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点绛唇·春愁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王禹偁《点绛唇》原文以及译文注释

王禹偁《点绛唇》原文以及译文注释

王禹偁《点绛唇》原文以及译文注释
点绛唇·感兴
宋代: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

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

此时凝睇。

谁会凭栏意。

(栏通: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雨绵绵,恨意难消,云层层,愁绪堆积,江南景色,依旧被称为上好美丽。

水边村落,湖畔渔市,袅袅升起一缕孤零零的炊烟,那么淡,那么细。

一行长途跋涉的鸿雁,在那水天相连的遥远的.天际,远远望去,款款飞行,好似列队首尾连缀。

回想平生事业,此时此刻,凝视征鸿,谁理会我凭栏远眺的含意!
注释
孤烟:炊烟。

行如缀:排成行的大雁,一只接一只,如同缀在一起。

凝睇:凝视。

睇:斜视的样子。

会:理解。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点绛唇·闺思》意思-赏析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点绛唇·闺思》意思-赏析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点绛唇·闺思》意思|赏析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

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衰草一作:芳)译文暮春时节,深闺里无边的寂寞如潮水般涌来,这一寸的柔肠却要容下千丝万缕的愁绪。

越是珍惜春天,春天却越容易流逝,淅淅沥沥的雨声催着落红,也催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在这寂寞暮春里,倚遍了每一寸相思阑干,纵是春天千般好,怎奈也是无情绪。

轻问一声:良人呵,你在何处?眼前只有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衰草,蔓延着良人必经的道路。

赏析一作者:佚名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

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首先词人将一寸柔肠与千缕愁思相提并论,使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仿佛她愁肠欲断,再也承受不住。

惜春两句,不复直言其愁,却惜春春去的矛盾中展现女子的心理活动。

淅沥的雨声催逼着落红,也催逼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唯一能给深闺女子一点慰藉的春花也凋落了,那催花的雨滴只留下几声空洞的回响。

惜春,惜花,也正是惜青春、惜年华的写照。

下片写凭阑远望。

中国古典词中,常用倚阑表示人物心情悒郁无聊。

这里词人倚这个动词后面缀以遍字,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

下句中又以只是与倚遍相呼应,衬托出因愁苦而造成的无情绪,这就有力地表现了愁情深重,无法排解。

结尾处,遥问人何处,点明凭阑远望的目的,同时也暗示了柔肠一寸愁千缕、祇是无情绪的根本原因。

这里,词人巧妙地安排了一个有问无答的布局,却转笔追随着女子的视线去描绘那望不到尽头的萋萋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

然而望到尽头,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

这首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

伤春、伤别,融为柔肠寸断的千缕浓愁。

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

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

结尾望断二字写尽盼归不能的愁苦,此时感情已积聚至最高峰,全词达到高潮。

点绛唇诗词赏析

点绛唇诗词赏析

点绛唇诗词赏析点绛唇诗词赏析点绛唇诗词赏析1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尽长无侣。

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

未成新句。

一砚梨花雨。

8.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5分)9.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6分)参考答案8.(5分)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9.(6分)答案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悯怅之感。

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惆怅之情。

答案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

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时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蘋香春在无人赴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赏析:周晋的词大多描写的是清逸自然之趣。

从调下词题可以看出,此词系为访问一友人而作,矣子才,字存叟,其先井研(今属四川省)人,因为爱好吴兴山水清远,遂家居湖州的'南门。

南漪小隐是矣存叟家花园的名字,园中有硕果轩、元祐学堂、芳菲二亭、万鹤亭、双李亭、桴舫斋、岷峨一亩宫诸景。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春天的天气,催人欲睡,词人午后醉入梦乡,醒来后,又觉室内异常清静,空气似乎凝滞了一般。

这种环境,使人愁闷。

于是词人打起帘子,明媚的阳光伴随清新的空气涌入室内,心情为之一畅。

卷帘尽放春愁去。

春愁乃无形之物,帘儿一卷,它竟象鸟儿一样被放了出去。

这句写得富有特色,作者成功地赋予抽象之物以形象的感觉。

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寂寞的词人,只有与黄鹂相对而语,将寂寞之情绪却写得趣味悠然,恼人春色日初长,在长长的白天里,词人没有诗朋酒侣,极感无聊。

黄鹂而可与语,真奇想也。

这一是烘托出无侣之孤寂,另外反映出闲愁之仍在,前面所谓尽放春愁去,其实并未放尽。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

《点绛唇》原⽂及赏析1 点绛唇·波上清风 波上清风,画船明⽉⼈归后。

渐消残酒,独⾃凭阑久。

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

重回⾸,淡烟疏柳,隐隐芜城漏。

古诗简介 《点绛唇·波上清风》是北宋词⼈魏夫⼈创作的⽂学作品。

这是⼀⾸表现⼈⽣聚散匆匆的憾恨之情的词。

上⽚写清风、明⽉、画船,这些本来应该是费⼼悦⽬的。

但是,词⼈所⾯对的却是难堪的别离。

周围的景物虽清新秀丽,纠缠主⼈公的愁思却拂之不去。

下⽚就转为直接的愁绪抒发,将⼈⽣不如意时的愁苦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出来。

整⾸词⽤语恰当,语意清新,含蓄隽永,是⼀⾸难得的佳作。

翻译/译⽂ ⽔上清风徐徐波平浪静,在画船上宴饮话别好友,直到天⾊傍晚归来之后,⽇间酒意渐消离恨涌⼼头。

独⾃凭栏远望很久很久。

⼈⽣欢聚离散来去匆匆,这种离愁别恨年年都有,⼈⼈都不堪重回⾸。

天边云烟迷茫稀疏杨柳,隐隐传来声声芜城更漏。

注释 1、画船:装饰华丽的游船。

2、残酒:指残留的醉意。

3、独⾃凭栏久:⼀个⼈依凭着栏杆站了很长时间。

4、聚:团聚、相聚。

5、散:离散、分⼿。

6、回⾸:回顾、回忆。

7、隐隐:隐约。

8、芜(wú)城:即⼴陵城,今江苏扬州。

曾在战乱中荒芜,鲍照为之作《芜城赋》,故称芜城。

这⾥指游⼈所去的地⽅。

9、漏:指更漏,古代的报时器。

赏析/鉴赏 词的上⽚由景物引出⼈物。

清风拂过⽔⾯,明⽉泻下银辉,鳞鳞微浪闪动着光波,⽉夜恬静、皎洁、优美。

此刻,⼀只装饰华美的⼩船荡离江岸,驶向迷茫的远⽅,⼀个⼥郎凭依着楼头的栏杆,借着朦胧的⽉⾊,凝神⽬送那渐渐消失在夜空中的⼀叶轻⾈。

江波、清风、明⽉、画船,开端并列⼏个富有特征的意象,就构成了⼀个清丽纯净、沁⼈⼼脾的意境。

值此良宵美景,与意中⼈联袂共赏,该是何等快意惬怀;然⽽,其⼈竟登⾈飘然远去,“良⾠好景虚设”,令⼈黯然神伤。

“波上清风”、“画船明⽉”之下,突然接上“⼈归后”,这三字,使意脉陡转,⽓氛骤变,顿时给主⼈公带来了⽆限的寥落和空虚。

《点绛唇》全词翻译赏析

《点绛唇》全词翻译赏析

《点绛唇》全词翻译赏析《点绛唇》全词翻译赏析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译文] 村落渔市点缀在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渔村上空袅袅升起。

[出自] 北宋王禹偁《点绛唇》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释:佳丽:指景色秀美。

谢朓《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孤烟:炊烟。

行(音“航”)如缀:排成行的大雁,一只接一只,如同缀在一起。

凝睇:凝视。

睇:斜视的样子。

会:理解。

译文1:细雨蒙蒙,云雾弥漫,使人顿生愁意。

这江南景色,却依旧是那么秀美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袅袅,冉冉腾起。

天边鸿雁,远远看去,一行行飞过,排列整齐。

想起平生遭遇,此时禁不住注目凝视。

面对振翼搏击长空的万里征鸿,谁能理解我凭栏远眺的心意!译文2:阴雨浓云令人添恨生愁,这江南的秀美风光依旧被称为天下的佳丽之地。

傍水的村庄繁华的渔市,一缕炊烟袅袅升起在村落里。

天边的鸿雁向远方急飞,遥望整齐的雁行连缀在一起。

回顾一生经历,此时凝神注视着万里征鸿,谁能知道这凭栏望远的心意。

译文3:绵绵细雨恨意难消,灰色的云块彷佛郁结着层层愁闷,但江南的景色依旧美丽。

(在濛濛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在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

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从远处辨明像是连在一起飞行。

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事业:官职和抱负),此时此刻(我)双眼凝视(恨不能像天边的征鸿一样,施展双臂尽情飞翔),却是没有人能领会我凭阑远眺的心情!赏析:这首词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江南雨景,含蓄地表达了用世的抱负和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愁闷。

借景抒情,缘情写景是诗词惯用的手法。

景是外部的客观存在,并不具备人的感情。

但在词人眼里,客观景物往往染上强烈的感情色彩。

此即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谓“以我观物”,使“物皆著我之色彩”。

本词劈头一句“雨恨云愁”即是主观感觉的强烈外射。

云、雨哪有什么喜怒哀乐,但词人觉得,那江南的雨,绵绵不尽,分明是恨意难消;那灰色的云块,层层堆积,分明是郁积着愁闷。

《春愁》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

《春愁》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

《春愁》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春愁》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春愁》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香冷金炉,梦回鸳帐馀香嫩。

更无人问。

一枕江南恨。

消瘦休文,顿觉春衫褪。

清明近。

杏花吹尽。

薄暮东风紧。

译文从梦中醒来,金炉中的香已冷,绣着鸳鸯的帷帐低垂着,点点余香若有若无。

想要对人诉说梦境,却无人相问,只剩一枕的忧郁苦闷。

我已经消瘦得如沈约般,突然就觉得春衫都宽宽大大了。

清明已近,杏花已被吹落殆尽。

不知不觉就到黄昏,顿感东风阵阵夹着寒意。

注释金炉:又作‘金猊’,香炉的一种。

其形似狮。

鸳帐:绣有鸳纹的帐帏。

休文:即梁沈约,她是一个多愁多病的才子。

东风:春风。

赏析这首词写春景,抒离恨。

上片写室内情景。

香冷金猊,梦回鸳帐,离恨一枕,悄无人问。

下片写室外景色。

清明节近,杏花随风,薄暮来临,东风渐紧。

全词通过景物描写,曲折含蓄地表露了春愁与离恨。

委婉柔媚,意境幽美。

婉约词表现的往往是一种深沉委婉的思绪,心灵的潜流,虽窄却深。

高度的物质文明陶冶了文人细腻的感受,时代的阴影又使得有宋一代文学带上了哀怨的色彩,而词这种艺术表现形式自身积淀的审美标准也影响了词作者命题和立意。

所以,作为一代中兴名相的赵鼎,也将这首“春愁”词也写得婉约低回,“不减花间”(黄昇语),那么本词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词的上片写春梦醒来独自愁。

“香冷金炉,梦回鸳帐馀香嫩。

”这两句说的是,金炉中,香已冷,绣着鸳鸯的帐惟低垂着,一切都是那么闲雅,那么静谧,那么温馨。

一个“嫩”字以通感的手法写出了余香之幽微,若有若无。

但这种宁静而温馨的环境又似乎处处暗含着一种无可排解的孤独和感时伤怀的愁绪,这愁绪犹如那缕缕余香,捉摸不到,又排遣不去。

“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

”这说的是午梦醒来,愁绪不散,欲说梦境,又无人相慰相问。

“恨”以“一枕”修饰,犹如用“一江”、“一舟”来修饰“愁”,化抽象为具体事物,组接无理而化合巧妙。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岑参《春梦》)。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点绛唇鉴赏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点绛唇鉴赏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点绛唇鉴赏【—之点绛唇鉴赏】,本篇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愁别怨的闺怨词,是词人李清照惦念离别的丈夫而作的。

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结婚后,二人志趣相投,感情深笃。

本文通过对伤春场景的描写,一层层地表达了诗人对丈夫无限的思念,揭示了怨恨与相思的基本主题。

作品分为上半部和下半部。

现在我们可以根据句子来理解整个单词的意思。

上阙,重在写伤春,写主人公面对春天悄然离去之时的无限伤感的情怀。

“孤独的闺房,温柔的心,千丝万缕的悲伤。

”初中生物; 作品以抒情的基调开始,再现了主人公独自待在闺房、孤独、思念亲人、担忧和心碎的情景。

《一寸柔情》是《千缕哀伤》,这表明主人公已经达到了孤独与悲伤、深情与向往的极致。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这是一句经典的环境描写,意在烘托主人公忧愁的心境。

原本令人怜惜且最能给人带来希望的春天却走了,这倒也罢,偏偏又下起了摧残鲜花的暮春之雨,此景中的主人公心绪怎还能好得起来呢。

此外,这惜春也蕴涵着词人怜惜青春年华的心理。

《夏侃》着重于道别,表达了主人公对爱人的强烈渴望和回归的渴望。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独处深闺,浮上心头的是“寂寞”,是“柔肠一寸愁千缕”,无奈之下,只好走到闺房外面,看看外面的风景,也好排遣心中的忧烦愁思。

可是“倚遍栏杆”,极力凝望远方,终究还是没有好心绪。

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自己的丈夫远在他乡,望不见,心思又放不下。

由此景此情引出下文的“人何处”,此为由景及人之蓄势与铺垫。

“人在哪里?天在枯,草在枯,路在断。

”这句话讲的是主人公遥望远方,期待着丈夫的归来。

从上面的栏杆望去,你看到她丈夫归来的影子了吗?不,只有遥远的群山,只有无边的泉水,只有“凋零的青草”。

人在哪里?!远处的路一直望到看不见为止,也就是说,“回头路”已经“断了”,仍然没有丈夫的身影。

由此可见,此时此刻,主人公的内心应该充满了怎样的孤独、失望和悲伤哇!这首词之所以情切意浓,感人肺腑,主要得益于白描手法的使用。

陆游点绛唇翻译及赏析

陆游点绛唇翻译及赏析

陆游点绛唇翻译及赏析陆游点绛唇翻译及赏析《点绛唇》是宋代爱国诗人、词人陆游的词作。

词取材于村居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以采药、饮酒、荡舟为线索,展示出作者多侧面的生活风貌。

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陆游点绛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收藏!点绛唇宋·陆游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

暮烟千嶂。

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

江湖上。

遮回疏放。

作个闲人样。

【注释】①采药:谓采集药物,亦指隐居避世。

②沽:买。

③新酿:新酿造的酒。

④暮烟:亦作“墓烟”,傍晚的烟霭。

⑤嶂:高峻如屏障的山峰。

⑥扁(piān)舟:小船。

⑦粘(zhān):连接。

⑧遮回:这回,这一次。

⑨疏放:放纵;不受拘束。

【译文】采集药物回来,独自寻找村店买新酿造的酒。

傍晚的烟霭云绕在高峻如屏障的山峰,听渔舟唱晚,声声在耳。

独酌新酿,不禁生起散发扁舟之意,不再怕连天波浪。

放纵山水,这一回不受拘束。

做一个闲散之人。

【赏析】陆游晚年在故乡闲居,在这首词里宣称要“做个闲人”,其实,绝对的“闲人”是没有的,因为人们总要用各式各样的行为活动把自己生活的时间填满,那怕他们做的是些“闲事”。

就拿这首《点绛唇》所写的内容来说,上山釆药、村店沾酒、湖滨钓鱼、水上行舟,似乎一点儿也没得“闲”。

此外,做诗、填词、写文章,恐怕也被陆游列为“闲事”。

其实呢,这是天大的正事。

作为一名作家,他用自己的笔写下了他所处的时代,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丰厚的精神财富,如此盛事大业,岂可“闲事”视之。

所谓“闲”是相对的,陆游所说的“闲”,里面还包含着一种对照的关系,把“隐”与“仕”相对照,把山林与朝廷相对照,隐于山林便得闲,仕于朝廷则得不到闲,他的褒贬取舍更是非常明显的。

这首间一开头就提到采药,比较生新,其实,采药也是陆游闲居生活中一项活动内容。

他懂得一点中医草药,有个头痛脑热的小病,自己也能处理,所以出行时总要带上一个药囊。

对于自己的医道,他颇有自知之明,一抒声称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很差。

古诗点绛唇·春闺翻译赏析

古诗点绛唇·春闺翻译赏析

古诗点绛唇·春闺翻译赏析《点绛唇·春闺》作者为清朝文学家陈子龙。

其古诗全文如下: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

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

梦里相思,芳草王孙路。

春无语。

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

【前言】《点绛唇·春闺》是明代文学家陈子龙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全用比兴手法写景寄意。

上片通过春光被雨打风吹去、只留得落红无数的景象,暗寓明王朝的倾覆;下片借怀人与杜鹃啼血的描写,实抒复国希望与亡国哀痛。

通篇由景生情,又融情于景,委曲以达其幽深哀婉之情,令人低徊难尽。

【注释】⑴点绛唇:词牌名。

此调因梁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取名。

双调四十一字。

⑵韶华:美好的时光。

常指春光。

⑶东风:春风。

这里是红:指春天的花。

⑷“几番”句:指清兵入关后的一系列事变。

⑸芳草:一作“故国”。

王孙:对尊礼、思慕者的称呼,如淮南小山《招隐士》的“王孙游兮不归”。

这里疑指南明的鲁王、唐王。

⑹无语:一作“无主”。

⑺泪染:一作“泪洒”。

胭脂:一种用于化妆和国画的红色颜料。

亦泛指鲜艳的红色。

【翻译】美丽的春光映入眼帘,春日东风总是将繁花吹散。

几重烟雨朦胧,只有这些娇弱的花朵难以庇护。

梦里总是时不时浮现起旧时芳草萋萋的道路。

春天沉默不语,在那杜鹃泣血的地方,分不清落花染红的是春雨还是眼泪。

【赏析】此词原题为“春闺”,后代编者王昶等人为拔高陈子龙这首词的思想而作了修改,并题为“春日风雨有感”。

词之起二句,先扬后抑。

此时词人举目所见,是“满眼韶华”,一片春光。

继而东风乍起,落红遍地。

这一顿挫,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从而也折射出时代的变化。

陈子龙生当明清易代之际,对明王朝怀有深厚感情。

在他看来,明代江山无限美好,正如满眼韶华。

可是清兵南下,“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犹如骤起狂风,将万紫千红摧残殆尽。

在这里,词人用的是比兴手法。

“韶华”(春光)和“红”(花),代表美好事物,代表他所热爱的明代江山和明代人民;而“东风”则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也隐喻清兵的南下,“东风”一辞作贬义者,古已有之,如陆游《钗头凤·红酥手》“东风恶,欢情薄”,此处只是移用于词人所憎恶的事物罢了。

李清照点绛唇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点绛唇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点绛唇翻译及赏析李清照点绛唇翻译及赏析导语:点绛唇是李清照早年的作品,描绘妇女的形象,以下是由网小编为您整理的点绛唇的翻译及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点绛唇·蹴罢秋千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译文荡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

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

她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又闻了一阵青梅的花香。

注释⑴点绛唇:词牌名。

⑵蹴:踏。

此处指打秋千。

⑶慵:懒,倦怠的样子。

⑷袜刬:这里指跑掉鞋子以袜着地。

金钗溜:意谓快跑时首饰从头上掉下来。

⑸倚门回首:这里只是靠着门回头看的意思,不必有何出典,更与“倚门卖笑”无关。

假如一定要追问其出处的话,“倚门”是语出《史记·货殖列传》的“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司马迁是以此说明“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道理。

而“倚门卖笑”是后人的演绎,以之形容妓生涯是晚至元代和清代的事:‘“你看人似桃李春风墙外枝,卖俏倚门儿”(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一折)、“婉娈倚门之笑,绸缪鼓瑟之娱,谅非得已”(汪中《经旧苑吊马守真文》)。

赏析一此词,属存疑之作,若确为易安作品,当为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

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

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

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像燕子一样地空中飞来飞去,妙静中见动。

“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 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

“纤纤手” 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

“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

《点绛唇》翻译赏析

《点绛唇》翻译赏析

《点绛唇》翻译赏析《点绛唇》翻译赏析《点绛唇》作者为元代文学家元好问。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

问春何处。

花落莺无语。

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

西楼暮。

一帘疏雨。

梦里寻春去。

【翻译】春色随着流水飘走了,绿窗内的人想用歌声将春天留住。

试问春在何处,花谢了,黄莺不叫了,春光老尽,连点声息都没有了。

满腹情怀远望寻觅,满眼的.树林和袅袅的影像交织在一起,却只是虚幻之境。

寻春无果,只有在日暮西楼后,隔帘听雨中求得好梦,在梦中去寻觅了。

【鉴赏】词中没有着意渲染残春景色,而是旁处落笔,侧笔取妍。

起句“沙际春归”,语似直露,而画面见于文字之外。

为什么说春从水边归去呢?春来先遣杨柳青,是春在柳梢头;而暮春时节,春色似乎和柳絮一道随着流水飘走了。

故吟咏“沙际春归”四个字,乃觉无字处有意,空白处皆是画。

次句“绿窗犹唱留春住”,诗思奇妙。

不说自己思春恋春,却说旁人春归而不知,犹自痴情挽留。

绿窗中人或是歌妓之流。

或许不必定有此人此唱,不过是作者设置的一种境界,借说绿窗少女的歌声以表达自己惜春的情怀。

这是词体幽微宛转处,作者掌握和运用得很成功。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二句,熔铸前人词中意象,而翻进一层,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王安国的《清平乐》:“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黄庭坚《清平乐》:“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月兆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上述诸作,或问花,或问鸟,不论是落花还是莺啼,总还有点春天的影子。

在这首词中,不仅是问而无答,乃更无可问讯。

“花落莺无语”,春光老尽,连点声息都没有了。

词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在词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追寻。

起句既说“春归”,已是无可置疑,然而还要“问春”。

问而无答,则继之以远眺、寻觅。

“漠漠烟中树”,意象似从谢眺“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

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化来,是高楼远眺之景,又仿佛“涉涉吟怀”的物化形态。

极目远望,不见春之踪影,只有在日暮归楼后,隔帘疏雨生中,求得好梦,梦中去寻觅了。

《点绛唇》苏轼词翻译赏析

《点绛唇》苏轼词翻译赏析

《点绛唇》苏轼词翻译赏析《点绛唇》苏轼词翻译赏析点绛唇苏轼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

水边朱户。

尽卷黄昏雨。

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

归不去。

凤楼何处。

芳草迷归路。

【赏析】这是一种相思怀人之作,写得深情一片,感人至深,足见东坡豪放而外,别有一番情怀。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起笔点染春色如画。

万紫千红之春光,数红杏、柳烟最具有特征性,故词中素有“红杏枝头春意闹”、“江上柳如烟”之名句。

此写红杏意犹未足,更写其香,着一“飘”字,足见词人感受之馨逸。

写翠柳,状之以含烟,继之以拖轻缕,既能写出其轻如烟之态,又写出其垂丝拂拂之姿。

这里以春色暗示伊人之美好。

下边二句,遂由景及人。

“水边朱户”,点出伊人所居。

朱户、临水,透出一种秀雅之致,以暗示伊人之美。

“尽卷黄昏雨”,词笔至此终于写出伊人,同时又已轻轻宕开。

伊人卷帘,其所见唯一片黄昏雨而已。

“黄昏雨”,隐然喻说着一个愁字。

冠一尽字,犹言总是,实已道出伊人相思之久,无可奈何之情。

“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

”烛影暗承上文黄昏而来,摇风,可见窗户洞开,亦暗合前之朱户卷帘。

伤春绪即相思情,一枕,言总是愁卧,悉绪满怀,相思成疾矣。

此句又与上片尽卷黄昏雨相映照。

上写伊人卷帘愁望黄昏之雨,此写自己相思成疾卧对风烛,遂以虚摹与写实,造成共时之奇境。

“归不去”,一语道尽此情无法圆满之恨事。

“凤楼何处。

芳草迷归路。

”凤楼朱户归不去。

唯有长存于心的.瞩望而已。

“何处”二字,问得凄然。

瞩望终非现实,现实是两人之间,横互着一段不可逾越之距离。

词人以芳草萋萋的旧典象喻之。

此路虽是归路,直指凤楼朱户,但实无法越过。

着一“迷”字,感情沉重而深刻,迷惘失落之感,天长地远之恨,跃然纸上。

起句对杏香柳烟之一往情深,与结句芳草迷路之归去无计,相反相成,令人神往,意境凄迷。

此词造诣之妙,还于意境之空灵。

红杏柳烟,属相思中之境界,而春色宛然如画。

芳草归路,似喻人间阻绝,亦具凄美之感。

此词意蕴之本体,实为词人之深情。

姜夔《点绛唇》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姜夔《点绛唇》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姜夔《点绛唇》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点绛唇丁未冬 [74] ,过吴淞作 [75] 。

燕雁无心 [76] ,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77] 。

第四桥边 [78] ,拟共天随住 [79] 。

今何许 [80] ?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释:[74]丁未: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

[75]过吴淞作:作者自浙江湖州往苏州去见范成大,道经吴淞,作此词。

吴淞,亦作吴松,今上海松江。

[76]燕雁:北方飞来的大雁。

燕(yān),古国名,战国时的燕国,在今河北北部。

[77]商略:商量,筹划。

[78]第四桥:《苏州府志》:“甘泉桥一名第四桥,以泉品居第四也。

”[79]天随:晚唐诗人陆龟蒙,号天随子,隐居吴江甫里,有《甫里集》。

[80]何许:何处。

译文:北方的鸿雁悠然自在,从太湖西畔随着白云飘浮。

几座孤峰萧瑟愁苦,好像在商量黄昏是否下雨。

我真想在第四桥边,跟随天随子一起隐居。

可他如今在何处?我独倚栏杆缅怀千古,只见衰柳参差风中飞舞。

评析: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词人往苏州诣范成大的途中。

词人是一位胸次恬淡、神清气朗的天生的隐士,他常以唐末隐士陆龟蒙自况。

如《三高祠》诗:“沉思只羡天随子,蓑笠寒江过一生。

”《除夜自石湖归苕霅》诗:“三生定是陆天随,又向吴松作客归。

”词中流露出对隐逸人生的向往,所以才营造出一片如此纯净的艺术世界。

北来的大雁,在太湖西畔随云南去,而本无心于去住,何等清虚空灵!“数峰”二句,谓被阴云山岚笼罩着的山峰,似在商量着要下雨了,格高韵绝,精警非凡。

结三句,暗指现实世界的纷扰,一如参差起舞的残柳,只有凭栏怀古,寄其无限深慨了。

作者简介:姜夔(约1155—1221左右),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属江西)人。

少依姐客古沔(今湖北汉阳),即有才名。

萧德藻爱其诗词,以侄女妻之。

旋出游江左,得交范成大、杨万里诸名家。

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得免解应进士试,迄不第,以布衣终身。

【经典诗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点绛唇》译文赏析

【经典诗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点绛唇》译文赏析

【经典诗句】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译文赏析【经典诗句】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译文赏析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译文]怨红了脸来到房中,依靠在门边看看那少年,内心十分高兴,顺手扎过一枝青梅言着,去掩饰内心的兴奋和慌忙。

[出自]李清照《点绛唇》蹴辞秋千,出来慵整纤纤手。

茜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解:蹴(cù):踏。

慵整:懒整。

见有人来:一作见客入来。

袜?(chǎn):指顾不上穿鞋子,仅仅穿著袜子走路。

【译文】南宫辞秋千转头,不著擦拭红润的手。

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温润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扩散着薄薄的罗衣。

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

她含羞望着,回头嗅着青梅。

译文1:荡罢秋千,揉着微微麻木的玉指。

秋千旁纤细的花朵染上了晶莹的露水,薄汗透湿了轻纱。

忽然存有客人去,慌忙之中,她连鞋子都没穿好,穿著袜子就匆匆地避开,金钗在途中无人知晓圣埃卢瓦了何处。

害羞的她,顺手八折下一颗青梅,自得在门旁,一向人的方向投回去深情的一瞥。

译文2:春日,清晨,花园内。

绿杨掩映着秋千架,架上绳萦还在悠悠地摇晃。

年长的女词人刚刚南宫回去秋千,两手有气无力,Toothed地弯曲。

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温润的露珠;在她身上,涔涔香汗扩散着薄薄的罗衣。

花掉与人相配,变得格外的娇艳。

蓦然间,进来一位客人。

她猝不及防,抽身便走,连金钗也滑落下来。

走到门口,又强按心头的激动,回眸偷觑那位客人的丰姿。

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她嗅着青梅,边嗅边看,娇羞怯怯.【评点】本词为李清照早年之作,是一首写少女情窦初萌的词。

上片写下少女南宫回去秋千的情景,这时少女荡秋千的动作已经暂停了,指着她“蹴辞秋千,出来慵整纤纤手”。

“慵整”二字用在此处恰当而直白。

天真享的少女南宫回去秋千后,双手酸痛,却又不著活动,写下少女的闲适和调皮。

点绛唇·闺思原文翻译及赏析

点绛唇·闺思原文翻译及赏析

点绛唇·闺思原文翻译及赏析点绛唇·闺思原文翻译及赏析1点绛唇·闺思宋朝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衰一作:芳)《点绛唇·闺思》译文暮春时节,深闺里无边的寂寞如潮水般涌来,一寸柔肠便有千缕愁丝。

越是珍惜春天,春天却越容易流逝,淅淅沥沥的雨声催着落红,也催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倚遍栏杆,纵是春天千般好,怎奈也是无情绪。

所思念的人在哪里呀?眼前只有那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萋萋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

《点绛唇·闺思》注释点绛唇:词牌名。

“寂寞”二句:此系对韦庄调寄《应天长》二词中有关语句的隐括和新变。

人何处:所思念的人在哪里?此处的“人”,当与《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的“武陵人”及《满庭芳·小阁藏春》的“无人到”中的二“人”字同意,皆喻指作者的丈夫赵明诚。

“连天”二句: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意,以表达亟待良人归来之望。

《点绛唇·闺思》赏析一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

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词人首先写道:“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闺”指过去年轻女子居住的内室。

“柔”有作“愁”的。

意思是说,一个人独处在深院闺房中,心中总是积郁了千丝万缕的愁绪。

开篇就以抒情笔调切入主题,再现了词人独守深闺,孤单寂寞,思念亲人,愁情不绝,柔肠寸断,叫人不知如何是好的情状。

“柔肠一寸”就是“愁千缕”,由此可见词人寂寞愁苦、深情绵长、思念之情无可排遣的程度已经到了极致。

接着写道:“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崔花雨”这里指崔花调落的雨。

这是环境描写,意在烘托主人公忧愁的心境。

一个“惜”字表明了词人对“春春去”的情感。

接着又是“几点催花雨”,真有雪上加霜的感觉。

赵鼎《点绛唇 春愁》阅读答案

赵鼎《点绛唇 春愁》阅读答案

赵鼎《点绛唇·春愁》阅读答案
【阅读理解题目】:
点绛唇·春愁
赵鼎
香冷金炉,梦回鸳帐余香嫩。

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

消瘦休文①,顿觉春衫褪。

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

注:①休文:即梁沈约,是一个多愁多病的才子。

(1)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梦回鸳帐余香嫩”一句中“嫩”字的妙处。

(4分) (2)结合全词,分析“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三句的作用。

(4分)
【参考答案】:
(1)“嫩”字,运用通感的手法写出了余香的幽微和若有若无。

(2分)写出了环境的寂静,暗含着词人那犹如缕缕余香似的感时份怀的愁绪。

(2分)
(2)以景结情,使诗歌显得意犹未尽、形象含蓄。

(2分)清明已近,杏花吹落殆尽,词人伤春惜花,含蓄地表达出离愁别恨。

(2分)。

点绛唇春愁

点绛唇春愁

词的上片写春梦醒来独自愁 。“香冷金炉,梦回鸳帐馀 香嫩 。”这两句说的是,金炉中,香已冷,绣着鸳鸯的 帐惟低垂着,一切都是那么闲雅,那么静谧,那么温馨。 一个“嫩”字以通感的手法写出了余香之幽微,若有若 无。但这种宁静而温馨的环境又似乎处处暗含着一种无 可排解的孤独和感时伤怀的愁绪,这愁绪犹如那缕缕余 香,捉摸不到,又排遣不去 。“更无人问,一枕江南 恨 。”这说的是午梦醒来,愁绪不散,欲说梦境,又无 人相慰相问。“恨”以“ 一枕”修饰,犹如用“一 江 ”、“一舟”来修饰“愁”,化抽象为具体事物,组 接无理而化合巧妙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 里”(岑参《春梦 》)。梦中的追寻越是迫切,醒来的 失望就越发浓重。至于这恨,所指到底是什么,词人没 有讲明,也无须讲明,这是因为这是一种无所不在的闲 愁闲恨,是一种泛化了的苦闷,这恨中蕴含的既有时代 的忧郁,也有个人的愁绪。
点绛唇 春愁 宋 赵鼎 香冷金猊,梦回鸳帐馀香嫩。更无人问。 一枕江南恨。 消瘦休文,顿觉春衫褪。清明近。杏花 吹尽。薄暮东风紧。
这首词写春景,抒离恨。上片写室内情景。 香冷金猊,梦回鸳帐,离恨一枕,悄无人问。 下片写室外景色。清明节近,杏花随风,薄暮 来临,东风渐紧。全词通过景物描写,曲折含 蓄地表露了春愁与离恨。委婉柔媚,意境幽美。
可见,荀子并没有迷信或畏惧于“天”,而是把“天”看作是一种不依 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独立运行的自然。荀子认为,人世间的吉凶祸福是由人自己的 掌握和调控而产生的,而不是由“天”来左右和预兆的。正所谓“强本而节用, 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天有天道,人有人道。人要 做的就是要明天人之分,应天以治。
•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3.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4.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 5.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 6.德不孤,必有邻。 • 7.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 8.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 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 贵,于我如浮云。 • 10.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点绛唇·春愁翻译赏析
《点绛唇·春愁》作者为宋朝诗人赵鼎。

其古诗全文如下:香冷金炉,梦回鸳帐馀香嫩。

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

消瘦休文,顿觉春衫褪。

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

【前言】《点绛唇·春愁》,南宋词,作者赵鼎。

全词通过景物描写,曲折含蓄地表露了春愁与离恨。

【注释】⑴金炉:又作‘金猊’,香炉的一种。

其形似狮。

⑶休文:即梁沈约,她是一个多愁多病的才子。

【赏析】婉约词表现的往往是一种深沉委婉的思绪,心灵的潜流,虽窄却深。

高度的物质文明陶冶了文人细腻的感受,时代的阴影又使得有宋一代文学带上了哀怨的色彩,而词这种艺术表现形式自身积淀的审美标准也影响了词作者命题和立意。

所以,作为一代中兴名相的赵鼎,也将这首“春愁”词也写得婉约低回,那么此词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词的上片写春梦醒来独自愁。

“香冷金炉,梦回鸳帐馀香嫩。

”这两句说的是,金炉中,香已冷,绣着鸳鸯的帐惟低垂着,一切都是那么闲雅,那么静谧,那么温馨。

一个“嫩”字以通感的手法写出了余香之幽微,若有若无。

但这种宁静而温馨的环境又似乎处处暗含着一种无可排解的孤独和感时伤怀的愁绪,这愁绪犹如那缕缕余香,捉摸不到,又排遣不去。

“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

”这说的是午梦醒来,愁绪不散,欲说梦境,又无人相慰相问。

“恨”以“一枕”修饰,犹如用“一江”、“一舟”来修饰“愁”,化抽象为具体事物,组接无理而化合巧妙。

梦中的追寻越是迫切,醒来
的失望就越发浓重。

至于这恨,所指到底是什么,词人没有讲明,也无须讲明,这是因为这是一种无所不的闲愁闲恨,是一种泛化了的苦闷,这恨中蕴含的既有时代的忧郁,也有个人的愁绪。

伤春愁春只是此词的表层含义,人生的喟叹,世事的忧虑,才是此词的深层含义。

下片以“消瘦休文”自比。

沈约病中日益消瘦,以至“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

故此后人常以“沈腰”来比喻消瘦。

“顿觉春衫褪”以夸张的手法突出“消瘦”的程度。

“春衫裉”即春衫宽。

这两句说的是衣服觉宽,人儿憔悴、苦涩之中有着执着。

“顿”字以时间之短与衣衫之宽的对比突出消瘦之快,“顿”还有惊奇、感叹、无奈等复杂感情。

“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

”这三句以景作结,含不尽之意。

这三句说的是清明已近,那闹春杏花已吹落殆尽,春色将老“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这种冷清的境界里,作者独立无语,不觉又是黄昏,顿感东风阵阵夹寒意。

清明时节多风雨,若再有风雨夜过园林,无多春色还能留几分呢?东风带来春雨,催开百花,然而东风又吹老园林,送走春色,所以宋人常有“东风恶”之语。

“薄暮东风紧”写的是眼前之景,暗含的却是担忧明日春色将逝之情。

一个“紧”字通俗而富有表现力,既写出了东风紧吹的力度,又写出了作者“一任罗衣贴体寒”,守住春光不放的深情。

这首词属于婉约派词作,但婉而不弱,约而不晦。

譬如词的结尾,写的是日暮花落之景。

词人伤春惜花,守至日暮,依然不愿去,虽无可奈何又依依不舍,惋叹之中又有着坚韧,婉约之中犹有筋骨。

词的语言含蓄有味而通俗易懂,虽到口即消却耐人寻味。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