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识字6 古对今》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 识字6 《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识字6 《古对今》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读懂《古对今》这篇课文,掌握关键词语的发音和意义。
–能正确书写《古对今》中出现的关键字。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的关键字,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对比和归纳。
3.情感目标:–通过对《古对今》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能够准确理解《古对今》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的发音和意义。
–能够正确书写《古对今》中出现的关键字。
•教学难点:–能够简单对比古代和现代生活方式,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准备1.课件: 教材《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播放器,图片素材。
2.教具: 黑板、彩色粉笔、教学挂图、课件PPT、生词卡片。
3.其他: 教师提前准备好教案、学生复印好课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呈现“古对今”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和现代的一些差异。
•播放古代与现代生活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两者的不同之处。
2. 学习课文•讲解课文《古对今》内容,重点介绍生词和重点词语的意思和发音。
•带领学生跟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文化传承之美。
3. 认读生字词•布置学生认读《古对今》中出现的生字词任务,鼓励学生互助学习。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认读,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掌握正确的发音。
4. 词语拼音与书写•练习《古对今》相关生字词的拼音和写字,巩固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认知和书写能力。
•让学生相互检查书写的准确性,及时纠正错误,强化学生的书写习惯。
5. 拓展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情景,对比古代和现代的生活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者的不同点。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示他们的观点和总结,促进学生互相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发现如下问题: 1. 部分学生对一些生字词的理解仍存在困难,需要加强词义的解释和示范。
2. 学生在书写时有些马虎,下次要加强细致性,严格要求学生书写规范。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识字6 古对今教学设计
识字6 古对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字。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重点】字音教学的重点为“圆、严、寒”;书写指导的重点是“夕、语”;词语理解重点在“严寒、酷暑”。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PPT【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
2.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语”等7个字。
3.通过朗读儿歌,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谈话导入1.教师导入:同学们,上个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对韵歌》,你们还记得吗?谁来读一读?出示课件1:指名学生读一读。
教师过渡:《对韵歌》读起来真是朗朗上口,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山清水秀、桃红柳绿的美丽画面。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新的对韵歌——《古对今》。
出示课件2:2.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古”字放在田字格中)(板书:6 古对今)3.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由学生已熟背的对韵歌入手,将其带进新的学习情境中,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
)二、初读韵文,识字学词1. 教师引导:学习《古对今》这首对韵歌,我们又会看到怎样的画面呢?请你先来听老师读一读吧。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
出示课件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听过之后的感受:你觉得这首对韵歌听上去怎么样?预设:好听;有节奏,押韵。
2.学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要求:请你翻开课文第56页,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不会读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分节检查认读,随文识字学词。
(1)学习第一小节。
全班齐读、指名读带拼音第一小节。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第6课《古对今》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第6课《古对今》教学设计《古对今》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读“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夕、李、香”4个字,重点写好“夕”。
2.认读词语“严寒、酷暑、和风、细雨、朝霞、夕阳”,联系实际并借助图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朗读、背诵对子歌的第一、二小节,感受课文展现的自然之美,和谐之美。
【教学重点】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认读词语“严寒、酷暑、和风、细雨、朝霞、夕阳”,联系实际并借助图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课文展现的自然之美,和谐之美。
【教学准备】字卡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了解规则,游戏导入。
游戏1:动作对对碰。
师:小朋友们,你们玩过“动作对对碰”的游戏吗?游戏规则是老师说一个词,你们做出和它意思相反的动作。
(比如:老师说右手,你们举左手。
)师:大家的反应可真快,如果换成“词语对对碰”,敢不敢挑战?游戏2:词语对对碰,引出新韵文。
师:你们能给“古”和“今”组个词吗?预设:古今。
引导发现“古”和“今”是一对反义词,“古”指古代,“今”指现在。
2.板书课题,随文识字。
(1)齐读课题,指导书写“古”。
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观察书写注意点:第一笔宜长,“口”注意上大下小。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随文指导学习“古”字,将书写指导分散进行,防止集中书写造成学生小肌肉群的疲劳。
二、整体感知1.听读任务(1)听老师范读,字字入目,声声入耳。
(2)听读时,注意听停顿。
2.集中识字小朋友们听得好认真啊!为了更好地感受对对子的美,让我们一起把课文的生字新词学会吧。
(1)出示课文中要求会认的字,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
① yuán yán hán kù shǔ方圆严寒酷暑② liáng chén xì秋凉早晨和风细雨③ zhāo xiá xī yáng朝霞夕阳杨树(2)小朋友们,这么多的生字宝宝,我们怎样才能记住它们呢?请小朋友们借着拼音读一读这些字,想一想你们有哪些记住生字的好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语文《识字6 古对今》优质课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语文《识字6 古对今》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分析“识字6 古对今”是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一篇课文,内容主要围绕古代和现代的一些事物进行对比,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对比能力。
通过这篇课文,学生可以认识到一些古代和现代文化的差异和联系。
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和现代文化的一些区别和联系;•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比思维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
二、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标题:《识字6 古对今》•主题词:古对今•目标:了解古代和现代文化的对比•关键词:传统、现代、变化、联系三、教学过程及反思1. 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古代和现代的一些事物,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2.学习内容呈现:–共同阅读课文,并进行重点解析古代和现代文化的对比部分。
3.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古与今的不同之处,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
4.互动游戏:–设计互动游戏,让学生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5.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古代和现代文化差异的小短文。
2. 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重点是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文化,让学生了解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得到提升,但需要注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互动。
四、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到古代和现代文化之间的联系和不同,培养了对比和分析能力。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为他们打开了解更广阔世界的窗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思考和表达。
以上是针对新部编版一年级下语文《识字6 古对今》的优质课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
一、教学目标
•能够掌握识字6《《古对今》中的生字词。
•能够理解古代与现代的对比。
•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古今生活差异。
二、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这里列出具体生字词)。
•理解古今生活对比。
三、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古今生活对比并用语言表达。
四、教学准备
•课本《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
•粉笔、黑板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
1.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古代与现代的生活差异。
第二部分:学习新知
1.逐个教授生字词,并组织学生练习书写。
2.请学生读课文《古对今》,并进行师生对话,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古今对比之处。
第三部分:拓展延伸
1.让学生将古代与现代的生活对比写成小段落,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示各自对古今生活对比的理解。
第四部分:总结
1.整理学生的发言,总结古今生活对比的要点。
2.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完成课堂作业。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2.思考古代与现代生活的不同之处,并写一篇小短文。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引起学生兴趣?
•学生对古代与现代生活的认识是否有提升?
•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如何,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手段?
以上为《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的教学安排,希望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
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考虑到学生的层次差异、知识能力素质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和提升。
-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作业评价:
(1)作业批改: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关注学生对对仗句子的运用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作业点评: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将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3)鼓励学生:教师将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展示自己的对仗句子作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此外,我还需要在教学评价方面进行一些调整。我发现,仅仅通过提问和观察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还是不够的。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定期的测试,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对仗句子的掌握情况。同时,我也会更加注重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3.实验器材:本课内容不涉及实验,因此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确保有利于学生学习和互动。可以设置分组讨论区,以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同时,也可以设置实验操作台,以便进行实验教学。此外,还可以利用教室的墙面、黑板等空间展示学生作品、学习成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就感。
3.观察力与想象力:通过观察课文中的对仗句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善于观察、发现美的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
学情分析
考虑到本课《识字6.古对今》的内容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学情,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6 古对今》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6 古对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古代文字与现代文字的异同之处,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和语文水平。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字的兴趣,引导他们在课外了解更多有关古代文字的知识。
二、教学内容1.本节课主要教授《识字6 古对今》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字与现代文字的对照。
2.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介绍古代文字的特点和意义,引导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识字6 古对今》这篇课文的内容,理解古代文字与现代文字的异同之处。
2.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领悟古代文字的美感和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识字6 古对今》的教材和辅助资料。
2.教师准备好相关的课件或教具。
3.准备好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问题和引导材料。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可以通过简短的古代文字的介绍或故事,引起学生对古代文字的兴趣,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2. 学生导入学生齐读《识字6 古对今》这篇课文,教师带领学生轮流读课文,呈现给全班学生。
3. 课文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古代文字和现代文字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字识字的重要性,并与现代识字方法进行比较。
4. 互动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探讨古代文字的特点、演变和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观点。
5. 学生表演邀请学生自愿表演《识字6 古对今》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表演加深对古代文字的理解。
6. 总结反思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字对我们的影响和启示。
六、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复习课文内容,对古代文字和现代文字进行进一步对比。
2.要求学生调查古代文字的发展历程,撰写一份关于古代文字的介绍。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围绕《识字6 古对今》这篇课文展开,通过对古代文字与现代文字的对比,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字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他们对古代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案五篇
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案五篇6.古对今一、设计说明本课设计教学时,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字歌识字、字谜识字、故事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四、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认识“古对今”1.互动活动一:同学们,你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吗?如果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
我说什么,你们就跟我做相反的动作,明白吗?2.互动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
3.教师板书“古”和“今”,引言:你能用这两个字组词吗?(古代,今天)“古代”就是古时候,“今天”就是现在。
这两个字有什么关系?(意思相对)古人把这样的词写成了对子。
(板书“对”) 4.齐读课题,学习“古”字。
(1)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猜字谜:十张口。
)(2)描红写字。
(注意:上半部第一横要写长些;下半部的“口”字要想写得好,上面大来下面小。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引问:你发现了什么?(每句话里都有个“对”字。
)2.学生尝试读韵文,用横线画出“对”字前后的词语,读一读,认一认,不认识的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忙。
3.汇报找到了哪些相对的词语。
(1)课件出示课文中相对的词语 (指名领读、开火车认读、男女生齐读等。
)(2)你能找到这些相对的词语中的生字宝宝吗?请你动手圈画,正确读出字音。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六《古对今》【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六《古对今》(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对今》这篇文章的主题和要点;2.学习并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提升识字能力;3.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意思;4.通过诵读文本,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以下内容:1.PPT课件;2.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3.班级《语文》课本;4.学生参考书(笔、纸等)。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将PPT课件制作好,并准备好需要板书的内容。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教师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一篇古今对比的文章《古对今》。
然后再通过PPT让学生看图说话,让学生感知一下当下的生活方式和过去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通过这个活动引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学习生字词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文章中的生字词:握、台灯、树干、屋檐。
通过组词、拆字等方法,让学生理解这些生字词的意思,并掌握正确的发音和用法。
步骤三:阅读文章教师将文章分段,让学生小组内相互阅读,逐段理解文章的意思,并在黑板上标出重点段落。
然后,教师对每个段落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课文。
步骤四:理解文章主旨教师将文本主旨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出课文的主旨。
步骤五:诵读文本教师让学生逐句诵读,逐段背诵,逐篇熟读,让学生熟练掌握文章内容、语言特色以及表达技巧。
课后作业1.默写文章中的生字词,并注明意思;2.背诵文章;3.写一篇自己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活形态的感性认识更为深刻,增加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引发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同时,通过提高识字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识字《古对今》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识字《古对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
2. 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并能够通过绘画、表演等形式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1. 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
2. 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绘画、表演等形式表达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教材、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好课本、绘画工具等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0分钟)1. 教师先通过问答的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和想起与本课相关的知识。
2. 教师出示课件或者图片,让学生猜一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什么内容?Step 2 学习新知(20分钟)1. 教师先用自然拼读的方式教学生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
教师朗读词语,学生跟读并用手指指读,教师和学生一起读几遍。
2. 教师出示课文,带着学生一起读一遍课文,重点理解古代和现代的不同之处。
3.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古代,人们是用什么写字的?现在,我们是用什么写字的?”4.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巩固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子。
例如,完成课后习题,或者练习读写生字词等。
Step 3 拓展延伸(15分钟)1.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古代与现代的对比主题,例如古代与现代的交通方式、学校、生活等等。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表演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2. 学生进行展示,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Step 4 总结归纳(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 教师可以让学生背诵本节课的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Step 5 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以便巩固所学知识。
Step 6 课后延伸(可选):教师可以留一些拓展性的课后题目,让学生自主进行研究和探讨。
例如:“在古代和现代,人们生活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识字《古对今》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识字《古对今》教学设计第五单元识字2 6.古对今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会“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会“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借助图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等词语。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相关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谈话,激发兴趣1.师生谈话:同学们,你记不记得我们过春节时会在门上贴什么吗?对,是贴对联,谁能说一说春节时你家贴哪些对联?这些对联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后,今天我们学习对对子形式的识字。
2.板书课题,揭示本课特点。
本课的每一句中都有一个“对”字,“对”字前后分别是两种相对的事物,我们也可以叫它“对子歌”。
(课展示课文)3.齐读课题。
认读生字“古”。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2.指名读、开火车读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
4.再读课文,识词。
5.认读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三、再读课文,感知对子1.自读课文,遇到读得不熟的字或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或指定小组互读对子,全班交流正音。
3.各种形式读对子,直到读熟。
(1)师生交叉读。
(2)男女生对读。
(3)学生分三大组拍手赛读,优胜组集体表演读。
4.交流对子歌中的特点:(1)反义词对:古对今圆对方晨对暮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 (2)天气现象对: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 (3)植物和动物对:桃对李柳对杨莺歌对燕舞鸟语对花香 (4)课展示几种对子及相关图片。
5.背诵《古对今》,指名背,小组背、齐背。
四、指导写字,布置作业1.出示7个生字,指导书写。
识字6《古对今》教案(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6 《古对今》教学设计教学导航【写作背景】《古对今》是一首对韵歌。
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自然之美。
课文共有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
三段韵文,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学目标】1. 会认“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3.通过观察图画、对对韵歌识字。
4.通过朗读、认识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词语。
5.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重点】字音教学的重点为“圆、严、寒”;书写指导的重点是“夕、语”。
【教学难点】词语理解重点在“严寒、酷暑”。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1.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共同学习第6课《古对今》。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6古对今)二、自主学习,尝试练习1.出示12个词语(课件出示词语):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字音读正确。
古一今圆一方严寒一酷暑春暖一秋凉晨一暮雪一霜和风一细雨朝霞一夕阳桃—李柳—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2.小组合作学习: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的读音不容易发准,要注意的,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再一块儿读一读。
3.指导读词语。
指名读,相机正音。
注意“暑、晨、朝”都是翘舌音;“圆、严、寒”都带有前鼻韵母“an”,“凉、杨”都带有后鼻韵母“ang”。
开火车读,齐读。
4.识记生字: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鼓励一字多法,一法多用。
定位联想:“暑、酷、晨、霞”等笔画多的字,可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采用定位联想的方式,让学生整体记忆,不作字形分析。
熟字加减:其他笔画少的合体字可采用熟字加减的方法:如“圆、凉、细”可以采用熟字加一加的方法记忆;“夕”采用减一减的方法识记:“多”减一半。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读字词:“古”、“对”、“今”。
2.理解词语“古对今”的意义。
3.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古代与现代之间的联系的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1.“古”与“今”字词的认读。
2.体会“古对今”的意义和核心内容。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图片、玩具等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准备纸笔,或草稿本。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利用图片或教具向学生展示“古”和“今”字,并询问学生是否认识这两个字。
2.解释“古对今”这个词语的意义。
第二步:学习识字1.通过书本或课件展示“古对今”字词,帮助学生认读字词。
2.操练“古”、“对”、“今”字词的写法。
第三步:巩固练习1.让学生在纸上或草稿本上写“古对今”,并能够朗读出来。
2.引导学生通过造句等方式巩固记忆。
第四步:拓展活动1.讨论“古对今”意味着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和现代的不同之处。
2.利用故事、图片等教具,帮助学生体会“古对今”这个概念。
第五步: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古对今”字词的意义。
2.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巩固词语记忆。
五、教学延伸1.可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代与古代物品,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古对今”概念的理解。
2.鼓励学生在日常交流中使用“古对今”这个词语,增强记忆。
六、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古对今”这个词语?七、教学评估1.课后布置相关练习作业,检查学生对“古对今”字词的掌握情况。
2.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
八、教学反馈1.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需求。
2.根据学生反馈进行教学调整,不断完善教学设计。
以上是针对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开展相关教学工作。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 《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 《古对今》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了解古代生活和现代生活的一些差异。
2.通过识字,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比较能力。
二、教学重点1.本节课的重点是教会学生认读生词,理解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对比差异。
2.帮助学生掌握对生活的观察和对比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升思维能力。
2.让学生理解古代和现代生活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四、教学准备1.板书:古对今2.教具:图片、课文分段、复印件、笔和本子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中的物品是属于古代还是现代,引入本课的主题。
2. 学习识字(10分钟)老师板书“古对今”,教学生认读这两个字,并讲解课文中的生字。
3. 教学内容(20分钟)1.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老师解释生字词语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让学生捋清课文的大意,掌握古代和现代生活的不同之处。
4. 启发思考(15分钟)老师带领学生思考古代和现代的生活方式,引导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5. 操练与表演(20分钟)学生分组,模拟对比古代与现代生活情景,展示给全班同学。
6. 总结(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古代与现代对比的概念。
六、作业1.背诵课文,熟记生字词语。
2.想一想,写一篇关于古代生活和现代生活差异的小短文。
七、板书设计•古对今八、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了图片和课文,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的生活差异,提升了他们的语文阅读和思辨能力。
但在教学中应更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以提升课堂互动性。
以上是关于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 《古对今》的教学内容,希朇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对今》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古代和现代生活的一些差异和联系。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培养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对今》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的读写。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课件等。
3.课前准备:备课教师需要熟悉课文内容,准备好相关教学素材。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古对今》,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古代和现代有什么不同吗?”2.学习课文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古对今》,并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含义,让学生理解整个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词语学习教师呈现生字词,让学生读音、书写,并加深记忆。
4.讨论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你觉得古代和现代有哪些相同之处?”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交流。
5.活动设计设计小组活动或绘本阅读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对《古对今》的理解和感受。
6.总结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体验、思考古今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五、课后作业1.默写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代和现代生活的一些不同点。
六、板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课文《古对今》•词语学习•活动设计•课后作业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同时,反复强调生字词的记忆和运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对今》的教学内容,希望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古代和现代生活的不同之处,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教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了解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差异
•培养学生对古代生活的好奇心和兴趣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基本认知
二、教学重点
•了解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差异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基本理解
三、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古代生活的特点以及与现代生活的对比
四、教学准备
•教材: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教具: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古代生活和现代生活的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生活的好奇心。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
•让学生听读课文,重点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步:分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差异,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第四步:课文朗读(10分钟)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第五步:练习与巩固(15分钟)
•老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第六步:拓展延伸(10分钟)
•带领学生了解更多有关古代生活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六、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和差异。
七、家庭作业
•让学生回家通过阅读有关古代生活的书籍或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
本教案设计以《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为教材依据,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差异,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认知。
希望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欣赏古代文化的魅力。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识字6 古对今》优质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识字6 古对今》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认读教材中出现的生字词。
–能够理解《识字6 古对今》的故事内容。
–能够通过学习识字和古对今的方式,提升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2.能力目标:–能够独立学习和掌握一些生字词的拼音和意义。
–能够听、说、读、写一些生字词和句子,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增强学生对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 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
2. 《识字6 古对今》的故事内容理解。
难点: 1. 结合古代与当下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启发学生思考古代对当代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本。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投影仪。
3.辅助工具:生字词卡片、故事图片、故事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看一幅古代与现代生活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有何不同?是否存在相似之处?”2. 学习和讨论1.引导学生认读新的生字词,并让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2.以故事《识字6 古对今》为例,讲解古代与现代的差异,引导学生探讨古代的文化如何影响到现代生活。
3. 拓展活动让学生分组,自行寻找古代与现代对比的资料、图片或故事,并在班级分享交流。
4. 总结总结古代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新的生字词,学习了《识字6 古对今》的故事内容,培养了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并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识字《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识字《6.古对今》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6.古对今》中的文字。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古对今”这一主题。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简短的表达。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古对今”主题。
•难点:理解“古对今”这一概念,进行简单的情境表达。
三、教学准备1.课文《6.古对今》的教材及课件。
2.单词卡片和图片卡片。
3.板书及彩色粉笔。
4.情景教学的小道具和模型。
5.MP3音频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古对今”是什么意思。
2. 学习新课•在师生互动中,一起读课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朗读。
3. 生字识记•教师精讲生词注解,学生课外拓展词语。
4. 课文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讨论“古对今”在生活中的体现。
5. 课文活动•进行小组活动或者情景模拟,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或绘画。
6. 归纳总结•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体会“古对今”。
五、课后拓展1.让学生通过绘画或写作,展示他们对“古对今”这一主题的理解。
2.带着问题去实践,观察生活中的古与今之间的对比。
六、教学反思•教师及时记录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亮点,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七、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表现、课后作业以及拓展活动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古对今”的理解和语文能力的提升。
八、家校联系•发放家长通知,让家长了解本次课程内容,鼓励家长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讨论“古对今”情景。
以上就是本次《6.古对今》识字教学设计的范例,希望能为您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如果需要进一步的教学指导,请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古对今文本分析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
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用写意画的方式展示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
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
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字。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教学重点字音教学的重点为“圆、严、寒”;书写指导的重点是“夕、语”;词语理解重点在“严寒、酷暑”。
课时安排2课时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字。
2.将对韵歌读正确、读流利。
正确认读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玩“反义词对对碰”的游戏。
如我说“前”,你说“后”;我说“左”,你说“右”;我说“高兴”,你说“伤心”;我说“难过”,你说“高兴”。
师生互动玩游戏,比一比谁说得快。
2.教师谈话,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师:词语对对碰,字数相同,词义相同或相对,可真有意思!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词语对对碰的课文——《古对今》。
(1)哪位同学知道“古”和“今”的意思?(指名说,教师提示:“古”指古代,“今”指现在,“古”和“今”是一对意思相对的词)“古”和“今”意思相对,古人把这样的词写成对子。
(2)师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学生借助拼音拼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
2.(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自主拼读,同桌互读互纠。
fānɡyuányánhánkùshǔqiūliánɡzǎochén方圆严寒酷暑秋凉早晨xìyǔzhāoxiáxīyánɡyánɡshù细雨朝霞夕阳杨树注意:“晨、暑、朝”都是翘舌音;“圆、严、寒”都带有前鼻韵母ɑn,“凉、杨”都带有后鼻韵母ɑnɡ。
3.去掉词语的拼音,学生自由认读;再去掉没加色的汉字,同桌互读。
4.识记字形。
(1)字源识记。
简体字金文字义寒一个人在一间屋子里,光着脚站在两块冰上,说明天气很冷;他在旁边放了稻草取暖,但是仍无法御寒。
朝太阳从草丛中升起,而残月还未消失。
(2)字谜识记。
◇多减一半——夕◇“亚”字多条小尾巴——严◇记者站在太阳下——暑◇辰时日在上——晨(3)熟字加偏旁识记:员+囗=圆京+冫=凉田+纟=细告+酉=酷(4)创编儿歌识记:有木杨树青,有水汤鲜美,有土场地广,有手叶飞扬。
(5)图文结合识记:(课件出示冰天雪地、杨柳图)学生观察图片,教师出示词语“严寒、杨柳”,认读“严、杨”;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姓氏认读。
(6)创设语境识记。
生1:无论严寒还是酷暑,语文老师每天都会提前三十分钟到学校。
生2:无论朝霞还是夕照,无论细雨还是狂风,大自然的风景永远美丽。
(7)组词巩固识记。
杨(杨树)(白杨)(杨柳)霞(晚霞)(云霞)(红霞)凉(凉快)(凉风)(凉水)细(细小)(细心)(仔细)晨(早晨)(晨风)(晨光)朝(朝气)(朝阳)(朝夕)(8)在学生能背诵的基础上,可以在对韵歌中隐去熟字,让学生利用定位联想的方法,认读余下的词语:严寒、酷暑、和风、细雨、朝霞、夕阳、鸟语、花香。
5.多种形式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三、指导书写,巩固提升过渡:经过合作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12个生字,还会流利地读对韵歌了。
下面的7个字,你会正确、美观地书写吗?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并口头组词,看谁组的词语多。
2.(课件出示生字的动漫笔顺)引导学生观察字形、间架结构,再合作分类。
(“古、李、香”为上下结构的字,“细、凉、语”为左右结构的字,“夕”为独体字。
)注意:引导学生把握同一类字的书写规律与不同点。
3.指导分类写字,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上下结构。
首横宜长,“口”上宽下窄。
上下等宽。
“木”的竖要短,写在竖中线上,撇、捺舒展且收笔低于竖;“子”的弯钩与“木”的竖正对,重心才平稳。
上部舒展,包住下边。
“禾”的竖要短,写在竖中线上,撇、捺舒展且收笔低于竖;“日”要与“禾”的竖正对。
左部提有力,过横中线;右部“京”的首点和竖钩的竖相对,两点左右相对。
左窄右宽,顶部左高右低。
“田”第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讠”的点和横折提的折段正对;“五”最后一笔横长,大部分写在横中线上,“口”的首竖在竖中线上。
夕撇和横撇的撇段基本平行,注意倾斜角度。
横撇的横段要短,点在撇和横撇的连接点的下面。
4.学生描红、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交流评议,教师选出最佳书写作品,利用投影仪展示并集体点评,点评指向关键笔画和关键部件,然后学生再练写。
6.鼓励学生用生字和熟字组成常用词,读读写写。
古今古人凉风凉水细小细心夕阳前夕李子李花语气耳语香气花香四、课堂回顾,作业设计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时所学知识。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学生交流)对啊,这节课,我们用多种方法认识了很多生字,还会读对韵歌,收获真多啊!2.同桌或小组合作说一说某些字词的近义或反义字词。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2.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朗读、背诵对韵歌;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读一读,找朋友。
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然后,教师将词语卡片发给学生并出示对应图片,说:“它的朋友在哪里?”拿着对应词语卡片的学生走上来说:“它的朋友在这里。
”并双手举起图片和词卡,领读词语三遍。
圆球严寒酷暑凉风清晨朝霞杨树夕阳和风细雨2.指名在黑板上的田字格内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汉字并口头组词。
3.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4.多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选出“朗读之星”。
(1)师生对读,师读前半句,生读后半句;然后交换读。
(2)集体拍手读、同桌对读、齐读。
(3)师生评选出“朗读之星”,并让其当小老师领读,其余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音韵美、节奏美。
二、朗读课文,想象画面1.学生自读课文,同桌互读互听互评。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节奏、韵律,教师指导朗读。
(1)读正确。
(课件出示早晨、朝霞、暮色、夕阳等图)学生说说图片上的景色,随机出示“晨、暮、朝霞、夕阳”等词语,让学生认读;再让学生观察插图后说话,想象并描述春天的情景,随机出示“和风、细雨、柳树、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等词语,学生认读。
在此基础上,学生自由读。
(2)读出节奏、韵律。
在学生读正确后,教师示范读第1节,读出节奏,让学生模仿着读。
接着,学生拍手读,学着老师的样子读出节奏。
然后请学生关注第2、4、6、8、10、12行的最后一个字“方、凉、霜、阳、杨、香”,分别说说它们的韵母是什么,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这几行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有ɑnɡ,读起来更有韵律。
(3)指导划分朗读节奏,感受对韵歌的韵律。
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圆对方。
雪对霜。
柳对杨。
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春暖/对/秋凉。
朝霞/对/夕阳。
鸟语/对/花香3.多种形式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小组内互背互纠。
其后指几对同桌上台表演读,读出韵律和节奏。
三、重点探究,感受美好1.学习第1节:气势之美。
(1)(课件出示句子)古对今,圆对方。
①指名朗读,画出反义词。
(古——今;圆——方。
)②思考:从古到今,从圆到方,这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时空。
)③拓展:出示一组词,如“正、明、清、上、前、好”,小组或同桌间按照“古对今,圆对方”的句式对出反义词。
如:正对反,明对暗,上对下,前对后。
(2)(课件出示句子)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
①指名朗读,画出反义词。
(严寒——酷暑;暖——凉。
)②(课件出示春暖花开、烈日当空、秋高气爽、冰天雪地图)学生观察图片,用一个词语描述图片内容。
③思考:这一句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时间。
)④引导学生明白:“严寒”与“酷暑”相对,其中“严”对“酷”,“寒”对“暑”;“春暖”与“秋凉”相对,其中“春”对“秋”,“暖”对“凉”。
(3)指名朗读后师生合作读。
2.学习第2节:自然之美。
(1)(课件出示句子)晨对暮,雪对霜。
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
①思考:这一小节主要写的是什么?(四季的物候。
)写了哪些物候?(风雨阳光、阴晴霜雪。
)②师生互说。
A.什么时候可以看“朝霞”?(早晨。
)夕阳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傍晚。
)B.“和风”和“微风、大风、狂风”中的哪个意思相近?(微风。
)“细雨”和“小雨、大雨、暴雨”中哪个意思相近?(小雨。
)(2)指名朗读,读得好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3.学习第3节:生命之美。
(1)指名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美景。
(2)(课件出示句子)桃对李,柳对杨。
①谁能说说“桃树、李树、柳树、杨树”在春天里的样子?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说。
②教师出示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桃、李、柳、杨”的特点。
(3)(课件出示句子)莺歌对燕舞,鸟语对花香。
①这一句话里藏着两个成语,你们能找出来吗?这两个成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莺歌燕舞”,黄莺唱歌,燕子飞舞;“鸟语花香”,鸟儿叫,花儿飘香。
这两个成语都是形容春天美丽的景象的。
)②引导学生明白:“莺歌对燕舞”中,“莺歌”与“燕舞”相对,其中“莺”与“燕”名词相对,“歌”与“舞”动词相对,十分工整。
③多媒体出示图片,欣赏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景象,感受生活的美好。
(4)多形式朗读: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全班拍手读。
4.朗读全文,练习背诵。
(1)动画展示和课文对应的图片,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说出对应的词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学生齐读全文。
(3)诵读游戏:“小手盖一半”。
游戏规则是用手将每行文字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盖上,进行对对子读课文。
(4)自由练习背诵,同桌互背。
四、实践活动,作业设计1.找对子。
给学生每人一张本课的词语卡片,让学生找到能和自己相对的词语,然后读一读。
2.收集对子,读背对子。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让学生上网或阅读课外读物,收集对子歌并背诵,比一比谁收集得多、背得多。
最后,将学生收集、背诵的对子摘录并打印成册,再请学生依据对子内容配上精美的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