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散文阅读技巧教学提纲
《散文阅读技巧培养》语文教案
![《散文阅读技巧培养》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d0d64d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29.png)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散文阅读技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散文的含义和作者的表达意图。
本文将介绍一些教学方法,以帮助我们设计出一套有效的散文阅读技巧培养教案。
一、教学目标散文是文学创作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它凸显了个人情感,批判了对社会现象和关系的理解和思考,我们应该通过阅读让学生理解散文的魅力和价值。
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了解文章文体特点,学习如何分析文章的文学性和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求知动力,以及提高学习兴趣和读书习惯。
二、教学内容1.散文的类型和特点:教授散文的基本类型,如叙述性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性散文等,并介绍散文的特点,如情感性强,自由写作形式,讲述真实的生活故事等。
2.散文表达的主题:教师能帮助学生识别文章中的核心思想,以及阐释如何作者表达感情和情感转变。
3.散文阅读的正确方法:教导学生的散文阅读技巧,例如,快速浏览,准确把握主旨,细读传达细节,寻找不同的细节,注意文章的文学性,以及自我思考并分析文章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教师通过言语和图示讲述散文的类型和特点,以及如何分析散文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2.阅读研讨:在课堂上创造出阅读的氛围,鼓励学生参与并交流,以激发阅读兴趣和思维。
3.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个别指导:针对个别学生的阅读困难,教师能够给予辅导和指导,并通过个人反馈来鼓励和激励学生。
四、教学步骤1.教师介绍散文的类型和特点,并给学生小组分组,让他们讨论散文中的个人情感和真实性。
2.教师选择一篇适合读高年级学生的散文,介绍如何快速浏览,以便学生能够理解作者的意图。
3.教师让学生转换阅读模式,细读文章,以发现不同的细节。
4.教师给学生一些问题来提示他们在读后部分的分析,帮助他们发掘散文中的隐藏含义,识别文章中的核心思想。
5.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和讨论他们对散文的认识,以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学习经验。
小学语文散文教案万能模板
![小学语文散文教案万能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7ebb61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0.png)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散文,学习散文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等方式,深入理解散文内容,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散文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散文的阅读理解,把握散文的中心思想,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发现散文中的细节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散文文本、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散文,了解作者背景,思考散文的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
2. 简要介绍散文的特点,引出课题。
二、自主阅读1. 学生自主阅读散文,思考以下问题:- 散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散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散文中有哪些修辞手法?- 散文中有哪些优美的语句?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
三、合作探究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写作手法,如:- 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 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 对比、衬托、象征等表现手法。
2. 学生合作探究,分析散文的背景和作者情感。
四、交流分享1. 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交流对散文的理解。
2. 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散文。
五、总结归纳1. 教师总结散文的特点,强调散文的阅读方法。
2. 学生总结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
六、拓展延伸1. 教师推荐与散文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
2. 学生撰写散文阅读心得,表达自己的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探究的积极性。
2. 学生对散文的理解程度,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3. 学生在拓展延伸中的表现,对散文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学生的学习态度、阅读能力、鉴赏能力等方面是否有提升。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注重文本加强审题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注重文本加强审题](https://img.taocdn.com/s3/m/6de3ba24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58.png)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注重文本加强审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
2. 培养学生注重文本,加强审题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阅读散文,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散文的基本特点:真实、生动、抒情、优美。
2. 阅读散文的方法:抓住主题,理解作者情感,品味语言,感受意境。
3. 审题技巧:关注题目,明确答题方向;细读题目,抓住关键信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散文的基本特点,阅读方法,审题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抓住散文的主题,理解作者情感,品味语言,感受意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散文的基本特点,阅读方法,审题技巧。
3. 案例分析:选取一篇经典散文,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抓住散文的主题,理解作者情感,品味语言,感受意境。
5. 总结提升: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阅读散文的方法和技巧。
五、课后作业:1. 选取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并写下阅读感悟。
2. 收集有关散文的名言名句,进行积累和欣赏。
3. 家长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并及时反馈学习情况。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了解学生对散文阅读方法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评价:设置有关散文阅读的试题,测试学生对散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八、教学计划:1. 第1-2周:讲解散文的基本特点,阅读方法,审题技巧。
2. 第3-4周:分析经典散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
小学如何进行散文阅读教学设计
![小学如何进行散文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662d204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51.png)
小学如何进行散文阅读教学设计散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散文阅读,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培养阅读兴趣,提升文化品位。
因此,在小学散文阅读教学设计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以达到有效地教学效果。
一、散文阅读教学目标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通过散文阅读,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散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散文阅读,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二、散文阅读教学方法1. 教师导读法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教师导读法,即教师首先对散文进行阅读,然后再对其进行点拨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散文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等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学生独立阅读法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独立阅读法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首先布置一篇散文作为学生的阅读任务,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并通过问题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散文的内容。
学生可以在阅读后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三、散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1. 散文朗读比赛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组织散文朗读比赛。
比赛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散文进行朗读,并通过声音、语调和表情等方式来表达散文的情感。
通过比赛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2. 散文背诵活动通过散文背诵活动,可以让学生熟悉散文的语言表达和结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优秀散文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背诵,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注重文本加强审题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注重文本加强审题](https://img.taocdn.com/s3/m/738710df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43.png)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注重文本加强审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深入思考的能力,提高散文阅读的审题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散文的基本概念、特点和阅读方法。
2. 教学难点:散文阅读的审题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一篇散文,注意把握散文的结构、语言和情感。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阅读心得,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强调散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5.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个散文阅读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检验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堂练习的答案,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散文阅读的认识和体会。
五、教学内容1. 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散文的定义、分类和常见特点,如真实性、抒情性、随意性等。
2. 散文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散文的、开头、结尾、过渡等要素,培养学生的细读、批注、推理等能力。
3. 散文阅读的审题技巧:教授学生如何抓住散文的主题和情感,正确理解题目要求。
4. 案例分析:分析一篇典型的散文,示范如何运用阅读方法进行审题和分析。
5. 课堂练习:提供一篇散文,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和分析,巩固课堂所学。
六、教学准备1. 教材:选取一篇具有代表性的散文,用于教学实践。
2. 辅助材料:相关散文阅读指导书籍、文章、视频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1. 课时安排:本教案共需45分钟。
散文阅读技巧(详细强大版)
![散文阅读技巧(详细强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04a5bf4f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a2.png)
散文阅读技巧(详细强大版)一.明确内容在阅读散文时,需要先确定散文的类型和内容,是写人、写事、写物还是写景。
写人要关注人物的品质和情感,写事要叙述事情的经过和道理,写物要表达作者的思想和志向,写景要通过描写景物来烘托情感。
散文的材料可以揭示作者的品德、道理、志向和情感,也可以通过对比或类比形成反衬或正衬,同时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衬托中心,烘托形象。
关注标题可以提供阅读线索,隐含重要信息和联系文章主题。
理清思路要注意开头点题、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中间写明散文的“形”,结尾点睛总结全文,首尾呼应。
找关键句可以包括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和修辞句。
最后归纳主旨要根据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或游记的不同,表达记叙、赞扬、批评、表现或描写的内容。
二.明确文体写景散文需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转换为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点的变化交代得清清楚楚。
对景物加以生动的描绘,可以起到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的作用。
写景根据所描绘意象多少的不同,如果全文只是突出一个中心意象,其余的即使有也只是作为衬托物出现,那么,这应该是咏物的;如果文中并列出现几个意象,且几个意象共同组成一幅画面或渲染出某种氛围,或突出某一主题,这应该属于一般的写景散文。
在阅读写景散文时,需要注意作者如何抓住景物的特征来绘形状物,包括形状、色彩和气质等方面。
同时要注意作者如何安排描写的顺序,一般以空间的转换为顺序。
还要注意作者的观察点和被观察景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观察角度的变化。
最重要的是理解作者蕴含在景物中的思想和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
叙事散文是一种以记叙人和事为主要内容的散文样式。
这种散文通过具体的叙述和描绘来突出人物和事物,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叙事散文所记载的事情通常比较平凡,注重从小事入手来反映一个主题,这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叙事散文取材于真实的人和事,而不是虚构的,因此更注重行文技巧,其构思精妙,结构严谨,感情微妙,尤其值得深思。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dd9b6f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ff.png)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第一章:散文阅读的重要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散文阅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
3. 引导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散文阅读的意义:提高语文素养、拓宽知识面、培养审美情趣。
2. 散文的特点:真实、生动、细腻、意蕴丰富。
3. 散文阅读的技巧:捕捉关键信息、理解作者情感、感悟人生哲理。
三、教学活动:1. 讲解散文阅读的重要性。
2. 分析散文的特点。
3. 分享散文阅读的技巧。
四、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一篇散文作品。
2. 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
第二章: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技巧深入理解散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捕捉关键信息:关注、开头、结尾、过渡句段。
2. 理解作者情感:通过细节描写、抒情议论句理解作者情感。
3. 感悟人生哲理:从散文中提炼出的人生道理和哲理。
三、教学活动:1. 讲解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2. 分析具体散文作品,示范运用技巧。
3.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分享学习心得。
四、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一篇散文作品,运用所学技巧进行深入理解。
2. 写一篇阅读心得,分享自己运用技巧的过程和收获。
第三章:散文阅读的实践与提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散文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选取不同风格的散文作品进行阅读。
2. 分析不同作者的写作特点。
3. 欣赏散文中的优美语言和精彩段落。
三、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散文阅读实践。
2. 分析不同散文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3. 欣赏散文中的优美语言和精彩段落。
四、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作品。
2. 写一篇阅读心得,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
第四章:散文阅读的拓展与深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拓展散文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研究能力。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ac81e4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96.png)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第一章:散文阅读的重要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散文阅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
3. 引导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散文阅读的意义:提升文学素养、丰富情感体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散文的特点:真实、生动、优美、有节奏。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散文阅读的意义和散文的特点。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对散文阅读的感悟。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谈谈对散文阅读的认识。
2. 讲解:讲解散文阅读的意义和散文的特点。
3.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散文作品及阅读感悟。
4. 总结:强调散文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一篇散文作品,并写一篇读后感。
2. 推荐散文作品给同学,互相分享阅读心得。
第二章: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散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抓住散文的主题:理解散文的中心思想。
2. 品味散文的语言:欣赏散文的语言美。
3. 感受散文的情感:体会散文的情感表达。
4. 分析散文的结构:把握散文的层次结构。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2. 实践法:引导学生实际操作,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出本章主题。
2. 讲解:讲解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3. 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阅读一篇散文作品。
4. 总结:强调掌握散文阅读技巧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一篇散文作品,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分析。
2. 写一篇关于散文阅读技巧的心得体会。
第三章:散文阅读的策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策略。
2. 培养学生高效阅读散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快速浏览:把握散文的大意。
2. 精细阅读:深入理解散文的细节。
3. 批判性思维:分析散文的优缺点。
4. 联想与想象:丰富阅读体验。
语文散文阅读技巧教案
![语文散文阅读技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ea0db2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16.png)
语文散文阅读技巧教案seek; pursue; go/search/hanker after; crave; court; woo; go/run after知识点归纳一.散文的类型形散神不散.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记叙散文.以记叙、事件、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抒情性散文.主要用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议论性散文.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散文.二.修辞手法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对偶的种类有三种;正对、反对、串对、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正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反对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慧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三.散文常用表现手法1、使用修辞——更加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征,暗示作者的思想情感,突出主题.增强艺术感染力.2、象征——如白杨礼赞,或者一些童话作品,可以含蓄而形象生动地表达思想情感.3、托物言志——如爱莲说,也是含蓄曲折地传达思想情感.4、铺垫——在写主要人物前,先写一些相关的材料,作用是蓄势,蓄情,突出主要人物.5、伏笔——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或事件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预先作出暗示或提示,到适当的时机给以呼应,能够使后面情节在前面有照应,不出现虚假现象.6、扬抑——欲扬先抑,或者欲抑先扬,以前面为铺垫,效果是形成反差,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感染7、虚实结合——眼前的描写是实,以前的回忆是虚;实际的存在是实,想像的情景是虚;现实的景象是实,引申的层面是虚.好处是: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更丰富多彩地表现人和事,充分显示文章的主旨.8、点面结合——概括交代是面,写具体事件是点;叙述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具体情节是点.点面结合可以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物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9、动静结合——效果是:以动衬静,或者以静衬动,起到烘托作用,相得益彰.10、联想和想像——由此及彼,延伸写作的范围,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多彩,使主题更深刻;使形象更丰满生动,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1开门11、开门见山——这是文章开头的一种方法,直入主题,或者直接摆出论点.12、设置悬念——在情节发展中,设置某种疑端或矛盾冲突,可以吸引阅读兴趣,引人入胜.13、以小见大——抓住看似平凡细小的事情,以此体现大主题,或者揭示生活哲理四.行文段落分析方法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开头段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过渡段承上启下或启下结尾段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例题分析绿朱自清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瀑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指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考点一:理解类说说下列词好在哪里.梅花潭的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招引说出了梅花潭的美,美的让人忍不住去.总结方法:明本义,溯根源,联系语境,抓中心.考点二:分析综合类1、作者在描写梅潭的绿时先用了什么词概括了对绿的总感受对绿的总感受:“醉人”、“奇异”.2、梳理本文结构线索,把握文章思路.文章以“绿”为文眼,贯穿始终.以游踪为线索展开描写.采用总分总结构,前后呼应结构紧凑.3、作者描写了梅雨潭周围的哪些景物描写这些景物的作用是什么你以为哪些词用得准确生动写了山、岩、亭、天、草,都是为了衬托梅雨瀑的美,写梅雨瀑的美又是为了衬托梅雨潭的绿的美.因为“我”一见到梅雨潭的绿,“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例:写亭:一个“踞”字突出了它的险峻之势,给人以凌空突起之感.一个“浮”字,神态毕现,一“踞”一“浮”,化静为动,把凌空而立、翼然石上的梅雨亭写得神采飞扬,惟妙惟肖.写云:一个“流”写出轻盈之态.写瀑布:一个“镶”字描绘瀑布处在山涧中的状态,既准确恰切,又形象逼真,使瀑布富于立体感,动态美.4、文中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体现作者那种对绿的向往、陶醉、倾倒的热烈感情.从融情于景和直接抒情的句子分析得出.总结方法:入手,分析结构,重复出现,问题指标,查找要点,概括中心.看题目知内容、明对象、淸线索、得中心、悟感情、分文体.找线索的方法:先看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再画出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还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的重要线索.考点三:鉴赏评价1、选段用形象的比喻从不同的角度来描绘梅雨潭的绿,试仿照例句赏析文中的比喻句.例句: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赏析:这里把皱缬的水波比喻成少妇拖着的裙幅,出梅雨潭绿的清亮的特点.句子: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赏析:这里把滑滑、明亮的水光比喻成鸡蛋清,表现出梅雨潭的绿柔软、鲜嫩的特点.2、作者是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描写梅雨潭的绿的有怎样的效果比喻、对比. 作者连用六个比喻:像极大的荷叶,像少妇的裙幅,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像涂了明油,像鸡蛋清的软,鸡蛋清的嫩,像温润的碧玉,从不同角度对梅雨潭的涟漪以及绿的亮度、纯度等加以表现,写出了梅雨潭醉人的绿和醉人的美,也寄寓着作者的.作者拿什刹海的绿杨、杭州虎跑寺的绿壁、西湖的波、秦淮河水来与梅雨潭水对比、衬托出梅雨潭的绿是浓淡相宜,明暗适度,恰到好处的特点.3、文章将收尾时,作者的写作在人称上发生了何种,有何作用由第三人称“她”变成了第二人称“你”.一开始作者感情比较收敛,可随着情感的迸发和投入,作者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冷静,而把自己完全融进了“绿”之中,强烈的抒情需要使作者不自觉地改变了人称.总结方法:抓中心树形象,运用规律作鉴赏.课堂练习乡村的风许俊文①风是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②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③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还是古人高明,他们面对这样的凋零景象,只用“删繁就简三秋树”七个字,就把很复杂的意思表达出来.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枝柯上……④说到风,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年我从豆村带回一棵小枣树,栽在城里自家的庭院中,栽树之前我是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并没有见它有多少长进.我很纳闷,就问父亲是什么原因.父亲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给出两个字:缺风.对,缺风.生长在乡村的树可不是这样的.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一棵得风的树,就如同一个人得了机遇,东风来了摇一摇,西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深处扎一扎,晃着晃着,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父亲把这种现象叫作“得风水”.记得豆村牛鼻凹里有一棵歪脖子黄栌,据说已经很有些岁数了,可就是长不大,村里有人想把它砍下做犁弓,父亲制止道,这棵树虽然长得不是地方,但只要树头能从这凹里蹿出来,一旦招了风,不愁它不成材.后来那棵黄栌居然有了出头之日,风吹着呼呼地往上蹿,一年一个样,一年又一个样,如今它已经有合抱粗了,成了我们豆村的一个标志.这大概就是神奇的风使然吧.当然神奇的还有我的父亲,尽管岁月的风已经把他的头发吹白了,腰吹弯了,甚至连牙齿也吹脱落了,在风中踽踽而行时,须拄一枝拐杖,然而他能够从飘忽不定的风里悟出一点“道”,想必也该知足了.⑤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一拔又一拔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庄稼在风中拔节,驴马在风中友情,鸟雀在风中飞翔,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⑥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1.文中画线句子所说的“诗意”是通过哪几幅画面表现出来的4分2.文章乡村的风,在第四自然段又写到两棵树的成长,有什么用意4分3.作者借“乡村的风”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要点加以概括.6分4.无形的风在文中被描绘得可见可感.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在第二、五两个自然段中分别举出一例加以赏析.4分参考答案:1.答案:①风拂炊烟图②风吹莲荡图③风摇树木图1点1分2.答案:①说明树的成长离不开,万物生长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②由树的成长写到父亲对风的认识,丰富文章内涵.1点2分3.答案:答对3点得满分.①对自然生态环境下的乡村的热爱.②对给予自己温情的故乡的感激.③对朴实而明晓事理的父亲的敬爱.④对故乡纯朴的风格人情的赞美.⑤对自然的永恒、生命的生生不息的敬畏.4.答案:第二自然段:“用顽皮的小手……”句,运用拟人句,写出风的轻柔,让“我”感受到故乡的温馨、亲切.举出“摇头摆尾的小花狗……”或“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等句,并指出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赏析,均可第五自然段:“庄稼在风中拔节……”句,运用排比,描绘风中动人景象,使读者感受到风中勃勃生机.举出“春风归来遍地绿……”句,并指出对偶的修辞手法,进行赏析,也可答出修辞,各1分,分析有理各1分课后作业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练习.飞红滴翠记黄山阅读练习题西山是我神往已久的胜地.郭沫若曾赞美西山是仰卧在滇池边的睡美人,青丝散垂在万顷碧浪之中.山上终年郁郁葱葱,华亭寺、古华寺、三清阁等名古刹古寺掩映在茂林修竹深处.登上悬崖峭壁上的龙门,远眺浩渺空阔的滇池,水天一色风光绝佳.但最使我关注的还是西山深处安息着人民音乐家——聂耳.盛夏,山区的气候像孩儿脸,说变就变.在昆明上车时天气晴朗,车到西山脚下却下起倾盆大雨.上山之初,我披上雨衣顶风冒雨上山了.雨中的西山显得更加幽静.爬了1小时,便来到聂耳墓地了.前来瞻仰聂耳墓的游人很多.穿国林阴小道一走进聂耳纪念馆,耳旁就仿佛响起雄壮的国歌旋律.聂耳,原名守信,字子义,一作紫艺,云南玉溪人,1912年生于昆明,自幼爱好音乐,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7月17日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1938年其骨灰被安葬于西山碧鸡山麓,1980年5月15日迁葬于此.步出纪念馆,天放晴了,雨后山林葱翠欲滴.我沿着弯弯曲曲的林阴小道来到墓地前,眼前一亮,苍松翠柏环绕中,一座洁白的大理石聂耳塑像矗立在鲜花芳草从中.中午的阳光泻进寂静的山林中,塑像显得更加生动传神,身披大衣的聂耳正低着头沉思,像在构思创作新的乐曲,也许是在担忧祖国的命运.我环视一周,选择了右前方位置,凝视了许久,脑海里涌现出电影聂耳中赵丹扮演的聂耳在油灯下激情奋笔创作义勇军进行曲;银幕上蒙太奇手法展现了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中华儿女抗日救国与日寇浴血奋战,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至今思来,电影聂耳的艺术魅力仍使我热血沸腾,我稳稳地举起照相机,全景构图摄下这难忘的一刻.摄完我又往墓碑走去,墓碑前24级台阶象征着聂耳24岁的年轻生命,黑色的大理石碑上刻着郭沫若手书的“人民音乐家之墓”.墓碑前一群青少年正在宣誓,庄严的国歌的旋律永远激励着亿万中国人民.1、作者为什么说:“西山是我神往已久的胜地”2、细细分析,作者是怎样描绘西山美景的3、文中画线的句子中“关注”一词与开篇哪一个词相呼应请在文中划出.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当你唱“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对其旋律感受如何试作评说.可从艺术魅力和创作背景及历史价值的角度去谈.答案1、风景秀美,多名刹古寺,有聂耳墓、塑像和纪念馆.2、从引用、直接描写和登高远瞻等角度描绘.23、神往已久4、想象、联想5、略。
散文阅读指导与写作技巧
![散文阅读指导与写作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b0fbec1549649b6649d74746.png)
3、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和作用
含义: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 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 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 了一层面纱。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 放矢地去分析。
散文阅读指导和写作技巧
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一般应从两方面去分析: 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 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如点题、 突出主题、丰富文章内涵等。 2.结构上,常见的作用有:总领全 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 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总结上文 等。
散文阅读指导和写作技巧
⑤表现人物情感变化的句子。这 往往就是线索或情节发展过程。 ⑥人物行踪或所做事情的句子。 这往往就是线索或情节内容。
散文阅读指导和写作技巧
⑦尾句。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 全文,或照应开头,或留下思考 的余地,或抒发感情。表达效果 上有些句子有升华主题,渲染气
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C、句式之美------如整句、 散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 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 语的句子等等。
散文阅读指导和写作技巧
7.感悟拓展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 验,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 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 能作出评价。”
散文阅读指导和写作技巧
【方法指导】:
启示应从原文中引出来; 评价应表明态度及说明支撑的理
黄土:象征了“我”的父亲;象征了辛勤一生、 默默无闻的中国老一辈的农民。
散文阅读指导和写作技巧
(3)临时义: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派 生出来的意思,离开了这个语境,临时 义也就消失。
如:最有深度的音乐:具有产生思想、新年
的最高激情的音乐。
【方法归类】手法+本意+语境义+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的 情感 如:“实在标致极了!”(这里运用反语,本意是漂亮,这 里语境义是丑陋,显示了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只注重外 表,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嘲讽与鄙视。
李林原 小学语文基础提纲(散文)-交稿
![李林原 小学语文基础提纲(散文)-交稿](https://img.taocdn.com/s3/m/464d8198ad02de80d4d840ca.png)
第二章散文学习提要:1.了解散文的演变历史及其分类。
2.理解和掌握散文文体的审美特征,并能就其中某一方面鉴赏散文作品。
3.培养观察与感受的能力,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并尝试散文写作。
一、散文的概述(一)散文的界定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写法自由、个性鲜明、文情并茂的文学体裁。
在我国古代,作为文体概念的“散文”始见于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引周益公语,以散文与“四六”对举,曰:“四六特拘对耳,其立意措词,贵于浑融有味,与散文同。
”刘勰在《文心雕龙·总术》中说:“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其中“文”指诗、词、赋等文体,“笔”则指各种散体文。
可见,我国古代是把“散文”与韵文、骈文相对,即凡不注重句式整齐、不讲求韵律节奏的单句散行文章,统称散文。
它包括了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范围广泛而芜杂。
受西方文论的影响,现代散文的观念形成于新文化运动。
朱自清说:“那是与诗歌、小说和戏剧并举,而为新文学的一个独立部门的东西,或称白话散文,或称抒情散文或称小品文(《什么是散文》)。
”这种观念把散文的范围大大收缩,非文学类文章归入其他类别。
于是形成狭义的散文概念,即指以记叙或抒情或议论为主、篇幅短小、取材广泛、笔法灵活,既注重情理相融,又追求文情并茂的一种文学样式。
随着电子媒介的发展,散文的传播与表现方式日益丰富,出现了广播散文、电视散文、新媒体散文等新兴的散文形式。
灵动的音乐与磁性的声音相结合的广播散文,视觉画面与听觉音响相交融的电视散文,它们饱含了浓郁的情感、深邃的思想、无限的想象;游走在互联网和手机等多维互动空间的新媒体散文,带来了散文生存空间的拓展和文体的解放,及时地凸显了千变万化的社会世相。
(二)散文的分类散文的分类,目前通行的大都是三分法,即按内容的侧重点及表达方式的不同,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1.记叙性散文记叙性散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表达方式上主要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兼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小学语文散文的阅读方法指导
![小学语文散文的阅读方法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2d401a7a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0.png)
小学语文散文的阅读方法指导
前言
小学语文散文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
阅读散文是培养学生语感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简要介绍小学语文散文的阅读方法指导。
正文
一、了解文本背景
在阅读小学语文散文之前,首先要了解文本的背景,包括文本的作者、题目和相关背景信息等。
通过了解这些信息,可以更好地理解散文的主题和情感,有利于理解散文的内涵和外延。
二、重点把握相关难点
小学语文散文通常包含一些难点,如生僻字、高级词汇、古代文化和历史事件等。
在阅读散文时,重点把握相关难点,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提高文化素养和语文水平。
三、注重感性理解
小学语文散文大多数是感性的文字,注重对内在情感的描写。
在阅读时,我们要注重感受和理解文字中所呈现的情感,要通过对语言的感知来获得乐趣,并且加深对散文中隐含的情感和意义的理解。
结语
小学散文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学习内容,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文本背景、重点把握相关难点、注重感性理解是阅读小学语文散文的重要方法,希望本文所介绍的方法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小学语文散文。
小学语文散文的阅读方法指导
![小学语文散文的阅读方法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bec61e0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2.png)
小学语文散文的阅读方法指导小学语文散文是小学语文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更有助于孩子们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然而,很多小学生并不喜欢阅读散文,或者是没有掌握较好的阅读方法,导致无法真正理解散文的意义,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小学语文散文的阅读方法。
一、理解散文的类型首先来讲,小学语文散文需要理解的是散文类型的分类,比如说,是古文还是现代散文,是议论文,抒情文还是叙述文等等。
因为不同类型的散文目的和表现方式都不一样,阅读时需要注意到散文的结构和特点。
二、先读懂文本的意思了解散文类型后,下一步就是让孩子进行阅读。
孩子们在阅读散文时,应该先读懂整个文本的意思。
孩子初次接触散文时,可以用整读法,即先通读全文,心中形象描绘其主旨大意,对文本有个大概的印象,然后再细读和解读每一个部分的含义。
三、积极思考和理解散文在读懂整篇散文之后,孩子应该积极思考和理解散文。
可以通过下面两步来实现。
1. 边读边思考读散文的过程中,孩子应该边读边思考,通过对散文内容的观察和分析,理解文章的意义和主题。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以想想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文章的背景是什么?都用了什么技巧让我们深刻理解文章的含义?2. 精读和品味与“整读”不同,“精读”是指细心反复地读散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深刻理解每一个细节之后,仔细品味文本中的每一种情感和思想。
品味的目的在于感受到作者的意图和思想,了解他的思考过程和心理,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四、注重文本的结构阅读散文不仅需要理解文章的意思,还需要注重文章的结构,如文章的篇幅,段落的分段,每个段落的主题,主题之间的联系等。
这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散文的结构和主旨,并从中获得启示和思考。
五、阅读散文需要注意的事项1. 读书要有耐心:阅读散文不是拿着书翻翻就行,需要用心细读,不能急于求成。
2. 记录笔记:在读散文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记录笔记,方便日后的复习和回顾。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89dc6b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16.png)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第一章:散文阅读的重要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散文阅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
3. 引导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散文阅读的意义:通过阅读散文,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散文阅读的技巧:如何抓住散文的主题、如何理解散文的象征手法、如何分析散文的结构。
三、教学活动:1. 讲座:讲解散文阅读的重要性及基本技巧。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散文阅读的感悟,互相学习。
3. 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进行阅读,并写下阅读心得。
四、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阅读心得,评估学生对散文阅读的理解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进行散文阅读的分享,评估学生的阅读效果。
第二章:散文的特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散文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散文的定义: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平实的语言为主要表达方式,侧重于叙述、描写和抒情。
2. 散文的特点: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形式多样、寓意深刻。
3. 散文的阅读方法:如何抓住散文的主题、如何理解散文的象征手法、如何分析散文的结构。
三、教学活动:1. 讲座:讲解散文的特点及阅读方法。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一些经典的散文作品,探讨其特点和阅读方法。
3. 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进行阅读,并写下对散文特点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阅读心得和对散文特点的理解,评估学生对散文的感知和理解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进行散文阅读的分享,评估学生的阅读效果。
六章:散文的语言特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散文的语言特色。
2. 培养学生对散文语言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散文语言的阅读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散文语言的优美:通过具体的词汇、修辞手法等体现。
散文阅读重难点教案
![散文阅读重难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341fa9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67.png)
散文阅读重难点教案教案标题:散文阅读重难点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散文的定义和特点。
2. 学生能够分析散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 学生能够运用阅读策略解读散文。
4. 学生能够提炼散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1. 散文的定义和特点。
2. 散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 阅读策略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散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的提炼。
教学准备:1. 散文阅读材料。
2. 教学投影仪或黑板。
3. 学生阅读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入散文阅读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你对散文有什么了解?你喜欢读散文吗?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教师介绍散文的定义和特点,包括自由的写作形式、真实的情感表达等。
2. 教师解释散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如段落结构、修辞手法等。
三、阅读策略指导(15分钟)1. 教师介绍几种常用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提问、概括等。
2. 教师示范使用阅读策略解读一篇散文,并与学生一起讨论。
四、散文阅读实践(20分钟)1. 学生分组阅读一篇散文,并记录关键词和理解的问题。
2. 学生互相交流并讨论散文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五、主题和中心思想提炼(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散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并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思考。
2. 学生个人或小组讨论,提炼散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3. 学生展示并讨论各自的提炼结果。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总结教学内容,强调散文阅读的重要性和技巧。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阅读过程中的困难和进步。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散文进行阅读,并总结自己的阅读策略和体会。
2. 学生可以尝试写一篇自己的散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散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并能够运用阅读策略解读散文。
然而,学生在提炼散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方面可能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加强相关练习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这一能力。
三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复习散文的学习与欣赏技巧
![三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复习散文的学习与欣赏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0d4218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08.png)
三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复习散文的学习与欣赏技巧散文是我国文学中一种以散发情思、抒发感慨为主的文学体裁,对于培养学生的感情、观察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而在三年级语文上册,学生们将接触到一些重要的散文作品,因此,学习与欣赏散文的技巧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三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复习散文的学习与欣赏技巧。
一、阅读前的准备1.了解背景知识:在阅读散文之前,学生们可以先了解一些与散文有关的背景知识,例如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等。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散文的内涵和背后的意义。
2.预测故事情节:在开始阅读散文之前,学生们可以先尝试预测故事情节,展开思维并激发阅读兴趣。
他们可以通过散文的标题、插图等元素来进行预测,这能够增加对散文的期待感。
二、阅读过程中的技巧1.注重细节:在阅读散文时,学生们应注重作者描写的细节。
细节是散文的血肉,也是了解故事情节的关键。
通过仔细阅读细节,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散文的意义和作者的用意。
2.借助插图:在阅读散文时,学生们可以借助散文中的插图帮助理解故事情节和表达的意思。
插图可以为学生们提供视觉感受,增加散文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3.积极思考:阅读散文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学生们也应该积极思考散文中的问题和启示。
他们可以思考散文中的人物性格、情感变化、作者的用词等方面,进一步理解散文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三、阅读后的总结与欣赏1.总结故事情节:阅读散文后,学生们可以通过总结故事情节的方式来加深对散文的理解和记忆。
他们可以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散文的内容,或者画出故事情节的思维导图。
2.品味语言表达:散文的语言表达多样且精妙,学生们可以通过品味和欣赏散文中的语言表达来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可以选择一些自己觉得精彩的句子进行背诵,并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感受情感表达:阅读散文是为了感受情感,学生们可以表达自己对散文的感受和思考。
可以通过写下读后感的方式,记录自己在阅读散文时的所思所感,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散文的表达技巧教学提纲PPT35页
![散文的表达技巧教学提纲PPT35页](https://img.taocdn.com/s3/m/88dd14d0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4e.png)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散文的表达技巧教学提纲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散文阅读表达技巧上课用教学提纲
![散文阅读表达技巧上课用教学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f8a4651971fe910ef02df86d.png)
• 阅读《未婚妻》完成下面问题:
• 作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列举人物对比的两个例 子,并分别谈谈其艺术效果。(5分)
• 【答案】①老媪与农民夫妇形成对比,老媪的 自私、冷漠更加凸显农民夫妇的善良、热情; (或老媪与其他旅客形成对比,相互映衬,表 现出老媪的冷漠和其他旅客的热情。)②“我” 与未出场的“未婚妻”形成对比,“未婚妻” 的幸福,突出了“我”的孤苦处境。
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
© 2008 DUST Manufacture © 2008 尘灰 制造
1.表达方式
记叙
①叙述的技巧: 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 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先声夺人 的表达效果。(还没考过)
②叙述人称的技巧: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感情。
参考答案:
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通过“走 下”“爬上”等词语将太阳人格化,生动 形象。
②运用对比的手法,使日出与日落情景形 成鲜明对照,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③运用前后对称的语言形式写景,给人以 整齐的美感。
例3: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旭日。他熄 灭着走下山去救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
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那一天,
© 2008 DUST Manufacture © 2008 尘灰 制造
XCH 高考复习之现代文阅读
归纳答题思路 一要指出尘具灰 体教学的课件 表达技巧名称;
二分析某种技巧所表达的内容; 三分析文中某种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 答题格式:运用什么技法+表达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六、词语设题类
• 答题格式(思路):解词+内容+情感。 语 言组织:这个词语意思是„„,强调(突出、 写出)了„„,表达了„„的情感。
• (一)修辞方法类 (对指向不够明确的,首先想到的一般是 修辞手法 )
• 比喻 生动形象,化无形为有形 • 夸张 表达感情更强烈 • 拟人 表达亲切,有情趣 • 对偶 整齐,有节奏感 • 排比 一气呵成,突出强调 • 反复 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 • 反问 表达鲜明,起强化作用 • 设问 突出强调
• 4.补写人物心理 答题格式(思路):先要 明确人物此时所处的情境和此时应有的、 合理的心理内容。语言表述时要注意人称, 很多题目暗含要求用第一人称:要用 “我”,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如用第三人 称,则是在陈述人物心理。
• 四、句子设题类 • 1.重点句子理解(作用) 答题格式(思路):从内容和
„„的景物特征,渲染了„„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 (3)社会环境描写句 答题格式(思路):这句话写出了
当时社会„„的特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了下文 „„情节。(推动了情节发展,或为下文叙事描写作铺垫) • 3.文采句赏析 答题格式(思路):修辞+内容+情感
• 五、段落设题类 • 同句子理解(作用)一样。要从内容和结构两
方面考虑。 • 答题格式(思路):这一段写出了„„,突出了„„,
(这是内容)为下文„„作铺垫。(结构) 段落位 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 • 文章开头:引出下文,为„„作铺垫。/营造了„„氛 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 文章中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为„„作铺垫。 • 文章结尾:总结全文,突出中心。/ 戛然而止, 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发人深思,回味无穷。 / 画龙点睛,升华主旨。/ 照应开头,总结全文, 使文章完整,浑然一体。
• 一、题目设题类 • 1.题目的含义 答题格式(思路):表层含义是
„„,深层含义是„„,(概括了„„的事件)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暗示)揭示了„„的主旨。 • 2.题目的作用 答题格式(思路):内容上的作 用,即题目含义(答题格式(思路)同上);结 构上的作用,是否是线索。
• 3.为文章拟一个题目 答题格式(思路):从以 下几个角度考虑(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 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 情感真挚。
•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 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 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 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 会更深的道理。
• 语言优美: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 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 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 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 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 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 前,写情沁人心脾。
• 4.寻找线索 答题格式(思路):从以下几个角 度考虑(1)标题(2)文中反复出现的事物(3) 文中抒情议论语句(4)作者思想感情(5)某一 人物的见闻感受
• 二、情节设题类 • 1.概括全篇情节 答题格式(思路):人物+事件
(经过可以略去,起因,尤其是结果一定要有)
• 2.概括部分情节 概括故事(小小说)开端、发 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记叙文)的起因、 经过、结果。 答题格式(思路):先划分出情节 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防止出现误将高潮当作 结局,或把经过当作结果的情况。
小学所学的散文
• 《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 《索溪峪的野》、《怀念母亲》、《 彩色的翅 膀 》、《唯一的听众》、《用心灵去倾听》、 《青山不老 》、《少年闰土》、 《我的伯父鲁迅 先生》、 《一 面 》、 《老人与海鸥》、 《跑进 家来的松鼠》、 《 最后一头战象 》、 《金色的 脚印 》、《月光曲 》、《蒙娜丽莎之约 》、 《我的舞台 》。 《 匆匆》、《桃花心木》、《顶碗少年》、《手 指》、《北京的春节》、《十六年前的回忆》、 《灯光》
• 2.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 答题格式(思路):这 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 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 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突出 了文章„„的中心。
• 3.评价人物形象 这类题常有两种类型:有模板;没 有限制。 答题格式(思路):(有模板,可以模仿模板 的句式、语言风格)先写出人物的优秀品质,再加以赞美。 语言要简洁,优美,富有激情。
结构两方面考虑。 语言组织:这句话写出了„„(内容), 结构上起到了„„(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为下文写什么作 铺垫、总结上文突出中心等)的作用。有利于突出„„。 (往主旨上靠拢)
• 2.描写句理解(作用) • (1)人物描写句答题答题格式(思路)同 三、2。 • (2)自然环境描写句 答题格式(思路):这句话写出了
• 3.概括情节的变化 这类题常有两种类型:有 提示性填空;只有几个空,没有任何提示。 答题 格式(思路):全局考虑,分析结构,划分情节发 展的阶段,筛选出文、人物形象设题类
• 1.概括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 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 答题格式(思路):从具体 的写人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 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 议论语句,用赞扬(或批判)的情感,用积极向上(或贬 斥)的语言概括出人物身上的优秀(或低俗)的品质或性 格。
小学散文阅读技巧
•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 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 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 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 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 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 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 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 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