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传热学第一章 绪论

合集下载

传热学第一章 绪论

传热学第一章 绪论
是无做功过程。 (4)热力学研究热量在一段时间内总的交换量(J),而传热
学着重于单位时间的换热量(W)。
二、传热学课的重要性
a 日常生活中:
冰箱和电视机放置 暖气片的设计 保温温度的选择
b 石油工业中: 输油管道(埋深、保温) 稠油开采(注蒸汽)
三、两种热传递过程
稳态过程:温度不随时间变化
Q1 A1 bT14 ,
Q2 A2 bT24
Q1,2 A1 bT14 A2 bT24 A b (T14 T24 )
第三节 热阻的概念
公式Q A tw1 tw2 A t 及


公式Q c A(tw t f)
可改写成公式Q t t 及 (A) R
(3)辐射力的计算公式(四次方定律)
Eb bT 4 b — 斯蒂芬 波尔兹曼常数,5.6710-8 W m2 K 4
T — 黑体的绝对温度, K
对于非黑体,E bT 4 — 黑度(发射率)
以上讲的是热辐射,而不是辐射换热。
(4)辐射换热
tw1
tf
tw2
透明气体
考虑两个无限大平板的 辐射换热(黑体)
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
(2)特征:
a. 物体间无相对位移;
t1
b.物体间必须相互接触; b.没有能量形式的转化。
Q
t2
(3)导热量的计算
δ
x
如上图所示的大平壁,若其两侧壁面各点温度保持不变,
分别保持为tw1及tw2,且,则热量将从tw1一侧传向tw2一侧。此 时通过大平壁的热流量Q可表示为:W
(1)热对流:
流体的各部分之间由于相对宏观位移而引起的热量传递。

传热学

传热学

物体上等温线
1
传热学 第2章 稳态热传导
2.2 导热问题的数学描述
根据热流密度公式 q
dt ,研究热流密度 A dx
值应先知道物体内的温度场。
t f ( x, y, z, )
(2-6)
确定导热体内的温度分布是导热理论的首要任务
理论基础: 傅里叶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1
传热学 第2章 稳态热传导
且与λ无关。
t t1
通过平壁内任何一个等温面的
热流密度均相等,与坐标x无关。
导热热阻(Conductive resistance)
q t1 t2
q
t2


t1 t2
总热阻: R

o
x
Φ Rλ
δ
A
K /W
t1
t2
传热学 第2章 稳态导热
课堂练习: 一砖墙的表面积为12m3,厚260mm,平均 导热系数为1.5w/(m.k),设面向室内的表面温
t 0
2. 非稳态导热的类型 周期性导热(Periodic unsteady conduction): 物体的温度随时间而做周期性的变化。 瞬态导热(Transient conduction): 物体的温度随时间的推移逐渐趋近于恒定的值。
传热学 第3章 非稳态导热
3.1.3 第三类边界条件下Bi 数对平板中温度分布的影响
Bi 0
t τ =0 τ 1 τ τ t∞ -δ 0 δ x
2 3
Bi
t
t0
Bi 0 (1)
t
τ =0 τ τ τ
t∞
1 2 3
t0
τ =0 τ τ τ

传热学-第一章-绪论lujinli

传热学-第一章-绪论lujinli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可 以自发地由高温热源传给低温 热源 有温差就会有传热 温差是热量传递的推动力
2. 传热学与工程热力学的关系

(heat transfer and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

工 业 大
(1)热力学
+
传热学 = 热科学(Thermal Science)
Figures




安 徽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imation




安 徽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安 Chapter 1 Introduction

工 业
何谓传热? (What)
大 学
如何传热? (How)
CHAPTER 1
大 导热 / Conduction

– 稳态热传导
CHAPTER 2
– 非稳态热传导
CHAPTER 3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热传导问题的数值解法
CHAPTER 4
对流 / Convective
– 对流传热的理论基础
CHAPTER 5

徽 工 业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5.9

Learning Objectives


业 大 学
学生必须理解所论主题的有关术语的含义及其与物 理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传热学绪论的难点、要点和求解方法

传热学绪论的难点、要点和求解方法
第一章 传热学绪论的难点、要点和求解方法
一. 基本知识点
1.传热学:研究由温差引起的热量传递规律的科学。 2.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1)导热:由于微观粒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物体各部分之间无宏观相对 位移。 导热的热量传递方程由傅立叶定律表示,对于一维导热问题
A t x
AT 4
实际物体
AT 4
3.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 (1)传热过程 将热量由壁面一侧流体传递到壁面另一侧流体的过程称为传热过程。 通常传热过程中三年中 传递方式都存在。 (2)传热过程计算 传热方程式
Ak (t f 1 t f 2 )
传热系数
k
1 1 1 h1 h2
负号表示热量传递方向与温度梯度方向相反。 导热是物质固有的本质,因而导热系数是物性参数。通常金属导热系数最高,液体次之,气 体最差。 (2)热对流 对流是指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 从而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 冷热混合所引起的热量 传递现象。 对流只发生在流体中。流体中同时存在不规则热运动,因而对流必然伴随导热现象。 对流分为自然对流和受迫对流,本质区别是引起流动的原因。 对流换热是指运动的流体与相接触固体壁面之间的由于存在温差而引起的热量传递现象。 对 流换热机理与紧靠壁面的薄膜层的热传递有关,实质是对流与导热的联合作用。 对流换热基本公式为牛顿冷却公式
、换热面几何形状等有关。 (3)热辐射 物体通过电磁波传递能量的方式为辐射,因热的原因发出辐射的现象为热辐射。 热辐射的波段是指 0.1μm-100μm。物体具有温度就具有热辐射能力。 热辐射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能量转换过程:热能-辐射能-热能黑体的辐射能计算公式采用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传热系数不仅与流体物性相关,还与换热过程有关。 3.热阻 热量传递的阻力。分为传热热阻、导热热阻、对流换热热阻和辐射换热热阻。

传热学

传热学

传热学第一章绪论1.传热学的定义: 研究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热能传递规律的科学.2.热流量(heat transfer rate):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给定面积A的热量,记为Φ,单位为 W3.热流密度(或称面积热流量):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记为q,单位是 W/m24.稳态过程与非稳态过程稳态过程:热量传递系统中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改变的过程非稳态过程:各点温度随时间而改变的过程5.热传导的定义: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时,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过程1)导热是物质的固有属性2)固、液、气等均具有一定的导热能力3)纯导热只发生在密实的固体和静止的流体中导热现象的判断?1)有温差;2)密实固体或静止流体6.模型一平壁稳态导热.影响因素:平壁面积,厚度,温差平壁稳态导热的计算公式:7.λ —热导率,又称导热系数.单位:W/(m·K) (热物理参数)8.热对流:流体中温度不同的各部分发生相互混合的宏观运动而引起的热量传递现象特点: 1)发生在流体中2)流体内部必须存在温差3)流体必须有宏观运动4)伴随着热传导9.对流传热:流动的流体与温度不同的固体壁面间的热量传递过程.(热对流的一种方式,传热学研究方式).分类:按流体流动的起因:1)自然对流、自由对流:流体冷、热各部分密度不同而引起的2)受迫对流、强迫对流:流体的流动是在外力(在泵或风机)作用下产生的技巧:给出流体速度的为强迫对流按流体有无相变:1)无相变的对流传热2)有相变的对流传热:沸腾换热、凝结换热10.如何判断对流传热1)发生在壁面和流体之间:参与物质类型2)壁面和流体存在温差:热量传递的前提3)流体要运动:速度体现一定不要遗漏自然对流11.对流传热的计算—牛顿冷却公式(对流传热的热量传递速率方程)当流体被加热时:当流体被冷却时:h-表面传热系数(过程量),W/(m2·K)13.热辐射:由于自身温度(热)的原因而发出辐射能的现象(heat radiation)1)辐射传热:物体之间因为相互辐射、相互吸收而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2)理想物体:绝对黑体,简称黑体(能够全部吸收投射到其表面上辐射能的物体)14.黑体辐射的斯忒藩-玻耳兹曼(Stefan-Boltamann)定律实际物体的辐射能力:注意:1)σ—斯忒藩-玻耳兹曼常数,5.67×10-8W/(m2·K4) 2)ε—发射率(emissivity),习惯上也称为黑度,物性参数15.理想模型2—两平行黑体平板间的辐射传热(相距很近,表面间充满了透明介质)16.理想模型3—非凹表面1包容在面积很大的空腔2中注意:1)辐射传热必须采用热力学温度2)注意公式的使用条件3)“动态平衡”的含义(p8)17.导热、对流与辐射的辨析:1)导热、对流只在有物质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热辐射不需中间介质(非接触性传热)2)辐射不仅有能量的转移,而且伴随能量形式的转换;3)辐射换热是一种双向热流同时存在的换热过程;4)辐射能力与其温度有关,导热、对流与温差有关;导热与对流的辨析:气、液、固均具有导热能力,纯导热只发生在静止的流体中;对流只发生在流动的流体中;18.传热过程:热量由固体一侧的高温流体通过固体壁面传给另一侧低温流体的热量传递过程 。

传热学第1章

传热学第1章

一、导言
因此,对于所有微电子机械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来说,全面了解系统在特定尺度内的微机电性质及 材料的热物性、热行为等已经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务。 然而,目前的科学和工程水平尚无法做到这一步, 于是现代热科学中的一门崭新学科——微米/纳米尺 度传热学应运而生。 早期的微尺度传热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导热问 题上,之后则扩展到辐射和对流问题。 为说明微尺度传热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扼要地介绍一些典型例子,以开拓读者的思路,但 其远远不能代表该学科的全貌,因为微尺度传热的 内涵正不断扩展
二、一些典型微热器件及其相应的热现象
到7000W/m³ 。如此高密度的热量输运是一个富有挑 战性的课题。
图1.3 计算机体系内热耗散与系 统体积的关系
二、一些典型微热器件及其相应的热现象
冷却微小系统的困难在于: 首先,冷却空气速率不能太高,以尽可能减 小声学噪音; 其次,器件结构紧凑性要求仅允许保留有限的 冷却流体空间; 第三,同样的要求不允许在模板上安装大容量 热沉; 第四,低造价的原则要求尽可能地采用塑料封 装芯片,而这又会增大芯片与模板表面之间的导热 热阻,于是热量将主要聚集在基底材料上。
二、一些典型微热器件及其相应的热现象
个量级。所以,分析薄膜中的传热问题自然成为进 一步提高仪器性能的关键步骤。 一系列的研究表明Fourier定律不适于分析高 温超导薄膜及介电薄膜在一定温度和厚度区域内的 热传导问题。在这方面,Boltzmann方程被公认为 是一种最具普适性和有效性的工具。Majumdar发 展了一个基于Boltzmann理论的声子辐射输运方程, 以分析单个薄膜中的导热。其研究表明,在微尺度 区域内,晶格振动或声子的热传导表现为辐射传热 的形式。
二、一些典型微热器件及其相应的热现象

《传热学》第1章-绪论

《传热学》第1章-绪论
™概念会分析——有思路,给出公式会计算——有 技能;
三、传热学应用实例
● 自然界与生产过程到处存在温差—传热很普遍
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 人体为恒温体。若房间里气体的温度在夏天和 冬天都保持 20度,那么在冬天与夏天、人在房间里所穿的衣服能否一样? 为什么?
● 夏天人在同样温度(如:25度)的空气和水中的感觉不一 样。为什么?
v 1904年他在哥廷根大学(Göttingen University)担任流体力学研究所的所 长,同年他发表了其具有历史意义的关于 边界层的著名论文,奠定了现代流体力学 和空气动力学以及对流换热分析的基础。 在风洞实验技术;机翼理论;湍流理论均 有杰出贡献;
v T. von 卡门是他的学生;
传热学名人-4
v 发展对流换热理论的杰出先 驱:对流换热的无量纲准则, 用实验方法求解对流换热问 题;
v 凝结换热理论解 ; v 层流入口段换热机理研究 ;
传热学名人-5
v 施密特(1892-1975),出生 于1892年2月11日,是德国的 科学家,工程热物理学,尤其 是传热传质学研究领域的先 驱;
v 他是第一个测量自然对流边界 层的速度场和温度场以及膜态 凝结的当量传热系数的人。
™ 偏微分方程(导热)和偏微分方程组(对流) ™ 数值模拟----差分方程
v 实用性也强;
™ 由实验得出的对流换热的经验公式
对学习方法的建议
v 以方法论学习为主
™课堂上要注意学习建立方程的方法; ™不要去记复杂的公式; ™要记住最基本的公式;
v 对学习效果的要求程度
™合上书忘了——不要紧,但是翻开书就能看懂,能 想起来——基本可以;
q1
=
λ1
tw1
− tw2 δ

传热学-绪论

传热学-绪论

5. 导热是物质的属性 导热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发生 。 在引力场下单纯的导热只发生在密实固体中。液 体和气体导热发生时,它们的内部必须没有宏观 的相对位移。
传热学 / 绪论
6. 热量传递方程
Φ
A
t1 t2

t2 t1

Φ A

dt Φ A dx
传热学 / 绪论
量。
传热学 / 绪论
2、定义 热量由壁面一侧的流体通过壁面传到另一侧流 体中的过程称为传热过程。
(3) 由于流体的粘性和受壁面摩擦阻力的影响,紧 贴壁面处会形成速度\温度梯度很大的边界层。
tf
tw
Φ
传热学 / 绪论
5、对流换热的分类
流动起因:强迫对流和自然对流 (单相流体对流) 是否相变:沸腾换热(液体受热沸腾)和凝结换热 (蒸汽遇冷凝结)
传热学 / 绪论
6、对流换热的基本计算公式
hA(tw t f )
二、对流换热
1、举例 烧杯 加热 水
2、对流(热对流)定义 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冷热流体相互掺混 所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 3、对流换热定义 流体流过固体壁面时所发生的热传递过程。
传热学 / 绪论
4、对流换热特点 (1) 是导热(微观热运动)与热对流(宏观热运动) 同时存在的复杂热传递过程。 (2) 必须有直接接触(流体与壁面)和宏观运动; 也必须有温差。
传热学 / 绪论
三、传热学的应用
(1)自然界中的例子
• 若房间里气体的温度在夏天和冬天都保持20度,那么 为什么在冬天和夏天人在房间内所穿的衣服厚度不一 样?
• 北方寒冷地区,建筑房屋都是双层玻璃,以利于保温 。如何解释其道理?

传热学 第1章 绪论

传热学 第1章 绪论

q1
1
t w1
tw2
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1. 热传导(Heat conduction /conduction heat transfer)
1.3 例题
解:这是通过大平壁的一维稳态导热问题 。
纯铜板:
q1
1
tw1 tw2
398W
/(m K ) 50K 0.010m
1.99106W
/ m2
黄铜板:
● 夏天人在同样温度(如:25度)的空气和水中的感觉不一样。为什么?
● 北方寒冷地区,建筑房屋都是双层玻璃,以利于保温。如何解释其道理? 越厚越好?
概述
六、传热学应用实例
在下列技术领域大量存在传热问题。 动力、化工、制冷、建筑、机械制造、新能源、微电子、核能、航空航天、 微机电系统(MEMS)、新材料、军事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
第1次课结束
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热传导 热对流 热辐射
实际的热量传递过程都是以这三种方式进行的,或者 只以其中的一种热量传递方式,但很多情况都是以两种或 三种热量传递方式同时进行。
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1. 热传导(Heat conduction /conduction heat transfer)
量传递现象。
热对流只能发生在流体之中,而且必然伴随有微观粒子热运动产生 的导热。
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热量传递是热对流和导热两种基本传热方式 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传热现象在传热学中称为对流换热。
1.1 定义 在物体内部或相互接触的物体表面之间,由于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 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称为热传导(简称导热)。
导热现象既可以发生在固体内部,也可发生在静止的液体和气体之中。 ● 必须有温差 ● 物体直接接触 ● 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传递热量 ● 在引力场下单纯的导热只发生在密实固体中

传热学概念整理

传热学概念整理

传热学第一章、绪论1.导热:物体的各个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时,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能传递称为热传导,简称导热。

2.热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给定面积的热量称为热流量。

3.热流密度: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称为热流密度。

4.热对流: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而引起的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所导致的热量传递过程。

5.对流传热:流体流过一个物体表面时流体与物体表面间的热量传递过程。

6.热辐射:因热的原因而发出的辐射的想象称为热辐射。

7.传热系数:传热系数树枝上等于冷热流体见温差℃1=∆t ,传热面积21m A =时的热流量值,是表征传热过程强度的标尺。

8.传热过程:我们将热量由壁面一侧流体通过壁面传递到另一侧流体的过程。

第二章、导热基本定律及稳态导热1.温度场:各个时刻物体中各点温度所组成的集合,又称为温度分布。

2.等温面:温度场中同一瞬间温度相同的各点连成的面。

3.傅里叶定律的文字表达:在导热过程中,单位时间内通过给定截面积的导热量,正比于垂直该界面方向上的温度变化率和截面面积,而热量的传递方向则与温度升高的方向相反。

4.热流线:热流线是一组与等温面处处垂直的的曲线,通过平面上人一点的热流线与改点热流密度矢量相切。

5.内热源:内热源值表示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产生或消耗的热量。

6.第一类边界条件:规定了边界点上的温度值。

第二类边界条件:规定了边界上的热流密度值。

.第三类边界条件:规定了边界上物体与周围流体间的表面传热系数h 及周围流体的温度ft 7.热扩散率a :ca ρλ=,a 越大,表示物体内部温度扯平的能力越大;a 越大,表示材料中温度变化传播的越迅速。

8.肋片:肋片是依附于基础表面上的扩展表面。

第三章、非稳态导热1.非稳态导热:物体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导热过程称为非稳态导热。

2.非正规状况阶段:温度分布主要受出事温度分布的控制,称为非稳态导热。

传热学

传热学

第1章绪论热量传递过程由导热、对流、辐射3三种基本方式组成。

一导热导热又称热传导,是指温度不同的物体各部分无相对位移或不同温度的各部分直接紧密接触时,依靠物质内部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进行热量传递的现象。

1、傅里叶公式(W)λ——导热系数,。

(物理意义:单位厚度的物体具有单位温度差时,在单位时间内其单位面积上的导热量。

)2、热流密度(W/m2)二热对流热对流,依靠流体的运动,把热量从一处传递到另一处的现象。

1、对流换热对流换热:流体与温度不同的固体壁面接触时所发生的传热过程。

区别2、牛顿冷却公式h——对流换热系数,W/(m2·)。

(物理意义:流体与壁面的温差为1时,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传递的热量。

)三热辐射物体表面通过电磁波(或光子)来传递热量的过程。

1、特点辐射能可以通过真空自由地传播而无需任何中间介质。

一切物体只要具有温度(高于0K)就能持续地发射和吸收辐射能。

不仅具有能量传递,还有能量的转换:热能——电磁波——热能。

2、辐射换热:依靠辐射进行的热量传递过程。

3、辐射力物体表面每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对外辐射的全部能量。

(W/m2)C b——辐射系数,C b=5.67W/(m2·K4)。

4、辐射量计算四传热过程1、总阻2、总热流密度第2章导热问题的数学描述一基本概念及傅里叶定律1、基本概念等温面:由温度场中同一瞬间温度相同点所组成的面。

等温线:等温面上的线,一般指等温面与某一平面的交线。

热流线:处处与等温面(线)垂直的线。

2、傅里叶定律(试验定律)3、各向热流密度二导热系数1、定义式2、实现机理气体:依靠分子热运动和相互碰撞来传递热量。

非导电固体:通过晶体结构的振动来传递热量。

液体:依靠不规则的弹性振动传递热量。

3、比较同种物质:不同物质:4、温度线性函数三导热微分方程及定解条件1、导热微分方程拉普拉算子。

——热扩散率,。

分子代表导热能力,分母代表容热能力。

传热学A-第一章

传热学A-第一章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流动方式:强制对流>自然对流 介质:水>空气 相变:有相变>无相变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三.热辐射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1.定义 辐射: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递热量的方式 热辐射:物体由于热的原因向外发出的辐射 辐射换热:物体之间以辐射的形式交换热量。
传热过程包含着的三个串连环节: h1, tf1
tf1 tw1 tw2
1 (h2 A)
h2, tf2
tf2
δ
1 (h1 A) δ (λA)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课上思考题
1.在锅中烧开水:都有哪 些基本传热方式,并指出?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2.改变暖气管中的水速,或把铸铁管换成铜管可否显 著强化换热?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二、传热学与工程热力学的关系 1.工程热力学:
Q = mcp (t1 − t 2)
关心的是系统的状态变化及能量变化 2.传热学:关心的是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和单位时间 传递的热量-传热量
dQ Φ= dτ
传热学以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热 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传递具方向性,热量始终是从高 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为基础。
Φ = Aλ
(t w1 − t w 2 )
h1, tf1 tw1
δ
Φ = Ah2 (t w 2 − t f 2 )
在稳态情况下,由上面三个式 子计算的热流量应是相等的。
δ
h2, tf2 tw2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2.传热过程中传热系数的计算式

Φ t f 1 − tw1 = Φ = Ah1 (t f 1 − t w1 ) Ah1 Φ (t w1 − t w 2 ) tw1 − tw 2 = Φ = Aλ ( Aλ δ ) δ Φ Φ = Ah2 (t w 2 − t f 2 ) tw 2 − t f 2 = Ah2 ⎛ 1 δ 1 ⎞ + + tf1 −tf 2 = Φ⎜ ⎟ ⎝ Ah1 Aλ Ah2 ⎠ A(t f 1 − t f 2 ) Φ= 1 δ 1 + + h1 λ h2

传热学-第1章 绪论

传热学-第1章 绪论

热传导机理
回答了我们热传导在什么情况下发生!
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时(宏观上静止),依靠分 子、原子及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
热传导发生的范畴
回答了我们传导在什么地方发生!
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发生,三者的导热机理是不同的。
声子和 电子
声子/分 子运动
分子热 运动
发生在固体、静止流体内部。 [举例说明]
20 ——摘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Heat Transfer Textbook》
t1
t2
Stainless steel
copper
Stainless steel
1 7 40 t10 37 t12 t2 1 7 t2 100 0 .02 0 .03 0 .02
t1 255 t2 245
Heat Transfer
1. 热传导与Fourier定律
例4
20 30
A copper slab (k=372W/mK) is 3 mm thick. It is protected from corrosion by a 2-mm-thick layers of stainless steel (k=17W/mK) on both sides. The temperature is 400 ℃ on one side of this composite wall and 100 ℃ on the other. Find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the copper slab and the heat conduction through the wall.
Heat Transfer
1. 热传导与Fourier定律

传热学第一章绪论

传热学第一章绪论
c 无论温度高低,物体都在不停地相互发射电磁 波能、相 互辐射能量;高温物体辐射给低温物体的能量大于低温物 体辐射给高温物体的能量;总的结果是热由高温传到低温
(6) 辐射换热的研究方法:假设一种黑体,它只关心热辐
射的共性规律,忽略其他因素,然后,真实物体的辐射
则与黑体进行比较和修正,通过实验获得修正系数,从
h Φ ( A(tw t )) W (m2 K)
—— 当流体与壁面温度相差1度时、每单位壁面面积 上、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
影响h因素:流速、流体物性、壁面形状大小等
Φ t t
1 (hA) Rh q t t
1 h rh
(6) 对流换热热阻:
Φ t t
1 (hA) Rh q t t
结冰。
图1-6
(4) 辐射换热:物体间靠热辐射进行的热量传递,它与单纯的 热辐射不同,就像对流和对流换热一样,(参照图1-8)。 (5) 辐射换热的特点
a 不需要冷热物体的直接接触;即:不需要介质的存在,在 真空中就可以传递能量
b 在辐射换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形式的转换 物体热力学能 电磁波能 物体热力学能
周围空间发出热辐射;b 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 伴随能量形
式的转变;d 具有强烈的方向性;e 辐射能与温度和波长均
有关;f 发射辐射取决于温度的4次方。 (3) 生活中的例子:
a 当你靠近火的时候,会感到面向火的一面比背面热; b 冬天的夜晚,呆在有窗帘的屋子内会感到比没有窗帘时
要舒服; c 太阳能传递到地面 d 冬天,蔬菜大棚内的空气温度在0℃以上,但地面却可能
§1-2 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
1 传热过程的定义:两流体间通过固体壁面进行的换热 2 传热过程包含的传热方式: 导热、对流、热辐射

传热学第一章

传热学第一章
基本概念 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因热的原因而发出辐射能的现象称为热辐射。
电磁波的波谱
辐射换热:物体间靠热辐射进行的热量传递
辐射换热的特点
表面1辐射热
a 不需要冷热物体的直接接触;即:不需要介质
的存在,在真空中就可以传递能量
表面2辐射热
b 在辐射换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形式的转换 物体热力学能 电磁波能 物体热力学能
井口加热保温装置
油田常温集输现场试验装置
传热学在科技与工程中的应用
建筑节能领域:复合保温墙体及屋面、地板辐射采暖系统
大气长 波辐射
太阳直 射辐射 太空 散射 辐射
环境长波辐射
地面 长波 地面反射辐 辐射 射
对流 换热
壁体得热
传热学在科技与工程中的应用
航空航天领域:航天飞机、火箭发射、卫星与空间站热控 制、空间飞行器重返大气层冷却
物质的属性: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发生
导热特点:纯导热过程中,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 也无能量形式的转换。
如图示,一块平板,厚为δ,表面 积为A,两表面分别维持均匀温度 tw1和tw2.单位时间从表面1传导到 表面2的热量为Q。(沿X轴方向)
Atw1 tw2
单位面积:
q tw1 tw2
钢: q tw 1 tw 2 3 .4 6 3 1 0 0 1 .4 0 1 6 5 W 0 m 2 0 .05
铬砖:
q tw 1 tw 2 2 .3 3 2 1 0 0 9 .2 0 1 8 3 W 0 m 2 0 .05
硅藻土砖:

黑体的定义:把吸,收率等于 1 的物体称黑体,是一种 假想的理想物体。能吸收投入到其表面上的所有热辐 射的物体,包括所有方向和所有波长,因此,相同温 度下,黑体的吸收能力最强

传热学复习 (1)

传热学复习 (1)
导热机理、变化规律及相对大小
单值性条件(定解条件)(思考题8)
几何条件、物理条件、 初始条件 边界条件
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思考题9、10) 第四类边界条件
热扩散系数 a
c
物性参数、物理意义 与导热系数的联系与区别(思考题17)
保温材料(思考题4)
2-2 物质的导热特性
不同物质的导热系数相差很大
一般情况下, 固体 > 液体 > 气体
同一种物质 晶体>非晶体
同一种物质 固态 > 液态 > 气态
0.0183
各向异性材料——木材、石墨、云母、动植物的肌肉和纤维组织等。
直角坐标系中导热微分方程的简化处理
t t t 一般形式 ( ct ) ( ) ( ) ( ) x x y y z y
变导热系数 ( 0 1 bt)
算术平均温度:tm
tw1 tw 2 2 平均导热系数:m 0 (1btm )
(习题3-5、3-9、3-11)
多层壁: t w1 twn 1
i i 1 i A
n
l
tw1 twn 1 n ri 1 1 ln ri i 1 2i
一般情况下,
固体 液体 气体
金属 非金属
金属 2.3~430 W (m K)
液体 0.07~0.7 W (m K)
气体 0.006~0.6 W (m K)
纯金属 合金
晶体 非晶体
20C常温下
空气 =0.0259 水 =0.599
物体的发射率 (物性参数)
2 传热系数k W/(m K)
传热过程
kA(t f 1 t f 2 ) q k (t w t f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热过程中的温度分布
• 稳态传热过程——热量传递过程中温度不随时间变化的传 热过程。
• 非稳态传热过程——热量传递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传 热过程。
• 一维传热过程——传热过程中热量只在一个方向进行。 • 多维传热过程——热量在多个方向传递的过程。
第一节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 导热 • 热对流(对流) • 热辐射(热辐射)
传热学
第一章 绪论
• 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科学。 • 有温差的地方就会有传热。 • 热量传递具有方向性——从高温到低温。 • 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有三种——导热、热对流和辐射。
传热学的应用的实例
• 食品加工 • 航天飞行器表面的冷却 • 稠油开采 • 电子器件的冷却 • 生物工程 • 能源动力 • 交通运输
• 实例:两个非接触物体之间的热量传递;火焰的 热量传递;太阳辐射等等。
• 计算: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
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
AT 4
Ac 0
T 100
4
5.67108W /m2 K 4
第二节 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
• 定义:热量由壁面一侧的流体通过壁面传给另一侧流体的 过程称为传热过程。
• 模拟法:利用同类现象可比拟的特点,用已知现 象的规律模拟所要研究的现象。
• 实验法:通过试验的方法来获得所要研究问题解 的方法。
第三节 传热学发展简史
• 本节内容请同学自学。
• 实例:由墙壁隔开的室内外空气间的传热。 • 计算:传热方程
传热方程
kAt t
f1

1
At t
1/ h / 1/ h
f1
f2
1
2
传热学的研究方法
• 解析法:首先建立所研究问题的数学描写,然后 应用解析数学的方法,求解该问题。
• 数值法:将所研究问题的数学描写应用离散数学 的方法进行离散,通过求解离散方程组获得该问 题的解。
导热
• 定义: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时,依靠分子、 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 称为导热(或热传导)。
• 实例:固体内部的热量传递;彼此相互接触的具有不同 温度的物体之间的热量传递等。
• 计算:傅立叶定律
平壁导热计算公式
A tw1
t w2
q
t w1
t w2
A
对流
• 定义: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使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 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所引起的热量传递称为热对 流,简称对流。对流仅发生在流体中,而且由于流体中 的分子在对流时同时进行着不规则的热运动,因而对流 必然伴随导热同时进行。
• 对流换热:当流体流过一个固体表面时,若流体温度与 固体表面温度不同,则两者之间有热量的传递,此时流 体与固体表面间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对流换热。
• 实例:流体与暖气片之间的换热;管内流体与管壁的换 热等。
• 计算:牛顿冷却公式
牛顿冷却公式
Aht t
w
f
q ht t
A
w
f
热辐射
• 定义:物体通过电磁波传递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物体会因各种原因发出辐射能,其中因热的原因 而发出辐射能的现象称为热辐射。
• 辐射换热的定义:自然界中各个物体都在不停地 向空间发出热辐射,同时也在不断地吸收其他物 体发出的热辐射。辐射与吸收过程的综合结果就 造成了以辐射方式进行的物体间的热量传递—— 辐射换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