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
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练习题及答案(通用4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练习题及答案(通用4篇)篇一: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练习题及答案篇一一、填空。
1、常见的长度单位有()()()()()。
2、常见的重质量单位有()()()。
3、1只大象重约4()。
4、一台拖拉机可以装货物1()。
5、直尺上从0到1的这一段长度是()厘米。
把这一段长度平均分成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是()毫米。
6、一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毫米。
7、一根绳子长80分米,也就是()米。
8、9000千克=()吨70毫米=()厘米5吨=()千克3厘米-1厘米3毫米=()毫米30毫米=()厘米9500千克=()吨()千克7厘米-18毫米=()毫米7010千克=()吨()千克9、一袋大米重200千克,()袋大米重1吨。
二、判断题。
1、飞机每小时飞行800千米。
()2、8千克=8000吨。
()3、一头猪重135千克。
()4、一袋大米重50千克,20袋大米重1吨。
()5、40毫米与4分米同样长。
()三、选择。
1、李平的身高146()。
A、米B、分米C、厘米2、回形针的长度是28()。
A、厘米B、毫米C、分米3、一本书大约重150()。
A、克B、千克C、吨4、一袋大米重10()。
A、克B、千克C、吨5、比较下面的重量,最重的是()。
A、5吨500千克B、5900千克C、5550千克6、计量重型物品的重量,通常用()作单位。
A、吨B、千克C、克7、1吨棉花比1吨石头()。
A、轻B、重C、一样重8、一枝铅笔长约2()。
A、米B、分米C、毫米9、教室地面长9()8()。
A、米B、分米C、毫米四、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个鸡蛋重50()。
2、汽车每小时行80()。
3、一辆货车载重4()。
4、一头牛重约200()。
5、跑步每秒钟约8()。
6、1袋水泥重约50()。
7、小明的身高是146()。
8、小宇的体重是32()。
9、数学课本长约2()。
10、标准运动场跑道一圈是400()。
五、解决问题。
1、一只蜗牛从24厘米深的杯底往上爬,每爬6厘米要用3分钟,然后停2分钟。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案(含教学反思,共6篇)
第3单元测量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
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厘米=10毫米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
(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
(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长度的测量单位——米,学会使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使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测量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使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米尺进行测量,并理解测量单位——米。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米尺、不同长度的物体(如铅笔、橡皮、书本等)。
2. 环境准备:教室内需要有足够的空间供学生进行测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把米尺,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是什么工具,用来做什么。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引导他们思考长度的概念。
2. 感知(10分钟):教师将不同长度的物体放在教室的不同位置,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并估测它们的长度。
然后,教师指导学生使用米尺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并与他们的估测结果进行对比。
3. 理解(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米尺的使用方法,包括读数和单位。
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米尺进行测量,并帮助学生理解测量单位——米。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测量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 实践(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然后,小组之间进行比较,看哪个小组的测量结果最准确。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5. 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使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和技巧,并复习测量单位——米的概念。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并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测量和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了长度的测量单位——米,并学会了使用米尺进行测量。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意识较强,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PPT课件
典题精讲
正确解答:
选择:
下列几个长度中,最长的是( D )。
A.500厘米
B.50000毫米
C. 54米
D.1千米
典题精讲
周六,缓缓骑自行车去公园游 玩,缓缓家距公园25千米,她早晨 8时出发,每小时行13千米,上午10 时能到达吗?
典题精讲
解题思路:
先计算出去公园路上所用的时间, 然后根据所用的时间计算出所走的路 程,最后和实际路程相比较。
1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分米
情景导入3
1厘米=10毫米 2厘米=20毫米
10厘米=1分米 80厘米里面有8个 10厘米。
典题精讲
为了庆祝儿童节,同学们布置 教室,要把一条4分米长的彩带平 均剪成5段,每段长多少?
典题精讲
解题思路:
把一条彩带平均剪成5段,求 每段有多长,用除法计算,即用彩 带的总长度除以剪成的段数。
判断:整支的蜡笔大约 长5毫米。 ( ×)
学以致用
1. 填一填。
2 厘米 8毫米
4 厘米 2毫米
学以致用
2. 量一量。
8 毫米
13毫米
25毫米
学以致用
3. 选择适合的长度在( )里画“√”。
黑板 毛巾
长 3厘米 ()
长 7厘米 ()
3分米 3 米
( ) (√)
7分米 7米
( √) ( )
学以致用
对 , 1000 米 用 较 大 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
情景导入2
3千米=( )米,你是怎么想的?
我是这么想的: 1千米是1000米, 3千米是3个1000 米。
3千米=3000米
探索新知
5000米=( )千米,你是怎么想的?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题大全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题大全1. 长度测量题
1. 测量下列线段的长度:
- AB = 5 cm
- CD = 8 cm
- EF = 9 cm
2. 用尺子测量以下图形的周长:
- 正方形的周长为 12 cm
- 长方形的周长为 18 cm
- 三角形的周长为 15 cm
2. 容量测量题
1. 用测量以下物品的容量:
- 杯子的容量为 200 mL
- 瓶子的容量为 500 mL
- 罐子的容量为 1 L
2. 判断以下物品的容量大小:
- 30 mL 和 20 mL,哪个容量更大?- 500 mL 和 700 mL,哪个容量更小?- 2 L 和 200 mL,哪个容量更大?
3. 重量测量题
1. 用秤测量以下物品的重量:
- 苹果的重量为 100 g
- 香蕉的重量为 150 g
- 橙子的重量为 80 g
2. 判断以下物品的重量大小:
- 500 g 和 1 kg,哪个重量更大?
- 250 g 和 300 g,哪个重量更小?
- 800 g 和 1.2 kg,哪个重量更大?
4. 时间测量题
1. 用时钟测量以下时间:
- 7 点 30 分
- 12 点 15 分
- 2 点 45 分
2. 判断以下时间的先后顺序:
- 上午 9 点和下午 2 点,哪个时间更早?
- 下午 4 点和晚上 8 点,哪个时间更晚?
- 上午 11 点和下午 1 点,哪个时间更早?
以上是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题的大全。
通过练习这些题目,你将更好地掌握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记得在做题时仔细读题,先估
计答案再进行测量,提高准确性和效率。
加油!。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题100道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题100道目录
1. 比较对象的长度
2. 估算长度
3. 比较对象的质量
4. 比较对象的容量
5. 估算重量和容量
1. 比较对象的长度
1. 将下列物体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铅笔、书、手。
2. 用较短的线段画出较长的线段。
3. 把相同长度的记号画在每根线段的尽头。
4. 比较两条蚯蚓,标出较长的一条。
2. 估算长度
1. 标出大约10厘米的线段。
2. 估算每个物体的长度并标出:纸张、橡皮擦、铅笔盒。
3. 用操纵玩具车的次数估算两个地点的距离。
3. 比较对象的质量
1. 标出轻物体和重物体:纸张、鞋子、铅笔盒。
2. 排列小球按从轻到重的顺序。
3. 把相同质量的记号画在每个小球下面。
4. 比较对象的容量
1. 估算每个中的液体量并标出:水杯、杯子、果汁瓶。
2. 用中适量的水倒出来,使两个中的水量相等。
5. 估算重量和容量
1. 估算每个物体的重量并标出:书包、笔、水果。
2. 用概念图比较两个的容量。
以上是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题的100道题目。
请按顺序逐一解答,并在每个题目后面填写答案。
祝你好运!。
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重点知识复习
三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复习第三单元:测量基本概念:1、常用的长度单位,从小到大: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这些长度单位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计量较长的长度时,用千米km,主要用于计量行程,比如车速,两地距离等;人步行1千米大约需要15分钟;记忆方法:结合生活常识用手势比拟,1毫米:两指尖微微张开,即身份证、硬币的厚度;1厘米:指甲盖的长度,即直尺上相邻两个数据之间的距离;1分米:两手指张开的距离,直尺上从0-10之间就是1分米;1米:两手张开,两臂之间的长度,老师上课用的米尺就是1米长;熟记进率: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2、常用的重量单位,从小到大:克g、千克kg、吨t,每相邻的两个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平常我们多用克与千克表示如食物、人体重量等,计量较重的物体时,用吨做单位比如大型货物、汽车、轮船、飞机等的载重量;记忆方法:结合生活经验,熟记进率,超市里购物,多观察包装袋上所标重量,多用克作单位;人的体重用千克作单位,三年级的学生一般体重在25千克左右,成人体重大约在50-80千克左右;大型货物与车船载重一定用吨作单位;熟记进率: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3、单位换算方法:在熟记单位进率的基础上,小单位化大单位:小单位的数÷进率=大单位的数大单位化小单位:大单位的数×进率=小单位的数基本练习:一、想一想,填一填;1、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可用实物结合生活经验来判断填写一棵树高约100 马拉松长跑比赛全长约42一块橡皮长约4 一桶花生油重5一只曲别针重约2 一辆货车能载重约10小明的身高约是138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约468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20 一头大象重4一本数学书的厚约是7 一盏台灯的高约2一只猫重2 一个同学的体重是252、在○里填上>、<或=;记住:同级单位才能进行比较,不能只看数的大小6厘米○60毫米 50千米○400厘米 800克○1千克2米○19分米 3吨○3000千克 6吨○7千克3、把一根4米长的绳子,剪成同样长的8段,每段长分米;4、1袋面粉重50千克, 袋面粉重1吨5.计算物体的长度,常用米、、厘米或做单位;6.计算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做单位;二、判断对错,我能行;判断题要结合概念和计算1、如果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 那么40个学生的体重就是1吨;2、丽丽的身高是136分米;3、1200千克-200千克=1000吨4、3000米+8000米=11千米5、1千克棉花比1千克盐重;6.一枚别针长34厘米; 7.一只鸡重3000克;8.4个250米的长度是1千米;9.6分米+ 5毫米=605毫米三、认真计算单位不同是不能进行直接计算的,一定要记得把单位先统一58厘米+42厘米= 厘米= 米 6吨30千克=千克8400千克-400千克= 千克= 吨吨=7000千克2千米300米=米 35毫米+65毫米= 毫米= 厘米400毫米=分米 2分米l厘米=毫米800厘米=米 5吨400千克+600千克= 吨1吨-350千克= 千克 6千米-1000米= 千米四、选一选,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运用生活经验1、一辆汽车每小时大约行驶 ;A、90千米 B、90米 C、90分米2、一课桌高约 ; A、70毫米 B、70厘米 C、70分米3、走1千米大约需要 ; A、50秒 B、12分 C、1时4、数学课本的宽约是145 ; A 、毫米 B、厘米 C、分米5、一枝钢笔长大约14 ; A 、分米 B、厘米 C、毫米6、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物体是 ;A 、文具盒 B 、电视机 C、数学书7、自行车每分钟行300 ; A 、分米 B 、米 C、千米8、4千克 4千米; A、大于 B、等于 C、不能比较9.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A.1000 B.100 C.10 10.两头肥猪重300 ; A.克B.千克C.吨五、画一画;用直尺画完后还要标明线段长度1.画一条长30毫米的线段;2.画一条比8厘米短2厘米5毫米的线段;提示:先统一单位,计算完再画六、解决问题;1、长江全长是6300千米,比黄河长900千米,黄河全长多少千米2、农场有45吨粮食,请你算一算,用一辆载重5000千克的卡车运几次可将这些粮食运完提示:先转化单位,把5000千克转为吨作单位3、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9只重200千克的箱子,超载了吗提示:9只箱子共重多少,再与2吨比大小4.小红画了一个三角形如图,求三角形三条边的和是多少提示:先用尺量并做好相应记录,再计算5.食堂买来萝卜250千克,买来的白菜比萝卜多150千克,买来萝卜和白菜共多少千克提示:注意看清问题6.下面是小龙家到学校的路线图;1小龙从家到学校有条路线可走;2这两条路相差多少米提示:先分别求出不同路线的长度,再比较3小龙上学经过公园到学校,他步行每分钟走50米;小龙从家到学校需要多长时间提示:用路程÷速度=时间,先要求出路程来7.菜市场运来2车白菜,每车装1500千克,又运来2500千克菠菜,菜市场一共运来白菜和菠菜多少千克提示:认真审题,先找出有关白菜数量的信息8.动物过河;五个小动物要同时过河,该怎样乘船提示:几个动物体重和不能超过船的载重,用算式或连线都可以小船大船。
三年级上册数学 测量——教学设计
题目: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长度、重量、时间的基本测量单位,能够使用尺子、秤和钟表进行测量。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估算和测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让学生在测量中体验到成就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长度的测量、表示和比较。
2. 重量的测量、表示和比较。
3. 时间的测量、表示和比较。
4. 使用尺子、秤和钟表进行测量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长度、重量和时间的测量单位,能够准确使用尺子、秤和钟表进行测量。
2. 难点: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测量和比较,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10分钟)教师出示一把尺子、一把秤和一个钟表,向学生介绍这些工具的用途,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在生活中我们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进行测量。
2. 学习长度的测量和表示(3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绘制几个不同长度的线段,让学生用尺子测量并记录下各个线段的长度,然后与同学进行比较,讨论长短的关系。
3. 学习重量的测量和表示(30分钟)教师给学生几个不同重量的物品,让学生用秤进行测量并记录下各个物品的重量,然后与同学进行比较,讨论轻重的关系。
4. 学习时间的测量和表示(30分钟)教师教给学生钟表上各个指针的含义,让学生观察钟表并记录下几个不同时刻的时间,然后与同学进行比较,讨论时间的前后关系。
5. 综合训练(2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一个综合测量练习,要求学生用尺子测量一条线段的长度、用秤称量一个物品的重量、用钟表记录下当前的时间,并进行比较和讨论。
6. 课堂小结(10分钟)教师对当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并给学生布置课后练习和作业。
五、教学手段:1. 教学工具:尺子、秤、钟表、黑板、彩色粉笔、学生练习册。
2. 教学媒体:图片、视瓶、实物展示。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精选11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精选11篇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 1单元目标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单元内容结构如下:具体内容安排:例1结果不是整厘米时引入毫米,发现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与1毫米厚度的实物作比照,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例2 m课桌的长度时引入分米,发现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例3在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例4际测量、走一走等活动感受1千米的长度,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例5单位换算。
例6否同时过桥的问题,认识质量单位吨,同时明确吨与千克的关系。
通过讨论1吨有多重,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例7 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单元课时安排7课时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P2-5例1、2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练习一的第1、2题。
三维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让学生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 )、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量的比较精确时也用毫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长度单位从大到小:千米 > 米 > 分米 > 厘米 > 毫米
3、尺子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是1毫米。
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千米(公里)
1厘米
=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0毫米=1厘米 10厘米=1分米 10分米=1米 ( 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1公里 = 1千米 = 1000米 1000米=1千米
5、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 克(g ) 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10 1000 100 100
用千克(kg) 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做单位。
6、一个一次性杯子的质量大约是1克,两瓶普通矿泉水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
一辆小汽车的质量大约是1吨。
7、 吨 千克 克
质量单位大到小:吨 > 千克 > 克
相邻两个质量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1000克=1千克 1000千克= 1吨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8、单位换算:小单位到大单位除以进率,大单位到小单位乘进率。
1000 1000。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知识点汇总
三、测量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2、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3、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千米”也叫“公里”。
4、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5、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6、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7、标准化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我校运动场的跑道,1圈是200米,5圈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
8、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9、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1000米10、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g)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kg)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做单位。
11、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2、特殊数字要牢记:2个500是10004个250是10005个200是100010个100是100020个50是100040个25是100040名学生大约重1吨。
重点知识总结: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数学《测量》知识点整理及练习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三年级数学《测量》知识点整理及练习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三年级数学《测量》知识点整理及练习一、知识点整理1、长度单位 (1)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① 1个手掌的宽大约是10厘米,1个手指宽大约是1厘米;②从起点O出发,向右出发10个手指宽为10厘米,可以表示为“1个手掌宽=10厘米”;③用直尺量物体的长度时,把O点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2) 认识米和用米量① 1米=100厘米(1m=100cm);②画一条1米长的线段,可以分成100个1厘米的小线段,每个小线段就是1厘米;③测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米”作单位。
(3) 认识毫米和用毫米量① 1厘米中间有10个空格,每个空格的长度是1毫米;②画一条长1厘米的线段,然后在两端各画一条1毫米的线段,把两条线段的另一端点连起来,这样就连成一条长1厘米、宽2毫米的带子;③用直尺画一条长50毫米的线段;④ 1厘米=10毫米(1cm=10mm)。
2、角的初步认识 (1)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21、测量物体的体积 (1) 把不规则的物体放入水中,水的形状会发生变化,但占据的空间并没有变化; (2) 把物体放入水中后,水面上升的部分就是物体占的空间; (3) 一个容器的形状发生变化后,它的容积不变; (4) 一个容器内放满土后,再放入一个杯子,杯子所占空间比一个杯子的容积要大。
二、练习练习一:填空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用直尺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从端点向另一端点可以分成()个1毫米的小线段。
2、在○里填上“>”、“<”或“=”。
34米○340厘米 43○43米 28○28厘米3、一张桌子高约8(),也就是80()。
4、一支铅笔长19(),数学课本长约26()。
5、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或要求量得比较粗略时可以用()作单位。
第三单元《测量》核心素养(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的小组讨论得非常热烈,但有的小组则稍显沉默。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我打算在下次的讨论中,先给予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再进行小组交流。这样或许能够帮助那些比较内向的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三单元《测量》核心素养(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以及长度数据的读取和记录。具体内容包括:
1.认识米和厘米,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会使用直尺测量线段、物体长度;
3.掌握长度数据的读取和记录方法;
-难点三:通过具体案例,如测量书本长度,讲解如何读取和记录数据,强调数据的精确性和实用性;
-难点四:设计实际问题,如测量课桌的长和宽,引导学生运用所(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测量》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测量物体长度的情况?”比如,量一量你的书本、铅笔或者桌子的长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测量的奥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测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教案三年级数学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热情鼓励他们进取思考,引导大胆提出疑问。
数学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掌握的技能,作为三年级数学教师你会写三年级数学教案?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教案”,下面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教案1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4、例5,“练一练”和练习二第1、2题。
教学目标:1、经历初步认识“倍”的过程,联系实际问题初步理解“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个几”和“倍”的联系。
2、在认识“倍”的教学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教学准备:圆片数个,例5花图、线段图等。
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导入新课1、根据老师的要求摆圆片。
(1)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4个,第二行摆几个圆片?(2)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要摆2个3,第二行摆几个圆片?(3)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摆的圆片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几个圆片?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老师演示:第一行圆片摆了3个,第二行摆跟它同样多的3个,这时第二行的个数就是第一行圆片的1倍。
请你也来摆一摆: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1倍。
2、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要求学生边摆边想:1倍该怎么摆?3、题目要求我们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请你想一想接下去该怎么摆?(学生动手操作后)谁来说一说第二行圆片摆了()个()。
4、完整地说一说:第一行圆片有3个,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了2个3。
5、如果老师要求你们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4倍,又该怎样摆呢?如果是6倍呢?1倍呢?(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摆圆片,并完整地复述:第一行圆片有3个,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倍,第二行摆了()个()。
6、巩固练习:(1)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4倍,第二行摆()个(),第二行一共有()个圆片。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测量 人教版(共43张PPT)
(3)某地区的降水量约是50A( )。
A.毫米 B.厘米 C.分米 D.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学校的操场跑道长400米,跑B( )才够1
千米。
A.2圈
B.2圈半 C.3圈
(5)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物体是( C )。 A.汉语字典 B.一张纸 C.数学课本 (6)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类,大小和蜜蜂差不多,
身长不过15( C ),飞行速度却很快,时速在 50( D )左右。 A.千米 B.分米 C.毫米
路程远一些,怎么办呢?
利用转化法:以上三个思路都是将较长的路程 转化分解成自己所熟知的较短的路程,进而推 算估计出总路程。
小试牛刀
一、我会选。 (1)《新编小学生字典》的厚度约是21D( )。 A.千米 B.米 C.厘米 D.毫米 (2)公共汽车两站之间的距离约是2000A( )。 A.千米 B.厘米 C.分米 D.米
(2)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 以用( 毫米 )作单位,用字母( mm )表示。1厘米中间 有( 10 )个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 1毫米 )。
(3)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 千米 )作单位,用字母 ( km )表示。
(4)运动场的跑道1圈是400米,2圈是( 800 )米,再加上 ( 200 )米是1千米。
二、丽丽走100米大概是200步,她从家到学校走 了1800步,那么她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
1800里面有9个200 100×9=900(米) 答:她家到学校大约有900米。
6、吨的认识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 质量,通常用吨( t )作单位。 1吨有多重呢?
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1吨就是1000千克。
4厘米+8毫米=( )毫米 6千米-4500米=( )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
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单元内容结构如下: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教学建议
1、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采用演示主题图(如,公路及路标、动物过桥图等)、组织学生的测量活动(如,量课本、书桌等)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师生互动提供条件。
学生凭借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认识并理解测量的有关知识,同时形成适合自己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会逐步提高。
当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提供的情境进行整体观察,注意提供的情境应该主题明确,当学生的讨论远离主题时,应该进行恰当的引导。
2、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测量”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比较强,需要学生在操作中充分的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
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该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之上。
如,教学例1(毫米的认识),教材安排了学生用尺子测量课本的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测量中发现课本的宽、厚不能用整厘米表示,从而引出“毫米”,感受毫米产生的意义,再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明白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3、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应该作为检验本单元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1吨的质量观念时,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外,同时还要多举一些当地学生熟悉的例子加以对比。
比如,医疗保险卡、电话磁卡、储蓄卡厚度大约是1毫米等等,也可以让学生从一沓纸(或作业本)中量出1毫米,数一数有几张。
让学生用作业本摞出1分米的高度,数一数有多少本,等等。
对于大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感受,可将实际
感受与发挥学生的想像力结合起来,比如,可以量出100米,通过走一走感受1 00米的长度,让学生想像出10个100米就是1千米。
东塍镇第二小学“集体备课”教学方案
东塍镇第二小学“集体备课”教学方案
东塍镇第二小学“集体备课”教学方案
东塍镇第二小学“集体备课”教学方案
东塍镇第二小学“集体备课”教学方案
东塍镇第二小学“集体备课”教学方案
东塍镇第二小学“集体备课”教学方案
东塍镇第二小学“集体备课”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