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
三次科技革命概况比较表
三次科技革命概况比较表
162.世界三大宗教
名称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产生
背景等级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
渴望“救世主”的到来。
阿拉伯半岛内部矛盾丛
生,人民渴望统一
产生
时间公元前6世纪1世纪
7世纪(622年为教历元
年)
产生
地点
古印度巴勒斯坦一带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穆罕默德
基本教义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
权地位。
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
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
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耶稣是“救世主”。
忍受苦
难,死后可以升入“天
堂”。
世上只有惟一的神“真
主”,穆罕默德是“真主”
的使者;
“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顺
从”的意思。
经典《佛经》《圣经》《古兰经》
传播与发展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佛教
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向外传播。
向
北:印度—中国—朝鲜—日本—越
南等国,向,印度—斯里兰卡、仄
国、缅甸等和我国的傣族地区。
4世纪被罗马教皇定为
国教;11世纪,基督教
会分裂为天主教与东正
教,分别以罗马和君士
坦丁堡为中心
中世纪时伊斯兰教传到
亚洲、北非等地。
传播原因宣扬的教义对苦难中的人民有苦难欺骗麻痹作用;有利于维护其统治,得到统治者
支持。
三次科技革命的比
注解、出 处等。
二找:找出关键信息(如关键词、句 等)。
三联:与所学知识联系。
四答: 答题要注意问什么答什么,语
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书写工整。
理解与应用
材料一: 英国1764年棉花加工量为380万磅, 到1789年增长到3240万磅;生铁的产量在 1740年为1.7万吨,到1800年增长到了25万 吨。
材料三:
卡尔.本茨制造的汽车 图一
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 图二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 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资本主 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导致一战爆发
(4)材料三中的图一的出现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这一历史事件与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内在联 系?
材料四: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内容 开始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 时间 代
主要 蒸汽机的广泛应 电力和内燃机的 标志 用 广泛应用 法拉第的电磁学 理论 牛顿的力学 基础 美国和德国 领先 英国 国家 电子计算机广泛 应用 爱因斯坦的相对 论 美国
新能 煤炭 源
电力、石油
原子能
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内容
创造力巨大的生 产力;使社会面 貌发生了极大的 变化;资本主义 最终战胜了封建 影响 主义,率先完成 工业革命的西方 资本主义国家逐 步确立起对世界 的统治,世界形 成西方先进东方 落后的局面。 促进社会生产力 的迅猛发展,社 会面貌的极大改 观;资本主义国 家由自由资本主 义过渡到垄断资 本主义,掀起瓜 分世界的狂潮
主要 蒸汽机的广泛应 电力和内燃机的 电子计算机广泛 标志 用 广泛应用 应用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进入 蒸汽时代 的时 代 交通 汽船(轮船)、 电车、汽车、飞 宇宙飞船 工具 火车(蒸汽机车) 机
推荐学习K12中考历史复习 专题一 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一: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比较内容第一次(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三次(新的科技革命)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完成时间19世纪上半期19世纪末20初正在进行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电力的广泛应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理论基础牛顿的力学法拉第的电磁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领先国家英国美、德美国对生产方式的影响实现了生产方式的机械化实现了生产方式的电气化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自动化,并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进入的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交通工具汽船(轮船)、火车电车、汽车、飞艇、飞机宇宙飞船新兴的部门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电力工业信息技术产业、核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电子工业主要发明(成果)(最重要发明:蒸汽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富尔顿发明汽船斯蒂芬孙发明火车最重要发明:电机、内燃机爱迪生发明电灯、电报等,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莱特兄弟发明飞机(飞行者Ⅰ号)最重要发明:电子计算机1945年美国制成电子计算机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20世纪70年代现代化生物工程技术形成1997年2月苏格兰科学家用克隆技术繁殖了母羊“多利”动力能源改良的蒸汽机(蒸汽、煤炭)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核能特点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 1、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
3、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2、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三次科技革命的详细比较表
高三复习用专题资料整理三次科技革命的详细比较表动力能源改良的蒸汽机(蒸汽、煤炭)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核能特点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1、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
3、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2、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4、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影响1、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进入了“电气时代”,2、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巨大促进作用。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面貌的巨大改观,人类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
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革命性变化,并酿造一场新的产业革命。
3、引起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思考、启示1.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劳动对象的扩展,都要依靠科学技术,同时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3.一种新的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4.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5.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必须实行改革,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人类三次科技革命的简况
人类三次科技革命的简况:一、第一次:始于18世纪中叶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以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为背景,以纺织机械的变革为起点,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从而实现了工业生产从手工工具到机械的转变。
二、第二次:第二次技术革命兴起于19世纪中叶以后。
此次革命以电机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使用为主导,以化工技术、钢铁技术、内燃机技术及其他技术的全面发展为基础,最终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和“化学化时代”三、第三次:第三次技术革命于20世纪40年代发端于美国,60年代接踵波及到西欧、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70年代逐渐向许多发展中国家扩展,80年代遍及全球并向纵深发展,至今仍方兴未艾。
1、从内容看,40—70年代初是战后技术革命的第一阶段,其间核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空间通讯技术得到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
(1)核技术核技术的开发和和平利用直接导致一场新的能源革命,从而揭开了战后技术革命的序幕(2)电子计算机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是人工智能研究的重大突破,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由此大大提高。
因此,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也就成了战后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标志。
(3)空间技术空间技术是研究人类进入和利用太空的技术。
战后,美苏两国出于冷战的需要,竞相研制威力巨大的火箭,旨在为核武器提供新的运载工具。
而火箭技术的发展是空间技术取得突破的关键。
2、第三次技术革命从7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即人们常说的新技术革命阶段。
(1)这一阶段以微电子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为标志、以广义信息技术为中心,引起了当代技术领域的巨大变革,形成新兴技术群。
(2)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及海洋技术等许多领域均获得突破性进展。
A.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作为高新技术的先导,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和处理的技术。
它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总称。
2).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效地拓展了人类的信息功能,特别是智力功能,带来了通信、计算机和自动控制领域的革命(因三者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皆为C,故又称“三C”革命),有利于实现企业、办公室、家庭的自动化。
三次科技革命对比表
(1)三次科技革命的后果表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3)我国要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4)青少年要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为实现民族振兴而奋发学习,发扬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立志知识报国,科技强国。
共同影响
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水平,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第三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以及人类日常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变革。
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第三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结构的调整,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日益密切。
(一)从国家来讲:第三次科技革命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但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应该:①学习借鉴最新科技成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立知识创新体系;③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的发展观;④努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二)从学生个人来讲: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意对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确立了资产阶级在世界的统治地位;
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东方从属于西方。
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2013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三次科技革命比较.
2013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三次科技革命比较三次科技革命的积极影响a、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c、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d、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三次科技革命的消极影响a、战争问题:一战中的飞艇、飞机、毒气弹、坦克、远程大炮;二战中的原子弹。
b、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废气、汽车尾气、太空废料、核废料等。
c、高科技犯罪:网络“黑客”、冰毒等。
d、其他问题:克隆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
三次科技革命对我们的启示:(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3)进行现代化建设应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坚持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4)我们青少年要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适应现代化需要的专业技能,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青少年要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为实现民族振兴而奋发学习,发扬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立志知识报国,科技强国。
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同点:①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
②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
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以及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变革。
③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
第一次科技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④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三次科技革命的不同点:①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二战期间,延续至今。
②从发明者看,第一次科技革命是劳动者,凭借经验或技能为先导,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
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
二、重难点透析:1、每次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变化带来了哪些重要影响?第一次:(1)(生产力方面的)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2)(生产关系方面的)工业革命的完成使欧洲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起来(3)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使一些欧美国家成为力量强大的工业国。
它们以武力打开许多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大门,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进行残酷的剥削。
第二次:(1)(生产力方面的)人类从此由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生产力有了巨大的飞跃;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2)(生产关系方面的)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第三次:(生产力方面的)新的科技革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蒸汽革命和电力革命,它使生产工具更新------自动化、智能化;劳动对象发生深刻的变革;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提高。
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
2、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第一次:主要是确立了资产阶级在世界的统治地位;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第三次:各国抓住这次发展的机遇,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欧共体和日本,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形成挑战,这就使得世界格局也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3、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①第一次科技革命火车机车、汽船等发明的出现,使运输及出行都较为快捷方便。
②第二次科技革命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泡,给人类带来光明,大大延长了工作、娱乐时间。
有线电报、有线电话和无线电报的发明,解决了通讯的麻烦和时间的浪费。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的出现为人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生物工程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和服务。
4、历史上中国曾错过三次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请说出中国错过了哪三次战略机遇期?及为什么错过了?(或者问我们在三次科技革命中滞后的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中国是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与世隔绝,使我们错失了机遇。
世界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
名称
时间
国家
主要特征
内容
重要发明
影响
工
业
革
命
18世纪
60年代
英国
瓦特改良蒸汽机
1765英国人哈格里斯夫发明珍妮纺纱机
1807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
1814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
①生产力取得了巨大的飞跃
②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③人类由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过渡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第
二
次
科
技
革
命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美国
德国
电力的广泛应用
新能源的发现与应用;
新材料、新机器、新工艺
的发明与推广;
新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
的发明与应用
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电灯泡,
被称为“发明大王”
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世界上
第一辆汽车;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世界第一架
飞机;
1913年,美国人亨利·福特首次使用汽车
流水线生产工艺。
①促进社会生产力取得巨大飞跃
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第
三
次
科
技
革
命
20世纪
40、50年代
美国
电子计算机的发
明与应用
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
航天航空技术
1945年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诞生于美国;
1996年克隆技术在英国诞生;
航天航空技术:
1961年,苏联载人飞船“东方1号”
升空,人类进入宇宙。
1969年,美国载人飞船“阿波罗11号”
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作者:叶朝华来源:《中学政史地·初中》2018年第03期【考情分析】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内容,是各地市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
课程标准对此部分知识有的要求学生能准确记忆,有的要求学生理解等。
各地中考试题对此部分知识考查的形式多样,有选择、识图、组合列举、材料分析、问答等。
下面通过列表的形式对三次科技革命内容进行比较,对精选的各地市中考试题进行解析,并设置相应的练习题,以方便广大考生做好此部分知识的复习掌握。
【知识结构】比较内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完成时间19世纪上半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在进行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电力的广泛应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理论基础牛顿的力学法拉第的电磁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领先国家英国美国、德国美国(续表)比较内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方式的影响实现了生产方式的机械化实现了生产方式的电气化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自动化,并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进入的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出现的交通工具汽船(轮船)、火车电车、汽车、飞艇、飞机航天飞机、宇宙飞船新兴的部门——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电力工业信息技术产业、核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电子工业主要发明(成果)最重要发明:蒸汽机①瓦特改良蒸汽机②富尔顿发明汽船③斯蒂芬孙发明火车最重要发明: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①爱迪生发明电灯等②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③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最重要发明:电子计算机①美国首先制成电子计算机②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③20世纪70年代现代化生物工程技术形成④1996年苏格兰科学家用克隆技术繁殖了母羊“多利”动力(能源)改良的蒸汽机(蒸汽、煤炭)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核能(续表)比较内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比较(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 项目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 革命
特 点
1、许多技术发明都 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 验,科学与技术尚未 真正结合。 2、首先也主要发生 在英国,其他国家的 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3、主要在轻工业部 门。 4、进入“蒸汽时 代”,大机器生产取 代手工工场。
1、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1、科学技术 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 转化为直接 生产力的速 密结合。 2、同时发生在几个资 度加快; 2、科学和技 本主义国家,规模广泛, 术密切结合, 发展迅速; 3、一些国家的两次工 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 业革命交叉进行 4、侧重于重工业部门。 各个领域间 相互渗透, 5、进入“电气时代”, 高度分化又 交通运输的新纪元到来 高度综合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影响
1、生产力迅猛发展;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 2、社会关系:垄 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 断与垄断组织形成, 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 2、促进了社会经济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 进帝国主义阶段; 3、帝国主义列强 变化--第三产业比重 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 加紧瓜分世界,殖 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民侵略进入以资本 3、推动了国际经济 输出为主的时期; 4、政治经济发展 格局的调整--扩大了 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 的不平衡加剧,世 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 界力量对比格局发 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 生改变。 遇,又是挑战。
第二次 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开始 1、政治保障-资本主 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 立; 2、生产技术-自然 科学的突破性进展; 3、资金-资本的积 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 4、市场-德、意、 日等国的统一开辟了国 内市场;世界市场的出 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 对商品的需求。
1、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1
三次 科技 革命 对中 国的 影响
① 英国发动 了两次鸦片 战争,使中 国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 社会 ② 先进的中 国人开始向 西方学习, 如:洋务运 动。 ③ 近代工业 产生,即中 国民族资本 主义产生
① 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 战争,如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② 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③ 经济上殖民者加紧对 华进行资本输出;政治 上,19世纪末掀起瓜分 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 严重。 ④ 中国人民救 亡图存运动高涨。如: 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一: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比较 内容 时间 第一次 工业革命 18世纪60 年代—— 19世纪上 半期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主要 标志
理论 基础
领先 国家
19世纪70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年代—— 19世纪末 20初 蒸汽机的 电力的广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 广泛使用 泛应用 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牛顿的力 法拉第的 电磁学 学 英国 美、德 美国
动力 能源
特点
改良的蒸汽机 (蒸汽、煤炭)
发电机和电动机 核能 (电力)、内燃机 (石油) ①科学与生产紧密 1、大机器生产 结合,科技成为生 取代手工生产 产力发展的直接动 ①技术革命群体化 ②发展进程高速化 2、许多技术发 力; 明都来源于工匠 ②几个国家同时进 ③科技社会化 的实践经验;3、 行第二次工业革命, ④科技对社会生产、 第一次工业革命 规模更大,范围更 经济发展的影响越 来越大。 首先发生在英国, 广; 其他国家工业革 ③后起的国家两次 命发展相对缓慢. 工业革命同时进行, 充分利用其成果, 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次科技革命
一、关于三次科技革命1、时间、发源地、范围、标志等2、对生产力的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1)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力的巨大进步(2)推动了各部门的机械化,出现了近代工业(3)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4)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经济空前繁荣(4)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第二次科技革命:(1)人类从此由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2)生产力有了巨大的飞跃(3)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第三次科技革命:(1)生产工具更新------自动化、智能化(2)劳动对象发生深刻的变革(3)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提高。
3、对生产关系的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1)使欧洲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起来(2)从根本上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
第二次科技革命: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第三次科技革命:在新的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的调整,以进一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4、每次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变化带来了哪些重要影响?第一次:(1)(生产力方面的)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经济空前繁荣;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2)(生产关系方面的)工业革命的完成使欧洲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起来(3)(阶级关系方面)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4)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使一些欧美国家成为力量强大的工业国。
它们以武力打开许多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大门,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进行残酷的剥削。
第二次:(1)(生产力方面的)人类从此由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生产力有了巨大的飞跃;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2)(生产关系方面的)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第三次:(1)(生产力方面的)新的科技革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蒸汽革命和电力革命,它使生产工具更新------自动化、智能化;劳动对象发生深刻的变革;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提高。
三次科技革命概况
(一)、三次科技革命概况(二)、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改革开放前:两弹一星改革开放后:杂交水稻、神舟系列、嫦娥1号、嫦娥2号等这些说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紧跟科技发展的浪潮(三)、对科技的基本认识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程的推动力;3、科技革命改变社会生活;4、科技,让生活更美好;5、科技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用之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6、启示:当代世界,谁能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就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把握先机,实现经济的飞跃发展。
如19世纪末美、德后来居上。
测试题:1、加强各地联系,全球化进程开始起步,“历史也就越是成了世界历史”的事件是A 、手工工场的兴起B 、新航路的开辟C 、工业革命的开展 2、“瓦特的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这发明是指 A 、蒸汽机 B 、飞机 C 、电灯 3、历史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三废”污染严重开始于A 、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B 、17世纪英国资产革命C 、19世纪工业革命 4、下列中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是A 、王进喜B 、焦裕禄C 、邓稼先 5、家乐福、沃尔玛在武汉扩展市场,海尔广告竖立在东京街头,表明A 、世界格局多极化B 、世界经济全球化C 、世界文明多元化 6、网上购物、电子贺卡这些全新生活方式改变我们传统生活模式,这表明我们在 享受A 、 蒸汽时代的便利B 、电气时代的便利C 、信息时代的便利 7、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导致哪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出现A 、手工工场B 、工厂C 、跨国公司 8、19世纪英镑一统天下的保障是物美价廉的商品,物美价廉背后的原因是 A 、殖民掠夺 B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C 、竞争激烈 9、20世纪美元“独领风骚”的主要原因是A 、超级大国B 、利用新的科技成果C 、罗斯福新政 10、小王准备做一个历史与社会的专题探究,以下是他收集到的部分资料,据此你判断其专题探究的标题可能是A.文艺复兴点亮人性之光B.科技革命改变社会生活C.人权斗争导致中国巨变蒸汽机车 武广客运专列 上海世博会会徽 伦敦世博会水晶宫。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解析三次科技革命
2.1第一次科技革命。成就:棉纺织: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交通运输: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史蒂芬孙———蒸汽机车(英、1814年)。
特点:①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主体;②以轻工业为主导;③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④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
2.3第三次科技革命。成就: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特点:①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③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3主要影响及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国的影响
3.1第一次科技革命。主要影响:①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②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③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④使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东方从属于西方;⑤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2.2第二次科技革命。成就:①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②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③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特点:①科学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②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③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对中国影响:①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③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3.3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影响:①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②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③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各地联系更紧密;强化了国家资本主义和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三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精华版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运动初步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完善,社会主义运动进一步发展。
资本主义各国政局稳定,社会主义运动有挫折也有成功。
▲对中国的影响
(1)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工业产生(洋务运动中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
(3)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科技
(1)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对于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发展民族经济是一个良好的机遇,抓住机遇会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但由于中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又增加了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
(1)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2)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强化,使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以及人类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变革
经济结构
农业比重下降,工业(轻工业)上升
变为以重工业为主导,20世纪实现了工业化
第一、二产业下降。第三产业上升
世界格局
相同点
(1)三次科技革命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2)都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巨变。(3)都对世界格局发展变化产生巨大影响(4)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经济的发展。
▲启示
(1)三次科技革命的后果表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国际关系
西方先进和东方落后的格局
东西方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但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拉大
推动了国际经济结构的调整,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
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
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促进了经济的迅猛发展;都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变化;都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思考、启示
1.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劳动对象的扩展,都要依靠科学技术,同时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一种新的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
1、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3、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2、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4、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1、进入了“电气时代”,2、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巨大促进作用。3、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面貌的巨大改观,人类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
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革命性变化,并酿造一场新的产业革命。3、引起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第二次科技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阶段,加紧侵略和瓜分世界,落后的中国再次成为被掠夺的重要目标。列强通过一系列侵略活动,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重。民族资产阶级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由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转为学习制度,如严复、资产阶级维新派。
带来了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全球经济发展迅猛,而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科技、教育水平低,这就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
(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
第二次
(科技革命)
第三次
(新的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完成时间
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末20初
正在进行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改进及广泛使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理论基础
牛顿的力学
影
响
1、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2、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进入了“电气时代”,2、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巨大促进作用。3、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面貌的巨大改观,人类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
主要发明(成果)
(最重要发明:蒸汽机)
瓦特改良蒸汽机
富顿发明汽船
斯蒂芬孙发明火车
(最重要发明:电机、内燃机)
爱迪生发明电灯、电报等,
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飞行者Ⅰ号)
(最重要发明:电子计算机)
1945年美国制成电子计算机
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
20世纪70年代现代化生物工程技术形成
1、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3、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