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word练习题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利弗·威廉姆森接受采访时说:“当我回顾所研究过的课题时,重视实践,我感到十分重要。
”以下对实践认识正确的是( )①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②人的所有活动都是实践活动③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解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①④符合题意;②③说法错误。
答案:C2.3D打印技术以数字化、智能化和新型材料的应用为标志,被认为是改变世界的“破坏性”新技术,将使设计和制造更为简化:工厂里或许不再有生产线,模具可能退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这蕴含的哲理不包括( )A.人们认识的深化能够促进事物发展B.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和改变事物C.发展的实质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D.科学实验能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存在解析:3D打印技术是人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和改变事物。
经过科学实验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存在的产物,新技术能促进事物的发展,A、B、D三项说法正确;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C项错误,应选。
答案:C3.据英国每日电邮2014年3月19日报道,美国某研究机构发现,水星因炙热铁芯冷却效应,在40亿年间直径已减少大约14公里,比科学家们40年前的预想多了2倍。
这说明①预想与现实总是不一致的②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不可捉摸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④客观世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40亿年间水星的直径已减少大约14公里,比科学家们40年前的预想多了2倍,这说明人们一开始的预想不一定是正确的,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反复论证与发展,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与无限性,③符合题意;水星的变化超出了科学家预想的范围说明事物的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符合题意;人类的预想是可以正确认识客观事物,①观点错误;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②说法错误。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练习必修4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Word版含解析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6·北京海淀期中]《元史》中记载:“风霾蔽都城数日,帝恐天神之怒,遣礼部焚香祭天,祈神灵驱风霾而散。
”可见,古人认为雾霾是天神之怒,试图通过祭天驱散雾霾。
现代科技则告诉我们,雾霾是一种因大量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现象,是大气长期污染造成的结果。
这说明( )A.认识主体不同必然导致对雾霾的认识存在差异B.人们对雾霾的正确认识提升了改造世界的能力C.“天神之怒”是雾霾在古人的头脑中自生的想法D.人们对自然想象的认识过程反映了实践的历史性答案 D解析古人认为雾霾是天神之怒,现代人们认为雾霾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大气长期污染造成的结果,这种认识的变化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出现的,体现了实践具有历史性的特点,D正确;A中“必然”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不是强调正确认识提升改造世界的能力,B排除;“天神之怒”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歪曲反映,而不是古人头脑自生的,C错误。
2.[2016·永州一模]成功就是把“不可能”变成“不!可能!”,把“Impossible”变成“I'm possible!”。
这一说法的合理性在于( )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B.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C.想法不同世界就不同D.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答案 A解析成功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但这一转变必须强调“我能”,即通过实践才能实现,说明实践是具有直接现实性的,A正确;B、D不符合题意;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说想法不同世界就不同,C错误。
3.[2016·洛阳统考]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从草药中发现新的抗疟药的过程中,“几乎把南方的老中医都采访遍了”。
这样做的依据是(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答案 D解析屠哟哟在研究过程中几乎把南方的老中医都采访遍了,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要获得对事物正确的认识必须深入实践,D正确;A、B、C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训练必修4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六课一、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以前农民卖农产品,是肩挑腿跑挨家唤;后来有了专门批发市场,可以在市场集中售卖;现在有了网上售卖平台,通过网络可以把产品销售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
这些变化体现了实践的()A.客观物质性B.社会历史性C.直接现实性D.主观能动性【答案】B【解析】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材料中“以前……后来……现在……”这些信息表明实践的社会历史性,B观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没有体现客观物质性、直接现实性、主观能动性,A、C、D不选。
故选B。
2.宿主与病毒的持久战一直被认为是依靠免疫功能这一“攻防系统”。
南开大学曹雪涛团队研究发现,免疫系统却并非抗病毒唯一的“攻防系统”,宿主细胞还可以通过表观修饰调控基因表达和代谢状态抵御病毒。
这佐证了()①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②人的认识能不断发展,对真理的追求永无止境③实践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④认识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材料中“我国研究人员发现,免疫系统却并非抗病毒唯一的‘攻防系统’,宿主细胞还可以通过表观修饰调控基因表达和代谢状态抵御病毒”,表明人的认识总是向前发展的,对真理的追求也是永无止境的,同时表明人们的认识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认识工具,③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0年8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发布,对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表述进一步完善,如“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
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政治测试:必修4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Word版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实践活动的理解,正确的是()A.实践是人们的一切活动B.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C.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D.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活动解析:从实践的含义可知,选B项。
答案:B2.我国通过制定“十二五”计划来指导今后五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体现了实践是() A.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B.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活动C.客观物质性的活动D.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
答案:D3.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寓公真蠢,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不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A.实践的社会历史性B.实践的能动性C.实践的客观性D.实践的主观性解析:实践的社会历史性主要体现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它们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愚公移山之所以没用炸药,不用车运,是因为受当时历史条件的制约。
答案:A4.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这段话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丰富认识、发展认识C.人们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真理D.人类不是为了实践而认识,而是为认识去实践解析: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C、D三项说法错误。
答案:A5.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一事例说明()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B.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认识决定实践解析:伽利略通过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说法,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答案:C6.下列关于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B.真理是人的思维结果C.真理是对规律的反映D.真理是主观的解析: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故A项正确。
政治高三一轮复习必修四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9.有科学家指出,质子的半径比以前认为的要小4%。科学家在已形成 结论的领域进行不断研究、反复论证,甚至改写相关理论体系,这 说明() ①物理学上现已获得的真理性认识都是特定过程的产物,都是主观 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物理学现有的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包含着谬误的成 分 ③真理和谬误相伴相长于物理学研究的全过程 ④研究对象的无限性及其绝对运动的属性,决定了物理学任何研究 成果都只是相对正确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A(科学家不断研究、反复论证,甚至改写相关理论体系,说明真 理是具体的,都是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选①。通过研 究论证,要改写理论体系,说明了③。真理和谬误是有严格区别的, 不容混淆,②错误。研究成果并不都是相对正确,排除④。)
7.一个半世纪以来,化学元素都使用标准单一值的原子量。随着技 术进步,研究人员发现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有些元素的原子量并不 像学生上化学课学到的那样一成不变。这意味着未来化学元素周 期表要进行全面改动,十大化学元素的原子量将用区间方式标注, 而非目前的固定数值。材料表明() ①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A(随着技术进步,人们对化学元素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表明了 ①③。题意未说明认识为实践服务,排除②。④强调人的意识活 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与题意无关。)
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精练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1)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的讲座后,一些听众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差别。
”这句话表明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A.直接现实性B.客观规律性C.主观能动性D.普遍有效性解析:实践不具有客观规律性和普遍有效性,B、D两项不选;实践高于理论认识,主要是因为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即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故选A项;C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2.(2013·汕头模拟)针对近期国内房地产市场显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进一步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从2012年7月下旬开始,国务院对16个省(市)贯彻落实调控政策措施情况开展专项督查。
专项督查体现了()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C.人们能在意识指导下自发地改造世界D.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解析:专项督查是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这说明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B项符合题意;A、D两项均与题意无关;人能够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C项表述错误。
答案:B3.(2013·山东卷)“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
”与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D.“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解析:解答该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中名言警句蕴含的哲学寓意:“想”要靠“做”来实现,要在实践中实现理想;其次,分析每一个选项中名言警句蕴含的哲理;最后,对号入座,找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A项强调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的促进作用;B项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相互促进,相辅相成;D项强调了理想的重要性,均与题意不符合;C项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符合题意。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练习(六)求索真理的历程

课课练(六) 求索真理的历程P35一、选择题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提出了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这体现了实践活动的( ) A.能动性 B.社会历史性C.直接现实性 D.客观物质性答案 A解析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这体现了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性,表明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A符合题意;B、C、D均与题意不符。
正确选项为A。
2.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 A.客观物质性 B.社会历史性C.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答案 D解析实践之所以高于理论认识,就是因为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带着想法去做,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D符合题意;A、B、C均与题意不符。
正确选项为D。
3.“如果你想走得远,就要和大家一起走。
”这是因为( )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B.实践具有社会性C.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D.实践具有历史性答案 B解析“如果你想走得远,就要和大家一起走”,这是因为实践具有社会性,故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客观物质性和历史性,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下列能体现实践决定认识的有( )①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②三思而后行③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④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答案 C解析①③阐述的是实践决定认识的道理,②④阐述的是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5.改革开放以来,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理论上的每一次突破,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无不证明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 )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②实践正处在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上③实践能够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④认识从实践中来还要回到实践中去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实践正处在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上,是连接主客观的桥梁,实践能够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用实践的结果来验证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是否相符,②③符合题意;①回答的是真理的概念,与题意不符;④回答的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求索真理的历程 每课一练(人教版必修4).doc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训练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对实践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具有客观物质性,因而实践是客观的 ②实践是一种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 ③实践是一种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④实践是一种纯主观的活动 ⑤实践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⑥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A .①②③④ B.①③⑤⑥ C .①②⑤⑥ D.①②⑥2.大连质检“医生,不打针,行不行呀?”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病人的心声。
研究人员公布了一款新科研成果——无针头注射器。
它是一种喷射注射器,在没有针头的情况下,利用高速压力能够令药物穿透皮肤打进身体内,这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识,是喷射注射系统技术的重大改进,能让患者告别打针之痛。
这一事例说明了(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认识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③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发展④基于实践的认识发展是循环往复的A .①② B.③④ C .②③ D.①③3.2013年6月17日,国际TOP500组织公布,我国研制的天河二号以每秒33.86千万亿次的浮点计算速度,成为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天河二号运算1小时,相当于13亿人同时用计算器计算1 000年,其存储总容量相当于可存储每册10万字的图书600亿册。
这一事实足以说明( )A .科技发展可以使电脑具有思维功能B .科技使人脑能够加工改造客观事物C .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D .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决定实践水平4.洛阳模拟WiFi 依赖无线电波传输,设备效率不高,且存在网络信息安全隐患。
德国物理学家哈拉尔德·哈斯提出了一种叫“LiFi”的新型网络信号传输方式,利用丰富、廉价的光线来无线传输数字信息,获得了更快更安全的传输效果。
这表明( )①认识产生于人们实践的需要 ②人们观念中的存在通过实践可以变为现实的存在 ③真理都有其适用范围和条件 ④人类实践活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A .②③ B.①② C .①④ D.③④5.过去,不少地方走的城镇化道路都是“规模扩张式”,城镇化以土地为重要抓手,靠的是投资和工业拉动。
高中政治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分课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单选题1.德国思想家莱辛说:“人的价值不在于是否掌握真理,决定人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这是因为A、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B、真理与谬误是截然不同的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真理是具有反复性的认识2.人们通过实践活动,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不断创造出新的东西。
这主要体现了实践的基本特征是A.实践是客观物质的活动 B.实践是自觉能动的活动C.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活动 D.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3.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花瓶,他细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片,按重量的数量级分类,由此发现不同的重量级间表现为统一的倍数关系,这一发现对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产生了明显效果。
这启示我们①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②意外和失误是产生智慧、取得成功的起点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④发挥主观能动性能促使矛盾向有利方向转化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4.以色列科学家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而独享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
但在30年前,由于该发现被认为违背科学常识,谢赫特曼面对的是来自主流科学界及权威人物的质疑,被斥为“胡言乱语”“伪科学家”。
材料说明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②客观事物的本质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而不断显现和改变③敢于批判和勇于创新是科学研究的可贵品质④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5.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A.客观性 B.条件性 C.反复性 D.主观性6.、曹操的墓究竟在何方,民间流传有“七十二遗冢”之说,专家学者也对此说法不一。
对此我们应该坚持的观点是A.根据权威专家的定论最终确定曹操墓 B.必须回到三国时期才可以最终确定C.用历史书籍判断一切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需要历史考古等证据不断证明7.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实践具有( )①主观能动性②直接现实性③社会历史性④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特点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8.“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的关系,才会有生产。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同步练习一、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下面的空格内。
每小题2分,共计24分。
1.历史上,作为丝绸之路重要交通枢纽的楼兰古国因为树木和水源的破坏导致生态恶化,从绿洲变成了荒漠。
为了不让敦煌重演楼兰悲剧,敦煌近年来把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酒泉市正在着力进行“引哈济党”调水工程,把青海省大哈尔腾河的水引入党河。
这告诉我们A.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B.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C.实践是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D.实践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2.2020年6月5日,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在云南省曲靖开幕。
会议指出,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泛珠三角区域资源丰富,优势互补,具有巨大的合作与发展潜力。
举办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有利于“9+2”各方加强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会议希望努力搭建并利用好这个平台,完善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充实合作内容。
这反映了①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具体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②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的特点③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④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③④3.2020年第1l期《求是》杂志发表文章指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深入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4.国家制定“十一五”规划,主要目的是对下一个五年的发展提出指导思想和重大原则,明确主要任务和重大措施,以统一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的思想认识,同心同德为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奋斗。
这表明A.人们的认识能力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B.人类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实践C.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5.2020年5月20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加强理论学习,要始终着眼于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课时提升作业求索真理的历程(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利弗·威廉姆森接受采访时说:“当我回顾所研究过的课题时,重视实践,我感到十分重要。
”以下对实践认识正确的是( )①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②人的所有活动都是实践活动③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选C。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①④符合题意;②③说法错误。
2.(2014·嘉兴模拟)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您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
”这一回答表明实践具有( )A.社会历史性B.客观物质性C.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解析】选D。
“知道”仅仅停留在认识领域,而“做到了”却把思想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是实践直接现实性的表现,D符合题意。
A、B、C三项与题意不符,可排除。
【加固训练】(2014·安徽名校联考)网络上一则严重雾霾预示将出现大旱和频繁地震的说法引起种种疑虑。
该观点认为,我国近期大面积、长时间雾霾现象的成因与地球软流层的活动有关,出现大范围雾霾后,地震、干旱等其他灾害可能接踵而至。
对该观点应持的正确态度是( )A.要通过实践的直接现实性证明该说法是否正确B.要坚信意识能借助已知世界准确预测未知世界C.要善于突破表面联系,创造事物间本质的联系D.要发挥意识能动作用自觉改造雾霾发生的规律【解析】选A。
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材料中的观点是对雾霾与干旱和地震关系的认识。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观点是否正确要通过实践来检验,A项观点正确。
B项不符合题意。
C项否定了联系的客观性,D项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均应排除。
3.“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
2021-2022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4课时训练:2.6 求索真理的历程 Word版含解析

第六课小综合练一、选择题1.“人攀明月不行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一千年前,诗人李白如此表达了不能登月的惆怅。
今日,我们通过“嫦娥三号”传回的图片清楚地感受到了月亮的倩影,千年幻想变为现实。
这说明()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C.实践具有能动性D.实践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答案 B解析“一千年前”与“今日”状况不一样,体现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选B。
2.下列活动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A.同学学习文化学问B.工人建筑房屋C.农夫种田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答案 A解析同学学习文化学问属于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属于实践,舍去。
3.从英国科学家首次培育出克隆羊“多利”,到利用上皮细胞克隆出牛,再到今日科学家可以利用原位干细胞再造器官组织,生命科学不断取得重大进展。
这说明()A.实践是生疏进展的动力B.生疏反作用于实践C.科学试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D.实践是不断变化进展的历史性活动答案 A解析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究和争辩,从过去到现在,生命科学不断取得重大进展,这说明实践是生疏进展的动力,A符合题意。
4.毛泽东说:“无论何人要生疏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
”这一看法说明()A.实践是生疏的来源B.实践是生疏进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生疏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生疏的目的答案 A解析本题较为简洁,毛泽东的话说明实践是生疏的来源,选A。
5.专家指出,全球已进入地震多发期。
当前人们还不能精确猜想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世人还在为地震困扰,这说明()①有些事物的产生和进展目前还不能预知②实践是检验生疏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生疏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④人类生疏活动是永无止境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 C解析③的说法是错误的,实践才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②与题意无关,故选①④。
6.某魔术大师说,“要成为一个成功的魔术师有很多东西要学。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练习题

求索真理的历程练习题1.在基本粒子研究过程中,预言介子存在的汤川秀树曾被物理学家玻尔反问道:怎么,你难道想说我们这个世界还有别的粒子?”后来,夸克发现者盖尔曼把自己的想法通过电话告知导师时,也遭到导师训斥道:这可是越洋电话,不要把钱花在此类无聊的游戏上好不好?” 材料说明()A.人类认识世界的活动是曲折的B.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C.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受实践水平的制约D.认识应该随着认识对象的变化而发展2.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我国先后向太空发射了55颗卫星,在天地之间搭起了“天罗地网”,构成我国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这一系统可以为地球村村民提供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
我国人网的智能手机里,70%以上都提供了北斗服务,可以说,‘北斗”离我们并不远。
这说明()A.我们周围的任何事物都与我们或多或少地联系着B.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个理想的世界C “北斗”是天地之间搭建起来的人为事物的新联系D.耗费人力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北斗用户的满意度3.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和北京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研制了一种基于石墨烯纤维的高度兼客磁共振成像(MRI)的深部脑刺微(DBS)电极,在帕金森症大鼠模型上, 实现了 DBS下整脑范围内完整深部功能磁共振成像(EMRI)脑激活图谱的扫描,发现YDBS 治疗帕金森症效果与不同脑区激话之间的关联,这一科技成果表明()①真理性认识必须通过科学实验进行检验和证明②认识的深化与发展取决于认识工具的日益完备③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④人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和利用是律为人类造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一颗种子很难抵御盐碱,但千千万万颗带着感情的种子却能依靠科技的力量,变坑洼盐碱地为平川良田。
中国农业大学师生接力帮助河北曲周从千年盐碱滩变身'米粮川”的故事,犹如一个“看得见的哲理”,谱写出科技为民、科学报国的生动诗篇。
中国农大师生的做法启示我们()①只有在贫穷落后的地方,知识才能显示出它的价值②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③推动科技创新,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④来源于书本的认识,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5.银河系究竟有几条旋臂是天文学领域长期争论而未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word练习题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四) 求索真理的历程一、单项选择题1.(2015·西城二模)长尾鸟天性胆小,见到树蛇后会躲在远处的树洞里。
它警告飞向树蛇的其他鸟,甚至有时还有追上去阻止的冲动,可往往是刚钻出洞来,就又缩了回去。
而多多鸟发现树蛇后,会整天在这棵树的上空盘旋,一旦有哪只鸟想在此栖息,它就会冲上去撵走那只鸟。
故事启示我们:一个善举可能比十个善念还要宝贵,因为(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实践能改变现实C.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D.观念可以变为现实2.(2015·东城期末)时过境迁,如今再回头看徐悲鸿的画作,人们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因为( )①旧作中藏有社会意识的印记②当代人更具有创新精神③人们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④人们的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3.(2015·海南预测金卷)2013年12月20日,在成功完成月面软着陆后,“嫦娥三号”开始进入科学探测阶段。
科研人员利用着陆器上地形地貌相机传回的图像,制作完成了首张着陆区全景照片。
可见( )①人类借助于科学仪器可以穷尽对客观世界的认识②科学仪器有助于延展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③实践的发展能够为人们提供更为先进的认识工具④科学仪器可以替代人类对客观事物作出精确反映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4.(2015·盐城三模)贴近群众生活的科普节目《原来如此》,创新科学实验的“实证”表现手段,针对生活中人们熟视无睹或似是而非的科学疑点和困惑,以问题提出、答案求证为线索,结合志愿者的参与体验,最终给出科学、正确的解答。
这个节目用实例、事实告诉我们( )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人的认识都与客观对象相符合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5.(2015·唐山三模)长期以来, GDP 都是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
这常常使发展陷入竭泽而渔、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困境。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高效演练:2.6求索真理的历程 Word版含答案

高效演练·强技提能考点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1.“空谈误闽,实干兴乡”,圆福建的“中国梦”,犹如破浪前行,需要我们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投入工作,奋勉有为、锐意进取,想干事、真干事、干成事。
“空谈误闽,实干兴乡”的依据是( )①只有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②意识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气③办事情要擅长抓住重点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A。
材料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意识必需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物质力气,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与题意不符,排解。
2.(2021·漳州模拟)无须Wi-Fi信号,点一盏LED灯就能上网。
复旦高校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不久前发布消息称,已争辩出一种利用屋内可见光传输网络信号的短距离通讯技术LIFI(可见光通信)。
争辩人员将网络信号接入一盏1w的LED灯珠,灯光下的4台电脑即可上网。
“灯光上网”的成功研制( )①基于实践活动,发挥了主体的主动性和制造性②佐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及人类生疏的无限性③表明人为事物的联系无法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④体现了意识能动性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牢靠保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A。
“灯光上网”的成功研制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表现,①入选;体现了世界具有可知性、生疏具有无限性,②入选。
③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④夸大了意识能动性,不选。
【加固训练】有人学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错在否认了实践的( )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直接现实性【解析】选C。
《愚公移山》的故事体现了古代的劳动人民在生产力水平低、物质条件落后的状况下艰苦奋斗的情形。
在不同的历史进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确定历史条件的制约,即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故选C 项。
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3.(2021·三明模拟)探究性学习是以同学的主体实践活动为主线开放教学过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B.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一切物质性活动C.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D.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2.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对“客观的物质性”应这样理解A.实践是与主观对立的客观事物B.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客观的C.实践是带有强烈目的性的活动D.实践可以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3.马克思说过:“最蹩脚的建筑师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这段论述主要说明的是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C.实践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社会活动D.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历史过程4.据有关专家介绍,我国的“登月”计划分为三个阶段:2000年到2005年,将进行环月探测,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2005年到2010年,将实现软着陆和月球车巡视;2010年到2020年,将实现软着陆和月球车采样返回。
这表明A.实践活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C.实践活动具有阶段性的特征D.实践是一种能动性、创造性的活动5. 过去人们只知道把煤作为燃料,现在则可以通过煤的干馏,从中提取上百种化工产品,用于制作染料、药品、化肥、塑料、合成纤维等,以满足人类的不同需要。
煤的使用价值被不断发现说明A.客观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B.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C.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无限的D.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6.培根说:“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这段话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必须将认识用于指导具体实践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C.人们获得认识是为了判断是非D.学习书本知识不如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7.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认为真正的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积累。
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天下妙士,必有妙眼,渠见妙景,便会妙手写出来……无他,只因妙手所写纯是妙眼所见,若眼未有见,他决不肯放手便写,此良工之所永异于俗工也。
”这句话表明A.生活的积累就是艺术B.认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D.艺术创作要通过偶然把握必然8.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核实验在内的许多科学研究都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这样既可以达到实验效果,又可以节约实验费用,降低实验风险。
从认识论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A.人们可以认识、利用规律B.有些认识不需要经过实践即可获得C.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9.藏族有一句民谚:“天平是轻重的衡量器,实践是是非的试金石。
”美国也有一句谚语:“只有实践的钥匙,才能打开真理韵宝库。
”它们同样地反映了这样一个哲学观点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D.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10.实践之所以能成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主要是因为A.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B.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D.实践是联系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的桥梁11.笛卡儿对原本相互分离的几何方法和代数方法进行比较,发现了它们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在此基础上,他把代数运用到几何上,使图形的几何关系以代数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创立了解析几何。
这说明A.人对事物的认识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C.获得真理就要敢于打破常规D.真理也会变成谬误12、2008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08年物价涨幅目标控制在4、8%左右。
这个指标创出最近5年来年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调控目标的新高。
2008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在8%左右。
这是我国连续第4年把这一目标定在8%左右。
这表明()A、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D、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13、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①农民种地②科学家进行科学试验③工人做工④教师讲课⑤学生学习⑥经济体制改变⑦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A、①②③⑥B、①③④⑥⑦C、①③④⑤⑥D、①③⑥⑦14、对实践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具有客观物质性,因而实践是客观的②实践是一种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③实践是一种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④实践是一种纯主观的活动⑤实践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⑥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A、①②③④B、①③⑤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⑥15、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这体现的哲理是()①认识是变化发展的②理论与实践应该相结合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读书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①②③B、①③C、①②D、①②③④16、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又必须随着实践的不断变化而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观深深扎根于当代中国的沃土,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在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引下,我们必将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目标。
据此回答上述材料体现了()A、科学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B、认识对实践起促进作用C、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一17、2008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从哲学上看,体现了()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真理性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④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8、实现2008年经济工作目标和任务,必须坚持好字优先。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再到“好字优先”,这体现了()①真理和谬误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统一的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③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④19、下列对于认识和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①认识是一个过程,而真理是不变的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③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④认识是感性认识,真理是理性认识⑤真理是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②④D、③④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
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
在这个意义上,天气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据此回答4-5题20、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21、“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成分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2. 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主要是因为A.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征B.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制约C.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D.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23.(不定项)“真理是客观的,因而是不变的。
”这一观点A.只讲真理的客观性,不讲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B.只讲真理的相对性,不讲真理的绝对性C.只讲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不讲真理与谬误的对立D.只讲真理的绝对性,不讲真理的相对性24.(不定项)1930年,人们发现并证实了太阳系第九大行星——冥王星的存在。
最近,美国科学家又利用先进的观察仪器,发现了比冥王星距太阳距离远30亿公里的“塞德娜”,认为这可能是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但许多天文学家对此提出了异议。
这说明人的认识A.具有不确定性B.受客观条件的制约C.是由认识工具决定的D.随着实践的深入而发展把选择题答案写在下面表中25、材料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要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好字优先”。
材料二: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人类不断地认识、开发和利用资源的历史,也是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不断加深的历史。
在传统农业社会,存在着人口与土地等资源的矛盾。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与矿产等资源的矛盾又进一步凸现出来。
人口膨胀与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要树立人类的资源危机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结合材料从认识论分析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变化,并就当前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提出解决思路。
26、辨析: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步,哪怕是向同一个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因此,真理是永恒的。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观事物,A观点错误,不选。
C项与题意无关。
D项错误,它否认了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3.【讲析】材料说明的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故选B。
其余选肢不符合题意。
4.【讲析】材料表明的是登月实践的历史性特征。
7.【讲析】“真正的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积累”,表明了艺术创作作为认识来源于实践,故C符合题意。
A项观点错误,因为艺术不等于生活。
B、D虽本身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8.【讲析】包括核实验在内的许多科学研究都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说明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故选C。
B项本身错误。
A、D两项不符合题意。
9.【讲析】题干强调的是“标准”,“实践是是非的试金石”体现了这一点。
BCD在材料中未体现。
10.【讲析】实践之所以能成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就在于实践是在主观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即实践是联系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的桥梁,能够把主、客观加以对照,从而成为检验标准。
故选D。
11【讲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真理这一知识的理解。
笛卡儿发现代数与几何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他将代数运用到几何上,使图形的几何关系以代数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创立了解析几何,说明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A项说法错误,C、D两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关系不大,故应排除。
23.【讲析】材料中认为真理是“不变的”,这就否认真理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即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相对性,选A,不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