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大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

合集下载

人文地理考研复习最全名词解释真题讲义练习题

人文地理考研复习最全名词解释真题讲义练习题

兰州大学1999年(最后三个论述题)1. 论述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空间经济格局和区域发展的影响2.论述知识经济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3. 论述数字信息革命浪潮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2002年一、名词1.农业生态系统2.干扰机会3.回路径道4.补偿贸易5.机会成本二、简答题1.商业区位指向原则2.第三产业增长的动力分析3.制造工业布局特点4.产业空心化及其原因三、论述题1.城市聚集障碍类型及聚集障碍的影响效应2.西北开发的模式和重点2003年一、名词1. 区位理论2. 空间结构理论3. 经济地理信息系统4. 旅游环境容量5. 城市首位律6. 佩蒂---克拉克定理7. 区域规划二、简答1. 影响国际服务贸易布局的主要因素2. 主导产业的判定标准3.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理论4. 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5.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三、论述1.经济活动全球化对西北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2.高技术圆区的空间布局特征2004年一、名词1. 城市经济区2. 空间要素替代理论3. 区位指向4. 梯度推移理论5. 点轴式空间结构6. 霍夫曼比例7. 城镇生态规划 8. 旅游者空间行为二、简答1. 区域电信规划的内容和主要问题2. 简述旅游规划的组成要素3. 简述克鲁格曼的经济地理观点4. 简述城市规模分布的位序规模法则三、论述经济活动全球化对中国西北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2005年一、名词1. 干扰机会2. 门槛人口3. 点轴式空间结构4. 虚拟经济5. 城市空心化6. 运费指向论7. 旅游地空间竞争 8. 城市金子塔二、简答1. 迪肯的全球转移模式及其在中国的应用2. 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3. 影响公司与投资地关系的特点及主要因素4. 加纳的商业中心空间模式三、论述论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能源结构战略及其实现途径华东师范大学1999年一阐述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和科学性质。

(20分)二、试阐述及评论人文地理学界中有关人地关系理论的诸种论点,并以实际事例说明自己对人地关系理论的看法。

2024年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881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

2024年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881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

2024年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881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业务课名称:881人文地理学
考生须知: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其他纸上无效。

2.答题时必须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做答,用其他答题不给分,不得使用涂改液。

一、名词解释
1.形式功能区
⒉聚落地理
3.文化生态学
4.迁移扩散
5.或然论
6.千预机会理论
二、简答题
1.对汤因比挑战-应战学说的认识
2.对弗里德曼核心-边缘理论的认识
3.海权论的认识
三、论述题
1.地缘政治,中美科技战,地缘政治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2.通勤行为空间,对其的研究对城市交通体系的作用
3.全球生产布局,疫情对其演变趋势的影响。

上师大自然地理研究生考试题目

上师大自然地理研究生考试题目

上海师范大学1999——2003研究生试题自然地理学1999年一解释下列术语(每题3分)1、地球自转偏向力;2、温室效应;3、厄尔尼诺;4、板块运动;5、平流层;6、锋;7、谢才(薛齐)定律;8、承压水;9、生物群落;10、种群逻辑斯谛增长二回答下列问题(70分)1、地球的大小、形状、运动及其在太阳系的位置对地球表层环境的意义(20分)2、地球变暖的原因,产生的环境影响及人类的对策(15分)3、长江洪水的环境原因(15分)4、分析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其原因(20分)2000年一简答题(每题3分)1、自然地理研究对象的基本范围2、绘出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空气流动方向3、为什么日本列岛———-台湾一线多发火山地震?4、指出什么样地貌部位是地带性景观,什么样地貌部位是隐域性景观(图略,因为画不出来)5、地理环境的稳定性的基本机制,及其与系统结构的关系6、相、限区、地方7、温室效应8、辐射干燥指数及指示意义二论述题1、论地球表层三维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海陆梯度干湿地带性)的形成机制、区别和联系(20分)2、论土地分级、土地分类与土地评价的区别与联系(16)3、论城市地貌、气候、水文、生物环境的特点及形成机制(20分)4、论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20分)2001年1、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论述地球自然环境优越性的基本原因(5分)2、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的区别和联系(8分)3、为什么地球不产生从赤道到极地的大气环流?(4分)4、登山运动员为什么既要戴太阳镜又要穿防寒服?(4分)5、城市气候的主要特征(8分)6、喜马拉雅山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7、高山对降水的有利和不利条件(4分)8、地球温室效应的基本原理(4分)9、长江洪水致灾的人为原因(5分)10、贵州贫困的环境原因(4分)11、美国和前苏联滥开草原的生态后果(4分)12、干旱地区灌溉农业的主要生态问题(4分)13、西部大开发应注意的主要生态问题(8分)14、我国广东、甘肃等省份扶贫中将原地居民大量异地安置,这有什么生态根据?(4分)15、气象站测蒸发时为什么蒸发皿测定值与实际环境的蒸发量差距甚大(3分)16、沿海城市过量抽取地下水产生怎样的环境效应?(4分)17、洪积扇、冲积扇、三角洲的成因和沉积岩相有什么不同?(6分)18、为什么有的泉水自然涌出,有的泉水则出现喷射?(4分)19、地球陆地生物历史有4亿多年,为什么没有形成厚厚的生物残体层(3分)20、为什么从热带到寒带土壤依次是红壤—黄壤-棕壤-灰化土,从土壤的元素迁移加以解释。

大学地理学考研真题试卷

大学地理学考研真题试卷

大学地理学考研真题试卷一、选择题1.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A. 24小时B. 23小时56分C. 48小时D. 12小时2. 以下哪个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功能?A. 地图制作B. 空间数据分析C. 遥感图像处理D. 所有选项都是3. 地理学中,"经度"是指:A. 从赤道到两极的线B. 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C. 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D. 与赤道平行的线4. 以下哪个现象不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A. 日夜更替B. 季节变化C. 地球的形状D. 地转偏向力5. 气候变化对以下哪项影响最大?A. 农业产量B. 城市交通C. 工业生产D. 人类健康二、填空题1. 地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人类活动等。

2. 地球的形状接近于______,赤道半径比极半径大约______公里。

3.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规划中可以用于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4. 地理学中,"纬度"是指______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5. 气候变化的一个主要原因是______的增加。

三、简答题1. 简述地理学中“区域”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描述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3. 解释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

四、论述题1. 论述地理学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的作用。

2. 讨论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灾害管理中的优势和挑战。

五、案例分析题某地区近年来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如洪水和干旱。

请根据地理学原理,分析该地区自然灾害频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应用方案,以提高灾害预警和应对能力。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2. D3. B4. B5. A二、填空题1. 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2. 扁球体,213. 土地利用规划、交通流量分析、环境影响评估4. 某地5. 温室气体排放三、简答题1. 区域是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单位,它具有特定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人文地理学考研上海师大813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

人文地理学考研上海师大813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

人文地理学考研上海师大813人文地理学
考研真题
一、上海师范大学813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
一、简答题
1.杜能农业区位论
2.城市景观
3.旅游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二、论述题
1.分析上海创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优势劣势。

(20分)
2.用影响经济活动区位的因素全面分析总部经济城市的条件。

(25分)3.试论区域经济的差异与协调性并阐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及特征。

(25分)
4.城市旅游空间基本单元构成?政府应提供哪些旅游公共服务?(25分)5.主题公园概念和特点?以上海迪士尼项目为例,分析主题公园布局影响因素。

(25分)
二、北京师范大学976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消费者行为
2.绝对成本学说
3.人文主义地理学
4.普雷德行为矩阵
5.循环经济的3R 原则
6.新型城镇化
二、简答
1.区域产业结构演进机制。

2.中国进口石油海上和陆上主要线路。

3.区域系统的主要特征。

三、分析论述
1.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2.结合一事例说明社会文化对经济活动空间布局的影响。

3.分析说明区域发展预测要注意的问题。

考研____人文地理学

考研____人文地理学

第一部分:1、吴传钧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陆大道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3、李文彦:工业经济、区域规划,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4、胡序威:城市规划、区域规划,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5、毛汉英:环境经济、区域规划,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6、郭焕成:农村经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7、郭来喜:旅游规划、区域规划,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8、张文尝:交通经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9、樊杰:工业经济、农村经济、区域经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10、金凤君:交通经济、区域规划,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11、杨朝光:区域政策、区域战略、区域规划国家发改委国土所12、肖金成:区域政策、区域战略;国家发改委国土所13、王青云:区域政策、区域经济、产业政策国家发改委国土所14、崔功豪:区域规划、城镇规划南京大学15、顾朝林:城市地理、区域规划南京大学16、宁越敏:华东师大17、严重敏:华东师大18、李小建:河南财经大学19、吴必虎:旅游地理北京大学20、保继刚:旅游地区中山大学21、阎小培:区域经济、区域规划中山大学22、魏清泉:区域规划中山大学23、陈烈:区域规划中山大学24、李泊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5、李善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6、陈栋生: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27、魏后凯: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28、孙久文:区域经济理论城乡区域规划中国人民大学29、陈宗兴:30、曾刚:华东师大31、刘盛佳:华中师大32、曾菊新:城乡发展与规划华中师大33、胡兆量:北京大学34、杨吾杨:北京大学35、郭振淮:中国人民大学36、刘君德:华东师大37、陈才:东北师大38、周一星:城市地理、城镇体系规划北京大学39、王辑慈:区域创新北京大学40、杨开忠:区域经济北京大学41、郝寿义:区域经济南开大学42、陈秀山:中国人民大学43、张可云:中国人民大学44、叶裕民:中国人民大学45、安虎森:南开大学46、李国平:北京大学47、吴殿廷:47、沈玉芳:华东师大49、覃成林:河南大学50、栾维新:大连海事大学51、姚士谋:城市地理、区域经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所52、艾南山: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53、方创琳: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第二部分:汤茂林、张小林、张京祥、陆林、曹有挥、韩增林、高新才、聂华林、李国璋、郭志仪、周述实、侯永志、刘勇、刘峰、陈耀、高国立、张庆杰、石培华、史育龙、许庆明、赵曦、曹阳、白永秀、赵弘、连玉明第三部分:许学强:中山大学王一鸣:发改委宏观院魏心镇:王峥:中科院政策所陆玉麒:南京大学绕会林:东北财大人文地理排名A+ 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A 北京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B+(16个)辽宁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江西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宁夏大学,河北师范大学B(15个)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西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C(10)浙江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华侨大学,延边大学,河南财经学院,南昌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北师大南大华东师大东北师大西北师大南京师大兰大华南师大070502人文地理学2101.城市发展与规划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6自然地理学④816人文地理学本专业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复试科目:经济地理学02.区域与城镇规划03.旅游规划与管理04.区域发展与土地规划05.城镇形态与环境经济06.区域经济分析与规划陕西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宁夏大学武汉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浙江大学。

上海师大地理科学导论考研配套地理信息系统考研真题

上海师大地理科学导论考研配套地理信息系统考研真题

上海师大地理科学导论考研配套地理信息系统考研真题一、北京大学834地理信息系统考研真题二、地理信息系统导论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地理信息系统[中科院2004年、南京大学2003年、中南大学2003年、中科院2003年、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浙江大学1999年、南京大学1996年、南京大学1995年研]答:GIS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以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为处理对象,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采集、存储、显示、处理、分析、输出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为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来源和技术支持。

2.地理信息[中科院2003年、北京大学2002年、西北大学1999年研]答: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它属于空间信息,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多维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

3.地理信息科学[南京师范大学1999年、南京大学1998年研]答:地理信息科学或称空间信息科学,是地理学与计算机技术的交叉学科,属于新兴的高新技术领域。

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支持下,对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解决复杂的管理、规划和决策问题。

二、简答题试举例说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前景。

[武汉大学2005年复试]答: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前景:当前,GIS正向着集成化、产业化和社会化发展规律方向迈进,呈现以下主要发展态势:(1)GIS已成为一门综合性技术;即GIS集成技术,3S技术等名词的出现。

(2)GIS产业化的发展势头强劲;(3)GIS网络化已构成当今社会的热点;(4)地理信息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目前GIS在各行各业都得到应用,如资源规划管理、全球变化、灾害预测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上海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历年考研真题试题(1999-2007)

上海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历年考研真题试题(1999-2007)

上海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历年考研真题试题(1999-2007)目录1999年上海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考研试题 (2)2000年上海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考研试题 (3)2001年上海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考研试题 (4)2002年上海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考研试题 (5)2003年上海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考研试题 (6)2004年上海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考研试题 (7)2005年上海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考研试题 (8)2006年上海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考研试题 (9)2007年上海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考研试题 (10)一、简答题1、大经济地理学与小经济地理学2、区域学派3、土地4、农业区位论5、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有机结合二、问答题1、试分析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布局的相互关系。

举例说明。

2、试分析经济中心与经济区之间的辩证关系3、试用梯度推移战略分析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在产业布局中的相互关系一、试分析社会经济条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二、请说明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其自然条件对其发展和布局的影响三、试对钢铁工业布局的资源及社会经济条件进行详解四、请说明经济中心在(综合)经济区中的地位和作用。

(举例说明)一、请分析人口移动对地区生产布局和结构产生的影响二、请论述交通运输条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评价三、农业部门结构及其变化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评价四、试述我国经济区划的演变及其今后的发展趋势一、名词释义1.区位条件2.经济中心3.区域空间结构4.行为矩阵5.区域分工6.极化-涓滴效应二、简述题1.简述经济活动区位中的土地因子2.简述城市与区域的关系3.韦伯的工业区位论评述三、论述题1.试述区域结构与空间组织2.试述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一、解释概念1.新经济地理学2.区位的可进入性3.中心地的等级4.增长极5.区域合作6.新产业区二、简述题1.为什么啤酒厂几乎都布局于城市或其周边地区?2.解释下图所反映的史密斯收益性空间界限的区位模型。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样卷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样卷

上海师范大学标准试卷200~200学年第学期考试日期200年月日科目人文地理学专业本、专科年级班姓名学号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一解释名词(20分,每题4分)1.形式文化区2.人口迁移3.城市化4.文化景观5.意境地图二选择题(单项或多项,每题2分,共10分,)1.在历史上,代表世界最早的文明古国,在西半球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A、墨西哥B、玛雅C、印加D、巴比伦E、埃及2.古代聚落的形式尚存于当前世界中,其形式有。

A、家族部落B、种族部落C、民族聚落D、烧田聚落E、游牧聚落3.原始农业的特点是对_______轮种。

A、林木B、土地C、作物D、草木E、畜牧4.特定的____________既构成了人们对世界认识的基础,也决定了人们的行为规范与宗教范围。

A、文化氛围B、地理环境C、行为空间D、精神世界5.就人口变动情况是人地关系核心角度而言,________都是举足轻重的。

A、科技革命B、思想革命C、农业革命D、工业革命E、阶级革命三填空题(10分,每题1分)1.地理人种分_________人种和小人种。

2.民族具有共同语言、_______________、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心理素质。

3.物质民俗中的民居、饮食、服饰是最易辨认的文化景观方面,也最能反映民俗与_________的关系。

4.汉语方言的南北差异特点表现在,北方方言相对_________,南方方言相对分散。

5.政治空间结构要素是由政治地理单元中的____________、边界、位置、形状和具有支配地位的______________等空间要素组成。

6.政治地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政治整合、政治分离、主权变化。

7.主导产业选择主要根据以下几个特征:高比较优势系数、____________、高需求收入弹性、高生产率上升率、_______________。

8.区域产业结构演进机制一是____________。

(NEW)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812自然地理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NEW)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812自然地理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2000年上海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 真题
1999年上海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 真题
2007年上海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2006年上海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2005年上海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2004年上海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2003年上海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1999年上海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一、解释下列术语(每题3分) 1.地球自转偏向力 2.温室效应 3.厄尔尼诺 4.板块运动 5.平流层 6.锋 7.谢才(薛齐)定律 8.承压水 9.生物群落 10.种群逻辑斯谛增长 二、回答下列问题(70分) 1.地球的大小、形状、运动及其在太阳系的位置对地球表层环境的意 义。(20分) 2.地球变暖的原因,产生的环境影响及人类的对策。(15分) 3.长江洪水的环境原因。(15分) 4.分析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其原因。(20分)
目 录
2007年上海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 真题
2006年上海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 真题
2005年上海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 真题
2004年上海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 真题
2003年上海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 真题
2002年上海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 真题
2001年上海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 真题
2002年上海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2001年上海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2000年上海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一、简答题(每题3分) 1.自然地理研究对象的基本范围。 2.绘出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空气流动方向。 3.为什么日本列岛----台湾一线多发火山地震? 4.指出什么样地貌部位是地带性景观,什么样地貌部位是隐域性景观。 5.地理环境的稳定性的基本机制,及其与系统结构的关系。 6.相、限区、地方。 7.温室效应。 8.辐射干燥指数及指示意义。 二、论述题 1.论地球表层三维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海陆梯度干湿地带 性)的形成机制、区别和联系。(20分) 2.论土地分级、土地分类与土地评价的区别与联系。(16分) 3.论城市地貌、气候、水文、生物环境的特点及形成机制。(20分) 4.论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20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师范大学2000年人文地理学试题
一.简答 1.试述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 2.拉采尔的主要学术观点 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涵 4.人地关系可能论 5.人与自然共同创造 6.上海市的农业分布自近郊至远郊为蔬菜带,花卉带,乳奶带,棉粮带,这是何种区位理论 7.地理中的景观术语与社会生活中的景观有什么不一样8.引力模式9.增长极10.点轴开发模式11.劳动区域分工 12.人类历史上人口自然增长的三个阶段13.人口容量14.PRED问题15.逆城市化 16.麦金德的中枢地带,世界岛,新月地带各指哪些地区17.文化区的划分依据 18.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的形成的主要环境因素19.民族的划分的基本要求20.认知地图
二.任选其中的六题回答 1.扶贫工程中不少地方采取了移民迁出的方法,为什么不能通过增加投资,输入人力的方法加以解决呢?为什么不鼓励人民战天斗地来改造自然环境来解决呢 2.某省进行城镇体系规划,有人提出建设一座百万人口的中心城市,而其他地区则规划数以几百个的万人以下的小城镇,这种规划设想对不对,为什么? 3.有人主张为减少大城市的交通,住房紧张状况应严格控制人口。

禁止其他地区人口和流动人口进入城市,这样做对吗?将造成怎么样的后果 4.某地区开辟了一旅游基地,经过测算门票收入在十年内收不回成本,有人认为这种开发不合理,不经济,还有人主张从区域范围看是合理的经济的,
那种观点对?为什么 5.分析我国沿海四大城市群的区位优势 6.当前世界经济区域化战略中地缘战略对策7.当前世界经济区域化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三.论述题 1.论述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 2.对比“优先发展大城市,带动中小城市发展”和“积极发展小城市适当发展中等城市,控制大城市的发展”两中战略思想的利弊 3.论加强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义
2001年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试题
一填空 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2.地理学主要特点 3.近代地理学的创始人 4.中心地理论的创始人 5.农业区位论的创始人 6.麦金德提出的地缘政治理论二辨析 1.区位,区域,景观2.人口,人民,民族,种族3.环境,资源,能源4.实证主义,人本主义5.人文地理学,文化地理学 6.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生产关系决定论
三解释 1.增长极 2.重力模型 3.劳动地域分工 4.逆城市化 5.行为矩阵
四.论述 1.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与地理的关系 2.运用人文地理原理论述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和基本战略 3.我国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和问题 4.文化的现代性和多样性 5.经济全球
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利弊关系6.多极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上海师范大学2003人文地理试题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 地理学的特性主要是( )、( ); 2 文化由( )、( )|和( )三个层次组成。

3 第一产业指( );第二产业指( );第三产业指( )。

4 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指( ) 5 原始宗教主要指( ),民族宗教主要有( ),世界三大宗教是( )。

二. 解释下列术语每个2分,共10分) 1 文化 2 拉采尔 3 人口容量(人口承载力) 4 综合国力 5 领土三.辨析下列术语(指出相互区别,每个2分,共18分) 1 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与乡土文化区2地理环境决定论、文化决定论,可能论 3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石油农业、生态农业) 4种族、民族、国民5旅游的客源地与目的地6文化景观与文化区7城市化与逆城市化8环境、资源、能源9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四. 辨析题(每个2分,共11分) 1指出下列问题研究基本属于那种研究方法,为什么?(1)中国的地方志;传统的区域地理学(2)中心地理论、区位论; (3)一批激进地理学家研究认为城乡地域差别是资本主义本身造成的; (4)行为地理研究,文化地理研究、历史地理研究(5)利用数理模型说明区域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6)通过研究人的行为偏好,探讨
生产力布局特点(7)通过调查研究找出某一区域与其他区域的不同 2 指出下列现象属于那种扩散,说明原因(1)传染病的扩散 (2)巴黎、罗马发布新时装的流行趋势,之后在香港、东京、上海开始流行,在以后在各省会大城市开始流行;最后在中小城市乃至农村流行。

(3)在没有现代媒介以前,新生产技术新生产工艺的流行。

(4)中国饮食文化在欧美、东南亚的流行。

五. 论述下列各题(88分) 1 利用文化整合的思想论证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

(6分) 2利用人口地理理论说明我国改革开放后人口“孔雀东南飞”的现象的原因,对中西部发展的影响。

谈谈你对解决西部人才匮乏的办法(12分)。

3 我国为什么南方的方言比北方的方言多? 4分析中东地区和欧洲巴尔干地域冲突的潜在宗教影响因素。

(8分)
5分析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的地理优势。

(10分) 6试论保护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12分) 7为什么说种族、民族没有优劣之分?为什么各种族、民族之间经济发展状况、文明程度又有很大差别?(12分) 8全球化将产生怎样的社会影响?反全球化的社会动因是什么?(12分) 9分析西部大开发的社会、经济与政治意义。

(10分)
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人文地理学试题
一、填空 1.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人文地理学主要特点是( ) 2. 世界人口增长在原始社会到农耕社会的基本表现是( );人口增长在工业革命以来到20世纪60年代的基本表现是( );20世纪60年代以后到工业社会的基本表现是( )。

回答要点: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人口绝对数量及其增长率速度。

3. 麦金德提出的地缘政治理论可用如下三句话概括( ) 4. 文化由( )三个层次组成。

5. 第一产业是指( );第二产业是指( );第三产业是指( );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指( )。

6. 世界三在宗教是( ) 7. 文化区划分的基本依据是( )。

二、举例辨析下列概念1. 区位、区域、景观2. 人口、人民、民族,种族 3. 环境、资源、能源 4. 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生产关系决定论5. 城市化,逆城市化 6. 地方文化,民族文化7. 传统文化、流行文化 8. 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9. 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三、解释下列术语1. 文化景观 2. 文化区 3. 文化整合 4. 人口容量 5. 可持续发展 6. 冷战 7. 国家权力要素 8. 地理物象四、论述如下问题(每题12分) 1. 我国为什么南方的方言比北方多? 2. 用人口地理理论说明我国改革开放后人才人口“孔雀东南飞”的现象的原因,对中西部发展的影响。

谈谈你对解决西部人才匮乏的办法。

3. 分析中东地区地域冲突的潜在的民族、宗教、文化影响因素。

4. 试论保护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文明发展的
重要意义。

5. 全球化将产生怎样的社会影响,反全球化的社会动因是什么? 6. 分析华人经济圈社会文化方面的有利因素。

7. 分析我国非典型肺炎(SARS)传播与一理环境的关系。

8. 为什么APEC的区域集团化进程不如EU发展快?
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人文地理学试题一、填空 1. 地理学从( )和( )两个视角研究地球表层。

2. 人口增长从最初的高出生率、( )、到过渡阶段的( )、低死亡率、最后进入( )、( )。

人口规模从最初的缓慢增长、致电过渡阶段的快速增长至最后阶段的( )或( )。

3. 当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是( )、( )和( ) 4. 文化由( )( )( )三个层次组成。

5. 基督教新教主要分布在( ),天主教主要分布在( )、东正教主要分布在( )、佛教主要分布在( ),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 ),分( )和( )两派.
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人文地理学研究生试题
一.填空 1.地理学从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视角研究地球表层. 2. 当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基督教新教主要分布在_______,天主教主要分布在_______、东正教主要在_______、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_________,分________和_________两派 4. 汉字文化圈包括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半岛. 二.举例辨析下列术语(指出相互区别,每个1分,共37分)不举例不给分 1 区位、区域、景观 2.郊区化、逆城市化 3.等级扩散、传染扩散、迁移扩散 4.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 5.文化景观、文化区 6.可能论、生产关系决定论 7.文化景观与文化区 8.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9. 地方文化,民族文化,民间文化10等地缘说,心脏地带学说,海权说三.简答题 1.利用保护文化多样性和文化整合的思想论证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的重要性 2.为什么说种族、民族没有优劣之分?为什么各种族、民族之间经济发展状况、文明程度又有很大差别? 3.世界人口密集的地区,试从气候地貌等方面解释其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