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修订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修订版】一、课程性质与地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课程目标一、总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注意间架结构。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关心自然和生命,并乐于与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第二学段(3~4年级)(一)识字与写字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完整word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完整word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注:凡是加粗的部分,均是课程标准(修订稿)新改动的,或增或删,或调或整合。

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完整版)2017语文新课标

完整版)2017语文新课标

完整版)2017语文新课标教育部于1月16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相关情况。

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教材局局长XXX介绍了该标准的修订情况。

教育部组织了260多位专家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4门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历时4年已全部完成,并于2017年底印发,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相较于2003年版有哪些主要变化?提出了哪些新概念?增加了哪些新内容?下面为你总结了五大变化和两大热点。

变化一:提出四大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标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研究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变化二:由五大课程目标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

2003版的课程标准中,设置了五大课程目标,分别为: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2017版课标则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分别为:语言积累与构建、语言表达与交流、语言梳理与整合、增强形象思维能力、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鉴赏文学作品、美的表达与创造、传承中华文化、理解多样文化。

变化三:新增选择性必修课程。

相较于2003年版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课程结构,新版课程标准新增了选择性必修课程,即课程结构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研究任务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穿这三类课程。

必修课程每名高中学生必须修,开设2个学期,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开设2个学期,6学分;选修课程,学生可自由选择研究,开设2个学期,设计12学分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注:凡是加粗的部分,均是课程标准(修订稿)新改动的,或增或删,或调或整合。

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小学1-6年级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版

小学1-6年级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完整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修订版】

(完整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修订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修订版】一、课程性质与地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课程目标一、总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注意间架结构。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关心自然和生命,并乐于与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第二学段(3~4年级)(一)识字与写字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最新部编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最新部编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的性质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三、课程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科书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附录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语文课程应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标准2017

语文课程标准2017

语文课程标准2017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素养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发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本文将从课程标准的内容、特点和实施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首先,2017年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内容上更加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它强调了语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要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和语文素养。

这一特点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前瞻性和整体性,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2017年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上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

它明确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基本能力,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要注重语言文字的认知和运用,更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文化素养的培养。

这一特点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要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指导。

再次,2017年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方法上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它强调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这一特点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教师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最后,2017年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意义上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

它强调了语文学科的社会功能和实践应用,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要注重语言文字的学科性和学术性,更要注重语言文字的社会性和实践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际能力。

这一特点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需求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关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2017年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新的指导和依据。

小学1-6年级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版

小学1-6年级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小学语文教师新课程标准业务考试题(2017修订版)

小学语文教师新课程标准业务考试题(2017修订版)

小学语文教师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一、填空题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4.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课程资源的种类: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的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与(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5.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6.(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7.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8.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9.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10.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11.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至2年级为写话,3至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1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是根据教育部门的要求和文化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修订的,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下面是对该标准的一些主要内容的简要介绍。

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

通过这些方面的培养,旨在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并获得长期发展的可能性。

鼓励学生体验语文大语境的思维和表达,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

倡导多元评价,注重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语文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意识。

二、培养丰富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言文字知识体系的构建,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文言文、阅读经典文本、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等方式,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认同感。

三、倡导生动活泼的语言文字教学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通过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四、注重评价和反思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的全过程,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和发展评价。

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评价的指导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2017小学新课标语文

2017小学新课标语文

2017小学新课标语文2017年小学语文新课标强调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新课标旨在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内容上,新课标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强调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同时鼓励学生阅读现代文学作品,以拓宽视野。

课程内容涵盖了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

识字与写字方面,新课标提倡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如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

同时,强调规范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阅读教学则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新课标推荐了一系列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包括古典文学、现代文学以及科普读物等,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写作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新课标提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从而积累写作素材。

口语交际教学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通过模拟对话、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

综合性学习则鼓励学生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通过项目学习、主题研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新课标还强调了教师的角色转变,提倡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通过创设情境、设计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

此外,新课标还提出了评价方式的改革,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和过程性,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总之,2017年小学语文新课标旨在通过全面、系统的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7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7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7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和要求的规范,是教育部门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2017年发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针对当时教育教学形势和需求而进行的修订,旨在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7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

它强调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这些内容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有利于教师根据标准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其次,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7规定了小学各年级的语文教学内容和学习要求。

它对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包括语言文字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培养、写作能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内容的规定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安排和教学实施,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此外,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7还强调了语文教学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它提倡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鼓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这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空间和创新思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7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一次重要规范和指导,它的发布对于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当认真贯彻执行这一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语文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学生也应当根据这一标准,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态度,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

2017年语文新课程标准

2017年语文新课程标准

2017年语文新课程标准
2017年,全国推进小学和初中语文教育改革,实施新的语文课程标准。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以学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为宗旨,致力于构建新型的语文学习课程体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导,以实践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表达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以阅读为核心,以写作为重点”的重要性,充分表达了新型阅读写作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多元文化的交流,拓宽视野,提高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

此外,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假设分析,主动思考,强化总结概括,增强文字逻辑结构的理解力。

此外,新课程标准采取“强化语言知识,强化写作能力”的策略,重视对文字内容的表述、推理、分析和评价,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技能。

新课程标准充分认识到古今中外的经典文本的价值,多元化的阅读课程,强调以古人的思想方法为基础,但要求学生克服传统的思维定势,在革新思维的同时,融入现代的思想观念。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综合实践教学”的要求,要求学生加强实践探究,使用各种多媒体软件,探究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最后,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的重要性,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学习,用不一样的方式探索世界,在探索中实现自我价值和成长。

因此,2017年全国推进小学和初中语文教育改革,实施新的语
文课程标准,不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思维的学习机会,也鼓励教师的积极发挥,从而丰富语文课程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改善教学,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使学生成为有素养的中国人才,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2017年发布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

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强调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和情感态度。

在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首先,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贯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情感态度。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和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其次,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思维活动和交际活动。

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情操。

再次,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多种语言表达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文学创作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学情感。

最后,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艺术鉴赏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

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人文关怀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

总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强调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和情感态度。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明确了书法教育的重要性。
为了突出写好汉字的重要性,落实写字教学目标,2011年8月2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学校课程中低年级每周安排一节写字课,从三年级开始,每周至少安排一节书法课。修订版课标中明确提出了书法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第一学段欣赏硬笔字帖,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二学段用毛笔临摹正楷字,认识毛笔字笔画特征;第三学段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写字教学关注的是实用性,书法教育关注的是审美性。小学书法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书法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兴趣入手,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书法修养,提升书法审美情趣和能力。同时,我们应该看出,这对语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引导让学生自读、评读。“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朗读是一种能力一种技巧,需要一定的训练,而且需要经常的反复训练。除课堂教学注重朗读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自读、多读,找出文中精髓,也让学生评读,学生之间评一评,哪读的好,哪读的差,应该怎么读。评读不仅能提高朗读的质量,也为以后的朗读提供了规律性的朗读方法。只有学生具有了初步的朗读能力,才能“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4、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品质
阅读品质是指阅读行为、阅读作风上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等的本质,它包括阅读的习惯、阅读的价值观、阅读的感受、理解和体验等方面,是阅读的重要构成因素。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因此,要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独立性,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个性体验,积极促使学生阅读品质的养成。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第二、第三学段)
──第二、第三学段一以贯之地提出了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进一步体现了“写字育人”的指导思想。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书写习惯,确保书写的质量。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7修订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7修订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7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的颁布对于推动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发布的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传承能力的全面发展。

同时,新标准还充分考虑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全球化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特点,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指导。

首先,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自信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也有利于他们在未来的社交和工作中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交流。

其次,新标准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

语文课程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人生、感悟情感、感悟价值,通过阅读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情感认知和审美情趣。

这种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在语文学科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匪浅。

此外,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要通过学习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了解中国文化传统和世界文化,培养自己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这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增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最后,新标准还重视学生的文化传承能力。

学生要通过学习语文知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其他文化,培养自己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这有助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指导。

教师要结合新标准,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努力培养具有中国特色、世界眼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修订版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应该尊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到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留意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合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统统。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关心自然和生命,并乐于与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4.能较统统地讲述小故事,能扼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齐。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
2.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三)习作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喜悦。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明错误的词句。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珍视个人的独到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齐。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崇、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烦,能抓住要点,并能扼要转述。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三、教学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同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1.关于识字与写字与汉语拼音。

识字写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1~2年级要多认少写。

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2.关于阅读洁,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不能简单地用罚抄的方式来达到纠正错别字的目的。

(二)阅读
1.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