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病

合集下载

医院内科课件 自身免疫性肝病

医院内科课件 自身免疫性肝病
80及儿童≥1 : 20 ; ⑤ 肝组织学见界面性肝炎及汇管区大量浆细胞浸润,而无胆管
损害、肉芽肿等其他肝病的病变; ⑥ 女性患者、伴有其他免疫性疾病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可助
诊断。
诊断和分型
2. 自身免疫性肝炎国际平分系统(IAIHG 1999) :
诊断和分型
2. 临查分型:
1型
◆ 最常见,占AIH的80%, 40岁以下女性占多数,无地域差异; ◆ 以抗ANA和(或)SMA阳性为特征,SMA或为儿童1型自身
免疫性肝炎唯一标志; ◆免疫抑制治疗多数效果良好。
2型
◆ 占 AIH的4%;儿童多见, 主要分布欧洲、南美;
◆ 以抗-LKM1,抗LC1阳性为特征,其它抗ASGPR可阳性;
◆ 此型HCV感染率高,可快速进展为肝硬化,复发率高,糖皮 质激素治疗效果较差。
诊断和分型
3型
◆ 女性患者多见(91% ); ◆ 特征为抗SLA/LP阳性; ◆ 激素治疗反应与1型相似。
Czaja AJ , et al . Immunol Rev , 2000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AIH(6)
① AIH遗传易感性与HLA II类相关等位基因有关
编码该氨基酸序列的MHC DR等位基因在不同人群间存在着差异:
具有AIH遗传易感倾向的DR3阳性北欧及北美人第67~72位氨基酸 序列为Leu-Leu-Glu-Gln-Lys-Arg,其中第71位氨基酸为赖氨酸 (Lys),编码该序列的MHC等位基因为DRB1.0301和DRB1.0401。
发病机制
① AIH遗传易感性与HLA II类相关等位基因有关
HLA II
基因多态型 DRB1.0301 和 DRB1.0401

自免肝治疗方案

自免肝治疗方案
-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甲泼尼龙等,用于控制病情活动。
-硫唑嘌呤:适用于病情反复或糖皮质激素依赖的患者。
-环孢素:适用于重症患者,需监测血药浓度。
(2)生物制剂:针对特定炎症因子的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英夫利昔单抗等,可用于难治性病例。
(3)护肝药物:选用具有保肝、降酶、抗纤维化等作用的药物,如水飞蓟素、双环醇等。
2.遵医嘱用药,不得随意更改药物种类、剂量和疗程。
3.患者在治疗期间,如出现病情加重或并发症,应立即就诊。
4.做好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本方案旨在为自免肝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但治疗方案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实施。
第2篇
自免肝治疗方案
一、方案概述
4.定期随访
(1)每3个月复查肝功能、免疫学指标等相关检பைடு நூலகம்。
(2)每6个月进行肝脏超声检查,评估病情进展。
(3)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五、注意事项
1.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2.遵医嘱用药,不得随意更改药物种类、剂量和疗程。
3.治疗期间,如出现病情加重或并发症,应立即就诊。
-硫唑嘌呤:适用于病情反复或糖皮质激素依赖的患者。
-环孢素:重症患者可选用,需监测血药浓度。
(2)生物制剂:针对特定炎症因子的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英夫利昔单抗等,用于难治性病例。
(3)护肝药物:选用具有保肝、降酶、抗纤维化等作用的药物,如水飞蓟素、双环醇等。
2.生活方式干预
(1)饮食:建议患者采用高蛋白、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保持营养均衡。
三、治疗原则
1.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四、AILD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
1、间接免疫荧光法(IIF)
③抗LKM-1抗体:肝组织可见肝细胞胞质细颗粒型至均质型 的强荧光染色;肾组织仅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荧光染 色;胃组织缺乏特征性的荧光染色。
④抗LC-1抗体:肝组织可见肝细胞胞质颗粒型荧光染色,啮 齿类动物肝组织中央静脉周围的荧光染色明显减弱,但若同 时存在抗LKM-1抗体阳性,此荧光特征通常难以呈现。肾、 胃组织缺乏特征性的荧光染色。
三、AILD相关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在PBC患者一级亲属中,母女、姐妹间AMA的共同阳性率为 10%~20%,远高于普通人群。因此,在PBC患者的亲属中检 测AMA等自身抗体,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AMA阳性但 不能明确诊断PBC者,需定期行胆汁淤积相关生化指标的随 访。
总之,检测自身抗体可用于AILD的预测,对肝脏生化指标正 常且AILD相关自身抗体(如ASMA、AMA等)阳性者,应 定期随访,以及进行相关学会指南推荐的其他评估肝脏功能 的新标志物检测,如可预测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者的肝硬 化、肝纤维化程度的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等, 以早期评价肝胆功能,或采取其他临床干预措施。
1、间接免疫荧光法(IIF)
(2)标本、荧光标记二抗:IIF检测血清标本的ANA、 ASMA、抗LKM-1抗体、AMA通常采用1∶40起始的倍比稀 释系统。由于使用不同的检测试剂,可根据试剂说明书,采 用倍比稀释系统或 稀释系统。所用二抗应使用荧光素标记的 抗人IgG抗体。
四、AILD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
四、AILD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
2、其他免疫学方法
由于IIF检测AILD相关自身抗体的实验操作、结果判断等存 在难以标准化,阳性滴度判断依赖于不同的实验基质。因此, IIF检测AILD相关自身抗体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实验室人员 和高质量的实验基质。

自身免疫性肝病概览

自身免疫性肝病概览
自身免疫性肝Hale Waihona Puke 概览汇报人:XXX目录
01 自身免疫性肝病概述 02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疗方法 03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生活管理 04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科研进展和未来展望
自身免疫性肝病概述
定义和分类
自身免疫性肝病 是一种由自身免 疫系统异常引起 的慢性肝病
分类:自身免疫 性肝炎、原发性 胆汁性胆管炎、 原发性硬化性胆 管炎等
非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饮食调整:控制脂肪摄入,增加膳食纤维,保持营养均衡 运动锻炼: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中医治疗: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
诊疗流程和注意事项
诊断方法:血液检查、肝脏活检、影像学检查等 治疗手段:药物治疗、免疫抑制治疗、肝移植等 注意事项:定期复查、遵循医嘱、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预防措施:避免诱发因素、提高免疫力、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科研进展 和未来展望
科研进展和成果
科研进展:新药研发、临 床试验和治疗方法的研究
成果:已上市的药物和治 疗方案
未来展望:继续探索新的 药物和治疗方案,提高治
愈率和生存率
挑战与机遇:自身免疫性 肝病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机

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科研进展:新药研 发、临床试验和治 疗方法的研究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X
未来展望:探索新 的治疗策略、预防 措施和疾病管理方 案
挑战:克服免疫 反应、疾病复发 和并发症等问题
研究方向:深入研究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 病机制、病理生理和 免疫调节等方面
对患者和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为肝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推动相关领域科研进展和学术交 流

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和治疗

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和治疗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
诊疗
PBC诊疗基于3条原则:血清AMA阳性,血清胆汁淤 积,肝脏组织病理提醒或支持PBC。一般符合2条原 则高度提醒PBC诊疗,符合3条可明确诊疗。
首先需排除其他肝病,如患者有难以解释旳碱性磷酸 酶升高(B超提醒胆管正常),需警惕PBC,进行 AMA检验及ANA、SMA等抗体和免疫球蛋白旳检验, 必要时行肝活检,如AMA阴性,需行胆管成像排除原 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对于AMA阳性而碱性磷酸酶正常 旳患者应定时监测。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
临床体现
影像学特点(MRCP、ERCP):肝内、外胆道 旳多种局灶性狭窄和扩张。弥漫性旳胆管狭窄, 间隔着正常胆管旳扩张,形成经典旳串珠状体 现。
病理学特点:PSC最具有特征性旳组织病理变 化是胆管周围“洋葱皮样”变化,体现为纤维 组织围绕小胆管呈同心圆样排列。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
试验室检验:可有血清转氨酶升高,碱性磷酸酶轻度 升高;高丙种球蛋白血症,主要体现为IgG水平升高; 血清中主要抗体有: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 体(SMA)、抗肝肾微粒体1型抗体(LKM-1)、抗肝 细胞胞浆1型抗体(LC-1)、抗可溶性肝抗原/抗肝胰 抗体(SLA/LP)。有时可出现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 浆抗体(ANCA)阳性。
本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重叠综合征(AIH-PBC)
AIH-PBC重叠综合征一般分为2型:
一种类型为患者具有AIH旳组织学特征,但血清 学上却具有经典PBC体现,如AMA-阳性旳AIH. 临床过程及对治疗旳应答与1型AIH较为相同;
另一种则为患者组织学特征为PBC但是血清学 AMA却为阴性,而抗核抗体和(或)平滑肌抗体阳 性。
“洋葱皮”样纤维化虽是PSC经典体现,但阳 性率不到10%;

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标准

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标准

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标准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 AIH)是一组以肝脏炎症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 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 PSC)。

这些疾病的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肝脏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等方面。

根据2018年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病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utoimmune Hepatitis Group, IAIHG)制定的诊断标准,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一、临床表现。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减退、黄疸、肝区疼痛、肝脾肿大等。

此外,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关节痛、皮肤瘙痒、皮肤色素沉着等自身免疫表现。

对于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患者,还需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包括肝功能检查、免疫学指标、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线粒体抗体等自身免疫标志物的检测。

此外,还需排除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炎。

三、肝脏影像学。

肝脏影像学检查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也具有一定的帮助。

肝脏超声、CT、MRI等检查可以帮助评估肝脏的形态结构、肿块、胆道情况等,对于鉴别诊断和病情评估有一定的意义。

四、病理学检查。

对于确诊不明的患者,行肝活检是非常重要的。

病理学检查可以帮助确定肝脏的炎症程度、纤维化程度,同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脏病变。

综上所述,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肝脏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等多方面的指标。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三大危害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三大危害

1、病程长,起病隐蔽,肝脏结构紊乱,五大通路不通,胆汁、毒素淤积特征明显;所以自身免疫性肝病多归类于淤胆型肝炎。

2、免疫系统损耗明显,体质差,自我修复能力、肝脏再生能力差
3、自我免疫损伤,病情较难控制,一般肝硬化晚期存活周期仅3-5年,被称为不是癌症的癌
我们治疗自免肝的三大优势
1、能够有效到达阻塞部位,疏通五大通路,彻底改善肝脏内部酸性物质堆积、毒素排泄不掉的内环境,为肝细胞再生创造机会。

2、免疫功能得到提升,从根源上减少肝脏损伤机会
3、疗程短3-6个月,不用激素,解决了自免肝终生服药的问题。

早期基本阻断肝硬化;晚期存活10年以上。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种以肝脏为相对特异性免疫病理损伤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S)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以及这三种疾病中任何两种之间的重叠综合征,通常与肝外免疫性疾病相结合。

其诊断主要基于特异性生化异常、自身抗体和干组织的特点。

随着认识和诊断水平的提高,国内外报道的免疫性肝病患病率逐年上升,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

潜在的刺激因素自身免疫性肝病发病机制自身免疫性肝病(AIH)抗原必须激活。

环境因素诱发AIH病毒(如病毒)的发病机制尚未澄清HBV、HCV、EB病毒、麻疹病毒等。

)肯定会刺激免疫反应。

病毒抗原表面通过"分子模拟"(molecularmimicry)与某些肝脏抗原有相同的决定簇,导致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交叉反应。

HCV一些感染者可以在血清中检测到各种非特异性抗体。

据推测,很可能HCV感染刺激HIA肝细胞膜表面的表达改变了肝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成分。

生物、物理或化学因素也能刺激抗原的变化。

甲基多巴、呋喃妥因、双氯酚酸、米诺环素、干扰素等药物对肝脏造成类似损害AIH。

遗传易感性对遗传易感性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包括位于MHC 编码HLA以及编码免疫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的基因T细胞受体(TCR)分子基因。

自身免疫反应的变化黄疸、发热、皮疹、关节炎等各种临床免疫症状,可见高γ-球蛋白血症,血沉加快,血液中自身抗体呈阳性。

20%~25%患者类似急性病毒性肝炎,表现为黄疸、纳差、腹胀等。

易感人群临床表现在女性中很常见,主要见于青少年。

此外,绝经期妇女也很常见。

大多数疾病都是隐性攻击或缓慢的,可能是关节疼痛、低热、疲劳、皮疹、闭经等。

1.尿液测试:黄疸发生前,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尿胆红素和尿胆原呈阳性。

2.肝功能测试:(1)血象:白细胞总数略低于正常水平,中性粒细胞可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加。

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在我们的身体中,肝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就像是一个超级工厂,负责着众多的代谢、解毒和合成功能。

然而,有一种疾病会让这个“超级工厂”出现故障,那就是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组由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肝脏损伤性疾病。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出了“差错”,把肝脏当成了“敌人”,对其进行攻击和破坏。

这其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先来说说自身免疫性肝炎。

这种疾病主要影响肝细胞,患者的免疫系统会产生针对肝细胞的自身抗体,导致肝细胞炎症和坏死。

症状可能并不明显,有些人可能只是感到疲劳、食欲不振、恶心等。

但如果病情严重,可能会出现黄疸、腹水、肝性脑病等严重症状。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则主要针对胆管进行攻击。

胆管就像是肝脏里的“小管道”,负责运输胆汁。

当免疫系统出问题时,胆管会受到损伤,胆汁排泄不畅,进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患者可能会感到皮肤瘙痒,尤其是在晚上,这是比较典型的症状。

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黄疸、骨质疏松等。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则更多地影响大胆管。

胆管逐渐变得狭窄、硬化,胆汁流通受阻。

患者可能会出现右上腹疼痛、发热、黄疸等症状。

那么,为什么会患上自身免疫性肝病呢?目前,其病因还不是完全清楚,但研究发现可能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可能让某些人更容易患上这类疾病,就好像是身体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而环境因素,比如某些病毒感染、药物、化学物质等,可能成为触发疾病的“导火索”。

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多方面的信息。

血液检查是很重要的一项,比如检测肝功能指标、自身抗体等。

此外,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磁共振等,也能帮助医生了解肝脏的形态和结构。

有时候,为了明确诊断,还可能需要进行肝脏穿刺活检。

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目标是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减轻肝脏炎症,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自免肝的诊断标准

自免肝的诊断标准

自免肝的诊断标准自免肝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肝病,通常表现为肝脏组织的慢性炎症和纤维化。

由于其症状多样化,诊断自免肝并不容易。

然而,通过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自免肝。

以下是自免肝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自免肝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减退、黄疸、腹水、肝脾肿大、皮肤瘙痒等。

此外,一些患者还可能出现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皮肤瘀斑等额外症状。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对于自免肝的诊断非常重要。

常规检查包括血清肝功能测试、血清免疫学指标(如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线粒体抗体等)、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血清铜蓝蛋白测定等。

这些指标的异常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自免肝。

三、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对于评估肝脏病变和排除其他疾病也非常重要。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I和肝脏穿刺活检。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肝脏的形态结构和病变情况,对于自免肝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四、其他相关检查。

除了上述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外,医生还需要进行一些其他相关检查,如肝脏病因学检查、肝脏功能评估、免疫组化检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做出准确的诊断。

综上所述,自免肝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因素。

只有全面而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对于自免肝的诊断,医生需要谨慎对待,不仅要排除其他疾病,还要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以便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认识自免肝的诊断标准,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帮助。

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在我们的身体里,肝脏就像一个勤劳的“化工厂”,夜以继日地进行着各种复杂而重要的工作,维持着我们身体的正常运转。

然而,有一种疾病却会让这个“化工厂”出现故障,那就是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出了差错,误把肝脏当成了“敌人”,对其发起了攻击,从而导致肝脏受损。

这可不是一般的小打小闹,而是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

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这几种类型。

它们虽然都属于自身免疫性肝病这个大家庭,但各自又有着独特的特点和表现。

先来说说自身免疫性肝炎。

这就好比是身体里的“卫士”迷失了方向,开始攻击肝脏细胞。

患者可能会感到乏力、食欲不振,皮肤和眼睛发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黄疸。

有时候,还会出现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肝脏会逐渐出现纤维化,甚至发展为肝硬化,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呢,则是由于免疫系统攻击胆管细胞,导致胆汁排泄不畅。

患者会感觉皮肤瘙痒难耐,尤其是在晚上,那种痒简直让人抓狂。

而且,由于胆汁不能正常进入肠道帮助消化脂肪,还会出现消化不良、脂肪泻等问题。

时间长了,肝脏也会因为胆汁淤积而受到损伤。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相对来说比较少见,但危害同样不容小觑。

它会导致胆管逐渐狭窄、硬化,胆汁流通受阻。

患者可能会有发热、腹痛等症状,严重的时候还会并发胆管炎、胰腺炎等疾病。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免疫系统会突然“叛变”,攻击自己的肝脏呢?这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完全搞清楚。

但一些因素可能会增加患病的风险,比如遗传因素。

如果家族中有亲人患有自身免疫性肝病,那么其他人患病的几率可能会相对高一些。

还有环境因素,某些病毒感染、药物、化学物质等,都可能触发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

另外,女性似乎比男性更容易患上这类疾病,尤其是在更年期前后。

要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医生通常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结果。

自身免疫性肝病-PPT

自身免疫性肝病-PPT
肝功能:ALT、AST早期可升高,一般不会达 上千,胆红素及ALP多轻到中度升高
高γ球蛋白血症,IgG升高明显 自身抗体:
I型:ANA和/或抗SMA阳性 II型:抗LKM-1和/或LC1阳性 III型:抗SLA和/或抗LP阳性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诊断标准
1. 排除病毒性肝炎,酒精,药物和化学物质,遗传代 谢疾病所致肝脏损伤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治疗
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效果差 熊去氧胆酸有一定价值 肝移植
自身免疫性胆管炎(AIC)
总的特点 慢性迁延疾病. 女性多见。 自身抗体:ANA(+),AMA(—),SMA (+)。 实验室检查和组织学:呈淤胆的表现。 AIC 曾被称为AMA阴性的PBC。 目前认为AIC为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局外综合征。
诊断 中年女性,慢性病程,有皮肤瘙痒,黄疸,
肝大,伴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生化改变而无梗阻 证据需考虑本病 美国肝病研究会标准: 1.胆汁淤积的生化指标如碱性磷酸酶等升高大 于6个月 2.影像学提示胆管正常 3.AMA或亚型 阳性 4.AMA及亚型阴性,肝穿刺符合PBC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鉴别诊断:
AIH:ALT、AST升高、IgG升高,病理肝细 胞损害为主。可重叠。
治疗无法获得缓解或治疗后复发预后较差, 多数患者最终发展为肝硬化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 性肝脏疾病。 病理以肝内细小胆管的慢性非化脓性破 坏或肉芽肿性胆管炎,汇管区炎症,慢 性胆汁淤积,肝纤维化为特征 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细胞免疫及体液 免疫均参与其发病
机制尚不清楚
纤维性胆管炎,大小胆管均可受累 典型改变:纤维闭塞性胆管炎(上皮细胞变

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

分型的意义
• 分型的意义在于临床观察中总结相应特征或血 清学同质性。
• 建议常规检测抗LKM-1,从而避免漏诊2型 AIH。
• 2型AIH多见于儿童,而1型AIH可见于各年龄 段。
• 我国AIH患者以中老年女性为多,病情相对较 轻。而年轻女性患者病情较重,治疗应答相对 较差,病情进展较快,初诊时肝硬化发病率较 高。
-3
AMA +
-4
其他表现(脂肪变,结节)
-3
病毒;2
阴性
+3
复发
+3
HLA-DR3或HLA-DR
+1
治疗前:积分>15,确诊;积分10~15,疑诊。
自身免疫性肝病 Autoimmune Liver Diseases
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
• 自身免疫性肝炎 (Autoimmune Hepatitis )( AIH)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
•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 )(PSC)
+2
酒精摄入 <25g/d
+2
γ球蛋白或IgG > 2
+3
>60g/d
-2
1.5~2 +2
共存自身免疫性疾病
-2
1~1.4 +1
其他肝脏相关性抗体
-2
ANA, SMA或抗LKM1
界面性肝炎
+3
> 1:80
+3
浆细胞浸润
+1
1:80
+2
玫瑰花型肝细胞

自身免疫性肝病(ALD)课件

自身免疫性肝病(ALD)课件

心理支持
接受心理疏导和支持,减 轻焦虑和抑郁情绪,有助 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 量。
肝移植
适应症
对于严重自身免疫性肝病、肝功 能衰竭等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
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手术风险
肝移植手术风险较高,需严格评 估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以及 供肝来源和手术团队的技术水平。
术后管理
肝移植术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 剂和抗排异药物,定期进行复查 和监测,以确保移植肝脏的功能
流行病学
总结词
自身免疫性肝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 ,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且多发于中年 人群。
VS
详细描述
自身免疫性肝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 但发病率存在地域差异。一般来说,女性 发病率高于男性,且多发于中年人群。自 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 增加,但在不同地区和种族的发病率存在 差异。某些地区或族群的发病率较高,可 能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 关。
饮食与运动建议
饮食建议
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新鲜蔬菜、 水果、全谷类食物等;控制脂肪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和反 式脂肪;限制盐和糖的摄入。
运动建议
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时 应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运动时应保持良好的姿势和呼吸练 习。
05
自身免疫性肝病(ALD)的 最新研究进展
需排除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等其 他肝病。
自身抗体阳性
患者体内存在针对肝脏细胞的自身抗 体。
实验室检查
01
02
03
肝功能检查
检测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AST)、总 胆红素等指标。
自身抗体检测
检测抗核抗体(ANA)、 抗平滑肌抗体(SMA)、 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 等。

认识3种自身免疫性肝病

认识3种自身免疫性肝病

健康生活·身边的医学认识3种自身免疫性肝病□湖北省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罗光荣自身免疫性肝病(简称“自免肝”)是一组与自身免疫反应相关的肝脏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以前两种常见。

通俗地讲,这是一种因人体免疫系统发生紊乱,进而损害自身肝脏的疾病。

其主要特征为:在肝损伤时,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升高,血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

那么,这3种自身免疫性肝病有什么特征,又如何治疗呢?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大部分患者年龄大于40岁,女性患者更多见,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4。

在美国,自身免疫性肝炎占慢性肝病的10%~15%。

近年来,我国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超势。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可分为两型:1型多表现为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阳性,多见于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妇女,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效果好。

2型以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或抗肝细胞溶质抗原1型抗体阳性为特征,多见于儿童、青年人,多急性或重症起病,且肝脏组织学改变显著,存在停止治疗后容易复发、需要长期治疗等特征。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多数患者起病隐匿,常见症状包括嗜睡、乏力、全身不适等,体检可发现肝脾肿大。

若存在肝硬化,可能会有腹水等表现。

10%~20%的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意外发现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

约25%的患者表现为急性发作,甚至进展成急性肝功能衰竭。

部分患者病情可呈间歇性发作,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异常可自行缓解,但通常会反复。

除肝脏病变,患者的肝外表现也很常见,如游走性关节炎、皮疹、口眼干燥等,女性常有闭经。

此外,患者往往还同时存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和肾小球肾炎等。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总体治疗目标是获得肝组织学缓解,防止肝病进展,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激素和免疫抑制治疗是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有效和标准治疗方式,一般优先使用糖皮质激素和硫唑嘌呤联合治疗方案。

免疫性肝病能治愈吗

免疫性肝病能治愈吗

免疫性肝病能治愈吗
一、概述
某同事是去年查出转氨酶高,医生开始确诊为肝炎,治疗一个月后转氨酶没降低,后来化验类风湿因子为阳性,医生说是自身免疫性肝炎,经常感觉到没力气,体重下降,手脚指也很疼痛,某同事看网上说这个病不能治愈,很担心。

由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是因为人体自身的免疫性和抵抗力导致的病症,因此是比较危险的,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生命安全问题,所以可以采取换肝和局部换肝的形式进行护理,挽救生命。

那么免疫性肝病能治愈吗。

二、步骤/方法:
1、患者一定要了解这个病是不能治好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肝病,是由于自身免疫所引起的一组慢性肝炎综合征,其表现与病毒性肝炎极为相似。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抑制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治疗指征主要根据炎症活动程度,而非肝功能受损程度。

2、患者一定要知道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患者的饮食原则是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量吃一些肉类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蔬菜水果等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及燕麦、玉米、红薯等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

3、患者一定要及时治疗,患者一定要去大医院接受正规治疗,做一个全面的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另外要注意合理休息,饮食上要
特别注意,戒烟戒酒,多吃蛋白质高的食物。

患者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三、注意事项:
患者一定要抚琴小区,注意个人卫生,平时要注意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避免油腻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

祝你健康。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PPT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PPT
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 的关键诊断指标,有助于疾病的分型 和鉴别诊断。
03.
自身抗体在AiLD监测中的应用
部分自身抗体如ASMA、AMA可在 AiLD患者出现典型临床症状前被检测 到,具有疾病预测价值。
发病率和危害
自身抗体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
诊断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由异常免疫反 应攻击自身肝脏引起的,其特点 是血清中存在一种或多种自身抗 体。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
诊断标准和方法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由异常免疫反 应攻击自身肝脏引起的,以肝脏 组织损害和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 的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种类
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 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 胆管炎以及任何两种自身免疫性 肝病同时存在或任一种自身免疫 性肝病重叠其它疾病的重叠综合 征。
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
01
02
03
AiLD相关自身抗体的诊断价值
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相关 自身抗体对疾病的诊断、分型和 鉴别诊断等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 用。
自身抗体在疾病预测中的作用
AiLD患者可出现典型临床症状前 被检测到自身抗体,对相关疾病 具有预测价值。
自身抗体检测结果的临床解读
AiLD相关自身抗体阳性不仅存在 于AiLD患者中,还可能出现在 AiLD无症状者的临床前期以及其 他肝脏疾病等患者中,因此需要 加以鉴别。
自身抗体的重要性
自身抗体的作用
自身抗体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 分型和鉴别诊断等均具有非常重要的 作用。
自身抗体与AiLD的诊断
自身抗体在AiLD中的预测价值
自身抗体还可在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 出现典型临床症状前被检测到,对相 关疾病具有预测价值。

自身免疫性肝病最详细的介绍,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什么?

自身免疫性肝病最详细的介绍,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什么?

/
自身免疫性肝病最详细的介绍,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什么?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简介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以肝脏为相对特异性免疫病理损伤器官的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S)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以及这三种疾病中任何两者之间的重叠综合征,常同时合并肝外免疫性疾病。

其诊断主要依据特异性生化异常,自身抗体及干组织特征。

随着认识及诊断水平的提高,国内外报道自身免疫性肝病患病率逐年升高,因而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

主要表现为自身免疫耐受的破坏,在肝脏组织可见免疫反应的特征性细胞学改变,即T细胞浸润。

T细胞的靶抗原被认为是细胞色素P450ⅡD6、线粒体丙酮酸脱氢酶(mitochondrial pyruvate dehydrogenase,MCPD)和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蛋白(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 proteins,ASGP—R 蛋白),这些蛋白均为肝细胞特异性抗原。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基本知识
是否属于医保:否
别名:肝外免疫性疾病
发病部位:肝
传染性:无
多发人群:临床表现以女性多见,主要见于青少年期。

自身免疫性肝病要去什么医院,怎么检查治疗
就诊科室:肝炎
文章来自:39疾病百科 /zsmyxgb/jbz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我国AIH比较(临床,生化,自身抗体及评分)
分型 N 性别 年龄 ALT AST γGlo ANA LKM1 积分
(F/M)
(U/L) (U/L) (%) 或SMA (%)
I型 21 19/2 40.5 287.2 206.1 42.6 95.2 0
18.6
II型 5 5/0 12.5 389.6 319.8 26.1 0
抗SLA/LP不能区分不同AIH型,但在隐源 性肝炎中可以作为AIH诊断的依据,同时 该抗体阳性也提示激素撤除后病情复发。
20
抗中性粒细胞核周抗体 pANCA
pANCA在AIH约90%为阳性。 在隐源性慢性肝炎中,检测pANCA常常
有助于AIH的诊断。 但pANCA目前尚未作为AIH诊断的常规指
SMA滴度的中位数为1:160(1:40~1:5120), 80%AIH患者滴度大于1:40。
SMA靶抗原是肌动蛋白和非肌动蛋白组分, 包括F-肌动蛋白,微管(tubulin),结蛋 白(desmin),波形蛋白(vimentin)等。
18
抗肝肾微粒体抗体 (抗LKM1)
抗LKM1常发生在ANA和SMA阴性的AIH 病人中。
11
AIH-Plasma cell infiltration
12
我国AIH组织学比较
分型 N IH/PN BN LH (%) (%) (%)
RLC (%)
CN PPI (%) (%)
I型 21 100
57.1 95.2 71.4 33.3 95.2
II型 5 100 80.0 100 100 80.0 20.0
相关自身抗体
核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原抗体(pANCA) 抗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抗体(抗ASGPR) 抗肝特异性细胞质I型抗原抗体(抗LC-1)
16
ANA
ANA在AIH阳性率为67%(单独阳性13%,和 SMA同时阳性54%)。
AIH患者ANA 滴度中位数为1:320 (1:40~1:16384),74%患者的ANA 滴度大于1:40。
8
Potential mechanisms of immunemediated damage in AIH
9
AIH的病理变化特点
界面性肝炎(界板碎屑样坏死) 明显的浆细胞浸润 汇管区周围肝细胞碎屑样坏死 肝细胞玫瑰花样改变 小胆管病变
10
AIH-Interface hepatitis
抗LKM1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 LKM1抗体识别肝肾细胞细胞色素P-450单 胺氧化酶的CYP 2D6(P450 2D6)组分, 分子量为50Kda。
19
抗可溶性肝/胰抗原抗体 (抗SLA/LP)
抗可溶性肝/胰抗原抗体(抗SLA/LP)为 高特异性AIH抗体。
其靶抗原是50Kda的细胞质组分,可能是 转运核糖核蛋白复合体(tRNP(Ser)Sec) 。
ANA最常见的靶抗原是组蛋白,RNA和DNA。 常用检测方法为利用HepG2细胞系,采用间接免
疫荧光技术,也可用酶免疫技术。 ANA在PBC,PSC,慢性病毒性肝炎,药物相关
性肝炎,酒精性肝炎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亦 可检出。
17
SMA
SMA在AIH阳性率为87%(单独阳性33 %,和ANA同时阳性54%)。
Czaja AJ & Freese DK.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IH. Hepatology 2002; 36:479-497 7
AIH发病机理
McFarlane IG. Pathogenesis of autoimmune hepatitis. Biomed & Pharmacother. 1999; 53:255
3
宿主易感性
AIH,PBC
女性多见, 伴随其他自身免疫疾病
PSC
男性多见 溃疡性结肠炎(60%) 伴随其他自身免疫疾病
HLA相关的自身抗体
DR3:抗肌动蛋白抗体 DR4:抗平滑肌抗体,抗dsDNA
4
免疫耐受打破
免疫耐受状态
机体免受自身攻击的调节机制
免疫耐受的打破
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关键 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尤其是细胞免疫对自身抗
标,其诊断AIH的特异性和对预后评价的 意义尚不明确。
21
抗肝细胞胞浆I型抗体(抗LC1)
抗肝细胞胞浆I型抗体(抗LC1)在诊断AIH中具 有一定的特异性,其靶抗原可能是亚胺甲基转移 酶,环化脱氨酶以及精氨酸琥珀酸盐裂解酶。
抗LC1在40岁以上的AIH病人很少检出,主要见于 20岁以下的年轻人。
原的攻击
5
诱发因素
机体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反应
内源性抗原的暴露 外源性物质的侵入如病原微生物
与机体有共同的抗原决定簇 形成半抗原
机体免疫监控功能异常 抗原可以是自身的或外来的,但一定与自身
的抗原有交叉反应6 Nhomakorabea自身免疫性肝炎
Autoimmune Hepatitis (AIH)
免疫介导的肝细胞损害 病理特点为界面性肝炎和浆细胞浸润 -球蛋白增高 自身抗体 女性多见 (4:1) 激素治疗有效
100 19.1
I型病人血浆球蛋白高于II型,而II型血清转氨酶明显高于I型;
赵景民等,中华实验与临床病毒学杂志 2002,16:27-30
15
AIH的自身抗体
自身抗体
抗核抗体(ANA) 抗平滑肌抗体(SMA) 抗肝肾微粒体I型抗体(抗LKM-1) 抗可溶性肝/胰抗原抗体(抗SLA/LP)
自身免疫性肝病
Autoimmune Liver Diseases
1
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 自身免疫性胆管炎(AIC) 重叠综合征 (Overlap Syndromes)
2
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发病机理
宿主易感性 免疫耐受的打破 诱发因素 靶细胞的损害和疾病
IH/PN:界面炎/碎屑样坏死 LH:小叶内炎 CN:小叶中央区融合性坏死
RLC:玫瑰花样肝细胞 PPI:明显的浆细胞浸润
赵景民等,中华实验与临床病毒学杂志 2002,16:27-30
13
AIH的临床表现
症状、体征
乏力,消化道症状体征
肝外表现:
关节炎,甲状腺炎,SLE等
实验室检查
生化检查,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