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制度
![保护性约束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86c8ab2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f4.png)
保护性约束制度保护性约束制度(Protective Restraints)是指医疗机构或养老院为保护病患或老年人的安全而采取措施,给予安全的约束,限制活动范围的方法。
保护性约束制度是一个很复杂的话题,涉及到医疗伦理、医疗法律、心理治疗和安全措施等方面。
这种制度被广泛采用,因为老年人和某些患者容易摔倒、跌倒或不同程度地失去平衡,常常因此导致骨折和其他严重的伤害。
在医疗机构或养老院使用保护性约束制度的时候,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包括以下几项:1. 保护隐私:任何保护性约束措施都必须尊重病患或老年人的隐私权。
医疗机构或养老院应当在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前,告知病患或老年人和家属,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解释,并征得他们的同意。
2. 保护尊严:保护性约束应当考虑到病患或老年人的尊严和自尊心,尽量不影响他们正常的社交活动和自我满足感。
3. 风险评估:在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前,医护人员必须充分评估风险。
必须确定使用保护性约束措施的原因和必要性,考虑到可能造成的伤害和使用保护性约束措施对病患或老年人的影响。
4. 监控和评估:医护人员要对使用保护性约束措施的病患或老年人进行持续的监控和评估,以确保保护性约束措施是适当的、安全的和有效的。
5. 知情同意:在必要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应征得病患或老年人的知情同意,并记录在病历中。
病患或老年人可以拒绝使用保护性约束措施,除非使用这种措施是必要的,且病患或老年人无法理智地做出决定。
6. 培训和教育:医疗机构或养老院的医护人员需要接受培训和教育,了解使用保护性约束措施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以及评估病患或老年人的需求和风险,以确保保护性约束措施的正确使用。
在保护性约束制度中,有许多有效的保护措施可以采用。
其中一些措施包括:1. 帮助病患或老年人进行自我保护:训练病患或老年人如何使用辅助设备,如助听器、拐杖和轮椅,以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
2. 提供安全环境:确保病患或老年人所处的环境安全,例如提供光线充足、减少地毯的厚度、把电线和电缆藏好等。
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https://img.taocdn.com/s3/m/99af992d31b765ce04081417.png)
精神卫生法第四十七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 人员应当在病历资料中如实记录精神障碍患者的病情、 治疗措施、用药情况、实施约束、隔离措施等内容,并 如实告知患者或者其监护人。
7/3/2020
精品文档
精神卫生法第七十五条:医疗机构及 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实施约束、隔离等保护 性医疗措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 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 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或者责令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 者撤职的处分;对有关医务人员,暂停六个月以 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给予或者责 令给予开除的处分,并吊销有关医务人员的执业 证书。
(如骨折)。 ➢ 约束后,密切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 护士在工作中应保持伦理和法律意识。
7/3/2020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约
束
带
约束衣
精品文档
➢ (1)凡约束保护病人须遵医嘱方可执行,如情况紧急,应 在约束后立即报告医生。
➢ (2)根据病人的接受程度,尽可能当场对病人或家属作 出适当的解释。
➢ (3)保护带必须系得松紧适宜,扣结处以通过二个手指 的松紧度为宜,保护带的结头必须远离病人的手或头部可 及之处。
➢ (4)巡视中要经常观察病人冷暖,大小便情况,被约束 部位的血液循环情况,定时补充水分,切实做好晨晚间护 理及预防压疮的护理。
精品文档
保护性约束作为精神科的一项非常有效的医疗护理 方法,对于精神病人的兴奋躁动、自杀自伤、他伤和 外走等危害他人和自身生命安全的行为,起到了积极 的预防和控制作用。
精品文档
(1)保护患者本人的安全 (2)保护病室中其他患者的人身安全 (3)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早日康复。 (4)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
保护性约束制度
![保护性约束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05c40c4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09.png)
保护性约束制度保护性约束制度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个人权益、预防犯罪行为而设立的一种制度。
保护性约束制度的核心理念是“予人以自由,限制其行动”,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相应机构和制度来加强对社会成员的监督和管理,以实现社会稳定和个人安全。
首先,保护性约束制度可以保护个人权益。
在现代社会,个人权益不断受到侵害,需要约束制度来保障。
比如,在经济领域中,一些不法商家可能会采取欺骗消费者、虚假宣传等手段来获取利益,而保护性约束制度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加强监管,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又如,在劳动领域中,一些雇主可能会剥夺员工的合法权益,如延长工作时间、违法拖欠工资等,而保护性约束制度可以通过加强劳动监督,保护员工的劳动权益。
其次,保护性约束制度可以维护社会秩序。
社会秩序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而保护性约束制度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处,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例如,开展执法行动打击走私、贩毒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的治安稳定。
另外,在道德领域中,保护性约束制度也可以通过倡导公德、社德、道德规范等来引导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
最后,保护性约束制度可以预防犯罪行为。
犯罪是对社会安全和个人安全的威胁,而保护性约束制度可以通过建立警察机构、完善刑事法律制度等手段来预防和打击犯罪行为。
例如,建立监控系统,提高公共场所的安全性,预防抢劫、盗窃等违法行为;加强对社会成员的背景调查和犯罪记录查询,筛选出可能存在危险性的人员,预防和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等违法行为。
综上所述,保护性约束制度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它可以保护个人权益,维护社会秩序,预防犯罪行为。
但是,保护性约束制度也需要与人们的自由权利相协调,避免滥用权力和侵犯人权。
在制定和实施保护性约束制度时,应注重平衡各方利益,确保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稳定、个人安全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https://img.taocdn.com/s3/m/2324352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30.png)
保护性约束的作用
保护性约束作为精神科的一项非常有效的 医疗护理方法,对于精神病人的兴奋躁动、自 杀自伤、他伤和外走等危害他人和自身生命安 全的行为,起到了积极的预防和控制作用。
.
保护性约束的适应症
1.凡伴有严重消极自杀之念及行为者。 2.极度的兴奋躁动及行为紊乱者。 3.有强烈出走意图并有行为者。 4.各种治疗护理不合作者。 5.严重躯体疾患伴有意识不清者。 6.木僵病人。 7.突发冲动、自伤、伤人、毁物者。
.
保护性约束的注意事项
7.保护性约束属于制动措施,故使用时间不易过长,病情稳定或 治疗结束后应及时解除约束,需较长时间约束者因每隔15-30分 钟观察约束部位的末梢循环情况以及约束带的松紧程度,定时更 换约束肢体呈每2小时活动肢体或放松一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必要时进行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8.实施约束时,约束带松紧适宜,以能伸进一、二手指为原则。 9.约束带固定于床上的结头要隐蔽,以病人看不到、摸不到为宜。 10.肩部保护时腋下要填棉垫,必要时打固定节,勿使其松动以 免臂丛神经损伤。
.
保护性约束的目的
1.保护患者自身的安全 2.保护病室中其他患者的人身安全 3.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早日康复 4.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维护正常的医疗
.
保护性肢体及躯干的约束 两点式:约束任何两个肢体 三点式:约束任何三个肢体 四点式:约束所有肢体
功能体位:坐位和卧位
.
保护性约束的相关法律法规
第七十五条 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 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或者责令给予降 低岗位等级或撤职的处分;对有关医务人员,暂停六个月以 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给予或者责令给予开除 的处分,并吊销有关医务人员的执业证书: (一)违反本法定规定实施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 (二)违反本法规定,强迫精神障碍者劳动的; (三)违反本法规定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外科或者实施性临 床医疗的;
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https://img.taocdn.com/s3/m/9cd9aba3b52acfc789ebc9c4.png)
保护性约束保护性约束的概念:保护性约束是指在精神科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病情的特殊情况,对其紧急实施的一种强制性的最大限度限制其行为活动的医疗保护措施,它是精神科特殊患者治疗护理方法之一。
(一)保护性约束的目的1.为了防止精神障碍病人的兴奋,冲动行为或严重消极等导致个人或他人的伤害。
2.为了保证不合作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操作能顺利进行。
3.意识障碍,谵妄躁动病人防止坠床。
(二)适用对象1.有严重消极自己杀之念及行为者。
2.极度的兴奋躁动及行为紊乱者。
3.有强烈出走意图并有行为者。
4.各种治疗护理不合作者。
5.严重躯体疾患伴意识不清者。
6. 木僵病人。
(三)约束带的制作页脚内容1选用棉质布料,以透气,长2.5—3m,宽0.03—0.05m,薄布一般6-8层,这样可以增加带子的弹性及牢固性,防止损伤病人的皮肤。
(四)约束部位约束的部位常为人体的大关节处,如腕部,踝部,肩关节等。
主要将病人的关节固定住限制活动,防止因冲动行为发生意外。
(五)操作严格来说必须有医嘱才可执行,但是在紧急情况下(如病人出现自伤、伤人行为,甚至危及自身或他人生命时)护士可先执行约束,后请示医生。
1、操作方法及程序(1)肢体约束法:暴露患者腕部或者踝部,用棉垫包裹腕部或者踝部,将保护带打成双套结套(活结)在棉垫外,稍拉紧,使之不松脱,将保护带系于两侧床缘,为患者盖好被子,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2)肩部约束法:暴露患者双肩,将患者双侧腋下垫棉垫,将保护带置于患者双肩下,双侧分别穿过患者腋下,在背部交叉分别固定于床头,为患者盖好被子,并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3)全身约束法:多用于患儿的约束。
具体方法是:将大单折成自患儿肩部到踝部的长度,将患儿放于中间,用靠近护士一侧的大单紧紧包裹同侧患儿的手足到对侧,自患儿腋窝下掖于身下,再将大单的另一侧包裹手臂及身后,紧掖于护士一侧身下,如患儿过分活动,可用绷带系好。
2、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及家属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目的、方法、持续时间。
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https://img.taocdn.com/s3/m/31e203b6fd0a79563c1e722a.png)
Company Logo
相关法律
《精神卫生法》第四十条
精神障碍患者在医疗机构内发生或者将要发生伤害自身 、危害他人安全、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 务人员在没有其他可替代措施的情况下,可以实施约束、 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应当遵循诊 断标准和治疗规范,并在实施后告知患者的监护人。 禁止利用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惩罚精神障碍 患者。
保护性约束的作用
积极的预防和控制精神病人的兴奋躁动、自杀自伤、他伤、出 走和跌伤等危害他人和自身生命安全的行为
约束对象
精神病患者,并且处于发病状态,适用原则是患者存在危害性 。“保护性约束”只能针对有危害性且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 能力的精神病患者,并且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老年痴呆、运动灵活性欠佳伴有行为紊乱的患者,原因是患者 步态不稳,有摔伤的危险。
一般约束需要至少两人,需在约束前相互沟通,保证约束 成功 沟通过程应避开患者,以免造成激惹
床单元的准备
约束前先整理好床单元,保证约束过程顺利
约束工具的选择
约束前评估患者冲动程度,并准备好所需约束器具
约束器具
护腕带 护膝带 护踝带 保护衣 保护背心
牙垫
约束器具
Comp!
长 短
约束体位的选择
卧床
座椅
※ 注意:各肢体要处于功能位
约束方法
腕关节 踝关节 胸廓 膝关节 肘关节
约束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过分躁动患者要多安排几名工作人员,相互配合,动作迅 速,果断,尽量从身后一次性对患者实施控制 不可反关节制动,避免造成关节损伤 控制地点应避开可能发生危险的境地,如楼梯,桌椅旁, 人群中等 患者重要部位,如眼,耳,颈,肋骨,腹部,会阴等要特 别注意保护 注意保护患者尊严,尽量避开家属及其他患者 约束部位避开开放性创口 约束带松紧适中,一般垫两指进行约束
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https://img.taocdn.com/s3/m/cad40f0055270722192ef7ec.png)
保护性约束的概念
保护性约束是指在精神科医疗过程中, 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病情的特殊情况,对其 紧急实施的一种强制性的最大限度限制其 行为活动的医疗保护措施,它是精神科治 疗护理这类特殊患者的方法之一,目的是 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意外因素对患者的伤 害
约束保护的作用
保护性约束作为精神科的一项 非常有效的医疗护理方法,对于精 神病人的兴奋躁动、自杀自伤、他 伤和外走等危害他人和自身生命安 全的行为,起到了积极的预防和控 制作用
(1)约束带的结不宜过紧或过松,以能容进两指为宜, 过紧易伤及皮肤及妨碍远端血液循环,造成肢端 坏死,过松不能达到控制目的,同时患者解脱后可 能发生意外事故; (2)密切观察或专人看护,每15分钟查看约束带一次, 带患者如厕或给予便盆; (3)保持床铺平整、干燥,观察皮肤有无受压症状及 擦伤; (4)被约束患者必须住隔离室,防止其他患者的伤害, 并做好一般护理及供给充足的水分、营养,做好护 理记录; (5)如患者已安静,可在密切注意下解除约束。
保护性约束的护理
1 保护性约束之前应做好患者及家属 的解释工作 2 约束后做好心理护理,避免不必要 的暴露,尊重患者隐私。 3 保护性约束之中应加强巡视做好生 活护理 4 解除保护性约束时必须遵医嘱执行
保护性约束的影响
1 保护性约束对精神疾病患者的身 心影响 1)对患者可能造成的损伤问题 2)意外死亡 3)工作人员约束用力不当会造成患者 骨折 3)心理影响
保护性约束适应证
1. 有兴奋躁动、自伤、伤人及毁物表现者。 2. 在治疗过程中突然出现兴奋躁动、伤人 毁物、外逃者。 3. 具有严重的自杀、自伤行为者。 4. 癫痫大发作的患者。 5. 拒绝治疗如拒服药、输液不合作者。 6. 其它特殊情况随时需要约束者。 7. 强迫住院的患者。
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https://img.taocdn.com/s3/m/eeda57e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46.png)
保护性约束约束性保护,也被称作保护性约束,是指在精神科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病情的特殊情况,对其紧急实施的一种强制性的最大限度限制其行为活动的医疗保护措施,它是精神科治疗护理这类特殊患者的方法之一,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意外因素对患者的伤害。
保护性约束的制度该制度所指保护性约束对患者身体和四肢所采取的约束。
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时,医生告知患者及家属约束的必要性并在约束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同时护士在健康宣教单上专科宣教栏记录,向患者和家属讲解保护性约束的目的,取得他们的理解与配合并签字同意。
保护性约束使用的指征谵妄、昏迷、躁动等意识不清的危重症患者;特殊治疗期间的临时限制患者;不配合治疗的患者;精神障碍的患者;病情危重、使用有创通气、伴有各类插管或各种引流管的患者;易发生坠床、管路滑脱、抓伤、撞伤等患者。
在临床工作中会根据患者的各种管路及患者意识状态,约束部位选择恰当的约束用具。
使用约束带约束的注意事项1.认真对患者进行评估,正确使用约束用具并做好记录。
2.为患者实施约束时尊重患者,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3.使用约束时要使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保证患者舒适安全。
4.定时检查约束部位血液循环情况及呼吸情况,每两小时轮流放松约束肢体5-10分钟,并记录。
5.约束结束在护理记录单记录约束时长。
约束性保护应用原则(1)患者当时有伤害自身或者危害他人的危害性;(2)为保证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3)其他较少限制的措施在当时无法提供或使用后无效。
约束性保护目的1、控制患者危险行为的发生,避免病人伤害他人或自伤2、意识障碍,谵妄躁动的病人防止坠床的发生3、对治疗,护理不合作的病人保证治疗护理得以顺利实施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约束性保护主要运用1、降低意外拔管率2、用于脊髓损伤的患者3、用于不合作患者的检查或操作4、用于具有行为或者精神障碍的患者约束性保护操作前评估必要性、病情及意识、肢体活动、约束时间、约束带种类、局部皮肤完整性约束带分类上肢固定带约束手套胸部约束带上肢固定带:固定手腕、踝部用约束带将手腕和踝部固定好,稍拉紧(以不脱出,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宜),带子系于床缘上。
保护性约束【范本模板】
![保护性约束【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3533ad93968011ca200914b.png)
保护性约束保护性约束的概念:保护性约束是指在精神科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病情的特殊情况,对其紧急实施的一种强制性的最大限度限制其行为活动的医疗保护措施,它是精神科特殊患者治疗护理方法之一。
(一)保护性约束的目的1。
为了防止精神障碍病人的兴奋,冲动行为或严重消极等导致个人或他人的伤害。
2。
为了保证不合作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操作能顺利进行。
3.意识障碍,谵妄躁动病人防止坠床.(二)适用对象1。
有严重消极自己杀之念及行为者。
2。
极度的兴奋躁动及行为紊乱者.3。
有强烈出走意图并有行为者。
4。
各种治疗护理不合作者.5.严重躯体疾患伴意识不清者.6. 木僵病人。
(三)约束带的制作选用棉质布料,以透气,长2。
5—3m,宽0。
03—0.05m,薄布一般6—8层,这样可以增加带子的弹性及牢固性,防止损伤病人的皮肤.(四)约束部位约束的部位常为人体的大关节处,如腕部,踝部,肩关节等.主要将病人的关节固定住限制活动,防止因冲动行为发生意外。
(五)操作严格来说必须有医嘱才可执行,但是在紧急情况下(如病人出现自伤、伤人行为,甚至危及自身或他人生命时)护士可先执行约束,后请示医生。
1、操作方法及程序(1)肢体约束法:暴露患者腕部或者踝部,用棉垫包裹腕部或者踝部,将保护带打成双套结套(活结)在棉垫外,稍拉紧,使之不松脱,将保护带系于两侧床缘,为患者盖好被子,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2)肩部约束法:暴露患者双肩,将患者双侧腋下垫棉垫,将保护带置于患者双肩下,双侧分别穿过患者腋下,在背部交叉分别固定于床头,为患者盖好被子,并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3)全身约束法:多用于患儿的约束。
具体方法是:将大单折成自患儿肩部到踝部的长度,将患儿放于中间,用靠近护士一侧的大单紧紧包裹同侧患儿的手足到对侧,自患儿腋窝下掖于身下,再将大单的另一侧包裹手臂及身后,紧掖于护士一侧身下,如患儿过分活动,可用绷带系好.2、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及家属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目的、方法、持续时间。
保护性约束的使用流程
![保护性约束的使用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b9e7bb33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7f.png)
保护性约束的使用流程什么是保护性约束?保护性约束是指通过对数据或资源进行限制和控制的一种方法,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它可以帮助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滥用和破坏。
为什么需要保护性约束?保护性约束是保护系统和数据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处理敏感数据和资源时,保护性约束可以防止潜在的威胁和风险,同时也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保护性约束的使用流程下面是一个保护性约束的使用流程,包括了几个重要的步骤:1.确定需求:首先,您需要明确您的系统和数据需要什么样的保护。
例如,受到哪些威胁,需要防止哪些风险等。
这是制定保护性约束计划的基础。
2.制定策略:基于需求,您需要制定适当的保护性约束策略。
这包括确定适用的安全措施、应用程序访问权限控制等。
3.实施保护性约束:一旦策略确定,您需要开始实施保护性约束。
这可能包括配置访问控制列表、设置密码策略、安装防火墙等。
4.定期评估和更新:保护性约束需要定期评估和更新,以确保它们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您可以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系统审计等评估措施。
5.培训和意识提升:保护性约束的有效性取决于使用系统和数据的人员。
因此,您需要进行培训和意识提升,确保员工了解保护性约束的重要性和操作流程。
6.应急响应计划:即使有了保护性约束,事故可能仍然发生。
因此,您需要制定应急响应计划,以迅速应对任何安全事件或违规行为。
保护性约束的常见方法和技术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保护性约束方法和技术,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使用:•访问控制:通过限制用户或程序对系统和数据的访问进行控制,例如使用访问权限、身份验证等。
•加密:使用加密算法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泄露。
•防火墙:配置和使用防火墙来监控和控制网络流量,以防止未经授权的入侵和攻击。
•审计和监控:通过实施审计和监控机制来跟踪和记录系统和数据的访问、变更和使用情况,以便发现和响应安全事件。
•安全策略和规范:制定和实施适当的安全策略和规范,以引导人员的行为和操作。
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https://img.taocdn.com/s3/m/e51a2011b7360b4c2e3f64fb.png)
暴力危险性评估
0
• 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 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 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动劝说制止。
1 2 3
• 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 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和人,不能接受劝说 而停止,包括自杀自伤。 • 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 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精神障碍诊断与治疗工作规范
第四十一条 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在住院期间, 为防止发生意外,可以不经医生医嘱,由病房 护士长决定使用或者解除保护性约束措施。 第四十二条 被约束的患者的护理交班应当在 床边进行,内容包括松紧情况、皮肤情况、保 护带数目以及护理记录是否完整。 第四十三条 实施约束和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 施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过约束技巧等方面的专 门训练。
本院保护性约束规定
凡对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的,必须由医师开具 医嘱方可执行。紧急情况下如患者突然出现自 伤、伤人行为,危及自身或他人生命安全时,
护理人员应采取果断措施先行保护性约束,再
向医师汇报,医师必须及时进行评估并在1小
时内补开相应的医嘱。
本院保护性约束规定
患者被约束的肢体必须始终处于功能位置,约 束带松紧度以能插进1~2横指为宜。约束带固 定于床上,约束结要隐蔽于床垫下面,以使患
记录应包括患者被约束的原因。
实施保护性约束后24小时内由护理人员告知家
属,并在保护性约束告知登记本上进行记录。
结束语
护士们应学法、懂法、按法办事 保护性约束技术的应用存在潜在的危险,特别是对 患者生理、心理方面的负性影响不容忽视。 转变观念,充分利用替代方法,降低约束使用率。
者看不见、摸不着。被约束的患者应以衣被遮
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https://img.taocdn.com/s3/m/ce1a31fb81c758f5f61f67e5.png)
1 2 3
• 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 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和人,不能接受劝说 而停止,包括自杀自伤。 • 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 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4
5
保护性医疗措施注意事项
危险性---自杀风险 临床因素 疾病和症状:双相障碍、抑郁障碍 精神分裂症 自杀史:自杀未遂、家属自杀史是高风险因素,合并 严重或慢性躯体疾病 环境因素 最近或持久的应激生活事件、自杀促发因素 人口学因素
精神障碍诊断与治疗工作规范
被约束的患者的护理交班应当在床边进行,内 容包括松紧情况、皮肤情况、保护带数目以及 护理记录是否完整。实施约束和隔离等保护性 医疗措施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过约束技巧等方 面的专门训练。
本院保护性约束规定
凡对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的,必须由医师开具 医嘱方可执行。紧急情况下如患者突然出现自 伤、伤人行为,危及自身或他人生命安全时,
护理人员应采取果断措施先行保护性约束,再
向医师汇报,医师必须及时进行评估并在1小
时内补开相应的医嘱。
本院保护性约束规定
患者被约束的肢体必须始终处于功能位置,约 束带松紧度以能插进1~2横指为宜。约束带固 定于床上,约束结要隐蔽于床垫下面,以使患
者看不见、摸不着。被约束的患者应以衣被遮
盖,禁止将患者的上肢翻至头部。
《精神卫生法》第四十条有关医院内保护性约 束的规定,针对所有的精神障碍的患者,因此 也适用于住院治疗患者,但是应当注意: 1、更加谨慎,尽量少用或者不用,自愿住院 治疗的患者很少出现没有其他可替代措施的情 况。 2、按照诊疗规范执行,事后告知监护人或亲 属、患者。
精神障碍诊断与治疗工作规范
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https://img.taocdn.com/s3/m/9ee79f2a76eeaeaad0f33016.png)
精神卫生法第七十五条:医疗机构及其工 作人员违背本法规定施行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 疗措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 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 人员依法给予或者责令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 职的处分;对有关医务人员,暂停六个月以上一 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给予或者责令给 予开除的处分,并撤消有关医务人员的执业证书。
10/30/2021
〔1〕应治疗需要者。 〔2〕各种原因引起的意识障碍,一时不能用药物控制其病
症者。 〔3〕因躯体疾患而不能使用药物控制的兴奋躁动者。 〔4〕各种癫痫发作伴意识障碍,一时不能控制其病症者。 〔5〕极度兴奋躁动对其自身不利,将造成自伤,导致衰竭
或对周围构成不平安因素者。 〔6〕其它特殊情况确实需要暂时需要保护者。
〔1〕只有三种情况〔发生或者将要发生伤 害自身、危害别人平安、扰乱医疗秩序〕, 注意表述中没有“等〞,因此不得在其他情 况下采取此措施。
〔2〕必须没有替代措施作为前提假如有其 他可替代的措施,就不能使用。
〔3〕制止利用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 施惩罚精神障碍患者。
10/30/2021
精神卫生法第四十七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 在病历资料中如实记录精神障碍患者的病情、治疗措施、用 药情况、施行约束、隔离措施等内容,并如实告知患者或者 其监护人。
保护性约束
➢ 保护性约束的概念 ➢ 保护性约束的作用 ➢ 保护性约束的适应症 ➢ 保护性约束的目的 ➢ 保护性约束的方式 ➢ 保护性约束的对患者影响 ➢ 保护性约束的护理本卷须知 ➢ 保护性约束的相关法律法规
是指在精神科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 的特殊情况,对其紧急施行的一种强迫性的最大限度 限制其行为活动的医疗保护措施,它是精神科治疗护 理这类特殊患者的方法之一。
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https://img.taocdn.com/s3/m/2703c33a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d5.png)
保护性约束适用对象
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精神运动型兴奋、 抑郁等导致的行为障碍,如:
➢攻击行为(冲动、伤人、毁物) ➢自伤、自杀等
各种原因出现意识障碍,如:
➢谵妄状态、朦胧状态、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后意 识模糊、兴奋躁动等
对治疗依从性差
保护性约束的方式、用具
方式:床上约束,椅子上约束,隔离等。 用具:约束带、约束衣等。 约束带制作:纯棉布,斜纹使用(45度角)
境免遭损害。
保护性约束的作用
精神科临床辅助治疗 安全管理 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避免患者伤害他人、毁坏物品、或自伤自
杀等 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意外因素对患者的伤
害。
保护性约束应用原则
以人性化服务为指导 以保护患者及他人安全为前提 严格遵守保护性约束的制度 最大限度减少医患双方在约束中的意外
1. 家属签署约束告知书 2. 患者出现危险行为 3. 医生开具约束医嘱 4. 实施约束 5. 约束登记 6. 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约束部位状况,完成
患者约束其间的各种治疗、护理 7. 病情稳定后解除约束(不得超过4小时,病情不
稳定续开医嘱) 8. 记录解除时间
护理
安全 基础护理 观察:约束部位、病情 心理支持 正确评估 记录
操作过程有待规范。因此亟待建立一套规范的约 束程序,使保护性约束这一护理技术操作更人性 化,更安全、有效。
转变观念,充分利用替代方法,降低约束使用率。
谢谢!
《宁波精神卫生条例》第三十二条 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者享 有通信和受探视的权利,因病情或者医疗需要必须对受探视的 权利加以限制的,应当征得其本人或者监护人的书面同意。 因医疗需要或者防止发生意外必须对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 者暂时采取保护性约束、隔离等措施的,应当由精神科执业医 师决定,并在病历内记载和说明理由。精神障碍者病情控制后, 应当及时解除有关措施。禁止利用约束、隔离等方式惩罚精神 障碍者。
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https://img.taocdn.com/s3/m/30e62eaea5e9856a57126067.png)
各种癫痫发作伴意 识障碍,一时不能 控制其症状者。
4
其它特殊情况确实暂时 需要约束者。
6
1
应治疗需要者。
3
因躯体疾病而不 能使用药物控制 的兴奋躁动者。
5
极度兴奋躁动对自 身不利,将造成 自伤,对周围环境 构成不安全因素者。
保护性约束的目的
保护病室中其他患者 的人身安全。
2
保护患者本人的安全。 1
主讲人:李 鹏 程
目录
CONTENTS
1 保护性约束的概念 2 保护性约束的作用 3 保护性约束的适应症 4 保护性约束的目的 5 保护性约束的方式 6 保护性约束的对患者影响 7 保护性约束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 8 保护性约束的相关法律法规
保护性约束概念
是指在精神科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病情的特殊 情况,对其紧急实施的一种强制性的最大限度限制其行为 活动的医疗保护措施,它是精神科治疗护理这类特殊患者 的方法之一。
感谢观看
约束带的使用一定要在护士的监视之下,
并保证被约束病人不受其他病人的伤害, 06
更应防止病人挣脱约束带而发生危险.
注意事项
保护性约束属于制动措施,故使用时间
03
不宜太长,病情稳定或治疗结束后应及 时解除约束.需较长时间约束者应定时更
换约束肢体或每2小时活动肢体或放松一
次。
约束时,病人平卧,四肢舒展,保持肢体功 能体位。
不要损伤患者的 部位,如眼、耳 、颈、肋骨、腹 部等。
01
移动不合作患者 时,应将力气平 稳地使用在患者 全身,不可强拉 之个肢体或部位 ,以防扭伤及骨 折。
02 03 04
要预防患者处于 可能发生危险的 境地(站在床上、 楼梯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的概念:保护性约束是指在精神科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病情的特殊情况,对其紧急实施的一种强制性的最大限度限制其行为活动的医疗保护措施,它是精神科特殊患者治疗护理方法之一。
(一)保护性约束的目的
1.为了防止精神障碍病人的兴奋,冲动行为或严重消极等导致个人或他人的伤害。
2.为了保证不合作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操作能顺利进行。
3.意识障碍,谵妄躁动病人防止坠床。
(二)适用对象
1.有严重消极自己杀之念及行为者。
2.极度的兴奋躁动及行为紊乱者。
3.有强烈出走意图并有行为者。
4.各种治疗护理不合作者。
5.严重躯体疾患伴意识不清者。
6. 木僵病人。
(三)约束带的制作
选用棉质布料,以透气,长—3m,宽—,薄布一般6-8层,这样可以增加带子的弹性及牢固性,防止损伤病人的皮肤。
(四)约束部位
约束的部位常为人体的大关节处,如腕部,踝部,肩关节等。
主要将病人的关节固定住限制活动,防止因冲动行为发生意外。
(五)操作
严格来说必须有医嘱才可执行,但是在紧急情况下(如病人出现自伤、伤人行为,甚至危及自身或他人生命时)护士可先执行约束,后请示医生。
1、操作方法及程序
(1)肢体约束法:暴露患者腕部或者踝部,用棉垫包裹腕部或者踝部,将保护带打成双套结套(活结)在棉垫外,稍拉紧,使之不松脱,将保护带系于两侧床缘,为患者盖好被子,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2)肩部约束法:暴露患者双肩,将患者双侧腋下垫棉垫,将保护带置于患者双肩下,双侧分别穿过患者腋下,在背部交叉分别固定于床头,为患者盖好被子,并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3)全身约束法:多用于患儿的约束。
具体方法是:将大单折成自患儿肩部到踝部的长度,将患儿放于中间,用靠近护士一侧的大单紧紧包裹同侧患儿的手足到对侧,自患儿腋窝下掖于身下,再将大单的另一侧包裹手臂及身后,紧掖于护士一侧身下,如患儿过分活动,可用绷带系好。
2、指导患者:
(1)告知患者及家属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目的、方法、持续时间。
使患者及家属理解使用保护性约束的重要性、安全性、并征得化患者及家属的同意方可执行。
(2)告知患者及家属实施保护性约束中,护士随时观察约束部位皮肤有无损伤,皮肤颜色、温度、约束部位肢体末梢循环状况,定时松解。
3、告知患者和家属在约束期间保证肢体功能位置,保持适当的活动度。
(六)注意事项
1、约束和非约束不能安排在一起,(无条件的情况下,必须要在工作人员的视线内)。
被约束的病人要安置在单独的病史或者约束室,清楚病房危险物品和一切可搬运的物品,以防患者自行解除约束后出现过激行为。
2、正确使用约束带是防止病人发生意外,确保病人安全而采取的必要措施,无论病人是否接受约束,在使用约束前都应向病人解释清楚。
3、约束前尽可能脱去病人外衣,尽可能劝说解清大小便。
4、约束位置应舒适,将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置(禁止将病人上肢翻到头部方向)
5、约束只能作为保护病人安全,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方法,不能作为惩罚病人的手段。
6、保护性约束属于制动措施,故使用时间不宜过长,病情稳定或治疗结束后应及时解除约束,需较长时间约束患者应每隔15分钟巡视一次,观察约束部位的末梢循环情况以及约束带的松紧程度,每2小时解松一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必要时进行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7、实施约束时,约束带松紧适宜,以能伸进1、2指为原则。
8、约束带固定于床上,接头要隐蔽,以病人看不见,摸不着为宜。
9、肩部保护时肩下要垫棉垫,必须打固定节,勿使其松动以免臂丛神经损伤。
10、随时关心病人冷暖,做好基础护理,如:洗漱、料理卫生、及时清理脏、湿的被褥及床单、保持病人床单位的清洁干燥、舒适、防止压疮发生。
11、对兴奋躁动不安者,定时喂水喂饭,保证机体需要量,对拒食拒水者要采取措施,给予鼻饲或补充体液。
12、准确记录并严格交接班,交接内容有:约束原因、时间、约束带根数、约束部位皮肤情况,解除约束时间等。
约束带必须班班交接,对约束病人进行床头交接班,清点约束带,仔细观察约束带松紧度、病人皮肤情况及基础护理情况,发现约束带数目不对时要及时查找,交接清楚后交班者方能离开。
13、约束带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