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物理教案第3次课
3-3(黄昆-固体物理)-教案
§3.3 一维双原子链 声学波和光学波1.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讲解一维双原子链波动方程的求解,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声学波和光学的概念。
2.教学重点:声学波和光学的概念。
3.教学难点:一维双原子链波动方程的建立及求解。
4.讲授时间:90分钟。
5.讲授方式:PPT 文档。
6.作业:3.2,3.3。
一.一维双原子链的概念一维复式格子的情形_____一维无限长链P 和Q 两种不同原子:m 、M (M>m )构成的一维复式格子相邻同种原子间的距离为2a —— 复式格子的晶格常数。
如图XCH003_005所示。
质量为M 的原子位于2n-1, 2n+1, 2n+3 ……。
质量为m 的原子位于2n , 2n+2, 2n+4 ……。
二.一维双原子链的波动方程及其解牛顿运动方程:2221212121222(2)(2)n n n n n n n n m M μβμμμμβμμμ+-+++=---=--- ——体系N 个原胞,有2N 个独立的方程方程解的形式:[(2)]2[(21)]21i t na q n i t n aq n Ae Be ωωμμ--++==因为M>m ,复式格子中不同原子振动的振幅一般来说是不同的。
将[(2)]2[(21)]21i t na q n i t n aq n Ae Be ωωμμ--++==带回到运动方程得到:2222()2(2)(2cos )0()2(2cos )(2)0iaq iaq iaq iaq m A e e B A m A aq B M B e e A B aq A M B ωβββωβωββββω--⎫⎫-=+-+--=⎪⎪⇒⎬⎬-=+--+-=⎪⎪⎭⎭若A 、B 有非零的解,系数行列式满足: 2222cos 02cos 2m aq aqM βωβββω--=--三.一维双原子链的色散关系12222()4{1[1sin ]}()m M mM aq mM m M ωβ+=±-+ 一维复式晶格的结果与一维单原子晶格的情形比较,ω与q 之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色散关系一维复式格子晶体中可以存在两种独立的格波两种不同的格波的色散关系:1222212222()4{1[1sin ]}()()4{1[1sin ]}()m M mM aq mM m M m M mM aq mM m M ωβωβ+-+=+-++=--+如图XCH003_006_01所示。
1固体-人教版选修3-3教案
固体-人教版选修3-3教案一、教材内容分析固体是物态中的一种,与气态和液态分别是三种物态。
固体的分子之间比液体和气体更加紧密,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大,这是固体稳定、不易变形、无固定形状的原因。
在人教版选修3-3中,关于固体的学习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固体的特征和分类•描述固体的特征:固体的形态稳定,无固定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大。
•根据分子结构的不同分类:离子固体、分子固体、原子固体和金属固体。
2. 固体的物理性质•压缩性:固体基本上不可压缩,只有在极高的压力下,分子之间的距离才会缩短,导致体积变小。
•熔化和凝固:固体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熔化,凝固和冷却过程中会发生凝固,并且固体熔点和凝固点是相等的。
3. 固体的晶体结构和性质•描述晶体的性质,如硬度、透明度和质地等。
•描述晶体的结构,如离子晶体结构、分子晶体结构以及金属晶体结构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固体的特征和分类,掌握固体的物理性质。
•掌握晶体的性质和结构,理解晶体结构对它的性质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固体和晶体的理解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在团队中合作完成科学实验研究。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固体的特征和分类•固体的物理性质•晶体的性质和结构2. 教学难点•描述晶体结构对它的性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固体-人教版选修3-3的主要内容:1. 教师讲授法教师通过对固体的特征和分类、物理性质、晶体的性质和结构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学生实验法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实践能力。
3. 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科学实验研究,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选修33《固体》教案
选修33《固体》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了解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晶体的分类及常见晶体结构;2. 理解晶体缺陷的类型及对晶体性质的影响;3. 掌握晶体的物理性质,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晶体缺陷的类型及对晶体性质的影响;晶体的物理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晶体的分类及常见晶体结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晶体模型、PPT课件、实物投影仪;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晶体模型,引发学生对固体晶体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晶体的特点及分类;2. 新课导入:讲解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介绍晶体的分类及常见晶体结构;3. 课堂讲解:分析晶体缺陷的类型及影响,阐述晶体的物理性质及其应用;4. 实例分析:结合生活实际,讲解晶体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加深学生对晶体性质的理解;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六、板书设计1. 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2. 晶体的分类及常见晶体结构;3. 晶体缺陷的类型及影响;4. 晶体的物理性质及其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2)举例说明晶体的分类及常见晶体结构;(3)阐述晶体缺陷的类型及对晶体性质的影响;(4)结合实际,说明晶体的物理性质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答案:(1)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晶体是由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一定的空间规律排列组成的固体;(2)晶体的分类及常见晶体结构:如离子晶体(如NaCl)、共价晶体(如金刚石)、金属晶体(如铜)等;(3)晶体缺陷的类型及影响:如空位、间隙原子、位错等,影响晶体的物理性质,如强度、导电性等;(4)晶体的物理性质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半导体材料、激光晶体、陶瓷材料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晶体结构、晶体缺陷和晶体物理性质等内容,使学生掌握了固体晶体的基本知识。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2019-2020年高中物理《9.1 固体》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3
2019-2020年高中物理《9.1 固体》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3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晶体,什么是非晶体.2.知道晶体有单晶体和多晶体.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在外形上和物理性质上的区别.二、重点难点重点:固体的分类,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难点:单晶体和多晶体的区别.三、教与学教学过程:用放大镜去观察一些实物的外形,通过外形特征比较和投影演示,以增加对固体外形的一些感性认识,通过外形这一表象,来引出对固体的分类和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一)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分组实验】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明矾、食盐、硫酸铜、沥青、塑料、橡胶等固体,并从外形上将它们进行分类,引导:只需分成两类.说明:明矾、食盐、硫酸铜三个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为一类,称它们为晶体;沥青、塑料、橡胶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另一类,称它们为非晶体.1.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演示】将石英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让学生观察石英的外形.将冰糖、味精、云母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边让学生观察边指出:人类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有规则外形的晶体种类越来越多.石英、冰糖、味精是晶体,像云母这样由许多薄层叠到一起的固体也是晶体.(1)常见的晶体有:石英、云母、明矾、食盐、硫酸铜、糖、味精等.(2)几种常见晶体的规则外形:食盐的晶体呈立方体形,明矾的晶体呈八面体形.石英的晶体中间是一个六棱柱,两端呈六棱锥.冬季的雪花是水蒸气在空气中凝华时形成的晶体,一般为六角形的规则图案.2.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演示】将玻璃、石蜡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让学生分析它们是晶体还是非晶体.说明:这些固体都是非晶体.用手锤打碎玻璃.将碎玻璃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让学生观察细小的玻璃碎块.说明:玻璃碎块没有一致的规则几何外形,可知玻璃是非晶体.常见的非晶体有:玻璃、蜂蜡、松香、沥青、橡胶等.3.晶体和非晶体的差异(1)在外形上: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2)在物理性质上,晶体的物理性质与方向有关(这种特性叫各向异性),非晶体的物理性质在各个方向是相同的(这种特性叫各向同性).【演示】云母和玻璃在导热性能上的差异.请学生注意观察涂在云母片上的石蜡熔化后所成的形状和涂在玻璃上的石蜡熔化后所成的形状.启发学生思考这说明了什么?让学生得出云母晶体在各个方向的导热性能不相同,而非晶体玻璃在各个方向上的导热性能相同,【注意】①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并不是每种晶体在各种物理性质上都表现出各向异性.云母导热性上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而有些晶体在导电性上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如方铝矿,有些晶体在光的折射上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如方解石.②有些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晶体,但也有许多固体是由许多杂乱无章地排列着的小晶体组成的.③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二)晶体可以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1.单晶体:如果一个物体就是一个完整的晶体,这样的晶体叫做单晶体.例如:雪花、食盐小颗粒、单晶硅、单晶锗等.2.多晶体:如果整个物体是由许多杂乱无章地排列着的小晶体组成的,这样的物体叫做多晶体.其中的小晶体叫做晶粒.【演示】利用挂图看显微镜下的纯铁样品,可以看到它是由许多的晶粒组成.(1)多晶体的外形特点: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2)多晶体物理性质上的特点:①不显示各向异性.【注意】每一晶粒内部都是各向异性的.②有确定的熔点.固体是否有确定的熔点,可作为区分晶体非晶体的标志.3.多晶体和非晶体比较(1)多晶体和非晶体都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2)多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3)多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些物理性质都表现为各向同性.(三)晶体和非晶体间的转化1.一种物质可能以晶体和非晶体两种不同的形态出现,例如水晶.天然水晶是晶体,熔化后再凝结的水晶(石英玻璃)就是非晶体,即一种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并不是绝对的.2.许多非晶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晶体.3.在冷却得足够快和冷却到足够低的温度时,几乎所有的材料都能成为非晶体.。
9.1 固体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选修3-3
9.1固体一、设计思想本节课简要讲述晶体的特征,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不涉及固体的其他性质。
教学过程中不宜讲的过多、过深,可以给学生简述一下有关固体材料和固体物理的发展状况,简单介绍学生感兴趣的纳米和纳米技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按照“6+1”高效课堂要求,采取以学生自学为主,讨论交流为辅,教师点评小结的教学方法,效果不错。
在学生根据自学线索要求,阅读教材,完成学案,并讨论学案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为了扩展学生的眼界,引起对研究固体性质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把大量形象生动,活泼有趣的图片和视频展现在学生眼前,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加强学生对晶体和非晶体的性质了解。
并适时地对知识点进行总结概括,对易错点进行重点说明和分析。
二、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会区分晶体、非晶体,并能简单说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简单特点;2、科学素养:通过对日常事物的细致分析,提高观察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结合化学知识,分析晶体非晶体微观结构的不同,体会物质的微观结构对其宏观性质的影响;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受固体物理在物理学中的魅力,增强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分类四、教学难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常见固体。
六、教学方法自学、小组合作讨论自主构建七、教学类型新授课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教学过程按以下线索精读教材P32~34内容十、板书设计固体。
物理:9.1《固体》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3).doc
有无一定的熔点是宏观上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依据,当不能从外形及各向异性来鉴别是否是晶体时,只有根据有无一定熔点才能作出准确判断。
注意:并不是每种晶体在各种物理性质上都会表现出各向异性
二、晶体又可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上述的两条晶体的特点一般说是单晶体的特点,多晶体中小晶粒的排列无规则、杂乱无章,各向异性的物理性质无从显示出来。
例如食盐的空间点阵如下图所示,这正是盐粒不管大小都是正方体的原因所在。
方解石对光产生双折射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它在各个方向上的折射率不同所致。云母片各方向上导热性质不同,是由其空间点阵决定的。
晶体的宏观性质是由晶体的微观结构决定的,可以通过晶体的微体结构初步解释晶体外形的规则性和物理性质的各向异性
教学中几个注意的问题:
课题
9.1固体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与知识点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在外形与物理性质上的差别。
3.知道晶体可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通常说的晶体及性质是指单晶体,多晶体的性质与非晶体类似。
4.能用晶体的空间点阵说明其物理性质的各向异性。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加强学生对晶体和非晶体的性质了解
(1)同一物质的微粒能够形成不同的空间结构,即物质的同分异构体,对碳的不同空间结构来说明这一点看课本P34上图9.1-7的图片:石墨和金刚石的微观结构。
(2)晶体的微观结构模型并不代表晶体的真实情况,它只是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有规则排列的示意图。
(3)要认识到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并不是绝对的,以便扩大学生的眼界,避免出现片面的绝对化的错误认识。
2024年选修33《固体》教案
2024年选修33《固体》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选修33《固体》第二章,详细内容为:2.1节固体结构的特点与分类,2.2节晶体的结构与缺陷,以及2.3节非晶体的结构与性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固体结构的基本特点与分类方法。
2. 学习并了解晶体结构与缺陷,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实际现象。
3. 了解非晶体的结构与性质,能区分晶体与非晶体。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固体结构的特点与分类,晶体的结构与缺陷。
难点:晶体缺陷的理解与运用,非晶体的识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晶体模型、非晶体样品、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固体物品,引发学生对固体结构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固体结构的特点与分类,结合PPT课件,让学生对各类固体结构有直观的认识。
3. 晶体结构与缺陷:以实例讲解晶体的结构与缺陷,让学生通过观察晶体模型,加深理解。
4. 非晶体结构与性质:展示非晶体样品,讲解非晶体的特点与识别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分析。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查漏补缺。
六、板书设计1. 《固体》2. 内容:固体结构的特点与分类晶体结构与缺陷非晶体结构与性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固体结构的特点与分类。
(2)解释晶体的主要缺陷,并举例说明。
(3)论述非晶体的结构与性质,并说明如何区分晶体与非晶体。
2. 答案:(1)固体结构特点:有序排列,具有规则几何形状;分类:晶体、非晶体。
(2)晶体缺陷:如位错、空位等;实例:晶体的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缺陷。
(3)非晶体结构:无规则排列,无固定熔点;性质:如玻璃、塑料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固体结构的掌握程度,以及晶体与非晶体的识别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固体物理的更多知识,如半导体、超导等,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
《固体》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3-3)
第二章固体主体探究与意义建构意义学习本章内容从宏观领域、微观领域以及运用和发展的历程讲述固体的分类和微观结构特点,并介绍了材料科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以及提高学生对一些自然现象和新型科技知识的理解有积极的意义,内容从古陶器和纳米技术入手,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认识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晶体的结构特点、固体的微观结构,并介绍材料科学在人类文明中的应用,初步建立固体结构的基本概念,了解材料科学的发展前景。
高考聚焦本章内容为选考内容,能力层次要求较低,固体的微观结构、晶体和非晶体是本章的重点。
课题探究1.你能不能列举一下你生活中接触的固体材料,并分析哪些是晶体哪些是非晶体?提示:阅读课本并查阅相关的资料和网页进行回答。
2.你能列举一下新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提示:阅读课本并查阅相关的资料和网页进行回答。
创新学习法1.学习晶体与非晶体的结构特点时,注重实验观察,增强知识的直观性,并通过对比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利用丰富的实例、图片、视频等观察不同类型的晶体,增强直观性,充分了解固体的微观结构和晶体的结合类型。
第一节晶体和非晶体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宏观特性2.能够区分晶体和非晶体过程与方法1.通过交流和讨论以及实验观察,能够区分晶体和非晶体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晶体和非晶体不同的物理特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与人合作的精神以及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重点难点】重点和难点:晶体与非晶体的宏观特性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学习晶体与非晶体的宏观特性,既可以增加知识的直观性,又可以通过对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课时建议】新授课1课时【情境设计】请大家准备一些颗粒大小不同的食盐、冰糖和碎玻璃,一只放大镜,一只深颜色的纸。
将食盐、冰糖或碎玻璃,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这些小颗粒。
问题导引:你看看这些小颗粒的结构有什么不同呢?点拨提示: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食盐、冰糖颗粒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而玻璃没有,增进学生对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的直观了解。
选修33《固体》教案
选修33《固体》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选修33《固体》的第一章“固体的结构与性质”,详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晶体的基本结构、晶体缺陷、固体的电子性质、固体的热性质以及固体的光学性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固体的基本结构和性质,理解固体科学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固体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固体物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晶体的缺陷类型及影响,固体的电子性质。
教学重点:晶体的基本结构,固体的热性质和光学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晶体模型,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晶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晶体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讲解晶体的基本结构,如晶胞、晶格等。
(2)通过实例分析晶体缺陷的类型及对固体性质的影响。
(3)讲解固体的电子性质,如能带理论、导电性等。
(4)介绍固体的热性质和光学性质,如热传导、光的折射等。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固体》2. 内容:(1)晶体的基本结构(2)晶体缺陷(3)固体的电子性质(4)固体的热性质(5)固体的光学性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晶体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列举三种晶体缺陷,并说明其对固体性质的影响。
(3)解释固体的电子性质,如能带理论、导电性等。
(4)阐述固体的热性质和光学性质。
2. 答案:见教材和课堂笔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1)研究新型固体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2)探讨固体物理学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如半导体、光电子等。
(3)引导学生关注固体物理学的最新研究动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晶体缺陷的类型及对固体性质的影响。
2. 固体的电子性质,尤其是能带理论。
高二物理课《固体》优秀教案
高二物理课《固体》优秀教案有关高二物理课《固体》优秀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高二物理课《固体》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二物理课《固体》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固体热传导的特点;热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
2、了解不同的物体热传导的能力不同,学会区分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想象能力。
一、课前准备酒精灯、不同材料的细金属棒、凡士林、火柴、木夹、热水、烧杯、玻璃棒、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演示:同学们,你们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做的很好,老师为了表扬你们,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今天老师带了一个带把的不锈钢杯(或铝杯)中,现在我在里面装一点热水,请同学摸一摸杯壁、杯把。
有什么感觉?回答精彩的同学将会受到老师为他准备的一份小礼物。
2、引入课题。
(1)提问:为什么盛有热水的不锈钢杯的杯壁、杯把也是热的?热是怎样传到杯把上的?(引导学生作出假想)学生回答:是热水传到杯子上的。
(2)谈话:这些想法对不对?哪些物体也有这样传递热的本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出示课题:热传导(课件))(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热传导。
(1)谈话:首先我们来做第一个实验,现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两个三角架、一根铜丝、一盏酒精灯,还有凡士林,凡士林是一种什么物质有没有哪位同学知道的。
对,凡士林是一种润滑济,它的的特性是:温度比较低的时候具有黏稠性,温度比较高的时候会熔化,变成液体。
先把细铜丝放在支架上,留出加热部位,然后用火柴棒蘸取凡士林粘到铁棒上。
蘸的凡士林要一样多,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在大家动手做实验之前,我们用酒精加热实验的时候有哪些注意点呢?请学生回答:1、酒精灯里的酒精不能超过三分之二。
2、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
91固体教案(人教版选修3-3).doc
第九章体、液体和物态变化(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1. 了解固体的微观结构.会区别晶体和非晶体,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2. 了解材料科学技术的有关知识及应用,体会它们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 响. •课标解读1. 知道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2. 知道晶体和非晶体、单晶体与多晶体在外形和物理性质上的区别.3. 知道晶体的三个宏观特性,知道晶体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4. 了解品体的微观结构,并能用微观结构的理论解释品体的特性. •教学地位本节主要学习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微观结构以及区别和应用.本节知识在高考屮很少直 接命题.但学习本节知识可以了解材料科学知识及应用,对开拓学生视野,提高科学素质很 有 帮 助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图教9-1-1所示的是一些照片是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到的晶体材料表面图像,通过观 察、比较,可以看到这些材料都是由原子在空间排列而构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特征.那么 构成这些材料的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有什么共同特点?敘歩教法分析9.1固体明葆标分条解读咬“教法”教学助 教区*按方略涼校细解用“数需教案设计区*if图教9— 1 —1•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 1.阅读本节教材;今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步骤4: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总结用微观理论解释晶体特性U1. 基本知识 ⑴分类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石英、云母、明矶、食盐、味精、蔗糖等是晶体,玻 璃、蜂蜡、松香、沥青、橡胶等是非品体.⑵区别.思考判断(1)品体都有天然规则的几何形状.(X )U数材 自査自測步骤6:学生练习,完成【当堂双基达标】.自主导学(2) 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的一定是非晶体.(X) (3) 单品体和多品体都有确定的熔点.(V) 3. 探究交流铁块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铁块是非晶体吗?【提示】 金属虽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但属于晶体.[丸识2|晶体的微观结构 1. 基本知识 ⑴规则性单晶体的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按照各自的规则排列,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 (2)变化或转化在不同条件下,同种物质的微粒按照不同规则在空间排列,可以生成不同的品体,例如 石墨和金刚石.有些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非晶体,例如天然水晶熔化后再凝固成石 英玻璃.2 思考判断(1) 奩体内部的微粒都是按照各自的规则排列的.(V)(2) 石墨和金刚石的微观结构是相同的.(X) (3) 有些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晶体.(V) 3.探究交流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原子组成的,为什么石墨很软,而金刚石却很坚硬呢?【提示】 金刚石中碳原子的作用力很强,而石墨中的碳原子间的作用力很弱,所以金 刚石很aft 11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问题导思】1. 从有没有一定的规则的外形能否区别晶体和非晶体?2. 从有没有一定的熔点能否区别单晶体和多晶体?3・晶体的各向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1. 晶体、非晶体以及单晶体、多晶体的区别(1) 区别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方法是看有没有一定的熔点.(2) 区别单晶体和多晶体,一看形状,二看物理性质是否为各向异性. 2. 晶体的各向异性(1) 单晶体才具有各向异性,即不同方向上一些物理性质不同. (2) 各向异性表现出的不同方面① 云母、石膏晶体一导热性有显著的各向异性② 方铅矿晶体——导电性有显著的各向异性 ③ 方解石晶体——光的折射有显著的各向异性 ④ 立方形铜晶体一一弹性上有显著的各向异性特别提醒品体、卜品体的区分关键是看有无固定的熔点,单晶体「多晶体的区分关键是看有无规 则外形及物理性质是各向界性还是各向同性.卜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常见的金属材料都是多晶体 B. 只有非晶体才显示各向同性合作探 究区IC.凡是具有规则儿何形状的固体一定是晶体D.多晶体一定显75各向异性【审题指导】区别单晶体和多晶体看有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表现的物理特性;区别多晶体和非晶体看有没有固定的熔点.【解析】常见的金属材料都是多晶体,A正确:多晶体和非晶体都显示各向同性,B、D 错误;只有具有天然规则几何形状的固体是单晶体,C错误,故选A.【答案】A「规律总结I ------------------------------ 1判断晶体与非晶体、单晶体与多晶体的方法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方法是看其有无确定的熔点,晶体具有确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仅从各向同性或几何形状不能判断某一固体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区分单晶体和多晶体的方法是看其是否具有各向异性,单晶体表现出各向异性,而多晶体表现出各向同性.4 if稻应用1.如图9一1一1所示,四块固体中,属于晶体的是()明矶石英魔方塑料管图9-1-1A.明矶B.石英C.魔方D.塑料管【解析】明矶、石英为晶体,魔方(木)、塑料为非晶体.「•甜| 晶体的微观结构【问题导思】1.从微观结构上分析,单晶体为什么呈现出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和非晶体为什么呈现出各向同性?2.如何理解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3.同一种化学成分的物质,为什么有时会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1.对各向异性的微观解释如图9-1-2所示,这是在一个平面上晶体物质微粒的排列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沿不同方向所画的等长直线AB、AC. AD ±物质微粒的数目不同.直线上物质微粒较多,直线AD上较少,直线AC上更少.正因为在不同方向上物质微粒的排列情况不同,才引起晶体的不同方向上物理性质的不同.图9-1-22.对熔点的解释给晶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一部分微粒有足够的动能,克服微粒间的作用力,离开平衡位置,使规则的排列被破坏,晶体开始熔解,熔解时晶体吸收的热暈全部用来破坏规则的排列,温度不发生变化.3.有的物质有几种晶体的解释这是由于它们的物质微粒能够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例如碳原子按不同的结构排列可形成石墨和金刚石,二者在物理性质上有很大不同.口磷和红磷的化学成分相同,但白磷具有立方体结构,而红磷具有与石墨一样的层状结构.卜例囚(2013-宁德高二检测)关于石墨和金刚石的区别,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和金刚石是同种物质微粒组成的空间结构相同的晶体B.金刚石晶体结构紧密,所以质地坚硕,石墨晶体是层状结构,所以质地松软C.石墨与金刚石是不同的物质的微粒组成的不同品体D.石墨导电、金刚石不导电是由于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不同【审题指导】石墨是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距离较大,原子间的作用力比较弱,所以石墨质地松软,可以用来制作粉状润滑剂;金刚石中碳原子间的作用力很强,所以金刚石有很大的硬度,可以用来切割玻璃.【解析】由化学知识知道,石墨和金刚石是碳的同素异形体,其化学性质相同.它们的分子的空间结构不同,石墨中的碳原子排列为层状结构,层与层间距离很大,所以其质地松软;金刚石中的碳原子排列紧密,相互间作用力很强,所以其质地坚硬.显然A、C、D 错误,B正确.【答案】B应用2.(2013-杭州高二检测)有关晶体的微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同种元素原子按不同结构排列有相同的物理性质B.同种元素原子按不同结构排列有不同的物理性质C.同种元素形成品体只能有一种排列规律D.同种元素形成晶体可能有不同的排列规律【解析】同种元素原子可以按不同结构排列,即具有不同的空间点阵,物理性质则不同,如石墨和金刚石的物质密度、机械强度、导热性、导电性、光学性质等都有很大差别,所以B、D对,A、C错.【答案】BD|逊易错案例警示——不理解熔化过程的实质导致错误卜例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主要用于()A.破坏空间点阵结构,增加分子动能B.破坏空间点阵结构,增加分子势能C.破坏空间点阵结构,增加分子势能,同时增加分子动能D.破坏空间点阵结构,但不增加分子势能和分子动能【审题指导】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熔化过程吸收的热量用于破坏空间点阵结构,增加分子势能.【正确解答】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使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全部用来增加分子的势能,因为物体的内能是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所以晶体熔化吋的內能增大.因而,只有选项B正确.【易错剖析】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误认为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必升高,则分子动能一定增大,而误选A、C两项.【答案】B【备课资源】(教师用书独具)材料科学技术发展前景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总是与材料密切相关,从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人们采 用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到现在的新型材料,无不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至今,已发现的材料有30万种之多,并且还以每年5%的比率递增,新材料层出不穷、 琳琅满目,新材料主要包括新型金属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 料、光电子材料等.新型金属材料有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以及稀有金属.铝合金密度小,导电性好,可 代替铜用作导电材料.镁合金是制造直升飞机某些零件的理想材料.铁合金被誉为“未来的 钢铁”,可制造超音速飞机和宇宙飞船.稀有金属可改善合金性能,用于制造光电材料、磁 性材料、化工材料及原子能反应堆零件等.高分子合成材料是20世纪用化学方法制造的一种新型材料,有合成橡胶、塑料和化学 纤维等几类.合成橡胶耐高温、耐低温、耐油、耐腐蚀的性能好,一般用于制造火箭、导弹、 飞机的某些零件等.塑料的综合性能好,原料丰富,工艺简便,用作建筑材料、包装材料、 医用材料,用于交通运输、电器、家具、仪表零件等.化学纤维耐用廉价,稳定性高,强度 大,褶皱性好,一般用作服装原料,在工业、农业、国防上有广泛用途.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有工业陶瓷、光字纤维、半导体材料.新型工业陶瓷具有良好的耐 高温性、抗氧化性、耐腐蚀性和抗热冲击性,它强度高,耐磨损,可制造燃气轮机、磁流体 发电机的电极、高温燃料电池.光导纤维重量轻,通信容量大,传输性能好,广泛用于通信、 医疗、宇航、飞机、舰艇等工业和科学研究领域.半导体材料如碑化傢,处理信息能力比超 导体硅快10倍,用于制作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固态激光器.复合材料是由有机高分子、无机非金属和金属等材料复合而成,可分为结构复合材料和 功能复合材料.结构复合材料可根据受力要求进行选材设计及复合结构设计,用于宇航、航 空、电子电工、建筑、船舶、车辆、化工容器、管道、生活用品等领域.功能复合材料性能 优于一般功能性材料,已有压电、吸波、屏蔽、隐身、导电等功能的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 新能源技术、信息技术、航天技术及海洋工程等方面.光电子材料有光电子半导体材料、光纤和薄膜材料、液晶显示材料.它具有方向性、相干性、单有天然规则外形没有熔点色性和储能性等突出的优点,可用于制造高性能、小型化、集成化的光电子器件,并用于光通信、光计算、激光医疗、激光印刷、激光影视、激光受控热核反应、激光制导 等 •1. (2013-北京西城区高二检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像一个 透明的水蓝色的“冰块”,透过它游泳池中心内部设施尽收眼底.这种独特的感觉就源于建 筑外墙采用了一种叫做ETF 玖四氟乙烯和乙烯的共聚物)的膜材料.这种膜材料属于非晶体, 那么它具有的特性是()A. 在物理性质上具有各向同性B. 在物理性质上具有各向异性C. 具有一定的熔点D. 没有一定的熔点【解析】 由于水立方的材料属于非晶体,故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没有一定的熔 点,A 、D 正确.【答案] AD2. 甩某薄片一面涂上一层石蜡,然后用烧热的钢针接触它的反面,熔化了的石蜡呈椭 圆形,那么,这薄片是()A.非晶体B.多晶体C.单晶体D.无法判断 【解析】 熔化了的石蜡呈椭圆形,说明薄片在导热时表现各向异性,故确定薄片为单 晶体. 【答案】 c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物质:云母、食盐、蜂蜡、橡胶、铜,其中具有固定熔化温度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的有 ________・【解析】 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多晶体和非晶体均表现各向同性. 【答案】云母、食盐、铜蜂蜡、橡胶、铜双肚达标想处练生生互动 达“双标”交流学 习区I。
高二物理课《固体》优秀优质教案
高二物理课《固体》优秀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二章《固体》,内容包括:2.1固体的基本概念,2.2固体的微观结构,2.3固体的物理性质。
重点讲解晶体、非晶体和准晶体的特点,以及固体的弹性、塑性和脆性等物理性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固体的基本概念,掌握固体的微观结构和物理性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固体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固体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固体的微观结构,固体的物理性质。
难点:晶体、非晶体和准晶体的区别,弹性、塑性和脆性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晶体模型、非晶体样品、弹性球、塑料尺、玻璃棒等。
2. 学具:每组一份晶体模型、非晶体样品,每人一把塑料尺、一块弹性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晶体和非晶体样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固体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固体的分类。
3. 新课讲解:(1)晶体:介绍晶体的特点,展示晶体模型,让学生观察晶体的微观结构。
(2)非晶体:介绍非晶体的特点,展示非晶体样品,让学生了解非晶体的微观结构。
(3)准晶体:简要介绍准晶体的概念。
(4)固体的物理性质:讲解弹性、塑性和脆性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固体的物理性质。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固体的相关计算。
5. 随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固体2. 板书内容:(1)固体的基本概念(2)固体的微观结构1)晶体2)非晶体3)准晶体(3)固体的物理性质1)弹性2)塑性3)脆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简述固体的弹性、塑性和脆性。
(3)教材课后习题2、3、4。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固体的基本概念、微观结构和物理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方面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024年选修33《固体》教案
2024年选修33《固体》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选修33《固体》教材的第三章,详细内容包括:固体的基本概念、晶体结构和特点、非晶体结构及特点、固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固体的基本概念,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2. 学习晶体结构的特点,理解其物理性质与晶体结构的关系;3. 掌握固体的化学性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晶体结构的特点及其物理性质;2. 教学重点:固体的基本概念、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固体的化学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固体样品(晶体和非晶体)、显微镜、幻灯片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固体样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什么是固体?固体有哪些特点?”2. 基本概念:讲解固体的定义、分类(晶体和非晶体)。
4. 物理性质:讲解晶体物理性质与晶体结构的关系,通过例题讲解,加深理解。
5. 非晶体结构:介绍非晶体的特点,与晶体进行对比。
6. 固体的化学性质:讲解固体的化学性质,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固体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7.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固体的基本概念2. 晶体结构特点3. 晶体的物理性质4. 非晶体结构特点5. 固体的化学性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固体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2)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是什么?(3)举例说明晶体结构对其物理性质的影响。
(4)简述固体的化学性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固体的更多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晶体结构特点及其物理性质的关系;2. 实践情景引入,强化学生对固体化学性质的理解;3. 作业设计,确保题目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晶体结构特点及其物理性质的关系1. 晶体的基本结构:晶体的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形成具有周期性的空间点阵结构。
高二物理课《固体》优秀教案
高二物理课《固体》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二章《固体》,内容包括:2.1固体的基本概念;2.2固体的微观结构;2.3固体的物理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固体的基本特点,掌握固体的微观结构和物理性质,为后续学习固体物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固体的基本概念,掌握晶体的微观结构及其对固体性质的影响,理解固体的物理性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固体物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固体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固体的微观结构,晶体的物理性质。
教学重点:固体的基本概念,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固体的物理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晶体模型,非晶体样品。
2. 学具:笔记本,教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晶体和非晶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两者的区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固体的基本概念,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引导学生了解固体的微观结构。
3. 知识讲解:a. 固体的基本概念:固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b. 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晶体具有有序的微观结构,非晶体无序。
c. 固体的物理性质:晶体具有各向异性,非晶体具有各向同性。
4.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晶体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等,让学生了解固体物理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例题讲解:讲解晶体物理性质的相关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固体的基本概念2. 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3. 固体的物理性质4. 晶体物理性质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b. 列举三种固体的物理性质,并说明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固体的基本概念和物理性质掌握较好,但在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时,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固体物理教案第3次课
第 3 次 课教学目的:掌握原胞、基矢和布拉伐格子的基本概念;掌握简立方、面心立方、体心立方晶格原胞特点以及基矢的表示; 理解复式晶格结构及其表示教学内容:§1.2 晶格的周期性重点难点:简立方、面心立方、体心立方晶格原胞特点以及基矢的表示;复式晶格结构及其表示§1.2 晶格的周期性1 晶格周期性的描述 — 原胞和基矢—— 晶格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周期性,可以用原胞和基矢来描述 (1)原胞:一个晶格中最小重复单元(体积最小)如图XCH001_011所示。
(2) 基矢:原胞的边矢量。
三维格子的重复单元是平行六面体,是重复单元的边长矢量(3) 单胞(结晶学元胞):为了反映晶格的对称性,常取最小重复单元的几倍作为重复单元。
特点:单胞的边在晶轴方向,边长等于该方向上的一个周期。
代表单胞三个边的矢量称为单胞的基矢。
基矢: 表示单胞的基矢。
在一些情况下,单胞就是原胞,而在一些情况下,单胞不是原胞。
简单立方晶格 — 单胞是原胞321,,a a a c b a,,面心立方晶格 — 单胞不是原胞例如面心立方晶格,如图XCH001_013所示。
原胞基矢:——原胞的体积:单胞基矢:——单胞的体积: 2 简单晶格简单晶格中,某一个原胞只包含一个原子,所有的原子在几何位置和化学性质上是完全等价的。
碱金属具有体心立方晶格结构;Au 、Ag 和Cu 具有面心立方晶格结构,它们均为简单晶格。
1)简单立方晶格(Simple Cube )原胞为简单立方晶格的立方单元。
基矢: 如图XCH001_012所示原胞体积: —— 原胞中只包含一个原子晶胞中,顶角的原子可视为8个立方单元所共有,故8×1/8=1。
2)面心立方晶格 (fcc )如图XCH001_013所示,八个顶角上各有一个原子,六个面的中心有6个原子故称面心立方。
由立方体的顶点到三个近邻的面心引三个基矢 ,,,a ai b aj c ak ===123()2()2()2aa j k aa k i aa i j =+=+=+332141)(aa a a V =⨯⋅=3)(a c b a V =⨯⋅=ka a j a a i a a===321,,3321)(a a a a V =⨯⋅= 321,,a a a基矢:原胞体积:—— 原胞中只包含一个原子晶胞8×1/8+6×1/2=4,体积为a 3,故原胞只含一个原子。
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3 《固体》教学设计
《固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说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及区分方法。
2.能说出单晶体与多晶体的区别。
3.了解晶体结构的认识过程,知道晶体微观结构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晶体和非晶体,单晶体和多晶体的特点、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知 1.认识晶体和非晶体2.回顾初中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1.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固体的分类,初步建立晶体和非晶体的概念。
2.回顾旧知,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建立新知识的连接。
1.从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出发,认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加强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获得物理学习的成就感。
2.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加强概念的深入理解。
新课教学晶体与非晶体1.问题一:观察晶体和非晶体的外观,这两类固体物质的外表有什么不同?2.实验:在云母片和玻璃片上融化石蜡的实验问题二:在云母片和玻璃片上分别涂上一层很薄的石蜡,然后用烧热的钢针去接触云母片及玻璃片的另一面,石蜡熔化,如图,那么你看到的现象及得出的结论是什么?1.通过观察初步建立晶体和非晶体在外观上的区别,即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形状,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
(天然形成)2.通过实验,明确晶体具有各向异性,非1.引导学生观察晶体和非晶体的外观,认识到晶体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形状,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
2.通过实验感知各项同性、各向异性的概念。
3.小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与联系晶体具有各向同性。
3.通过小结,建立本节知识体系。
单晶体与多晶体1.给出单晶体与多晶体的概念:明确多晶体的形成过程,从而理解多晶体的特性:①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②各向同性;③有固定的熔点。
1.了解多晶体的形成过程,从而理解其特性。
1.认识单晶体和多晶体的特点和区别。
晶体的微观结构1.问题三:下图表示在一个平面上晶体物质微粒的排列情况.如何从晶体的微观结构理解晶体的各向异性?在不同方向上物质微粒的排列情况不同,才引起晶体的不同方向上物理性质的不同.1.从微观结构层面理解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 次 课
教学目的:掌握原胞、基矢和布拉伐格子的基本概念;掌握简立方、面心立
方、体心立方晶格原胞特点以及基矢的表示; 理解复式晶格结构及其表示
教学内容:§1.2 晶格的周期性
重点难点:简立方、面心立方、体心立方晶格原胞特点以及基矢的表示;复
式晶格结构及其表示
§1.2 晶格的周期性
1 晶格周期性的描述 — 原胞和基矢
—— 晶格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周期性,可以用原胞和基矢来描述 (1)原胞:一个晶格中最小重复单元(体积最小)
如图XCH001_011所示。
(2) 基矢:原胞的边矢量。
三维格子的重复单元是平行六面体,是重复单元的边长矢量
(3) 单胞(结晶学元胞):为了反映晶格的对称性,常取最小重复单元的几倍作
为重复单元。
特点:单胞的边在晶轴方向,边长等于该方向上的一个周期。
代表单胞三个边的矢量称为单胞的基矢。
基矢: 表示单胞的基矢。
在一些情况下,单胞就是原胞,而在一些情况下,单胞不是原胞。
简单立方晶格 — 单胞是原胞
321,,a a a c b a
,,
面心立方晶格 — 单胞不是原胞
例如面心立方晶格,如图XCH001_013所示。
原胞基矢:
——原胞的体积:
单胞基矢:
——单胞的体积: 2 简单晶格
简单晶格中,某一个原胞只包含一个原子,所有的原子在几何位置和化学性质上是完全等价的。
碱金属具有体心立方晶格结构;Au 、Ag 和Cu 具有面心立方晶格结构,它们均为简单晶格。
1)简单立方晶格(Simple Cube )
原胞为简单立方晶格的立方单元。
基矢: 如图XCH001_012所示
原胞体积: —— 原胞中只包含一个原子
晶胞中,顶角的原子可视为8个立方单元所共有,故8×1/8=1。
2)面心立方晶格 (fcc )
如图XCH001_013所示,八个顶角上各有一个原子,六个面的中心有6个原子故称面心
立方。
由立方体的顶点到三个近邻的面心引三个基矢 ,
,,a ai b aj c ak ==
=123()2
()
2
()2
a
a j k a
a k i a
a i j =
+=+=+33214
1)(a
a a a V =⨯⋅=
3)(a c b a V =⨯⋅=
k
a a j a a i a a
===321,,3321)(a a a a V =⨯⋅= 321,,a a a
基矢:
原胞体积:
—— 原胞中只包含一个原子
晶胞8×1/8+6×1/2=4,体积为a 3,故原胞只含一个原子。
3)体心立方晶格 (bcc )
体心立方:除顶角上有原子外,还有一个原子在立方体的中心,故称体心。
就整个空间的晶格来看,完全可把原胞的顶点取在原胞的体心上。
这样心就变成角,角也就变成心。
如图XCH001_014所示。
由立方体的中心到三个顶点引三个基矢: 基矢:
原胞体积
—— 原胞中只包含一个原子
晶胞8×1/8+1=2,体积为a 3,故一个为a 3/2。
3 复式晶格
—— 复式格子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等价原子。
1) 一种是不同原子或离子构成的晶体,如:NaCl 、CsCl 、ZnS 等; 2) 一种是相同原子但几何位置不等价的原子构成的晶体,如:具有金刚石结构的C 、Si 、Ge 以及具有六角密排结构的Be 、Mg 、Zn 等;
3) 复式格子的特点:不同等价原子各自构成相同的简单晶格(子晶格),复式格子由它们的子晶格相套而成。
)(2)(2
)
(2321j i a a i k a a k j a a
+=+=+=3
3214
1)
(a a a a V =
⨯⋅=
321,,a a a )
(2)
(2
)
(2
321k j i a a k j i a a k j i a a
+-=+-=++-
=3
3212
1)(a a a a V =⨯⋅=
NaCl由Na+和Cl-结合而成,如图XCH001_009所示,是一种典型的离子晶体,Na+构成一个面心立方晶格;Cl-也构成相同的一个面心立方晶格。
两个面心立方子晶格各自的原胞具有相同的基矢,由它们相套形成NaCl复式晶格,如图XCH001_009_01
所示。
CsCl结构是由两个简立方的子晶格彼此沿立方体空间对角线位移1/2 的长度套构而成。
如图XCH001_010_01所示。
立方系的硫化锌
(ZnS):硫和锌分别
组成面心立方结构的
子晶格而沿空间对角
线位移 1/4 的长度
套构而成。
如图
XCH001_044所示。
4)复式格子的原胞
相应简单晶格的原胞,一个原胞中包含各种等价原子各一个。
六角密排晶格的原胞基矢选取,如图XCH001_015所示,
一个原胞中包含A 层和B 层原子各一个,共两个原子。
4
晶格周期性的描述 —— 布拉伐格子
简单晶格,任一原子A 的位矢
:
如图XCH001_045所示是二维晶格原子A 的位矢: 2132a a R l
+=
图XCH001_045_02所示的三维格子,A 原子的位矢:3213a a a R l
++=
对于复式晶格:任一原子A 的位矢l R
:如图XCH001_008所示 ⋯
⋯=+++=3,2,1,332211αa l a l a l r R a l
其中:a r 是原胞中各种等价原子之间的相对位移。
例如:对于金刚石晶格,面心立方位置(绿色标记)的原子B 的位置: 332211a l a l a l ++
对角线原子(红色标记)的位置:
332211a l a l a l
+++τ, 其中τ 是沿对角线1/4位移
因此可以用332211a l a l a l
++
表示一个空
3
32211a l a l a l R l ++
=
间格子,一组332211a l a l a l
++的取值可以囊括所有的格点。
布拉伐格子:由332211a l a l a l
++确定的空间格子;
晶体可以看作是在布拉伐格子(Lattice )的每一个格点上放上一组原子(Basis 基元)构成的。
简单晶格 —— 基元是一个原子 复式晶格 —— 基元是一个以上原子
作业:补充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