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肠道微生态与肥胖
肠道菌群的组成及丰度

肠道菌群的组成及丰度
肠道菌群是指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多种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帮助消化、合成维生素、调节免疫系统等。
因此,肠道菌群的组成及丰度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肠道菌群的组成包括多种细菌,其中最常见的是双歧杆菌和乳酸菌。
这些细菌可以分解食物中的纤维素、淀粉等难以消化的物质,产生有益的短链脂肪酸,促进肠道蠕动,维持肠道健康。
此外,肠道菌群中还有一些有益的细菌,如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等,它们可以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肠道菌群的丰度也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丰度与肥胖、糖尿病、自闭症等多种疾病有关。
例如,肥胖者的肠道菌群中常见的是一种名为Firmicutes 的细菌,而瘦人的肠道菌群中则常见Bacteroidetes 细菌。
此外,肠道菌群的丰度还与免疫系统的发育和调节有关,影响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为了维持肠道菌群的健康,我们可以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来调节。
首先,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可以提供肠道菌群所需的营养物质。
其次,避免过度消毒和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以免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的睡眠、适量的运动等,也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的健康。
肠道菌群的组成及丰度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调节饮食和生活方式,我们可以维持肠道菌群的健康,促进身体健康。
肠道微生态与健康的关系

肠道微生态与健康的关系肠道微生态是指在人体肠道内生存着的微生物群落,包括了细菌、病毒、真菌等各种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可以与人体共生,形成稳定的共生状态。
但是,当微生物群落失衡时,也会导致各种健康问题。
因此,肠道微生态与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肠道微生态的构成肠道微生态是由大肠杆菌、乳酸菌、双歧杆菌、葡萄球菌等微生物群落构成的,其中以大肠杆菌为最主要的菌群。
这些微生物可以协助人体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以及维持肠道内的酸碱平衡。
此外,肠道微生物对于免疫系统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少量的有益微生物可以保持肠道免疫系统的活跃性,有效地防止细菌的侵袭。
而过多的有害微生物则会破坏肠道免疫系统的平衡,导致免疫力下降,引发各种健康问题。
二、肠道微生态与疾病当肠道微生态失衡时,微生物群落中的有害微生物数量会增加,从而增加了肠道感染的风险。
而肠道感染会导致腹泻、腹痛等消化系统不适症状,严重时还会引起肠胃炎等疾病。
除此之外,肠道微生态失衡还可能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问题。
其中,肥胖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个与微生物失衡有关的健康问题。
微生物失衡可能会导致人体吸收热量的能力提高,从而诱发肥胖。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攻击。
研究发现,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的微生物居住在人体肠道中。
有研究显示,修改肠道微生态可以减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
三、如何维护肠道微生态的平衡维持健康的肠道微生态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的方法:1.饮食:饮食对于肠道微生态的健康至关重要。
每天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酵母菌、乳酸菌等益生微生物,有助于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2.使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可能会破坏微生物群落,使有害微生物数量增加。
如果必须使用抗生素,建议选择所需疗程最短的抗生素,并注意在服药期间和服药后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
3.减少压力:压力会对肠道微生态产生负面影响。
减少压力,进行有益的锻炼和休息,可以帮助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
肠道菌群与健康的关系

肠道菌群与健康的关系人类身体内有数百万种微生物,其中大部分生活在肠道内。
这些微生物构成了人类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肠道菌群与健康的关系备受关注,本文将从菌群的概念、菌群的功能、菌群与健康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肠道菌群的概念与组成肠道菌群是指位于人体消化道内的微生物群体。
这些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古菌等多种生物。
其中细菌数量最多,大约占总数量的99%。
肠道菌群不是一个单一的种类,而是由多种菌群组成的。
一种典型的菌群组成包括:Bacteroides、Firmicutes、Proteobacteria等,每一种菌群都有着不同的代表物种。
最常见的代表物种有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等。
二、肠道菌群的功能1. 帮助消化吸收。
肠道菌群中的某些细菌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中的纤维素、淀粉和蛋白质等。
这些细菌可以分解这些大分子物质,使其变得容易被吸收。
当肠道菌群失调时,会导致食物吸收不良,可能导致肠病等问题。
2. 增强免疫力。
肠道菌群也可以帮助增强人体免疫力。
肠道中的免疫细胞可以通过与菌群的相互作用,防止疾病的发生。
3. 合成维生素。
某些菌群在肠道内可以合成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2和叶酸等。
这些维生素对于人体健康非常重要,缺乏这些维生素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4. 维持肠道内环境平衡。
肠道菌群在肠道内形成了一个微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内,各个菌群相互作用,维持着肠道环境的平衡。
当肠道菌群失调时,可能导致肠道环境异常,引起肠炎等疾病。
三、肠道菌群与健康的关系肠道菌群与健康密切相关。
肠道菌群失调会导致多种健康问题,而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则可以预防和治疗这些问题。
1.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
多个研究表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等代谢性健康问题与肠道菌群的失调有关。
肥胖人群的肠道菌群组成与正常人群有所不同,肠道中大肠杆菌和Enterobacteriaceae的丰度增高。
人体微生态与肠道健康的关系是什么

人体微生态与肠道健康的关系是什么在我们的身体内,存在着一个微小而又神奇的世界——人体微生态。
这个世界中的微生物群落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尤其是与肠道健康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
人体微生态,简单来说,就是指生活在我们身体内和体表的各种微生物的总和。
这些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等,它们数量庞大,种类繁多。
而肠道,则是人体微生物最为集中的部位之一。
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被称为肠道菌群。
这些菌群在维持肠道健康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们有助于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我们吃进去的食物,有些成分是我们自身无法直接消化的,而肠道菌群中的一些细菌可以分泌特定的酶,帮助分解这些复杂的物质,使其能够被人体吸收利用。
比如,膳食纤维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可以被分解为短链脂肪酸,为肠道细胞提供能量。
肠道菌群还能够参与合成一些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
比如维生素 K 和 B 族维生素等。
这些维生素对于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是不可或缺的。
除了在营养方面的作用,肠道菌群对于肠道的免疫系统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之一,而肠道菌群能够帮助训练和调节肠道的免疫细胞,使它们能够正确地识别和应对外来的病原体和有害物质,同时避免对无害的物质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从而维持肠道免疫平衡。
当肠道菌群处于平衡状态时,肠道的屏障功能也能够正常发挥。
肠道屏障就像是一道防线,能够阻止有害物质和病原体进入体内。
肠道菌群通过与肠道细胞的相互作用,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增强肠道的屏障功能。
然而,如果人体微生态失衡,特别是肠道菌群失调,就可能会给肠道健康带来一系列问题。
例如,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会杀灭肠道中的有益菌,导致菌群失调,从而引发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
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过多摄入高糖、高脂肪食物,或者长期的压力、缺乏睡眠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肠道菌群的平衡。
肠道菌群失调还可能与多种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比如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高脂肥胖对肠道微生态、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高脂肥胖对肠道微生态、短链脂肪酸的影响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高脂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日益受到关注。
高脂肥胖不仅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且对肠道微生态和短链脂肪酸(SCFA)的代谢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高脂肥胖对肠道微生态和短链脂肪酸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以期为提高公众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我们将概述高脂肥胖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与肠道微生态、短链脂肪酸之间的关联。
我们将深入探讨高脂肥胖如何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组成和结构,进一步影响短链脂肪酸的生成和代谢。
我们还将关注高脂肥胖对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以及肠道微生态失衡和短链脂肪酸代谢紊乱在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我们将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防治高脂肥胖及其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高脂肥胖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高脂肥胖与肠道微生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肠道微生态,即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落,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脂饮食逐渐成为导致肥胖问题日益严重的主要因素之一。
而高脂肥胖状态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也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高脂饮食的摄入会导致肠道内微生物群落的失衡。
一方面,高脂饮食可以增加肠道中有害菌的数量,如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等,这些细菌会促进脂肪的吸收和储存,进一步加重肥胖问题。
另一方面,高脂饮食还会减少肠道中有益菌的数量,如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等,这些细菌对于维持肠道健康、促进短链脂肪酸的生成具有重要作用。
肠道微生态的失衡会进一步影响短链脂肪酸的生成。
短链脂肪酸是由肠道微生物发酵膳食纤维产生的,主要包括乙酸、丙酸和丁酸等。
这些短链脂肪酸不仅能为肠道细胞提供能量,还具有抗炎、抗氧化和调节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
然而,高脂肥胖状态下,肠道微生态的失衡会导致短链脂肪酸生成减少,进而影响其生理功能的发挥。
肥胖症的机制和治疗新进展

肥胖症的机制和治疗新进展肥胖症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由于食物摄入过多,能量消耗不足,造成人体脂肪过度积累而导致体重增加,甚至超出健康指数范围。
肥胖症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一大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已经有2.01亿儿童、3.46亿成年人患有肥胖症。
肥胖是许多慢性代谢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骨关节炎等。
因此,深入了解肥胖症的机制,并探索新的治疗方案,对于全球肥胖症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一、肥胖症的机制肥胖症的发生是由于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不平衡所导致的,但是具体的机制还存在许多疑问和争议。
目前,学界认为肥胖症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释。
1.能量平衡调控失衡能量平衡调控失衡是导致肥胖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能量平衡调控中枢位于下丘脑内,包括下丘脑腹内侧核,它通过神经、荷尔蒙和细胞因子等多种途径来调节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
如果这个调控系统发生了紊乱,将会导致肥胖症的发生。
2.脂肪细胞代谢发生变化脂肪细胞是人体内主要的脂肪储存器。
肥胖症患者的脂肪细胞代谢发生了改变,脂肪细胞数量和容积增加导致脂肪酸释放和合成增加,进而促进了葡萄糖的释放,促进了糖代谢的紊乱和胰岛素耐受。
此外,脂肪细胞还分泌多种激素和细胞因子,如瘦素、胰岛素抵抗因子、肥胖因子等,这些物质也参与了肥胖症的发生和发展。
3.基因遗传与环境因素研究表明,肥胖症的发生不仅与基因遗传有关,环境因素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饮食方式和睡眠质量都发生了改变,人们常常摄入高卡路里的食物,缺乏适量的锻炼和休息,这些都会影响肥胖症的发生。
二、肥胖症的治疗新进展虽然目前肥胖症的治疗仍然是减少能量摄入和增加能量消耗,但是在治疗手段和方法上却有了许多新的进展。
以下是几种新的研究和治疗肥胖症的方法。
1.肠道微生态调控肠道微生态是指肠道内微生物群落的复杂和多样性,它们的表现形式和功能非常广泛。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与肥胖症存在关联。
人体肠道微生态 生命早期微生物对健康的意义

(11)、2015年,Dachuan Zhang等研究表明, 肠道菌群通过TLR及MyD88信号通路介导中性粒细 胞的衰老;如果清除肠道菌群会导致循环中的衰老 中性粒细胞显着减少,并增加了炎症相关的器官损 伤
(12)、2014年,Manon DSchulz等在K-ras小 鼠身上证明,高脂饮食可以促进小肠肿瘤发生且与 肥胖无关。 (13)、2014年,Nan Qin等构建了肝硬化患者 肠道菌群基因组,找到了66个代表细菌物种的MGS, 其中28个在患者组中富集,38个在健康组中富集, 并根据各基因标记物定义了肝硬化病人区别指数
5 抗肿瘤作用
双歧杆菌是肠道菌群中的主力军,具有显着的抗癌 作用,能够直接或间接清除致癌物质,使致癌物质 失活: 抑制肠道内腐败菌产生的致癌酶;降低肠道pH值, 促进肠道蠕动,缩短致癌物质与肠道接触时间,促 进致癌物质的排放。
(1)、与减肥后反弹有关:2016年,Christoph A Thaiss等发现给予节食减重的小鼠高脂饮食后,促 进了更快的体重反弹和代谢失常;将此类鼠的菌群 移植到无菌小鼠并给予高脂饮食时,与移植正常菌 群的小鼠相比体重增加更快。 (2)、2016年,Martina Sassone-Crosi等研究 发现有益菌EcN可以分泌具有抗菌活性的蛋白 microcin,该蛋白可以抑制炎症肠道中肠杆菌的扩 增,使炎症程度减轻
(14)、2012年,Junjie Qin等利用宏基因组相 关研究的方法,最终确定了可用于二型糖尿病分类 的23个肠道生物标记物 (15)、2011年,Andrew LKau等利用宏基因组 学和无菌动物,阐释了饮食、营养、肠道菌群和宿 主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说明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 息息相关。
肠道菌群微生态3篇

肠道菌群微生态第一篇:什么是肠道菌群微生态肠道菌群微生态是指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包括了细菌、真菌、病毒等多种微生物。
这个微生物群落对人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调节免疫系统等。
同时,肠道菌群微生态与许多人类疾病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肥胖、糖尿病、自闭症、抑郁症等。
因此,对肠道菌群微生态的研究成为了当今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健康情况下,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数量非常庞大,细菌的个数可以达到数千亿个,并且种类繁多。
在这种情况下,各类微生物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它们相互之间能够协同作用,为宿主提供养分和保护。
另一方面,肠道微生物也与宿主的免疫系统密切联系,帮助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
而当这种微生态平衡被打破时,一些有害细菌可能会增多,从而导致肠道炎症、细菌感染等多种健康问题。
因此,保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许多因素会影响肠道微生态,如饮食、生活环境、用药、情绪等。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及合理的饮食结构,有助于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第二篇:肠道菌群微生态与健康肠道菌群微生态与健康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例如,研究表明,肠道细菌群与肥胖之间存在着关系。
在肥胖者肠道细菌的群落结构与正常人有着明显不同,这可能是由于肥胖者饮食结构的影响。
同时,一些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可以通过与肠道、免疫系统及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影响情绪和行为。
例如,一些特定的细菌可以促进血清素的产生,而这种神经递质与抑郁症密切相关。
肠道菌群微生态的不平衡也与很多疾病有关。
例如,一些研究提示,炎症性肠道疾病(IBD)与肠道细菌群落失衡有关。
研究人员认为,肠道细菌的失调可能引发肠道炎症反应,导致IBD的发生。
另外,一些研究还发现,自闭症患者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正常人不同,但是否具有因果关系尚需进一步探讨。
因此,我们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促进肠道微生态的平衡,从而降低患病风险。
第三篇:如何改善肠道菌群微生态肠道菌群微生态的平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调节。
肠道微生态与人体疾病

三.肠道微生态与人体健康
脑和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一方面在抑郁症、慢性应激和自闭症患者观察到 的生理障碍状态可能改变肠道的信号转导,中枢神经系统也可以通过调节饱腹感来控制机 体食物摄入的饮食习惯的变化,来影响肠道微生物群的营养供应,从而影响其组成。
在急性抑郁症患者粪便中,拟杆菌、变形菌和放线菌的水平显著增加,而厚壁菌显著降低。 并且粪便杆菌与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三.肠道微生态与人体健康
1.肥胖与肠道门级微生物的变化相关,胖人与瘦人相比,微生物多样性 明显降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所占比例较低而厚壁菌门 (Actinobacteria)所占比例较高。 2.不同个体中含有大量共有的微生物基因,在基因水平上可将它们定义 为“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微生物组”,而个体中的微生物与核心微生物组的偏离,则与 各种不同的生理状态相关(如胖瘦)。 3.31对同卵双胞胎,23对异卵双胞胎,46位母亲
便秘人群常伴随肠道菌群的失衡,而失衡的肠道菌群会对人体产生诸多的不利影响, 如产生多种肠内毒素,诱发结肠癌,加速衰老以及促发多种肠道疾病。与正常人的肠道菌 群比较,功能性便秘患者肠道菌群的改变主要表现为专性厌氧菌相对减少( 如乳酸杆菌、双 歧杆菌、拟杆菌属等) 和潜在致病菌相对增多( 如铜绿假单胞菌、空肠弯曲菌、腐败梭菌等) 。 PS:不同研究得出的功能性便秘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情况不尽一致,这可能是因为: 功能性便 秘本身是由多因素导致的疾病,不同原因导致的便秘肠道菌群改变可能不一致; 不同的实验 技术方法和标本采集部位不一致,也可能会导致不一致的实验结果; 许多外在因素会影响肠 道菌群的组成,如地域、性别、年龄、饮食习惯等。
当肠道菌群发生紊乱时,人体就可能罹患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如腹 泻、便秘、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等。肠道菌群还与肥胖、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自闭症和痴呆等多种疾病有关。
肠道微生态与健康论文

肠道微生态与健康论文引言肠道微生态是指人体肠道内大量存在的微生物群落及其相互作用,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肠道微生态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点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与人体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本论文将探讨肠道微生态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肠道微生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机制。
肠道微生态的组成及功能人体肠道微生态主要由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组成,其中细菌数量最多,占据主导地位。
这些微生物在肠道中发挥着多种重要功能,包括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合成维生素、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等。
此外,肠道微生态还参与免疫调节、神经调节等生理过程,并对心血管、代谢和免疫系统等多个方面的健康产生影响。
肠道微生态与健康的关联肠道微生态与肠道疾病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与多种肠道疾病密切相关。
例如,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与肠道微生态失调有关。
肠道微生态的稳定性和多样性降低,导致炎症因子的过度激活,从而引发肠道炎症反应,进一步损害肠道黏膜。
此外,肠道微生态还与肠道肿瘤发生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以与肠道黏膜发生互动,导致肠道黏膜损伤和癌症发生。
肠道微生态与免疫系统肠道微生态对免疫系统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肠道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一方面,肠道微生态可以诱导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并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功能发挥。
另一方面,肠道微生态通过调节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
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的失调与许多免疫相关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症)密切相关。
肠道微生态与代谢健康肠道微生态对人体代谢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微生物群落中的某些菌株可以参与食物的降解和吸收,从而影响人体的能量代谢。
一些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的失衡与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肠道微生态能够调节能量吸收、血糖调节、脂肪酸代谢等多个代谢途径,从而影响人体的代谢健康。
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与干预针对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与干预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人体微生态与健康的相互关系

人体微生态与健康的相互关系人体微生态是指人体内外共生的微生物群落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这些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它们与人体之间形成一种共生关系,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人体的微生态平衡对于维持健康至关重要,而微生态失衡则可能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人体微生态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人体微生态对于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调节具有重要影响。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一种保护机制,能够识别和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而微生态中的某些有益菌种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活性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降低疾病的发生风险。
人体微生态与肠道健康密切相关。
肠道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微生态系统之一,其中寄居着大量的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参与食物消化、养分吸收以及调节肠道蠕动等重要过程。
微生物群落的失衡可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
因此,维护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对于保持肠道健康至关重要。
人体微生态还与心脑血管健康密切相关。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改变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
微生物群落失衡可能导致慢性炎症的发生,进而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
因此,通过调节微生物群落的平衡,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人体微生态还与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
研究发现,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改变有关。
微生物的代谢功能可以影响人体的能量代谢和血糖调节,从而影响体重和血糖水平。
保持肠道微生态的平衡有助于预防和管理代谢性疾病。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人体微生态还与情绪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落的改变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出现。
此外,微生物群落的失衡还与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神经发育相关的疾病有关。
因此,维护肠道微生态的平衡有助于促进心理健康和神经发育。
人体微生态与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微生态失衡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异常、肠道功能紊乱、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情绪和心理问题的出现。
肠道微生物和肠—脑轴在肥胖发展中的作用

促使肠道内的每一种细菌都必须通过特定的膳食营养素
发酵和代谢物的分泌来增加自身的适应能力、栖息地和
生存能力,这包括艇物产生的神经活性物质、短链脂肪 酸和共觇脂肪酸["勿。其中,许多细菌也可以通过直接影
响营养感知、食欲和饱腹感调节系统来影响宿主的食欲 和饮食行为画。同时,肠道微生物还是肠道屏障功能的
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与胆汁酸代谢相互作用,调节免疫系 统,影响宿主抗原的产生,从而间接影响饮食行为囱。
菌小鼠体内,与接受假手术小鼠肠道微生物的无菌小鼠 相比,这种移植可显著减轻体重和脂肪质量国。
肠道艇 物群现在被认为是参与体重管理的一个新
因素。因为肠道艇物不仅可以从饮食中获取能量,而且
可以通过调节脂肪储存、脂肪生成和脂肪酸氧化来参与 能量代谢,进而影响肥胖发展[23]。此外,肠道微生物群
可能受到来自营养物质和其他细菌存在的选择性压九
中国食物与营养2019,25(5):57-61 Food and Nutation in China
肠道微生物和肠一脑轴在肥胖发展中的作用
杨 帆,张伦,朱佳妮,张振宇,顾 然,刘 吉,洪晶安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昆明650032)
摘 要:肥胖和相关代谢综合征已成为全球最突出的健康问题之一,肠道微生物已被证明参与肥胖的发展,并 可能对肥胖的发展和其干预治疗等提供重要的见解。最近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和大脑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肥胖的 后果或解释因素,肠-脑轴是它们相互作用的联络枢纽。此外,肠道微生物可以通过肠道激素(包括ghrelin)以及迷 走神经连接(影响能量消耗和CNS中与饮食行为相关的区域)来影响肠-脑轴,从而改变宿主行为。同时,肠道微 生物代谢物和其产物还可以充当信号分子并调节肠内分泌细胞的激素分泌,如GLP1和PYY,从而调节食欲、肠道 运动、能量吸收和储存以及能量消耗等摄食相关行为,进而影响肥胖的发展。所以,理解这些信号和激素作用并从 药理学方法增强它们,可能为治疗肥胖提供一种重要的途径。
人体肠道微生态最新研究

人体肠道微生态最新研究人体肠道微生态是指人体肠道内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群落,并与宿主共生的一种生态系统。
这些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各类微生物,数量可达到数百万亿个,在整个人体细胞数中占据很大比例。
近年来,人体肠道微生态相关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领域,科学家们通过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其他生物信息学手段,深入研究了人体肠道微生态的组成和功能,发现了其在人体健康与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一、人体肠道微生态的组成人体肠道微生态的组成复杂多样,主要由肠道细菌组成。
肠道细菌包括厌氧菌、乳酸菌、类芽孢杆菌以及一些真菌和病毒等。
其中,厌氧菌是肠道微生态中的主要成员,主要包括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等。
此外,乳酸菌在人体肠道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主要包括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
人体肠道微生态的组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抗生素使用等多种因素。
此外,人体肠道微生态还受到免疫系统的控制和调控,这种相互作用可以维持肠道微生态的稳定状态。
二、人体肠道微生态的功能人体肠道微生态在人体健康与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它可以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平衡。
人体肠道微生态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分泌和活化状态,维持免疫细胞的平衡状态,促进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在维持人体免疫平衡和预防炎症和疾病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次,人体肠道微生态还能够参与人体对营养的吸收和代谢。
肠道微生态可以分解和转化人体无法利用的营养物质,例如纤维素、肠道激素,甚至一些抗生素等,为人体提供能量和其他生理活动所需的物质。
另外,微生物可以合成维生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例如维生素K和短链脂肪酸等,进一步促进人体对营养的吸收和利用。
再者,人体肠道微生态参与调节人体代谢状态。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人体肠道微生态与肥胖、代谢综合症、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
肠道微生物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屏障功能和肠道黏膜渗透性,影响人体对营养的吸收和代谢,从而影响体重和代谢疾病的发生。
肠道菌群引起人体肥胖的机制

肠道菌群引起人体肥胖的机制:(一)、增加能量的获取1、肠道菌群可以通过帮助消化利用宿主自己不能利用的营养物质,使宿主获得更多能量。
2、肠道菌群可以直接刺激人体的脂肪存储组织的基因,使人体增加脂肪的积累。
A、肠道菌群增加了人肠道内葡萄糖的吸收以及血清中的葡萄糖和胰岛素含量,从而诱导了肝脏的脂肪合成,使脂肪细胞显著的过度肥大。
B、微生物发酵的产物可以刺激肝脏中脂肪代谢相关的酶,例如脂蛋白脂肪酶(LPL)。
甘油三酯通过 LPL的中介作用,从肝脏进入循环系统,进而被脂肪细胞吸收。
而且,肠上皮细胞可以产生一种LPL的抑制因子——禁食诱导脂肪细胞因子(Fiaf),而肠道菌群能够调控Fiaf 的表达。
(二)、肠道菌群在饮食诱导的肥胖和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涉及复杂的分子机理,主要涉及两个独立的调控脂肪酸代谢的途径:肠道菌群一方面使得Fiaf的水平降低,诱导了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辅助激活因子Pgc-1a与棕色脂肪细胞的分化及其生理功能关系密切的辅助转录激活因子;另一方面降低了A M P 活化蛋白激酶(AMPK)这一控制细胞能量代谢的关键酶的活性。
(三)、,肠道菌群相关的代谢性内毒素在遗传型肥胖动物的代谢失调中也发生着关键作用(四)、不当的饮食诱导肠道菌群改变,增加了病菌的数量,减少了保护肠屏障细菌的数量,影响肠上皮细胞基因表达,导致肠道通透性增加,使得进入血液的内毒素增加,引发慢性炎症反应,进而产生肥胖、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失调。
肥胖对宿主肠道微生态影响很大1、一方面,肥胖个体的肠内细菌过度生长可能性较高,主要可能与肥胖改变了肠的运动性有关;2、另一方面,肥胖会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和组成,拟杆菌门微生物/厚壁菌门微生物的改变可明显影响人肥胖与否。
肠道微生物与健康

肠道微生物与健康肠道微生物是指生活在我们的肠道中的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这些微生物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与我们的健康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肠道微生物对健康的影响,并介绍如何维护肠道微生物的平衡,从而促进健康。
一、肠道微生物的功能肠道微生物在人体内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
首先,它们参与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过程。
肠道微生物分解食物中难以消化的纤维素等复杂碳水化合物,将其转化为可吸收的营养物质,如短链脂肪酸。
这些短链脂肪酸不仅提供能量,还有助于维持肠道黏膜的健康。
其次,肠道微生物对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肠道微生物与人体的免疫系统紧密相连,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发育和活性。
它们还会产生抗菌物质,抵抗有害细菌的侵袭,维护肠道的微生态平衡。
此外,肠道微生物还参与合成维生素和代谢激素,调节肠道运动和水分平衡,影响大脑功能等。
可以说,肠道微生物是我们身体机能的重要调节因素。
二、肠道微生物失衡与健康问题肠道微生物的失衡,即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被认为与多种健康问题相关。
首先,肠道微生物失衡与肠道炎症性疾病有关。
例如,炎症性肠病、过敏性肠炎等疾病与肠道微生物的异常有较高的相关性。
其次,肠道微生物的失衡与肥胖、代谢综合征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肥胖者的肠道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与瘦人存在差异,且这些微生物可能通过影响能量代谢和食欲调控等机制,导致体重增加和代谢紊乱。
此外,肠道微生物失衡还可能与情绪障碍、自闭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发生有关。
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能够影响脑内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进而影响脑部功能和情绪调节。
三、维护肠道微生物的平衡为了维持肠道微生物的平衡,保持健康,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饮食均衡:合理搭配食物,保证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和植物性食物。
膳食纤维是肠道微生物的营养源,可以促进有益菌群的生长。
2. 避免滥用抗生素:抗生素能杀死有益菌群,破坏肠道微生物的平衡。
肠道微生物与肥胖

加强跨学科合作,整合生物学、医学、营养学等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以 推动肠道微生物与肥胖相关研究的深入发展。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高脂肪、高糖饮食会导致肠道内厚壁 菌门(如梭菌属)的丰度增加,而拟 杆菌门的丰度减少。
肥胖对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肥胖个体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通常较 低,这可能与饮食、炎症和代谢异常 等因素有关。
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可能导致肠 道屏障功能受损和慢性炎症的发生, 从而进一步加剧肥胖的发展。
肥胖对肠道微生物功能的影响
肠道微生物与肥胖
汇报人:
202X-01-06
CONTENTS
• 肠道微生物简介 • 肠道微生物对肥胖的影响 • 肥胖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 肠道微生物与肥胖的干预措施 • 研究展望
01
肠道微生物简介
肠道微生物的定义与种类
定义
肠道微生物是指生活在肠道中的 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病毒、 真菌等。
种类
运动与肠道微生物
有氧运动改善肠道微生物
有氧运动能够改善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增加有益微生物的数量,从而有助于 控制体重。定期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对肠道健康有 益。
力量训练与肠道微生物
力量训练能够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有助于控制体重。同时,力量训 练也有助于改善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合理安排力量训练,结合有氧运动 ,对控制体重和肠道健康都有益。
01
开发以肠道微生物为靶点的减肥药物或补充剂,通 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来控制体重。
02
设计个性化的饮食和锻炼计划,以改善肠道微生物 群落结构,预防和治疗肥胖。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连陈汤治疗肥胖T2DM(痰湿内阻型)的临床疗效》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连陈汤治疗肥胖T2DM(痰湿内阻型)的临床疗效》一、引言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调整,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其中,痰湿内阻型肥胖T2DM是中医常见证型之一,主要表现为痰湿内盛、阻滞气机,治疗上需注重调和气血、化湿祛痰。
连陈汤作为传统中医方剂,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用于治疗此类病症。
本文旨在通过探讨连陈汤对肥胖T2DM(痰湿内阻型)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进一步阐明其临床疗效。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符合痰湿内阻型肥胖T2DM诊断标准的患者,共计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
2. 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接受连陈汤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
治疗周期为12周。
3. 检测指标包括患者的体重、血糖水平、肠道菌群结构等。
通过粪便样本分析,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等方法检测肠道菌群结构变化。
三、研究结果1. 临床疗效经过12周的治疗,实验组患者的体重、血糖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
连陈汤治疗痰湿内阻型肥胖T2DM的临床疗效显著。
2. 肠道菌群变化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有益菌群(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数量增加,有害菌群(如大肠杆菌等)数量减少。
而对照组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变化不明显。
3. 肠道菌群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本研究发现,连陈汤治疗肥胖T2DM(痰湿内阻型)的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有关。
通过增加有益菌群数量,降低有害菌群数量,从而改善患者的代谢状况,达到治疗目的。
四、讨论连陈汤作为传统中医方剂,具有调和气血、化湿祛痰的功效。
本研究发现,连陈汤能够显著改善肥胖T2DM(痰湿内阻型)患者的体重、血糖水平等指标,同时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增加有益菌群数量,降低有害菌群数量。
这一结果提示我们,连陈汤的治疗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有关。
肠道菌群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作用,参与食物消化、营养吸收、免疫调节等生理过程。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连陈汤治疗肥胖T2DM(痰湿内阻型)的临床疗效》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连陈汤治疗肥胖T2DM(痰湿内阻型)的临床疗效》一、引言肥胖与T2DM(2型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而其中痰湿内阻型更是我国中医常见的糖尿病类型之一。
传统的中医药理论为这一类病症提供了多种治疗方法。
其中,连陈汤作为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被广泛应用于痰湿内阻型肥胖T2DM的治疗。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肠道菌群的变化,探讨连陈汤治疗肥胖T2DM的临床疗效。
二、研究背景与目的近年来,肠道菌群与肥胖、T2DM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
肠道菌群的平衡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的代谢和免疫功能。
连陈汤作为一种具有调节体内痰湿、促进新陈代谢的中药方剂,其治疗肥胖T2DM的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有关。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连陈汤治疗前后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探讨其治疗肥胖T2DM的临床疗效。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连陈汤治疗组。
在试验开始前、治疗后及随访阶段,对患者的肠道菌群进行检测和分析。
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体重、血糖、血脂等指标,以评估连陈汤的治疗效果。
四、研究结果1. 肠道菌群分析经过连陈汤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肠道菌群发生了显著变化。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有益菌群(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数量增加,有害菌群(如大肠杆菌、肠球菌等)数量减少。
这一变化在治疗后及随访阶段持续存在,表明连陈汤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
2. 临床疗效评估连陈汤治疗组患者在体重、血糖、血脂等指标上均有所改善,且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治疗后及随访阶段,治疗组患者的体重下降、血糖降低、血脂改善的情况均较对照组明显。
这一结果说明连陈汤具有较好的治疗肥胖T2DM的临床疗效。
五、讨论本研究表明,连陈汤治疗肥胖T2DM的临床疗效与调节肠道菌群密切相关。
连陈汤通过增加有益菌群、减少有害菌群,改善了肠道微生态环境,进而促进了患者的体重降低、血糖降低和血脂改善。
这可能与连陈汤中的药材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调节免疫等作用有关。
分子微生态和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分子微生态和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随着科技发展的不断进步,科学家们在研究人类肠道功能及和微生态之间的关系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
人体肠道微生物种类多样,在 1000 种以上,而它们又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人体的很多生命过程。
分子微生态和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篇文章将讨论分子微生态和肠道菌群在保持全身的免疫、调节心理状态、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和防止疾病方面的重要性。
肠道微生态对人体免疫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是因为肠道内的微生物群会影响免疫细胞的产生和功能。
研究显示,免疫细胞的功能很大程度上受到肠道内微生物群的影响。
肠道内的免疫细胞几乎占到人体免疫细胞总数的80%,因此,人体免疫的一部分工作就是依赖于肠道内的微生物群。
肠道内的微生物会帮助识别和清除有害细菌以及其他病原体。
微生物还会通过增强免疫形成有益菌群,从而更有效地防止有害细菌的入侵。
肠道菌群对人体的心理健康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年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会对人体情绪产生影响。
这是因为肠道内的细菌会通过肠道-脑轴向来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
这一点在研究中得到了证实:对肠道菌群进行干预可以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并改善认知功能。
由此可见,肠道菌群对调节情绪、心理健康和认知功能的作用非常重要。
肠道微生物通过参与食物的消化过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肠道中的细菌能够分解人体难以消化的食物,从而提供给人体充足的能源和营养。
肠道中的细菌可以分解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并使其变得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然而,当不均衡的菌群出现时,肠道微生物无法完成这一任务,出现的可能是便秘、腹泻和糖尿病等疾病。
肠道菌群对人体合成维生素也非常重要。
人体需要多种维生素来保持身体的健康,而肠道中的菌群是维生素合成的一个重要来源。
例如,肠道内的细菌可以合成维生素B12和K等v,这些维生素与人体代谢、骨骼发育等密切相关。
最后,肠道微生态和菌群也对人体疾病的发生和预防起到重要的作用。
胃肠道微生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胃肠道微生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胃肠道微生态是指在人类胃肠道内居住着的一种微生物群体。
它们包括细菌、放线菌、酵母菌、真菌等多种微生物,数量庞大,达到万亿级别。
这些微生物一直被认为是胃肠道的“好朋友”,它们与人类身体形成共生关系,彼此相依、互利共生。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胃肠道微生态对人类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第一章胃肠道微生态的构成胃肠道微生态的构成与人类的饮食习惯、生活环境、遗传等密切相关。
人类的肠道内居住着大量的细菌,人类乳糖不耐受、肥胖、肠易激综合症等疾病都与肠道微生物的构成有关。
目前,研究者已证实了与肠道人群构成的差异相关的因素。
例如某些菌群富含于肉食者的肠道中,而某些其他菌属则在素食者的肠道中居住较多。
外界的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也能影响肠道微生态的构成。
第二章胃肠道微生态的功能胃肠道微生物的功能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消化功能。
肠道微生物能够分解食物中的淀粉、纤维素等难以消化的成分,帮助人体吸收营养物质。
2.产生代谢产物。
肠道微生物能够产生多种有益的代谢产物。
例如,乳酸杆菌能产生乳酸和乳酸菌素,这些产物可以增加肠道酸度,防止病原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益生菌则能产生短链脂肪酸等营养物质,维持肠道水平衡。
3.免疫调节。
肠道微生物能够与人体免疫系统进行紧密的交互作用,调节免疫系统功能。
正常的肠道微生态可以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增强人体免疫力。
第三章胃肠道微生态与健康的关系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药物滥用、压力和环境因素等可以破坏肠道微生态,在诱发众多疾病上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霉菌、细菌等的异常增殖可以引起感染性腹泻,界菌的过度生长可导致肠道综合征,肝炎病毒的过度激活可以促进脂肪肝的发生。
因此,维护良好的肠道微生态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胃肠道微生态与许多与代谢相关的疾病,如肥胖症、糖尿病等有关联。
这些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失调与这些疾病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
临床实践证实,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可以有效地降低患上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总数量下降
Fate, activity, and impact of ingested bacteria within the human gut microbiota. Trends Microbiol. 2015 Jun;23(6):354-66. doi: 10.1016/j.tim.2015.03.002.
5.1 人体肠道菌群已被视作一个“新器官” 2016年5月13日美国白宫宣布启动“国家微生物组计划”
-2018年
一. 认识肠道微生态
5.肠道微生态的研究现状
5.2 肠道菌群的影响因素
饮食 结构
生活 方式
一. 认识肠道微生态
5.肠道微生态的研究现状
5.3 Nature:对菌群的影响,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大于宿主基因
一. 认识肠道微生态
5.肠道微生态的研究现状
5.4 Nature:肠型(enterotype)的提出 研究人员依据肠道菌群,将肠道分 为三种类型:
拟杆菌型(Bacteroides) 普氏菌型(Prevotella) 瘤胃球菌型(Ruminococcus)
分型方法与年龄、体重、性别或国 籍都没有任何关联
人体肠道微生态与肥胖
主要内容
一. 认识肠道微生态
1.肠道菌群小常识
一. 认识肠道微生态
2.肠道菌群的分布特征
放线菌 厚壁菌 拟杆菌 变形菌 梭杆菌 其他
The human gut microbiome: ecology and recent evolutionary changes.Annu Rev Microbiol. 2011;65:411-29.
维持肠道上皮完整性 参与人体能量代谢
Host-Gut Microbiota Metabolic Interactions.Science. 2012 Jun 8;336(6086):1262-7.
二.肠道微生态与肥胖
2.肥胖Obesity
2.1 肥胖流行趋势
肥胖人口/万
4700
4600
4500
4400
二.肠道微生态与肥胖
2.肥胖Obesity
2.3 肥胖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肠道菌群的组成可以调节机体 的肥胖程度
肥胖也能反作用于肠道菌群, 影响其组成(菌群多样性减少)
高脂饮食对肠道菌群有危害性
二.肠道微生态与肥胖
2.肥胖Obesity
2.3 肥胖与肠道菌群的变化
胖人与瘦人相比 菌群多样性明显降低
拟杆菌门 厚壁菌门
二.肠道微生态与肥胖
2.肥胖Obesity
2.4 体脂变化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健康饮食金字塔
高脂饮食
二.肠道微生态与肥胖
2.肥胖Obesity
2.4 体脂变化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有益菌
条件致病菌
双歧杆菌数量下降
肠黏膜屏障受损
高脂饮食
Epithelial-cell recognition of commensal bacteria and maintenance of immune homeostasis in the gut.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2008 Jun;8(6):411-20.
遗传背景对肠道菌群结构 影响甚微 居住在一起但没有亲缘关 系的人群,拥有高度相似 的肠道基因结构
Environment dominates over host genetics in shaping human gut microbiota.Nature.2018 Mar 8;555(7695):210-215.
二.肠道微生态与肥胖
2.肥胖Obesity
2.4 体脂变化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肠道菌群通过发酵食物中难消化的多糖 增加肠道单糖和短链脂肪酸的吸收 为宿主提供更多的能量
喝水都胖的噩梦
二.肠道微生态与肥胖
2.肥胖Obesity
2.5 体脂降低途径
肠道菌群干预
饮食控制
具体的干预手段 3 是什么?
运动健身
Human gut microbiome viewed across age and geography.Nature. 2012 May 9;486(7402):222-7.
二.肠道微生态与肥胖
2.肥胖Obesity
2.3 肥胖与肠道菌群的变化
核心微生物组
不同个体中共有的微生物基因
Fate, activity, and impact of ingested bacteria within the human gut microbiota. Trends Microbiol. 2015 Jun;23(6):354-66. doi: 10.1016/j.tim.2015.03.002.
有害/致病菌
Harmful/Pathogenic
韦永氏球菌 Veillonella
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i
变型杆菌 Proteus 志贺氏杆菌 Shigella
真菌 Fungi
一. 认识肠道微生态
4.肠道菌群的初步认识
4.2 肠道菌群与疾病关联
一. 认识肠道微生态
5.肠道微生态的研究现状
一. 认识肠道微生态
3.肠道微生态
即 肠道菌群与其宿主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肠道微生态菌种类已确定 1000余种,预计最少3000种
90%以上的正常人体肠道微 生物群由4种主要门类组成
一. 认识肠道微生态
4.肠道菌群的初步认识
4.1 常见的肠道菌种
有益菌
Health Promoting
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a
二.肠道微生态与肥胖
2.肥胖Obesity
2.6 体脂降低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拟杆菌门
厚壁菌门
Microbial ecology: human gut microbes associated with obesity.Nature. 2006 Dec 21;444(7122):1022-3.
乳酸杆菌 Lactobacilli
梭杆菌 Fusobacteria
产甲烷菌 Methanogens
中性菌
Mixed
拟杆菌 Bacteroides
真细菌 Eubacteria 厌氧革兰氏阳性菌 Anaerobic G+ Cocci 大肠杆菌
E.Coli Enterobacteria 梭状芽胞杆菌
Clostridia
主要内容
二.肠道微生态与肥胖
1.肠道菌群的基本功能
1.1 肠道菌群的分布情况
拟杆菌门 厚壁菌门 变形菌门 放线菌门
如何知道自己的 1 肠道菌群组成?
二.肠道微生态与肥胖
1.肠道菌群的基本功能
1.2 肠道菌群的基础生理功能
胃肠道疾病 肝脏疾病 代谢综合征
提供各种维生素 必须氨基酸与多肽
分解有害物质
Enterotypes of the human gut microbiome.Nature. 2011 May 12;473(7346):174-80.
一. 认识肠道微生态
5.肠道微生态的研究现状
5.5 饮食结构决定了肠道菌群的组成
普氏菌肠型
拟杆菌肠型
易瘦型肠型
易胖型肠型
Impact of diet in shaping gut microbiota revealed by a comparative study in children from Europe and rural Africa. PNAS. 2010 Aug 17;107(33):14691-6.
4320
4300
4200
4170
4100
4000
3900
男性
4640
4610
女性
中国 美国
二.肠道微生态与肥胖
2.肥胖Obesity
2.2 肥胖量化指标 - BMI
偏瘦
正常
超重
肥胖
< 18.5 18.5-23.9 24-27.9 ※ 中国评价标准
> 28
体重(KG) 身高(M)2
从瘦到胖
2 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