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作品蕴含巨大的美育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发挥美育因素来陶冶学生的性情。本文试从五个方面来进行论述。一,要树立风范,折服学子。二,要使学生反复诵读。三,透彻分析,识辨美丑。四,多方联系,展开想象的翅膀。五,利用插图、挂图以及多媒体技术来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关键词:美育语文教学风范诵读美丑想象鉴赏

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的灿烂文化,犹如潺潺的清泉流水,滋润着人们的心扉,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乃至现代的文学巨匠鲁迅、郭沫若、茅盾等的作品,无不激起人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这些都是汉语言文学中蕴含的巨大美育作用,而我们语文课本中的作品,,大多是脍炙人口,其中蕴藏的美育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那么,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该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美育因素来陶冶学生的性情呢?

(1)要树立风范,折服学子。我所说的风范,是指语文老师的品格、气质、修养、风度的综合水平。当你讲:“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出尘脱俗时,你自己却蓬头垢面、衣衫不整、粗言猥语,或穿金戴银、袒胸露背,满嘴物欲,与这风雅的画面,是何等格格不入。故语文教师,要有刚正的人格,庄重的仪表,渊博的学识,清新的吐谈,能和课文中的描绘的美景交相辉映,引导

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以“美”去激发“爱”,从而达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主动地、和谐地、生动活泼地发展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阅读、理解、掌握优秀的的文学作品,不断地充实自己,将许许多多的文学作品融会贯通,能信手拈来地说出诸多名篇的优美之处,使学生能分善恶、辨美丑。

(2)要使学生反复诵读。所谓“读书百篇,其义自见。”一些精彩的段落,优美的语句,往往辞藻华丽,文采斐然,蕴意隽永,反复诵读令人如尝甘醴,精神愉悦,成为人们追求美、追求进步的动力。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是一种矢志不渝、永远向上的不倦的追求精神。又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苦乐观,这是何等的胸襟。其实,课文中许多作品还包含“三美”,即“语言美、结构美、音乐美”,这需要同学们反复诵读,才能有所体会。如鲁彦的《听潮》中所写:“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芬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这是多么优美的意境,如不好好诵读、品味,是无法领略其“三美”的。总之,同学们通过反复诵读,自然将天山南北,大河上下,五千年古国的文明史、五千年的英灵的报国情,栩栩如生地一幅幅展现在同学们的脑海中,使同学们从中受到美的、高尚的节操熏陶。

(3)透彻分析,识辨美丑。课文作品中既有慷慨豪侠,至情至性,为人民利益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也有狰狞凶恶、市侩猥琐、为一己私欲而无所不为的人。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用作品中的人性美、传统美、

民族美,甚至作品中的祖国的山川美、风俗美、历史美、艺术美等来扬善鞭丑,培养让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如《七根火柴》中的无名战士,《挺进报》中的陈然,他们为了革命事业,为了保护同志,将自己的生死安危抛置脑后,他们的伟岸形象,值得老师向学生们讴歌颂扬。而《范进中举》中胡屠户的势利,《孔乙己》中丁举人的残暴,则应是鄙弃的对象。当今一些家长过分溺爱独生子女,总想为孩子创造出安逸的环境,无意中使孩子追求不劳而获与物质享受。而课文中的一些主人公艰苦奋斗的作风无疑是一剂良药,如《回忆我的母亲》中朱德母子是多么质朴,多么勤劳。这就需要老师结合实际,进行恰当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许多作品中的语言清新而优美,节奏感强,既是一首震颤人心的诗,又是一支奏响强音的乐曲。如高尔基的《海燕》、毛主席的《沁园春·雪》等。这些作品都须老师进行透彻的分析,引导学生领悟人生的真谛与作品的艺术美。

(4)多方联系,展开想象的翅膀。有些作品的意境深邃。这需要老师要有丰富的想象进行横向联系,启发学生。如讲《听潮》中的“银光消失了,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大小的岛屿……响雷般地怒吼着,一阵阵地将浪花泼溅在我们身上。”这种大海的“伟大乐章”的意境如何来领会呢?可以联系到苏东坡的诗词中去,用他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词句来概括。不但文章与文章之间可联系,文章与空间实物之间也可联系。如讲《沁园春·雪》时,可联系到这样的画面:庄严雄伟的万里长城下一片白皑皑的无垠广阔的土地,使人感到祖国的山河是多么壮丽,而在这片土地上,正有一批“风流人物”在缔造中

华民族斗争的历史。经过这样的联想,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的自豪感。

(5)利用插图、挂图以及多媒体技术来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一幅醒目的图画,能一下子将同学们的视线聚拢过来,而图画的美育作用,有时好过空洞说教的千万倍。如《苏州园林》那幅彩图,画面湖水一片翠绿,佳木一片葱茏,屋顶也是娇翠欲滴的琉璃瓦,总之,整个画面绿意盎然,唯有右下角是“百绿丛中一小撮红”,鲜花芬芳吐艳,更显抢眼,使人深深感受到苏州园林沁人心脾的绿意红花的美来。一些文章即使没有插图,也可通过多媒体自绘图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讲《变色龙》一文,可以用夸张的漫画形式,简单地描绘出一个趋炎附势、丑态百出的俄国下层军官形象,让学生们一看就知道是鞭挞讽刺奥楚蔑洛夫,这样就更激起学生对这一类人的厌恶憎恨。

席勒曾言:“道德的阶段,只有通过审美的阶段才能实现。”[1]既然美育是如此的重要,作为语文教师理应责无旁贷,在教学过程中挖掘美育的因素,培养青少年鉴别生活和艺术中的美与丑、文明与粗暴、善与恶的能力,使学生摒弃丑恶、低级庸俗的东西,积极追求美好、文明、崇高的精神境界。

参考文献

[1]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冯至、范大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8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