养”“关键能力”等的有关表述设计本单元教学目标等。

【单元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作者别样的青春年华;培养学生速读小说、概述小说的能力。

2. 品读、品味诗歌意象,理解诗词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学习小说通过物象,“以小见大”塑造人物的方法。

3. 读懂人物的心理活动,理解小说的主题 4.尝试诗歌写作,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

(2)把握小说叙事和借“物象”抒情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诗词作者别样的青春年华,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尝试诗歌写作。

(2)理解小说人物的思想情感和主题。

【教学课时数】 8个课时(1)第1-5课时:诗歌(2)第6-8课时:小说【教学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赏析,理解作者借意象抒发的情思,感受诗境,我选择了朗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领会文意并初步感受诗歌意境,指导学生分组学习,欣赏诗歌变幻多姿的意境。

同时采用比较阅读的教学策略,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和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闻一多的《红烛》进行比较,重点感悟《沁园春•长沙》,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毛泽、郭沫若、闻一多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伟大革命抱负,理解作者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关注,激发青春的热情,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作者别样的青春年华。

2. 品读、品味诗歌意象,理解诗词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

3. 尝试诗歌写作,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2.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诗词作者别样的青春年华,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

人教版高一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人教版高一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标题:人教版高一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及其鉴赏技巧,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美学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色,提高其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

2.2 教学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层内涵,从作品中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和细腻描写,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三、教学内容3.1 教学内容简要概述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散文、诗歌、小说等不同文学体裁的阅读和鉴赏,以及相关的文学理论知识和文学批评方法的介绍和讲解。

3.2 课堂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散文的阅读与鉴赏第二课:诗歌的阅读与鉴赏第三课:小说的阅读与鉴赏第四课:文学理论知识介绍与讲解第五课:文学批评方法的介绍与讲解四、教学方法4.1 教学方法简要概述本单元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导入法、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解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2 具体教学方法导入法:通过引入相关的文学名言或经典段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讲授法: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和阅读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示范法:老师通过给予学生范例,示范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方法和文学批评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作品内涵。

讨论法:通过开展小组讨论或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文学作品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解析法:通过解析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高一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高一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高一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篇:高一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方案高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方案[单元]第二单元[年级]高一年级上册[单元课时数]6课时[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本单元鉴赏中国现当代散文和外国散文,知识要点是在整体把握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学习文章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德育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对独立人格的向往和迷恋之情唤起学生对积极而坚实、乐观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方法和措施:1、朗读教学法。

声情并茂的朗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讨论法、点拨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师生互动,沟通认识和看法,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3、比较鉴赏法。

将几篇散文的表现手法进行比较,从而深入理解和把握本文的美点。

所需材料及资源1、多媒体课件2、课文赏析3、朗读示范磁带4、美文荐读《航船中的文明》(朱自清)、《故乡的月色》(庄园)、《江南古镇》(杨国民)、《冬天的山》(代青)、《轮椅间的心灵对话》(张海迪)、《彻悟生死之后才可能拥有的宁静》(蒋子丹)、《故乡的胡同》(史铁生)、《爱从未离开你》(史丹利.D.慕尔森)、《落叶》(日本)(岛崎藤村)[教学过程]《荷塘月色》第1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美点寻踪,赏析课文的美,背诵课文4、5、6段。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我们曾经品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父亲那臃肿而蹒跚的背影所承载的悲凉、惆怅与沉重似乎还积淀在我们的心头。

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朱自清先生心灵的荷塘,叩响心扉,解读那淡雅朦胧的心月,心荷。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多媒体显示“荷塘月色”优美画面,学生感受画面的美。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入境,欣赏美景,体味感情。

3、放录音,学生复听一次,纠正朗读中的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方案[单元]第二单元[年级]高一年级上册[单元课时数]6课时[单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本单元鉴赏中国现当代散文和外国散文,知识要点是在整体把握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学习文章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德育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对独立人格的向往和迷恋之情唤起学生对积极而坚实、乐观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方法和措施:1、朗读教学法。

声情并茂的朗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讨论法、点拨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师生互动,沟通认识和看法,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3、比较鉴赏法。

将几篇散文的表现手法进行比较,从而深入理解和把握本文的美点。

所需材料及资源1、多媒体课件2、课文赏析3、朗读示范磁带4、美文荐读《航船中的文明》(朱自清)、《故乡的月色》(庄园)、《江南古镇》(杨国民)、《冬天的山》(代青)、《轮椅间的心灵对话》(张海迪)、《彻悟生死之后才可能拥有的宁静》(蒋子丹)、《故乡的胡同》(史铁生)、《爱从未离开你》(史丹利.D.慕尔森)、《落叶》(日本)(岛崎藤村)[教学过程]《荷塘月色》第1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美点寻踪,赏析课文的美,背诵课文4、5、6段。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我们曾经品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父亲那臃肿而蹒跚的背影所承载的悲凉、惆怅与沉重似乎还积淀在我们的心头。

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朱自清先生心灵的荷塘,叩响心扉,解读那淡雅朦胧的心月,心荷。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多媒体显示“荷塘月色”优美画面,学生感受画面的美。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入境,欣赏美景,体味感情。

3、放录音,学生复听一次,纠正朗读中的错误。

(投影显示,给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三、美点寻踪,体味课文的美。

1、欣赏文章的“画面美”。

无论是荷塘的月色,还是月下荷塘,景物美妙怡人,画面立体感强,并且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浓淡相宜,疏密有致。

不仅色彩均匀悦目,而且透出一股神韵,有着浓浓的诗意。

2、品味文章“语言美”。

(1)勾画精美传神的词句。

(2)揣摩体味分析运用修辞的妙处。

(3)品味文章中的叠词。

(4)品析文章中一些精当的动词。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欣赏文章的画面美、语言美。

五、学生随朗读带再次进入文章情景,感受画面美、语言美。

六、布置作业背诵课文4、5、6段。

《荷塘月色》第2课时教学要点:继续赏析文章的情调美,讨论文中的“我”是什么样的人物;自由质疑,学生共同研究解决或师生一起商讨。

教学过程:一、检查背诵个体抽查、集体背诵。

二、赏析文章的情调美,感受这种情感的独特性和时代性1、体察文中景物描写的感情色彩,分析景物描写中寄予的思想感情,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生成板书,内容如下:2、揣摩关键词句,深切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这种情感的社会性、时代性。

教师提供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显示作者的背景资料)3、教师总结:作者融情于景,寄景抒情。

作者一路写景,也一路抒情,随着景象描写的展开,构成了宁静与不宁静交替出现的感情层次,流贯在无边的荷香月色里的,正是作者感触甚重的默默情思。

作者缘情写景,以景衬情,不仅使作品具有画面美,而且富有情趣美。

三、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评价文中的“我”。

教师总结:散文的情既有作者的个性、人格的印记,又有社会生活、时代风云留下的痕迹,既有独特性又有时代性,这种情感是通过精巧的构思、精致的写景、精当的语言深婉迂曲地表现出来的。

四、学生自由质疑,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答疑解惑。

五、放录音,再品全文六、课堂小结:七、布置作业:1、写一篇写景的散文2、美文荐读:《航船中的文明》(朱自清)、《故乡的月色》(庄园)。

板书设计:《我的空中楼阁》知识目标:1、领悟本文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把握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语言的优美旋律和深厚意味。

能力目标:体会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学生散文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对独立人格的向往和迷恋之情,唤起学生对积极而坚实、乐观而执着的人生追求。

《我的空中楼阁》第1课时教学要点: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和画面美。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唐代刘禹锡《陋室铭》中的词句,虽是一栋陋室,但在诗人眼里却充满了清幽雅静的情趣。

今天,我们再一起参观一间山间小屋,去欣赏李乐薇笔下“陋室”的意境。

二、解题李乐薇(1930----),江苏省南京市人。

早年曾(略)三、整体感知文章,把握文脉,选好欣赏点四、品味文章生动明快、清新淡雅的语言、五、赏析课文的画面美(绘画美)六、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循声低和,再次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

七、布置作业《我的空中楼阁》第2课时教学要点:欣赏课文的情趣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组织学生讨论本文与《陋室铭》在内容与艺术上的异同。

教学过程一、检查学生对个别段落的背诵情况二、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通过描述作家形象,把握文章的情、志。

三、组织学生讨论本文与《陋室铭》在内容与艺术上的异同,深刻理解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

四、再读课文,重视意境,构建学生心中的“小屋”的意境美。

五、课堂小结:一篇优秀的散文,就是一个美的综合体,我们主要鉴赏了本文的语言美、画面美、情调美。

既感受到了形式的外在的美,更领略到了内在的意蕴的美。

台湾作家李乐薇通过对自己生活中的小屋及其周围环境的描写,寄寓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以及她积极而坚实,乐观而执着的人生的追求。

其实在滚滚红尘中,在茫茫人海的都市里,人们又何尝不想靠近可爱清纯的大自然,走进这样一个适于心灵散步的“空中楼阁”,因为那里人和自然达到了十分的和谐,人的生命个性达到了百倍的张扬。

六、布置作业:1、学习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一个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雪梅竹松树绿草大江高山太阳板书设计:《我与地坛》(节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2、品味作者沉静、绵密、抒情的语言。

能力目标:1、学习、借鉴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饱含感情、充满哲理的写作方法2、体会作者截瘫后十五年来生活中最重要的那些复杂难言的真切感受,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德育目标:1、体悟珍爱生命、珍爱健康、感悟亲情、顽强求索的精神内涵。

2、体悟残疾人的艰难,培养关爱残疾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寻找线索,,把握文意,感悟由“死”到“生”的复杂感情,由此去解读文章的内涵。

教学步骤一、导入播放悉尼残奥会上我国运动员夺金时的镜头剪辑,约两分钟。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看,我国健儿那种顽强的拼搏精神,那种身残志不残毅力,是我们这些正常人都感到汗颜。

人生难免会遇到种种挫折,但不论存在于什么样的环境中,我们都应该向他们一样去拼搏去追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就是一位残疾人作家用十五年的时间参悟的生命价值---------《我与地坛》。

二、感知内容,体悟感情三、讨论分析,思考内涵四、整体驾驭,突破难点五、感悟母爱,拓展延伸教师播放MTV《白发亲娘》,创设氛围。

要求学生联系课文、歌词,谈谈自己对母亲的理解,对母爱的认识。

六、练习巩固,发散思维七、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以第一人称写的抒情散文,文中所流露的思想感情,给人以真实的感受。

表现了作者残疾后由自伤到轻生到寻找新的生活道路的勇气和力量。

全文共分两部分前半部分写地坛荒芜中的生机,使他萌生了生活的信心;后半部分写伟大的母亲给了他寻找生路的勇气,作者用与苦难抗争的生动事例,提高了大家对生命的认识。

与疾病抗争,追求新生,开拓幸福的人生之路,是文章宣扬的主题,希望同学们能从中获得教益。

八、布置作业《花未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川端康成及其创作概2、理解本文所阐述的关于美与审美的问题能力目标:1、体味作者从自生感受起笔,以小见大深入浅出,联类引申的写法。

2、体味作者格调高雅、韵味深长的语言风格,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努力培养自己的美感,善于感受和沉思,与自然的交流真正达到精神敞开的境界,做一个生命丰盈、高雅的人。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主旨。

2、鉴赏本文语言,深刻体会其内涵。

教学难点:1、理清本文思路,理解文中援引诸多例子的意图。

2、把握以小见大的写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引读提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写法,学生自主质疑,学生摘句交流,品味文章语言。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是北宋词人苏轼夜半醒来,面对寂然盛开的海棠,留下的千古佳句。

无独有偶,千年以后,一位日本作家发现了凌晨四点海棠的美,心灵有所启迪,写下了随笔散文《花未眠》。

这位作家就是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

二、作者简介:老师分发打印好的文字资料,让学生了解川端康成的简单身世和主要作品、写作特点等等。

(略)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1、播放朗读磁带,学生听读。

2、多媒体显示阅读要求四、引读提高媒体显示要思考的问题,共同交流探讨。

把握文章的写法。

五、摘句交流,共同学习研讨精彩文句。

六、课堂小结七、布置作业1、本文与前三篇文章有和不同,比较并说出看法。

2、美文荐读:日本岛崎藤村的《落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