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教育学学科设置及专业发展的历史回顾

合集下载

中国高等教育学发展历程

中国高等教育学发展历程
中国高等教育学发展历程
一、早期研究(1978年前)
清末张之洞、盛宣怀、康有为、梁启超 民国蔡元培、胡适、梅贻琦、张伯苓 高等教育部《高等教育通讯》杂志(1953)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讲义》(1957)
二、起步(1978-1984)
(一)研究机构和组织的建立
1978年5月7日,厦门大学成立我国首个高 等教育研究室 同年,一批高校建立高等教育研究机构 1979年,八单位发起建立高等教育研究会 1983年5月27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
四、新进展(1999年以来)
(三)今年来高等教育研究的特点
质量和专业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学科建设进一步受到重视 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更加密切 高等教育研究方法有了新的突破
谢谢观赏
三、拓展(1985-1998)
(三)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研究的特点
研究规模迅速扩充 研究重点转向分支学科建设 对高等教
(一)高等教育研究事业的巩固和发展
1、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调整和充实 2、高等教育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二)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新进展
三、拓展(1985-1998)
(一)“高等教育研究大国”的形成
遍布全国的高等教育研究组织 日益壮大的高等教育研究队伍 数量众多的高等教育研究刊物 层出不穷的高等教育研究成果
三、拓展(1985-1998)
(二)高等教育学学科群的形成
1、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 分支学科、交叉学科、不同类型和层次学科 2、高等教育问题研究 基本理论、教育政策、教学工作、德育工作、 管理工作
二、起步(1978-1984)
(二)高等教育学学科的诞生
1984年,潘懋元《高等教育学》,标准中国高 等教育学学科正式建立 高等教育管理学、高等教育史、比较高等教育 学科形成

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发展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发展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发展研究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学科体系和教学体系。

高等教育学学科是一门涉及教育管理、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和教育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学科,是培养高等教育领域专门人才的重要学科之一。

本文将从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历程、目前的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一、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历程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当时,我国开始进行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逐渐形成了一批高等教育领域的专门人才。

198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开始正式建立并得到了国家的重视,许多高校相继设立了高等教育学学科或者研究机构。

19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高等教育学学科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形成了一批在高等教育领域具有权威性的学术成果和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一方面,在学科研究方面,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研究成果,例如一系列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这些成果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教学实践方面,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还积极开展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实验,探索了一批适合中国国情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将面临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学学科将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和特点,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高等教育学学科还需要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对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和管理水平。

高等教育学学科还需要更加强调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不断改进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和体制,提高高等教育的管理效率和效益。

第三节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共二十一页
• 陶行知先生学习杜威教育思想,但进行了彻 底的改造,立足中国社会和教育实际,进行 了创新,探索出“生活(shēnghuó)教育”理论。 给中国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留下十分丰富 的思想财富和理论财富。
共二十一页
(四)教育学的苏化与改造(1949-1965)
1949到1965年,是我国政治、经济制度发生重大变 革的时期,也是对教育学全面“苏化”并进而改造的时 期。
哲学性——探讨价值问题,表达一定的教育观 和教育方法论,以教育原理、教育原则等理论形式 表现。
经验性——教育理论中有经验成分。教育经验是教育 理论的重要来源。
科学性——教育学理论是被实验和实践证明了的,对 教育行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共二十一页
(3)教育学课程是教师教育的基础(jīchǔ)课程 教育学课程是教师教育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
共二十一页
2.教育学学科性质(xìngzhì)的再认识
(1)教育学是具有人文学科特点的社会科学 教育学既研究教育的实然状态,也研究教育的应
然问题;既研究教育理论,关注教育实践。 教育学研究既采用科学的方法,也运用(yùnyòng)人
文的方法。
共二十一页
(2)教育学是哲学性、经验性和科学性的统一(tǒngyī)
黄济和王策三主编的《现代教育论》(1996年)
共二十一页
中国教育学发展(fāzhǎn)的三大世纪问题
• 1.政治意识形态与学科发展的关系问题
• 2.教育学发展中的“中外”关系问题
• 3.教育学的学科性质问题
共二十一页
政治意识形态与学科发展的关系问题
• 1.强国的政治需要与教育学的引进 • 2.教育学“引进”的中国范式
萌生 • 3.阶级斗争、意识形态对教育学展

教育学专业学科发展

教育学专业学科发展

教育学专业学科发展教育学是一门关于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和教育管理的学科,它致力于研究和推动教育的发展。

作为学科的发展与变革是教育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从教育学专业学科的历史发展、学科的内涵与目标、学科的热点与前沿以及学科的挑战与展望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教育学专业学科的历史发展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起源于19世纪,当时的教育学主要关注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改革。

在20世纪,教育学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并且与其他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形成了交叉融合的研究领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变革的驱动,教育学的研究领域逐渐扩大,并形成了多个专业方向,如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技术学等。

二、教育学专业学科的内涵与目标教育学的内涵主要包括对教育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对教育理论的探讨和构建,以及对教育实践的指导和改进等。

教育学的主要目标是研究如何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学专业学科的核心任务是培养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三、教育学专业学科的热点与前沿当前教育学专业学科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教育技术、教育评估、学习科学、教师教育和教育政策等方面。

教育技术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它研究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的创新和改进。

教育评估是为了评估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为改进教育实践提供依据和指导。

学习科学研究学习的本质和机制,探索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教师教育关注如何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教育政策研究探讨教育政策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影响。

四、教育学专业学科的挑战与展望教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教育学需要与不断变化的教育实践相适应,关注教育改革的需求,与时俱进。

其次,教育学需要跨学科融合,与其他学科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共同解决复杂的教育问题。

此外,教育学还需要关注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发展,借鉴国际经验,加强与国际教育学界的交流与合作。

教育学专业发展史

教育学专业发展史

教育学专业发展史教育学专业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的一门学科,其发展历程与教育的历史密不可分。

本文将回顾教育学专业的发展史,并探讨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一、古代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古代文明兴起后,教育开始被系统地探讨和实践。

在古代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等文明中,有着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

例如埃及的制度化教育,强调音乐和体育的培养;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教育,强调全人教育和公民品德的培养;古罗马的实用主义教育,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

这些教育思想建立了教育学专业最早的基础。

二、现代教育学的形成18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社会变革的加速,现代教育学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约翰·洛克的教育理论、孟德斯鸠的教育论文《论教育》,以及普鲁士教育改革者威廉·冯·洪堡的观点,都对现代教育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19世纪中叶,教育学专业逐渐在欧洲和美国的大学中设立,并开始独立发展。

三、教育学专业的分支和发展随着教育学专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多个分支学科。

其中教育史、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是教育学专业中的核心分支。

教育史研究过去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制度,为教育改革提供借鉴;教育哲学探讨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为教育理论提供基础;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和发展的心理过程,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教育技术学探索教育与技术的融合,为现代教育创新提供支持。

四、中国的教育学发展在中国,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早在古代,中国古代哲学家就开始关注教育问题,形成了儒家教育思想。

现代教育学的发展始于晚清时期,当时校长严复成立了中国第一所教育学专业的学校。

20世纪初,由于西方教育理论的传入和国内教育改革的需要,中国的教育学专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学专业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教育学研究机构相继成立,教育学理论和实践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五、教育学专业对教育实践的意义教育学专业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研究教育史可以了解过去的教育经验和教育制度的演变,借鉴成功的教育实践;通过研究教育心理学可以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规律,为教师提供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研究教育技术学可以探索现代技术与教育的结合,推动教育的创新。

教育学专业教育历史

教育学专业教育历史

教育学专业教育历史教育学专业的发展源远流长,其教育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的中国和希腊,教育已经开始被重视,并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制度。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探索教育学专业的发展历程。

1. 古代教育的雏形在古代中国,教育被视为治理国家、繁荣社会的基石。

孔子被尊为教育之神,他提倡“教学相长”的理念,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孔子开创了教育学的先河,将其思想传承下来。

自此以后,中国出现了儒家、道家、墨家等各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和学派。

与此同时,古希腊也在教育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提倡全面发展的教育,注重思维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他们的理论为西方教育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教育学专业的形成随着历史的变迁,教育学专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世纪末,德国教育学家弗雷贝尔将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他的工作被视为现代教育学的奠基石。

此后,各国纷纷设立教育学专业,开始研究和探索教育的本质和方法。

20世纪初,美国成为了教育学专业的重要研究中心。

约翰·杜威提出了进化主义教育理论,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为现代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后,以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为基础的教育学理论纷纷涌现,丰富了教育学专业的研究领域。

3. 教育学专业的发展取得的成就随着教育学专业的发展,其在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教育学专业提供了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理论。

通过对教育过程的研究,教育学专业为教师提供了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教育学专业促进了教育改革的进展。

通过对不同教育模式和制度的研究,教育学专业能够发现现有教育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革建议,推动教育改革的进行。

再次,教育学专业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教育学专业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并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有针对性地提供支持和指导。

最后,教育学专业还为教育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新中国成立70年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前瞻

新中国成立70年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前瞻

新中国成立70年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前瞻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历了从起步发展到蓬勃发展的漫长历程。

本文将以7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前瞻为主线,概述该学科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旨在全面反映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变迁与发展,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从学科发展历程、学科建设现状和学科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学科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长期战争和内战的影响,高等教育学学科处于停滞状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教育部1952年正式成立,高等教育学开始了正规化、制度化的发展。

高等教育学学科是在1953年确立的。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学科建设和学科研究上,这一时期为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受到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开始迅速发展起来,教育管理、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体系和教育经济学等方向成为该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

1990年代至今,高等教育学学科在学科交叉、深化研究等方面都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和远程教育成为学科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70年来,高等教育学学科在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起步发展、蓬勃发展的阶段,学科内涵逐步扩展,研究领域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教育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

二、学科建设现状在70年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历程中,学科建设成就显著。

高等教育学学科本科和研究生专业数量逐年增加,专业设置更加完善,研究领域更加广泛,师资队伍更加强大,科研团队更加专业。

高等教育学学科涌现出许多知名的科研平台和高水平的学术机构,如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校重点研究中心等。

高等教育学学科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

学科建设现状的一个亮点是学科研究成果丰硕,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学术成果和学者,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新中国成立70年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前瞻

新中国成立70年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前瞻

新中国成立70年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前瞻1. 引言1.1 新中国成立70年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还表现在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的过程中。

高等教育学学科作为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其发展将推动各个学科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学科之间的创新融合,使高等教育学学科在新时代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新中国成立70年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不仅体现在其对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体现在其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必将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和实现。

1.2 本文内容介绍本文将围绕新中国成立70年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展开详细探讨,从历史回顾到未来展望,全面分析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过程和取得的成就。

通过回顾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历程,总结里程碑事件和主要成就,探讨新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对高等教育学学科未来发展的前瞻性探讨。

本文旨在揭示新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对新中国成立70年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启示进行探讨,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成果,展望新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全面了解和认识新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方向,为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2. 正文2.1 新中国成立70年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成就。

在建国初期,高等教育学学科起步较晚,但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高等教育学学科逐渐发展壮大。

在这70年间,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经历了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从最初的学科设置到学科体系的构建,再到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的创新,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不断调整和发展,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此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演进

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演进
方 式 的不 同作 为 划分 依 据 ( 本 统计 中 主要 以封 面所
育 学类 书 籍 高达 6 3 本( 所搜 集 样 本 , 主 要是 以“ 高等
作 者简 介 : 贾佳 , 女, 山东泰安人 , 南 京 师 范 大 学教 育 科 学 学 院博 士 研 究 生 , 主要 研 究方 向为 高等教 育基本 理论 ( 南 京
性 与可 操 作性 较 强 , 一 般是 同一 或 不 同机 构 的 学术 成 员合 作编 写而成 ; 著 作在 研究 层 面 , 把 高等 教育 学
视 为一 门学 科 , 理论性 与学 术性 突 出 , 基 本是 学者 个

我 国高等 教 育学 类书 籍的概 况
高等 教 育学学 科 理论体 系建设 是高 等教 育学 学 科 建设 的重 要 内容 与 根本 路 径 , 而 高 等教 育 学 类 书 籍 是衡 量 高等教 育 学学科 理论 体 系建设 的一 个 重要
失衡 、 研 究队伍 有待 增 强 、 高等教 育 学类 书籍 的学术 水 平有待 提 高等 问题 。 关键 词 : 高等教 育学 ; 学科理 论体 系; 学科 建设
形 成独 立 的体 系是 一 门学 科 建 立 的重 要 标 志 。
教 育学 ” 命 名 的 书籍 , 同时包 括 一 些 高 等教 育 原 理 、 概论 之类 的 书籍 , 再 版不 重 复计算 ) 。
有2 本兼 为 培训性 教 材与 学术性 教 材 。
1 . 高 等 教育 学教 材 。根 据使 用 对象 不 同我 国高
教材3 9 本 ( 其 中多 数 为 各 省 市 的 岗前 教 师 培 训 教
较大 。例 如 , 2 0 0 1 年华 东师 范大 学薛 天祥 主编 《 高 等 教育 学》 , 2 0 0 3 年 复旦 大学 杜作 润 、 廖 文武 主编 《 高等 教育学》 , 2 0 1 2 年 临沂 大 学 韩 延 明 主 编 《 高 等 教 育 学》 。此类 教材 以2 0 0 9 年 中国高 等教 育学会 组 编 、 杨 德 广 与谢 安邦 主编 的《 高等 教育学 》 影 响较 大 。该 书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发展历程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发展历程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发展历程教育学专业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原理和教育方法的学科,旨在培养教育工作者和研究教育问题的专门人才。

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教育学专业也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

本文将从教育学专业的起源、发展及现状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育学专业的起源教育学专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和古印度等国家。

在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对教育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和探讨,形成了教育的理论基础。

在中国,古代儒家学派提出的教育观念也为教育学专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教育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当时的人们开始关注教育问题,并致力于研究和改革教育体系。

德国是教育学专业的发源地之一,例如奥古斯特·威廉·冯特耐(August Wilhelm von Teur),他发表的《教育学》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的奠基之作。

二、教育学专业的发展教育学专业的发展经历了不断的变革和完善。

在20世纪初,教育学主要集中在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

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教育学专业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领域,如教育管理、教育评估、教育技术等。

在中国,教育学专业的发展也经历了多个阶段。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中国教育学主要侧重于研究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强调教育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教育学专业逐渐与国际接轨,涌现出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研究成果。

目前,中国的教育学专业已经形成一定的发展体系,并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教育学专业的现状教育学专业的现状呈现出多元化和国际化的特点。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教育学专业的研究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体制,而是更加关注教育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

目前,教育学专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研究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教育政策与领导、跨文化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等。

同时,教育学专业也在不断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如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以拓宽研究视野,并提供更有深度和广度的教育解决方案。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学科发展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学科发展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学科发展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过程、教育方法和教育结果的科学理论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问题的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教育学专业的教育学科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本文将从教育学专业的历史发展、学科特点及重要性、实践应用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育学专业的历史发展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古代,但正式确立为独立学科则要追溯到19世纪。

当时,教育学开始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有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和专业特点。

二、教育学专业的学科特点及重要性1. 学科特点:教育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如教育理论、教育管理、教育心理学等。

教育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和教育实践的指导,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操作指导。

2. 重要性:教育学专业的发展对于教育事业的进步和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学的研究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同时,教育学的发展也为培养高素质的教育人才提供了理论支持和专业培训。

三、教育学专业的实践应用教育学专业的教育学科不仅有理论研究的价值,也有实践应用的重要性。

通过教育学的研究和实践应用,可以推动教育改革、提升教师素质、改善教育环境等。

1. 教育改革:教育学通过研究教育问题和提供改革建议,为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例如,教育学研究了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育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为教育系统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

2. 提升教师素质:教育学通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方法的探索,为培养和提升教师素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教育学专业的教师培训也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3. 改善教育环境:教育学研究了学校教育环境、教育资源配置等问题,为改善教育环境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通过教育学的研究和实践,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促进其全面发展。

中国教育学近50年来的发展概述

中国教育学近50年来的发展概述

一、教育学的学科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重建教育学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教育学已经成 为一个涵盖众多子学科的复杂体系。目前,中国教育学学科主要包括教育哲学、 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史学、比较教育学等子学科。在不 同的时期,各个子学科的发展状况和特点也有所不同。
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深入,教育学学科建设进入了一个 新的阶段。一方面,各高校纷纷开设教育学相关专业,培养了大量的教育学人才; 另一方面,教育学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方法日益丰富。同时,中国教育学也 开始借鉴国际
针对现有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需要,本次演示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新材料的搜集和整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文献和考古发现不断 涌现,这些新材料对于重新审视和深入研究徽州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未来的 研究应注重搜集、整理和分析这些新的史料。
2、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为了使徽州史研究取得更大的突破,引入新 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是必要的。例如,可以运用数字化技术对徽州物进行数据挖掘 和分析,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其内容和影响。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可以发现徽州史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 几个方面:
1、徽州的起源、发展及现状研究:这类研究主要探讨了徽州的历史渊源和 发展脉络。部分学者认为,徽州的兴起与当地独特的地理、经济和文化环境密
切相关。此外,徽州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成为全国业的重要中心。
2、徽州的地区特色和文化内涵研究:这部分研究着重分析了徽州所蕴含的 地区特色和文化内涵。徽州物内容丰富,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且 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此外,徽州的雕版印刷技艺精湛,对中国史产生了深远影 响。
徽州,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地区。在过去的50年中,徽州史研究取得了 丰硕的成果。本次演示旨在梳理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 考。

中国教育学学科的历史发展

中国教育学学科的历史发展

中国教育学学科的历史发展首先,古代的中国教育学学科以儒家教育思想为主线。

儒家强调个人修养、社会责任和道德观念的培养,提倡以教育人为中心,培养人的德、智、体、美各个方面的发展。

儒家教育学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实践,成为中国教育学史上的主流思潮。

在这一时期,古代教育学家如孔子、孟子等提出了“教育致用、致君、致优”的教育目标,强调“天下为公”的教育理念,并研究教育方法和学科内容。

其次,近代以来,中国教育学学科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创新。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接触到了西方教育学的理论和思想,开始吸收和借鉴西方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同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

近代的中国教育学家如梁启超、张钟翰、陈寅恪等都从西方的教育学理论中汲取养分,发展了以“办学思想”为主的教育学研究,并且形成了一系列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

最后,近现代以来,中国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在开放以后,中国教育学学科扩大了研究领域,涉及到了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法学等多个专业方向。

此外,近年来,教育技术、教育评估等新兴学科也开始受到重视和研究。

与此同时,中国教育学学科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中国教育实践的研究方法和范式。

综上所述,中国教育学学科经历了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从儒家教育思想到西方教育学的引入和融合,再到近代以来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发展。

中国教育学学科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中国教育实践,也为世界教育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未来,中国教育学学科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挑战,需要持续深入研究,为中国教育的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新中国成立70年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前瞻

新中国成立70年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前瞻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百业待举,“改造 旧教育、创立新教育” 成为这一历史阶段教育发展
收稿日期:2019-09-02 作者简介:张典兵,徐州工程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学硕士;张忠华,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
科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学硕士。(江苏徐州 /221018)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2018年度教育学重点课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学史” (AOA180016) 的研erEducationExploration
新中国成立 70年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前瞻
张典兵 张忠华
摘 要:新中国成立 70年,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由稚嫩到成熟的不平 凡发展之路,大致可分为学科思想孕育、学科初步创立、学科体系形成、学科反思深化四个不同时期,表现出 鲜明的主题嬗变和时代特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发展经验。站在新时代,面对 新问题和新挑战,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未来高质量发展必须聚合彰显高等教育学学科核心价值,优化完善高等 教育学学科内外建制,均衡架构高等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培植提升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者学科自信,着力打造 高等教育学学科鲜明的中国特色。
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新中国成立 70年高等教育学学科发 展回顾
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产物,学科不是一个静态 的结果,而是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实践深化 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既离不开学科的自然演化 与逐步积淀,也需要学科研究者凝心聚力和积极作 为。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亦是如此。“理论建设总是 从不成熟到比较成熟,从不科学到比较科学,其过 程具有阶段性。”[1] “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 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 并根据 它 的 这 种 发 展 去 考 察 这 一 事 物 现 在 是 怎 样 的。”[2]回顾与梳理新中国成立 70年高等教育学学科 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学科思想孕育、学科初 步创立、 学 科 体 系 形 成、 学 科 反 思 深 化 四 个 时 期, 每个时期均表现出鲜明的主题嬗变和时代特征,取 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一) 学科思想孕育时期 (1949-1977年)

教育学专业发展历程

教育学专业发展历程

教育学专业发展历程教育学专业作为培养教育相关人才的学科,其发展历程源远流长。

本文将从古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学的形成以及未来教育学的发展状况三个方面探讨教育学专业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教育思想的形成与传承古代教育思想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早在先秦时期,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学而时习之”等核心教育思想,并提出了以“礼、乐、射、御、书、数”为主要内容的六艺教育体系,为后来中国古代教育的基石奠定了基础。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

唐代的孔颖达提出了“诚、意、文、行、果”为教育要旨,并主张了以经世致用为目标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宋代的程颢、程颐提倡了儒学的复兴,并强调了教育的个别化和个人素养的培养。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传承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也对全球教育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现代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现代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可以追溯到西方教育变革的历史。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发生了一系列教育改革运动。

德国的康德、普鲁士的胡门霍尔茨等学者开始将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研究,并建立了现代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现代教育学的发展受到了多个学派的影响。

功能主义学派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行为主义学派注重教育的行为改变和学习技能的培养;认知主义学派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发展主义学派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等。

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教育学专业也逐渐与其他学科融合,如心理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等。

跨学科研究的兴起和新兴技术的应用,使得教育学专业越来越重要且多样化。

三、未来教育学的发展状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需求的不断变化,教育学专业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首先,教育技术的发展将对教育学专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将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就要求教育学专业的学者们不断研究和探索教育技术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推动教育的创新和进步。

中国高校教育学学科设置及专业发展的历史回顾

中国高校教育学学科设置及专业发展的历史回顾

中国高校教育学学科设置及专业发展的历史回顾教育学专业是高师院校的特色专业,曾为中国师范院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如今专业发展囧态连连,前景甚是堪忧。

追溯我国教育学学科设置及专业发展的历史轨迹,列举教育学专业长期存在的问题,结合专业发展现状,解决当今教育学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是一件十分紧迫的现实课题。

一、教育学学科及专业的引入初创(1900---1956)在中国,教育学的起源可追溯到《大学》和《学记》等古籍,百家争鸣的儒、法之争却将其淹没。

历史上也出现了像孔子、韩愈、朱熹、王守仁、康有为、蔡元培等著名教育思想家,但其思想并未系统化、理论化。

因此,中国在近代以前并未出现具有学科意义的教育学,教育学是从国外引入的。

[1]1.学科引入1894年,中日甲午战败,激起了改良主义的维新运动。

作为运动倡导者之一的梁启超,在《论师范》一文中主张自办师范学堂。

1902年,清政府在举办高师教育之初,借鉴日本设置教育学课程,包括教育宗旨、教育之原理、学校管理法以及实习,还规定了每星期的课时。

1903年,延续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宗旨,将师范分初级和优级两级,每级都设有教育学,规定包括教育史、教育原理、德育、智育、教育法令、学校管理法以及实事授业(即实习)。

[2]教育学凭借甲午战争的契机,正式被中国引入了。

这一时期,教育学教材几乎都是翻译日本的著作。

如熊谷五次郎著、范迪吉译的《教育学》;牧濑五一郎著、王国维译的《教育学教科书》等等[3]。

教育学科师资也是日本留学回来的教师。

在大量翻译的过程中,我国教育研究者对外著教育学逐渐融会贯通,继而出现了中国教育学著作。

如王国维的《教育学》;刘以钟的《新制教育学》;彭清鹏的《实际教育学》等等。

[3]然而,1914年以后,由于北洋政府的约束和对教科书编撰制度的改革,使得有关教育学的翻译和编著都处于停滞状态。

2.仿美学德20世纪20年代,在欧美各国教育新思潮的影响下,我国师范学校由仿日转向美国模式。

教育学专业的学科发展历程

教育学专业的学科发展历程

教育学专业的学科发展历程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无形的教育活动开始之时。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学也逐渐从简单的经验积累向科学体系转变。

本文将从教育学的起源、演变、分科和现状几个方面,介绍教育学专业的学科发展历程。

一、教育学的起源教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兴起时期。

在古代各个文明古国中,教育已经开始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并逐渐形成各自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方法。

比如在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对教育的本质和目标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讨,成为教育学发展的重要奠基人。

二、教育学的演变1. 古代教育学:古代教育学主要关注教育的目的、理论和方法。

在古代中国,孔子创建了儒家教育学派,强调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后世教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近代教育学:近代教育学的发展与工业革命和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

教育学开始形成严密的学科体系,从观察和实践上积累了大量的教育经验,并从中总结出了一些理论和原则。

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在19世纪提出了最早的教育学统一理论,开创了教育学的系统性研究。

3. 现代教育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教育学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现代教育学包括了多个学科分支,如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与其他学科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教育学的研究内容也从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等扩展到教育管理、教育政策等多个领域。

三、教育学的分科教育学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多个分支学科,每个学科关注的内容有所不同,但都围绕着教育这一核心主题展开研究。

以下是教育学的一些主要分支:1.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探讨教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为教育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2. 教育管理学:研究教育组织与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学校管理、教师管理、教育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3. 教育技术学:研究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包括教育技术的应用与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新中国成立70年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前瞻

新中国成立70年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前瞻

新中国成立70年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前瞻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等教育学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高等教育学学科作为教育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涵盖了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管理,教育技术以及教育心理学等多个专业领域。

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等教育学学科在理论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培养造就了一大批的教育学科领域的专门人才,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教育学科的现代化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

在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大学相继恢复高等教育学学科的设立,并开始招收研究生,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迈向了现代化。

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中国教育学学科在理论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渐形成了中国教育学科的专业体系。

在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过程中,理论研究一直是学科建设的核心。

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的教育学学科在教育思想理论、教育政策研究、教育管理理论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工作,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成果。

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理论、教育管理制度与规范、学科教育改革与创新等一系列的理论成果,都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学科建设是教育学学科发展的重要体现。

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学科建设不断完善,在学科目录的设置、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我国的高等教育学学科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学科专业体系,同时建立了一系列的学科评价标准和评价制度,这些都为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学学科所面临的挑战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教育思想的多元化、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智能化等都对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新中国教育学学科的历史发展

最新中国教育学学科的历史发展

杜 威 的 著 作
《我的教 育学信条》
《新教育》
《学校与 社会》
《儿童与课 程》
《我们怎 样思维》
《思维 与教学》
而我国女子师范教育,是到1907年3月8日学部 的《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才取得地位的。当 时这个《章程》规定“教育学”课程含“心理学 大要”,也规定了分年的每星期课时。
加纳友市、上田仲之助 的《实用新教育学》, 吉田熊次的《新教育学 释义》,《兰因氏之教 育学》,熊谷五郎的 《大教育学》,大濑甚 太郎著,江夏、杨彦洁 译的《实用教育学》, 连载波多野贞之助讲、 直隶游历绅士笔记的 《教育学参考书》等等。
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是戊戌维新运动的产物, 也是19世纪中叶开始的中学与西学,科举与学校长 期斗争的产物。 师范馆于当年10月与仕学馆一起开始招生考试,并 明确设置“教育学”课程。
张謇于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了状元,倒是主 张废科举办学堂。他创办的民立通州师范学堂(学 校)于1902年开始建校,1903年开学。这是我国 第一所民间单独设立的中等师范学校。它设置了 “教育”课程其寻常师范科,修业4年。第一年为 “预科”,第二至第四年为“本科”。“本科”设 “教育”课程,含教育史,教育学,教授管理法, 教育管理、实习。第一学期为“教育史”,第二学 期为“教育学”,第三学期为“教授管理法”,第 四学期为“教育管理、实习”。
第二阶段
1919-1949
背景
杜威的实验主义教育学早在20世纪初 期,就开始在我国传播了
约翰· 杜威(John Dewey, 1859年10月20日-1952年6 月1日)
1919年,杜威应北京大学、江苏省教育会、南京高师等五单位之邀访华。 他来华前夕,陶行知在3月31日的《时报•教育周刊》上发表了《介绍杜威先 生的教育学说》;胡适在江苏省教育会讲演《实验主义》;胡适的《杜威哲学 的根本观念》、《杜威的教育哲学》以及上述的在江苏省教育会讲演《实验主 义》;蒋梦麟的《杜威之伦理学》和《杜威之道德教育》等等,为杜威来华讲 演开道。 随着杜威1919年“五四运动”前四天即4月30日抵达上海,1921年7月11日回 国,实验主义教育学在我国的传播达到了高峰。1919年5、6月商务印书馆的 《教育杂志》,连载真常的译文:《教育上之民主主义》,系移译杜威《民主 主义与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第七章《教育中的民主概念(The Democratic Conception in Education) 》;《教育潮》6月发表杨贤江转译吉 田熊次记录的杜威在日本的讲演《理科教授之目的》的译文等等。 杜威走后,1922年10月,《中华教育界》又刊出《杜威之教育学说》和《读 杜威〈平民主义与教育〉后的几个疑问》。迨1930年4月,在《教育杂志》上, 还发表了杜佐周的《杜威与现代小学教育》;5月,发表了郑宗海(晓沧)的 《杜威博士治学的精神及其教育学说的影响》,同年,郑宗海还在《儿童教育》 第2卷第6期上发表《杜威博士教育学说的应用》一文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中国高校教育学学科设置及专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中国高校教育学学科设置及专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中国高校教育学学科设置及专业发展的历史回顾教育学专业是高师院校的特色专业,曾为中国师范院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如今专业发展囧态连连,前景甚是堪忧。

追溯我国教育学学科设置及专业发展的历史轨迹,列举教育学专业长期存在的问题,结合专业发展现状,解决当今教育学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是一件十分紧迫的现实课题。

一、教育学学科及专业的引入初创在中国,教育学的起源可追溯到《大学》和《学记》等古籍,百家争鸣的儒、法之争却将其淹没。

历史上也出现了像孔子、韩愈、朱熹、王守仁、康有为、蔡元培等著名教育思想家,但其思想并未系统化、理论化。

因此,中国在近代以前并未出现具有学科意义的教育学,教育学是从国外引入的。

[1] 1.学科引入 1894 年,中日甲午战败,激起了改良主义的维新运动。

作为运动倡导者之一的梁启超,在《论师范》一文中主张自办师范学堂。

1902 年,清政府在举办高师教育之初,借鉴日本设置教育学课程,1 / 11包括教育宗旨、教育之原理、学校管理法以及实习,还规定了每星期的课时。

1903 年,延续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宗旨,将师范分初级和优级两级,每级都设有教育学,规定包括教育史、教育原理、德育、智育、教育法令、学校管理法以及实事授业。

[2]教育学凭借甲午战争的契机,正式被中国引入了。

这一时期,教育学教材几乎都是翻译日本的著作。

如熊谷五次郎著、范迪吉译的《教育学》;牧濑五一郎著、王国维译的《教育学教科书》等等[3]。

教育学科师资也是日本留学回来的教师。

在大量翻译的过程中,我国教育研究者对外著教育学逐渐融会贯通,继而出现了中国教育学著作。

如王国维的《教育学》;刘以钟的《新制教育学》;彭清鹏的《实际教育学》等等。

[3]然而,1914 年以后,由于北洋政府的约束和对教科书编撰制度的改革,使得有关教育学的翻译和编著都处于停滞状态。

2.仿美学德 20 世纪 20 年代,在欧美各国教育新思潮的影响下,我国师范学校由仿日转向美国模式。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联盟学早在 20 世纪初期就开始传人我国了,尤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期间,杜威来华讲学,进行教育演说,发表教育著作,使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传播达到顶峰,其著作被广为翻译。

---------------------------------------------------------------最新资料推荐------------------------------------------------------ 胡适在北大还开设了杜威著作选读这门课程。

1936 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在我国正式翻译出版,对中国的影响极为重大。

他把教育学建立在实践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理论体系。

他的教学观点五段论也一直影响着中国广大中小学的教学实践。

[4]1939 年,教育部颁布修正师范学院共同必修科目表,添加教育统计、教育哲学、教育视导和调查、训育原理及实施、升学及就业指导、课程编撰等科目。

[5] 3.专业初创从 1923 年开始,一些名校学习西方体制,师范院校先后设立了教育系和教育学院。

1930 年,教育学专业开始在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中设立,其专业培养目标旨在为中等师范院校培养教育学、心理学师资以及教育学科研究与教育行政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

[6] 4.苏联模式新中国诞生后,教育学并未像新中国的势气一样蒸蒸日上。

这一阶段,中国试图摆脱旧的教育制度。

因社会体制等各方面的相似,中国很快就把教育改革模仿对象投向了苏联老大哥。

教育界迅速掀起了学习苏联的教育学热,尤其是学习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热。

3 / 11对其后中国的教育方针及教育计划也有所影响。

1951 年,全国第一次师范教育会议召开,不仅明确要求师范类所有专业必须开设《教育学》还规定了教育系的任务是面向中等师范学校培养教育学、心理学教师。

1952 年,颁布了《师范学院教学计划》,对学校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学制、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时数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同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明确高等师范院校根据中等学校的教育需求,设置学校教育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招收高级中学及师范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修业年限 4 年,培养中等师范学校师资。

1955 年开始,各个高等师范院校根据《1955-1956 年高等师范学校院系调整有关事项的通知》,对专业设置进行调整,此后教育学专业曾一度被取消。

[3] 二、教育学学科及专业的中国化 1956 年,中苏关系发生变化,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凯洛夫的《教育学》也开始受到批判,追求本土理论,迫使中国必须拿出自己的教育学。

[7]1959 年下半年,华东师大、上海师院、上海市教育局和上海教育学会等组成教育学编写组,在大跃进的鼓舞和反右倾的背景下,试图编著一部具有真正中国气派的一流的社会主义教育学,并于1960年印出了初稿。

这本囊括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全日制教育与业余教育的百科全书式的大教育学模式,几乎流行于当年各师范院校编印的所有教育---------------------------------------------------------------最新资料推荐------------------------------------------------------ 学教材中。

[3] 1961 年 4 月,教育部组织召开了高等学校文科教材选编会议,会议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共同提出的草案,修改并通过了《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教学方案》,涉及到了教育系的培养目标问题,提出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除培养师资外,还要培养教育行政工作者和教育学科研究人才。

在课程设置上,分必修课、专业课、选修课。

其公共课部分要求学生学习教育学、生理学、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中国教育论著选读。

选修课中开设了班主任工作研究、教学原理研究、教育行政、中国教育现状研究、苏联教育现状研究、外国教育现状研究、中国近百年教育史研究、小学各科教材教法专题研究等等。

这一系列设置,基本确立了当今我国教育系和教育学专业的基础。

20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受文革的影响,我国教育学遭到了破坏和停滞。

当时盛行个人崇拜,有的院校干脆把教育学叫毛泽东教育思想课。

其教学纲目往往是教育要革命,无产阶级的教育方针等等,都是介绍和讲解毛泽东的语录,因而教育学变成了语录学,教育学学科及专业的独立性几乎丧失殆尽。

这一时段,学校的一切工作围绕革命运转,教育学专业可谓是满目疮痍,在成为政治牺牲品的同时,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5 / 11真正的教育学著作也寥寥无几,且都是师范学校教育系和教育学院教研组共同编写的,其内容涉及也是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党的教育方针等等。

三、教育学专业的发展现状 1.教育学专业的发展专业本科化文革结束后,教育工作者决定更新观念,矢志重振教育学。

1978 年 8 月,教育部公布了《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学士制教学方案》,对培养目标及学制、课程设置、学时分配进行较为详细的规定。

培养目标与 1961 年颁布的一致。

学制为 4 年。

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

必修课为必修公共课和教育论著选读、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中外教育史、小学教材教法等。

选修课主要围绕教育理论、外国教育、中国教育、心理学、小学教育几个方面开设。

其他还包括教育统计、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逻辑学;数学;自然科学概论、自然辩证法等其他专业有关课程。

这一方案不仅恢复了文革前的教育学科,并进一步扩充了新的学科。

与此同时,教育学也开始探索和研究教育经济学、比较教育学等学科。

---------------------------------------------------------------最新资料推荐------------------------------------------------------ 截止 1981年,全国共有 186 所高等师范学校,设置专业 37 种,其中教育学类专业有学校教育、学前教育、电化教育技术和教育学,这 4 个专业均为本科。

[3] 专业高层化 1988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育委员会研究生司发布了《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正式启动全面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其中包括教育学专业 16 个,为研究生和博士生阶段的学生提供专业选择,国家培养教育学专业的高层次人才也渐渐地落实和扩大。

专业社会化 1989 年,国家教委制定《高等学校教育系教育专业改革的意见》,强调了专业设置、办学形式必须与社会实际需要密切联系,突出教育专业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强调教育专业的课程方案,必须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合理安排,知识结构搭配要合理,理论需联系实际,加强能力培养。

相对规范了教育学专业的发展。

此后,国家教委针对教育学专业再没有新的文件问世。

2.教育学专业的现状 1990 年以后,随着基础教育教师教育由中师师专高师三级培养模式转变为专师高师的两级模式,更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直接转变为高师一级模式,使教育学专业发展陷入困境,由于中师、师专的撤销,直接堵死了高师院校学校教育专业的就业之路。

面对危机,重点和名牌师范院校教育学专业转向以培养硕士7 / 11和博士研究生为主要目标。

部分学校取消了教育学专业在本科的设立。

而新建的地方高师院校依旧固守传统教育学专业的办学宗旨,导致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不相符。

尤其在教育部实施高等师范面向 21 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使得各高师院校教育学专业必须以新的姿态思考自身的发展空间。

xx 年教育部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此后,一度出现了教育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热潮。

以东北师范大学和内江师范学院为例: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现有五个本科专业,按照教育学和心理学两个一级学科进行统筹规划,前一年半按一级学科统一培养,两个一级学科课程之间也互有交叉。

教育学一级学科包括 13 门基础课,作为教育学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学生入学后一年半内学习相同的课程,一年半后再学习各自专业课程,加强通识课程比重。

学完专业课之后,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重个性发展,开设了专业选修课,如家庭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教育文化学、美学专题等 30门课程供学生选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