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微粒的危害和预防

合集下载

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及预防

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及预防



开启安瓿? 穿刺橡胶塞? 碘化物?
微粒污染的预防
输液滤器
美国FDA规定:无论经外周还是中心静脉输液,均应使用输液滤器。 对于包含脂肪乳剂的液体,建议使用孔径1.2μm的滤器,不含脂肪乳剂 者建议使用孔径0.2μm的滤器
微粒污染的预防
三种不同微粒浓度液体通过后的输液滤器
Claforan:凯福隆, பைடு நூலகம்国原产头孢塞肟钠 Cefantral:印度产 Taxim:印度产
微粒污染对人体的影响
免疫原性反应:过敏反应 致热原反应:发热,不明原因、一过 性的发热 致癌:慢性反复 创伤与修复为细 胞癌变提供机会
微粒污染对人体的影响
微粒附着于横纹肌内毛细血管,引起肌纤维组织缺血再 灌注损伤,随后出现局部中性粒细胞浸润
Lehr, Brunner, Rangoonwala,et al. Particulate Matter Contamination of Intravenous Antibiotics Aggravates Loss of Functional Capillary Density in Postischemic Striated Muscle.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Vol 165. pp 514–520, 2002
Lehr, Brunner, Rangoonwala,et al. Particulate Matter Contamination of Intravenous Antibiotics Aggravates Loss of Functional Capillary Density in Postischemic Striated Muscle.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Vol 165. pp 514–520, 2002

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

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

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摘要】目的:旨在分析引起临床输液微粒污染的原因、对人体的危害,从而制定预防措施,达到预防或减少输液微粒污染及输液反应。

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实际,分析造成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并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总结出引起输液微粒污染的因素,如药物因素、溶媒选择、操作因素、输液器具、环境及空气微粒污染等,针对以上因素,制定相应预防措施。

结论:输液微粒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应引起高度重视,必须把好药物关、器具关、操作技术关和环境空气净化等各个环节,将输液微粒降低到最低程度。

【关键词】输液微粒污染;相关因素;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4-0236-03医院感染的控制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推行医院感染“零宽容”的理念,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

据统计,90%的住院患者需要进行静脉输液治疗,而静脉用药在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其中危害最大的是静脉输液微粒污染。

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输入液体中含有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15μm,大的直径可达50~300μm,肉眼只能见50um以上的,随液体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临床输液中最为常见的微粒有:(1)尘埃微粒:空气中的烟尘、粉尘,特别是病房中人走动时会带起大量尘埃、纤维、细菌;(2)玻璃屑:切割安瓿操作方法不规范而产生;(3)橡胶微粒:穿刺胶塞或胶塞受溶液侵蚀剥脱而造成;(4)塑料微粒:一次性输液器塑料中未塑化的高分子异物,生产过程中的切割组装等摩擦工艺带入的机械微粒;(5)药物结晶:某些药物放置过久,温湿度及PH变化,可发生分解或聚合而产生杂质;(6)碘化合物:各种碘剂消毒液的使用,随静脉穿刺或加药时消毒瓶塞的穿刺而进入人体;(7)棉纤维:过滤介质的自身脱落;(8)脂肪栓:脂肪乳乳化不完全。

静脉用药微粒的来源及防范措施

静脉用药微粒的来源及防范措施
如下 。
牛 。 究表 明 : 研 输液 巾微粒 含量 的 多少与静 脉 炎的发 牛
1 静脉 用药微粒产生 的途 径 ( ) 解药物 时 , 1溶 橡皮塞表面的微粒或穿刺 而产 生的 橡皮屑、 隔离膜碎片进入药液 。2 治疗窀 配药时 ,I () _作人 _ 员每mi 能敞发 出大量 的微粒 …。 一 n 个穿着便服 的人 , 一
般走动 每mi 会散 发}大约 ( 0 5 ) 0 万粒的尘粒 ; n l { > 1 .ul 3 0 x 1

有关 ,l 0 【7 %左右。2微粒 停留在某一部位 的组 织L , j 』 () f【 1l 巨噬细 胞包围和增殖 而形成 肉芽肿。 内肉芽肿最为 常 肺 见 。 报道 , 国一 名2 d 据 英 5 的新生 儿因肠炎死 亡 , 治疗 后 期 曾输液数 干毫 升 , 其肺 病理切 片 中发现 了肉芽 肿 , 在 这是 由于火鼋输液带来 的 溶性微 粒造 成的。3微粒较 () 大时难以通过肺部血 管引起血 栓形成。4微粒可造 成血 () 小板减少 , 出现 出血现象。5微粒堵塞造成供I 不足 , () 『 I l 组 织缺氧 , 产生水 肿和炎症。6 引起过敏 反应 : () 药剂 中含有 的药 物结 晶微 粒 、 合物 、 聚 降解物 及 其他异物都 可住 注 射部位或静 脉血管与组 织蛋 白发生 反应 , 而£ 起过敏 从 1 l
重 堡
匡 堂

J 0URNAL OF CHE NGDE M E CAL DI COL GE LE
静脉 用药微 粒 的来 源及 防范措 施
孙 志琴 , 盛 贻
( 州市 第二人 民 医院 , 常 江苏 常州 23 0 ) 10 3
【 关键 词】 微粒 ; 生途径 ; 害 ; 产 危 防范措 施 【 中图分类号1 4 2 R 5 【 文献标识码 I B 【 文章编 号】 0 4 6 7 (0 8 0 —0 1— 2 10 — 8 9 2 0 )4 4 3 0

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a、护士配液添加药物时抽吸药液的注射器反复使 规范护理操作,杜绝因操作不规范而导致微粒污染引起的输液反应及其它危害。
传统的抽药方式,将安瓿倒置,安瓿断口处的微粒混入药液中,造成污染。
(3)药物配伍因素 6、规范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用,因内筒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造成细菌、微生 临床护理人员在配制输液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制度。 物、尘埃及操作人员带入的微粒污染 3、合理选择溶媒及用量
(4)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和过敏反应 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1、药物因素 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15um,少数可达50—300um。
(3)微粒进入肺毛细血管,可引起巨噬细胞增殖,包围微粒形成肺内肉芽肿,影响肺功能 有人对输液配伍微粒累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配伍药液越多,微粒越多,微粒增加越明显,药物配伍不当造成微粒倍增,因此,临 床上因联合用药就可能出现微粒的累加及倍增,使混合后液体中不溶性微粒超标,出现热源反应。
(1) 药物生产工艺 穿刺操作时污染的针头也可将微粒带入人体血液。
使用过程中因碰撞或保存不当,使用前不行严格检查也会造成微粒的污染。 规范护理操作,杜绝因操作不规范而导致微粒污染引起的输液反应及其它危害。 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药物生产制作工艺不完善,水、空气、原料的污 a、药液与容器的接触、撞击、化学反应等可脱落大量的微粒
(1)直接阻塞血管,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氧 、缺血,甚至坏死。
(2)红细胞聚集在微粒上,形成血栓,引起血管栓 塞和静脉炎
(3)微粒进入肺毛细血管,可引起巨噬细胞增殖, 包围微粒形成肺内肉芽肿,影响肺功能
(4)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和过敏反应
第二节 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 (4)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和过敏反应

输液微粒污染来源,危害及预防措施

输液微粒污染来源,危害及预防措施

输液微粒污染来源,危害及预防措施目的分析引起临床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来源,及其危害,制定预防措施。

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工作实践。

结果输液微粒形成的来源包括配制前的原料,容器及输液用具,配制中的橡胶塞,玻璃安瓿微粒,环境空气,以及人为因素可能产生微粒。

了解其危害,做好预防措施。

结论减少临床输液微粒的产生应从各个环节开始,必须加强对各方面的严格监控和管理。

标签:静脉微粒污染;来源;危害;预防措施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静脉输入的药液中存在直径为1~15 μm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大的直径可达50~300 μm,随液体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过程。

本文现就输液配制前,配制中微粒的来源,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做以下叙述。

1配制前微粒来源为原材料,容器及输液用具1.1原料如果水溶性的或大分子的颗粒杂质存在于输液的原材料中,则成品会出现小白点、乳光、发混等现象。

活性炭杂质的含量多,对药液的澄明度和稳定性都有影响。

1.2容器及输液用具1.2.1PVC输液袋PVC输液袋的成分主要为聚氯乙烯和某些增塑剂,聚氯乙烯的耐热性和透明性均较差,因此很容易出现白块和小白点,在强烈振荡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轻度乳光,增加输液微粒。

故对PVC输液袋的产品质量要严格把关。

1.2.2注射器、输液器不洁净普遍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同样存在潜在污染问题。

每个厂家的生产环境、生产条件和灭菌方法都不一样,有的外包装简陋,可能因装卸运输时过度挤压而引起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破损漏气,从而导致细菌热原污染,有的在生产过程中带有未塑化的离子微粒异物或是混入尘埃、纤维等杂质,导致静脉微粒污染。

2输液配制中微粒来源2.1橡胶塞橡胶塞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为天然橡胶,此外还有大量附加剂。

注射剂接触到橡胶塞后,可导致药液变混、出现异物。

随着大剂量和广谱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等药物的广泛应用,输液微粒污染的概率也随着增高。

因这些大剂量和广谱抗生素制剂多采用橡胶塞的玻璃瓶装,配液过程中,会反复穿刺橡胶塞,从而切割下橡胶皮屑。

输液微粒

输液微粒

• 研究证实:配药时针头插入瓶塞的角度,次数, 针头的大小,注射器使用时间与液体污染的程度 有关。针头插入瓶塞的次数越多,产生的胶体微 粒就越多;针头越大,配药时液体中产生胶屑就 越大;针头重复使用次数越多,流经针头后液体 所含微粒的数量也越多;注射器使用时间越长, 污染率就越高。(有人对橡胶塞穿刺三次后与穿 刺前比较,发现药液中仅5-10微米的微粒就增加 近27倍)
武威市人民医院输液中心 陈燕 2012.9
输液微粒引起的污染病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 • 内源性污染:在输液产品的制造、储运过程中混 入溶液的,这类污染在很多时候护理人员是无法 通过三查七对来避免的,因此说有输液就存在风 险。预防措施:避免盲目输液。 • 外源性污染: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进入溶液的,是 临床护理工作预防输液污染的重点。 • 导致外源性污染的环节主要是配药与输液过程, 预防的措施也是主要是针对这两个环节的。
武威市人民医院输液中心 陈燕 2012.9
微粒的种类
武威市人民医院输液中心 陈燕 2012.9
静脉输液微粒种类与来源
微粒名称 来源
橡胶微粒
塑料微粒 玻璃微粒 结晶体微粒 纤维素微粒 毛絮、尘埃微粒 碳黑微粒
穿刺胶塞
药物包装 安瓿开启 药物臵放和配伍 室内环境和输液器自污 室内环境和输液器自污 药物的生产过程
输液微粒污染及预防
概念 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含有的非代 谢性颗粒杂质。 其直径一般只有1~15μm ,少量可达 50~300μm 或更大的颗粒。肉眼只能 看见50μm以上的微粒
武威市人民医院输液中心 陈燕 2012.9
概念
输液微粒污染病:它是由于输注药液中有了 超标准数量的微粒所致输液反应。
现行微粒国家标准, 100ml或100ml以上静脉 滴注用注射液中, 每1ml中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

静脉输液微粒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静脉输液微粒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7 6・
静脉输液微粒的来源、 危害及防治措施

【 中图分类号 】 R 4 7 2 . 9 【 摘 【 文献标识码】 7 1 — 8 0 5 4 ( 2 0 1 3 ) o 6 . 0 0 7 6 - - 0 2
要】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微粒来源、 危害和控制措施。 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 结合临床工作经验。 分析影响输液微粒的
微粒 污染 明显 减少 。
3 . 1 . 2 器具 因素 一次性输液器具 、 注射器在生产 过 程 中切 割 组装 带 人机 械 性微 粒 , 有 未 塑 化 的离 分 子异物 , 有材料不耐磨而脱落的颗粒。一次性输液 器终端过滤器 , 也 只能 滤 去 ≥1 0 m的微粒 , 较 小 的微 粒 反而有 所 增加翻 。 3 . 1 - 3 药物因素 本身因素 , 药液在生产过程 中受 到污染, 达不到《 中国药典》 规定 的微粒标准。即: 每 毫 升输 液 剂 中直 径 > 1 0 u m 的不 溶微 粒 不 能超 过 2 0 个, 直径 > 2 5 u 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 2 个。①配伍 不当, 输液中加入多种药物, 虽然每种药物 的不溶性 微粒均符合规定, 但混合后液体中不溶性微粒超标 , 由于药物间的理化特性 、 p H值不同 , 混合后发生化 学反应 , 引起晶体析出造成微粒污染嘲 。②放置时间 与储存条件 , 中草药制剂放置时间长是引起微粒增
3 . 1 静 脉 输液微 粒 的来 源 3 . 1 . 1 环 境 因素 主要 是 配 制 室 的空 气 中含 有 较 多的细菌 、 尘埃等污染物进入药液内生成微粒 。
明, 一支 5 m l 的安瓿, 用砂轮割锯后不消毒掰开, 瓶内 液体就会带有玻璃微粒 1 3 0 0 3 0 0 0 个, 如用酒 精棉 球擦试割锯后再开瓶, 微粒污染会减少 1 珂 。 实验证 实, 锯割安瓿 1 / 4周较锯割 1 周, 安瓿 内药 液被玻 璃

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的多发因素、危害性及护理干预

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的多发因素、危害性及护理干预

理行为减少微粒对人体的伤害。为提 高静 脉输液质量 ,护理人 粒不得超过2粒。 ”而人体最小 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 4~7/ x m.
员不仅要对病人的安全高度负责 ,同时要强化无菌观念 ,了解 药液 中的较大微粒可直接造成毛细血 管栓塞 ,引起局部供血不 药物配伍方面的知识 ,做到现配现用 ,提高病人的用药效果。
临森医学工 2 0 月 7 第5 程 . 年5 第1卷 期 0 1
・ 护理 研 究 ・
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的多发因素 、危害性及护理干预
纪淑英 .姚 海燕
( 新疆 克拉玛 依市 第二人 民医院 骨 科 ,新疆 克拉玛 依 840 ) 309
【 摘要 】 目的 分析静脉输液 中微粒 污染的 多发 因素及 危害,建立正确的操作程序及 预防措施 ,提 高静脉输液的质量和 用药
血管引起血管肉芽肿 、静脉炎及血栓 ;②进入肺 内可产生 肉芽 慎 独 的道 德 境 界 。
肿 ;③ 分散在体 内各处会 引起栓塞 ,对 心脏和其他器官 如肝 、 22 勤奋学 习、努力进取 要提高输液 质量 ,护理人员应具 备 .
肾都有损害 :④ 由于微粒碰撞作用 ,使血 小板减少 ,造成 出血
收 稿 日期 :2 1— 3 2 修 回 日期 :2 1— 4 2 00 0—2 000—6
微粒通过静脉输液 或静脉注射 .会不 可避免地随之进人人体 . 从而可能导致急性反应或潜在危 险。
作 者 简 介 :纪 淑英 (9 0 ) 17 一 ,女 ,副 主任 护 师 ,本 科 学历 ,护 士 长 。

9 2・
临床压学工 0 年5 第1卷 期 程2 0 月 7 第5 1
3 建立 正确 的操作 程序 及预 防措施
35 橡 皮 胶 塞 的 使 用 建 议 液 体 的 包 装 使 用 新 的 橡 胶 塞 。 因 针 .

静脉输液微粒的危害及预防

静脉输液微粒的危害及预防
❖ 临床实践证明,割据痕长度<颈段1/4周、不 用无菌持物钳敲开、用0.5%碘伏擦拭颈段是 减少微粒污染的有效措施。
❖ 临床配药时,少数护士对不易溶解的粉针剂, 采用敲击配制,更易造成玻璃碎屑增加。
医学课件
52
药液的正确抽吸方法
❖ 抽药操作时,不能横握注射器, 即“一把抓” ❖ 抽药的空针也不能反复多次使 用,因使用次数越多,微粒污染 的数量越多 ❖ 抽吸时安瓿不应倒置,针头置 颈口时,玻璃微粒污染最多,于 底部抽吸微粒最少,但针头触及 底部易引起钝针,所以,主张针 头应置于安瓿的中部抽吸药液
医学课件
3
❖ 微粒的种类 1. 粘土微粒:吸附能力强,可吸附重金属,
并能运载及释放有害物质。 2. 尘埃微粒:烟尘、粉尘等; 3. 有机微粒:病毒、细菌、真菌孢子、碎屑 4. 其它微粒:塑料微粒、橡胶微粒、滑石粉
微粒、棉纤维、玻璃屑
医学课件
4
医学课件
5
输液中微粒的来源
❖ 生产过程中微粒污染
1. 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的净化质量,尤其是水 源质量
医学课件
11
操作人员违反临床输液和注射无菌 操作规程,也会对药液产生污染
医学课件
12
输液和注射器具可引起微粒污染
❖ 聚氯乙稀塑料袋每袋(500ml)约含有150 万个微粒;
❖ 带胶塞的玻璃瓶含有10-40万个微粒;
医学课件
13
添加药物产生的微粒污染
1. 粉剂溶解不全 2. 溶媒的改变 3. 药物分子和葡萄糖分子相互吸附作用 4. 输液中ph值的影响
医学课件
41
适用范围
❖ 本规范是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质量管理的 基本要求,适用于肠外营养液、危害药品和 其他静脉用药调剂的全过程。医疗机构其他 部门开展集中或分散临床静脉用药调配,参 照本规范执行

静脉输液操作如何防范微粒污染

静脉输液操作如何防范微粒污染

5 李 小寒 , 少梅 . 础 护理 学[ . 京: 民卫 生 出版社 , 尚 基 M] 北 人
2 0 2 9 0 8: 9 .
6 马丽 , 百发. 黄 康惠 尔透 明贴治疗静 脉炎效果观 察 [ ] 当代 J.
护 士 .0 5 9 1 2 0 . :3—1 . 4
7 王 国全 , 范静 , 翟红岩 , 静脉输液 与医院感染及预 防措 施 等.
当代护 士 2 1 年 1 中旬 刊( 0 1 2月 学术版)
・3 17・
静 脉输 液 操作 如 何 防范微 粒 污 染
杜 志英
摘要
谭 木 会
总结 了输液操作过程 中引起 不溶性微 粒污染的原 因并进行 分析 , 出相应防范措施 , 提 包括 改善操作环境 , 正确切割安瓿 , 选择
合适的针头等 , 以预 防或减 少输液微粒污染给人体带来的危 害, 保证病人安全 , 高 医疗质 量。 提
繁的穿刺胶塞与切割安瓿是微粒污染的重 要原 因。
2 防范 措 施
19 的药典规定 , 毫升输液 剂 中直径 >1 的不溶 性微 9 0年 每 O
粒 不能超过 2 0个 , 直径 >2 I 的不溶性 微粒不 能超 过 2个 。 5m *
微粒进 入人体 , 其危害是严 重而持久 的 , 据有关 报道 , 长期输液
的病人死后解 剖发现肺部 有明显 的沉淀物 , 是 由于长期 静脉 就 输 液微粒沉 积的结果 。凶此 , 由于不 溶性微粒 引起 的微 粒污 染反应也越来越被人 们所重视 。为防止微 粒污染 , 本人通 过临 床 实践及有 关资料 的学 习 , 对输 液过程 中引起 不溶性微粒 污染 的防范分析如下 。
2 4 正确抽吸药液 . 2 4 1 抽药操 作时不能横握 注射器 , 一把抓 ” 应采用 正确 .. 即“ , 的抽吸方法。 2 4 2 抽药的空针 也不 能反 复多次使用 , .. 因使用次数越多微粒 的数量也越多。 2 4 3 抽吸时安瓿 不应倒置 , .. 针头 置于颈 口时 , 玻璃 微粒污 染 最多 , 于底 部抽吸时微粒最 少 , 针头触及底部 易引起钝针 , 但 因

静脉输液中的微粒污染

静脉输液中的微粒污染
2.2红细胞聚集在微粒上,形成血栓,引起血管栓塞和静脉炎。
2.3微粒进入肺毛细血管,可引起巨噬细胞增殖,包围微粒形成肺内肉芽肿,影响肺功能。
2.4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和变态反应。
3防止与消除微粒的措施
3.1环境 尽可能采取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或采用配液中心配制液体,以减少因空气中不溶性微粒带入液体而造成的污染。未设配液中心的医院,在配液前一定要对治疗室进行空气及地面、桌面的消毒,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控制闲杂人员等进入治疗室,减少不必要的走动,减少空气中微粒的含量,定期进行空气培养。
静脉输液中的微粒污染
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1-15µm,少数较大的输液微粒直径可达50-300µm。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将微粒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操作及治疗手段,因此,加强对静脉输液中微粒的控制及减少其对患者带来的危害越来越被医院及患者所重视。本文将微粒产生的来源、危害及防治分析如下。
1.3.1安瓿锯割与微粒污染1只5ml安瓿,砂轮锯割后用手掰开切割口时带有玻璃微粒1300~3000个。如果用碘伏棉签擦拭后再掰开,微粒污染减少1/4[1]。
1.3.2加药时针头穿刺胶塞与微粒引入 输液过程中,液体内常会加入多种药物,特别是目前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大多为橡胶塞的玻璃瓶制剂,在溶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药中用针头反复刺橡胶塞,会导致橡胶塞微粒进入药液。在实际操作中,许多护理人员习惯直接用注射器乳头抽吸药液,这使微粒污染的几率大为增加。
2微粒污染的危害
我国1990年药典规定:每1ml输液剂中直径>10µm的不溶性微粒不能超过20个,直径>25µm的不溶性微粒不能超过2个。人体最小毛细血管直径为5~15µm,当微粒直径大于毛细血管直径时,可引起阻塞。容易受损害的是肺、脑、肝、肾等部位。

静脉输液微粒的危害及预防

静脉输液微粒的危害及预防

() 5输液 器 产 品标 存 中 增加 对 微 粒 指标 的 检测 要 求 。 () 6 目前 , 次 性输 液 器 过 滤精 度 还 有 少量 的2 m微 粒 通过 。 一 O 使用精密过滤液器是预防微粒进入 人体的有效措施。 () 7合理 用 药注 意 配伍 禁 忌 , 人 研 究输 液 配 伍微 粒显 示 : 有 配伍
1 输液微粒 的危害
() 管 栓塞 。 1血
() 栓 形 成 和 静 脉 炎 。 2血
() 芽肿 。 3肉 () 原样 反 应 。 4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药 液越 多 , 微粒 越 多 , 粒增 加 越 明显 [, 微 5 药物 配伍 不 当造成 微粒 】 倍增 [。 士 配输 液 药 物 前 , 6护 】 详细 阅读 药 品 说 明 书 , 悉 药物 药 理 熟
气 , 置 台 面 定时 消 毒 , 期 监 测 。 疗 室 内 安 装 空 气 净 化 设 施 。 处 定 治
改善护士配液操作环境 , 减少 污 染 。 出院 患者 床 单 位 及 时 清 洁 消 毒 , 风换 气 。 作 者 按 常 规 要 求穿 衣戴 帽 , 动 水 洗 手 , 免 扫 通 操 流 避
【] 梁 安 鹏 . 4 静脉 输 液 临床 污 染 的危 害 及其 预 防处 理 【】实用 护理 J. 杂 志 , 9 , ( ) 4~4 1 91 7 8 : 2.
择 锐利 的小 号针 头 。 确 掌 握 进 针 角度 和 速 度 , 少 进 针 带 入 的 正 减
微 粒。
() 范 护 理 操 作 , 理 人 员 配 制输 液 严 格 执 行 “ 查 七 对 一 3规 护 三 注意” 制度 量减 少 穿 刺输 液瓶 塞的 次 数 , 尽 降低 针 头 穿 刺胶 塞 微 粒 污 染 。 瓿 不 能 倒置 , 则 安瓿 断 口处 的 微 粒混 入 药 液 中 , 安 否 造成

输液微粒污染的严重危害

输液微粒污染的严重危害

输液微粒污染的严重危害 输液⽅式会导致进⼊体内的药没有接收过程,省略了体液免疫以及细胞免疫环节,药液直接经由⾎液进⼊⼼脏。

现在就跟着店铺⼀起来看⼀看输液微粒污染的严重危害,资料仅供参考。

输液微粒污染的严重危害 ⽣产或使⽤的过程中,注射液经过各种途径污染后就会残留⼀些输液微粒,如橡胶微粒、不溶性⽆机盐,活性炭微粒等,如果处理不当时会易产⽣全⾝性或局部性的感染,例如:过敏、发热等。

局部反应有输液性静脉炎。

输液微粒的污染病由于掩藏在其他的疾病中,很难再早期发现,且致病过程缓慢,所以会给诊断治疗带来很⼤的困难。

此外静脉注射时,注射器的使⽤时间过长或受到空⽓细菌或操作⼈员的污染,注射部位⽪肤消毒不严格等均可能导致细菌病毒的感染。

静脉输液时,微粒的污染是⽆可避免的,因此在⼀定要谨慎输液。

过度输液危害⼤ 专家提醒,输液不是“万能药”,不可能“液到病除”。

相反,过度输液还可能导致⼀些不良后果。

⼀、降低⼈体免疫⼒。

在⾃然状态下,⼈体对周围环境的病菌具有较强的防御能⼒。

如果⼤病⼩病都依赖输液,久⽽久之就会降低⼈体⾃⾝的免疫能⼒。

⼆、损伤⼈体肝肾等器官。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输⼊的药液进⼊⼈体后,⼤部分都要经过肝脏代谢,最终由肾脏排出体外,这会加重肝肾的负担。

三、存在较⼤风险。

既使输液前做了⽆菌化处理,溶液的浓度合理,速度得当,输液也依然存在难以预知的风险。

专家提醒,静脉输液发⽣不良反应的⽐例,在所有药物剂型中“⾼居榜⾸”,是最不安全的给药⽅式。

四、导致⼈体菌群失调。

⼈体的体表及体内寄存着许多细菌,正常情况下保持菌群间的平衡,就不会引发疾病。

过度输液会导致⼈体固有的细菌菌群失调,增加细菌的耐药性,为今后的治疗带来难以想象的不良后果。

五、可能造成⼈体不良反应。

当体内输⼊致热、致敏物质,如游离的菌体蛋⽩或其他代谢产物时,这些物质的输⼊可能造成⼈体不良反应,如发热、红疹、瘙痒、肿胀等过敏性反应,严重者还可能休克甚⾄死亡。

静脉用注射剂不溶性微粒的危害及预防(实习)

静脉用注射剂不溶性微粒的危害及预防(实习)
6
输液微粒的种类
• 橡胶微粒 • 加药时穿刺橡胶塞切下的橡皮塞屑。有研究表明,一次性输液器塑料
穿刺针穿输液胶塞后,可使输液中微粒增加1.6倍~27.6倍,并可使药液 中出现可见性胶屑。临床加药时常用20 mL注射器的针头是16号或18号 的,这类较大的针头在穿刺胶塞过程中,很容易切割下大量的橡胶颗粒 ,而且随着穿刺次数的增加,产生微粒数量也会越来越多。
5
输液微粒的种类
• 尘埃微粒 • 非常常见,空气中的烟尘、粉尘可能随着药品的生产、运
输、储藏和使用过程而进入药液,形成微粒并随着输液而进 入病人体内,引发不良后果。
• 玻璃屑 • 较为常见,切割安瓿的方式和步骤不当会产生大量细小的
玻璃屑。安瓿开启的一瞬间,由于安瓿内外压力的不均衡, 瓶内负压使气流倒吸,会将用砂轮锯掉的玻璃屑吸入安瓿内 ,污染药液。
35
第一法(光阻法)
• 结果判定 • (1)标示装量为100ml或10 0m l以上的静脉用注射液 • 除另有规定外,每lm l中含10Mm 及10Mm 以上的微粒数 • 不得过2 5 粒,含25^111及以上的微粒数不得过 • 3粒。 • (2 )标示装量为100ml以下的静脉用注射液、静脉注射 • 用无菌粉末、注射用浓溶液及供注射用无菌原料药除另有 • 规定外,每个供试品容器(份)中含lO jum及1 0 p m 以上的微 • 粒数不得过6000粒,含25Hm 及25^m以上的微粒数不得过 • 600 粒。
22
输液微粒的危害
23
造成局部组织栓塞或坏死
成人毛细血管的内径一般平均是6 μm~8 μm,婴幼 儿的毛细血管内径仅3 μm~5 μm。当药液中的微粒 直径超过毛细血管的内径时,就可以堵塞毛细血管 ,引起局部组织供血不足,进而组织缺氧。人的心 、肝、肾、肺有大量的毛细血管网,这些器官是输 液微粒常见的沉积部位。

浅谈静脉输液中的隐形杀手—输液微粒

浅谈静脉输液中的隐形杀手—输液微粒

浅谈静脉输液中的隐形杀手—输液微粒摘要:输液微粒可在毛细血管或细小的动脉内形成肉芽肿,阻塞人体微循环系统,引起脑、肺、眼等器官的组织改变,如慢性纤维性肺炎、肺栓塞、颅内肉芽肿、视网膜肉芽肿及肾血栓等,还有的引起血小板溶解性出血。

以上危害尤以肺脏多见。

但输液微粒至今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人们常用“隐形杀手”来形容输液中的微粒。

关键词:输液微粒;危害;未引起重视静脉输液现在是我国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手段,很多人稍有不适就要输液,但输液又是一把双刃剑,有时会有过敏反应,有的人因为滥用抗生素、激素而使病情加重甚至无法控制,特别是液体中的微粒造成的危害,至今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人们常用“隐形杀手”来形容输液中的微粒一点也不过。

1.微粒的定义及分类输液的不良反应常见的有热原反应及过敏反应,除此之外,人们还发现在液体中有许多肉眼看不到的非代谢的颗粒杂质,称为微粒。

微粒分类共分为四大类:黏土微粒:有极强的吸附能力,它可以吸附重金属如:铅、铜、铬、锌等,并能运载及释放有害物质。

尘埃微粒:燃烧不完全的烟(煤)尘、粉尘等。

有机微粒:腐烂植质、病毒、细菌、真菌及孢子、植物花粉、昆虫的磷片等。

其它微粒:塑料、橡胶、碳颗粒、脂肪栓、棉纤维、玻璃屑、纸屑、结晶体等。

2.临床常见的微粒常见的十类微粒:玻璃屑微粒、橡胶微粒、塑料微粒、活性炭微粒、尘埃微粒、滑石粉微粒、纤维素微粒、胶体微粒、脂肪栓微粒、药物结晶体微粒。

微粒在液体中是非故意加入的可游动的、不溶性的外源物质及可溶而未溶的物质药物,其直径一般只有1-25 μm,也有50-300 μm或更大的颗粒。

肉眼只能见到50 μm以上的微粒。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的多数为胶塞微粒。

3.微粒污染的来源3.1 输液器具,注射器具在生产过程中常带入微粒.这些微粒有的是塑料器具中未塑化的高分子异物,有的是因生产环境组装过程中带入的微粒;3.2 注射用水不纯配备大量输液用水,应符合药典中注射用水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热原样反应,用于区分因热原引起的热原
反应

Company Logo
思考
既然微粒的存在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那么究竟改如何预防呢?

Company Logo
输液微粒污染的控制
(一)输液操作环节的控制
1. 切割玻璃安瓿:忌用镊子等物品敲开安瓿;对

Company Logo
微粒的种类
1. 粘土微粒:粘土有极强的吸附能力,它可以 吸附 重金属如:铅、铜、铬、锌等,并能运载 及释放有害物质; 2. 尘埃微粒:包括燃烧不完全的烟(煤)尘、 粉尘等;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性
微粒的存在导致输液的污染病,往往被误认为
输液反应。微粒大于微血管径时形成微循环障碍,
远期来看,不溶性微粒在脑、肺、肾、肝、眼等处
的小血管内引起堵塞,造成不同程度组织坏死和损 伤。微粒形成的静脉血栓影响人们的微循环,使心
Company Logo
微粒是静脉炎的主要原因
引起静脉炎的原因有:
输液剂渗透压高
药物本身对血管的刺激
输液剂中微粒含量多
70%是由于微粒含量高引起的。

Company Logo
微粒是热原样反应的元凶
随着对微粒的不断认识,我们将临床输 液中出现的、由微粒导致的、临床不良反应 现象与热原反应完全一样的输液反应,称之
滞留的微粒带入静脉。

Company Logo
输液微粒污染的控制
(三)使用输液终端过滤器
一般的终端滤器能滤过 10um 以上的微粒;精细终
端过滤器孔径是 3um ,可以过滤 3um 以上的微粒。
终端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可以截留任何途径污染的输液微 粒。过滤器对输注速度的影响非常明显,需要动力泵入。
Company Logo
输液微粒污染的控制
(二)使用合适的针头
尽量减少对瓶塞的穿刺次数、选择合适、锐
利的小号针头;侧面开口的针头有助于减少微粒
的产生;穿刺瓶塞时垂直进针改为斜角进针,可
降低针头的阻塞率和碎屑发生率。输液排气时排 出初液 30 ~ 50ml 可大大降低微粒及热原反
应。穿刺静脉一次不成功更换针头,避免把针头
静脉输液微粒的危害和预防
医院感染“零宽容”
医院感染的控制,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医
务人员的安全,各国在医院感染的监测、控制
与管理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使医院感染管 理学得到较快的发展,包括推行医院感染“零 宽容”的理念,以期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 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


Company Logo
输液微粒来源
(四)放置时间和存储条件对药液的影响 药品放置的时间越长,产生的微粒就越多。存 储条件的变化,如温度、湿度、避光要求等的 变化,会产生结晶或沉淀。
为使临床输液安全有效,必须有效地控制输液微粒 的来源,以减少微粒给人体带来的各种危害。请问: 输入液体中的微粒可来源于什么途径?
“非易折”型安瓿割锯痕应小于颈段的 1/4 周, 开启安瓿前用 75% 的酒精擦拭; 2. 抽吸药液:要改变安瓿倒置的抽吸方法,防止 安瓿断口处微粒混入药液;抽吸药物时针头应置
于安瓿中间;
3. 稀释药物:在密闭无菌空瓶内抽吸空气;药物 稀释时溶解要充分;现配现用。

微粒的种类
3. 有机微粒:腐烂植质、病毒、细菌、真菌及 孢子碎屑、植物花粉、昆虫的鳞片等; 4. 其它微粒:塑料微粒、橡胶微粒、滑石粉微 粒、氯化锌颗粒、炭颗粒、脂肪栓、棉纤维、 玻璃屑、纸屑等。

Company Logo
微粒的种类
碳微粒-----药业生产过程中产生 脂肪栓-----脂肪乳药液中存在
Company Logo
输液微粒污染的控制
只有使用加装精密过滤器的输液器, 才能真正达到安全输液的目的: 1、GB8368—1998过滤介质孔径为15um±1, 滤除率不低于80%
2、GB18458.1—2001过滤介质孔径应小于
等于5um,滤除率不低于90%

1、GB8368—1998过滤介质孔径为15um±1,
滤除率不低于80% 2、GB18458.1—2001过滤介质孔径应小于 等于5um,滤除率不低于90%

Company Logo
输液微粒污染的控制
(四)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PIVAS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在符合药 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橡胶微粒-----穿刺瓶塞所致
纤维微粒------过滤器介质自脱落 胶体微粒-----中药制剂中存在 玻璃屑微粒-----切割安剖所致 结晶体微粒-----药液配伍时产生

Company Logo
输液微粒来源
(一)药液中微粒污染物的来源
1. 药液生产过程中微粒污染:在整个药液的生产过程 中,其每一生产环节和因素都可能产生微粒污染,从采 购原材料、生产用辅助材料的净化质量、厂房、生产工 艺标准、生产、卫生管理、以及生产过程中的人为因素 等等都会对药液产生不同程度的微粒污染。
Company Logo
静脉输液的广泛性
据统计,90%住院病人需要进行静脉输液
治疗,静脉输液不仅仅是一项护理操作技术,它
正逐渐发展为一门专门的学科。随着临床静脉用 药的不断增多,在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也存在着 许多安全隐患。

Company Logo
何谓微粒?
2. 输液和注射器具可引入微粒污染:聚氯乙烯塑料袋 每袋( 500ml )约含有 150 万个微粒,带胶塞的玻璃 瓶每瓶含有go
输液微粒来源
(二)在临床准备、操作时产生微粒污染 1. 切割安瓿:方式和步骤不当会产生大量细小的玻璃 屑,每一支安瓿可产生近万个微粒,这些微粒一经进入 人体,将无法消除; 2. 注射针穿刺胶塞:穿刺胶塞三次后与穿刺前比较, 2µ 的微粒平均增加 5~7 倍, 5-10µ 的微粒增 m m 加 20~27 倍,穿刺的次数越多,产生的微粒越多; 3. 抽入注射器的空气:污染药液;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可使药液中的钙盐产生碳酸钙结晶形成微粒; 4. 输液、配液时的环境会对药液产生污染:病房空气 的尘埃、纤维、细菌和真菌; 5. 操作人员违反无菌操作规程。

Company Logo
输液微粒来源
(三)添加药物产生的微粒污染 输液中添加药物后,肉眼可见异物污染率大大 增加,高达 67.24 %。小针剂中的微粒明显 高于输液中的微粒,高达 15 倍。加入粉针剂 比加入注射液针剂的微粒更多,是后者的 4 ~ 5 倍,且 50µ 以上的微粒也显著增加。一 m 次添加的药物品种越多,产生的微粒越多。添 加药物的顺序不同,产生的微粒数不同。添加 中草药剂也会产生大量微粒。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升高和年轻化。这个微小的颗粒
多得很,而且不能够在液体里面溶解。因此必须引 起足够重视。

Company Logo
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性
栓塞血管; 形成血栓; 引发静脉炎; 肉芽肿形成; 引起热原样反应等

Company Logo
微粒
微粒是指是外来的、非溶性
的、直径在50个微米以下的、肉
眼不能分辨的最微小颗粒杂质。微
生物也是一种微粒物质(包括微生 物及其碎片),而且具有特殊致病
性作用。

Company Logo
输液微粒
输液微粒
是指在药液的生产或临床使用过程 中经各种途径所污染的小颗粒杂质,其 直径主要在 1µ 至 25µ 之间, m m 10µ 以下的微粒占输液中微粒总数的 m 98 %以上,而大于 10µ 的微粒仅占 m 1.6 %
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受过培训 的药、护、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包括全 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药物“配置”, 保证静脉输液的无菌性、相容性和稳定性,确保患者
的用药安全。

Company Logo
输液微粒污染的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