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与定量方法的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学校研究活动中,他们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 首先,两种方法所依赖的哲学体系(philosophy of reality)有所不同。作为定量研究,其对象是客观的、 独立于研究者之外的某种客观存在物;而作为定性研究, 其研究对象与研究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研究对象被 研究者赋予主观色彩,成为研究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 定量研究者认为,其研究对象可以像解剖麻雀一样被分 成几个部分,通过这些组成部分的观察可以获得整体的 认识。 • 定性研究者则认为,研究对象是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因 而他们检视的是全部和整个过程。
• 1.思辨研究与定性研究相混淆
实证研究的使命是确认或理解事实 思辨研究则假定事实已被确认,直接对所研究的现象进行 概括:建立概念、发展一系列命题,进行逻辑推演,直至 揭示理论性结论
• 2.将“想”与“分析”等非定量的特征 归为定性研究的特征
• 没有当事人的视角(定性方法论的特征),也没有体验式 的研究过程(参与性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更没有 对研究结果的检验(相关法或证伪法等)
研究者参与过多/过深
失去观察者的冷静与客观 非参与观察缺点: 观察面广,不够集中,难以深入 没有事先制定好的研究计划,随机性大
• 调查手段
(合理性) (先进度) (讲究度)
决定
数据质量
观察、录音、录像 问卷、面谈、文献参阅
参与观察法的应用
• 杨鲁新、王霞 研究对象: 某重点大学,2006级,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1,学生2,学生3 (男),三人自愿参加。他们的导师 记录他们及他们导师的年龄和研究兴趣 数据收集与分析 课堂观察、半结构式访谈和文本收集相结合
• 语料的选择 操标准英语发音(Received Pronunciation)
选择与松紧元音有关的辨识(效度的问题)

从纯粹的定性研究到纯粹的定量研究是个 慢慢过渡的过程,我们既要看到各种方法的区 别,又要看到他们之间的联系。
提法一:一项研究应该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 合
• 质疑一:当提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时,人 们头脑中“定性”是什么样的定性?
• 获得材料的方式 口述报告
共时有声思维(concurrent think-aloud) 即时追述 “形成口述报告的思维模式是基于这样一种理论上的认识: 人类认知本身就是信息加工,而信息加工过程可以看成是 受到注意的信息或想法构成的认知状态流程(a sequence of states of heeded information or thoughts )” ——吴一安
定性与定量方法的比较
——杨克曼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 定量研究中
英语水平测试分数 数字化的材料 对结构问卷的回答
证明 推翻
分析
统计程序 普遍性与否
假设
• 定性研究 自然情景下
研究对象——经历及其意义
方式:理解/解释
话语和文字 访谈、观察、实地考 察
录音,笔记,照片,实 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常用方法:民族志方法、个案研究
定性比定量深刻?
• 这种提法暗含着一种假设,即定性是关于事物的“质” 的思辨,定量则是对现象的简单量化,所以定性比定量 深刻。 • 无论定性还是定量研究,根本目的都是要说明事物的性 质。 • 定性研究是从当事人的角度,在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互 动关系中,通过体验,对所呈现的事实的意义(真相)作 出解释。同样,定量也不是一种对社会现象的简单量化。 定量研究,尤其是解释性的定量研究,要求研究者在理 论假设的基础上探讨事物的相关关系,通过对事物之间 的相关分析达到对事物的“质”的把握。
定性研究
• 背景:事先没有任何看法
• 目的:寻找规律性的东西 探索、详细描写
• 具体分析内容:?
证明/推翻某种理论?
定性方法和定向方法的特点
哲学基础 方法论
定性: 人的主观作用——外部世界的规律性是主观意识中的反映 定向: 世界万物的因果关系——世界变化发展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观察世界的方式 介入事物的方式(干涉/控制?) 分析过程(现象/数据)
了解学生在两次论文提案展示中的表现及与学生的交流情况
两次访谈分别是在课程开始和结束时进行。 较为固定 对导师的访谈
了解导师对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的评价。 录音材料均转录为文字
本研究根据定性个案研究方法,对数据进行了主题提炼和多 种数据间相互印证互动分析,深入了解3名学生在准备论文 提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采用的应对策略。
• 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手段增加

定量方法热趋于平缓
• 我国目前定量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跟风”—— 偏差 (没弄清楚定量) (方法不严谨) (有错误) (只是摆出数字,无解释)
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将定量与定性完美结合?
连续体
定性方法
内省 非参与观察 前实验
定量方法
实验
参与 观察
聚焦 描写
准 实验
内省法
• 第二,两种研究方法在对人本身的认识上有所差异。 量化研究者认为,所有人基本上都是相似的;而定性 研究者则强调人的个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进而认 为很难将人类简单地划归为几个类别。 • 第三,定量研究者的目的在于发现人类行为的一般规 律,并对各种环境中的事物作出带有普遍性的解释; 与此相反,定性研究则试图对特定情况或事物作特别 的解释。换言之,定量研究致力于拓展广度,而定性 研究则试图发掘深度。
• 信息加工体系
感知记忆库 接收信息 有一部分被瞬间识别 短期记忆 长期记忆
实际上,是一个感知材料与长期记忆中的信息发生联系的过 程
语言编码
• 内省法的挑战
1.认为口述报告本身会影响或者改变受试的思维流程 2.认为口述会影响报告的完整性 实证研究后 两种口述报告方式都不会影响或改变思维流程。 口述报告不能反映受试全部思维流程 注意 对于即时追述,研究人员给受试者的指令至关重要 (不够妥当) 口述报告失真
• 描写性科研
目标:对所要研究的现象加以界定、说明和描写。 无任何实验性的干涉或操纵 包括:历史研究, 发展研究(横向、纵向、趋势研究) 勘查 个案研究 收集数据的方法:观察、记录、测试、问卷、面谈、 录音、录像、文献查阅等。
• 实验研究
从假设出发 选定研究的变量和被试者 方式: 控制和操纵一部分变量,观察其他变量的变化 组成:一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 随机抽样(不被调查的都要控制为常量) 实验前测试与试验后测试 有实验组,没有控制组——前实验研究(pre-experimental design 有控制组,但其成分不与实验组等值(non-equivalent control group)——准实验研究(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思辨、个人的片段思考、感想、个人经验或印象 的描述、对政策简单诠释等均被纳入定性的范 畴?
• 定性研究以“自然情境”为资料的直接来源,研究者在 与被研究者的互动中解读他们的行为及他们对社会的 认识,以理解这些社会现象的“意义”。作为一种具有 理论基础和历史渊源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经过近几十 年的研究者们的努力,定性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较独 立、成熟的方法规范或范畴。 • 在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等以定性为主要方法 的学科中,研究者已开始深入讨论成果检验、推广度等 问题,意在使定性研究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视角的探 索社会现实的系统方法。
科学方法/实证、实验方法 (自然科学)
用科学方法和实证方法研究社会和人文科学?
存在局限性(不实际) 道德问题
研究者密切接触当事人,存在利与害 人类活动是变化的,难以控制为常量 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局限 在外语教学中进行实验,往往会出现扭曲的结果。 (素材不真实,至少不够自然)
• 心理学、教育学和语篇分析中定性研究的使用
• 李佳的语音实验 • 《英语松紧元音的听觉的对比实验研究——一项基于认知语 言学范畴理论的分析》 • 研究背景 国内: 发音角度,历时变化角度,传统的舌位及唇形的角 度 国外: 双语学习者的感知元音对比研究,二语学习者英语 松紧元音发音的实验研究 不足:受试的母语皆为非汉语 被研究的元音也不是单一针对松紧元音 • 旨在探讨中国英语学习者和以英语为母语者在英语松紧元音 听觉识别策略的异同
思维过程的不可及性
• 1.介于感知和进一步信息加工之间的 识别过程 (stages of acts of recognition) 是瞬间的、自动的,不在短期记忆中停留. 识别过程的结果是可及的。
• 2.短期记忆能力有限
需要对输入和产出的语料进行推断。 可及的是 部分听到的语言 由这些语言激活的,储存在长期记忆里的相关背景知识
Qualitative
Quantitative
Objective
Identifying variables; Examining variables Generating hypotheses identified; Testing hypotheses Gradually specified in the process Specified before data-collection
Objective
3.Subjective
4.Process-oriented 5.Description
Outcome-oriented Inference
• 定性、定量方法的发展演变
内省法(Introspection)/ 口头自陈(Verbal reporting)
(事件发生的同时或者事件发生很短之后进行自我报告) 参与者与观察者的身份 发生矛盾
• 第二点质疑:定性与定量的结合对所有研 究都是必要的吗?
当我们用定性方法较好地解释了某种社会现象或某类人 群的使用媒介的特征,我们还有必要再用定量研究方法 吗? 当我们用定量方法得出相对可靠的结论(如收视率调查), 我们还有必要再深入实地与“当事人”一起生活三个 月或更长时间吗?
• 另一方面 并非所有的社会现象都能量化,也并非所有的社会现象都 需要研究者到实地去进行长期的体验。 经验表明,每项研究都有自己的核心问题,并能发现相对 的一种方法论,换句话说,每套方法或工具是相对于某 类研究问题存在的。当我们使用这套最适合的工具解 决这类问题时,一般不会再用另一套工具。
他们是如何互补而使受试得出试题答案
结论 即时追述报告特别有助于我们了解: 语言和非语言是如何协同作用并导致理解或误解 可能导致听解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 3.个人隐私问题,避开不谈 • 4.测试者与被测试着之间的关系
微博树洞,日记
• 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参与观察缺点: 容易带上主观感情,不容易全面、客观
Questions
Samples
Small sample
Large sample
Qualitative
Quantitative
1.Phenomenology
Logical- positivism
2.Naturalistic observation
Obtrusive(强迫人接受己见的) and controlled measurem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