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所致疾病的预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缺乏系统的流行病学调研, 现有的数据可能低估了儿童肺炎链球菌性疾病在国内的发病率
1 何权瀛. 中国医刊 2000;35(1):5-6 2 张海荣等.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4(9):76 3 陆权等. 中华儿科杂志 2007;45(2):81-82 4 UNICEF/WHO. Pneumonia: The forgotten killer of children,2006 Sep
39
单一细菌造成多种侵袭性和非侵袭性疾病
空气飞沫
咽炎 吸气 肺泡
鼻咽部携带
局部播散 扁桃体炎
肺炎
胸膜 脓胸
中耳炎 血液
鼻窦炎
心包
心包炎
菌血症
腹膜
关节
脑膜
腹膜炎
关节炎/骨髓炎
脑膜炎
4
Bogaert D,et al. Lancet Infect Dis 2004; 4: 144–54
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发病机制
血清型
累积 %
Leabharlann Baidu
80
临床试验中 PCV7预防疫苗血清型IPD的有效性
• 美国,1995年10月~1999年4月
• 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 • 结果:预防2岁以下儿童疫苗血清型侵袭性疾病(IPD)的有效性为 97.4%
45
疫苗血清型IPD病例数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儿童肺炎链球菌性疾病(PDs), 无论在全球,还是在中国, 都造成了沉重的疾病负担,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建立防治一体的疾病控制体系 降低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儿童肺炎链球菌性疾病防治指南
引领合作 加强儿科医生对 疾病预防的重视 提高预防医生对 疾病危害的认知 权威指导 规范使用 对合理使用抗生素 和规范化使用疫苗 提出建议
由临床、预防和微 生物专家共同制定
中华医学会和中华 预防医学会共同发 布
《指南》的撰稿人来自多学科、多领域
• 执笔人
陆权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附属儿童医院
余宏杰教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辉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参与审定人员(以汉语拼音为序)
陈慧中、蔡纪明、丛黎明、刁连东、邓瑛、方刚、林锦炎、梁晓峰、秦炯、申昆玲、 孙美平、王撷秀、汪华、王鸣、徐爱强、杨维中、杨永弘、袁政安、曾光
肺炎链球菌和流感病毒存在协同致死作用4
存活率(%)
流感病毒组 肺炎链球菌组 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组
4 Peltola VT,et al. Pediatr Infect Dis J 2004;23:87-97
第二次攻击后的天数
继发细菌感染在流感大流行中的角色
• 1918年-1919年西班牙流感( H1N1)
细菌性肺炎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1
• 2009年甲流(H1N1)
177个国家总共报告了超过182,000 例病例和1,800例死亡。 尸检:29%肺组织中检测到细菌感 染,其中肺炎链球菌占主要构成2。
29%
合并细菌感染病例
•肺炎链球菌(10例,38%)
•化脓性链球菌(6例) •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 •草绿色链球菌(2例) •流感嗜血杆菌(1例)
肺链是5岁以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 首要病原菌 美国家庭医师协会在《婴儿和儿童CAP》指出: 针对因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的1-5岁儿童的研究显示, 肺炎链球菌占所有病原的近20%,占细菌性病原的53% 肺链是新生儿时期后CAP最常见的细菌性病原 0.8% 8.4% 11.1%
53%
13.6%
《指南》的内容结构
婴幼儿肺炎链球菌微生物学诊断困难
• 肺链离开人体后很易死亡,痰培养分离率很低1
• 婴幼儿不能自行咳痰,传统方法采集的痰标本合格率低2 , 而婴幼儿气道狭小,粘膜柔嫩,侵入性检查易加重缺氧和 呼吸困难2 • 门诊就诊肺炎患儿使用抗生素者达100% 3,影响肺链微生 物学诊断的准确性
• 血清型覆盖率 • 有效性
• 群体免疫性(间接免疫)
• 安全性
• 接种程序
沛儿血清型覆盖率高
• 国外研究显示,在沛儿上市前,其所包含的7种血清型 所导致的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疾病(IPD)约占所有IPD 的80%左右1
• 中国5岁以下住院 肺炎儿童分离的致 病肺炎链球菌中, 沛儿的血清型覆盖 率约为76.3% 2
1. Morens et al. JID 2008 : 198 ( 1 October) 967-970 2.CDC. Bacterial coinfections in lung tissue specimens from fatal cases of 2009 pandemic influenza A (H1N1)–United States,May– August 2009. MMWR. 2009,58: 1071-1074.
疫苗覆盖率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00 90
76.3%
分离株数
70 60 19F 23F 6B 14 4 9V 18C 19A 6A 5 3 1 7F 15B 10A 11A 33F 其他 50
PCV 7: 76.3% PCV13: 92.3%
1. Hausdorff WP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0;30:100-121 2. Yao KH,et al. Vaccine 2011;doi:10.1016;Online
• 现在已经清楚,引起IPD 的肺链的主要致病物质为荚膜 多糖和溶血素 • 溶血素是一种细胞毒素,可以与宿主细胞膜上的胆固醇 结合使其形成空洞,进而杀伤细胞 • 荚膜多糖具有抗吞噬作用,在致病过程中极为重要。根 据荚膜多糖的抗原性,将肺链分为90 个血清型,其中最 为致病的是其中的7 种血清型
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发病机制
无法诱导T细胞依赖性免疫反应 •对2岁以内婴幼儿无有效的免疫应答 •不会产生免疫记忆 2岁以上的高危人群和65岁以上老人 有效性仍有争议,在儿童中有效性研究匮乏 未观察到 无 较少
适用范围 循证证据 群体免疫 粘膜免疫 抗体活性
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的必要性:满足了2岁以下儿童预防接种的需要
7价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PCV7)—沛儿
肺链脑膜炎的高死亡率和严重后遗症风险
肺炎球菌
Hib
脑膜炎双球菌
*细菌性脑膜炎的严重后遗症包括:认知障碍、双侧听力丧失、运动障碍、抽搐 发作、视力受损、脑积水等
Edmond K,et al. Lancet Infect Dis. 2010;10:317-28 Baraff LJ,et al.Pediatr Infect Dis J .1993;12:389-394
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发病机制
• 另外,补体的调理作用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对 肺炎链球菌清除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 总之,肺炎链球菌的清除是通过无数免疫细胞、非免疫 细胞、细胞因子、体液抗体等共同参与完成
肺链是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细菌
• 扁桃体炎 • 咽炎 • 鼻窦炎 • 中耳炎 • 流感继发肺炎链球菌感染 • 病例数巨大,整体危害与经济负担不亚于肺 炎与脑膜炎,甚至更大
概 述
• 肺炎链球菌(肺链)为G+双球菌,兼厌氧菌,1881 年由 Sternberg 和Pasteur 分离出来,曾被称为巴斯微球菌、 肺炎球菌、肺炎双球菌,直到1974 年才被正式命名为肺 炎链球菌 • 肺链常定植于人体呼吸道,尤以鼻咽部最常见,健康儿 童可暂时性携带肺链而不致病
概 述
• 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肺链播散到鼻窦、中耳或吸入下 呼吸道可导致鼻窦炎、中耳炎、肺炎等非侵袭性疾病 • 而细菌侵入血液循环,或侵入脑脊液、心包、胸膜、腹 膜、关节腔等无菌场所,则可引起菌血症、败血症、脑 膜炎、心包炎、脓胸、腹膜炎和化脓性关节炎等侵袭性 肺炎链球菌病(IPD)
PCV7与PPV23的区别
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 PCV(7价) 抗原成分 免疫原性 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白喉变异蛋白 荚膜多糖 诱导 白喉变异蛋白 (完全抗原)
诱导
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 PPV(23价) 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 荚膜多糖 诱导 (半抗原) B细胞免疫
B细胞免疫 T细胞免疫
免疫特点
可诱导形成T细胞依赖性免疫反应 •对2岁以内婴幼儿诱导有效的免疫应答 •可诱导免疫记忆*: 可产生增强的抗体反 应 2岁以下儿童,未接种过该疫苗的2-5岁儿童 在儿童中的有效性已被充分证实 显著 可激发粘膜免疫,减少鼻咽部带菌 较大
百日咳 /破伤风
19%
!
肺炎链球菌
28%
Hib 15%
麻疹 21% 轮状病毒 16% 其他 1%
全球:每年70-100万(约每分钟2名)5岁以下儿童死于PDs2 亚太地区:每小时约有 49名儿童死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3
1.CDC. MMWR 2006;55(18):511-515 2.WHO. Weekly Epidemiol Rec 2007;82:93-104 3.UNICEF/WHO. Pneumonia: The forgotten killer of children,2006 Sep
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发病机制
• T 淋巴细胞对消灭肺泡中病原体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树 突状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在协同刺激分子作用 下,T 细胞活化增殖,并进一步分化成为效应细胞,扩 大CD4+ T 细胞反应,尤其是Th1表型 • Th1细胞通过诱生IFN-γ、IL-3、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TNFα等巨噬细胞活化因子,诱生、募集并激活巨噬细胞 ,后者可分泌IL-12,促进Th0细胞向Th1细胞分化,进 一步扩大Th1细胞应答的效应。而Th1细胞产生IL-2等细 胞因子,可促进Th1细胞、细胞毒性T 细胞等增殖,从而 放大免疫效应,其产生的淋巴毒素和TNFα,则可活化中 性粒细胞,促进其杀伤病原体
19.6%
Zhang Q,et al. Pediatr Infect Dis J 2011;30 (online published Ostapchuk M,et al.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2004; 70: 899-908
高死亡率:
全球疫苗可预防疾病中,肺炎链球菌性疾病(PDs)是 导致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要病因(2002)
• 荚膜多糖为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表面含多个重 复B细胞表位,但仅能刺激成熟B-2细胞,主要产生IgM, 且无免疫记忆,机体通过自然感染或人为接种获得的抗 荚膜多糖抗体可以对肺链感染产生保护作用 • 宿主对肺链的细胞免疫应答通过激活肺泡巨噬细胞,使 其释放TNFα、IL-1β、IL-6、IL-8、IL-18、内皮细胞黏 附因子等,这些炎性介质一方面可直接作用于邻近的肺 泡上皮细胞,引起急性肺损伤;也可进入全身循环损伤 血管内皮细胞,引起微血栓形成,或微血管通透性增加 ,从而造成远隔器官损害
《指南》的内容结构
《指南》的内容结构
肺炎链球菌性疾病的预防
及早进行预防接种是预防肺链感染的最佳措施
WHO疫苗可预防疾病分级
• 入选评级范围的疾病分为3级
极高度优先 高度优先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霍乱
中度优先
甲型肝炎 戊型肝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B) 腮腺炎 风疹 水痘
肺炎球菌疾病
疟疾
登革热
乙型脑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A、C、 W135、Y) 狂犬病 轮状病毒感染 季节性流行性感冒 伤寒 黄热病
肺炎链球菌性疾病的预防
• PCV7 由7 种常见致病血清型的多糖抗原与白喉内毒素载 体蛋白结合构成,为T 细胞依赖性抗原,能够有效刺激 小儿的免疫系统,产生足够的保护性抗体,并具有免疫 记忆。适用于5 岁以下的婴幼儿,尤其是2 岁以下的婴幼 儿接种
《儿科学》本科教材第七版(人卫版高校经典教材)(458页完整版) ——小儿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注:一些疾病(如Hib),考虑到其疾病负担等因素,并没有被选入评级范围
肺炎链球菌性疾病的预防
• 目前,我国已经上市的有两种疫苗,23 价肺炎链球菌疫 苗(PPV23)和7 价肺炎链球菌疫苗(PCV7) • 尽管PPV23 能够覆盖85%以上的侵袭性感染,但由于其 只含荚膜多糖抗原,不含蛋白载体,而肺链荚膜多糖为T 细胞非依赖性抗原(TI-Ag),仅能刺激B-2细胞产生抗 体,而2岁以下的婴幼儿B-2细胞发育不成熟,对于荚膜 多糖抗原不应答或低应答,并且不能诱导T 细胞的记忆 应答。因此,PPV23 对2岁以下的婴幼儿并不能提供良好 的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