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教学设计
可怕的酸雨危害大大班教案可怕的酸雨
可怕的酸雨危害大大班教案可怕的酸雨绿豆种子、红豆种子、红绿灯鱼、白醋、带盖酱菜瓶、滴管、一次性杯子、量筒、尺、标签纸、pH试纸。
实验1 酸雨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方法(1)将绿豆种子放入一次性杯子中,再往烧杯中加入清水,浸没种子,24小时后取出种子,待用。
(2)配置模拟酸雨:用清水和白醋,通过pH试纸的测试调节,配置pH=3、pH=4、pH=5的模拟酸雨,以上每组模拟酸雨配置100毫升左右。
(3)准备4个干净的酱菜瓶,每个酱菜瓶中垫上等量的棉花,每个瓶中放置20粒颗粒饱满的绿豆种子。
(4)用滴管在4个酱菜瓶中分别滴入等量pH=3、pH=4、pH=5的模拟酸雨和清水,滴入的液体量以棉花刚刚湿透为准,盖上瓶盖。
将瓶子放在温暖处,一周后观察结果。
智慧花为什么要设置在酱菜瓶中加清水的实验?小贴士本实验中将绿豆种子浸泡24小时,目的是让种子充分吸水,种皮软化,有助于萌发。
一周以后,可以通过观察不同液体环境下绿豆种子的萌发情况,了解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危害程度。
实验2 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方法(1)实验前先萌发一批红豆种子,并让它们长成幼苗。
(2)配制模拟酸雨,方法同实验1。
(3)准备4个一次性杯子,在每个杯子中,摆入10棵长势基本相同的红豆幼苗,并用一小团棉花包裹好幼苗的根,让幼苗竖立在一次性杯子中。
(4)每天往4个一次性杯子中加入等量的pH=3、pH=4、pH=5的模拟酸雨和清水。
将培养皿放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连续观察一周。
智慧花为什么要取长势相同的红豆幼苗进行实验?小贴士你可以设计一张观察记录表,将每天观察到的小苗叶片的颜色变化、有无新芽出现、植株高度情况记录下来。
记录植株高度时,应测量每组中的每棵幼苗高度,再计算平均数。
实验3 酸雨对动物的影响实验方法(1)实验前1天,准备好大小基本一致,健康的红绿灯鱼。
(2)配制模拟酸雨,方法同实验1。
(3)准备4个一次性杯子,在每个杯子中分别加入100毫升的清水以及pH=3、pH=4、pH=5的模拟酸雨。
生物实验课教案
生物实验课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物实验课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生物实验课教案1目的要求:1、设置一个适于蚯蚓生存的环境并饲养蚯蚓。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3、观察蚯蚓的运动。
材料用具:活蚯蚓、玻璃板、糙纸、棉球、放大镜、制作饲养蚯蚓的装置的用具材料。
方法步骤:1、根据你的经验创造一个蚯蚓的生存环境,并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食性。
建议参考课本上的插图制作饲养和观察使用的工具。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1)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上,观察他的身体外形是否分节,数数从蚯蚓的头部到环节带共有多少节?(2)用手触摸蚯蚓体壁,觉察体表是否有黏液?(3)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并用放大镜观察,你所看到的腹面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
3、观察蚯蚓的运动。
(1)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观察他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的`粗细长短的变化。
想想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2)、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他的运动及身体变化,并与它在糙纸上的运注意:在观察过程中,应该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
动作比较。
讨论:1、蚯蚓适于在什么样的环境生活,习性是怎样的?2、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大雨过后,为什么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3、身体分节有什么意义?蚯蚓的体节和刚毛在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4、为什么蚯蚓要在潮湿的土壤深层穴居?生物实验课教案2一、实验目的:清晰地看到无机物和有机物。
二、该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有机物和无机物”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50页的一个实验。
无机物和有机物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入地认识无机物和有机物,更好地了解细胞的生活,我设计了该实验。
三、教材实验不足之处:1、取材不理想,选用了小麦种子。
2、实验结果不明显,种子燃烧后看不到有机物,只能领会到被烧掉的是有机物。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教学设计教学提纲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教学设计.................教学时间:2018年4月26日一、教学目标1.以酸雨为例,说明人类的破坏性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2.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创新实践、发散思维、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4.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2.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加深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1)搜集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图片、资料,有关酸雨的成因、危害的图片、资料,有关废电池的危害的图片资料。
(2)预习探究实验,小组成员合作,初步拟定本组探究方案。
2.教师准备(1)搜集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图片、资料,有关酸雨的知识、成因、危害的图片、视频资料,有关废电池的资料。
(2)设计并制作课件(图片、资料、酸雨形成动画、废电池造成危害的动画、探究提示、问题设置、诗句欣赏)。
(3)录像片段(国外有关酸雨的情况报道及治理方法)。
(4)为探究实验提供的材料用具(不同pH(pH=3.4.5)的模拟酸雨,清水,培养皿,标签,活小鱼。
教学方法:探究解决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两分钟课前“热身”利用两分钟课前准备时间,多媒体以新闻纪实方式展现一组对比强烈的图片或视频(美丽的地球家园和人为破坏情况),然后呈现“只有一个地球”的警示语,并伴有音响效果。
通过视、听的感官刺激,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改变地球面貌已经成为毋庸置疑的事实,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愿望,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另一方面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创造意境。
(二)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1)通过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图片、资料,提高了学生主动搜集信息、表达交流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关心爱护生物圈、关注社会的情感。
教师予以评价、鼓励。
学生通过观察、辨析,达成共识:环境污染有多种类型(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它们已经对生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教学设计
《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生物实验设计的思路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同时考虑到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通过本次探究活动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探究的设计依据《生物学课程标准》力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实验分析:1.内容分析:本次探究是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9单元第26章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中“探究某种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我们选择模拟不同浓度酸雨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即“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和探究基础,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有所欠缺,于是,通过此次实验“趁热打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教学条件分析:我校实验室配有电子白板所需的实验器材,实验所用食用白醋、小麦种子可统一购买。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设计实验的探究方案。
突破方法: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了科学探究的基本原则,但运用还存在问题,学生在讨论实验方案时,教师应及时引导,让学生理解控制变量法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实施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
突破方法:由于八年级学生还没有学习化学,没有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常识,配制不同浓度的溶液对学生来说较困难。
因此,教师先向学生简要介绍酸碱度(pH)和酸雨知识,由教师带领基础较好的同学事先配制好不同浓度的酸性溶液,但不标明浓度,让学生使用pH试纸测定pH值,这样既降低了实验难度也减少了实验误差。
对于学生的一些不同结果,教师并没有做简单的否定,而是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回顾各自实验的做法并查找原因。
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学生基本能反思出自己小组实验失败的原因。
四、实验目标:1.举例说出酸雨可能对生物体产生的影响。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设计:9.26.1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教案设计近年来,二维码因其载体灵活、形式简便、信息传递快等优势在各领域火速升温。
本教案以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探究某种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为主题,对原有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嵌入携带数字化信息资源的二维码,形成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并作出教案设计。
一.学习内容分析《探究某种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选自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26章第1节,教材通过文字形式引导学生领会酸雨对动植物的危害,进而感悟环境污染对于生物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本节学习的酸雨知识,涉及初三化学知识,教材没有具体说明,大多学生缺乏相关知识储备,静态的文字无法帮助学生感知实验的动态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组织学生利用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开展探究学习。
二.学习需求分析传统初中生物探究学习一般采用播放多媒体的形式,学生针对统一播放的视频进行讨论,形式单一,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二维码技术对现有生物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纸质教材,学生可以按需学习,自主调整学习步调。
移动设备还可以增强学习活动吸引力,让学生主动的对资源与信息进行分类与处理,提升其信息处理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学习资源的分析,了解酸雨的成因与危害。
2.能力目标初步设计方案探究酸雨对生物产生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树立环境保护是每个人责无旁贷的使命的观念。
四.学情分析1.教学重点:了解酸雨的成因与危害。
2.教学难点:探究酸雨对生物产生影响的实验方案设计。
3.教学方法:利用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开展探究学习。
4.教学安排:1课时5.教学用具:智能手机,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五.教学过程六、教学反思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易制作、成本低,可以多次编辑、改良,相对于平板电脑或其他电子教材,其在教育教学领域有一定应用潜力。
由于能力和精力有限,对二维码技术支持的初中生物课外探究学习模式未能进行研究。
酸雨对种子发芽率影响实验报告[优质PPT]
——探究实验报告 初二一班高旭
设计实验(1)材料用具
(1)黄豆种子; (2)两个碟子(编号
A 对照清水组、B实 验酸雨组); (3)清水; (4) ph≈4的模拟酸 雨(由食醋和水勾 兑。
设计实验(2)具体步骤
1、往A、B盘里各加入100粒黄豆种子; 2、用150ml清水和模拟酸雨分别浸泡a组和b组
第
酸雨
出的芽也相对 一
较短;
组
对照组的种子 次 对照
发芽的多,发
组Leabharlann 出的芽也相对较长。
第 酸雨
右表为具体数 二 组
据:
次 对照
组
第 酸雨
种子总 数
100个
100个
100个
100个
100个
发芽 数 6个
91个
5个
90个
8个
发芽率 6%
91% 5%
90% 8%
畅想网络
Imagination Network
10个小时左右; 3、将水沥干,盖上纸巾(完全裹住种子); 4、将试验装置放在阳光充足、温暖的地方, 保
持纸巾湿润(用同种溶液湿润); 5、2-3天后,观察现象并记录数据。
进行实验(1)
1、放入种子
2、浸泡
进行实验(2)
4、成果
3、裹住种 子,放到阳 台
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
组别
酸雨组的种子 发芽的少,发
感谢观看!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七年级生物下册《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教案、教学设计
-重难点突破设想:通过生动的图文资料、动画演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酸雨的形成过程和对生物的危害,从而加深理解。
2.掌握测定降水酸碱度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环境中。
-重难点突破设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际测定降水样本的酸碱度,掌握测定方法,并在实践中提高操作技能。
五、总结与反思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强调环保意识。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减少酸雨的产生。
六、课后作业
1.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酸雨对生物影响的小论文。
2.调查家乡的生态环境,了解酸雨对当地生物的影响,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了解了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环境问题开始产生关注,对于酸雨这一环境现象,学生们可能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对其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可能还不够明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通过探究、实验、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生物下册《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酸雨的概念、成因及其对生物的影响。使学生掌握酸雨的化学特性,了解酸雨产生的原因,明确酸雨对生物的危害。
2.学习测定降水酸碱度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对实际降水样本进行测试,从而判断其是否为酸雨。
3.掌握酸雨对植物、动物及人类生活的影响,学会分析酸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分析酸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环保意识。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9.26.3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的教案
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能力。
——达尔文“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的教学设计——模拟不同浓度的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一、实验设计思路:根据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同时要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实验设计的依据是《生物学课程标准》,以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力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二、实验分析:(一)内容分析:探究实验是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25章第二节环境污染与保护,探究某种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我们选择模拟不同浓度酸雨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和探究基础。
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仍然有所欠缺,于是,通过此次实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三)教学条件分析:我校实验室配有电子白板以及所需的器材,实验所用食用白醋和小麦种子可统一购买。
(四)设计实验的探究方案:突破方法,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了科学探究的基本原则,但应用还存在问题,学生在讨论实验方案时,教师应及时引导,让学生理解控制变量法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产生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分析身边发生的环境污染现象及环境中各种各样的污染对人类和生物产生的危害,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情感目标: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关注由于人口激增而造成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等,激发学生关注人口问题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模拟不同浓度的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设计,实施,结果记录,得出结论。
五、教学难点实验设计的原则,酸雨的配制,实验设计方案的实施。
六、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境导入我们银川十八中的周围有宁夏化工厂、炼油厂、西轴厂、水泥厂、柠檬酸厂等一批大中型工业,这些工厂排放的废气经常使我们的校园被雾霾包围,走在这样的环境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环境中各种各样的污染不仅会影响人类的生活,还会对人类和其他生物产生危害。
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活动设计
“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活动设计一、学习主题: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探究不同PH的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学会通过调节不同PH值的溶液模拟酸雨。
2、能力目标:(1)掌握设置对照实验的基本方法。
(2)掌握分析、处理数据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1)增强学生对环境污染的危害的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科学对待数据,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
(3)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学情分析因为学生没有基础化学知识,配制PH梯度很近的盐酸溶液难度较大(PH 试纸颜色不容易辨清),而且盐酸溶液腐蚀性较大,所以我们改成取材分布的醋酸代替。
将学生分成4人每小组,每天上午观察,给种子补充水分并记录生长情况。
防止夜晚气温较低,我们可以将种子放入恒温箱20℃过夜(注意早晨要及时拿出浇水)。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异常现象,如在做预实验时,我们发现PH4溶液里的一粒种子芽长得很长,分析可能因种子自身条件不同,萌发长度和数目也不同,所以最终每种溶液培养40粒种子,最后萌发情况(萌发率和长度)求平均值,从而得出更准确的结果。
四、探究任务通过这一实验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通过学生的主动研究获取知识并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能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根据实际情况修正探究计划,完整表达研究结果。
在自主学习和研究过程中获得丰富的体验。
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建议生还可以举一反三,用类似的方法从其他方面探究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如:温度、水分、阳光、土壤等。
五、教学资源实验器具和材料:培养皿、烧杯、棉花、小滴瓶、PH试纸、醋酸、蒸馏水、清水、标签、绿豆种子若干(大小、饱满程度相同)六、活动过程表样种子的萌发情况记录表(绿豆种子)注意:观察5天记录出芽的数量和长度,填到表格内,最后求平均出芽率和长度,并分析结果。
《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教学设计
《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生物实验设计的思路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同时考虑到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通过本次探究活动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探究的设计依据《生物学课程标准》力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实验分析:1.内容分析:本次探究是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9单元第26章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中“探究某种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我们选择模拟不同浓度酸雨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即“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和探究基础,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有所欠缺,于是,通过此次实验“趁热打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教学条件分析:我校实验室配有电子白板所需的实验器材,实验所用食用白醋、小麦种子可统一购买。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设计实验的探究方案。
突破方法: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了科学探究的基本原则,但运用还存在问题,学生在讨论实验方案时,教师应及时引导,让学生理解控制变量法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实施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
突破方法:由于八年级学生还没有学习化学,没有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常识,配制不同浓度的溶液对学生来说较困难。
因此,教师先向学生简要介绍酸碱度(pH)和酸雨知识,由教师带领基础较好的同学事先配制好不同浓度的酸性溶液,但不标明浓度,让学生使用pH试纸测定pH值,这样既降低了实验难度也减少了实验误差。
对于学生的一些不同结果,教师并没有做简单的否定,而是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回顾各自实验的做法并查找原因。
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学生基本能反思出自己小组实验失败的原因。
四、实验目标:1.举例说出酸雨可能对生物体产生的影响。
《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说课课件
(四)成果展示 得出结论
(四)成果展示 得出结论
得出结论 分析结果
计算在不同 的pH的“酸 雨”下绿豆种 子的发芽率。
(五)反思改进 课后拓展
课后探究
1.如果本组的实验结果与其他小组不同,那应该怎 么处理? 2.如果将绿豆种子换成其他种子如玉米种子,黄豆 种子、小白菜苗等来观察,是否也会得出类似的结 果? 3.模拟酸雨和真实酸雨有什么区别? 4.我们生活中可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去减缓酸雨的 形成?
过程与方法
1.设计并完成 酸雨对绿豆种 子萌发影响的 探究实验。
2.培养学生探 究能力,小组 合作能力及表 达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酸 雨对绿豆种子 萌发的影响, 认识酸雨的危 害,增强环保 意识。
2.通过探究观 察,培养学生 严谨、实事求 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合理设计探究方案
敬请指正,谢谢!
20ml 2号
20ml 3号
20ml 4号
(三)准备材料 完成初探
2 挑选大小相似且饱满的种子 3 标记培养皿,以防错乱(至少3组) 4 设计实验组(1、2、3号)和对照组(4号) 5 “下雨”:实验组下“酸雨”,对照组下“清水雨” 6 记录观察,分析现象,得结论
设计意图: “探”将理论转化成实践,用实践解决疑惑。
设计意图:“学”通过导学案的引导,锻炼学生的设 计探究实验的能力,从而突破重点。
(二)小组合作 制作方案
思考
1.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时,该如何避免其他 实验因素(如光、温度等)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如何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3.如何避免因突发原因造成的实验结果的不准确? 4.这个实验具有持续性,那如何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七年级生物实验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
七年级生物实验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七年级生物实验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这是优秀的教学计划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七年级生物实验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实验知识,同学们认真学习哦。
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探究问题:酸雨对植物种子的萌发有没有影响?探究假设:酸雨对植物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实验步骤:1)用食醋和清水配制模拟酸雨,并用pH试纸测定pH约等于5、4、3、2。
2)取5个相同的培养皿,并标号,在培养皿中放入吸水纸,分别用清水,pH为2、3、4、5的模拟酸雨湿润吸水纸。
3)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青菜种子500颗,每个培养皿中放入100颗。
4)一段时间后,观察种子萌发的数量探究结论:酸雨对植物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其余试验:调查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讨论人口增长趋势、听力测试、调查中学生近视的成因和对策、调查每天的睡眠时间、测定学习时间、膝跳反射、脊髓的.结构(标本)、调查糖尿病的发病率、调查居住地人粪尿的处理方法、讨论尿液的形成(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液中其他成分都能透过薄薄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和肾小囊壁进入肾小囊内,形成肾小囊内液,这就是原尿,形成原尿的过程是肾的过滤作用)、讨论人体能量的供给、探究运动对心率的影响、调查食品安全、观察小肠结构上面对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实验内容的讲解知识,希望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上面的内容,相信同学们会学习的更好哦。
2、七年级生物实验教学工作计划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计划吧。
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生物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物科学实验是以认识生命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实践。
在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从实验意念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有思维活动,每一步都是思维的结果。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实验指导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实验指导:1.建议测定酸雨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来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将实验设置成对比实验。
实验组:模拟酸雨:请同学们用白醋,比如北京六必居白醋用1份白醋加一份清水可以控制PH在4。
对照组:可以用等量的清水做对照。
注意:实验组和对照组用的种子的种类、大小、数量、新鲜程度及其他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均应相同。
(建议选用小麦、绿豆、玉米、花生等种子,最好用50粒种子便于计算)3.为了减少实验误差,两个实验均应设置重复实验。
建议最好做4~5个重复实验,并且每一组都用记号笔做好标记,防止混乱。
4.每天要给种子浇水,但实验组一定要用酸雨浇,对照组用清水浇。
大约5~7天后,统计各容器中种子的萌发数,再计算发芽率。
5.为了方便记录实验数据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建议同学们设计一个表格来记录观察结果。
如果有问题,可以参考老师提供的表格。
表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影响表6.统计计算:分别求实验组和对照组种子发芽率的平均值,作成柱状统计图,进行分析比较。
7.分析实验结果8.得出结论。
9.小结和反思:在这个探究实验中,你有哪些需要总结和反思的。
10.提出新问题:做完这个探究实验,你又产生了哪些新问题?请把问题写下来,然后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或者设计新的探究方案,继续探究。
11.最后写实验报告交给老师。
(要求开学就交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并要求配有你做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的图片资料)。
如果有条件,最好探究不同等级的酸雨对植物种子发芽率及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报告的撰写指导:实验报告探究课题: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实验材料及用具:。
实验组:;对照组:。
实验的方法步骤:1、;2、;3、;4、;。
实验结果:(填入上述表格或你自己设计的表格中)数据的统计整理,作出柱状统计图。
实验结果的分析:,。
得出结论:。
小结和反思:,。
提出新问题:。
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说课稿(鞠躬)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下面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展示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生物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故在上一节课学生了解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后,在本节课并不是向学生介绍多少有关环境污染的知识,而是注重技能训练,要求学生选择适应的课题,常识设计探究方案,熟悉探究方法并动手实践,从而提高环保意识,也为下一节的拟定保护生态环境计划奠定了意识基础。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也对生物实验有初步了解,但他们的认知水平仍处于感性阶段,探究能力较弱,故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与动手实践。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方面主要是能设计探究实验,过程与方法方面是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是能认识酸雨的危害并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的重点为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合理设计探究方案,本节课的难点为学生在设计实验时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五、教法学法为突破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引导法和实验探究法去引导学生设计好实验方案,学生则利用团队力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开展自我学习。
在进行实验前,教师将提前准备以下实验材料,其中有一个点要注意,在准备绿豆种子是要提前随机抽小部分种子做种子萌发实验,以防因材料不合格而造成实验失败。
六、教学过程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做实验,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开展教学。
第一个环节:情境创设确认主题在实验前我将会用一个小实验作为导入,教师会带上保护手套,将浓硫酸滴在石头上,让学生去观察会有什么现象产生。
在这里因浓硫酸具有腐蚀性,这个环节仅由老师来亲自演示。
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从视觉上冲击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对酸性物质有腐蚀性有初步的感观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一、提出问题:
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二、作出假设:
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
三、探究方案:
1、材料用具:
(1)绿豆种子18颗
(2)3套培养皿(分别编为A、B、C三组)
(3)三支吸管(分别编为A、B、C三组)
(设计对照实验A组;酸性实验B组;酸性实验C组)
(4)土壤
(5)pH=7的清水
(6)食醋
(A)pH=7的清水。
(B)pH=5的(食醋和水勾兑)
(C)pH=3的(食醋和水勾兑)
2、探究步骤:
(1)观察种子的萌发和萌发后幼苗的状态,将绿豆种子分散放在铺了土壤的培养皿里,保持湿润(用每组相应的液体湿润),放在有阳光的地方,每个培养皿中有绿豆种子六颗。
(2)观察记录。
四、观察记录:
第一天:水中的绿豆种子在合适的温度下,很快就发芽了,可是经过的观察发现:只有清水浸泡过的绿豆种子全萌发了,用pH=5(食醋和水勾兑)浸泡的则发芽很少,尤其是重度酸雨浸泡过的种子没有一颗发芽的。
第二天:豆芽都长出来了,只是喝了酸雨的豆芽长得有些矮。
第三天:豆苗们都长出绿芽了。
第四天:豆芽的苗子又长了一点儿。
?第五天:豆苗长得更长了。
看来,目前还是A组的种子萌发得较好!
第六天:豆芽的生长有了明显的不同
第七天:豆芽生长的速度十分快。
第八天:豆芽越长越高,可是酸性较强的C组相对下,长得较慢。
五、探究结论
由上分析可见,酸雨的pH越小,酸性大,对植物生长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就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教学设计【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生物科学从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极为迅速,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在解决人口问题、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和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在做好生物知识的传授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积极动手实践,增强主动学习能力,希望通过探究学习能够让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让他们今后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方面有更好的发展。
2.理论依据:酸雨是指雨水中含有一定量的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碳酸等),一般认为酸雨是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硫增加,造成局部地区二氧化硫富集,在水的凝集过程中形成硫酸等酸性物质,随雨水降落下来。
酸雨不仅会杀死水中生物,破坏水体生态平衡,还会伤害植物,腐蚀建筑物,对人的健康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通过带领学生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让学生切身体会到酸雨的危害,积极主动加入环保行列,尽自己所能为环保出一份力。
2.教学特色:本次探究始终以激——探----悟为主线,力求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悟,悟后改,通过学生亲自实践、亲身体验将理论的生物知识转化为一种动手技能。
首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本次实验探究的兴趣,然后进一步尝试探究,通过学中做,让学生亲自参与,最后进行反思领悟,悟出本次探究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找出改进措施。
本次探究最大的特点是能积极开发和利用身边的生物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让学生灵活掌握生物知识,改变了以往照本宣科传统的教法,紧密地联系生活,提高了学习效率,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实验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次探究是新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9单元第26章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中“探究某种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要求学生自行选择一个适宜的课题,尝试设计探究方案,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方法,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生物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鉴于此我确定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为主题。
由于八年级学生没有学过化学,对PH值和酸雨的知识不太了解,所以需老师进行讲解,实验过程中使用酸性溶液有一定的危险性,可用食用白醋作为实验材料,另外绿豆也是身边常见材料,因此可将本次探究化难为易,本次探究实验,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增强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对生物实验有了初步了解,加上平时物理学科中也渗透了实验设置方法、原则等,所以我把教学的重心和主要任务放在探究方案的设计上。
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在一个感性认识阶段,因此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示范加引导来进行,通过引导掌握探究的原则、方法,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从中领悟探究的要点,得出结论,增强兴趣。
【教学条件分析】:我们学校属于新建学校,学校场地大,环境优美,实验室配备的器材较多,加上绿豆、食醋、PH试纸等材料都比较常见,易准备,所以此次实验开展起来困难不大,加上最近几年全国各城市雾霾天气较多,危害较大,让学生通过“酸雨”探究实验亲自体验并感受一下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果,我想应该比单纯讲解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印象更深刻。
【教学重点及解决策略】1、重点:理解探究实验原则,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科学合理的设计好本次探究方案,2、解决策略:(1)教师通过复习探究的基本原则,结合具体事例示范演练,加深对探究实验的认识,引导各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分析如何保持实验变量的唯一性及如何设置对照组。
(2)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可精讲点拨,进一步完善方案,【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1.难点:配制不同浓度的“酸雨”,实施实验,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通过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自觉形成环保意识。
2.突破方法:此实验涉及配制不同浓度溶液,对于八年级学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可初步确定浓度(如在编号1.2.3.4瓶中先加等量的10ml清水,再分别向1号瓶加6ml食醋、2号瓶加4ml食醋2ml清水,3号瓶2ml食醋4ml清水,4号瓶加6ml清水),对基础好的学生可教会用PH试纸测溶液PH值。
实验可提前布置,明确分工,掌握步骤,教师可适当示范,每天要认真观察记录,3-4天后展示实验成果,全班一起交流分析,得出结论,找出成功和不足之处,想想改进措施。
【实验目标】1.知识与技能:(1)描述探究设计方案,进一步了解探究实验的原则。
(2)说明酸雨对生物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初步设计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案,并尝试根据设计方案完成实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认识酸雨的危害,增强保护环境意识。
(2)通过探究观察,培养学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实验准备】大小饱满程度相同的数粒绿豆种子,自制矿泉水瓶培养皿、食醋、清水、PH试纸、纱布、食盐水、喷壶等【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主要内容教学设计与师生互动教学意图(一)设境导入,引发思考环境各种各样的污染不仅会影响人类的生活,还会对人类和其它生物产生危害。
你知道哪些污染危害?能不能通过实验来探究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激”激发兴趣让学生从身边生活现象入手,思考切实可行的探究主题了解酸雨形成原因,建构理论框架“学”通过示范,让学(二)新课讨论交流确定主题【提出问题】提问:同学们了解哪些典型的环境污染造成的影响?(雾霾、水污染,酸雨、臭氧层破坏、沙尘暴....)引起这些污染的原因?如何用身边的材料(资源)探究这些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师:“酸雨”是由于二氧化硫气体增加,造成局部地区二氧化硫富集,在水的凝集过程中形成硫酸等酸性物质,随雨水降落下来。
酸雨不仅会杀死水中生物,破坏水体生态平衡,还会伤害植物,腐蚀建筑物,对人的健康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确定主题: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讨论:怎样设置实验?采取什么措施?教师示范:探究实验关键:(1)控制变量,除了要研究的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应相同(2)设置对照【作出假设】分析交流制定探究方案“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有影响,会导致种子发芽率降低【制定计划】我们提出来的只是假设和猜测,到底对不对,需要实验加以验证。
如何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呢?(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想办法证实)口述并完善探究方案(师生共同制定)1.在清水中加食用醋,配置不同浓度的“酸雨”2.以小组为单位,先将实验用绿豆种子用盐水洗涤,以杀除表面的微生物,然后将种子充分浸泡3.取4只培养皿,分别编号,在培养皿底部放置两片被清水浸透的纱布,为种子发芽提供水分,然后将浸泡后的绿豆种子等量地放入培养皿中4.每天定时向种子喷洒等量的不同浓度的“酸雨”,将一只培养皿作为对照组,定时喷洒等量清水。
5.将培养皿放在室温下培养3-4天,每天定时记录各培养皿中萌发种子的个数6.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生能明确如何入手探究,确保探究科学性和可行性学生口述,老师加以引导,形成规范的实验步骤,清晰地出示出来,供学生实验参考,可灵活变动。
“探”指导学生分组实施,必要时加以示范,旨在通过学生动手实践,亲自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准备材料实施探究【实施计划】(1).六人一组,分组进行实验,配置好不同浓度酸雨。
实验组:模拟酸雨:用食醋加清水配置PH=3、PH=4、PH=5的“酸雨”对照组:等量的清水(特别强调:实验组和对照组用的种子的种类、大小、数量、新鲜程度及其他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均应相同。
)(2)把浸泡过的绿豆种子等量放在四个培养皿中,并编号1.2.3.4 (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做3个重复实验,并且每一组都用记号笔做好标记,防止混乱)。
(3).每天定时用喷壶给种子喷“雨”,实验组用喷“酸雨”,对照组喷“清水雨”。
认真观察记录,夏季气温高,大约3~4天后,统计各培养皿中种子的萌发个数,计算发芽率。
(4)设计表格记录观察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下图可参考:统计计算:分别求实验组和对照组种子发芽率的平均值,作成统计图,进行分析比较。
通过设置观察记录表,学会对比记录,为后面统计分析结果打下基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悟”通过分析切实了解酸雨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自觉主动地加入环保行列中。
得出结论表达交流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仅供参考)(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有明显的影响,酸度越大(PH=3)种子发芽率低,反之,酸度越小(PH=5),发芽率高,在PH=7清水时发芽率最好)。
反思成功及不足,以便今后能更好地开展好探究活动。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整节课重在引导学生学会设计探究方案,为了达到这一点我着重引导学生明确探究的原则,即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但八年级学生毕竟不太熟练,所以为了更好地理解,老师进行了示范,在对实验方案设计上学生进行了交流,但也只能说上一部分,所以课堂上采用了老师引导学生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在对“酸雨”的配置上因为八年级学生对PH值还不太了解,虽然老师也讲解了但学生还是不太清楚,因此我采用了简单的溶液等量混合,差额补足法,这个方法简单易行也好理解,整节课,我始终贯穿激---探----悟这条主线,力求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悟,悟后改,通过自己亲自实践、亲身体验将理论的生物知识转化自己的一种动手技能,并通过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找出不足,力争在今后的探究中能弥补。
在本节教学中,老师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并通过探究,深切感受到了“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明白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意识,自觉主动地加入环保行列。
当然,探究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足之处,敬请各位同仁多加指导,本人积极改进,努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