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沪科版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合集下载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元二次方程》是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7.1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更高阶数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整式的加减、乘除以及方程的解法等基础知识。

但是,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可能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解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能够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案例让学生理解和解法一元二次方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教学案例和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和解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解一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加深对概念和解法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通过解一些复杂的一元二次方程,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一元二次方程。

6.小结(5分钟)通过PPT课件,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一元二次方程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在黑板上板书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方便学生复习。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1 一元二次方程 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1 一元二次方程 教案

17.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目标: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方程。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3.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确定各项的系数;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重难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2.把一元二次方程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确定各项的系数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理解)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拓展:由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可知,一元二次方程满足三个条件:(1)是整式;(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只有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方程,才是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中的“一元”指的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二次”指的是“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判断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首先要合并整理,再根据概念判断。

例1.已知方程(m-2)x m2-2-2x+10=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的值为()例2.下列方程中,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A.ax2+bx+c=0B.2(x+1)2+3=2x2B.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重点;掌握)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可以化为ax2+bx+c=0(a≠0)的一般形式(又叫做标准形式)。

其中ax2叫做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叫作常数项。

a,b,c是任意实数,且a≠0。

知识拓展: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有以下特点:(1)等式左边是二次三项式,右边是0;(2)二次项系数a≠0。

在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都是包括符号的;②不同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差异实质上是系数的差异,因而准确地找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就可以找出它们的差异。

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后都可以化为一般形式,在求一元二次方程的各项系数时,首先必须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如果一般形式中的二次项系数时负数,那么在方程两边同时乘-1,使二次项系数变为正数,这样就可以减少符号和计算方面的错误。

沪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17.1 一元二次方程 教案一

沪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17.1 一元二次方程 教案一

沪科版(2012)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7章17.1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课标要求:(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2)理解配方法,能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3)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

(4)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不要求应用这个关系解决其他问题)。

(5)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理。

◆内容分析:(沪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7章《一元二次方程》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代数式的运算和因式分解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初中阶段代数方程知识的进一步拓展。

本章的学习既是对以前所学的代数式、因式分解、方程、平方根和二次根式知识的强化与巩固,有是为以后学习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同时,他们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代数式的运算和因式分解等知识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解题经验,,◆教学目标:(1)经历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抽象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数学模型.(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初步理解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基本思想及其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联系,体会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3)初步理解配方的意义,能用开平方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4)能初步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求得的结果是否合理.(5)在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体会数学建模和符号化思想,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升数学素养.◆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其应用.◆教学难点:配方、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类比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一般形式:)0bax是常数,a,=(0≠+ab2.研究一元一次方程概念后,接着研究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应用.3.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1.审;2.设;3.列;4.解;5.验;6.答.)【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引出新课,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策略探究新知。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1一元二次方程 课程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1一元二次方程  课程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
二、得出新知,运用强化
1、指出符合上述特征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并判断下列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
练习:课本P21练习第一题;
2.指出:能使一元二次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或根).
练习:(1)判断未知数的值x=-1,x=0,x=2是不是方程2
2x x -=的根. (2)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2)x2+5x+m2-4=0,有一个根为0,求m 的值.
(3)已知a 是方程 x2+2x -2=0 的一个实数根,求 2a2+4a+2020的值. (整体思想)
4、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延伸
提问:一元二次方程很多吗?你有办法一下写出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吗? 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分析一元二次方程项的情况,启发学
生运用字母,找到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x 2
+bx+c=0(a ≠0)
(1)提问a =0时方程还是一元二次方程吗?为什么?讲解方程中ax 2
、bx 、c 各项的名称及a 、b 的系数名称.
(2)强调: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二次项必须存在,而且左边通常按未知数的次数从高到低排列,“=”的右边必须整理成0. 5、强化概念
例1 把方程3x (x -1)=2(x -2)-4化成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解: 去括号,得 3x ²-3x =2x -4-4.化简得到一般形式: 3x ²-5x +8=0.
它的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系数是-5,常数项是8. 课本p21页第2题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布置
1.课本P22习题17.1第2、3题
2.同步练习17.1
教学反思。

17.1 一元二次方程-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7.1 一元二次方程-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7.1 一元二次方程-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学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基本特征;•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3. 教学难点•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实际意义;•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

4.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教案、黑板、粉笔等;•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

5.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教师用简洁直观的语言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与学生共同探讨一元二次方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步: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基本特征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线性方程的定义和基本特征,然后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教师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并解释方程中的各个元素的含义,如系数、未知数、常数项等。

3.教师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特征,如次数为2、含有未知数的平方项和一次项等。

第三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1.教师讲解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三种常用方法:因式分解法、配方法和公式法,并给出解题步骤。

2.教师通过例题演示三种解法的具体步骤,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第四步:练习与巩固1.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由学生分组完成并互相检查答案。

2.教师在黑板上进行解题过程的讲解,并与学生一起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五步:拓展应用1.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建立一元二次方程进行求解。

2.学生思考并尝试解答问题,教师重点解释建立方程的方法和思路。

6. 总结与小结1.教师以简明扼要的方式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解法和应用。

2.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结,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并进行解答和补充讲解。

7. 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上相关习题;2.思考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并解答一元二次方程。

8.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导入新课、讲解概念、解题实例演示、练习巩固和拓展应用等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和应用。

17.1 一元二次方程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

17.1 一元二次方程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

第17章一元二次方程17.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内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及有关概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ax2+bx+c=0(a≠0)及其派生的概念;过程与方法会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题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的过程中,形成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难点: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导学过程】【知识回顾】针对目标,自学教材19—20页内容,进一步体验数学建模思想,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将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说明其中各项。

能正确处理21页练习题,15分钟后看谁能达到目标,正确解答讲析下列题目。

【情景导入】提倡自主练习,有困难时可以请求他人。

1.在下列方程中,一元二次方程的个数是().①3x2+7=0 ②ax2+bx+c=0 ③(x-2)(x+5)=x2-1 ④3x2-5x=0A.1个B.2个C.3个D.4个2.方程2x2=3(x-6)化为一般形式后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分别为().A.2,3,-6 B.2,-3,18 C.2,-3,6 D.2,3,63.教材21页练习1、2;习题1、2.【新知探究】探究一、例.求证:关于x的方程(m2-8m+17)x2+2mx+1=0,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分析:要证明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只要证明m2-8m+17 ≠0即可.证明:m2-8m+17=(m-4)2+1∵(m-4)2≥0∴(m-4)2+1>0,即(m-4)2+1≠0∴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探究二、4.方程(2a—4)x2—2bx+a=0, 在什么条件下此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在什么条件下此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知识梳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__________.【随堂练习】1.方程3x2-3=2x+1的二次项系数为________,一次项系数为_________,常数项为_________.2.关于x的方程(a-1)x2+3x=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3.将方程(x+1)2+(x-2)(x+2)=•1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沪科版(2012)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17.1 一元二次方程 教案

沪科版(2012)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17.1 一元二次方程 教案

《17.1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的第1节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代数式的运算和因式分解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初中阶段代数方程知识的进一步拓展。

本节内容既是对以前所学代数式与方程知识的强化与巩固,又是为今后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与应用、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作好铺垫。

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与有关概念,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这一有效数学模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3)会解答一些概念性的题目。

2、过程与方法:经历对生活中一元二次方程实例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概括、转化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代数式的运算及因式分解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大体掌握。

四、教法与学法1、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提供丰富素材,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启发式教学法: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教师激思激疑,学生积极探究。

主体教学法:坚持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引导点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

2、学法: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反思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变我学会到我会学。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

2、难点:探求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

七、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我们先来看两个实际问题。

问题1 某蔬菜队2009年全年无公害蔬菜产量为100t,计划2011年无公害蔬菜的产量比2009年翻一番(即为200t)。

沪科版(2012)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17.1一元二次方程 教案 (1)

沪科版(2012)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17.1一元二次方程 教案   (1)

17.1 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会辨认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抽象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之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

难点:探求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会辨认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问题1某蔬菜队2009年全年无公害蔬菜产量为100t,计划2011年无公害蔬菜的产量比2009年翻一番(即两倍)。

要实现这一目标,2010年和2011年无公害蔬菜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应是多少?学生思考、交流、探讨,然后教师讲解。

解:设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则2010年无公害蔬菜产量的产量为100+100x=100(1+x),2011年无公害蔬菜产量的产量为100(1+x)+100(1+x)x=100(1+x)2。

根据题意,2011年无公害蔬菜产量的产量为200t,所以100(1+x)2=200。

整理,得x2+2x-1=0。

问题2在一块宽20m、长32m的长方形空地上,修筑宽相等的三条小道(两纵一横,一条横向两条纵向),把这块空地分成大小一样的六块,建成小花坛。

如图,要使花坛的总面积为570m2,问小路的宽是多少?解:设小路的宽为x m,则横向小路的面积为32x m2,纵向小路的面积为2×20x m2,两者重叠部分的面积为2x2m2。

根据题意,得32×20-(32x +2×20x )+2x 2=570。

整理,得 x 2-36x +35=0。

(还可以利用平移的思想列出方程)思考:上述两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二、新课教学学生思考问题,找学生回答,其余学生指出正误,然后大家共同总结。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2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2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1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中的《17.1 一元二次方程》是学生在学习了方程和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和应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法、以及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方程和函数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解题方法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能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练习题。

3.教学视频或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

例如:某商品打8折后的价格是120元,问原价是多少?让学生感受到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法。

通过PPT展示一元二次方程的图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性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通过例题让学生加深理解。

同时,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这个问题。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其应用。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7.1 一元二次方程40-沪科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7.1 一元二次方程40-沪科版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重难点设计回顾教师问:1、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吗?2、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一般形式:ax+b=0 (a≠0)3、我们知道了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你还记得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吗?◆1.审;2.设;3.列;4.解;5.验;6.答。

学生回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最高次数是一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回顾已知知识,引申新概念。

活动一:创设情境设疑感知问题1:某地为增加农民收入,需要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计划2014年无公害蔬菜的产量比2012年翻一翻,要实现这一目标,2013年和2014年无公害蔬菜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应是多少?思考:1、根据以往的经验,你想用什么知识来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师:如图:如果假设无公害蔬菜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是x,2012年的产量为a,那么2013年无公害蔬菜产量为------------- ,•2014年无公害蔬菜产量为---------------2、把以上方程整理得:----------- ------问题2:在一块宽20。

你能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吗?m、长32m的矩形空地上,修筑宽相等的三条小路(两条纵向,一条横向,纵向与横向垂直),把矩形空地分成大小一样的六块,建成小花坛。

如图要使花坛的总面积为570m2 ,问小路的宽应为多少?1.思考与交流生:设无公害蔬菜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是x,2012年的产量为aa(1+x)+a(1+x)x=a(1+x)(1+x)得,x2+2x-1=02.设小路的宽是xm,那么横向小路的面32xm2.32x20-(32x+2x20x)+2x2=570整理得X2-36x+35=0这里给出两个实际问题是学生所熟悉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是不难想到用方程来解决的。

通过得出的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与以前所学的方程不同,从而引出课题。

直观理解,寻求等量32x(4)课堂练习 认认真真,书写快乐1.把方程2(21)(1)(1)x x x x +-=+-化成一般形式是 .2.关于x 的方程2(1)230m x mx ++-=是一元二次方程,则m 的取值范围是 .3.已知236x x ++的值为9,则代数式2392x x +-的值为 .仔仔细细,记录自信4.下列关于x 的方程:①20ax bx c ++=;②2430x x+-=;③2540x x -+=;④23x x =中,一元二次方程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5.已知2是关于x 的方程23202x a -=的一个解,则21a -的值是( ) A .3 B .4 C .5D .6巩固、梳理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鼓励,并进行思想教育。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17章 一元二次方程 【教案】 公式法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17章  一元二次方程 【教案】 公式法

第3课时公式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2.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2)过程与方法:1.通过由配方法推导求根公式,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2.结合的使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练习,培养学生运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解方程的能力,使学生解方程的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到所有一元二次方程都能运用公式法去解,形成全面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感受公式的对称美、简洁美,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2.熟练地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2)教学的难点:理解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

(3)教学设计要点1.温故知新用配方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1) x²-4x=0(2) x²-2x-3=0(3) 2x²-12x+10=0上课开始,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利用上节课所学“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和总结配方法的一般步骤,为下一步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做准备。

然后让学生思考对于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能否用配方法求出它的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教学内容的处理(1)回顾配方法的解题步骤,用配方法来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2)总结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步骤。

3.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三、教具准备彩色粉笔、幻灯片四、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新课复习配方法的一般步骤,给出三个例题让学生运用配方法解方程:(1) x ²-4x=0(2) x ²-2x-3=0(3) 2x ²-12x+10=0(1)所学“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2)总结配方法的一般步骤,为下一步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做准备2、呈现问题,层层递进,探索新知你能用配方法解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 ax 2+bx+c=0(a ≠0)吗?让学生在导学案上先做,然后找同学来回答,化简、移项、配方、变形,和学生一起探究完成,提出问题:(1)、公式法和哪几个因素有关?(2)、不是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能用公式法吗?应该怎么办?(3)、b 2-4ac 对结果有影响吗?(4)、你认为用公式法解题应该有哪几个步骤?让小组交流、讨论达成共识。

沪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17.1 一元二次方程 教案

沪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17.1 一元二次方程 教案

沪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17.1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教材分析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前面,学生学习了实数与代数式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包括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上述内容都是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就可以对上述内容加以巩固.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以后学习二次函数必不可少的.此外,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对其他学科也有重要的意义.本节课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材通过对两个实际问题所列方程的观察、归纳,自然导入.不要过于强调形式化的定义,也不必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有关概念.在概括一元二次方程中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等概念时,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辨析,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特别注意系数的符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认识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建模思想,归纳、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二学习,培养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完整性和深刻性.3.由知识来源于实际,树立转化的思想,由设未知数、列方程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意识.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机一般形式.难点:正确认识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问题一:1.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2.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3.我们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你还记得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吗?二、新知探究1.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概念问题1某蔬菜队2009年全年无公害蔬菜产量为100 t,计划2011年无公害蔬菜的产量比2009年翻一番(即为200 t).要实现这一目标,2010年和2011年无公害蔬菜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应是多少?①理解问题中的概念:由学生阅读题目后提出,其他同学或教师回答.②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建立怎样的数学模型?(学生思考后回答)③需要设哪个为未知数?有什么等量关系?学生阅读课本分析的过程回答,教师适当指导,最后得出方程0212=x.-+x问题2 在一块宽20m,长32m的矩形空地上修筑宽相等的三条小路(两条纵向,一条横向,纵向与横向垂直),把矩形空地分成大小一样的六块,建成小花坛.要是花坛的总面积为5702m.问小路的宽应是多少?(课本18-2)①理解问题中的概念:由学生阅读题目后提出,其他同学或教师回答.②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建立怎样的数学模型?(学生思考后回答)③需要设哪个为未知数?有什么等量关系?学生阅读课本分析的过程回答,教师适当指导,最后得出方程036352=x.-x+问题3 观察上面问题1、2中列出的两个方程,他们有什么特点?①是整式方程;②只有一个未知数;③未知数最高次数都是2.问题4 他们都是一元一次方程吗?它们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相同与不同?学生思考后回答.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化为02=ax(0≠a)的形式,同样任何一个关+b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可以化成02=axbx++c (0≠a)的形式,这种形式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也叫标准形式).其中2ax叫做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叫做常数项.除“0≠a”限制外,a,b,c可以是任何数.提问:①想一想:为什么要限制0≠a,b,c可以为零吗?②你能说出上面问题1、2中所得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分别是多少吗?三、例题示范例把方程4=-xxx化成一般形式,,并写-)13-(2)2(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四、巩固练习课本P21-22练习第1-4题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数学方法?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六、课后作业课本P21-22习题17.1第1-3题评价与反思。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十九章(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沪科版 教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十九章(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沪科版  教案

第19章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解法和其他解法;能够根据方程的特征,灵活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求方程的根.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会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进一步培养学生快速准确的计算能力.4、进一步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与论证能力.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判别式.教学难点:配方法.教学过程:本节课是一堂复习课,复习的内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根的判别式.1.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是学好其他方程的关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是本章的重点,解法有四种,一种是直接开平方法,它以平方根的概念为基础.适合于形如(ax+b)2=c(a≠0,c≥0)类型的方程.第二种方法是配方法,用配方法推导求根公式,由此产生了第三种方法即公式法,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主要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第四种方法是因式分解法,适用于方程左边易于分解,而右边是零的方程.由此可归纳出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一般先考虑直接开平方法,再考虑因式分解法,最后考虑公式法.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意义在于不解方程可以判别根的情况,还可以根据根的情况确定未知值的取值范围.由此可以启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知识点:复习提问,总结12.1-12.3的内容.启发引导,总结12.1-12.3节所学过的知识点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二、课堂练习:练习1.下列方程中,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2)(x+3)(x-3)=0;(4)2x2-y+2=0;(5)(2x-1)(x+3)=2x2+1;(6)(m-1)x2+3mx-m=0(m≠1的常数).学生口答,相互评价,强调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先看它是不是一元整式方程.在此前提下,通过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步骤化简整理后,再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不是2.练习2.写出下列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1)(3x-1)(x+1)=6-(x-2)2,(2)关于x的方程kx2+2kx=x2-k-3(k≠1).学生笔答、板书、评价.注意以下两点:(1)必须将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2)二次项系数通常化为正数,各项系数包括它的符号.练习3.解下列方程(1)3x2-48=0 (直接开平方法);(2)(x+a)2=225 (直接开平方法);(3)2x2+7x-4=0 (配方法);(4)2x2-x=5 (公式法);(5)(3x-1)2=6x-2 (因式分解法);(6)abx2+a2x-b2x-ab=0 (因式分解法);学生板书、笔答,教师点拨.和学生一起回忆配方法和公式法的步骤,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体现了“转化”和“降次”的思想方法,即把二次方程转化为一次方程求解,通过开平方和因式分解达到“降次”.练习4.选择适当方法解下列方程(2)5x2-7x+1=0;(3)4x2-5x+1=0;(4)4(x+2)2-9(x-3)2=0.分析:用什么方法解方程,主要依据方程的特点.(1)可用直接开平方法,也可用因式分解法.(2)可用公式法和配方法.(3)可采用因式分解法.(4)可采用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分析完毕,学生板书,笔答,评价.最后总结如下结论: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一般先考虑直接开平方法,再考虑因式分解法,最后考虑公式法.练习5.1.求m为什么实数时,方程(m-1)x2-6x+3=0.①有实数根;②没有实数根.引导学生分析:由于二次项系数是m-1,当m-1=0时,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当m-1≠0时,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据题意,要根据这两种情况分别议论.解:(1)当m-1=0,即m=1时,原方程为-6x+3=0,即当m=1时,方程有实数根.当m-1≠0,即m≠1时,原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为Δ=(-6)2-4×3(m-1)=48-12m,由Δ=48-12 m≥0,得m≤4.∴当m≤4且m≠1时原方程有两个实数根.综上所述,当m≤4时,原方程有实数根.(2)当Δ=48-12 m<O,即m>4时,原方程没有实数根.2.求证:关于x的方程x2-(k+4)x+k+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分析:利用“Δ”证明方程根的情况,首先应把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写出根的判别式的代数式,然后利用因式分解法或配方法来确定判别式的符号,进而得出结论,本题只需证明对于任意的实数k都有Δ>0即可.分析完毕,学生板书、笔答,评价.三、课堂小结:1.本节课复习的主要内容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选择恰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更进一步锻炼学生快速准确的计算能力及推理论证能力,更进一步深刻体会“转化”及“配方”的思想方法.四、作业:1、同步测试.2、(1)已知:关于x的方程kx2+2(k-3)x+k+2=0有两个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2)已知:a,b,c为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且方程b(x2-1)-2ax+c(x2+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证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1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1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17.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识别一元二次方程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会用试验的方法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3、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从解决实际问题产生的,以培养唯物主义观点. 由知识来源于实际,树立转化的思想,由设未知数列方程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方法,由此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及一般形式.2、教学难点: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理解用试验的方法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合理性.教学流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问题情景问题1绿苑小区住宅设计,准备在每两幢楼房之间,开辟面积为900平方米的一块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那么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分析: 我们已经知道可以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现设长方形绿地的宽为x米,不难列出方程x(x +10)=900整理可得, x 2+10x -900=0 (1)问题2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预计到明年年底增加到7.2万册.求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分析: 设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 ,我们知道,去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万册,则今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1+x )万册;同样,明年年底的图书数又是今年年底的(1+x )倍,即5(1+x )(1+x)=5(1+x)2万册.可列得方程5(1+x )2=7.2,整理可得, 5x 2+10x -2.2=0. (2)二、探索方程特点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思考,问题1和问题2分别归纳为解方程(1)和(2),显然,这两个方程都不是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先来研究这两个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异同点,以后再研究如何解决这类方程.问题1:以上两个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在哪里?问题2: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后回答)问题3:你能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给上面两个方程起个名称吗?(一元二次方程,教师板书)问题4:根据以上讨论的结果,能不能给一元二次方程下个定义吗?归纳为: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通常写成如下一般形式:ax2+bx+c=0(a、b、c是已知数,a≠0),其中ax2叫做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叫做常数项.提问:分别说出方程(1)(2)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三、例题讲解巩固例1将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式,并写出方程中的各项与各项系数.(1)4x-3=5x2(2)2(x+2)+8=3x(x-1).解:(1)整理得,5x2-4x+3=0.二次项是5x2,二次项系数是5;一次项是-4x,一次项系数是-4;常数项是3.(2)整理得,3x2-5x-12=0.二次项是3x2,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是-5x,一次项系数是-5;常数项是-12.例2判断2、5、-4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x2+x=8-x的根.解:把x=2分别代入方程x2+x=8-x的两边,得左边的值为22+2=6;右边的值为8-2=6.因为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所以x =2 是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把x=5分别代入方程x2+x=8-x的两边,得左边的值为52+5=30;右边的值为8-5=3.因为方程左右两边的值不相等,所以x=5不是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同样,把x= -4分别代入方程x2+x=8-x的两边,得左右两边的值相等,可知x = -4 是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说明】本题目的是明确根的意义.四、课堂练习课本练习1—4.五、课堂小结1、什么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怎么表示?3、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可以是任意实数吗?4、如何确定一元二次方程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六、布置作业练习册17.1。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教学任务分析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方程主要内容之一;占有重要地位。

纵向发展: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可以对已学内容加以巩固,同时,又为我们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

横向联系: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对其它学科也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充分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正确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教学思考1、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建模思想,归纳、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完整性和深刻性.3、由知识来源于实际,树立转化的思想,由设未知数、列方程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数学概念理解的完整性和深刻性,帮助学生掌握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帮助学生树立转化的思想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难点正确理解和掌握一般形式中的a≠0 ,“项”和“系数” .教学过程安排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1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活动2 师生互动 探求新知活动3 运用新知 深化概念活动4 归纳小结 反思提高活动5 布置作业 分层落实复习一元一次方程有关概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新知。

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让学生获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巩固训练,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有关概念的理解。

回顾梳理本节内容,拓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分层次布置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师生行为设计意图问题情境一:认识“老朋友”1、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吗?2、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3、我们知道了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你还记得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吗? 问题情境二 :问题(1) 小区在每两幢楼之间,开辟面积为900平方米的一块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则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问题(2) 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预计到明年年底增加到7.2万册,求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补 充 实 例(3)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的2倍等于15,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4)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3,且两个数之积为0,求这两个数。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1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1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经过设置问题,成立数学模型,模拟一元一次方程的观点给一元二次方程下定义;〔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相关观点。

2.过程与方法:经过察看,概括一元二次方程观点,使学生理解并能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表达式以及各样特别形式。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2〕感觉数学的谨慎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课重难点】要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观点及其一般形式和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观点解决问题。

难点:经过提出问题,成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观点迁徙到一元二次方程的观点。

【教课方法】类比法、启迪式教课法。

【教课过程】〔一〕复习引入1.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吗?2.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是如何的?一般形式:ax+b=0〔a≠0〕3.我们知道了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能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质问题,你还记得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质问题的步骤吗?1〕审;〔2〕设;〔3〕列;〔4〕解;〔5〕验;〔6〕答。

〕〔二〕创建情境问题1:某蔬菜队2021年整年无公害蔬菜产量为100t,方案2021年无公害蔬菜的产量比2021年翻一番〔即为200t〕。

要实现这一目标,2021年和2021年无公害蔬菜产量的年均匀增长率应是多少?思虑:1.依据过去的经验,你想用什么知识来解决这个实质问题?2.如图:假如假定无公害蔬菜产量的年均匀增加率是 x,2021年的产量为100t,那么2021 年无公害蔬菜产量为,2021年无公害蔬菜产量为。

3.你能依据题意,列出方程吗?100〔1+x〕2=200即x2+2x1=0〔1〕问题2:在一块宽20m、长32m的矩形空地上,修建宽相等的三条小道〔两条纵向,一条横向,纵向与横向垂直〕,把矩形空地分红大小同样的六块,建成小花坛。

如图要使花坛的总面积为570m2,问小道的宽应为多少?思虑:1.假定设小道的宽是xm,那么横向小道的面积______m2,纵向小道的面积是m 2,二者重叠的面积是m2.因为花坛的总面积是570m2。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7章一元二次方程17.1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7章一元二次方程17.1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17章一元二次方程17.1 一元二次方程敦字目师【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了解,元二次方程及整式方程的意义.2.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股形式.正确识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过程与方法】1. 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何题的能力:2. 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完整性和深刻性.【情感态度】知识来源于实际,树立转化的思恩,由设未知数列方程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方法,由此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及一般形式.【教学难点】正珈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教字国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 向题一绿苑小区住宅设计,准备在每两憧楼房之间,开辟面枳为90010米.那么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分析】设长方形绿地的宽为xx(x+10)=900整理可得x'+10x—900=0. (1)【教学说明】先止学生日己尝试列出方程,然后提醒学生进行化简,观察所列方程的特征.2. 向题二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预计到明年年底增加到万册.求这两年的年平均增K率.解:设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5万册,那么今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 (1+x)万册:同样,明年年底的图拈数又是今年年底的(1+x)倍,即5 (1+x) (l+x)=5(l+x)25 (1+x) 2=7. 2.整理可^5X2+10X-2. 2=0. (2)【教学说明】使学生认识到一元二次方程是刻偷某些实际问题的模型,体会学习的必要性.在学生己有的知识的体系中合理的构建一元二次方程这一新知识.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L思考、讨论问题1和问题2分别列出方程(1) X2+10X-900=0.和(2) 5X2+10X-2.2=0.显然,这两个方程都不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这两个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在哪里?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2.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组交流)共同特点:(1)都是整式方程;<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3. 教师小堵:上述两个整式方程中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11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幻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通常可写成如下的一般形式:技+bx+c=0(a、b、c是己知数,g).其中技叫做二次项,a叫做二次项系数: bx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叫做常数项.【教学说明】让学生自己绐出定义就是对过去所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的类比和比照,概括一般形式是对一元二次方程另一个角度的理解,是对数学符号语言的应用能力的提升.三、例如讲解,掌握新知例1将方程<8-2x) (5-2x) =18化成-元二次方程的•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bx+c=0 (a^O)(8-2x) (5-2x) =18必须运用整式运算进行整理,包括去括号,移项等.解:去括号,得:40-16X-10X M X2=18移项,4x z-26x+22=0其中二次项系数为4, 次项系数为-26,常数项为22・【教学说明】学生第一次做这种类型的题目.教师可以适当引导,然后再让学生尝试完成.例2 (学生活动:清二至三位同学上台演练) 将方程(xH> % (x-2) (x+2) =1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分析】通过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把(x+1) 2+ (x-2) *2) =1化成ax J+bx+c=O (a#0)的形式.解:去括号,得:X2+2X+1+X2-4=1移项,合并得:2/+2x・4=O其中:二次项2/,二次项系数2:一次项2x, 一次项系数2:常数项F.【教学说明】在形式比拟夏杂的方程面前,通过辨析方程的元、次、项看清方程的本质,深化理解,淡化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记忆.这里注意项和系数的区别.四、练习反应,稳固提高1 .在以下方程中,一元二次方程的个数是( )・®3X2+7=0: ®ax*+bx+c=O;③(x・2) (x+5) =x2-l:®3x2-5x=OA. 1个B. 2个个D. 4个2. 方程2x』3 <x-6)化为一般形式后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分别为 < )・A.2, 3, -6B.2, -3, 18C.2, -3, 6D.2, 3, 6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程3X2-3=2X+1的二次项系数为________ , 一次项系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数项为____________ ・4. 关于x的方程(a-1) x^3x=0是一元二次方程,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5. a满足什么条件时,关于x的方程a <x^x) =.x- MH)是•元二次方程?6. —块矩形铁片•面积为1虻,长比宽多3血求铁片的长.小明在供这道题时.是这样做的:设铁片的长为x,列出的方程为x(x・3)=1,整理得:x,・3x-l二0.小明列出方程后,想知道铁片的长到底是多少,下面是他的探索过程:第一步:所以,_<X< 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所以,__________ <x< __________(1)局部:(2)通过以上探索,估计出矩形铁片的整数局部为_____________ ,十分位为 __________ ・【答案】LA 2.B 3.3, -2, -4 4.a^l 5.化为:ax2+ (a-V3 ) x+l=O.所以,当B HO时是一元二次方程6. (1) -1, 3. 3, 4, -0.0L 0. 36, 3.3. 3.4 (2) 3. 3【教学说明】在这里要注意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中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 —元二次方程的般形式是a/+bx+c=O(a、b、c是己知数,a^O).-定要掌握它的特征.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bx+c=O (a^O)和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的概念及它们的运用.【教学说明】通过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总结回忆,进一步稳固所学知识,教师要对易错点进行强调.气"谢后作业完成问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教字反思本节课是一元二次方程的第一课时,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殷形式及有关概念,并学会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此页雄点的表达.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学生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掌握利用方程解决何题的方法,从而顺利过渡到后面的何题.然后让学生观察得到的方程,并通过类比•元•次方程的定义和般形式,从而获得本课的新知识.成后强化学生所学知识.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教学过程中,应随时注意学生们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应,使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1 一元二次方程学习目标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相关概念;(重点)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的模型.(难点)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一个面积为120m2的矩形苗圃,它的长比宽多2m ,苗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设苗圃的宽为xm ,则长为(x +2)m. 根据题意,得x(x +2)=120.所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这个方程便是即将学习的一元二次方程.)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类型一】 一元二次方程的识别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________(填入序号即可).①y24-y =0;②2x2-x -3=0;③1x2=3;④x2=2+3x ;⑤x3-x +4=0;⑥t2=2;⑦x2+3x -3x =0;⑧x2-x =2.解析:由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知③⑤⑦⑧不是.答案为①②④⑥.方法总结: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先看它是不是整式方程,若是,再对它进行整理,若能整理为ax2+bx +c =0(a ,b ,c 为常数,a ≠0)的形式,则这个方程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类型二】 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求字母的值a 为何值时,下列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1)ax2-x =2x2-ax -3;(2)(a -1)x|a|+1+2x -7=0.解析:(1)将方程转化为一般形式,得(a -2)x2+(a -1)x +3=0,当a -2≠0,即a≠2时,原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2)由|a|+1=2,且a -1≠0知,当a =-1时,原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解:(1)将方程整理得(a -2)x2+(a -1)x +3=0,∵a -2≠0,∴a ≠2.当a≠2时,原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2)∵|a|+1=2,∴a =±1.当a =1时,a -1=0,不合题意,舍去.∴当a =-1时,原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方法总结: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求字母的值的方法:根据未知数的最高次数等于2,列出关于某个字母的方程,再排除使二次项系数等于0的字母的值.【类型三】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把下列方程转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指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1)x(x -2)=4x2-3x ;(2)x23-x +12=-x -12;(3)关于x 的方程mx2-nx +mx +nx2=q -p(m +n≠0).解析:首先对上述三个方程进行整理,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步骤将它们化为一般形式,再分别指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解:(1)去括号,得x2-2x =4x2-3x.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x2-x =0.二次项系数为3,一次项系数为-1,常数项为0;(2)去分母,得2x2-3(x +1)=3(-x -1).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得2x2=0.二次项系数为2,一次项系数为0,常数项为0;(3)移项、合并同类项,得(m +n)x2+(m -n)x +p -q =0.二次项系数为m +n ,一次项系数为m -n ,常数项为p -q.方法总结:(1)在确定一元二次方程各项系数时,首先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成一般形式,如果在一般形式中二次项系数为负,那么最好在方程左右两边同乘-1,使二次项系数变为正数;(2)指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各项系数时,一定要带上前面的符号;(3)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般形式后,若没有出现一次项bx ,则b =0;若没有出现常数项c ,则c =0.探究点二: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如图,现有一张长为19cm ,宽为15cm 的长方形纸片,需要在四个顶角处剪去边长是多少的小正方形,才能将其做成底面积为81cm2的无盖长方体纸盒?请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析:小正方形的边长即为纸盒的高,中间虚线部分则为纸盒底面,设出未知数,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可列出方程.解:设需要剪去的小正方形边长为xcm ,则纸盒底面的长方形的长为(19-2x)cm ,宽为(15-2x)cm.根据题意,得(19-2x)(15-2x)=81.整理得x2-17x +51=0(0<x <152).方法总结:列方程最重要的是审题,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恰当地设出未知数,准确地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在列出方程后,还应根据实际需求,注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探究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2+mx +3=0的一个解是x =1,求m 的值.解析:将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可使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本题将x =1代入原方程,可得关于m 的一元一次方程,解得m 的值即可.解:根据方程的解的定义,将x =1代入原方程,得12+m×1+3=0,解得m =-4,即m 的值为-4.方法总结:方程的根(解)一定满足原方程,将根(解)的值代入原方程,即可得到关于未知系数的方程,通过解方程可以求出未知系数的值,这种方法叫做根的定义法.17.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第一课时 配方法学习目标1.学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 +m )2=n (n ≥0)的一元二次方程;(重点)2.理解配方法的思路,能熟练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难点)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一块石头从20m 高的塔上落下,石头离地面的高度h (m)和下落时间x (s)大致有如下关系:h =5x 2,问石头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1)x2-16=0; (2)3x2-27=0;(3)(x -2)2=9; (4)(2y -3)2=16.解析: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时,要先将方程化成左边是含未知数的完全平方式,右边是非负数的形式,再根据平方根的定义求解.注意开方后,等式的右边取“正、负”两种情况.解:(1)移项,得x2=16.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得x =±4,即x1=4,x2=-4;(2)移项,得3x2=27.两边同时除以3,得x2=9.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得x =±3,即x1=3,x2=-3;(3)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得x -2=±3,即x -2=3或x -2=-3,即x1=5,x2=-1;(4)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得2y -3=±4,即2y -3=4或2y -3=-4,即y1=72,y2=-12.方法总结:直接开平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最基本的方法,它的理论依据是平方根的定义,它的可解类型有如下几种:①x2=a(a≥0);②(x +a)2=b(b≥0);③(ax +b )2=c (c ≥0);④(ax +b )2=(cx +d )2(|a |≠|c |).探究点二: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类型一】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1)x2-2x -35=0;(2)3x2+8x -3=0.解析:当二次项系数是1时,先把常数项移到右边,然后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左边配方成完全平方式,即为(x +m)2=n(n≥0)的形式,再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当二次项系数不是1时,先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再用配方法解方程.解:(1)移项,得x2-2x =35.配方,得x2-2x +12=35+12,即(x -1)2=36.直接开平方,得x -1=±6.所以原方程的根是x 1=7,x 2=-5;(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得x 2+83x -1=0.移项,得x 2+83x =1.配方,得x 2+83x +(43)2=1+(43)2,即(x +43)2=(53)2.直接开平方,得x +43=±53.所以原方程的根是x 1=13,x 2=-3.方法总结: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关键是先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然后在方程两边同时添加常数项,使其等于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类型二】 利用配方法求代数式的值已知a2-3a +b2-b2+3716=0,求a -4b 的值.解析:观察方程可以知道,原方程可以用配方法转化为两个数的平方和等于0的形式,得到这两个数都为0,从而可求出a ,b 的值,再代入代数式计算即可.解:原等式可以写成:(a -32)2+(b -14)2=0.∴a -32=0,b -14=0,解得a =32,b =14.∴a -4b =32-4×14=-12.方法总结:这类题目主要是配方法和平方的非负性的综合应用,通过配方把等式转化为两个数的平方和等于0的形式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三】 利用配方法求代数式的最值或判定代数式的取值范围请用配方法说明:不论x 取何值,代数式x2-5x +7的值恒为正.解析:本题是要运用配方法将代数式化为一个平方式加上一个常数的形式.解:∵x2-5x +7=x 2-5x +(52)2+7-(52)2=(x -52)2+34,而(x -52)2≥0,∴(x -52)2+34≥34.∴代数式x 2-5x +7的值恒为正.方法总结:对于代数式是一个关于x 的二次式且含有一次项,在求它的最值时,常常采用配方法,将原代数式变形为一个完全平方式加一个常数的形式,根据一个数的平方是一个非负数,就可以求出原代数式的最值.第二课时 公式法学习目标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难点)2.会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重点)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如果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ax2+bx +c =0(a≠0),你能否用配方法求出它们的两根,请同学独立完成下面这个问题.问题:已知ax2+bx +c =0(a≠0)且b2-4ac ≥0,试推导它的两个根x1=-b +b2-4ac 2a ,x2=-b -b2-4ac 2a.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方程3x2-8=7x 化为一般形式是__________,其中a =________,b =________,c =________,方程的根为____________.解析:将方程移项化为3x2-7x -8=0.其中a =3,b =-7,c =-8.因为b2-4ac =49-4×3×(-8)=145>0,代入求根公式可得x =7±1456.故答案为3x2-7x -8=0,3,-7,-8,x =7±1456. 方法总结:一元二次方程ax2+bx +c =0(a≠0)的根是由方程的系数a ,b ,c 确定的,只要确定了系数a ,b ,c 的值,代入公式就可求得方程的根.探究点二: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3x 2-5x +2=0;(2)2x 2+3x +3=0;(3)3x 2-12x +3=0.解:(1)将-3x 2-5x +2=0两边同乘以-1得3x 2+5x -2=0.∵a =3,b =5,c =-2,∴b 2-4ac =52-4×3×(-2)=49>0,∴x =-5±492×3=-5±76,∴x 1=13,x 2=-2;(2)∵a =2,b =3,c =3,∴b 2-4ac =32-4×2×3=9-24=-15<0,∴原方程没有实数根;(3)∵a =3,b =-12,c =3,∴b 2-4ac =(-12)2-4×3×3=108,∴x =12±1082×3=12±636=2±3,∴x 1=2+3,x 2=2- 3.第三课时 因式分解法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的依据;(难点)2.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些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重点)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我们知道ab =0,那么a =0或b =0,类似的解方程(x +1)(x -1)=0时,可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x +1=0或x -1=0来解,你能求(x +3)(x -5)=0的解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类型一】利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1)x2+5x =0;(2)(x -5)(x -6)=x -5.解析:变形后方程右边是零,左边是能分解的多项式,可用因式分解法.解:(1)原方程转化为x(x +5)=0,所以x =0或x +5=0,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1=0,x2=-5;(2)原方程转化为(x -5)(x -6)-(x -5)=0,所以(x -5)[(x -6)-1]=0,所以(x -5)(x -7)=0,所以x -5=0或x -7=0,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1=5,x2=7.方法总结:利用提公因式法时先将方程右边化为0,观察是否有公因式,若有公因式,就能快速分解因式求解.【类型二】利用公式法分解因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用公式法分解因式解下列方程:(1)x2-6x =-9;(2)4(x -3)2-25(x -2)2=0.解:(1)原方程可变形为x2-6x +9=0,则(x -3)2=0,∴x -3=0,∴原方程的解为x 1=x 2=3;(2)[2(x -3)]2-[5(x -2)]2=0,[2(x -3)+5(x -2)][2(x -3)-5(x -2)]=0,(7x -16)(-3x +4)=0,∴7x -16=0或-3x +4=0,∴原方程的解为x1=167,x2=43.方法总结: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①将方程的右边化为0;②将方程的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③令每一个因式分别为零,就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④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是原方程的解.17.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2)不解方程能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3)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探求所需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