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优质课一等奖公开课一等奖共44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公开课一等奖--ppt课件
ppt课件
80
ppt课件
81
ppt课件
82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流派
九、后现代主义建筑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对或修正现 代主义建筑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 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对于什么是后现 代主义,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并无一致 的理解。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 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
5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之长子。自小 深受父亲的影响,打下了良好的中国文 化基础。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政 治活动家、教育家、学术大师,被誉为 “百科全书”的天才学人
妻子林徽因是著名作家、中国第一 位女建筑学家。
弟弟梁思永,是中国杰出的考古学 家,对新石器时代和商朝的考古有重大 贡献.
另一个弟弟梁思礼是中国当代著名 的火箭控制系统专家。
ppt课件
1
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建筑 的特征 ;
加强自然科学文章的分析和 概括的能力。
ppt课件
2
作者简介
ppt课件
3
• 梁思成(1901—1972),梁启超长子,我国著名建筑学家、 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1901年4月20 日生于日本东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 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 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 1928年回国。
ppt课件
58
ppt课件
59
ppt课件
60
ppt课件
61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流派
三、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 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 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 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 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建筑的特征》优秀课件
总结
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和建筑的“文法”、“词 汇”、“可译性”,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建筑的 在世界建筑史上的独特魅力和巨大价值,同时 也展现了各国、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启迪我们 从古为今用的立场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 “文法”和“词汇”,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 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
再 见
五、举折、举架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下摹 定状 义貌
(五)说明“举折,
举架”的作用,即 为了形成屋顶的斜 坡或曲面。
六、屋顶的装饰作用
中国建筑的特征
作 比 较 引 用
(六)介绍屋顶,指 出它是“中国建筑中 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并在与其他建筑体系 的比较中,盛称“翘 起如翼”的屋顶是我 们民族文化的骄傲。
二、群体建筑构成
鸟 瞰 故 宫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举 例 子 打 比 方 (二)讲平面布局, 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 群落组成,左右呈轴 对称,主要房屋朝南, 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 有“户外的空间”。
三、结构方法
柱子支撑的亭子
四合院里的木质的墙门窗一体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举列 例数 子字 作打 比比 较方
2、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照什么 顺序来写的?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九大特征
1、个别建筑物构成 2、平面布置 3、结构方法 4、斗拱 5、举折、举架 6、屋顶 7、颜色 8、9、装饰部分
一 、个体建筑构成
中国建筑的特征
作 诠 释
(一)讲立体构成, 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 一般是由台基、主体 (房屋)和屋顶三个 主要部分构成的。
举例子
八、建筑材料的装饰
木刻
彩漆
浮雕
琉璃
中国建筑的特征
(九)说明中国建筑在 作 用材方面的装饰特点, 诠 有色的琉璃砖瓦、油漆、 释 木刻、石雕、砖雕等, 无不尽显中国建筑的装 饰特征。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中国建筑的特征》 (5)
中西建筑的不同风格
请同学们谈谈你所了解的梁思成。
1924年,梁思成赴美国入宾夕 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 1944年,梁思成抱病撰写《中 国建筑史》。 1946年,梁思成回到母校清华 大学创办了建筑系。 1953年,梁思成为了北京城古 建筑的拆除问题和吴晗争论, 被气得失声痛哭。 1954年,《中国建筑的特征》 发表。
1947年4月,梁思成 (右四)在纽约与建筑师们 讨论联合国总部设计
中国古代建筑是“拆”是“保”?
“兵来匪往的荒野中,非常不和谐地行走着几位,自带 行李铺盖卷,背着测量仪器考察古建筑的学者……一次又一 次的意外惊喜、骄傲,散落在中国各处的古建筑,被这些执 着的中国学者,一一发现,拍摄、测量、记录在他们的考察 报告中。”
九大特征精要地概括了中国建筑的特点, 既有形象生动的描述,也有理论层面上的解释, 给我们一个明晰的印象。那么,作者是按照什么 顺序来介绍这些特征的?
写作顺序:作者从结构特征说到装饰特征,由 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
课文题为“中国建筑的特征”,在九点 特征之后为什么又写那么多的篇幅?
中国建筑的‘文法’
(1-2) 二、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3-13) 三、探讨中国建筑的 “文法”。(14-17) 四、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18-20)
细读第二部分,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故宫
部件的装饰作用
霸王拳
三福云
昂嘴
脊吻
瓦当
这些建筑是不是中国的建筑呢?
日韩 本国 越缅 南甸
“古建筑绝对是宝,而且越往后越能体现出它的 宝贵。但是怎样来保护它们,就得在城市的总体规 划中把它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撞到谁,就把谁推 倒,这是绝对不行的……城市是一门科学,它像人 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如果你不科学地对待 它,它会生病的。”
《中国建筑的特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中国建筑的特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一篇精妙绝伦的自然科学小论文,收录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此篇文章观点鲜明,论证严谨,文笔自然流畅,既深入细致地阐述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又全面总结了其独特风格和卓越技巧。
值得一提的是,文章还提出了一个颇具启发性的问题:各民族建筑之间是否存在“可译性"。
对于已经具备初中阅读基础的高一年级学生而言,这篇课文的学习并不会构成太大挑战。
相反,它将是一次愉快而充满启发的学习之旅,必将让学生们领略到中国建筑的魅力,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探究欲望。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 透过文章的深度剖析,我们可以洞悉其内在逻辑,全面把握其核心要义,进而精确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领悟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
2. 通过学习我国的古老建筑艺术,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热爱之情,让他们从中感受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对中国建筑独特基本特征的深入挖掘与全面理解,以及对丰富多样风格手法的掌握与运用。
教学难点则在于精准把握并形象理解文中出现的专业建筑名词,以便更深入地领悟其背后的深邃文化和历史内涵。
课前准备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展露不凡的认知天赋,然而,在说明文阅读的领域里,他们仍需不断磨砺。
因此,课前,我们将引领他们深入钻研课文,鼓励他们积极搜寻相关资料,并广泛涉猎与之相关的丰富知识,以便更好地领悟和内化课文内容。
这样的精心准备不仅有助于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更能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知识的光芒在他们的心中闪耀。
教学过程《中国建筑的特征》千年文化,历史沉淀,中国建筑矗立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诉说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
它们是静默的史诗,是时间的见证,更是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
寺庙、宫殿、民居、亭台,每一座建筑都彰显着中国建筑独特的韵味。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下册8《中国建筑的特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下册8《中国建筑的特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体味准确生动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绘制思维导图,理清文脉,理解本文严谨的结构风格。
3.激发对建筑艺术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提高审美水平。
教学重点1、体味准确而生动的语言;2、绘制思维导图,理清文脉。
教学难点分享绘制思维导图,要求能用流利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教学方法绘制思维导图、学生成果展示、小组讨论探究、教师点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展示几幅能体现中国建筑特点的图片,让同学们用学过的诗文来形容图片建筑的特点。
图1、钩心斗角檐牙高啄图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图3、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这些图文相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建筑艺术而言,简直就是冰山一角,而这节课我们就深入系统地走进中国建筑艺术的殿堂,去感受它的魅力。
二、展示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三、思维导图——理文脉(一)根据预习情况,绘制完善思维导图,并尝试用流畅的语言予以解说。
(二)学生展示,教师点评(构图、思路、色彩、表达方面)。
(三)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屋顶"属于“装饰”还是“结构"?如果出现,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绘制出思维导图,本文文脉和结构特点就已经显而易见了。
此处只需要对结构特点进行板书即可。
四、精读文段——释词义(一)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17自然段,解释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
明确:明确: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二)这种“可译性”只存在建筑艺术方敏?其他领域有没有这种“可译性"?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文学诗歌、饮食文化、语言文字、风俗习惯......)五、研读文段——赏语言(一)研读本文1-2自然段,试赏析其语言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严谨性(“至迟”“证明”......)、生动性(比喻修辞的使用......)(二)教师小结:梁思成是中国建筑的灵魂,而作为建筑学的泰斗级人物,能用严谨的结构和准确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打造一座中国建筑艺术的宫殿,我们不禁又要被他的文学造诣所折服,这才是大家风范。
中国建筑的特征优质课一等奖公开课一等奖
北京旧城改造,把许多城门、城墙、城楼、胡同、四合院拆了, 全国各地的情况一样,新建筑越来越多,老建筑越来越少,现在全 国到处高楼林立。
背景: 从1950年开始,北京随着旧城改造和地铁修建,古建筑开 始消失。 1952年,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被拆除。 1954年,地安门被拆,遭受同样命运的。 1956年是朝阳门。 1965年是崇文门和阜成门、东直门。 1969年,是西直门。 而梁思成先生于1972年去世。
作者介绍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 东省新会县人。 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后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 院学习。1928年回国。 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后主 持创建中国营造学社。主要著作《清室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 》 主要建筑作品有: 纽约联合国大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人民英雄纪念碑 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 并参与北京市城市规划与建设。
用或 翻译。 主要性能是一致的, 同一个意思可以用 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 不同的语言形式来 的形式有很大不同。 表达。
热河普陀拉和文艺复兴建筑
天坛皇穹宇和布拉曼特的设计
罗马凯旋门和北京琉璃牌楼
巴黎纪念柱和北京华表
拓展延伸 为什么梁思成很关注如何建造新中国的建筑这个问题?
五十年之后同样的事件一再重演!!
2008年江苏省东台市西溪大量古建筑被以“旅游 开发”的名义非法拆毁! 2009年2月镇江在旧城改造时已经拆毁五十多处 文物古建筑。 2009年7月1日《中国青年报》:北京雨燕因古建 筑大量拆毁锐减近乎消失。 大多代之以钢筋水泥的建筑!
思考: 1、你有什么好办法来保护古建筑?
正定隆兴寺戒坛殿·清·溜金枓栱"三福云"
脊吻
内容分析 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九
《中国建筑的特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下册
《中国建筑的特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下册《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表格预习,初步了解中国建筑的九种特征及本文的说明方法。
2.通过情境模拟、小组合作探究,理解中国建筑的“美"与“文化”。
3.通过本文的学习,发现生活中自己周边建筑的“美"与“文化”。
教学重点:通过情景模拟、合作探究,理解中国建筑的“美"与“文化”。
教学难点:发现生活中自己周边建筑的“美"与“文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很高兴能有这样一次机会与在座的各位同学一起分享梁思成的这篇说明文《中国建筑的特征》。
这篇文章有很多的专业术语给大家带来一定的阅读难度。
同学们觉得这篇文章是写给谁看的?——明确:建筑专业的学者。
①本文选自《建筑学报》(关注课文注释)②“我们就必须首先熟悉自己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否则我们是不可能写出一篇中国‘文章’的。
"(关注人称“我们”)虽然这篇文章有很多的专业术语,但同学们依然很出色地完成了预习工作。
二、初读课文,预习呈现1.呈现预习那么“由结构到装饰"又是什么说明顺序呢?参考:从主到次。
2.探究“图示法”在“平面布置"的“说明方法”中,我们班金洋洋同学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发现,她写的是“列图表",关注到了课文旁边的这幅图,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1)如果我把这两张图片隐去,你读过来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明确:没有图片,纯粹文字,更抽象,只能对文字进行想象,有了图片,更为具体,对说明对象有更清晰的认识。
——板书:清晰(2)那我们很多文章里也有很多插图,也可以让我们对描写对象有清晰的认识,那梁思成的这幅插图与文学性文章中的插图有什么区别?明确:文学性文章中的插图侧重于形象性,说明文中的图示是对文字内容的补充,是文本内容之一。
——板书:简明、补充(3)补充了哪些文章中文字所未能表达的内容?参考:疏密相间、对称之美、和谐之美、规整之美、主次分明、文化(宗法伦理观念)载体……明确:图示法:是对文字说明进行补充、辅助的一种方法,使说明对象简明清晰。
中国建筑的特征_优秀课件
三、结构方法
柱子支撑的亭子
四合院里的木质的墙门窗一体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举列 例数 子字 作打 比比 较方
(三)介绍了中国建筑 的结构方法,即以“木 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 架结构,并解释了中国 建筑的力学原理,指出 这与现代的结构原则上 是一样的。
四、斗拱
饰
课文小结
作者条理清楚、精要严谨地概括了 中国建筑的显著特点,通过多种说明方 法,既作了理论层面上的解释,也有形 象生动的描述,给读者一个明晰的印象。
检查学习效果
看看下面这些现代建筑, 体现了中国建筑的哪些特征?
红色 国家大剧院内
珠 海 金 域 廊 院 小 区 规 划 图
对称 红色 屋顶
上
2、记录展示内容,评价每组表现。
一 、个体建筑构成
中国建筑的特征
作 (一)讲立体构成,
诠 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
释
一般是由台基、主体 (房屋)和屋顶三个
主要部分构成的。
二、群体建筑构成
鸟 瞰 故 宫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举 (二)讲平面布局,
例 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
子 打 比
群落组成,左右呈轴 对称,主要房屋朝南,
八、部件的装饰作用
霸王拳
三福云
脊吻
瓦当
门环
中国建筑的特征
(八)介绍中国建筑的装 饰部件,大到结构部件、 脊吻、瓦当,小到门窗、 门环、角叶,都具有很鲜 明的装饰形状或图案。
举例子 列图表
八、建筑材料的装饰
木刻
彩漆
浮雕 琉璃
中国建筑的特征
(九)说明中国建筑在
用材方面的装饰特点, 有色的琉璃砖瓦、油漆、
塔
海
式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中国建筑的特征》 (3)
个体建筑构成
群体建筑构成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举 (二)讲平面布局,
例 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
子 打 比 方
群落组成,左右呈轴 对称,主要房屋朝南, 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
有“户外的空间”。
故 宫 全 景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举打 例比 子方
(三)介绍了中国建筑 的结构方法,即以“木 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 架结构,并解释了中国 建筑的力学原理,指出 这与现代的结构原则上 是一样的。
建筑材料的装饰
木刻
彩漆
浮雕 琉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什么 顺序展开的?
1、由整体到局部 2、由主(结构)到次(装饰)
第二部分结构与说明顺序
总 体
中 国
个别建筑构成 整 特 群体建筑构成 体 征
建 主 结构 木材结构
结
筑
特征 斗拱
构
的
方
基
举折和举架
法
本 特 征
屋顶的装饰作用 局
第三部分 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 (14—19) 法”)。
第四部 以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 分(20) “词汇”,建造新中国建筑作总结。
三、探究中国建筑九大“特 征”的内涵、说明方法。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一)讲立体构成,
作 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 诠 一般是由台基、主体 释 (房屋)和屋顶三个
坡或曲面。
举折、举架
中国建筑的特征
作 比
(六)介绍屋顶,指 出它是“中国建筑中
较 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引 并在与其他建筑体系 用 的比较中,盛称“翘
起如翼”的屋顶是我
们民族文化的骄傲。
屋顶的装饰作用
中国建筑的特征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中国建筑的特征》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1.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
四、美育渗透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难点:1.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3.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二、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北京清华园中有一座雕像,被人称为这所著名大学中的第十二座雕像:儒雅的梁思成先生,戴一副眼镜,正微微地笑着,平静,坦然,好像刚刚走出家门,到他创建50周年的清华建筑系去上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先生的一篇科普文章《中国建筑的特征》(板书课题)。
2.结合世界各地的建筑体会中西建筑的不同风格(多媒体显示图片)3.作者简介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广东省新会县人。
梁思成教授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不久转学人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
192 8年回国,到沈阳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并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 31年。
8《中国建筑的特征》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8《中国建筑的特征》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略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说明脉络,归纳内容要点,总结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和风格手法。
2、思维发展与提升:横向比较西方古建筑基本特征,理解中外建筑的“可译性"。
3、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含义,学习本文简洁、严密、明晰的语言特色。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中国古建筑的特点,激发对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以任务为导向,以项目学习为载体,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或表格,梳理重要内容,归纳要点。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含义,学习本文简洁、严密、明晰的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一、情境导入:(课前展示学生的摄影作品,内容为城市走廊的凉亭、飞檐斗拱等仿古建筑,配诗句,标作者姓名。
)同学们,想必有着与以往不同的感受。
周末外出赏景时都纷纷拍下了唯美图片,在班级群里分享,我选取了一部分关于建筑的摄影作品,制成了简单的PPT,作为我们本次摄影活动的一个成果,在课前展示。
但是,我们梅河现有的都是仿古建筑,体现的特征不是很全面,真正的中国古建筑到底有哪些特征呢?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的特征》,感受中国建筑之美。
二、写作背景:真正能够体现中国建筑特征的必然是千年帝都北京城的古建筑,但建国初,随着北京新城建设的开展,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也随之面临被拆除的命运。
1953 年,一些人主张扫除北京古建筑和古城墙。
为此,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等人奔走呼吁:“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
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为我们文化衰落消失的现象”。
在北京城墙存废的辩论会上他说,拆城墙如同抽他的筋、剥他的皮。
他曾向中央政府谏言,力主在北京城的西面建一座新城作为政府所在地,这样便可以完整地保留全布老北京城。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建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掌握中国建筑的特征,包括建筑结构、材料、装饰和风格等。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建筑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建筑的历史概述a. 古代建筑的起源和发展b. 唐宋以后的建筑风格演变c. 现代中国建筑的特点2. 中国建筑的基本结构a. 木结构建筑的特点和应用b. 石结构建筑的特点和应用c. 砖瓦结构建筑的特点和应用3. 中国建筑的特色材料a. 木材的选用和加工b. 石材的选用和加工c. 砖瓦的制作和使用4. 中国建筑的装饰艺术a. 木雕和石雕的应用b. 瓷砖和彩绘的装饰技术c. 楼阁、亭台和花窗的设计与制作5. 中国建筑的风格a. 北方和南方建筑风格的差异b. 五大古代建筑风格的特点c. 现代建筑中的中国元素三、教学方法1. 讲授教学法:通过课堂讲解和示范,介绍中国建筑的历史、特点和材料等内容。
2. 图片展示法:利用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中国建筑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视觉感知来理解建筑特征。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到当地的中国传统建筑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特征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答、引入有关中国建筑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
2. 课堂讲授a. 中国建筑的历史概述:讲解中国建筑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
b. 中国建筑的基本结构:介绍木结构、石结构和砖瓦结构的特点及应用。
c. 中国建筑的特色材料:讲解木材、石材和砖瓦的选用和加工方法。
d. 中国建筑的装饰艺术:介绍木雕、石雕、瓷砖和彩绘等装饰技术的应用。
e. 中国建筑的风格:分析北方和南方建筑的差异,概述古代和现代建筑的特点。
3. 图片展示利用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中国传统建筑的图片,解说建筑的特征和细节,提供直观的视觉体验。
4. 学生讨论和展示让学生就所学内容进行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和疑惑,并展示自己对中国建筑的理解和欣赏。
5.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到当地的中国传统建筑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建筑的细节和特征,感受传统建筑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