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导学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导学案
D.杜绝(dù) 咽气(yè) 秘决(jué) 羡慕(xiàn)
提高题: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C)
A.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B.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二是“趣味”。
主题二:整体感知
1.本文是议论文,论点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
2.应该怎样理解“业”的含义?
3.作者先后谈论哪几个问题?
主题三:研读欣赏
1.作者是怎样论述要敬业和乐业的?用了哪些论据和论证方法?
2.作者是怎样论述“敬业”的必要性的?
小结: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就发现才有美这一点也是作者要论述的。
④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⑤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A.③①⑤④② B.③④⑤①②
C.①④⑤③② D.③②①⑤④
自学课文内容,扫清字词障碍
1.生难字
教诲( )禅师( )容赦( )旁骛( )佝偻( )蜩翼( )亵渎( )
骈进( )强聒不舍( )
2.重点词语
敬业乐群: 断章取义:
不二法门: 理至易明:
言行相顾: 强聒不舍:
旁骛: 亵渎: 骈进:
3.作者
梁启超:生于广东新会,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士。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学科
九年级(上)
课题
6.敬业与乐业
班级
授课者
时间
审核者
课型
旧知链接
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学习目标

第二单元导学案

第二单元导学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空气的组成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2、氧气的性质、用途及实验室制法3、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4、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的概念5、催化剂的作用与特点学习重难点: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2、氧气的性质及氧气的实验室制法3、催化剂的作用与特点课前复习:课题1 空气一. 空气是一种天然资源1.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按体积比):2.空气的组成测定(1)药匙中盛放的药品是(2)实验中你看到的现象是(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二.空气保护:1、空气的污染源:有害气体和烟尘(粉尘和灰尘)。

2、防治措施:三.纯净物与混合物1、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判断依据课时2 氧气1.氧气的物理性质:常状况下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

2.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

3.氧气的用途。

3.化学概念:(1)化合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2)氧化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这里的氧既指氧气,又指含氧的其他物质)。

(3)缓慢氧化:。

如呼吸、钢铁生锈等。

课题3 制取氧气1.实验室里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试写出以上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观察课本图2--15,识记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图,并标明仪器名称:2.催化剂:,催化作用:3.分解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课内探究1、现有以下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⑤的名称是;取用粉末状固体必须用到的仪器是 (填序号)。

(2)如果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制气装置(即反应装置)应选仪器(填序号);收集氧气的方法有和。

(3)如果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来制取氧气,制气装置(即反应装置)最好选用仪器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

(4)比较(2)、(3)两种方法,最好选用方法(3)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里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时,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其原因是。

第二单元练习导学案

第二单元练习导学案
①⒍28②1⒉56③2⒌12④3⒎68
7、(1)做一节圆柱形通风管要用多少铁皮,是求通风管的()。
(2)做一只圆柱形的柴油桶,至少用多少铁皮,是求油桶的()。
(3)一只圆柱形水桶能装多少升水,是求水桶的()。
(4)一段圆柱形铁条有多少立方分米,是求这段铁条的()。
①表面积②侧面积③体积④容积
8、用一个高36厘米的圆锥形容器盛满水,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中,水的高度是()厘米。
4.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8分米,高是6分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5.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如果圆柱的体积是27立方厘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厘米;如果圆锥的体积是27立方厘米,那么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6.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厘米,侧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4.一个圆锥形小麦堆,底面直径6米,高2.4米,每立方米小麦重1.2吨。这堆小麦重多少吨?
学生先动手做,再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10.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硬纸片,两条直角边分别是3厘米、6厘米。以它的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得到的立体图形体积最大是()立方厘米。
教师巡视指导。
第9小题可动手实践。
10
二、选择题。
1.如果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不变,它的体积扩大()
A. 2 B.4 C.
2.把一个圆柱体削去18立方厘米,得到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圆锥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第二单元练习导学案
参考时间
练习题
练习指导
20
一、填空题。
1.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2厘米,高4厘米,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平方厘米。
2.从圆锥的顶点到()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有()条高。

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
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
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板书课题:热起来了)
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摩擦产生了热)
二、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学习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1.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
2.研究衣服能否生热的问题。
三、检测反馈
四、作业
预习实验,并准备好实验用具。
活动二:怎么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1、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当我们紧挨着站在教室中间,和每个人都起劲地在教室里跳跃时,哪种情况下占据的空间大?
2、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
3、交流:从游戏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检测反馈】
物体的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
一、导入
水和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是否也会热胀冷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学生讨论推测)
2.使学生认识到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3.让学生知道科学的观点是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
【活动方案】
活动一:引入
1.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感受到热量的存在,比如空气中的热,水中的热。火中的热,那么热能在物体中和物体间传递吗?它又是怎么传递的呢?老师这里有一杯热水,还有一根金属条。把金属条的一端放入热水中,猜猜上端会怎样?放入后稍等一会,然后拿出来摸一下底部,中部和顶部,不同的部分热度一样吗?你能解释这种变化吗?你觉得热是怎样传递的?
4.按学生汇报的方法演示实验。
5.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铜球具有的性质。
【检测反馈】
加热以后的铜球还能穿过铜环吗?为什么?
一、导入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漫画”老师》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漫画”老师》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漫画”老师》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漫画的定义,认识漫画的作用。

2.学习运用积极向上的语言,将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通过漫画表达出来。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写作的能力,培养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导学过程】导学一:导入新课老师简单介绍了漫画的定义和作用,并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些有关老师的漫画,让同学们猜测漫画中的人物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导学二:学习课文1.同学们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组讨论漫画中的内容和意义,分析漫画的绘制技巧。

3.老师带领同学们朗读杨洪波的《漫画老师》,了解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导学三:学习写作1.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了有关漫画的写作技巧,例如通过表情、动作和文字来表达情感。

2.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并用漫画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或者根据课文中的内容进行创作。

【导学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漫画”老师》。

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漫画吗?(听同学回答)很好!漫画是通过绘制画面来表达观点、情感或幽默的一种艺术形式。

那么,漫画有什么作用呢?(听同学回答)没错!漫画可以让人快乐,也可以让人思考。

通过漫画,我们可以更加生动地表达我们的思想和情感。

2.学习课文现在,请大家跟读课文《漫画老师》,理解课文的大意。

然后,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漫画中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每组可以派代表发表观点。

(同学分组讨论)请各组代表发言。

(逐组发言)3.学习写作现在,请大家听我介绍一下关于漫画写作的技巧。

首先,我们要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老师作为创作对象。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①表情:通过漫画中人物的表情来表达感激之情,可以用笑脸、红心等符号来表示。

②动作:通过漫画中人物的动作来表达感激之情,例如抱着花束、握着手等动作。

③文字:通过在漫画中添加文字来表达感激之情,可以用一些简洁而有力的短语或句子来表示。

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导学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导学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1.阅读下面的文字与图表,请为“别墨”下一个定义。

要求:内容尽可能全面,不得超过50字。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别墨》篇,据《庄子·天下》篇,谓墨家两派,一为相里勤,二为南方之墨者,且谓两派“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以觭偶不仵之辞相应”,是墨家之后人,于宗教的墨学之外,另分出一派科学的墨学。

此派墨家自号为别墨。

别墨,犹言新墨。

于是以为今本《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六篇,皆为别墨所作。

据胡氏之说,则相里勤、五侯之徒,与夫南方之墨者苦获、已齿、邓陵子之属,均由墨家而流为专门名家矣。

其表如下:
2.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攻:治疗
B.当察乱何自起当:应当
C.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具:完备、齐全
D.不可以不劝爱人者劝:鼓励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不知乱之所自起臣子之不孝君父
C.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故窃异室以利其室
D.此何也当察乱何自起
4.下列有关词类活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亏父而自利
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损失
B.故亏臣而自利
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利
C.虽父之不慈子。

第二单元 第1、2课导学案学生版

第二单元 第1、2课导学案学生版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一、自学内容:辽宋夏金的和战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二、自学目标:1.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

2.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和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

3.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4.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

三、自学重难点:1、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

2、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3、南方商业的繁荣。

4、经济发展的原因。

四.自学过程:辽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北宋建立:时间:______ 建立者:_______ 都城:__________事件: _______背景:时,辽军打到澶州城下,力主战,亲征,宋军击退辽军。

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给岁币。

辽澶渊之盟评价:①弊:宋夏②利:金①前期,党项首领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的宋夏和战(银川),史称。

和②宋夏连年交战,损失都,后双方。

战③内容:元昊向宋称臣,给岁币。

(1)金的建立:1115年,女真杰出首领,起兵抗辽,建立,都城。

年,金军攻破与金对峙东京,北宋灭亡,史称“”。

(2)南宋建立:靖康之变后,登上皇位,定都,史称。

辽 (3)岳飞抗金:岳飞在大败金军主力,收复了大片失地。

宋①和向金求和,还以" " 夏罪杀害了。

金与金对峙 (4)议和宋金②年,宋金达成和议。

向的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至一和线划定分界线。

局面形成。

战开始:以来, 我国经济重心就开始向。

①原因②南方③农业①从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到江淮地区。

、的发表现成重要粮仓,被流传为“,”。

展②的种植,由岭南地区扩展到流域。

③、、等是当时的重要的经济作物。

陶瓷业:南宋时,逐渐成为制瓷业的中心。

经南方丝织业:主要分布在和;出现以济手工纺织业、的纺织业作坊,称为“”。

重业的棉织业:从兴起,南宋时推广到心兴盛造船业:,我国造船业居当时。

六上数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导学案

六上数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导学案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导学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第19、20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东偏北(南)、西偏南(北)等方向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绘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水平、识图水平和有条理地实行表达的水平,发展空间观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描绘物体位置的“数学化”过程,初步感知数学知识建构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观察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在情境中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绘简单的路线图。

难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绘简单的路线图。

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刻度尺、直尺、量角器。

学具:刻度尺、量角器、铅笔。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观看龟兔赛跑图片,导入课题。

小兔为什么又会输?这是因为小兔跑错方向了。

怎样才能走到终点呢?由哪几个要素决定?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相关于:终点在起点什么方向上?终点和起点相距多远?请学生回答。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每年我国的沿海地区都会受到台风的侵扰。

瞧,这是某年的一个强台风位置图,请测算一下。

(一)教学例11、现在台风中心的位置。

(课件出示)当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台风大约多少个小时后到达A市?2、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假设只有这个条件,能否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3、假设这样预告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怎样预告会更加的准确?4、还要预告什么?(距离)(距离600千米)假设没有距离又会怎样?5、小结:预告台风时既要说方向又要说距离。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学之道》导学案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学之道》导学案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学之道》导学案4.2大学之道一、研究目标1.理解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理解并把握《大学之道》的要旨。

3.把握本文中的“三纲”“八目”,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借助相关工具书理解并背诵本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2.整体阅读,点面结合。

在弄懂重点语句的基础上,理清各句和各段之间的联系,把握本文主旨。

3.通过诵读和讨论,体会“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明白每个人都应追求高尚的品德。

三、知识拓展1.作者简介XXX(生卒年不详),字次君,祖籍梁国甾县(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出生于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西汉时期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

后世称其为“小戴”。

XXX与叔父XXX曾跟随后苍学《礼》,两人被后人合称为“大小戴”。

XXX时,XXX以博士参与XXX论议,官至九江太守。

著作有《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

《汉书》记载成书于XXX初七年。

2.背景资料《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

在宋代以前,《大学》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但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和步骤,所以中唐之后,它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

到南宋时,XXX力作《大学章句》,使《大学》成为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后XXX又将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成一书,进行注解,这就是《四书章句集注》。

后来,《四书章句集注》被历代统治者推崇,甚至被作为学官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

原属于《礼记》中的《大学》,也从此获得了官方的正式认可与推崇,这对古代教育,甚至中国的传统文化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XXX解读“大学之道”是儒学经典《大学》开篇第一句。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

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XXX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第二单元导学案-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_2精选全文完整版

第二单元导学案-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_2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二单元—戏剧单元1.无冲突,不戏剧,思考本单元三篇课文主要集中了哪些冲突?(1)【窦娥冤】古代悲剧的冲突相对简单,冲突主要集中在主人公窦娥与张驴儿父子、赛卢医、昏官这类社会败类之间,代表的群体则是下层劳动人民与统治者,他们之间的尖锐矛盾构成了戏剧的激烈冲突。

(2)【雷雨】到了《雷雨》,冲突开始复杂起来,类型包含了夫妻、父子、母子、兄弟、主仆,代表的群体则有地主与下层人民、资本家与工人以及这些群体内部不同的立场,这么多复杂的矛盾集中在一昼夜,两个家庭,一个舞台完成,体现了作者高超的驾驭技巧。

(3)【哈姆莱特】到了《哈姆莱特》,冲突更加复杂,不仅有各类群体之间的冲突,人物内心的冲突开始上升到显著位置,这些冲突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对于整个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这样的思考,使理性登上了历史舞台,人文主义发展壮大,一直到今天还对我们影响深远。

2.填表,探讨本单元的主题:悲悯与良知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我们选取本单元几位“有价值”的几个人物,看看他们为何被“毁灭”。

【点拨】窦娥、鲁侍萍和哈姆莱特的形象都有着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特点,但他们都遭到了罪恶的侵袭,受到了罪恶的损害,从结局看,他们都被毁灭了,人物的美好与命运的不幸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样的对比,让我们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从而迫使你思考: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避免其再次发生?如何才能在现实中去追求美好?3.偶然必然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生活里的偶然事件,往往会给一个人的一生带来重大影响,而戏剧里的偶然事件,有时推动情节的发展,有时让冲突更加集中,有时则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

讨论:在本单元里,有哪些情节是事出偶然,这些“偶然”对戏剧情节的发展有着怎样的作用?(1)《窦娥冤》一开始赛卢医谋害蔡婆,偶然被张驴儿父子救下,却给后来窦娥蒙冤埋下了祸根。

(2)《雷雨》侍萍来到周公馆接女儿,却偶然遇见周朴园,又偶然赶上鲁大海来谈判,后来四凤冲出去,偶然触碰电线,周冲为了救她,双双触电身亡等等,总之,一系列重大事件均缘于偶然。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口语交际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口语交际

口语社交导学目标1、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质和检查接见,持续感觉和汲取风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2、是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导学重难点抓住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课前准备1.学生经过上网认识各地自己感兴趣的风气风俗,或许检查当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 1 课时导学过程一、讲话导入风俗风情积厚流光,风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绚烂的人类文化中,风俗文化是不行忽略的重要构成部分。

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能将极其平时的民间风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不行言、魅力四射。

同学们伴同作者一同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一样民族、不一样地域,共同领会了多姿多彩的风俗风情。

但单元为我们体现的不过风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各抒己见,谈谈你所检查认识到的风气风俗吧。

二、分组沟通1.出示沟通主题:节日风俗、地方衣饰、特点饮食、独到民居、民间工艺品,根据学生检查主题将全班分为五个组,进行沟通。

沟通提示以下:(1)谈谈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2)把风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能够谈谈自己的感觉。

(3)仔细聆听组员的叙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实时咨询。

2.依据组员的建议,改正自己的介绍资料,特别是注意把没讲清楚的地方讲清楚。

三、全班沟通1.依据沟通主题,每组介绍2—3 名同学在全班沟通。

2.听的同学仔细聆听,听后组织评论。

可从以下几方面评论:(1)主题能否明确,特点能否突出;(2)内容能否详细充分;(3)表达能否流利;(4)语言能否简短。

四、激发感情,由说到写。

1.听了同学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觉?2.是啊,真是“百里不一样风,千里不一样俗”啊!透过这绚烂多彩的风俗,我们感遇到的是泱泱华夏民族文化悠长的历史,独到的魅力。

让我们快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4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4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5分钟)
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并提出学习要求: (1)用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3)梳理未解决的问题。2.引导学生结合资料,共同解决各小组的问题,并相机点拨讲解。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初步感受课文所表 达的豪迈气概。
(1)以小组为单位,采用不同的方式(如:齐读、轮读、分句读、表演读、想象读等)读课文,达到准确、流利。
教师在补充介绍背景资料时,可将关于长征的经典故事以图片或短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唤起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探究愿望,让学生说出每个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如:《倔强的小红军》中的陈赓,《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班长,《丰碑》中的军需处长等,进而更深刻地体会长征路上的千难万险。
二、学习字词,质疑问难(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初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课前准备
1.搜集与长征有关的资料和故事;制作与长征相关的图片课件,红军强渡大渡河的视频。(教师)
2.搜集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故事。(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走进长征,感受主旨(用时:5分钟
1.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长征的岁月,并指导学生结合资料回忆长征相关的故事。
3.在教师指导下读准“逶迤、磅礴、岷山”等词语的读音。4.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1)学生小组学习,组长组织组员朗读课文,并进行相互评议。
(2)小组选派代表朗读课文。全班评议,正音。
1.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崖、渡、索”。2.难理解的词语相机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学生汇报运用了什么学习方法理解词语。重点把握“逶迤”“磅礴”“岷山”几个词语的读音、字形及意思。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共8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共8篇)
(4)指导学生编儿歌,帮助学生5.学习单韵母e。
(1)出示课文情境图,指导学生说话。
(2)示范发音,讲解发音要领。
(3)指导学生编儿歌,帮助学生记字形。
6.教师出示e的四声,讲解发音方法。
(1)教学示范发音,引导学生看口型。
(2)配合手势教学声调儿歌。
(3)指导学生读e的四声。
2.多媒体课件、拼音卡片、情境图。(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1.导入:小朋友,从今天起老师要 带你们去一个非常奇妙的地方,那就是拼音王国。拼音王国中有很多拼音宝宝,认识它们你就能识字、读书,还会说一口好听的普通话。
2.课件出示儿歌。
二、结合情境,学单韵母(用时:28分钟)
1.课件出示单韵母ɑ。 (1)出示课文情境图,指导说话说一说,图上画了谁?她在干什么?
(2)示范发音,讲解发音要领。
(3)边检查学生模仿发音情况边领读。
(4)出示动漫,指导学生记住字形,看看ɑ的形状像什么。
(5)指导学生编儿歌,帮助学生记字形。
2.出示四个声调,讲解声调符号。
3.开火车认读教师卡片上a、o、e 的四声。
复习过程中,教师要重 点引导学生读准a、o、e的音,要求学生不按顺序也能读准a、o、e的四声。
二、认四线格,指导书写ɑ、o、e(用时:20分钟)
1.多媒体课件出示四线格,指导学生认识四线格。
2.指导书写单韵母ɑ。 (1)引导学生观察单韵母a的笔顺:先写左半圆,再写竖右弯。
(2)巡视,并讲评学生书写情况。
3.指导书写o、e。
(1)引导学生观察它们位于四线格的哪一格,由几笔组成。

第二单元 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统编版必修(上)第二单元·劳动光荣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阅读文本,掌握人物通讯的定义和特点等新闻常识,梳理其中的具体事件、人物精神和作者立场态度。

2、阅读本单元新闻评论,掌握文本议论性特点,赏析语言特色。

3、朗读古代诗歌,感受韵律美和节奏美;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劳动场景。

【基础回顾】一、通讯1、通讯:新闻体裁的一种。

以叙述、描写和评论等多种方法,对事情、人物、经验、问题等进行比较详细、生动的报道。

2、通讯特点:同时具备新闻性和文学性。

新闻性:体现为材料(人物、事件)的真实性,社会功能的时效性,它是客观的,核心是“真”。

文学性:体现为表达技巧的多样性,作者立场态度,读者主观感受,它是主观的,核心是“美”。

新闻性,其人其事真实客观、有报道价值——指向写什么;文学性,观点态度、语言、手法——指向怎么写。

3、人物通讯: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

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

4、人物通讯:传记式、特写式、群像式。

5、人物通讯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精神品质,实现新闻价值,往往会采用各种表达技巧。

技巧分析可以从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篇章结构等角度着手。

二、评判一篇新闻作品是否优秀有以下标准:(1)新闻价值是否具备时代感。

好的新闻,应该有较强的时效性、绝对的真实性。

与时代的主题和格调一致,或弘扬时代精神,或反思现实问题;或能带给读者某种精神力量,或能引导读者审视现实问题。

(2)报道角度是否满足读者需求。

一篇好的新闻稿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满足读者对社会热点的信息需求,使读者从中获取所需信息,有所收获,从而引发对社会的思考。

(3)结构层次是否清晰明确。

一篇好的新闻稿,标题要鲜明、准确、简洁、吸引人,以实题为主,讲究文字的排列美;主体部分应紧扣主题,有具体、充实的选材,层次段落分明,起承转合自然。

(4)语言表达是否符合文体要求。

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导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导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写作学会记事素养目标1.能从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事来记录。

2.能清楚、有条理地叙述事件,详写事情的经过。

3.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表达情感。

◎重点:能清楚、有条理地叙述事件,详写事情的经过。

知识链接写记事记叙文的一般步骤1.当我们要写一件事时,第一步要确定叙事的六要素。

2.在确定六要素之后,我们要做到脑子里有清晰而详细的关于事的“录像”。

3.当脑子里有了事的“录像”资料后,在写作时,就像放电影一样把脑子里的“录像”资料重播出来,这样,我们可以一边播放脑子里的“录像”,一边写出相对应的行为句子来。

自学互查1.查阅资料,了解“如何才能写好记叙文”的基本知识。

(1)叙写一件事,要有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在六个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重点,而写清楚“经过”是其中的关键。

要想把“经过”写得清楚、完整,要做到:①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如时间先后、场景变化、情感发展等;②有一些前后连贯的情节;③对重要的情节做较为详细的描写;④对涉及的人物做一定程度的刻画。

(2)完整叙述事情时,特别要注意条理清晰、巧用顺序。

①顺叙,就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

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分析清晰。

②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突出的片段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③插叙,就是在写作的过程中,由于表达情感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在不改变全文中心的情况下,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或事件。

(3)要做到叙事完整,还要注意过渡与照应。

过渡就是文章层次与层次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转换和衔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照应就是文章中某些内容的彼此照顾和呼应,使文章贯通自然、脉络清楚、结构严谨。

(4)写出真情实感。

①寻找“感动力”,大胆写“我”的感受。

写作时不是写空话、假话、套话,而是大胆写“我”的生活,写“我”的所见、所思、所感、所悟,才能做到有“真情实感”。

第二单元写作《学写传记》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写作《学写传记》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写作学写传记写作目标:1.总结传记的特点,并能够根据自己要记述的对象设计适宜的写作方式。

2.会选择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通过记言述行,展现人物风貌。

3.在真实的基础上合理发挥想象,适当描写,增强传记的生动性。

4.通过习作认识自我,认识他人,思考人生经历,提升人生境界。

写作指导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

从传记记述的对象来看,一是为别人作传,二是自传。

为别人作传,也可以分为两类,是记述普通人,二是记述名人。

无论哪种传记,一般都要通过人物言行等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透视人物的精神世界。

那么,写传记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1.选材力求典型,突出人物特点。

传记具有概括性,受掌握的材料和篇幅的影响,选择的事例要典型,能够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与精神品质。

如朱德《回忆我的母亲》,就集中笔墨写母亲任劳任怨操持家务、同情贫苦农民、支持“我”革命等事情,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勤劳聪慧、善良坚强、深明大义的母亲形象。

2.内容要求真实,允许合理想象。

传记要求真实,凡是文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必须是准确的,有时还要引用一些可靠的资料,保证叙述的真实可信。

但是,传记又不是枯燥的生平简介或履历表,作者可以发挥想象,以填补事实的空隙,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

如茨威格写《伟大的悲剧》,严格按照探险队留下的日记等材料还原斯科特等人的经历,又通过合理的想象,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与英雄气概。

这样就使得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令读者过目难忘。

3.叙事抓住言行,自现人物情感。

在记述事件时,要具体表现人物的言行,让人物“自行”展现他们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等。

传记不一定要像散文、小说那样对人物做细致入微的描摹,记录典型语言和重要行为,往往就能达到所需要的表达效果。

在《美丽的颜色》中,作者对居里夫人的描写并不多,只撷取几个细节,稍加点染,如“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轻轻地笑了笑”“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等,就能表现出居里夫人从事科学工作的艰辛和独特的个性气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雪鲁迅学习目的:1学习文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学习重点: 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

学习难点: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

学习方法:和谐学习法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过程1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3分) A.畸形(q )1 诘责(j ) 1 文绉绉(zh o u) 眼翳(y )iB.胡髭(z )1 黝黑(y o u) 一绺绺(li u)颔首(h n 两) c.直戳(ch o u)解剖(p o u) 诱惑(y u)摹画(m c) D.滞留(zh )1 桀然(c n)庶祖母(sh脊背(j )12、选择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 ( ) (3分)A .嬉戏野蛮 托辞 匿名B .枪毙 温厚 心慰 禁锢C .粗劣酒肆貂皮敦实D .争执 脾气 激荡 枝桠3、下列作品、作家及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3分)A .《藤野先生》――鲁迅一一 藤野先生B .《我的第一本书》 胡适 ――父亲C .《再塑生命》一一海伦 凯勒一一莎莉文老师D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磬口( ) 忙碌() 脂粉奁( ) 灼灼( ) 嘻笑( ) 褪尽()朔方()凛冽()2.解释下列词语。

(1) 作者简介。

(2) 背景介绍。

4,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如何划分课文层次 在理解课文第一部分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1学生朗读课文第1至3段,思考如何划分两个层次?2、第一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3、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第一部分作者满怀_______________ ,回忆江南雪冬的自然美景。

虽是回忆,却是展望。

虽是冬天,却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

在苦寂中,作者回忆儿时的生活。

因为儿童是人类的春天,写儿童不怕严冬,朝气蓬勃,更加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

行文虽未免流露寂寞的心情,但却闪烁着理想的光芒。

第二课时预习自测|阅读文章第二部分,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1、这部分可分为哪两个层次?2、第四自然段,作者用什么写法来描绘朔方飞雪的3、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 “坚硬的” “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 “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2、文章写法。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诗,作者的思想感情全部倾注于对景物的描绘中。

行文虽然也流露出一种孤寂的情绪,但是掩盖不住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写法特点:①景物描写由及,由到,逐渐展开。

②强烈的 _______ 手法,使记忆中的江南雪野生气勃勃的景象,衬托出空旷寂寞、荒凉寒冷的现实的北方雪野。

(一)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

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二)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

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 1)文中哪几个字能准确概括江南雪的特质?(2)用自己的话概括北方的雪的性格。

2•文中加点的“但是”有什么作用?3•用原文回答本文的主旨,并说说你的理解。

4•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他更欣赏的是什么?为什么?1.《雪》是《野草》中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一篇。

作者细致生动地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 ,并在比较中表现了自己的倾向。

作者更为欣赏“ _____________ ”,因为“朔方的雪”、“_”、“ ____ ”、“_______ ”。

体现了一种的个性精神, 这种精神也是作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

、2.课外阅读《野草》7、雷电颂郭沫若学习目的:1、学习文章抓住事物征展开想象,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了战斗的激情。

2、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

重点难点:1、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所包含的深意。

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过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磬口()忙碌()脂粉奁()灼灼()一、检查预习《雷电颂》2.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凛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伫立 ( ) 睥睨()咆哮() 波澜()污秽()犀利 ( ) 劈开()稽首() 虐待()驰骋()雷霆 ( ) 踌躇()鞭挞() 忏悔()罪孽()2、解释下列词语:睥睨:污秽:犀利:播弄:虐待:雷霆:踌躇:鞭挞:祈祷:忏悔:罪孽:拖泥带水:3、作者档案和背景介绍。

(1)、本文选自历史剧《屈原》,屈原是我国最 ______ 的大诗人,是第一个 _ 诗人,代表作有、、、等。

作者是进步文化界的、、,其历史剧有、、_(2)背景介绍。

《屈原》创作于反动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一一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之后。

剧本取材于战国时代楚国爱国诗人______________ 一生的故事。

以 _____________ 为情节线索,构成了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戏剧冲突,在尖锐的戏剧冲突中塑造了_______________ 这个悲剧典型。

整体感知课文《雷电颂》1、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他的含义。

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联系写作背景谈谈戏剧的创作主旨。

a.风雷电:b.洞庭湖、东海、长江:c.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d.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e.“土偶木梗”的群像:其中河伯有二义:其一是指 __________ ,其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举例说说课文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4、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5、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

我知道,你(A)的本身就是火,你(B),你这宇宙中的最伟大者呀,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c)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D)呀!我(E)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F)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进射出光明了吗?但是我,我没有眼泪。

宇宙,宇宙也没有眼泪呀!眼泪有什么用呀?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这是我的意志,宇宙的意志。

鼓动吧,风!咆哮吧, 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稽首()迸射()2.结合文中标出的序号将“你”指代的对象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你(A)你(B)你(C)3.从语法的角度指出文中标有序号的三个“我”的用法。

我(D)我(E)我(F)4.对于引文第二自然段,确切地反映作者的意图和表现手法的是()A •作者运用借代、排比等修辞手法,表明自己没有眼泪,只有愤怒。

B •作者运用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表明自己要凭借雷、电、风的力量,把宇宙毁灭。

C.作者运用借代、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表明只有“雷霆”“闪电”“风暴”才是“我” 和“宇宙”的意志。

•作者运用比喻、对比、反复等修辞手法表明自己永不妥协、战斗到底的意志。

D①《雷电颂》是一首高昂悲壮的交响曲,②把结构层次与感情波澜的起落融为一体,③但作者按照结构层次又有意识地构成几次高峰,④使之跌宕起伏,高潮迭起,⑤自然地显示了屈原独白的气势与逻辑力量。

2.我们在七年级时曾学过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电《静夜》,请你将这两首诗歌与《雷颂》进行比较,看看它们的抒情方式有何异同。

8、短文两篇巴金 学习目的1 •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哲理。

2 .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重点难点 1. 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

2. 理解作品的主题。

学习过程给下列加粗字注音:伫立()睥睨() 犀利()劈开()咆哮( 稽首() 波澜( ) 虐待() )污秽()驰骋()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A.旸谷( )浸润( )B.皓月( ) 姮娥()C. 一撮灰( )露台( )D.瞬间()夸父()2、介绍作者情况及。

(1)巴金,原名李尧棠,字四川成都人。

现当代著名 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日》《月》选自散文集 ________(2)时代背景。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然后回答。

1、在《日》中,文章按怎样的思路展开的?如何理解作品的主题?2、人们常说“飞蛾扑火一一自寻死路” ,飞蛾长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为何作者却对它大加赞美? “夸父逐日,渴死旸谷” ,作者为什么却异常的“怀恋”?3、在《日》中,作者并没有具体描绘太阳,却去写“飞蛾扑火” 、“夸父逐日”,且对飞蛾、夸父进行了高度评价,这与太阳有关吗?谈谈你的看法。

4、月亮在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 ?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5、“月的光是死的光”,既如此,作者在末尾处为何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巩固训练《短文两篇》是巴金建国前创作的散文诗。

它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

《日》表现作者___________ 的一面,在那个“没有了光和热”,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日球”,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表现了作者对 _________________ 的追求。

《月》则表现作者 __________ 的一面,作者赞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妄想”改变“月”这个冰冷的星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