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典激励理论与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科研激励机制
中外合作办学共同建立教学激励机制
中外合作办学共同建立教学激励机制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第一部分:引言。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日益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探讨
4.3 重视员工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
重点
注意培训后访查学员,追踪其对参 加培训的印象及可应用程度。在培 训后一周内,整理出课程精华摘要, 针对课程规划、执行及追踪相关人 员的意见统计做全盘检讨,以利于 行动展开及改善。
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培育第二梯队,以梯队建设促进团队活力 建立内部岗位调度制度 建立主管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沟通制度 推行任职资格认证
为此,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这个大 概念出发,借鉴和运用西方的激励 理论,研究如何使企业尽快建立符 合企业实际,有利于真正持久的调 动企业全体职工积极性和主动性的 科学的激励机制。
中心章节:第4章 国有企业有 效的激励机制的建立
4.1 设计科学的薪酬制度 4.2 设计科学的绩效考核 4.3 重视员工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 4.4 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
主要内容
论文概要 研究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 中心章节 总结 致谢
论文概要
在世界经济格局下,国有企业作为 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企业发展过程 中,人力资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员工 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是企业持续发 展的根本。
本文根据我国国有企业员工激励的 现状,并借鉴西方激励理论,在人 力资源管理的框架下,提出了一些 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常见 问题,并阐述了建立完整的国有企 业激励机制的措施和对策,最后以 海尔公司的成功案例进一步阐述有 效的激励机制的重要性
目标管理的应用设计
公司年度总目标在被逐度、各月,公司人力资源部将会 同公司其他部门每月对各部门的月度目 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各部门每月共100 分,分配到各项目标中,以部门完成目 标情况进行考核,如目标无法完成,将 扣去相应的考核分数。
科研工作中的激励机制
价值工程0引言激励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高校管理中的运用日益广泛,各高校根据校情分别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激励措施,在高校管理中初步建立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
但是,由于高校管理者对激励理论的理解不够深入,对科研激励机制的设计和运用还不太成熟,在诸多激励措施中还存在的很多问题,限制了激励机制对提高教师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1-3]。
目前,国内高校科研管理常见的激励方式主要为:晋升职称、科研奖励和科研津贴[4]。
虽然这几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教师积极地从事科研活动,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1当前高校科研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1.1激励方式存在阶段性和失效性晋升职称对高校教师而言是很重要的,是对教师工作成绩的认可和肯定,同时,高校教师的工资待遇、学术地位等许多切身利益都与职称挂钩。
科研业绩是每位教师晋升职称时考核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晋升职称就成为激励许多教师进行科研工作的主要动力来源,但其阶段性明显,主要表现为科研成果的“脉冲现象”。
科研成果的“脉冲现象”是指教师发表论文的数量在某个时间段内出现“爆发性”增长,尔后快速回落,数年后再次重复出现,犹如“脉冲”一样。
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排除有“厚积薄发”、“十年一剑”的情况。
但是,多半是由于晋升职称的需要所导致的,显然,这部分教师进行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仅仅是为了晋升职称。
当这些教师达到了自己的预期目标,或是获得了最高职称后,就没有晋升职称的动力了。
晋升职称对他们而言,就完全丧失了激励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该激励方式是无效的。
1.2激励方式单一,忽视精神激励作用许多高校科研管理者就国内高校的科研激励机制问题进行了调研,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从目前高校的科研管理办法、奖励办法以及科研工作激励机制来看,已经初步建立了符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
但是从管理心理学的需要理论、激励理论角度出发,多数激励机制的出发点是在物质激励层面上。
高校科研管理者忽略了科研人员在年龄、学历、职称、性别、学科性质以及个性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性,简单地认为教师的需要相同,实行“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如加大科研奖励或津贴的力度、拉大岗位津贴的差距等。
我国原创性科研成果产出的影响因素和激励机制研究
2021年第9期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21 No. 9doi: 10.3969/j.issn. 1000-7695.2021.09.003我国原创性科研成果产出的影响因素和激励机制研究杨梦婷,潘启亮(暨南大学,广东广州510632 )摘要:近年来,虽然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但仍存在原始创新能力有限、原创性科研成果产出受限等问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长期激励不足。
基于此,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出发,发现文化传统、科学积累、科研评价、教育制度等因素与原创性成果产出密切相关,并在借鉴综合激励模型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了以环境激励与认同激励、保障激励与成长激励、工作激励与价值激励相结合,相关奖励措施相配套的原创性成果产出综合激励机制。
关键词:原创性科研成果;影响因素;激励机制中图分类号:F24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0-7695 (2021 ) 09-0015-06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ofthe Output of Original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ChinaYang Mengting, Pan Qiliang(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2, China)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m y co u n try has m ade a series o f achievem ents in the field o 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re are still problem s such as lim ited origina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and lim ited output o f original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 O n e o f the main reasons is the lack o f long—term incentives.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tw o dimensions o f history and reality, discovers that cultural tradition, scientific accum ul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evaluation, education system and other factor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utput o f original results.Based on the com prehensive incentive m odel, this article tries to construct a com prehensive incentive m echanism that com bines environm ental incentives and recognition incentives, guarantee incentives and grow th incentives, w ork incentives and value incentives, and related incentive measures to support the production o f original achievements.Key words: original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centive m echanism在世界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科学 研究水平决定了一国的国际竞争力、综合国力和发 展前景,其中,科学研究的原始创新水平作为衡量 国家科研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意义重大,原创性 科研成果随之成为各国竞相追逐的热点。
激励理论与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初探
中图分类号 : 6 G 4 0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6 。 9 9 ( 0 8 0 () 0 4 —0 1 一 2 0 )4 c一 0 2 75 4
原 理论 ,洛克 的 目标 设置理论 和亚 当斯的公 平 近年 术, 随着我 国} 上会经济的不断 发展 和 要动 力 。任何一 种需 要 向高 层 次发 展 了 , 但是由原来的 宅导 地 理论 , 它们着重 丁研究人的行 为动饥形成和行 完善 , 社会对 各类技 术 用型人 才的需求迅速 层次的需要仍然会 存在 , 增加 , 与之 相应地 , 培养 各类高技 能人才的高 位转为次要地 化 , 对人的 行为的影响 作用也会 为 目的的选择过程 。 无论是马斯洛的需要 层次理论 , 还是赫兹 职院校也在不断地增 加, 高职教 育作为高等教 减小 。任 何人在 某个时候 一 定都 有达五 种 育发展 中的一 个类型 , 正处 于一 个全面 发展的 重要 时期 。与 此同 时 , 高职 院 投夫 多成立 时 间不长 , 作为一 个新 生事务 , 只有通过 不断推 进 改 ,才能不 断取 得 发展 。在高职 院校 积 需要 , 已有的需要 也小是 等量的 , 但每一 时期
决的课题 。 本文从 回顺 两方经 典激励 理论的 历史演进出发 , 足高职 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 立 实际 , 对若 干激励理论在 高职 院校科研管理 创 新 中的作 用做一 个初步 探讨 。
的内容 , 并根据 个体的不 同需要 和不同的社 会 环 境 , 计出相应的激励 方案 。 设
赫 茨 伯 恪 ( He z e g) 双 因 素 理 论 认 F. r b r 的
16 年 , 9 4 美吲心理学家弗鲁姆( H. r V. V o o ) 工作与激励》一书 中提出 了 “ e r 在 期望理
基于激励理论完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思考
( ) - 目前对于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中存在 的问题 。 从 已有的研究情况看 , 关于高校教师激励的研究理论指 导丰富 , 内容涉及广泛 , 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 首先表现在理
论的研究 上深度不够 , 本上还处 于经验 总结 阶段 , 基 缺乏有
度, 建立突 出贡献制和完善的评价体系使教师在教学 、 科学
个全面有效的激励机制。
二、 激励理 论在构 建高 校教师 激励机 制 中的 运用
那么这一行为不太可能重复进行,这样的强化叫做负强化。 建立科学 的绩效考 评体系 , 对高校教 师的教学 、 等工作 科研
的标 准合理量化 , 以期建立激励的长效机制 。
三、 完善高 校教师 激励机 制的主要 措施
湖 北 社 会科 学 2 0 0 8年第 1 期 1
基于激励理论完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思考
张 振 鹏
( 济南大学 管理学院 ,山东 济南 202 ) 50 2
摘要 : 激励机制 的构 建是人 力资源管理的核 心 问题之一 。 将激励 理论 与高校管理 实践相 结合 , 建立一套科
学的、 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 , 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 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提
关键 词 : 激励理论 ; 激励机 制 ; 高校教 师 ; 人力资 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 :64 G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0—4 720 )10 6- 3 1 387 (0 81- 160 0
高等学校是 国家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教育机构 。 高等
学校教师则是组成这一最高教育机构 的第一要素。 高校之 间
身人力资本的投入 与收益问题。用委托代理 、 声誉理论等方 法研究 和揭示高等院校教师激励 机制 的内在规律 , 出修正 提 工资激励模型 。 从不 同激励原则 , 出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 提 相结合 , 侧重精神激励 ; 内在激励 与外在激励相结合 , 侧重内
西方激励理论对我国企业管理借鉴浅析
At p r e s e n t , t h e s ma l l a n d me d i u m—s i z e d e n t e r p r i s e s t a fs wo r k e n t h u s i a s m i s n o t h i g h , t h e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W i s n o t s t r o n g a n d s e i r o u s l o s s , n e w a n d o l d e mp l o y e e s is d p r o p o r t i o n ,e s p e c i a l l y i n ma n u f a c t u i r n g e n t e pr r i s e s o f s k i l l e d wo r k e r s a n d Ap p r e n t i c e s h i p a t wo r k h a v e o b v i o u s
o f a s e t o f t h e e f e c t i v e i n c e n t i v e me a s u r e s , t o f u u v mo b i l i z e t h e e n t h u s i a s m o f s t a f , t o i t s ul f l p o t e n t i a l a n d t o ma i n t a i n t h e l o y a l t y t o t h e
【 摘 要】 激励是 管理者的基本职能之一 ,是 企业人 力资源管理的核心 ,是吸 引人 才、 留住人才 、发展人 才的重要 手段 。
员工激励机制 的好坏 直接 影响到企业的成败。 目前 ,中小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不高、责任 性不强且流失严重 ,新 老员工的比
现代西方激励理论及其发展
到2 0 世纪4 0 年代末 . 西方盛行 “ 自 我实现” 的 假设 . 其 核 心 思想 认 为 人都 有 一种 充分 发挥 自己潜 能 、 实 现 自己理 想 的愿望 2 O 世纪6 0 年 代 末7 0 年代 初 . 沙 因提 出 了“ 复杂 人 ” 的假设 . 认 为 人 的需要 和 潜在 的 欲 望 都是 各种 各样 的 . 并 随 着年 龄 和 发展 阶 段 的变化 、 所 扮 演 角色 的 变 化 及 所 处 环 境 和 人 际关 系 的演 变
而 不断 变化 的 因 此 . 不 能采 取 单
一
产 生
1 9 世 纪末 2 0 世纪 初 . 西 方 学 者
的激 励方 法 . 而 是要 根 据不 同的
人 及 人 所 处 的 不 同 阶 段 采 取 适 宜
家 挥之 不去 的情结 . 激励 问 题 和激 励 机 制 的设 计 也 就 成 了企 业 制 度 安 排 的永 恒主 题 . 激 励机 制 便成 为 决 定 企 业 能 否 健 康 发 展 的 一 个 重 要 因素 。在 经 济全球 化 浪 潮 中 . 国
QI Y E  ̄ - t U O t ~ l I 企 业活 力
现 代 西方激 励 理论及 其发展
口 余 跃 红
市 场 经 济 不 仅 通 过 价 格 机 制 实 现 了资 源 的最 优配 置 . 更 重 要 的 是 它 建立 了 一套 行 之 有 效 的 激 励 机 制 也 就是 说 。 市 场 经 济不 仅 通 过 价 格来 影 响 个 体 行 为 以 调 节 整 个社 会 经济 的 资源 配置 . 更 主要 的
从激励理论角度分析高校奖学金制度的应用绩效
从激励理论角度分析高校奖学金制度的应用绩效[摘要]本文从激励理论的角度出发,以中央财经大学为研究对象,找出对奖学金激励作用应用绩效影响较大的因素及其程度,并提出有效的建议,完善奖学金制度。
[关键词]奖学金制度;激励理论;期望理论;线性回归;因子分析奖学金是政府、高校、社会团体及个人给予优秀学生的奖励,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奖学金激励功能的广泛性以及显著性使之成为其最主要的功能。
“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发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以期高效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对于奖学金激励作用减弱的现状以及如何增大奖学金激励效用,在此之前国内许多学者都已作出很详尽的理论解释。
但是,对于影响奖学金激励效用的具体因素以及相应的影响程度、相互的关联性,并没有进行过实证研究。
本文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学生所能申请的奖学金种类偏少、奖学金覆盖面低等因素直接影响到奖学金的激励作用。
本文以中央财经大学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科学的分析之后,得出影响奖学金激励功能的关键因素,再针对这些因素分析,进而提出可行性建议,最终达到增强奖学金激励作用的目的。
1 问题与模型根据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期望理论,具体到分析高校奖学金对大学生的激励作用,在校学生对获得奖学金的动机强度,或被激发出的力量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效价)的大小和预计能够达到该目标的可能性(期望值)的高低。
其基本模式是:激励力量(M)=效价(V)×期望(E)激励力量是指动机的强度。
高校奖学金作用的应用绩效即是奖学金所能激发的在校大学生的激励力量。
效价是指达到目标对于满足其个人需要的价值。
奖学金的奖金额度、获得奖学金的荣誉感、榜样力量、宣传因素等构成了效价的主要因素。
期望值是人们根据过去经验判断自己达到某种目标的可能性是大还是小。
对影响期望值的主要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入剖析高校奖学金发挥作用的现状以及对高校奖学金的激励力量进行分析。
国内外激励理论问题研究
统计与管理 二○一五·十二企业管理国内外激励理论问题研究倪玉忠目前,在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中,由于受传统文化及大环境的影响,“家长式”管理极为普遍,“人治”意识及“非理性”管理行为在企业管理中比较严重,对员工物质及精神层面的关注程度较低,尽而导致不少的民营企业辉煌往往是昙花一现,员工走马灯似得接来送往,企业的正常工作难以稳定持续的开展进行。
本文拟在学习、总结国内外理论工作者及企业界人士激励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为理论界及企业界对有关员工激励机制问题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并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一、国外激励理论在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已有百年之久,相关学者、专家对经济学、管理学及行为科学理论的研究,均取得了大量的成果,许多研究成果已经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多年,并且发挥了明显的效用。
激励理论也是如此。
激励理论研究始于上世纪之初的西方发达国家。
经过众多理论工作者近百年的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已形成了不少成熟的激励理论,比较有代表性则有内容激励理论、过程激励理论、公平激励理论等。
(一)内容激励理论所谓内容激励理论,主要是通过研究分析人们的需求,然后,把人们的多种需求,按人们需要满足的迫切程度予以分类,尽而研究人们对于在不同需求情况下,所表现的行为和态度,如当人们处于解决温饱境况时,其第一需要满足的是食物,而这时候人们的行为,仅仅是为解决填饱肚子的问题而努力。
但是,当人们衣食无忧,不再为饥饿而奔波时,便自然会依次考虑安全、情感、尊重及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要,因此,人们在不同需要环境下的行为自然也就不同。
在西方激励理论研究界,对内容激励理论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美国耶鲁大学的克莱顿·阿德弗(Alderfel)提出的“ERG 理论”和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的“成就需要理论”。
1、需要理论需要理论也称需要层次理论,它是把人们的需求,视作楼梯一样从最低层到最高层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情感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共五级,它是行为科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西方激励理论的演进与发展
M y) a 及其助手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 了著名 o 的“ 霍桑实验” 93年, ,3 1 他在《 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 一书 中总结了实验结果, 提出了“ 人际关 系学说 ” 。他认为, 传
一
统管理把人看成是“ 经济人 把金钱看成刺激积极性唯 , 书 中把人 的需 要 归纳 为 3 种 。美 国 心理学 家 马斯 洛 O 动力的观点是错误的。人应该是“ 社会人” , 在激励中, (..al ) 一 步发 展 了亨 利 ・ 里 的研究 , 15 年 AHM s w进 o 默 在 94 金钱或经济刺激只具有第二位的重要性, 社会 理因素 出版的《 I i , 人类动机理论》 一书中首次提 出了需要层次理 则 占有头等重要 的地位。由这时开始行为主义学者摒弃 论 , 并在 15 94年出版 的《 动机与人格》 一书中对该理论 了“ 经济人假设” 开始对人 的本性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 作了进一步的阐释。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划分为五 , 部分行为主义学者主要围绕“ 人到底追求什么?” 这一主 个层次 , 从低到高依次 为生理需 要 、 安全需要 、 社交需
手亨利・ 甘特( .G n ) HL at进一步设计 的“ . t 任务奖金制度” , 都是通过金钱刺激进行激励的典型措施。 这隐含着对人
及从动机产生到采取具体行 为的心理过程进行研究 , 形 性的一种假设——“ 经济人假设” 即 : 。 假定人都是追求 成了所谓 的激 励过程理论 。主要 包括弗鲁姆 的期望理 经济利益最大化的, 金钱是唯一的激励因素。激励员工 论、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和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 努力工作的方式主要依赖于经济诱 因和强制性的监督、 有些学者沿着 泰勒 的单一金钱激励 的方向继续研 惩 罚措 施 。 罗 以后 的人 们沿 着两 种研 究 的思路 对激励 究 , 泰 其代表性的成果是 以斯金纳(. Si e 的操作条件 BF k nr . n ) 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种研究思路基 于“ 经济人假设”研 反射论为基础的激励强化理论 。 , 该理论强调行为的结果 究在非对称信息和道德风险 的情况下如何激励企业高 对以后行 为的影响 , 为行为是结果的函数 。虽然这一 认 层管理者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运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 理论没有涉及对人内部心理过程的研究 , 但他对人的行 学进行的研究就形成了以非对称信息博弈为基础的委 为进行研 究 , 以也被 归 为行 为主 义激励 理论 。后来 , 所 另 托——代理理论 。 并形成 了各种委托——代理模 型。另 外一些行为主义学 者发现前三种理论都过于片面 , 需要 种研究思路则打破 了“ 经济人假设 ”开始研究人的本 将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完整 的激励理论 , , 这就形成了 性。 形成 了各种行为主义激励理论 。本文主要介绍行 为 所谓 的综合激励模式 , 包括波特——劳勒模 型、 勒温的
我国高校的激励机制探讨
21 高校 人 事管理 对 现代 人 力资源 管 理 的理解 简 单化 。在 市场 经 济条
件 下,高校 的传统 人事 管理与 现代 的人力 资源管 理有 很大 区别 ,高校人 事管
理 部门还是 沿袭过 去 的人事管 理风格 ,认 为激励 就仅 仅是提 供物质 刺激 ,而 忽 略了高校 教师是 典型 的知识 型员工 ,他 们不 同于企 业一般 的员工 ,仅 仅从
中 的度 相 当重 要 ,这 是需 要 不断 地在 实 践 中总 结经 验 ,理 论终 究 只是 起指
导 引 向作用 , 人在 社会 各 个角 落 都扮 演 至关 重 要舶 角 色 ,而对 人 的把 握就
成 了一 些政 策 可行 性制 定 的 出发 点 。高 校教 师应 该 以 教学 为主 导 ,正 确认 识 集 体 与个 人 需求 的关 系 。高 校 领导 和人 事 部 门应 该研 究 教师 需 求 , 目的
工 ,学 校应 给 予奖 励 ,在 除 工 资的 其他 分配 制 度 上应 考虑 科 学技 术 的重 要 性 。高 校管 理 者应 根 据教 师 的年 龄 、专 业特 长 、研 究 领域 等 为其 规划 职 业 生涯 ,以 帮助 教师 确 定其 目标和 发展 道 路 。 当然 也要 为 教师 实现 职业 目标
创造 条件 和提 供 支持 。 ( )不 断 总结 经 验 并借 鉴 其他 高 校 的管 理 经验 ,及 时作 出反应 变 革 4 激励 模 式 。高 校 的激励 机 制应 随 着 社会 经济 的 发 展 、高校 自身 的发展 状 况
以及 高 校之 间 的竞 争状 态 等 不断 变 。高 校人 力 资源 市 场上 优 秀 的人才 缺 口
基于西方激励理论的我国高校管理激励机制研究
“
一
#
¥ 一《 赣 淤 溅 i
i .。 . 。 №
_ - ・ l § _ _ I
基于西方激励理论的我国高校管理激励机制研究
口 广 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周婧 婧
【 摘
要】 激励是 高校 管理工作的核
一
、
激励机 制在我 国高校管 理 中应
个 体在不 同阶段 的需求 ,采取灵活多样 的激励手段 ,有针对性地 给予他们各种 适 当的物质和精神激励 ,才能有效地调 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才 能收到管理 的
最 佳绩 效 , 好 地 实 现 管 理 工 作 的 目标 。 更
心 ,然 而 目前我 国高校 管理的激励机制
尚不 够 健 全 。使 得教 师 的 工 作 积 极 性 和 创 造 性 未 能 充 分 发 挥 ,影 响 了学 校 的 发 展 。在 高校 管 理 中通 过 采 取 一 系列 有 效
段, 方式较为单一。 一些 高校在激励手段
上 只注重满足教师的物质需 求 ,而忽视 对教师 的精 神激励 ,或者在精神 激励方 面 只注 重一 些荣誉奖励和表彰 ,而忽视
世纪末 2 0世纪初弗 雷德 里克 ・ 泰罗倡导 的科学 管理理 论 ,随后在 2 O世纪 3 O年 代 的霍桑试验 推动下迅速发展 。五六十 年代达 到鼎盛 。不同的学者从不 同的角
机 的 把 握 缺 少 灵 活 性 和 机 动 性 ,往 往 是
种 资源 , 效 完成 学 校工 作任 务 , 现 有 实 预定 目标 的组 织 活 动 ,是 高 校实 现 其 教学、 研 、 科 服务 等 社会 功 能 的基 础性 工 作 。现代管理 学认 为 , 个组 织管 理 一 水 平和工作 效率 的高低 , 接影 响着组 直 织 的工作质 量和事业 发展 , 而管理 水平 和工作 效率 的高低 , 了依 赖于组 织 内 除
浅议西方激励理论在高校管理中的实践
、
运 用“ 需要 层 次理 论” 针 对教 职 工的 主导 需 。
要。 实施 有效激 励 。
美 国心理 学 家 马斯 洛 的需要 层 次理 论 ,将人 的 需要 分 为 五个 层 次 : 生理 的需 要 、 安全 的需 要 、 交 社 的 需要 ( 又称 爱 和 归 属 的需 要 ) 尊 重 的需 要 和 自我 、
需要 的动 物 , 的需要 都有 轻重 层 次之 分 , 人 只有 了解 和掌 握 了员 工在 某一 时期 的主 导需 要 ,才 能有 针对 性地 进行激 励 。 要激 励 员工 , 应 知道 他们 正在 追 若 就 求哪 个层 次的需 要 的满足 ,并 为其 提供 条 件 。在 高 校, 教职工 作 为一个具 有高 层次 文 化素 质 的群体 , 除 了有 基本 的物质 需要 外 , 蕴藏 着 丰 富 的精神需 要 , 还 他们 追 求创 新 , 爱惜 名 誉 , 视形 象 , 望工 作 得 到 重 希 承认 与尊 重 , 渴望参 加学术 交 流 , 望有 进修 、 希 深造 、 发展 和提 高 的机会 , 自身 的价 值 得 到直 接 的体 现 。 使 因而 ,学 校管 理者 在努力 满足 教 职工 基本 需 要 的基 础上 , 还应 致 力于改 善教 职工 的生 活待 遇 , 对业 绩 突 出者给予 必要 的物质 奖励 。 到充 分地 、 做 真心 地尊 重 和信 任教 师 , 他们体 会 亲密感 、 使 尊重感 、 责任 感 、 荣 誉感 , 造条件 满足 和 发展 他们 的更 高层 次 的需要 , 创 使其 产生 集体 感和 归属感 ,将 教 职工 个人 的发 展 目 标 与学校 建设 的 目标 结合 起来 , 成共 振 , 形 促进 个 人 与 学校 的全面 发展 。 二、 运用 “ 因素 理 论” 改善 保 健 因 素 , 双 , 充分 发 挥 激励 作用 。 美 国心理 学家 赫 茨伯 格在 “ 因素理 双 论” 中提 出 : 激发 人 的动机 的 因素有 两 类 : 类 是 激 一 励 因素—— 对人 的积极性 起作 用 的 因素 。 成就 、 如 责 任、 发展 和晋 升等 , 些 因素如 得 不到 满足 则 没有 满 这 意感 ;另 一类是 保健 因素— — 维 持人 的积 极性 的 因 素 。如学 校 的决策 , 际关 系 , 人 工作 环境 , 工资 、 利 福 水平 等 。这些 因素得 不 到满足 人就会 产 生不 满 。 就学 校 管理 而 言 ,调动 人 的积 极性 必 须 兼顾 两 方 面的 因素 。首 先要 重视保 健 因素 , 造 和谐 氛 围。 创 学校 在制定 政 策时要 尽量公 平 合理 , 领导 对 员工应
高校教师激励机制
sm a t i ete fs ad ep i d m taoa u m r t h n nv a it n hs ln t ovtnl y o c i t , a x a e h e r e i i t o , c l m taoat o t sa , e alhd h r e eil ovtnl r o h a r hv sbse t ey s ay i i h y f l ae i h p e e y t e
摘 要
当前,许多高校教师对自 身的薪酬状况感到不满意,这表明了
高校薪酬体系激励性不强的缺点,所以本文重点研究高校薪酬的激
励机制。
本文从理论出发,对激励和薪酬激励的定义进行了科学界定, 然后介绍几大经典的激励理论,奠定了高校教师薪酬激励体系的理 论基础。第三部分从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入手分析了构建高校薪酬 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并对高校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对 薪酬的构成体系予以传统薪酬的纵向比较和与西方国家高校薪酬的 横向比较,挖掘了我国高校现行薪酬体系的问题所在,并认真分析
() 各界学者对我国高校教师薪酬问题的研究综述 2 工资制度作为薪酬制度的一个前身,其研究时间比 Fra bibliotek 较早,18 95
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本文重点在后两个部分,第四部分在分析高校激励机制面临的
挑战之后确立了教师薪酬激励机制设立的原则,并通过研究影响薪
酬体系激励作用的权变因素,提出建立有效激励薪酬体系的几种模 式,分别对工资制度、奖金津贴制度、福利制度、年薪制和延期支 付制度等激励模式进行了阐述。最后文章对诸多激励模式的可实施
t oecl nao o ecu g g ss m ui rts a . h r i f dt n nor i t yt o n e i's r e ta o u i f a n h e e f v s y ay l
我国高校教师激励约束机制改革思考
我国高校教师激励约束机制改革思考作者:甄贞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第11期提要本文通过对激励约束理论以及国内高校对激励理论研究的分析,发现我国对高校教师激励约束机制中存在许多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激励约束;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激励”在中文词典中释为鼓动、激发使之振奋或振作,英文“激励”一词源于拉丁文,基本意思是刺激、诱导,引起动机。
高校教师的激励机制,是指高校(激励主体)通过激励因素与高校教师(激励客体)的相互作用的形式;而高校教师的约束机制就是高校(约束主体)通过约束因素与高校教师(约束客体)相互作用的形式。
在组织系统中,这些相互作用的形式既表现为一系列相互配合的激励和约束主体行为的制度的集合,又表现为对主体行为起激励和制约作用的价值观念、文化传统、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
一、我国对高校教师激励约束理论的研究我国对激励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是在批判地吸收西方的激励理论、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的,现已形成了一些理论或见解。
1、同步激励理论。
该理论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俞文钊经过大量调查研究而提出的。
其主要观点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条件下,只有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有机结合、同步实施,才能取得最大的激励效果,用公式表示为:激励力量=f(物质激励×精神激励)。
公式表明,只有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都处于高值时才有较大的激励力量,其中任何一种处于低值时都不能获得较大的激励力量。
应该说,同步激励理论肯定物质与精神激励的协调性,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全面激励理论。
全面激励理论是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在吸收有关激励理论优点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适合我国学校管理的探索性的激励理论。
其基本观点是,在一个激励系统中,激励至少包括三个要素:一是人,即激励的主体和客体;二是时空,即激励过程与相应环境;三是方式与内容。
如何处理好这些因素的关系,涉及到由全员激励、全程激励和全要素激励组成的“全面激励”问题。
6第六章 激励
第六章激励教学目的:明确激励的功能和重要性,了解常用的激励理论,深入思考我国企业及其它组织如何进行有效的激励。
教学要求:阐明激励实质和心理机制,简述并评价主要激励理论,领会激励的内在规律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激励的涵义、激励的原则和方式,常见的激励理论。
教学形式:理论讲解、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课外论文。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激励的含义与实质,激励的原则、激励理论难点:激励的实质、激励的心理机制、激励原则。
第一节激励概述一、激励的含义及功能1、激励的含义与实质:所谓的激励,是指人类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作用。
通常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欲望、需要、动力等,都构成对人的激励。
激励作为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过程和状态,不具有我们可以观察的外部状态。
但是,由于激励对人的行为具有驱动和导向作用,因此,可以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及效果来对激励的程度加以推断和测定。
2、激励在管理中的功能:(1)有助于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有助于将员工的个人目标导向实现组织目标的轨道。
(3)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促进组织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协调统一。
二、激励的心理机制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行为具有目的性,而目的源于一定的动机,动机又产生于需要。
由需要引发动机,动机支配行为并指向预定目标,是人类行为的一般模式,也是激励得以发挥作用的心理机制。
如下图:人类行为模式图1、需要:指人类或有机体缺乏某种东西时的状态,管理中的需要特指人对某事物的渴求和欲望。
它是一切行为的最初原动力。
2、动机:推动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指引这些活动去满足一定需要的心理准备状态。
动机在激励行为的过程中,具有以下功能:(1)始动功能。
指动机唤起和驱动人们采取某种行动。
(2)导向和选择功能。
指动机总是指向一定目标,具有选择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的作用。
(3)维持与强化功能。
长久稳定的动机可以维持某种行为,并使之持续进行。
中国激励理论及模式
理论模式作为观念的一部分,自始至终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民族文化的反映与产物。
但正确的理论模式一旦产生,就会变成推动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强大指导力量与推动力。
综观西方的激励理论、模式,大致可以分为行为主义激励论,认知派激励论,以及综合激励论。
每一种派别的理论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当时的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的水平,社会政治制度,民族的文化背景等等。
西方的激励理论是在西方社会的土壤上生长的。
我国现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西方社会有着很大的差异。
本书作者在长期的实践、实证、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激励理论:物质与精神的同步激励理论、三因素理论模式(激励、保险、去激励因素的连续带模式)、公平差别阈理论,以及组织激励状态的诊断--心理评价指标体系等。
这些理论、模式、诊断方法将作为21世纪企事业单位进行激励的科学理论指导。
同步激励理论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同步激励理论基本观点同步激励论(Synchronization Motivation Theory)可简称为S理论,这是俞文钊教授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的主要激励理论与模式。
鉴于我国现阶段的特定历史条件,只有通过将物质与精神激励,以及根据人的自然需要与社会需要而采取的激励措施,有机、综合、同步地实施时,才能取得最大的激励效果。
用关系式表示,即为:激励力量=∑f(物质激励x精神激励)这一关系式表示,只有物质与精神激励都处于最高值时才有最大的激励力量。
二个维度中只要有一个维度处于低值时,都不能获得最佳、最大的激励力量。
同步激励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同步激励理论否定了单纯使用一种管理方法(用X或Y理论,精神或物质激励措施),也否定了简单地交替使用X或Y理论的做法会有效果,并认为,这种做法是片面的,不切实际的。
同步激励理论强调,在现阶段,物质与精神激励,人的自然和社会需要是统一的互为前提与条件,不能对立,孤立运用,应该统一、综合、同步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典激励理论与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科研激励机制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在科研管理中现行的激励机制存在着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失衡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借鉴西方经典激励理论,在构建激励机制中注重系统性策略、协调性策略、针对性策略、主体性策略。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激励理论;科研管理;激励机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原有的专科院校大部分已经通过合并等形式过渡为本科院校,此类学校称为新建本科院校。
新建本科院校同原本科院校相比,面临着尽快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等问题。
而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从而强化其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
在高校科研管理系统中,科学有效的科研激励机制是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推进科研工作大力开展的重要手段。
一、管理心理学范畴的经典激励理论概述
激励就是组织以满足个体的某些合理需求为条件,激发其工作动机、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以促使个体有效地完成组织目标。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该理论把人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归纳为五个层次: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些需要按次序逐级产生,在较低级的需要获得基本满足后,就会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但这五个层次需要的产生与上升是相互依赖、波浪演进的[1]。
(2)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该理论认为,激发人的工作动机的因素有两类:一是由工作本身引起的激励因素;二是由工作以外的环境引起的保健因素。
前者即是能使人们感到满意的、能提高人们工作积极性的、与工作内容有关的因素,这些因素的改善可激发人的潜能,具有长期的激励效能。
后者则是使人们对工作产生不满的外在条件性因素,这些因素没有激励人的作用,但起着保持人的积极性的作用。
赫兹伯格认为,调动人的积极性应从激励因素出发,从工作本身着手,使人们对工作产生感情[1]。
(3)麦克利兰的成就需求理论。
该理论把人们的需求分为三种,它们分别是权力需求、归属需求和成就需求。
并强调,有效的领导者并不应只具有较强支配能力,而应具有强大人际影响能力,他们会让成员感到成员自身也有很大的权利,培养起对自身能力的信念[2]122。
(4)阿尔德弗的ERG理论。
ERG理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密切相关但有所不同,阿尔德弗把人的需要分为三类:即存在需要(Exsistence)、关系需要(Relatedness)、成长需要(Growth)。
其中成长需要相当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通过发挥个人潜能和才能而得到满足[2]120。
(5)弗隆姆的期望理论。
该理论按照人们的期望来解释激励问题,用公式表示为:激励力量=目标价值×期望值。
目标价值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体需要的价值;期望值是指个体对自己通过努力达到某种结果的可能性估计。
一个事物的目标价值越大,估计实现的可能性越大,对个体激励力度也就越大[1]。
(6)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该理论认为,对自己报酬的知觉和比较所引起的认知失调,导致当事人的心理失衡,为消除这种心理失衡,当事人会采取某种行动,以恢复心理平衡;如果对报酬感到公平,当事人就会获得满足感,从而行为得到激励[2]125。
(7)波特—劳勒激励模型。
波特和劳勒综合了以往的激励理论,提出了“激励过程模型”。
该理论认为,直接决定成员工作积极性的因素是成员所得报酬的价值和通过努力能得到相当报酬的概率,即报酬的适宜性和公平性[2]128。
(8)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
该理论从研究目标本身的难度与明确性的特征开始,逐步扩展到实现目标满足人的心理需要的整个激励过程中,揭示了设置目标的心理效果。
目标理论应用于现实中,管理者应帮助下属设立具体的、有相当难度的目标,使下属认同并化为自己的目标,从而可以促进激励和提高绩效[1]。
(9)桑代克的强化理论。
该理论认为,某项特定刺激引发的行为反应,若得到奖赏(正性强化),则该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较大;若没有得到奖赏,甚至受到惩罚(负性强化),则该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较小[2]130。
二、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中采用的主要激励机制以及相关激励理论的应用
新建本科院校在近年的科研管理实践中,依据激励理论,逐步制定并形成了多种比较成熟的激励机制,如目标激励、强化激励、竞争激励、协作激励等。
随着研究的深入,近年还出现了参与管理、工作丰富化等激励方法。
这些方法各有千秋,很难说谁优谁劣,只要运用得当,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各种方法合理搭配,能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具体的激励机制如下:
第一,加强科研规划和目标管理。
这种机制是建立在目标理论和期望理论基础之上的,其通过合理设定目标、分解目标,使全体科研人员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增强责任感;在明确任务后,使得科研人员能够充分估计到任务实现的可能性,增加其完成任务的期望值,增强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得科研人员能够齐心协力,很好地实现整体科研目标。
第二,实行科研量化管理和科研津贴制度。
这种机制是建立在公平理论、波特—劳勒激励模型、强化理论基础之上的,是在统一的科研量化标准之下,对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进行量化,并根据量化结果,给予科研人员公平的适度的科研津贴,从而强化其科研意识和科研积极性。
第三,努力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
这种机制是建立在
需要层次论、ERG理论、双因素理论基础之上的,是通过为科研人员改善居住条件、优化工作环境、营造重视科研、尊重科研人员的良好氛围、帮助解决子女入托、入学问题等方法,满足科研人员的生存、尊重需要(存在需要、关系需要),从而激发其自我实现的需要(成长需要),为其科研事业的成功提供较大限度的可能。
第四,加强科研奖励工作。
这种机制是建立在强化理论基础之上的,主要是通过加强对优秀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多出成果,出高水平成果。
三、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现行的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
就系统性而言,没有处理好激励的种类选择与有机结合之间的关系。
由于机制的单一或重复,不够系统和协调,造成片面激励、重复激励和过度激励等现象,形成对一部分科研人员进行正性激励的同时,对其他科研人员产生负性激励的尴尬局面。
就稳定性而言,激励的稳定性缺陷表现为它对受激励者的作用在时间分布上呈现不一致性,这是因为制定激励机制时缺乏长远考虑和足够的预见能力,或受到短期行为的影响,不能实现可持续的激励功效,激励政策常常朝令夕改,造成激励的前后失衡。
这些现象违背了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和强化理论的基本思想。
2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失衡
管理者重物质激励而轻精神激励,奖金到位,而宣传表彰滞后或缺乏,这样会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后果。
物质激励的作用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继续产生效力,除非不断加码,若如此,用于激励的资金年年加码,学校将不堪重负。
同时,过分采用物质激励,会使得维系学校科研凝聚力的因素过于单一,学校科研因此缺乏强大的精神支柱和核心力量,这种脆弱的凝聚力很难在学校遇到困难时发挥作用,并容易造成学校科研文化的庸俗化,科研人员得不到更高境界的精神享受,进而造成科研人员的学术作伪现象,如:剽窃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篡改及拼凑试验数据、学术评审暗箱操作[3]。
这些现象违背了需要层次理论、ERG理论和波特—劳勒激励模型理论的基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