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资本论第一卷概述
资本论全课件
(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也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只有资本家在流通中购买到特殊的劳动力商品,并把劳动力投入生产,价值才会增殖。因此马克思指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
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即由满足劳动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02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13-15)
03
04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16)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辨证统一 (17)
05
价值实体就是一般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之量的关系和比例。
价值就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价值、价值实体:
在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用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生产同一使用价值所必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01
02
研究资本发生的条件和资本的实质
这一篇只有一章
第四章 货币的资本化
第二篇 货币的资本化
1、货币的资本化 (1)资本总公式: G-W-G´ 一般商品流通公式: W-G-W 资本总公式与一般商品流通的区别: 形式不同: 运动次序不同 运动起点终点不同 运动媒介不同 内容不同: 运动的内容不同 运动的目的不同 运动的限度不同
等价形式:
等价形式的性质:表现别的商品价值的材料。
等价形式的特点:
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
01
02
03
04
05
06
商品拜物教的性质及其秘密(1-20)
《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三,第1卷比较完整地分析了无产阶级与资 产阶级对立的经济基础,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指 明了道路。《资本论》第1卷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经 济分析与阶级分析紧密结合。它既揭露了资产阶级 发财致富的秘密,又指出了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源, 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对立的经济基础。 这样,就从思想上、理论上武装了无产阶级。给无 产阶级指出了一条解放自己和解放全人类的正确道 路。正因为如此,《资本论》第1卷问世后,立即 成为“工人阶级的圣经”,指导着工人阶级的解放 斗争。
二、《资本论》第1卷的结构和理论内容
•
第1卷包括7篇。根据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论,
可以分为三个紧密相联系的部分来理解它的结构和理论
内容。
• 第一部分,即第1篇商品和货币。 这一篇共三章。第 1章“商品”,分析的是单个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
值的矛盾。第2章“交换过程”,分析在交换过程中,
单个商品的内在矛盾表现为交换过程的矛盾,而交换过
三、《资本论》第一卷在整部《资本论》中
处于怎样的地位?
• 《资本论》第1卷在整部《资本论》中,占有特别重 要的地位。这是因为:
• 第一,第1卷所分析的是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揭示 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从而解决了 资本主义经济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问题。在生产、交换、 分配之中,生产处于决定性的地位。离开了剩余价值的 生产,无法说明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分配;相反,暂时撇 开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分配,却可以说明剩余价值的生产。 而且还应当看到,只有有了剩余价值的生产,才会有剩 余价值的实现和分配。因此,第1卷是资本流通过程和 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基础。
马克思通过《资本论》第1卷资本的生产过 程的分析,揭示了剩余价值他指出:“生产剩余 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资本论》导读,第117页)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基本经 济规律的剖析,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 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发展的 趋势,得出了剥夺者必然被剥夺,公有制代替私 有制的结论。
刘敢同志《资本论》1-3卷讲稿
1、《资本论》1卷的中心内容,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或称1卷研究对象)(1)资本生产过程就是再生产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2)生产是以流通过程为媒介,科学抽象法要求总要撇开流通过程,从直接生产过程始。
(3)为说明直接生产过程,要从再生产过程抽象出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从商品货币始2、《资本论》1卷由三大部分构成的体系:(1)导言:商品和货币(第一篇)(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第二篇到第六篇)(3)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七篇)用符号表达的形式化为:1.W—W—G—W,G’=G+△G?商品W的内在矛盾运动—→W矛盾外化为W—W(简单价值形式)—→W—W再发展为W—G货币形式—→货币G形成W—G?G—W为环节的流通过程,即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过程—→从先买G—W后卖W’—G’,引出G′=G+△G,△G何来?2.——引出劳动力商品W被购买,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带入买卖之内的直接生产过程:W…P…W’。
展开即剩余价值生产过程,G—W…P…W’—G’资本总公式,(中心内容展开式,一卷就为此而写,一切全为此)3.—→资本的再生产运动形式:G—W…P…W’—G’,G—W…P…W’—G’,…—→展开G—W …P …W’—G’ ?剩余价值资本化为G’’(C+V+部分m—W’…P’…W’’—G’’?………3、特点(1)每一部分都和它物质内容生产力一发展分不开。
(2)着重揭示资本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同时揭示资本生产力的规律。
(3)资本主义生产本质,以生产力发展为手段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4)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生产力不断发展与获取更多的m矛盾,1、商品四对内在矛盾: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第一对矛盾)——商品二重性矛盾;商品生产中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第二对矛盾;商品包含着物的人格化和人格的物化的矛盾(第三对矛盾)——深层次矛盾商品矛盾的根源在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第四对矛盾)——根源性矛盾。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劳动价值论基本内容概述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劳动价值论基本内容概述第一卷的主要内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与发展趋势《资本论》第一卷研究的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即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它是指在统一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抽象出来的生产过程。
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第一卷中,我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作为直接生产过程考察时呈现的各种现象,而撇开了这个过程以外的各种情况引起的一切次要影响。
”而资本的生产过程实质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所以资本的生产过程的核心是剩余价值生产。
分析基础:价值理论价值概念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范畴,劳动价值理论是这一分析的基础理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科学地说明了作为资本主义财富形式的商品的社会实体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从而为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生产、分配和社会结构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马克思说,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
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发达的、普遍的商品生产,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细胞形式,因此,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要从商品开始。
马克思在本卷第一篇,首先阐述了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是其社会属性; (2)商品中包含着劳动二重性,作为相同的、无差异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作为具体的有用的劳动,生产使用价值;(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构成商品内在矛盾的根源,因而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4)劳动产品一采取商品形式就具有的谜一般的性质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显然是从这种劳动形式本身来的。
即商品拜物教性质产生于商品形式本身,而其实质是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
(5)“只是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的价格。
价格和价值不一致并不违反价值规律,反而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唯一可能的形式。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讲解
《资本论》的体系和结构(1)《资本论》的体系(A)最初拟定的体系——马克思最初所拟定的政治经济学体系,比现在的《资本论》体系要大很多。
他在1844年开始计划写两本大书:一本批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另一本则批判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说,但未能实现。
后在1851年他又拟定写三本书的计划,一是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二是批判空想社会主义;三是论述政治经济学史;也没有实现。
此后他既专心从事政治经济学理论部分的研究,在他的1857—1858年的经济学手稿的“导言”中,把他所拟定写作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分为下面各篇:“〔1)一般的抽象的规定,因此它们或多或少属于一切社会形式,不过是在上面所阐述过的意义上。
(2)形成资产阶级社会内部结构并且成为基本阶级的依据的范畴。
资本、雇佣劳动、土地所有制。
它们的相互关系。
城市和乡村。
三大社会阶级。
它们之间的交换。
流通。
信用事业(私人信用)。
(3)资产阶级社会在国家形式上的概括。
就它本身来考察。
‘非生产’阶级。
税。
图债。
公共信用。
人口。
殖民地。
向外国移民。
(4)生产的国际关系。
国际分工。
国际交换。
输出和输入。
汇率。
(5)世界市场和危机。
”后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把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修改如下:“我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制度是按照以下的次序: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
在前三项下,我研究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分成的三大阶级的经济生活条件;其它二项的相互联系是一目了然的。
”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出版后,继续修改稿子,在他的1861—1863年手稿中,又将以前拟定的整个体系改变,以相当于第一卷部分而论,又修改为:“(1)导言;商品,币。
(2)货币转化为资本。
(3)绝对剩余价值(a)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c)绝对剩余价值,(d)争取正常工作日的斗争;(e)同一时间的工作日。
剩余价值额和剩余价值率(大小和高低?)。
(完整word版)《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
《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一、《资本论》第一卷的研究对象:资本的生产过程1、是指产业资本。
2、分析的是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
3、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过程。
4、包括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生产过程。
二、《资本论》第一卷体系结构七篇25章,可划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篇,以一般商品生产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商品和货币的分析,阐述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第二部分:第二至六篇,以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为研究对象,阐述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第三部分:第七篇,分析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阐述资本积累理论。
第一卷三大部分之间的关系: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第一节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一、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要从分析商品开始第一、是资本论研究对象的要求。
第二、是资本论研究方法的要求。
第三、是资本自身实际运动的要求。
二、商品使用价值的属性和特点1、商品使用价值的涵义:物品能够满足人某种需要的有用性。
2、商品使用价值的质和量①质:由物本身的自然属性决定的物的用途。
包括:一物一质;一物多质。
②量:指使用价值的计量。
使用价值的计量尺度是一种社会尺度。
3、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①-⑥P.2、P6三、商品价值的质和量1、交换价值2、价值的质第一、看不见,摸不着,但客观存在;第二、价值的实体是凝结状态的抽象劳动;第三、要通过交换价值来表现。
劳动的各种形态与价值决定的关系:(撇开供求关系)潜在劳动流动劳动物化劳动(劳动过程前)(劳动过程中)(劳动过程后)↓↓↓劳动力劳动发挥作用凝结为产品的劳动↓↓↓价值形成的基础形成价值价值3、价值的量①价值量的涵义②价值量的决定③价值量变动的一般规律四、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1、决定商品的要素第一、是否是劳动产品;第二、是否是社会的使用价值;第三、是否通过交换;第四、价值是决定性要素。
2、统一性:3、对立性:第一、质和量的对立;第二、人和物的对立;第三、买者和卖者的对立;第四、使用价值量和价值量的对立;第五、源泉上的对立。
《资本论》第一章概述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基本内容概述【摘要】本文从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的元素--商品开始,围绕商品的价值及其相关内容进行叙述,其中包含价值的基本概念,价值量的确定,价值形式及价值的本质,因为商品价值由劳动所决定,故而还讲到了劳动的相关内容及劳动两重性,同时还包括货币的由来、发展及其相关部分。
【关键词】商品劳动货币价值两重性第一章商品马克思指出“对资产阶级社会来说,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或者商品的价值形式,就是经济的细胞形式。
”而商品生产的出现,要比资本主义早得多。
但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它才成为普遍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形式,由此,只有运用从商品入手的逻辑方法,才能争取的阐述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及其发展规律。
而在历史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在简单商品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佐证了马克思研究开始的巧妙之处。
第一节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商品首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能够满足人类的某种需要的有用物品,它可以是精神的,物质的,直接的,间接的,商品的有用性使得它存在使用价值。
①商品使用价值及其特点商品从质的方面(是什么?有什么用?)看,每一样物在不同的方面都有用,即有不同的用途和使用方法;从量的方面(是多少?)看,为有用的物找到社会尺度,是历史的事情。
使用价值的特点:1、有用性决定于商品体的属性,故而商品体本身就是使用价值,或财物;2、商品体的使用价值这一性质与人们为取得它所耗费的劳动多少没有关系;3、考虑使用价值时以它们有一定的量为前提;4、使用价值在使用或消费中得到实现;5、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的内容;6、在商品形式中,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这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其他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的区别。
②商品的价值(价值实体和价值量)价值是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的,价值是本质内容,交换价值是“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关系或比例,这个比例随时间和地点而改变。
《资本论》1-1概述
学习《资本论》的意义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最重要 的著作。 学习《资本论》有以下意义: 1、是学懂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必要途径; 2、是科学地理解现代市场经济的钥匙; 3、是学习科学思想方法的重要途径。
《资本论》的内容与结构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最重要的著作。通过提出剩余价值理论, 以剩余价值为基石,马克思建立了一套 全新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这一体系 对资本主义经济机体做了深入科学的解 剖,学习它可以使我们对现有社会在经 济关系上有全面、系统的认识。
《资本论》的内容与结构
《资本论》全面系统地阐释了资本主义 社会各种经济现象的原因、各种经济范 畴的本质、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 的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原因、 动力和趋势。《资本论》的理论体系基 础坚实、逻辑严密一致、紧密结合资本 主义现实,是对资本主义经济最为深刻 的剖析。
《资本论》的内容与结构
第三卷研究的范围从一、二卷的产业 资本扩大到商业资本、生息资本、土地 所有权等,涉及到了与所有这些资本和 土地所有权形式相适应的各种收入形式。 使我们了解到我们所观察到的经济世界 是如何形成的,它又怎样的给我们造成 错觉,成为各种庸俗浮浅的观念的来源。
《资本论》的内容与结构
《资本论》简介
《资本论》的研究和写作始于19世纪 40年代,1867年第一卷出版、1885年第 二卷出版、1894年第三卷出版。其中第 二、三卷都是恩格斯编辑,在马克思逝 世后出版的。
我的见解,不管人们对它怎样评 论,不管它多么不合乎统治阶级的 自私的偏见,却是多年诚实探讨的 结果。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论》导读第一篇1
• • • •
• •
3、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 前面两节主要讲了商品的价值和价值实体。第 三节再回过头来讲交换价值(即价值形式)。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性,因此,它 必然具有两重形式,即自然形式和价值形式。本 节分析商品矛盾外部表现的两重形式。 商品用其自然形式表现使用价值,这是可以 看得见的。商品的价值是捉摸不到的,商品自身 无法表现其价值,因此就需要用另一个东西来表 现商品的价值。第三节专门研究价值形式。 研究价值形式的目的,在于通过价值形式的 发展,揭示货币的起源与本质。马克思对价值形 式分析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马克思对简单价值形式作了详细和重点分析。 因为他认为,简单价值形式中包含了一切价值形 式的秘密。
•
第一节讲商品的两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的 对立;第二节,讲劳动两重性,即具体劳动与抽 象劳动的对立,第三节讲商品内在矛盾的外在表 现形式。即价值形式的发展。第四节指出商品拜 物教秘密在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以及由这对 矛盾引起的物的人格化和人格的物化的矛盾。这 五对矛盾是互相联系着的。有一种内在的逻辑。 • 价值实际上是被物的外壳掩盖着的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91页注27)在商品经济中,物的关 系总是同人的关系纠缠在一起。资产阶级经济学 家见物不见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不是物, 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可是这些关系总是 同物结合在一起,并且以物的形式出现。
•
第一篇三章环环相扣。第一章讲商品。 商品是一个矛盾体。商品的内在矛盾表现 为外部的使用价值形式和价值形式对立运 动,并人格化为商品所有者在交换过程中 的矛盾。第二章讲交换过程。普通商品转 化为货币商品的过程,即货币形成的过程。 • 第三章论述货币的各种职能。论述了与货 币相联系的商品流通。这里马克思运用了 唯物辩证法的逻辑方法。由抽象到具体, 由简单到复杂,由分析到综合等等方法。
《资本论》第一卷讲义
• (四)一般价值形式。 • 1.一般价值形式是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同一种商品来表现的价 • • • • • •
值关系。与扩大的价值形式相比,两极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2.价值形式两极的发展关系是:等价形式的发展只是相对价值形 式发展的表现和结果。 3.一般价值形式的缺点在于一般等价物不固定,因而它必然向货 币形式过渡。 (五)货币形式。 1.当一般等价形式由于社会习惯最终地同金这种商品的特殊自然 形式结合在一起时,就转化为货币形式。 2.商品金成为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3.价格形式是商品的相对价值表现。
• •
• 二、第一卷的结构
• (一)第一篇,阐明科学劳动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
• (二)第二至第五篇,阐明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狭义上的剩余价值理
论)。 • (三)第六篇,阐明科学的工资理论。 • (四)第七篇,阐明资本积累理论。
• 三、第一卷的意义
• 第一卷从本质上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历史趋
• 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 (一)劳动二重性是马克思首先提出和论证的,它是理解政治经济
• •
•
• • • •
学的枢纽。 (二)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是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不同质的劳动。区分不同质的 劳动由它的目的、操作方式、对象、手段和结果决定。它是人类 生存的永恒条件。 2.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是简单平均 劳动。复杂劳动是自乘的倍加的简单劳动。 (三)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 1.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 2.劳动二重性会引起商品使用价值量和价值量的对立运动。 3.劳动二重性的概括性表述。
• 本章从历史的角度,阐述货币的本质和起源。这与第一章第二节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导读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导读
《资本论》是古典经济学的三大高峰之一,也是19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之一,第一卷第一篇主要介绍了资本的概念、资本的构成以及资本的发生机制。
1、资本概念:马克思认为资本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力,具有不断产生物品和服务的能力,为社会创造财富。
2、资本的构成:马克思指出资本由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组成,其中生产资本包括机器、建筑物、土地和资本,而商品资本则包括原材料、可销售的物品和商品库存。
3、资本的发生机制:马克思指出,资本的发生是由价值转换机制而实现的,即资本的发生是由价值转化的过程,其中价值的转移是指将原材料、能力和劳动等表示价值的财物转化为能够获得收益的商品资本,从而产生资本增值。
《资本论》第一卷讲义
《资本论》第一卷讲义一、《资本论》的写作背景大学时代的马克思也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其他成员一样,对思想、观念的主宰地位和它的无往而不胜的力量深信不疑,而对物质因素和物质利益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则毫无认识,因此,对被认为是研究人们物质利益问题的政治经济学,从未接触过。
正像恩格斯后来对梅林说的那样,马克思当时对政治经济学,“还一无所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中文第1版第38卷第480页·)严酷的社会经济生活颠覆了象牙塔里的虚幻王国马克思于1841年4月15日在耶拿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起初,他打算到波恩大学讲授哲学。
布鲁诺·鲍威尔也特别希望自己的这位年青朋友到波恩大学任教,以便共同进行反黑格尔右派的斗争。
但是1840年登上王位的威廉四世,实行了更加反动的专制政策。
对反动普鲁士专制制度的任何批评都被认定是犯罪,都要无情的予以取缔。
布鲁诺·鲍戚尔本人也因他的两本书《约翰福音史批判》和《对观福音书作者的福音史批判》)被当局认为是对圣经的有害批评,而吊销了教学证件,并被柏林大学和波恩大学免职。
刚刚走出幽静的象牙之塔和博士们高谈阔论沙龙的马克思的主观信念,立即同冷酷的现实发生了矛盾。
严酷的现实使他感到根本不能把反对占统治地位的宗教思想、政治思想同在德国大学中教学工作结合起来,自己对现存制度的不可调和的反对立场使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担任公职。
他只好把早先已经开始的理论研究工作暂时放下,选择了撰写政治评论的工作,并以青年人的满腔热忱投入了反对普鲁士专制制度和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初,德国正处在资产阶级革命前夜,争取自由和民主的斗争特别高涨。
争取出版自由,反对反动的书报检查制度是这场斗争的一个特别尖锐的问题。
马克思的第一篇政论性文章《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便是为此而作。
在这篇文章中,他强烈谴责新书报检查令是一种惩罚思想方式的法律,因而它不是国家为自己的公民颁布的法律,而是一个党派用来对付另一个党派的法律,它取消了一切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
第一讲资本论第一卷概述
英国是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最典型的国家}英国的 无产阶级的和资产阶级阶级斗争也十分尖锐;英国资产阶级 古典的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也给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进一步研 究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而且反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调 查材料和统计资料也比较齐全。从对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的分析中,能够得出一系列反映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 这些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内在的、本 质的必然的联系,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些规律对于包括德国在内的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都具有普遍 的意义。“
以最近几星期内发表的蓝皮书《关于工业和工联问题同女王 陛下驻外公使馆的通讯》为例。英国女王驻外使节在那里坦 率地说,在德国,在法国,一句话,在欧洲大陆的一切文明 国家,现有的劳资关系的变革同英国一样明显,一样不可避 免。同时,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副总统威德先生也在公众集会 上说:在奴隶制废除后,资本关系和土地所有权关系的变革 会提到日程上来!这是时代的标志,不是用紫衣黑袍遮掩得 了的。这并不是说明天就会出现奇迹。但这表明,甚至在统 治阶级中间也已经透露出一种模糊的感觉:现在的社会不是 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 的机体。说明社会变革趋势是阻挡不了的。
第二,从结构上来看,在《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一分册中。马克思在阐述商品货币理论之 后,写作了《关于商品分析的历史》、《关 于货币计量单位的学说》和《关于流通手段 和货币的学说》的理论史附论。在《资本论》 中,马克思对这一结构形式作了一些变动。 他决定在《资本论》理论部分论述结束之后, 再用专门一卷论述“十七世纪中叶以来的政 洽经济学理论史。
1843年底,马克思在巴黎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 目的是要写一部批判现存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 学的巨著。他在这方面的最初研究成果反映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 (哲学的贫困》、《雇佣劳动与资本》、(共产党 宣言》等著作里。这些著作已经揭示了资本主义剥 削的原理、资本家的利益和雇佣工人的利益之间不 可调和的对立、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政治关系人的工作房和宿舍
资本论一二三卷主要内容
资本论一二三卷主要内容
《资本论》是由卡尔·马克思创作的一部重要著作,分为一、二、三卷。
下面是《资本论》一、二、三卷的主要内容概述:
第一卷:《资本论》第一卷主要讨论商品和货币形态、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以及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等问题。
马克思通过分析商品交换中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揭示了货币的本质和资本的起源。
他详细阐述了剩余价值是如何通过剥削工人而产生,并进一步讨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内在矛盾和扩大再生产问题。
第二卷:《资本论》第二卷主要探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流通过程和再生产过程。
马克思对资本循环过程中的商品流通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规律。
他讨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各种市场和价格形成机制,同时也涉及货币和信用的作用。
第三卷:《资本论》第三卷主要讨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整体循环过程、利润率的倾向下降和资本主义崩溃危机等问题。
马克思进一步深入剖析了商品生产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探讨了利润率下降和资本有机构成上升对经济周期和崩溃的影响。
此外,他还涉及了货币和信用的作用、国家干预经济以及工人阶级的斗争等方面内容。
《资本论》通过透彻地剖析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本质和运行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不稳定性,并提出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这部著作对于理解和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资本论》第一章概述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基本内容概述【摘要】本文从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的元素--商品开始,围绕商品的价值及其相关内容进行叙述,其中包含价值的基本概念,价值量的确定,价值形式及价值的本质,因为商品价值由劳动所决定,故而还讲到了劳动的相关内容及劳动两重性,同时还包括货币的由来、发展及其相关部分。
【关键词】商品劳动货币价值两重性第一章商品马克思指出“对资产阶级社会来说,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或者商品的价值形式,就是经济的细胞形式。
”而商品生产的出现,要比资本主义早得多。
但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它才成为普遍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形式,由此,只有运用从商品入手的逻辑方法,才能争取的阐述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及其发展规律。
而在历史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在简单商品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佐证了马克思研究开始的巧妙之处。
第一节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商品首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能够满足人类的某种需要的有用物品,它可以是精神的,物质的,直接的,间接的,商品的有用性使得它存在使用价值。
①商品使用价值及其特点商品从质的方面(是什么?有什么用?)看,每一样物在不同的方面都有用,即有不同的用途和使用方法;从量的方面(是多少?)看,为有用的物找到社会尺度,是历史的事情。
使用价值的特点:1、有用性决定于商品体的属性,故而商品体本身就是使用价值,或财物;2、商品体的使用价值这一性质与人们为取得它所耗费的劳动多少没有关系;3、考虑使用价值时以它们有一定的量为前提;4、使用价值在使用或消费中得到实现;5、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的内容;6、在商品形式中,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这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其他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的区别。
②商品的价值(价值实体和价值量)价值是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的,价值是本质内容,交换价值是“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关系或比例,这个比例随时间和地点而改变。
资本论第一卷主要内容
资本论第一卷主要内容
《资本论》第一卷主要内容介绍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作机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
以下是《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概述:
1. 商品和货币形式:马克思首先讨论了商品和货币的概念,分析了商品交换和货币循环的基本形式,揭示了货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形态的起源和作用。
2. 市场经济和剩余价值:马克思阐述了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基本特点,论述了价值、劳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概念,解释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实现。
3. 抽象劳动和商品劳动:马克思分析了商品生产中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区分了有用劳动和抽象劳动,指出价值是以劳动时间为度量单位的。
4. 资本和剩余价值:马克思讨论了资本的概念和特征,揭示了资本扩大的动力和机制,并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
5. 产品再生产和资本积累:马克思论述了资本积累和再生产过程的基本规律,揭示了扩大再生产和危机的相互关系。
6.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剥削:马克思探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和矛盾,揭示了剥削和阶级斗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根源和作用。
7. 资本循环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马克思分析了资本循环的各个环节和关系,论述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结构和运行。
《资本论》第一卷以逐步展开的方式,系统地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概念、运作机制和本质特征,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和社会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资本论》第一篇第一章讲稿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讲稿第一篇篇名为“商品和货币”内容是劳动价值论。
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也是西方经济学批判最多的理论。
这一篇是马克思逻辑和历史统一方法、辨证方法、抽象方法运用最成熟的内容。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有人说是价格的基础问题。
第一卷的研究对象、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重大意义一、研究对象:资本的生产过程• 资本的生产过程,也就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第一卷研究这个生产过程,不是研究它的技术方面,而是研究这个过程中的劳资关系,即资本家阶级和雇佣工人阶级之间的关系。
不仅揭示这个关系的实质,而且考察它的运动规律,即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经济运动规律。
•具体来说,第一卷全面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前提条件、这个过程中的劳资关系的实质及其历史变化、这个过程本身的发展规律和历史趋势。
• 二、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 围绕研究对象和主题,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方法,第一卷共有七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篇,研究商品和货币,主要理论内容可以概括为劳动价值理论。
劳动价值理论是《资本论》全部理论的基石,是其他所有理论展开的基础和出发点。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六篇,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前提条件和劳资关系的实质及其变化。
其中,第二篇研究货币向资本的转化,提出了劳动力商品理论,为进一步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剩余价值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三、四、五篇,分别研究剩余价值的两种生产方式即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及其相互关系。
这三篇的内容,可概括为剩余价值生产理论。
第六篇研究工资,是对剩余价值理论的一个补充,这一篇内容可概括为工资理论。
•第三部分了,即第七篇,研究资本积累过程,这是从历史的、动态的角度进一步研究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揭示资本积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这一篇内容可概括为资本积累理论。
•因此,第一卷共有七篇,包括三个部分,由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等三大理论所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是一种阶级关系
《第一版序言》的10、11 段,《第二版跋》的5至 15段,都是讲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例如,英国高教会宁愿饶恕对它的三十九个信条中的 三十政八治个经信济条学展是 开一的门攻社击会,科而学不,饶具恕有对强它烈的的现阶金级收性入。 无的产三阶十级九有分无之产一阶 进级行的的政攻治击经。济在学今。天资,产同阶批级评有传资统产的 阶财级产的关政系治相经比济,学 无。神马论克本思身指是出一:种很“轻政的治罪经。济学所研 究的材料的特殊性,把人们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 恶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女神召唤到战场 上来反对自由的科学研究。”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学的 发展情况,和当时阶级斗争的形势是密切联系着的。
❖ 第二,从结构上来看,在《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一分册中。马克思在阐述商品货币理论之 后,写作了《关于商品分析的历史》、《关 于货币计量单位的学说》和《关于流通手段 和货币的学说》的理论史附论。在《资本论》 中,马克思对这一结构形式作了一些变动。 他决定在《资本论》理论部分论述结束之后, 再用专门一卷论述“十七世纪中叶以来的政 洽经济学理论史。
英国是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最典型的国家}英国的 无产阶级的和资产阶级阶级斗争也十分尖锐;英国资产阶级 古典的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也给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进一步研 究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而且反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调 查材料和统计资料也比较齐全。从对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的分析中,能够得出一系列反映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 这些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内在的、本 质的必然的联系,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些规律对于包括德国在内的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都具有普遍 的意义。“
(一)第一版序言
1、《资本论》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联系以及 必须讨运论用内抽容象:法1、问关题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与任务 2、资本论研究2、对关象于和政任治务经济学的阶级性
3、关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能不能跳跃
3、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是一种阶级关系 4、预告以后各卷的内容和欢迎科学批评
1、《资本论》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联系以及必 “现在我把这部著作须的运第用一抽卷象交法给读问者题。这部著作是我1859
四、第一版序言和第二版跋
❖ 序言和跋 ❖ 卡尔·马克思 第一版序言 ❖ 卡尔·马克思 第二版跋 ❖ 卡尔·马克思 法文版序言 ❖ 卡尔·马克思 法文版跋 ❖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第三版序言 ❖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英文版序言 ❖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第四版序言
《资本论》广泛流传于全世界,版本很多。
一《资本论》第一卷的对象和中心
研究对象是资本的生产过程,是资本的直接生产过 程,是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中抽象出来的生产过程。
中心是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前提 、生产过程和剩余价值转化共七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篇:通过对商品和货币本质、商品经济的内在矛 盾及其运动规律的分析,创立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 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每出一版,都写序或 跋。这些序和跋的内容,成为学习《资本 论》的入门向导。《资本论》第一卷的序、 跋共有七篇,其中前四篇是马克思自己写 的,后三篇是恩格斯写的。在这七篇的序 言和跋中,最重要的是《第一版序言》和 《第二版跋》。讲到有关《资本论》的许 多重要问题,例如:《资本论》的写作和 出版过程;《资本论》的研究对象;《资 本论》的方法和结构;政治经济学的阶级 性等等。
分析社会经济形式必须试用抽象力(第3-4段)
《资本论》的研究方法是唯物辩证法,从商品 分析开始,分析商品的价值、价值量和价值形 式。这些是《资本论》中最难理解的部分。逐 步剖析资本主义经济和矛盾运动和发展。
“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所以本书 第一章,特别是分析商品的部分,是最难理解 的。其中对价值实体和价值量的分析,我已经 尽可能地做到通俗易懂。”
第二-六篇:通过考察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揭示了资 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创立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生产理 论。
第七篇:通过对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的考察,说明 剥夺者要被剥夺的历史趋势,创立了马克思的资本积 累理论。
三、《资本论》第一卷的方法
1、矛盾分析法 2、从抽象到具体、
从本质到现象、 从简单到复杂的方法。
2、资本论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一版序言中,用了如下一段简要的文字,叙说了本书 研究的内容:“物理学家是在自然过程表现得最确实、最少 受干扰的地方考察自然过程的,或者,如有可能,是在保证 过程以其纯粹形态进行的条件下从事实验的。我要在本书研 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 换关系。到现在为止,这种生产方式的典型地点是英国。因 此,我在理论阐述上主要用英国作为例证。但是,如果德国 读者看到英国工农业工人所处的境况而伪善地耸耸肩膀,或 者以德国的情况远不是那样坏而乐观地自我安慰,那我就要 大声地对他说:这正是说的阁下的事情!(古罗马诗人昆图 斯·贺雷西·费拉克《讽刺诗集》的一句)
19世纪50年代英国伦敦工人的工作房和宿舍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它的研究目的是密切相关的
❖ 马克思认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 身运动的规律,——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 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它还 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 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 苦。”
❖ 马克思的这一论述表明:第一,《资本论》 研究的目的,是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 规律,即“研究这个历史上一定社会的生 产关系的发生、发展和衰落。”
❖ 第二,为了达到这一研究目的,不仅要研究资本主 义经济关系及其运动规律,而且还要研究与这一生 产关系相联系的生产力。因为“各个人借以进行生 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 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
❖ 第三,即使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也不能 改变或取消这些规律本身,逆转它们的必然趋势。 但是,在认识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之 后,还是可以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向社会主义经
作为副标题,分四册出版他的经济学著作。 1863— 1865年写了第三稿。从1866年初开始,到1867年3 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资本论》第一 卷的修订和誊写工作, 9月在德国汉堡出版。
《资本论》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 第一,从内容上来看,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 中,马克思概述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 内容。这里说的“这一卷的第一章,一是指《资本 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的第一章,相当于现行《资 本论》第一卷第一篇。《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 版的结构,不同于后来从德文第二版开始所采用的 结构。第一版中的第一章《商品和货币》,在第二 版以后已变成由三章构成的第一篇《商品和货币》, 这三章依次是:《商品》、《交换过程》和《货币 或商品流通》。
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初篇和续篇相隔很久,
❖是马由克于思多年首的先疾说病明一《再政中断治了经我济的学工批作判。”》第一分册和
《资“本前书论的》内是容“已初经篇概述”在和这“一续卷篇的”第一的章关中系。。这样做不仅
是为了联贯和完整,叙述方式也改进了。在情况许可的范围内, 前反1书地85只,9年是前出略书版略已的提经《到详政的细治许阐经多述济论的学点论批,点判这,》里这一都里书作只是了略《进略资一提本步到论的。》阐关述于;价相值 理第论一和卷货第币一理篇论的的主历要史内的容部。分《,资现本在论自》然是完在全其删基去础了上。但是前 书历展的史开读的的者新。可材以料在。本”书第一章的注释中,找到有关这两种理论的
亚里士多德 Aristoteles (公元前 384~前322)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 渊博的学者。
亚里士多德在两千多年前从简单商品 经济出发提出了“5张床=若干货币” 这一等式。他说:“5张床=1间屋, 无异于, 5张床=若干货币”。
他看到了,商品之所以能等同、能相 互交换,是因为一切商品具有同质性, 但他不知道这个本质上等同的东西是 劳动。
两千多年是指公元前三世纪亚里士多德,(因为他是第 一个研究价值形式的学者)算起,到马克思以前,没有 任何一个人能够把价值形式讲清楚,从而阐明货币的起 源和本质。
第一,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或者商品的货币形式, 都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形式,而人们日常看到的 却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发育的身体。对已经发育 的身体的观察和对它的细胞形式的观察相比,后者 当然要困难得多。“因为已经发育的身体比身体的 细胞容易研究些。” 第二,人类在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探讨和研究的两 千多年的历史中,尽管对一些发展了更复杂的经挤 范畴作过一些或多或少的科学分析,但是,对经济 运动中最简单,因而也是最基本的经济范畴却没能 作出什么科学的分析。
❖ 1843年底,马克思在巴黎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 目的是要写一部批判现存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 学的巨著。他在这方面的最初研究成果反映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 (哲学的贫困》、《雇佣劳动与资本》、(共产党 宣言》等著作里。这些著作已经揭示了资本主义剥 削的原理、资本家的利益和雇佣工人的利益之间不 可调和的对立、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政治关系 的对抗性和暂时性。
❖1857年7月至1858年6月,马克思写了约五十印张 的手稿,《1857—1958年经济学手稿》,其中第一 分册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书名,于1859年出版。
这可算是《资本论》第一稿的最初原型。1861— 1863年写了第二稿,在写作这个手稿的过程中,马 克思决定以《资本论》为标题,以《政治经济学批判》
“我决不用玫瑰色描绘资本家和地主的面貌。不过这里涉及 到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 益的承担者”. “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 自然历史过程。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 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同其他任何观点比起 来,我的观点是不能要个人对这些关系负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