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小结
(完整版)解直角三角形总结
解直角三角形总结解直角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判定和作图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在深入研究几何图形性质的基础上,根据已知条件,计算直角三角形未知的边长、角度和面积,以及与之相关的几何图形的数量。
1、明确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和思路在直角三角形中,我们是用三条边的比来表述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的.因此,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本质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基础。
如图1,在Rt△ABC中,∠C=90°,设三个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以下字母同),则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是(1)边角之间的关系:sinA=cosB=ac, cosA=sinB=bc,tanA=cotB=ab,cotA=tanB=ba。
(2)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3)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以上每个边角关系式都可看作方程,解直角三角形的思路,就是根据已知条件,正确地选择直角三角形中边角间的关系式,通过解一元方程来求解。
2、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和方法我们知道,由直角三角形中已知的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叫作解直角三角形,而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以外还有三条边及两个锐角共五个元素,那么什么样的直角三角形才可解呢?如果已知两个锐角能否解直角三角形呢?事实上,解直角三角形跟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作图有着本质的联系,因为已知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可以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也可以作出直角三角形,即此时直角三角形是确定的,所以这样的直角三角形是可解的。
由于已知两个锐角的直角三角形是不确定的,它们是无数多个相似的直角三角形,因此求不出各边的长。
所以,要解直角三角形,给出的除直角外的两个元素中,必须至少有一个是边。
这样,解直角三角形就分为两大类,即已知一条边及一个锐角或已知两条边解直角三角形。
四种基本类型和解法列表如下:已知条件解法一边及一锐角直角边a及锐角A B=90°-A,b=a·tanA,c=sinaA斜边c及锐角A B=90°—A,a=c·sinA,b=c·cosA两边两条直角边a和b ,B=90°—A,直角边a和斜边c sinA=ac,B=90°-A,例1、如图2,若图中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且∠A=α,AE=1,求AB的长。
初中数学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小结
第十一章 解直角三角形 小结考点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3~5分)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可表示如下:∠C=90°⇒∠A+∠B=90°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A=30° 可表示如下: ⇒BC=21AB ∠C=90°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ACB=90°可表示如下: ⇒CD=21AB=BD=AD D 为AB 的中点4、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c b a =+5、摄影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的摄影的比例中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边上的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ACB=90° BD AD CD ∙=2⇒ AB AD AC ∙=2CD ⊥AB AB BD BC ∙=26、常用关系式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AB ∙CD=AC ∙BC考点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3~5分)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考点三、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3~8分)1、如图,在△ABC 中,∠C=90°①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为sinA ,即ca sin =∠=斜边的对边A A ②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为cosA ,即cb cos =∠=斜边的邻边A A③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为tanA ,即ba tan =∠∠=的邻边的对边A A A ④锐角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为cotA ,即ab cot =∠∠=的对边的邻边A A A 2、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3、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三角函数0° 30° 45° 60° 90° sinα 0 21 22 23 1 cos α 1 23 22 21 0 tan α 0 33 1 3 不存在 cot α 不存在 3 1 33 04、各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1)互余关系sinA=cos(90°—A),cosA=sin(90°—A)tanA=cot(90°—A),cotA=tan(90°—A)(2)平方关系1cos sin 22=+A A(3)倒数关系tanA ∙tan(90°—A)=1(4)弦切关系tanA=AA cos sin 5、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当角度在0°~90°之间变化时,(1)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2)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3)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4)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考点四、解直角三角形 (3~5)1、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点总结
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点总结直角三角形是指其中一个角度为90度的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需要掌握一些关键知识点,包括勾股定理、三角函数和特殊角度的计算方法。
本文将围绕这些知识进行总结,并提供实例说明。
一、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解直角三角形中最基本的定理之一,用于计算三角形的边长关系。
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表达公式为:c² = a² + b²。
其中,c代表斜边的长度,a和b分别代表两个直角边的长度。
例如,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a=3,b=4,我们可以使用勾股定理计算斜边c的长度:c² = 3² + 4² = 9 + 16 = 25。
因此,c的长度为5。
二、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还要运用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公式。
三角函数主要包括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三种常见函数。
1. 正弦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弦函数的定义为:sinθ = 对边/斜边。
其中,θ代表角度,对边指垂直于斜边的边长,斜边即斜边的长度。
例如,对于一个直角三角形,已知θ=30度,斜边长度为6,我们可以使用正弦函数计算对边的长度:sin30度 = 对边/6。
求解可得对边长度为3。
2. 余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定义为:cosθ = 临边/斜边。
临边指与角度θ相邻的边的长度。
继续以θ=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为例,已知斜边长度为6,我们可以使用余弦函数计算临边的长度:cos30度 = 临边/6。
求解可得临边长度为√(6²-3²) = 3√3。
3. 正切函数:正切函数的定义为:tanθ = 对边/临边。
同样以θ=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为例,已知对边为3,临边为3√3,我们可以使用正切函数计算斜边的长度:tan30度 = 3/(3√3)。
求解可得斜边长度为√3。
三、特殊角度的计算方法解直角三角形时,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角度,如30度、45度和60度。
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2019年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鉴于数学知识点的重要性,小编为您提供了这篇2019
年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数学有所帮助。
★重点★解直角三角形
☆ 内容提要☆
一、三角函数
1.定义:在Rt△ABC中,C=Rt,则sinA= ;cosA= ;tgA= ;ctgA= .
2.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0 30 45 60 90
sin
cos
tg /
ctg /
3. 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sin(90-)=cos
4. 三角函数值随角度变化的关系
5.查三角函数表
二、解直角三角形
1. 定义:已知边和角(两个,其中必有一边)所有未知的边和角。
2. 依据:①边的关系:
②角的关系:A+B=90
③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的定义。
注意:尽量避免使用中间数据和除法。
三、对实际问题的处理
1. 俯、仰角:
2.方位角、象限角:
3.坡度:
4.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都缺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时,可用列方程的办法解决。
四、应用举例(略)
这篇2019年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总结是精品小编精心为同学们准备的,祝大家学习愉快!。
解直角三角形的技巧
解直角三角形知识要点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被广泛地应用于测量、工程技术和物理学中,主要是用来计算距离、高度和角度。
因此这部分内容比较广泛,并且具有综合技术应用价值。
为使同学们能顺利掌握本章内容,特向同学们提供本章的学习要点。
一、掌握一个概念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是学习好解直角三角形的基础,它集本章的重点、难点、关键于一身。
所以同学们要特别重视对锐角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该概念是建立在“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固定时,它的任两边的比值是固定不变的”这样一个数学事实上,于是就有如下的锐角三角函数意义:如图1,在Rt △ABC 中,∠C=90°,则sinA=c a , cosA=,,b a tgA c b =sinB=,cos ,c a B c b =tgB=ab .A BC a bc图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求锐角三角函数值最基本的方法,是学习好本章的基础。
二、抓住两种图形贯串于本章的两个基本图形就是同学们最为熟悉的锐角分别为30°、45°的两直角三角形,也是同学们在小学里就已经使用的学具“一副三角板”(如图2,图3),所形成的几何图形。
从这两个基本的直角三角形中,还可直接求得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得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表。
以后在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其它数学问题时,通常也是将已知图形(未知问题)转换为(通过添加辅助线)以上两种特殊的三角形(已知问题)来解。
三、解决三类习题解直角三角形的习题有无数多个,可谓“题海茫茫”,但在这茫茫题海中,同学们只要会解以下三类习题,把握住这三种习题的解题脉膊和解题策略,那么就自然进入了一个“解一题,会一片”的境界。
题1 已知直角三角形中的一锐角及一条边,解此直角三角形 例1如图4,已知在Rt △ABC 中, ∠C=90°,∠A=30°,αA 1图2A2 145°B C 图3=4,解此直角三角形。
分析解此直角三角形即是求∠B ,b ,c. ①∵∠A+∠B=90°而∠A 已知,则∠B 可求。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解直角三角形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解直角三角形
知识点总结
常见考法
(1)运用解直角三角形去解决一般三角形、四边形的问题;(2)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除传统的计算距离,高度、角度等,更有一些信息题)。
误区提醒
概念不清,忽视条件,不善于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
【典型例题】(广州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四))杭州市在规划钱江新城期间,欲拆除钱塘江岸边的一根电线杆AB(如图),已知距电线杆AB水平距离14米处是河岸,即BD=14米,该河岸的坡面CD的坡角∠CDF的正切值为2(即tan∠CDF=2),岸高CF为2米,在坡顶C处测得杆顶A的仰角为30°,D、E之间是宽2米的人行道,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在拆除电线杆AB 时,为确保安全,是否将此人行道封上?(在地面上以点B为圆心,以AB长为半径的圆形区域为危险区域)。
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解直⾓三⾓形知识点总结 解直⾓三⾓形是中考数学的⼀⼤考点,但相关的知识点其实并不是⼗分的难,下⾯解直⾓三⾓形知识点总结是⼩编为⼤家带来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解直⾓三⾓形知识点总结 【知识梳理】 1.解直⾓三⾓形的依据(1)⾓的关系:两个锐⾓互余;(2)边的关系:勾股定理;(3)边⾓关系:锐⾓三⾓函数 2.解直⾓三⾓形的基本类型及解法:(1)已知斜边和⼀个锐⾓解直⾓三⾓形;(2)已知⼀条直⾓边和⼀个锐⾓解直⾓三⾓形;(3)已知两边解直⾓三⾓形. 3.解直⾓三⾓形的应⽤: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 【课前预习】 1、在Rt△ABC中,∠C=90°,根据已知量,填出下列表中的未知量: a b c ∠A ∠B 6 30° 10 45° 2、所⽰,在△ABC中,∠A=30°,,AC= ,则AB= . 变式:若已知AB,如何求AC? 3、在离⼤楼15m的地⾯上看⼤楼顶部仰⾓65°,则⼤楼⾼约 m. (精确到1m, ) 4、铁路路基横断⾯为⼀个等腰梯形,若腰的坡度为1:,顶宽为3⽶,路基⾼为4⽶, 则坡⾓= °,腰AD= ,路基的下底CD= . 5、王英同学从A地沿北偏西60°⽅向⾛100m到B地,再从B地向正南⽅向⾛200m到C地,此时王英同学离A地 m. 【解题指导】 例1 在Rt△ ABC中,∠C=90°,AD=2AC=2BD,且DE⊥AB. (1)求tanB;(2)若DE=1,求CE的长. 例2 34-4所⽰,某居民⼩区有⼀朝向为正南⽅向的居民楼,该居民楼的⼀楼是⾼6m的⼩区超市,超市以上是居民住房,在该楼的前⾯15m处要盖⼀栋⾼20m的新楼.当冬季正午的阳光与⽔平线的夹⾓为32°时. (1)问超市以上的居民住房采光是否有影响,为什么? (2)若新楼的影⼦刚好部落在居民楼上,则两楼应相距多少⽶? (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 ) 例3某校初三课外活动⼩组,在测量树⾼的⼀次活动中,34-6所⽰,测得树底部中⼼A到斜坡底C的⽔平距离为8.8m.在阳光下某⼀时刻测得1m的标杆影长为0.8m,树影落在斜坡上的部分CD=3.2m.已知斜坡CD的坡⽐,求树⾼AB.(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 ) 例4 ⼀副直⾓三⾓板放置,点C在FD的延长线上,AB∥CF,∠F=∠ACB=90°,∠E=45°,∠A=60°,AC=10,试求CD的长. 【巩固练习】 1、某坡⾯的坡度为1: ,则坡⾓是_______度. 2、已知⼀斜坡的坡度为1:4,⽔平距离为20m,则该斜坡的垂直⾼度为 . 3、河堤的横断⾯1所⽰,堤⾼BC是5m,迎⽔斜坡AB长13m,那么斜坡AB的坡度等于 . 4、菱形在平⾯直⾓坐标系中的位置2所⽰, ,则点的坐标为 . 5、先锋村准备在坡⾓为的⼭坡上栽树,要求相邻两树之间的⽔平距离为5⽶,那么这两树在坡⾯上的距离AB为 . 6、⼀巡逻艇航⾏⾄海⾯处时,得知其正北⽅向上处⼀渔船发⽣故障.已知港⼝处在处的北偏西⽅向上,距处20海⾥; 处在A处的北偏东⽅向上,求之间的距离(结果精确到0.1海⾥) 【课后作业】 ⼀、必做题: 1、4,已知△ABC中,AB=5cm,BC=12cm,AC=13cm,那么AC边上的中线BD的长为 cm. 2、某⼈沿着有⼀定坡度的坡⾯前进了10⽶,此时他与⽔平地⾯的垂直距离为⽶,则这个坡⾯的坡度为__________. 3、已知5,在△ABC中,∠A=30°,tanB= ,BC= ,则AB的长为__ ___. 4、6,将以A为直⾓顶点的等腰直⾓三⾓形ABC沿直线BC平移得到△,使点与C重合,连结,则的值为 . 5、7所⽰,在⼀次夏令营活动中,⼩亮从位于A点的营地出发,沿北偏东60°⽅向⾛了5km到达B 地,然后再沿北偏西30°⽅向⾛了若⼲千⽶到达C地,测得A地在C地南偏西30°⽅向,则A、C两地的距离为( ) (A) (B) (C) (D) 6、8,⼩明要测量河内岛B到河边公路l的距离,在A测得,在C测得,⽶,则岛B到公路l的距离为( )⽶. (A)25 (B) (C) (D) 7、9所⽰,⼀艘轮船由海平⾯上A地出发向南偏西40°的⽅向⾏驶40海⾥到达B地,再由B地向北偏西10°的⽅向⾏驶40海⾥到达C地,则A、C两地相距( ). (A)30海⾥ (B)40海⾥ (C)50海⾥ (D)60海⾥ 8、是⼀⽔库⼤坝横断⾯的⼀部分,坝⾼h=6m,迎⽔斜坡AB=10m,斜坡的坡⾓为α,则tanα的值为( ) (A) (B) (C) (D) 9、11,A,B是公路l(l为东西⾛向)两旁的两个村庄,A村到公路l的距离AC=1km,B村到公路l的距离BD=2km,B村在A村的南偏东45°⽅向上. (1)求出A,B两村之间的距离; (2)为⽅便村民出⾏,计划在公路边新建⼀个公共汽车站P,要求该站到两村的距离相等,请⽤尺规在图中作出点P的位置(保留清晰的作图痕迹,并简要写明作法). 10、是⼀个半圆形桥洞截⾯⽰意图,圆⼼为O,直径AB是河底线,弦CD是⽔位线,CD∥AB,且CD = 24 m,OE⊥CD于点E.已测得sin∠DOE = .(1)求半径OD;(2)根据需要,⽔⾯要以每⼩时0.5 m的速度下降,则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将⽔排⼲? 11、所⽰,A、B两城市相距100km. 现计划在这两座城市间修筑⼀条⾼速公路(即线段AB),经测量,森林保护中⼼P在A城市的北偏东30°和B城市的北偏西45°的⽅向上. 已知森林保护区的范围在以P 点为圆⼼,50km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 请问:计划修筑的这条⾼速公路会不会穿越保护区?为什么?(参考数据:, ) 12、,斜坡AC的坡度(坡⽐)为1: ,AC=10⽶.坡顶有⼀旗杆BC,旗杆顶端B点与A点有⼀条彩带AB 相连,AB=14⽶.试求旗杆BC的⾼度. ⼆、选做题: 13、,某货船以每⼩时20海⾥的速度将⼀批重要物资由A处运往正西⽅向的B处,经过16⼩时的航⾏到达.此时,接到⽓象部门的通知,⼀台风中⼼正以40海⾥每⼩时的速度由A向北偏西60o⽅向移动,距台风中⼼200海⾥的圆形区域(包括边界)均会受到影响.⑴ B处是否会受到台风的影响?请说明理由.⑵为避免受到台风的影响,该船应在到达后多少⼩时内卸完货物? 14、所⽰,在Rt△ABC中,∠ACB=90°,半径为1的圆A与边AB相交于点D,与边AC相交于点E,连接DE并延长,与线段BC的延长线交于点P. (1)当∠B=30°时,连接AP,若△AEP与△BDP相似,求CE的长; (2)若CE=2,BD=BC,求∠BPD的正切值; (3)若tan∠BPD= ,设CE=x,△ABC的周长为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直角三角形知识点归纳总结
直角三角形知识点归纳总结
嘿,朋友们!今天咱要来好好聊聊直角三角形那些事儿。
直角三角形,这东西可太有意思了!你看啊,它就像是一个坚固的小城堡。
直角就是那个最关键的顶角,稳固得很呢!比如说盖房子的大梁,很多就是直角三角形的形状,那可真是撑起了一片天呀!
先来说说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边之间有着一个神奇的勾股定理,这可是直角三角形的宝贝呀!就像a²+b²=c²,可别小看这个式子,用处大着呢!想象一下,你要测量一个很高的旗杆,是不是就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来计算呀!
还有它的角呢!直角不用说啦,那可是独特的标志。
另外两个锐角加起来就是 90 度。
这就好像你和朋友一起分一块蛋糕,你们俩的那部分加起来就是整个蛋糕呀!直角三角形里的角就是这么有规律。
再讲讲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吧。
等腰直角三角形,它可对称了,就像是一对双胞胎一样。
边长相等,角度也都有特点哦!这在设计一些对称的图案时可常用啦!
直角三角形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呀!建桥的时候要考虑,做家具的时候可能也要用到。
难道你不好奇它是怎么默默发挥作用的吗?
总之,直角三角形真的太重要啦!我们可不能小瞧了它,要好好去研究它,利用它呀!让我们一起在直角三角形的世界里探索更多的奇妙吧!。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知识讲解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含义,会综合运用平面几何中有关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和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解直角三角形;2.会运用有关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解直角三角形问题.【要点梳理】要点一、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直角除外)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5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设在Rt△ABC中,∠C=90°,∠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有:①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勾股定理).②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③边角之间的关系:,,,,,.④,h为斜边上的高.要点诠释:(1)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元素为定值(直角为90°),是已知值.(2)这里讲的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指的是等式,没有包括其他关系(如不等关系).(3)对这些式子的理解和记忆要结合图形,可以更加清楚、直观地理解.已知条件解法步骤Rt△ABC两边两直角边(a,b)由求∠A,∠B=90°-∠A,斜边,一直角边(如c,a)由求∠A,∠B=90°-∠A,一边一直角边和一锐角锐角、邻边(如∠A,b)∠B=90°-∠A,一角,锐角、对边(如∠A,a)∠B=90°-∠A,,斜边、锐角(如c,∠A)∠B=90°-∠A,,要点诠释:1.在遇到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问题时,最好是先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草图,按题意标明哪些元素是已知的,哪些元素是未知的,然后按先确定锐角、再确定它的对边和邻边的顺序进行计算.2.若题中无特殊说明,“解直角三角形”即要求出所有的未知元素,已知条件中至少有一个条件为边.要点三、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应用很广泛,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善于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化归为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关键.解这类问题的一般过程是:(1)弄清题中名词、术语的意义,如仰角、俯角、坡度、坡角、方向角等概念,然后根据题意画出几何图形,建立数学模型.(2)将已知条件转化为几何图形中的边、角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3)根据直角三角形(或通过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元素(边、角)之间的关系解有关的直角三角形.(4)得出数学问题的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意义,得出实际问题的解.拓展:在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会用到以下概念:(1)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用字母表示.坡度(坡比):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距离的比叫做坡度,用字母表示,则,如图,坡度通常写成=∶的形式.(2)仰角、俯角: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中水平线上方的叫做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叫做俯角,如图.(3)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如图①中,目标方向PA,PB,PC的方位角分别为是40°,135°,245°.(4)方向角: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做方向角,如图②中的目标方向线OA,OB,OC,OD的方向角分别表示北偏东30°,南偏东45°,南偏西80°,北偏西60°.特别如:东南方向指的是南偏东45°,东北方向指的是北偏东45°,西南方向指的是南偏西45°,西北方向指的是北偏西45°.要点诠释:1.解直角三角形实际是用三角知识,通过数值计算,去求出图形中的某些边的长或角的大小,最好画出它的示意图.2.非直接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要观察图形特点,恰当引辅助线,使其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或矩形来解.3.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题时,首先弄清题意(关键弄清其中名词术语的意义),然后正确画出示意图,进而根据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求解.【典型例题】 类型一、解直角三角形1.在Rt △ABC 中,∠C =90°,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根据下列条件,解这个直角三角形.(1)∠B=60°,a =4; (2)a =1,3b =. 【答案与解析】(1)∠A =90°-∠B =90°-60°=30°.由tan bB a =知,tan 4tan6043b a B ==⨯=°. 由cos a B c =知,48cos cos 60a c B ===°. (2)由tan 3bB a==得∠B =60°,∴ ∠A =90°-60°=30°.∵ 222a b c +=,∴ 2242c a b =+==.【总结升华】解直角三角形的两种类型是:(1)已知两边;(2)已知一锐角和一边.解题关键是正确选择边角关系.常用口诀:有弦(斜边)用弦(正弦、余弦),无弦(斜边)用切(正切). (1)首先用两锐角互余求锐角∠A ,再利用∠B 的正切、余弦求b 、c 的值;(2)首先用正切求出∠B 的值,再求∠A 的值,然后由正弦或余弦或勾股定理求c 的值. 举一反三:【高清课程名称: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高清ID 号:395952 关联的位置名称(播放点名称):例1(1)-(3)】【变式】(1)已知∠C=90°,a=23,b=2 ,求∠A 、∠B 和c ;(2)已知sinA=23, c=6 ,求a 和b ; 【答案】(1)c=4;∠A=60°、∠B=30°; (2)a=4;b=252.(2015•湖北)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tanB=,cosC=,AC=.求:(1)BC 的长;(2)sin ∠ADC 的值.【答案与解析】解:过点A 作AE ⊥BC 于点E , ∵cosC=,∴∠C=45°,在Rt△ACE中,CE=AC•cosC=1,∴AE=CE=1,在Rt△ABE中,tanB=,即=,∴BE=3AE=3,∴BC=BE+CE=4;(2)∵AD是△ABC的中线,∴CD=BC=2,∴DE=CD﹣CE=1,∵AE⊥BC,DE=AE,∴∠ADC=45°,∴sin∠ADC=.【总结升华】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注意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的正确应用.类型二、解直角三角形在解决几何图形计算问题中的应用3.如图所示,BC是半圆⊙O的直径,D是AC的中点,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E,(1)求证:△ABE∽△DBC;(2)已知BC=52,CD=52sin∠AEB的值;(3)在(2)的条件下,求弦AB的长.【答案与解析】(1)∵AD CD,∴∠1=∠2,又BC是⊙O的直径,∴∠BAC=∠BDC=90°.∴△ABE∽△DBC.(2)由△ABE∽△DBC,∴∠AEB=∠DCB.在Rt△BDC中,BC=52,CD=5∴ BD =225BC CD -=, ∴ sin ∠AEB =sin ∠DCB=52552BD BC ==. (3)在Rt △BDC 中,BD =5,又∠1=∠2=∠3,∠ADE =∠BDA ,∴ △AED ∽△BAD . ∴AD DEDB AD=,∴ 2AD DE DB =. 又∵ 5CD AD ==,∴ CD 2=(BD -BE)·BD , 即25(5)5BE ⎛⎫=- ⎪ ⎪⎝⎭,∴ 35BE =. 在Rt △ABE 中,AB =BEsin ∠AEB =32355452⨯=. 【总结升华】本题综合了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圆等方面知识,尤其涉及三角函数问题,都是通过找出或构造直角三角形来解决问题. (1)根据圆周角定理易证△ABE ∽△DBC .(2)利用(1)的结论,将∠AEB 转化为Rt △BCD 中的DCB ∠.(3)在Rt △ABE 中求AB .举一反三:【高清课程名称: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高清ID 号:395952 关联的位置名称(播放点名称):例2】【变式】 (2015•河南模拟)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C=90°,AC=6,D 是AC 上一点,若tan ∠DBA=,则AD 的长为多少?【答案与解析】解:作DE ⊥AB 于E ,如图, ∵∠C=90°,AC=BC=6,∴△AC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6, ∴∠A=45°,在Rt △ADE 中,设AE=x ,则DE=x ,AD=x , 在Rt △BED 中,tan ∠DBE==,∴BE=5x ,∴x+5x=6,解得x=,∴AD=×=2.类型三、解直角三角形在解决实际生活、生产问题中的应用4.某过街天桥的截面图为梯形,如图所示,其中天桥斜面CD 的坡度为1:3i =(i =1:3是指铅直高度DE 与水平宽度CE 的比),CD 的长为10 m ,天桥另一斜面AB 的坡角∠ABC =45°.(1)写出过街天桥斜面AB 的坡度; (2)求DE 的长;(3)若决定对该过街天桥进行改建,使AB 斜面的坡度变缓,将其45°坡角改为30°,方便过路群众,改建后斜面为AF ,试计算此改建需占路面的宽度FB 的长(结果精确到.0.01 m). 【答案与解析】(1)作AG ⊥BC 于G ,DE ⊥BC 于E ,在Rt △AGB 中,∠ABG =45°,AG =BG . ∴ AB 的坡度1AGi BG'==. (2)在Rt △DEC 中,∵ 3tan DE C EC ∠==,∴ ∠C =30°. 又∵ CD =10 m .∴ 15m 2DE CD ==. (3)由(1)知AG =BG =5 m ,在Rt △AFG 中,∠AFG =30°,tan AG AFG FG ∠=,即355FB =+,解得535 3.66(m)FB =-=. 答:改建后需占路面的宽度FB 的长约为3.66 m .【总结升华】(1)解梯形问题常作出它的两条高,构造直角三角形求解.(2)坡度是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它等于坡角的正切值.5.腾飞中学在教学楼前新建了一座“腾飞”雕塑.为了测量雕塑的高度,小明在二楼找到一点C ,利用三角板测得雕塑顶端A 点的仰角为30°,底部B 点的俯角为45°,小华在五楼找到一点D ,利用三角板测得A 点的俯角为60°(如图所示).若已知CD 为10米,请求出雕塑AB 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3=1.73).【答案与解析】过点C作CE⊥AB于E.∵∠D=90°-60°=30°,∠ACD=90°-30°=60°,∴∠CAD=180°-30°-60°=90°.∵ CD=10,∴ AC=12CD=5.在Rt△ACE中,AE=AC·sin∠ACE=5×sin 30°=52,CE=AC·cos ∠ACE=5×cos 30°=53 2,在Rt△BCE中,∵∠BCE=45°,∴5553(31)222AB AE BE=+=+=+≈6.8(米).∴雕塑AB的高度约为6.8米.【总结升华】此题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是解题关键,从实际操作(用三角形板测得仰角、俯角)过程中,提供作辅助线的方法,同时对仰角、俯角等概念不能模糊.。
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总结知识点在不断更新的同时也需要及时的归纳总结,才能更好的掌握,接下来精品学习网初中频道给大家整理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整理,供大家参考阅读。
1解直角三角形一、锐角三角函数(一)、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0,设BC=a,CA=b,AB=c,锐角A的四个三角函数是:(1)正弦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ABC,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角A的正弦,记作sinA,即sin A=ca,(2)余弦的定义:在直角三角行ABC,锐角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角A的余弦,记作cosA,即cos A=cb,(3)正切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ABC中,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角A的正切,记作tanA,即tan A=ba,(4)锐角A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的余切,记作cotA即aAAAb的对边的邻边cot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
这种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方法,有两个前提条件:(1)锐角A必须在直角三角形中,且(2)在直角三角形ABC中,每条边均用所对角的相应的小写字母表示。
否则,不存在上述关系2注意: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应明确(1)ca,cb,ba,ab四个比值的大小同△ABC的三边的大小无关,只与锐角的大小有关,即当锐角A取固定值时,它的四个三角函数也是固定的;(2)sinA不是sinA的乘积,它是一个比值,是三角函数记号,是一个整体,其他三个三角函数记号也是一样;(3)利用三角函数定义可推导出三角函数的性质,如同角三角函数关系,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等;(二)、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1)平方关系:122sinCOS(2)倒数关系:tana cota=1(3)商数关系:sincoscot,cossintan注意:(1)这些关系式都是恒等式,正反均可运用,同事还要注意它们的变形公式。
(2)sinsin22是的简写,读作“sin的平方”,不能将22sin 写成sin前者是a的正弦值的平方,后者无意义;(3)这里应充分理解“同角”二字,上述关系式成立的前提是所涉及的角必须相同,如1cottan,1223030cossin22,而1cossin22就不一定成立。
中考数学复习《解直角三角形》 知识讲解
《解直角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应用sinA 、cosA 、tanA 、cot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记忆30°、45°、60°的正弦、余弦、正切和余切的三角函数值,并能由一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说出这个角的度数.2.能够正确地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出它的三角函数值,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出相应的锐角;3.理解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边的关系,角与角的关系和边与角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以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并会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通过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函数,体会函数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5.通过解直角三角形的学习,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斜边长为,那么.(3)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要点二、锐角三角函数1.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定义如右图,在Rt △ABC 中,∠C=900,如果锐角A 确定:(1)∠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A 的正弦,记作sinA= ∠A 的对边斜边(2)∠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A 的余弦,记作cosA = ∠A 的邻边斜边(3)∠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是∠A 的正切,记作tanA = ∠A 的对边∠A 的邻边a b ,c 222a b c +=(4)∠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值是∠A 的余切,记作cotA = ∠A 的邻边∠A 的对边要点诠释:(1)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是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其本质是两条线段的比值,它只是一个数值,其大小只与锐角的大小有关,而与所在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2)sinA 、cosA 、tanA 、cotA 是一个整体符号,即表示∠A 四个三角函数值,书写时习惯上省略符号“∠”,但不能写成sin ·A ,对于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一个角时,其三角函数中符号“∠”不能省略,应写成sin ∠BAC ,而不能写出sinBAC.(3)sin 2A 表示(sinA)2,而不能写成sinA 2. (4)三角函数有时还可以表示成等.2.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 要点诠释:1. 函数值的取值范围对于锐角A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sinA 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所以sinA 是∠A 的函数.同样,cosA 、tanA 、cotA 也是∠A 的函数,其中∠A 是自变量,sinA 、cosA 、tanA 、cotA 分别是对应的函数.其中自变量∠A 的取值范围是0°<∠A <90°,函数值的取值范围是0<sinA <1,0<cosA <1,tanA >0,cotA >0.2.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余角三角函数关系:“正余互化公式” 如∠A+∠B=90°,那么:sinA=cosB ; cosA=sinB ; tanA=cotB, cotA=tanB.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sin 2A +cos 2A=1;3.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A 30°45°60°sinAcosAtanA1cotA1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sin cos 1tanA=,cot ,tan .cos sin cot A A A A A A A==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和解含30°、60°角的直角三角形、含45°角的直角三角形为本章的重中之重,是几何计算题的基本工具. 要点三、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是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之间的一些相等关系,如图:角角关系:两锐角互余,即∠A+∠B=90°; 边边关系:勾股定理,即;边角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即要点诠释:解直角三角形,可能出现的情况归纳起来只有下列两种情形: (1)已知两条边(一直角边和一斜边;两直角边);(2)已知一条边和一个锐角(一直角边和一锐角;斜边和一锐角).这两种情形的共同之处:有一条边.因此,直角三角形可解的条件是:至少已知一条边.Rt △ABC由求∠A ,∠B=90°-∠A ,由求∠A ,∠B=90°-∠A ,sin ,cos ,tan ,cot a b a b A A A A c c b a====sin ,cos ,tan ,cot b a b a B B B B c c a b====,∠B=90°-∠A,,∠B=90°-∠A,,要点四、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应用很广泛,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善于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化归为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关键.1.解这类问题的一般过程(1)弄清题中名词、术语的意义,如仰角、俯角、坡度、坡角、方向角等概念,然后根据题意画出几何图形,建立数学模型.(2)将已知条件转化为几何图形中的边、角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3)根据直角三角形(或通过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元素(边、角)之间的关系解有关的直角三角形.(4)得出数学问题的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意义,得出实际问题的解.2.常见的应用问题类型(1) 仰角与俯角:(2)坡度:;坡角:.(3)方向角:要点诠释:1.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解直角三角形),就是要舍去实际事物的具体内容,把事物及它们的联系转化为图形(点、线、角等)以及图形之间的大小或位置关系.借助生活常识以及课本中一些概念(如俯角、仰角、倾斜角、坡度、坡角等)的意义,也有助于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当需要求解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时,应恰当地作高,化斜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再求解.2.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用相似三角形边的比的计算具有一般性,适用于所有形状的三角形,而三角函数的计算是在直角三角形中解决问题,所以在直角三角形中先考虑三角函数,可以使过程简洁。
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点总结
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点总结直角三角形是指其中一个角度为90度的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可以使用三角函数(正弦、余弦和正切)以及勾股定理等相关知识。
以下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1.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等于两个其他边长度平方的和。
勾股定理可以表示为:a²+b²=c²,其中a、b为直角边,c为斜边。
2.正弦定理: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正弦定理指出三条边的对应角的正弦比是相等的。
对于直角三角形来说,正弦定理可以简化为sinθ = a / c 或sinθ = b / c,其中a、b为直角边,θ为斜边与直角边相对的角度,c 为斜边。
3.余弦定理:余弦定理是指两条边和它们之间的夹角的余弦的平方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对于直角三角形来说,余弦定理可以简化为cosθ = a / c 或cosθ = b / c,其中a、b为直角边,θ为直角边与斜边相对的角度,c 为斜边。
4.正切函数:正切函数是指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比等于斜边与直角边之间角度的正切。
对于直角三角形来说,正切函数可以表达为tanθ = a / b 或tanθ = b / a,其中a、b为直角边,θ为直角边之间的角度。
5.特殊直角三角形:特殊直角三角形是指具有特殊边长比例的直角三角形。
常见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包括45-45-90三角形和30-60-90三角形。
对于45-45-90三角形来说,两条直角边的长度相等,斜边的长度等于直角边长度的平方根乘以2、对于30-60-90三角形来说,较小直角边的长度为x,较长直角边的长度为x√3,斜边的长度为2x。
6.三角函数关系:在直角三角形中,三角函数之间也有一些重要的关系。
对于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来说,正弦函数等于直角边与斜边之比,余弦函数等于直角边与斜边之比,正切函数等于直角边与直角边之比。
另外,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互为倒数,正切函数等于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之比。
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其解法公式(总结)
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其解法公式(总结)1、解直角三角形的类型与解法.2、测量物体的高度的常见模型1)利用水平距离测量物体高度..2)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1 ..3)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物体的高度(1).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物体的高度(2)...第三部分真题分类汇编详解2007-2012(2007)19.(本小题满分6分)一艘轮船自西向东航行,在A处测得东偏北21.3°方向有一座小岛C,继续向东航行60海里到达B处,测得小岛C此时在轮船的东偏北63.5°方向上.之后,轮船继续向东航行多少海里,距离.小岛C最近?(参考数据:sin21.3°≈925,tan21.3°≈25,sin63.5°≈910,tan63.5°≈2)(2008)19.(本小题满分6分)在一次课题学习课上,同学们为教室窗户设计一个遮阳蓬,小明同学绘制的设计A BC北东..图如图所示,其中,AB 表示窗户,且2AB =米,BCD 表示直角遮阳蓬,已知当地一年中在午时的太阳光与水平线CD 的最小夹角α为18.6,最大夹角β为64.5.请你根据以上数据,帮助小明同学计算出遮阳蓬中CD 的长是多少米?(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0.34=,sin 64.50.90=,tan 64.5 2.1=).(2009)19.(本小题满分6分)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测量一座古塔CD 的高度.他们首先从A 处安置测倾器,测得塔顶C 的仰角21CFE ∠=°,然后往塔的方向前进50米到达B 处,此时测得仰角37CGE ∠=°,已知测倾器高1.5米,请你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出古塔CD 的高度. (参考数据:3sin 375°≈,3tan 374°≈,9sin 2125°≈,3tan 218°≈).(2010)19.(本小题满分6分)小明家所在居民楼的对面有一座大厦AB ,AB =80米.为测量这座居民楼与大厦之间的距离,小明从自己家的窗户C 处测得大厦顶部A 的仰角为37°,大厦底部B 的俯角为48°.求小明家所在居民楼与大厦的距离CD 的长度.(结果保留整数) (参考数据:o o o o 33711sin37tan37sin 48tan48541010≈≈≈≈,,,) 解:B37° 48°DCA 第19题图.(2011)19.(6分)某商场准备改善原有楼梯的安全性能,把倾斜角由 原来的40º减至35º.已知原楼梯AB 长为5m ,调整后的楼梯所占地面CD 有多长?(结果精确到0.1m .参考数据:sin40º≈0.64,cos40º≈0.77,sin35º≈0.57,tan35º≈0.70)(2012)20.(8分)40ºDBC.附历年真题标准答案:(2007)19.(本小题满分6分)解:过C 作AB 的垂线,交直线AB 于点D ,得到Rt △ACD 与Rt △BCD . 设BD =x 海里,在Rt △BCD 中,tan ∠CBD =CD BD,∴CD =x ·tan63.5°.在Rt △ACD 中,AD =AB +BD =(60+x)海里,tan ∠A =CD AD,.∴CD =( 60+x ) ·tan21.3°. ∴x ·tan63.5°=(60+x)·tan21.3°,即()22605x x =+.解得,x =15.答:轮船继续向东航行15海里,距离小岛C 最近. …………………………6′ (2008)19.(本小题满分6分)解:设CD 为x ,在Rt △BCD 中, 6.18==∠αBDC ,∵CDBC BDC =∠tan ,∴x BDC CD BC 34.0tan =∠⋅=.2′在Rt △ACD 中, 5.64==∠βADC , ∵CDAC ADC =∠tan ,∴x ADC CD AC 1.2tan =∠⋅=.∵BC AC AB -=,∴x x 34.01.22-=. 1.14x ≈. 答:CD 长约为1.14米. (2009)19.(本小题满分6分) 解:由题意知CD AD ⊥,EF AD ∥, ∴90CEF ∠=°,设CE x =,在Rt CEF △中,tan CECFE EF ∠=,则8tan tan 213CE x EF x CFE ===∠°; 在Rt CEG △中,tan CECGE GE ∠=,则4tan tan 373CE x GE x CGE ===∠°∵EF FG EG =+,∴845033x x =+. 37.5x =,∴37.5 1.539CD CE ED =+=+=(米)..答:古塔的高度约是39米. 6分(2010)19.(本小题满分6分)解:设CD = x .在Rt △ACD 中,tan37AD CD︒=,则34AD x=,∴34AD x =.在Rt △BCD 中,tan48° = BDCD, 则1110BD x=,∴1110BD x =. ……………………4分∵AD +BD = AB ,∴31180410x x +=.解得:x ≈43.答:小明家所在居民楼与大厦的距离CD 大约是43米. ………………… 6分(2011)19.(本小题满分6分)(2012)20.(8分).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
解三角形知识点总结知识点
解三角形知识点总结三角形是几何学中一种重要的图形,本文将总结解三角形的知识点。
解三角形指的是根据已知条件,求解三角形的各个元素,如边长、角度等。
在解三角形时,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数学方法和定理,下面将从几何关系和三角函数两方面进行总结。
一、几何关系 1. 角的和与差三角形内角的和为180度,即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
当我们已知其中两个内角的大小时,可以用180度减去这两个已知角的和,即可得到第三个未知角的大小。
2.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其中一个角为90度。
在直角三角形中,我们可以运用勾股定理来求解边长,即a² + b² = c²,其中a、b为直角边的长度,c为斜边的长度。
3.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指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在等腰三角形中,两个底角的大小相等,可以用底角的角度来求解。
4.正弦定理正弦定理是解三角形中常用的定理之一,用于求解三角形的边长。
正弦定理表达式为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A、B、C为对应边的角度。
5.余弦定理余弦定理也是解三角形中常用的定理之一,用于求解三角形的边长。
余弦定理表达式为c² = a² + b² -2abcosC,其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C为夹在a和b两边的角度。
二、三角函数 1. 正弦函数正弦函数是三角函数中常用的函数之一,用于求解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在三角形中,正弦函数的定义为sinA = 对边/斜边,也可表示为sinA = a/c。
通过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利用正弦函数来求解三角形的其他元素。
2.余弦函数余弦函数是三角函数中常用的函数之一,也用于求解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在三角形中,余弦函数的定义为cosA = 邻边/斜边,也可表示为cosA = b/c。
通过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利用余弦函数来求解三角形的其他元素。
3.正切函数正切函数是三角函数中常用的函数之一,用于求解三角形的角度。
中考数学解直角三角形
中考数学解直角三角形一、定义: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分两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与原三角形相似,另一个与原三角形轴对称。
二、解直角三角形的步骤:1、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90°,所以只要有一个角是90°的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2、已知直角边a和斜边c,求另一条直角边b:公式: a2 + b2 = c2或 b = √c2 – a2 (在实数范围内进行运算)。
3、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α和斜边c,求另一直角边b:公式: sinα = a / c或 a = c × sinα,求b: tanα = a / b 或 b = a / tanα。
4、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①有一个角是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②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③一边的中线等于这条中线的二分之一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中考题在平面几何中,解直角三角形是中考必考知识点之一,也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解直角三角形在中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解法。
一、锐角三角函数锐角三角函数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基础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三角函数的掌握程度。
一般题型为:已知一个锐角,求其它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例题:在Rt△ABC中,∠C=90°,BC=3,AC=4,则sinA=____,cosA=____,tanA=____。
解析: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AB=5,再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可求得答案。
二、解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是解直角三角形中最重要的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的掌握以及应用能力。
一般题型为:已知一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边长或一个边长和另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求未知边的长度。
例题:在Rt△ABC中,∠C=90°,BC=3,sinA=0.6,求AC的长。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可求得∠B的三角函数值,再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AC的长。
初中解直角三角形题型归纳总结
稿子一: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初中解直角三角形那些好玩的题型。
先来说说那种告诉你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让你求第三条边的题。
这可简单啦,记住勾股定理就好,“a² + b² = c²”,然后往里代数字,算出答案。
还有一种是给你一个锐角的度数和一条边的长度,让求其他边或者角的。
这时候就得用到三角函数啦,比如正弦、余弦、正切。
要记住它们的定义哦,像正弦是对边比斜边,余弦是邻边比斜边,正切是对边比邻边。
有时候会碰到实际应用题,比如测楼高、算河宽啥的。
别害怕,画出直角三角形,找到对应的边和角,再用咱们学的知识去算。
再说说那种让你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相似的题。
这就得看对应边的比例是不是相等啦,如果相等,那它们就相似。
还有一种是让你在多个直角三角形中找关系的。
这时候要仔细观察,利用公共边或者相等的角来找到联系。
解直角三角形的题型虽然多,但只要咱们掌握了方法,多练习,就都能搞定!加油哦!稿子二:亲爱的小伙伴们,咱们一起来瞅瞅初中解直角三角形的题型哈!有一种题呢,会直接给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让咱们求斜边。
这时候就大胆地用勾股定理,一下子就能算出来。
还有哦,给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和一条边,求其他边。
这就把三角函数的公式拿出来,轻松解决。
碰到那种在三角形里有多个直角的情况,别慌,一个一个地分析,把能用到的条件都找出来。
实际问题里也常常有解直角三角形,像测量山高、树高,算距离。
咱们得把题目里的信息转化成三角形的边和角,然后算一算。
另外,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题也不少。
咱们就看看是不是符合那些全等的条件,比如 SSS、SAS、ASA 啥的。
有时候还会让咱们根据已知条件去构造直角三角形,这就需要开动小脑筋,找到合适的边和角。
解直角三角形的题型呀,就像一个个小挑战,只要咱们勇敢面对,细心计算,就都能战胜它们!小伙伴们,冲呀!。
初一下册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复习总结
初一下册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复习总结初一下册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复习总结章一一、三角函数1.定义:在rt△abc中,∠c=rt∠,则sina= ;cosa= ;tga= ;ctga= .2.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0° 30° 45° 60° 90°sinαcosαtgα /ctgα /3. 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sin(90°-α)=cosα;…4. 三角函数值随角度变化的关系5.查三角函数表二、解直角三角形1. 定义:已知边和角(两个,其中必有一边)→所有未知的边和角。
2. 依据:①边的关系:②角的关系:a+b=90°③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的定义。
注意:尽量避免使用中间数据和除法。
三、对实际问题的处理1. 俯、仰角:2.方位角、象限角:3.坡度:4.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都缺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时,可用列方程的办法解决。
初一下册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复习总结章二一、目标与要求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懂得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4.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能用平行线的性质推出这一定理。
5.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了解,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条形。
三、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理的过程;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
四、知识框架五、知识点、概念总结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解直角三角形】专题复习(知识点+考点+测试)
解直角三角形】专题复习(知识点+考点+测试)解直角三角形》专题复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几何表示:因为∠C=90°,所以∠A+∠B=90°。
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几何表示:因为∠C=90°,且∠A=30°,所以BC=AB。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几何表示:因为∠ACB=90°,D为AB的中点,所以CD=AB=BD=AD。
4、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几何表示:在Rt△ABC中,因为∠ACB=90°,所以a²+b²=c²。
5、射影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的比例中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边上的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即:因为∠ACB=90°,CD⊥AB,所以CD²=AD•BD,AC²=AD•AB,BC²=BD•AB。
6、等积法: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之积等于斜边乘以斜边上的高。
(a•b=c•h)由上图可得:AB•CD=AC•BC。
二、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在△ABC中,∠C=90°,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分别为sinA=a/c,cosA=b/c,tanA=a/b,cotA=b/a。
锐角三角函数的取值范围:-1≤sinα≤1,-1≤cosα≤1,tanα≥0,cotα≥0.三、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1)平方关系:同一锐角的正弦和余弦值的平方和等于1,即sin²A+cos²A=1.2)倒数关系:互为余角的两个角,它们的切函数互为倒数,即tanA•tan(90°—A)=1,cotA•cot(90°—A)=1.3)弦切关系:tanA= sinA/cosA,cotA=cosA/sin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 解直角三角形 小结
考点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3~5分)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可表示如下:∠C=90°⇒∠A+∠B=90°
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A=30°
可表示如下: ⇒BC=2
1AB ∠C=90°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ACB=90°
可表示如下: ⇒CD=
2
1AB=BD=AD D 为AB 的中点
4、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c b a =+
5、摄影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的摄影的比
例中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边上的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ACB=90° BD AD CD •=2
⇒ AB AD AC •=2
CD ⊥AB AB BD BC •=2
6、常用关系式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
AB •CD=AC •BC
考点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3~5分)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考点三、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3~8分)
1、如图,在△ABC 中,∠C=90°
①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为sinA ,即c
a sin =∠=斜边的对边A A ②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为cosA ,即
c
b cos =∠=斜边的邻边A A
③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为tanA ,即b
a tan =∠∠=的邻边的对边A A A ④锐角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为cotA ,即a
b cot =∠∠=
的对边的邻边A A A 2、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
(1)互余关系
sinA=cos(90°—A),cosA=sin(90°—A)
tanA=cot(90°—A),cotA=tan(90°—A)
(2)平方关系
1cos sin 22=+A A
(3)倒数关系
tanA •tan(90°—A)=1
(4)弦切关系
tanA=A
A cos sin 5、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
当角度在0°~90°之间变化时,
(1)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2)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3)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4)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考点四、解直角三角形 (3~5)
1、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2、解直角三角形的理论依据
在Rt △ABC 中,∠C=90°,∠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1)三边之间的关系:2
22c b a =+(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 b
a B a
b B
c a B c b B a b A b a A c b A c a A ========
cot ,tan ,cos ,sin ;cot ,tan ,cos ,s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