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内企业国际化的十大风险汇编

合集下载

2024年公司企业经营十大常见法律风险总结

2024年公司企业经营十大常见法律风险总结

____年公司企业经营十大常见法律风险总结一、劳动合同纠纷随着劳动力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劳动法制度的不断完善,劳动合同纠纷成为企业经营中常见的法律风险之一。

雇佣方与员工在薪资、工时、福利待遇、解雇等方面容易发生纠纷,如果企业不合法地解雇员工或未按照劳动法规定支付合理的薪资和福利待遇,将面临劳动仲裁、劳动争议诉讼等法律风险。

二、知识产权侵权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等,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过程中需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不被他人侵权。

企业未对自己的知识产权进行及时申请和保护,或者未注意他人的知识产权,擅自使用他人的专利、商标、著作等,都可能面临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甚至被索赔赔偿。

三、合同纠纷合同是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法律工具,但在签订、履行、终止等阶段都有可能产生纠纷。

企业需要合理制定合同条款、明确双方权益义务,以避免合同纠纷的发生。

例如,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付款迟延、解除合同等都可能引发法律纠纷。

四、不当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有时可能会采取不正当手段竞争,如虚假宣传、恶意抹黑竞争对手、商业贿赂等。

这些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企业若被他人举报或对方提起诉讼,将面临高额罚款和声誉损失等法律风险。

五、环境保护违法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环境保护法规日益完善,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也越来越重。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如果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污染环境、超标排放等都将面临行政处罚、民事赔偿甚至刑事责任。

六、商标侵权商标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之一,也是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的象征。

如果其他企业或个人与自己的商标相似或近似,容易引发商标侵权纠纷。

如果自己的商标未经注册或没有及时维权,将面临知名商标被侵权、市场份额被侵占等法律风险。

七、违反竞业禁止协议竞业禁止协议是企业与员工在解除劳动关系时签订的协议,约束员工离职后的行动。

如果员工违反竞业禁止协议,在离职后从事与原企业竞争的行业或泄露商业秘密等,将面临法律追责和赔偿。

中小企业经营的十大风险

中小企业经营的十大风险

中小企业经营的十大风险中小企业经营的十大风险1.市场风险1.1 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导致需求下降1.2 新竞争对手进入市场1.3 消费者需求变化导致产品或服务过时2.财务风险2.1 现金流问题导致经营困难2.2 资金周转不灵导致无法支付债务或供应商欠款2.3 资本市场波动导致融资成本上升或无法融资3.操作风险3.1 生产过程故障或技术问题影响产品质量3.2 员工离职或人力资源管理不善导致业务流程中断3.3 供应链问题导致原料或产品供应中断4.法律合规风险4.1 合同纠纷或违约行为导致法律诉讼4.2 知识产权侵权问题导致损失4.3 法律法规变化导致业务模式不合规5.战略及竞争风险5.1 错误的市场定位导致竞争力下降5.2 竞争对手采取价格战策略导致利润下降5.3 技术变革或行业转型导致企业策略调整困难6.品牌形象风险6.1 负面口碑或社交媒体负面报道导致声誉受损6.2 产品质量问题或服务不佳引发消费者投诉6.3 公司领导层丑闻导致信任危机7.自然灾害及不可抗力风险7.1 地震、洪水、火灾等自然灾害造成设备或场地损毁 7.2 突发事件导致供应链中断或生产中断7.3 疫情或疾病爆发导致销售下降或停工停产8.市场营销风险8.1 销售渠道萎缩或合作伙伴关系破裂8.2 市场推广活动失败或效果不佳8.3 产品定价策略不当导致销售困难9.金融风险9.1 利率变动导致贷款利息增加9.2 汇率波动导致外汇风险9.3 不当的投资决策导致投资损失10.员工管理风险10.1 用工成本上升导致人力资源费用增加10.2 员工不满或福利待遇不当导致员工流失10.3 安全问题或劳动纠纷导致生产秩序混乱附件:●相关市场调研报告●财务报表和预测●员工管理手册和规章制度法律名词及注释:●合同纠纷:合同当事方之间因履行合同条款产生的争议。

●知识产权侵权:他人未经许可使用、复制或传播他人的专利、著作权、商标等知识产权的行为。

●法律法规变化:制定的法律法规发生调整或变更。

2024年公司企业经营十大常见法律风险总结

2024年公司企业经营十大常见法律风险总结

2024年公司企业经营十大常见法律风险总结1.劳动法风险:包括用工合同纠纷、劳动争议、工资福利法律要求不符等。

在雇佣员工时,公司需要确保与员工签订合法合同并且履行相应的劳动法律要求,以避免劳动纠纷和法律诉讼。

2.知识产权风险:包括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如专利、商标、版权等)和被他人侵犯自身知识产权。

公司应该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并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以避免法律纠纷和损失。

3.合同法风险:包括合同违约、合同解释争议、不公平条款等。

公司在和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签订合同时,需要遵守相关法律要求,并且对合同条款进行充分的审查,以减少法律风险。

4.竞争法风险:包括垄断行为、不正当竞争等。

公司在市场竞争中需要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从事垄断行为或者不正当竞争行为,以避免被罚款或者承担其他法律责任。

5.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包括虚假广告、产品质量问题、消费者投诉等。

公司在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时,需要遵守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要求,并且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满意度,以避免法律纠纷和不良声誉。

6.财务法风险:包括财务造假、违法披露、违反会计准则等。

公司在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关财务法律要求,并且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避免财务造假和法律追责。

7.环境保护法风险:包括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

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关环境保护法律要求,并且承担环境责任,保护环境资源,以避免被罚款或者承担其他法律责任。

8.数据安全法风险:包括数据泄露、信息安全漏洞等。

公司在运营过程中需要保护用户和企业的数据安全,并且遵守相关的数据保护法律要求,以避免数据泄露和法律追责。

9.不正当竞争风险:包括商业贿赂、商业诋毁等。

公司在市场竞争中需要遵守不正当竞争的相关法律要求,不得从事有损于公平竞争和商业道德的行为,以避免法律纠纷和声誉损失。

10.公司治理风险:包括内部控制、董事会决策、股东利益保护等。

公司需要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并且遵守公司法律要求,保护股东利益,减少内部纠纷和法律诉讼。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十大风险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十大风险

中国企业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通过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以及与国外知名企业合作、吸纳海外风险投资等方式,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也在世界市场上改写了"中国制造"的概念。

在中国企业加速"走出去"时,各种各样的风险在所难免,对此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重视。

归结起来,走出去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

第一,政治风险。

比如,2007年4月1日,俄罗斯全面禁止外国人在露天市场从事零售贸易的法律正式生效,致使近20万华商受到影响。

这种政治风险是单个企业难以抗拒的。

第二,环境风险。

长期以来,部分国内企业环保意识较为淡漠,如果在海外仍不注意,容易在所在国家引起环境纠纷。

第三,劳工问题。

近年来,在海外的中国企业中,劳资纠纷问题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

一方面我方企业劳工权益保护意识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当劳资纠纷发生时,当地政府往往更多从工人利益出发,给企业处理此类问题带来了难度。

上海汽车并购韩国双龙就因为工会的强硬干扰而使企业险些走入死境。

第四,技术壁垒、知识产权特别是技术标准的困扰。

标准本来是一个公开的概念,专利是一个私有的、独占的概念。

发达国家先设好了一个标准,发展中国家必须按他的游戏规则办,这个标准因此变成专利,实际上阻碍了自由贸易。

要反制这个规则不是靠企业能做得到的,需要整个国家的力量来做这件事。

商务部2007年在WTO谈判当中,已经提交了这个议题。

第五,.中国很多企业家缺乏创新的意识。

第六,.中国企业品牌与质量的意识淡薄,不仅是产品,还包括包装。

第七,.制度性的因素的制约。

比如在体制上的制约,包括人事、薪酬、审批的手续、外汇的管理等等。

第八,反倾销等保护主义色彩浓厚的贸易摩擦。

这些摩擦使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屡屡受阻。

第九,.没有符合企业实际适应东道国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与文化环境的商业模式。

第十,.缺乏大量的国际化经营人才,无法适应国际规范的管理机制与运营模式。

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可能遭遇的风险分析

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可能遭遇的风险分析

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可能遭遇的风险分析近来随着中国企业的实⼒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本⼟公司开始⾛去国门开拓国际市场。

在这些开拓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

可以说,冲出去的过程是极具风险的。

当然根据经济学原理,⾼风险会带来⾼回报。

如果我们能够预先就考虑到可能发⽣的风险并积极准备应对措施的话,可以把风险程度⼤⼤降低,从⽽取得理想的回报。

本⽂试着分析⼀下中国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可能遭遇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开拓国际市场可能碰到的主要风险有:1.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由政府的指令、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等因素变动⽽导致的风险,它是⼀种国家风险,具有较难预测与防范、涉及⾯⼴、影响度深的特点。

市场化程度越⾼的国家,遇到政治风险的可能性越⼩。

另外与中国关系越好的国家政治风险也越⼩。

2.经济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市场风险三种利率风险。

指由于市场利率⽔平发⽣变动⽽引起的国际合作风险。

⼀般来讲,在利率变动幅度相同的情况下,长期资本运作所受的风险影响要⽐短期运作⼤得多。

同样,如果是市场化程度⾼的国家⽐如美国,其利率可预测的程度会⾼⼀些,相对应风险也⼩⼀些。

汇率风险。

在国际合作中以外币计价的债权债务因汇率变动⽽引起价值升降所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其最终结果是使企业实际资⾦减少或额外债务负担增加,包括交易性外汇风险、经营性外汇风险、会计性外汇风险等。

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情变动⽽引起的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是由于经济周期性波动⽽引起的。

当经济繁荣时,企业盈利增多,投资者的收益也增加,反之,投资者收益则会减少3.经营风险,由于企业在国际合作过程中发⽣失误⽽引起损失的可能性。

不可抗⼒。

指由⾃然原因⽽引起的⾮常性破坏事件,如⽔灾、台风、地震、疾病等不能预测和预防的原因⽽导致企业受到损失,严格地说这并不能算企业的经营失误,但如果企业事先进⾏了保险并采取了应付这些灾难的措施,就会降低产⽣损失的风险。

⽽如果企业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就应作为经营失误经营⽅向选择不当。

2024年公司企业经营十大常见法律风险总结

2024年公司企业经营十大常见法律风险总结

2024年公司企业经营十大常见法律风险总结
1. 劳动纠纷:包括劳动合同纠纷、工资争议、工伤事故等。

2. 知识产权侵权:公司未经授权使用他人的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被他人投诉。

3. 不正当竞争:包括恶意诋毁竞争对手声誉、虚假广告、商业贿赂等行为。

4. 合同纠纷:公司与供应商、客户等签订的合同中存在争议、违约行为。

5. 环境污染:公司未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处理废弃物、排放污染物,引发环境污染事件。

6. 建筑工程事故:公司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事故。

7. 金融违规:公司存在违规操作、虚假申报、内幕交易等金融犯罪行为。

8. 税务问题:公司未按照税法规定申报纳税、虚报税款等行为。

9. 不当竞争:公司采用垄断、掠夺、串通价格等手段进行市场竞争,被反垄断机构处罚。

10. 数据安全:公司存在客户个人信息泄露、网络黑客攻击等数据安全问题。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法律风险,具体的情况还需根据公司行业和具体经营活动来确定。

为了防范这些风险,公司应建立健全
内部法律合规体系,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并加强对员工的法律意识教育和培训。

同时,建议公司与法律顾问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咨询法律问题,确保企业经营合法合规。

企业常见十大法律风险

企业常见十大法律风险

1、合同风险合同是企业经营行为中最基本的法律文本,因合同引发的法律风险是企业最为常见的合同纠纷,合同风险是企业法律风险的最常见的主要内容。

合同风险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从企业的成立到企业的解散,从企业的对外经营到内部管理,可以说合同风险是渗透到企业每个环节,与企业的其他法律风险相互交叉。

综合而言,企业最主要的合同风险当然是在对外经营过程中与其他市场主体签订的合同产生的纠纷,包括因合同主体存在问题而产生的纠纷,合同条款不完善而导致的纠纷,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的纠纷等等。

2、企业设立及解散时的法律风险企业在设立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往往会为企业健康运行埋下隐患,并导致公司成立后内部纠纷频频,而有的在公司成立过程中就产生了纠纷乃至公司无法成立。

如发起人出资不足或者抽逃注册资本金,发起人违反出资义务,出资权利瑕疵等引发的纠纷以及设置虚拟股东引发纠纷、隐名出资人引发的纠纷。

在公司解散过程中,涉及公司清算、债务承担等也会引发大量纠纷。

刑法上涉及的罪名有,虚报注册资本罪、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等。

3、公司内部权益纠纷公司成立后各类内部纠纷一直是公司治理要面对的核心问题,而新公司法颁布后又出现了大量的新类型纠纷,使公司内部纠纷成为近两年法律的一大热点。

如股东与股东,股东与董事会等发生的股权确认、股权转让、股东权益诉讼,以及股东请求确认公司设立无效或撤消的诉讼,公司对股东或经营管理人员提起的诉讼等等。

4、企业改制、兼并及投融资法律风险企业改制案件最多的一类是指具体企业改制过程中参与改制双方当事人就改制行为本身发生的纠纷,如企业公司制改造中发生的纠纷、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造中发生的纠纷、企业分立中发生的纠纷、债权转股权纠纷、国有小型企业出售合同纠纷、企业兼并合同纠纷、其他改制方式中发生的纠纷。

还有一类就是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即纠纷的发生与改制的结果密切相关,通俗讲就是一般民商事案件中的一方当事人发生了改制行为,涉及到改制企业改制前的债权或者债务究竟由谁来主张或者由谁来承担的问题。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十大风险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十大风险


我在加拿大的时候,发现加拿大各个城市都有加拿大企业走出去的中心。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建立了很多招商引资的中心,现在中国企业要走出去,能不能由商务部牵头,在各个大的城市中心,建立一个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咨询中心,为这些走出去企业做一些服务。
第二,提前对投资国进行调查研究,制定详细、严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政治风险。
比如,2007年4月1日,俄罗斯全面禁止外国人在露天市场从事零售贸易的法律正式生效,致使近20万华商受到影响。这种政治风险是单个企业难以抗拒的。
第二,环境风险。
长期以来,部分国内企业环保意识较为淡漠,如果在海外仍不注意,容易在所在国家引起环境纠纷。
第三,劳工问题。
第四,利用进出口银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政策性金融力量,为企业"走出去"增设保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以往利用政策性金融手段的多为外贸企业,实际上这些政策性金融机构同样也可作为企业控制对外投资风险的"防火墙。
第五,创新金融政策,鼓励企业海外抄底。
现在去海外抄底有很好的时机,政府甚至可以成立一个有国际资本参与或参股的中国海外联合收购基金,把国际上有名的PE也吸引进来,也利用"外资"去收购合适的"外资",以及进行投资和并购。另外,政府应该帮助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参与"海外抄底"。许多优秀的民营企业甚至比国企经营更务实、策略更灵活、更富有效率,但却不像国企那样拥有雄厚的资金保障以及获得贷款。政府是否也可以考虑出台政策,让民营企业可以用房产、企业资产等做抵押获得资金进行海外并购和投资,以及在税收和人才招聘上提供方便。
标准本来是一个公开的概念,专利是一个私有的、独占的概念。发达国家先设好了一个标准,发展中国家必须按他的游戏规则办,这个标准因此变成专利,实际上阻碍了自由贸易。要反制这个规则不是靠企业能做得到的,需要整个国家的力量来做这件事。商务部2007年在WTO谈判当中,已经提交了这个议题。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文化风险识别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文化风险识别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文化风险识别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发展趋势。

然而,国际化经营带来的文化风险也是不可忽视的。

文化风险是企业国际化经营所面临的最大的风险之一,而其对企业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因此,企业必须充分识别文化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管理,以确保国际化经营的成功。

文化差异是文化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生活方式、观念、习俗、价值观等都是有所不同的。

这些差异给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带来了很多困难和挑战,如沟通障碍、文化冲突等。

文化风险不仅会影响企业的营销、生产和管理活动,还会挑战企业的道德和社会责任要求。

以下是文化风险的一些具体表现:1.沟通障碍。

不同的语言、口音、意象等会对企业的沟通产生影响,影响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的声誉和形象。

2.文化不同造成的商业冲突。

不同文化中的商业规则也可能不同,从而导致误解、争执和法律纠纷。

3.政治、法律环境。

由于政治、法律环境的不同会影响企业的运营方式和管理效率,因此也会对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产生巨大的风险。

如何识别文化风险?以下是几个方法:1.了解目标市场和文化背景。

企业需要了解目标市场和当地文化背景,比如宗教、风俗等。

从而更好地把握文化差异。

2.建立跨国团队。

建立一个由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组成的团队,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文化差异,并制订更符合当地文化背景的经营策略。

3.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当地市场和文化背景,从而降低文化风险。

在识别文化风险之后,企业还需要采取措施进行风险管理。

以下是一些方法:1.加强沟通和文化交流。

企业应加强和当地员工、合作伙伴和客户的沟通和文化交流,以增进相互理解,减少误解和冲突。

2.建立相关制度和流程。

企业应建立相关的业务流程和制度,确保其在国际化经营中符合当地法律法规、商业规则和道德标准。

3.培训和教育。

企业应加强员工的国际文化教育和培训,使其能够适应不同文化环境。

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管理

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管理

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管理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呈现全球化态势,为了提升技术、拓展市场,各公司国际化进程也逐渐加快。

国际化给企业带来诸多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和风险,如高额罚款,设备扣押,员工人身威胁等。

如何在国际化进程中有效识别风险,规避风险,减少影响,扩大机遇,是摆在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企业国际化进程中面对的风险1.社会及政治环境风险社会政治环境较国内复杂多变,对于企业的国际化进程造成较大影响。

如战乱、环保政策、宗教信仰、恐怖主义、政局失稳、政策因素、国家关系、中国威胁论,政权变更等。

中资企业近年来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国际业务大幅增加,尤其是在国外当地建厂投资项目,受东道国的政治环境影响较大,西方的竞选制,换届期间各方舆论频出,风险频发。

2.法律及合规风险西方的法律体系发展多年,比较成熟,非常细化。

而在合规管理的问题上,中国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域外经营过程中由于对于异国法律法规的不了解、不清楚、不理解、不全面、合规管理执行不到位而受到他国法律制裁的案例屡见不鲜。

如由于不懂劳工法律、工会的相关规定等导致项目实施暂停,无法正常交付的现象屡见不鲜。

3.文化差异风险由于各国文化的不同,在国际化进程中面临语言理解、宗教信仰、做事风格、时间观念、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沟通不畅,时间增长,误会频多,进而影响国际化进程中谈判、项目执行、并购、文化融合等活动中的效果,甚至造成重大冲突。

4.管理方式及成熟度风险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和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的推动下,大部分企业迅速扩张,野蛮生长,近年来,随着各个行业发展速度放缓甚至开始下滑,企业不得不走向多元化、国际化和转型。

西方发达国家管理专业化成都较高,除产品外,对管理及工作质量都有较高要求,但我国企业的管理结构和制度体系还以职能型为主导,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程度、管理成熟度普遍偏低。

如在国际项目中,通常要求供货方按照国际项目管理的框架和标准进行项目的管理和交付,我们的机制体制、责权配置、人员能力等各方面与客户要求都存在差距,现有的职能式不能完全满足市场对项目高效运作的要求,导致项目常常无法按时完成,项目质量不高,风险的影响面较广。

针对国内企业安全的十个漏洞

针对国内企业安全的十个漏洞

针对国内企业安全的十个漏洞国内企业安全面临的十个漏洞:1. 不足的安全意识:许多员工和管理人员缺乏对安全风险的认识和敏感性,容易忽视基本的安全措施,如弱密码、未更新的软件和威胁意识。

2. 不完善的网络设施:很多企业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上存在漏洞,包括不安全的无线网络、缺乏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等。

3. 漏洞未及时修补:企业通常依赖供应商提供的补丁来修复软件漏洞,但经常存在延迟或未及时安装更新的情况,给黑客提供了可乘之机。

4. 隐私保护不力:很多企业对员工和客户的个人信息保护不够,可能存在数据泄露、未经授权访问和盗窃等风险。

5. 社交工程攻击:黑客可以通过社交工程手段获取敏感信息,如通过假冒企业员工或客服人员的身份骗取密码或其他敏感信息。

6. 员工错觉:很多员工认为企业安全是由IT部门负责,自身对安全的责任感较低,容易成为黑客攻击的弱点。

7. 外包服务安全:企业通常会将某些业务外包给第三方,但如果不对外包服务提出相应的安全要求,可能造成信息泄露和数据丢失的风险。

8. 供应链攻击:黑客通过攻击企业的供应链环节,如恶意软件植入和假冒供应商等手段,从而获得对企业网络的访问权限。

9. 管理不善的移动设备安全:随着移动办公的普及,企业中的移动设备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包括未加密的数据传输、失窃和丢失的风险。

10. 不规范的员工操作:员工在操作网络和系统时可能存在违规行为,如下载未经验证的软件、访问非安全网站等,给企业的安全造成威胁。

针对这些漏洞,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提升安全水平: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安装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及时修补漏洞,保持软件和系统的更新;加强隐私保护措施,包括加密敏感数据、设置访问权限等;加强对社交工程攻击的防范,培养员工的警惕性;强调员工对安全的责任,并进行相关培训;确保外包服务商的安全措施,并加强监督;加强供应链管理,确保供应商的安全性;规范移动设备的使用,并加强对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定并执行相关的安全操作规范,提高员工遵守规则的意识。

在国际化过程中所遭遇的经济风险的例子

在国际化过程中所遭遇的经济风险的例子

在国际化过程中所遭遇的经济风险的例子
在国际化过程中,企业面临多种经济风险。

以下是一些例子:
1. 汇率风险:当企业进行跨国贸易时,涉及不同货币的交易,汇率波动可能会对企业的经济状况产生影响。

如果一个企业将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当本国货币升值时,产品变得更昂贵,可能导致销售下降;相反,当本国货币贬值时,产品变得更具竞争力,但进口成本可能会上升。

2. 市场风险:进入新的国际市场时,企业可能会遇到不同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

例如,本地市场对某种产品可能需求不高,竞争激烈,或者本地消费者对品牌和文化有不同的偏好,这些因素都可能对企业的市场份额和销售额产生影响。

3. 法律和政策风险:不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环境差异巨大,涉及进出口限制、关税、税务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需要遵守不同国家的法律规定,如果没有适应当地法规的能力和灵活性,可能会面临法律风险和合规问题。

4. 经济衰退和政治不稳定性:国际经济环境和政治形势的变化都可能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

经济衰退可能导致需求下降,政治不稳定性可能带来市场不确定性和投资决策的困难。

5. 供应链风险:在国际化过程中,企业可能依赖来自不同国家的供应商,这使得供应链更加复杂和脆弱。

一些因素,如自然灾害、政治动荡或国际贸易摩擦,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或延迟,给企业的生产和交付带来风险。

这些只是一些可能的例子,不同企业面临的经济风险因其行业以及国际化程度的不同而异。

在国际化过程中,企业应该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以减少经济风险并提高成功的机会。

2022年中国企业国际化并购的四大风险

2022年中国企业国际化并购的四大风险

中国企业国际化并购的四大风险中国企业越来越多的进行跨国并购,这些企业必需把业务重组和整合问题放在首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中国企业近20年的积累,跨国并购的大事也越来越多。

假如说前几年的跨国并购还是以如何备战“狼来了”的被动并购为主,2022年则是一个转折性的年份,中国企业开头大规模地“走出去”,加快绽开对外跨国并购的步伐。

对于在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外资企业而言,并购是一种自然的商业行为,其目的是在价值分析和商业考虑的基础之上的成长步法,这种清楚地商业目的为企业扩张选准舞台。

然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机则简单得多。

尤其是目前中国企业进行的跨国并购仍处在初始期,欲扩张的企业最需思索跨国并购的初衷是什么。

从明确清楚并购的目的动身,并购企业必需把业务重组和整合问题放在首位,实现并购的协同效应,同时对以下几种主要风险进行猜测和防范,将能使中国的并购企业领会无限风光时,获得另一番的健康成长体会。

企业文化融合不到位导致的风险鹰的生命可达70岁,在40岁时,喙变的又长又弯,几乎遇到胸脯;爪子开头老化,无法有效的捕获猎物;羽毛长的又浓又厚,翅膀变的非常沉重,使得飞行非常吃力。

此时的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150天漫长而苦痛的蜕变,重生。

它必需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并停留在那里,不得飞行。

首先用喙击打岩石,直到其完全脱落。

然后悄悄地等待新的喙长出来。

鹰会用新长出的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一根拔掉,鲜血一滴一滴洒落。

当新的趾甲长出来后,鹰便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

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鹰重新开头飞行,重新再度过50年的岁月。

这是TCL总裁李东生讲的故事,而背后动因在于TCL购并汤姆逊和阿尔卡特之后始终未能扭亏而发出的感慨,文化融合与重生成了TCL现阶段最大的阻力。

而联想购并IBM的全球PC业务,最关注文化融合问题。

收购一年后,柳传志说,此次收购最大的风险是文化上怎么磨合,当时对文化方面的考虑是:经过深化调查和谈判,发觉双方的工作语言是共同的,管理模式基本上是一个层次,这为胜利收购奠定了整合的基础;另外,针对领导风格的差异,在收购前期,双方提出三个词作为合作的指导思想:坦诚,敬重,妥协。

中国企业国际化中的风险管理

中国企业国际化中的风险管理

企业一旦进入全球化,就犹如驶入大海,环境更加复杂和多变,面临更为广阔的战场,各种风险将潜伏于四周,哪怕是细微的气候变化,下一刻都可能是不期而至的惊涛骇浪金融危机的洗礼,使得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普遍遭受重创,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第二梯队虽未能幸免,但毕竟影响有限,这似乎也预示着全球经济的重心首次向东方敞开了大门,赶超的机会就在眼前。

海外抄底机遇真的到来中国企业在变革开放30年中早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雄厚的资金,企业家们也都渴求着更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实现国际化运作,当下应该正是企业家们开疆拓土、进行海外抄底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

首先,次贷问题引发的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向实体经济蔓延,各国证券市场难挡下跌之势,一些企业的股价不断创出新低,甚至跌破净资产。

金融海啸导致大宗商品价格猛跌,布伦特油价在2008年7月创下145.39美元/桶的历史新高之后,如今已经下跌了一半左右;而伦敦铜价在2008年7月3日达到8985美元/吨的历史高位之后,2009年2月18日曾下跌至3291美元/吨,跌幅超过60%。

其他主要金属的价格也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虽然近期价格有所反弹,但是资产价格与高峰时相比仍然处于低位。

这对于急需“走出去”融入全球经济的中国企业而言正是良机,很多企业也正在摩拳擦掌准备境外收购。

其次,中国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其资产负债表状况在不断地得到改善,资产余额从2004年底的约8万亿元增加至2008年11月份的逾16万亿元,增加了一倍多。

目前中国政府积累了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一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并且在必要时可以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提供支持,也能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融资活动提供巨大支持,且目前中国的银行业状况良好。

海外并购应警惕两类风险中国企业逐渐实现国际化,将是未来中国经济保持进一步发展的必经阶段,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国际化不是目的,而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所以企业家在走出去之前,必须审慎地考量自身,只有勇气与眼光同在,信心与实力并存,才是迈向成功的基础。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风险分析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风险分析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风险分析第一篇: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风险分析摘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众多出口企业将获得进出口经营权,这意味着它们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但由于某些出口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使得其面临着较多的风险因素。

在出口过程中要求我们的企业要充分认识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经营的安全性和连续性。

在当今的产业链中,客户资源渠道对拓展企业经营领域,以及稳步增加企业盈利点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依靠技术优势、融资能力和海外客户资源渠道顺利走上国际化道路的企业越来越多。

这种国际化依托于现有渠道资源,以满足现有客户更多更高的需要为出发点,发挥自身的优势,是一个企业成功实现国际化的必经之途。

面对日渐宏阔的走出去大潮,企业应该认真研究走出去的利弊和自己力所能及的作为。

关键词:出口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对策引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众多出口企业将获得进出口经营权,这意味着它们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但由于某些出口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使得其面临着较多的风险因素。

在出口过程中要求我们的企业要充分认识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经营的安全性和连续性。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风险1.1 企业面临的危险及措施1.1.1当前出口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1.贸易壁垒风险。

在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放慢的条件下,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纷纷采用各种壁垒来限制进口国外的产品。

这些贸易壁垒多种多样且经常变化,出口企业如不能及时把握、了解和适应这些壁垒,在出口产品时就会陷于被动。

如进口限制是进口国保护本国市场常用的措施之一,但进口国何时采用、对什么商品采用、对哪些国家采用等具有不确定性,出口企业对此较难预测,如企业的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于某一国家或地区,则当此国家实施进口限制时会对企业出口造成极大的影响。

2.面临进口国厂商或消费者起诉的风险。

国际贸易面对较为复杂的法律环境,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不同于国内法律,如在美国,即使产品没有造成实际损害但根据其可能性就可以认定损害赔偿责任,而我国法律则规定只对产品发生的实际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风险及防范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风险及防范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地风险及防范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曹衡燕指导老师: 肖黎摘要:论文以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方法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地优劣势、机遇和挑战.接着论文重点探讨了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地各种风险.最后以我国中小企业自身地优势和机遇为依据,文章提出了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地风险防范措施.关键字: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防范措施1 引言1.1问题地提出与研究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地不断加深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各个市场地逐步开放,国内市场逐渐国际化,中小企业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国际化经营地问题. “国际化”是当代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地必由之路,是发展和壮大地必经阶段.但国际环境地复杂性和不可控制性,中小企业自身条件地限制,使得中小企业地国际经营面临很大地风险.这些风险地存在正在影响着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地积极性,并且对已经“走出去”地企业地经营效益产生了深刻地影响.如何防范风险,已成为中小企业需要面对地重要课题.因此研究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地风险及防范是非常必要且具有现实意义地.1.2 国内外研究动态1.2.1国内研究动态刘淑文(2000)指出中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无论是在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还是微观上提升企业技术管理水平,加速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其有形效益和无形效益都是十分显著地;匡素勋(2000)认为已开业地境外投资企业,为我国外向型经济地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地重要作用;郭毓东(2011)总结出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地问题并给出相应地对策;刘志光(2008)认为国际经营给中小企业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吴汉嵩(2006)明确了际化经营地内容;高昌希(2004)提到我国中小企业势单力薄,靠自己单枪匹马与强大对手硬拼是不足取地,而应该凭借自身优势扬长补短,在营销方面采取适宜、巧妙地策略;朱珠(1996)探讨了中国企业国际经营地特点;张有才,史峰(2006)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主要模式;余金花,程南洋(2004)认为影响中小企业选择国际化经营路径地主要因素包括面临地外部环境因素、中小企业自身组织结构因素、中小企业拥有地各种资源因素.公丕芹,李文臣(2008)对于我国中小企业地国际化路径给出了建议. 1.2.2国外研究动态Kojima(1978)认为:对外投资企业与东道国相应工业地技术差距越小越好,这样容易在海外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找到立足点并占领当地市场;Lan H.Giddy,Stephen Young(2000)认为中小企业跨国投资地优势来自于生产经验、低成本以及市场适应性;T.Wells(1976)地小规模技术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主要有三个方面地优势特征:一是拥有为小市场服务地小规模生产技术,这可以迎合低收入国家制成品市场需求量有限地特征。

新时期企业面临的十大税收风险

新时期企业面临的十大税收风险

新时期企业面临的十大税收风险新时期尤其是全面实施“营改增”后,不仅是给企业税制带来巨大的变化,而且对合同签订、计价方式、供应商选择等管理问题带来新的挑战,并可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

一、程序风险:新时期企业经历“三证合一”、“五证合一”等新的规定,加之新的税收政策不断出现,税收申报、缴纳等程序方面的要求越来越多,这就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因此根据税务机关要求的程序、时间和相关资料准时处理,否则会给企业带来税收风险。

依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第62条规定,纳税人未根据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的,可被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被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

二、纳税人身份选择风险:纳税人的身份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种身份的纳税人计税依据、计税方法、税率等不同。

一般纳税人的计税方法是本期应缴税款=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而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简易计税方法,企业的身份不同,对业务和税负的影响也不同,加之一般纳税人不可转为小规模纳税人,因此应合理筹划纳税人的身份,降低税负和风险。

三、适用税率风险:许多企业由于涉及许多不同税率的业务,如建筑企业给客户开具发票涉及的税率主要有17%(商品销售)、11%、6%、3%等,宾馆餐饮业主要涉及17%(商品销售)、13%(农产品销售)、11%、6%、3%等税率,根据财税〔2016〕36号文件附件中第三十九条规定,纳税人兼营销售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适用不同税率或者征收率的,应当分别核算适用不同税率或者征收率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的,从高适用税率。

因此纳税人销售业务中有不同税率的,应在发票中分开、分别列明详细的项目、不含税金额和税率,以免增加企业税负。

四、纳税地点的风险:增值税企业大部分都是在企业所得地计算、缴纳增值税,但如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纳税地点会出现变化,《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第(七)规定:一般纳税人跨县(市)供应建筑服务,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税的,纳税人应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按2%的预征率在建筑服务发生地预缴税款后,向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纳税人应根据上述计税方法在建筑服务发生地预缴税款后,向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

国际工程合同风险top10

国际工程合同风险top10

国际工程合同风险to101. 法律与合规风险: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法律法规,企业在签订合同前必须深入了解目标国家的相关法律,包括建筑法规、劳动法、税法等,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 政治与经济变动风险:国际工程项目往往受东道国的政治稳定性和经济状况影响。

政治动荡可能导致项目中断,经济衰退可能影响资金链。

企业应密切关注目标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制定应对策略。

3. 汇率与通货膨胀风险:货币价值波动和通货膨胀会直接影响项目成本和收益。

企业应通过多种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如期货合约、期权等,以锁定汇率和控制成本。

4. 融资与信用风险:国际项目通常需要巨额资金支持,融资难度较大。

企业应提前规划融资方案,选择信誉良好的金融机构合作,并评估合作方的信用状况。

5. 技术与设计风险: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在不同国家有所差异。

企业需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当地标准,并进行技术创新以提升竞争力。

6. 项目管理与协调风险:国际工程项目涉及多方协作,项目管理复杂。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体系,加强与各参与方的沟通协调。

7. 环境与社会风险: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日益受到重视。

企业应遵守环保法规,采取措施减少环境影响,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8. 人力资源与劳动力风险:跨国项目常常面临人才短缺和劳动力管理问题。

企业应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包括培训本地员工和引进外籍专家。

9. 供应链与物流风险:国际物流复杂且易受外部因素影响。

企业需建立稳定的供应链体系,确保物资供应的及时性和安全性。

10. 知识产权与争议解决风险:在国际市场中,知识产权保护尤为重要。

企业应加强知识产权的申请和保护工作,并在合同中明确争议解决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企业国际化的十大风险经济的全球化使得国外跨国企业纷纷加大国际扩张的步伐,中国由于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低廉的劳动力、优惠的政策等优势,吸引诸多国际巨头大举进入,对国内企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在这种环境下,国内企业意识到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因而国际化成为优秀企业的唯一出路。

国内企业的国际化冲动由来已久,从海尔、中石油、华为,到宝钢、TCL、联想,再到上汽、吉利、中移动,参与国际化的国内企业队伍不断壮大,海外并购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大,似乎让人们看到了国内企业国际化的希望。

但在众多国内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坎坷和失败,国内企业似乎集体遭遇了国际化不适。

可以肯定的是,国内企业对于国际化是有备而来,但国际化对于缺乏总体竞争力和海外扩张经验的国内企业来说绝非易事,各种经营管理风险随之产生,成为国际化道路上的拦路虎。

这里总结出十大风险:战略风险——企业实施国际化,应该明确国际化对于企业整体经营所起的作用,将国际化纳入战略体系,在战略统筹下设计国际化路线。

按照海尔的设想,通过进入欧美市场,可以树立国际知名度,再进入其他国家就会非常顺畅,这就是“先难后易”的思路;而购买美国家电厂可以实现设计、制造、销售一体的本土化,融入当地市场。

但在实践中,海尔并没有赢得美国市场的认可,只能长期在低端市场徘徊,不仅难以实现战略目标,海外工厂还拖累了公司的总体业绩。

TCL收购了汤姆逊的电视机业务时曾乐观估计18个月实现扭亏,还能获得大量专利技术,却没有考虑电视机业务在实力不俗的汤姆逊手下长期亏损,而当初GE将电视机业务转给汤姆逊也是由于难以盈利,TCL果真有起死回生的仙丹妙药?足以看出TCL 决策上过于轻率。

另外,TCL虽然在收购中没有动用现金,但汤姆逊更是没有付出任何代价就清理了不良资产,况且电视机元件中最值钱的显像管不在交易之列,汤姆逊还保留了电视机业务1/3的股份,很难看出究竟谁占了便宜。

反观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西门子为出让手机业务反而倒贴了2.5亿欧元,战略决策上的差距显而易见。

人力资源风险——对海外公司高层进行有效管控是国际化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授权过多会导致经营失控,授权过少则会降低海外公司反应速度,影响业务的正常开展。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原油期货交易中亏损5.5亿美元,陈久霖个人权力过大是重要原因,他不仅是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执行董事兼总裁,还同时兼任中航油集团的副总经理,中航油集团、新加坡公司对其缺乏有效监管。

中航油在授权上的问题虽然早有暴露,但风险被公司之前良好的业绩表现所掩盖而未引起足够重视,教训不可谓不惨痛。

由于国内公司在国际上尚未得到广泛认可,因而在国际化过程中往往会遭遇人员流失的问题,严重影响到企业合资、并购前后的平滑过渡,这主要是由于国内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欠缺,针对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等尤其缺乏,此外还涉及到企业文化的融合。

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后,在TCL与阿尔卡特合资的TA公司有600名原阿尔卡特员工。

但据最新的消息,这些人“差不多都走了”,包括高层管理人员到市场等部门的经理及普通员工。

在TCL 并购阿尔卡特手机业务过程中,当初为了稳定原阿尔卡特员工的心,TCL在新公司设立后,一直都保留了原阿尔卡特员工的薪酬待遇。

由于当初并购的时候并没有对这种制度有明确说明与解释,一直成为原阿尔卡特员工猜疑的问题。

后来,TA公司又宣布实施统一薪酬制度,这必然导致原来阿尔卡特方的员工产生心理落差,纷纷离职。

阿尔卡特作为跨国公司,其战略在于培养人才,放长线钓大鱼,所以在对员工的薪酬制度上,采取的是高底薪低提成的制度。

在这个制度下,原阿尔卡特手机员工已经习惯于让公司承担风险,个人抗御风险能力和承受能力不强。

而TCL手机一直采取的是低底薪高提成的薪酬制度。

所以,当TCL掌握TA的话语权后,在变革薪酬制度方面,就会让原阿尔卡特销售人员的压力陡然增加,薪酬风险加大,因不适应而选择出走。

自从被联想收购后,IBM PC大中华业务团队有超过三成的员工选择了离开。

员工的风险,也就是IBM公司原来的员工是否会认同联想的管理,是否能接受联想的文化,能否继续为新公司服务的风险。

国际化人才的风险。

尽管近些年联想不断吸收中国到海外读书、有海外工作经验的人员,但是离国际化的人才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而且骨干员工主要是在本土发展、培养起来的。

联想如何吸引和培养国际化的人才,去管理新的联想,实现新联想在全球200多个国家的有效运作,将是联想面临的又一大风险。

海尔在国外的公司,除了少数几个管理人员由国内派驻外,其余全部在当地聘用,而发达国家工人的工资往往是国内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特别是在处理加班问题上,虽然国外员工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加班,但是国外大都要求严格按照本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支付加班报酬,并且很多员工本身并不愿舍弃休息时间去加班,因此这不但给海尔带来很大的资金压力,而且也带来了管理上的难题。

财务风险——联想则不仅以现金和承担债务的方式向IBM支付了17.5亿美元,还让IBM获得高达19%的联想股份。

资金链的风险。

联想在成为TOP后,在今后的几年需要向国际奥委会提供6000万到8000万美元的直接赞助。

但是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按照通行的算法,还需要至少3-5倍于赞助金额的资金用于公关、市场推广、市场促销等活动。

这样,联想在该计划上的资金投入就在3亿美元以上,而这是联想目前手中所掌握现金的全部。

联想2003年的收益为10亿元人民币。

计算下来联想要把两年多的纯利抛向这一昂贵的项目。

而随着个人电脑市场竞争的白热化,联想能否在今后几年中获取足够的利润以支撑这一计划,也就是说联想有没有足够的实力玩好这一富人游戏,是其面临的首要风险。

海尔在国际上的现金流一定是负数,他们必须从中国的母公司抽调资金。

海尔在海外市场很大程度上只是小规格品种获得了成功,大多数的产品并没有如愿以偿,甚至没有中国出口的数量大、品种多,而利润也大多数来自国内生产的在国内和国外销售的产品。

运营风险——国内企业由于整体实力不强,“走出去”后普遍缺乏海尔在美国建厂缺乏实力使风险成为必然。

业务的整合和企业文化的磨合的风险,也就是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后,能否将原来IBM的业务与联想的业务有效地进行整合,能否充分发挥各自的原有优势,并形成新的业务优势,同时由于IBM和联想原来是在不同的国际背景和文化背景下开展业务,现在合二为一,能否将不同的企业文化整合到一起,二者之间的文化在整合过程中是否会发生冲突,从而造成公司整体运行不畅等,都是新公司面临的风险。

营销风险——企业从设计产品开始,到定位、分销和促销活动的全过程,都必须深入市场,进行调查研究。

通过市场的调研活动,掌握相关的情报资料信息,包括顾客需求信息、竞争者信息、国家宏观经济及相应的政策信息、国际政治与经济形势以及其他信息。

企业的营销活动,必须在充分掌握了相关信息资料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展开,否则企业营销活动就会产生风险。

例如:IBM的PC业务被联想并购后,公司的牌子换了,原有公司的客户特别是欧美客户是否认可联想,是否相信联想的技术实力和服务能力,是否还会继续购买被联想并购的原IBM的产品,都是营销潜在的风险。

品牌风险——由于企业的管理不善、同行竞争甚至遭遇恶意破坏或者是外界特殊事件的影响,而给企业或品牌带来风险。

尤其是企业多元化经营过程中一种常见的风险便是品牌稀释的风险,在多元化经营过程中,不少企业更多考虑的是经济利益的得失,而忽视了多元化对品牌的负面影响以及消费者的接受程度。

不适当的品牌延伸会带来企业品牌稀释的风险甚至导致品牌恶性化。

技术风险——技术创新风险,是指由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技术创新项目本身的难度与复杂性、创新者自身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而导致技术创新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

技术创新风险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政策风险、生产风险和管理风险。

(铱星移动通信系统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设计的一种全球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它通过使用卫星手持电话机,透过卫星可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拨出和接收电话讯号。

)耗资50亿美元确最终失败。

铱星计划的失败不是技术的失败,或者说不仅仅是技术的失败,而是一个建立在跨国家、跨组织、跨技术学科和跨产业的多个管理层面的、巨型的、复杂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的失败;是创新过程中诸多不利的风险因素集合产生的结果。

文化风险——国际化跨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可避免地会面对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

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由于文化环境因素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使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目标相背离,甚至导致企业经营活动失败的可能性。

因此,对文化风险的正确认识与系统分析对于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TCL与阿尔卡特的合资公司TA (TCLAlcatelMobilePhoneLimited)成立之初曾经拥有超过5500万欧元的现金和总计1亿欧元的各种资产;但八个月之后,它就亏损已超过6.6亿元。

按1欧元约合10.6元计,TA公司不到三个季度便因为裁员赔付蚀光了TCL拿出的5500万欧元“嫁资”。

问题的出现根源于中法两国文化的不同。

不同的文化决定了人们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行为的看法不同,引起的社会,经济影响也不同。

政治风险——由于政治与经济密不可分,国内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往往会遭遇政局动荡、政策调整、政治抵制等政治风险,由于影响深远、破坏性强,政治风险甚至成为经营、管理之外的最大风险。

中移动竞购巴基斯坦电信失败,部分原因就来自西方国家的阻挠;中石油虽然最终收购哈萨克斯坦油田成功,但由于哈方政府为保持对本国资源的战略控制而进行干预,中石油不得不作出让步,使得部分商业目的难以实现。

投资选项风险——国内企业缺乏国际化经验,因而在海外扩张的投资项目选择上屡屡出现问题。

并购阿尔卡特手机业务,当时移动公司管理层看情况过于简单,认为该公司不到1000人,而且没有工厂,只有研发和营销体系,因此就自己设计了收购方案。

表面看省了几百万欧元的咨询费,但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却没有预料到,去年第四季度居然出现了3000万欧元的亏损,今年一季度的亏损甚至大于TTE欧美业务的亏损。

省了小钱花了大成本,这是企业国际化的一个教训。

中国企业走出去必须对跨国并购前期的调研与分析下最大力气,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足够估计,对自身能力客观评估,不要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项目,而借助有经验的咨询机构是必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