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_郑明进
导
探
究
试
一
试
课件显示巴马科、上海、雅库茨克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的位置。学生讨论:2月份到以上三地旅游,你将会选择什么样的衣服才能适应当地的气候?(单衣单裤、毛衣毛裤、皮衣皮裤)讨论后,请学生上台用鼠标拖动作出选择,计算机给予评叛。接着显示三地气候直方图,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印证学生的感性认识。启发学生探究得出,纬度位置是形成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2、小组讨论式: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竟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发挥计算机所特有的信息处理优势及其交互性强的特点,将文字、图形等多种媒体综合在一起,实现人机交互,有利于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教学过程
3、密切联系生活。把抽象的地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四、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1、“问题解决式”教学。实施“问题解决式”教学,是新一轮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独特的作用。
新课程体系以课程标准为基础,倡导教材的多元化,使得教学内容极具开放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教材时,不拘泥于教材的编写,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创造性利用教材。
1、充分利用图像。充分利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气候直方图和景观图,使地理图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发展智能的重要载体。
2、精心设计活动。以学生“发现”和“探究”为核心,着力体现课改纲要中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理念。
议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作业设计方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是地球表面大气层中的温度、湿度、气压、风向等气象因素在较长时间标准上的平均值和统计规律。
气候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因素包括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地形地貌、海洋等。
了解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对于我们认识气候变化、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设计目标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对气候形成机制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境认识和气候珍爱认识。
三、设计内容1. 气候的定义和基本观点2.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地形地貌、海洋等3. 不同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机制4. 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四、设计步骤1. 学生自主进修:老师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自主进修气候的定义和基本观点。
2.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分成小组,探究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机制,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因素进行深入钻研。
3. 制作展板:每个小组根据钻研结果,制作展板展示所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4. 分组讨论:学生展示展板,进行分组讨论,交流不同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加深理解。
5. 撰写总结:学生撰写总结报告,总结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五、作业要求1. 撰写总结报告,包括气候的定义和基本观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机制、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2. 制作展板,清晰展示所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3. 小组讨论时积极参与,能够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 作业提交时间:XX月XX日。
六、评分标准1. 报告内容全面,结构清晰,逻辑性强,语言通顺,无语法错误。
2. 展板制作精美,内容准确,结构清晰,布局合理。
3. 小组讨论表现积极,能够理性交流,展示团队合作精神。
4. 作业提交及时,符合要求,无抄袭行为。
七、作业反馈老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阅,并给予详细的评判和反馈,鼓励学生在气候进修方面继续深入探究,提高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和理解。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②会通过读图分析影响我国的海陆因素。
2.过程与方法:①结合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季风气候成因示意图进行初步分析,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②结合生活体验及典型区域对比,举例说明气候的区域差异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图分析,增强学生的读图技能,养成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季风分布示意图和相关图表数据的分析。
【教学难点】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教学资源】教科书、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初课导入回顾上一节课内容,重温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降水的空间差异及我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与分布。
设问:我国的气候有什么特征?又为何会形成这样的气候特征呢?通过设问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一)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1.幻灯片展示《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提问: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是什么?总结:我国有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大气候特征。
那么,导致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有哪些?2.提示学生结合书本第39页的《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以及《山地的垂直变化示意图》,并分组讨论导致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有哪些,给予学生的自主讨论的时间,激发其主动性与积极性。
总结:我国南北跨纬度大,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光热越来越少,气温越来越低。
且我国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热力差异最显著。
地形也是影响我国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使得我国的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受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了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
这也是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我国的冬季风与夏季风1.幻灯片展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季风的形成》示意图,并提出问题:什么是季风?总结:季风是指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因季节变化而风向相反的风。
我国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热力差异最显著,它的形成是主要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公开课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候的定义和特征,知道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2. 使学生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 教学难点: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影响气候的因素。
2. 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候的多样性,引出本课主题。
2. 讲授新课:(1)气候的定义与特征:引导学生回顾气候的概念,强调气候是多年平均状况。
(2)纬度因素:分析纬度对气候的影响,如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
(3)海陆因素:探讨海洋和陆地对气候的影响,如沿海地区温和、内陆地区干燥。
(4)地形地势因素:讲解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如高山地区气温低、山谷地区气温高。
(5)洋流因素:介绍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如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6)人类活动:讨论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如工业化导致全球变暖。
3. 案例分析:以我国为例,分析我国气候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本组所研究的地区,分析其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归纳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并理解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五、课后作业1. 绘制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思维导图。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理解、分析能力及地理思维。
2. 评价方式: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考试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教学设计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气候的?
(3)结合我国地理特点,分析我国气候的形成原因。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达成共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影响气候因素的理解程度。
(二)讲授新知
1.教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讲解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洋流因素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结合实例,分析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如赤道地区因阳光直射,气候炎热;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气候温和等。
3.强调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如山脉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高原地区气候干燥等。
4.讲解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如墨西哥湾暖流对欧洲西部气候的温暖作用。
此外,学生在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方面有待提高。他们对地理信息的解读和处理能力相对较弱,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培养运用地图、气候资料等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议题表现出较高的关注,有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和责任感。
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气候影响因素,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连线题等,涵盖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提高对气候影响因素的理解。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提醒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导学案
一、导入
气候是地球表面大气的长期平均状态,是指某一地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天气状况。
而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很多,我们今天就来进修一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二、探究
1. 太阳辐射
太阳是地球上所有能量的源泉,地球表面的气候主要是通过太阳辐射来维持的。
太阳辐射的强弱会影响地球的温度,从而影响气候的变化。
2. 大气运动
大气运动是指大气中的气体在地球表面上的运动。
大气运动会带来风和降水,从而影响气候的变化。
例如,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等大气环流系统会影响气候的分布。
3. 地形地貌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不同,比如山脉、平原、河流等。
这些地形地貌会影响气候的分布和变化。
例如,山脉会阻挡气流,形成雨影区;而平原地带则容易形成暖湿气候。
4. 海洋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也是气候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海洋的温度、盐度和海洋流都会影响气候的变化。
例如,海洋表面的温度会影响气候的湿度和降水量。
5. 人类活动
人类的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比如,工业排放会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加,加剧举世气候变暖;大面积的森林砍伐会影响地表的反射和蒸发,改变气候模式等。
三、总结
通过以上的进修,我们可以看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运动、地形地貌、海洋和人类活动等。
这些因素互相作用,共同决定了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希望同砚们能认真进修,加深对气候影响因素的理解,为未来的进修和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课时18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气候要素——气温(1)影响气温的因素分析因素具体表现纬度因素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能多,气温高,日较差大,年较差小;纬度高,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能少,气温低,日较差小,年较差大海陆分布沿海:冬季降温慢,夏季升温慢,冬温夏凉,气温年较差小;内陆:冬季降温快,夏季升温快,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地形海拔地势高,气温低;地势低,气温高山地阻挡冷空气受阻、堆积,迎风侧气温更低,背风侧气温较高;暖空气受阻、堆积,迎风侧气温更高,背风侧气温较低封闭地形谷地、盆地等地形封闭,热量不易扩散,气温较高坡向山地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洋流暖流增温,寒流降温冬季风如距离冬季风源地越近,气温越低(2)造成两地气温差异因素的分析方法①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
②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
③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
④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岸的两地,则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
⑤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2.气候要素——降水(1)降水的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图示成因大气受热膨胀上升,水汽在高空冷却凝结迎风坡:暖湿空气被迫抬升,气温降低,饱和空气成云致雨。
背风坡:空气下沉,气温升高,降雨减少冷、暖气团相遇,暖气团上升,水汽冷凝暖湿空气围绕台风中心旋转上升特征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暴风、雷电在迎风坡产生降水,背风坡降水少持续的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小强度大,多为暴雨,且常伴有狂风、雷电,历时短分布主要在赤道地区,我国夏季的午后也会出现山地的迎风坡我国东部地区夏秋季节我国夏秋季节的东南沿海(2)影响降水的因素分析因素具体表现大气环流①气流上升易形成降水,如赤道低气压带;②风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易形成降水,如西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多;③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少;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易形成降水,如夏季风海陆位置深居内陆,大陆性强,降水少;位于沿海,海洋性强,降水丰富地形坡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类型平原利于水汽深入;盆地、谷地地形封闭,水汽难以进入;赤道附近地势高的地区,对流减弱,降水减少山脉走向与气流方向平行,有利于水汽深入;与气流方向垂直,阻挡水汽深入洋流暖流增湿;寒流减湿下垫面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大,大气中水汽含量充足;裸地水汽含量少人类活动凝结核(城市雨岛)(3)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①首先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即大气环流的不同。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影响气候的因素》教学设计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影响气候的因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影响气候的因素》是初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气候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影响气候的因素则是理解气候形成和变化的关键。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为后续学习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内容奠定基础。
同时,本章内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二)教材内容结构本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地球的形状与气候: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对太阳辐射的影响,从而导致不同纬度地区气候的差异。
地球的运动与气候:阐述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气候的影响,包括昼夜长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
海陆分布与气候:分析了海陆位置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以及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地形地势与气候:说明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山地的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的差异等。
人类活动与气候:探讨了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包括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
(三)教材特点内容丰富:教材涵盖了影响气候的多个因素,内容全面,有助于学生系统地了解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图文并茂:教材中配有大量的图片、图表和实例,直观形象地展示了不同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注重实践:教材设置了一些探究活动和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体现人地关系:教材强调了人类活动与气候的相互影响,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对气候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气候现象,如晴天、雨天、阴天等。
同时,在七年级上册前面的章节中,学生也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地图等基础知识,为学习影响气候的因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学生学习能力和特点七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观察和思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能分析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地球运动造成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差异,能举例说明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教学重点1、分析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2、举例说明地球运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举例说明地球运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的知识储备少,理解能力较弱,课堂教学应多结合学生的特点,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用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给学生更多活动的机会。
为了降低难度,提供丰富多样的图示和视频,直观形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部分内容)。
2.教学内容:从影响全球气候的基本因素——太阳辐射入手,总结出球体形状和地球运动状态造成了太阳辐射在各地的不同,进一步影响气候从低纬度向高纬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本部分的难点是“地球运动与气候”,这部分也是教材特别处理之处,考虑初一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将难点适当下移,另一方面地球运动对太阳辐射的分布和变化影响深刻,影响着不同纬度的气候;在知识处理上,教材主要采用地图和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安排教学内容,这样既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又符合新教学理念,避免了学生被动的接受。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通过展示世界气候最极端的地方,提出“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的问题,从而引入各地气候的不同是由于太阳辐射差异所致,引导学生探究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弱和变化的主要因素。
了解世界各地的气候千差万别,世界气候的不同是由于太阳辐射差异所致,萌发探究影响各地气候的主要因素。
新课新知一、地球形状与气候探究:地球的球体形状对各地太阳辐射的强弱产生的影响。
提出学习任务:1、同一时刻各地的太阳高度有什么特点?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后回答。
①比较A、B、C三地的纬度大小。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②会通过读图分析影响我国的海陆因素。
2.过程与方法:①结合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季风气候成因示意图进行初步分析,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②结合生活体验及典型区域对比,举例说明气候的区域差异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图分析,增强学生的读图技能,养成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季风分布示意图和相关图表数据的分析。
【教学难点】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教学资源】教科书、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初课导入回顾上一节课内容,重温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降水的空间差异及我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与分布。
设问:我国的气候有什么特征?又为何会形成这样的气候特征呢?通过设问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一)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1.幻灯片展示《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提问: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是什么?总结:我国有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大气候特征。
那么,导致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有哪些?2.提示学生结合书本第39页的《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以及《山地的垂直变化示意图》,并分组讨论导致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有哪些,给予学生的自主讨论的时间,激发其主动性与积极性。
总结:我国南北跨纬度大,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光热越来越少,气温越来越低。
且我国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热力差异最显著。
地形也是影响我国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使得我国的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受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了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
这也是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我国的冬季风与夏季风1.幻灯片展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季风的形成》示意图,并提出问题:什么是季风?总结:季风是指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因季节变化而风向相反的风。
我国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热力差异最显著,它的形成是主要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候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气候的特点和变化。
教学内容:1. 气候的定义和重要性。
2. 中国气候的特点和变化。
教学活动:1. 引入气候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讨论中国气候的特点和变化。
作业:1. 研究中国气候的变化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地形地势因素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2. 分析中国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案例。
教学内容:1. 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原理。
2. 中国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案例。
教学活动:1. 讲解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原理。
2. 分析中国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案例。
作业:1. 研究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案例。
第三章:纬度位置因素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2. 分析中国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案例。
教学内容:1. 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原理。
2. 中国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案例。
教学活动:1. 讲解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原理。
2. 分析中国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案例。
作业:1. 研究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案例。
第四章:大气环流因素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2. 分析中国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案例。
教学内容:1.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原理。
2. 中国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案例。
教学活动:1. 讲解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原理。
2. 分析中国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案例。
作业:1. 研究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案例。
第五章:海陆分布因素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2. 分析中国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案例。
教学内容:1.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原理。
2. 中国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案例。
教学活动:1. 讲解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原理。
2. 分析中国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案例。
作业:1. 研究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案例。
第六章:洋流因素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湘教版七上地理: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一课时)(教案)
《影响天气的主要要素》第一课时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学会剖析地球形状对天气的影响,球体的形状使地球各个纬度获取的太阳辐射不同样,进而产生对天气的影响(2)学会剖析地球的运动对天气随和候的影响。
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日夜交替,使一天中的天气发生变化;地球的公转使地球产生了日夜长短的变化,太阳高度的不同,使各地获取的太阳热量不同,使得地球中纬度地带产生了四时的更替,寒带产生了极昼极夜现象,热带产生了太阳直射现象,也有了地球五带的区分。
2.过程与方法(1)经过联合生活实质,引起学生思虑为何不同地方的太阳辐射会不同样,经过剖析得出是地球的球体形状所致。
(2)经过观看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剖析得出地球自传会影响一天内的天气变化;公转产生了日夜长短的变化、四时更替及地球上五带的产生,进而对天气产生影响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实用的地理,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说生活中见到的一些现象。
【教课要点】学会剖析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运动对天气的影响。
【教课难点】地球的运动对天气的影响【教课方法】读图、察看、剖析、比较、多媒体协助【教课课时】2课时【教课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现图片:第一幅: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第二幅: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第三幅:一山有四时,十里不同天发问:为何会有这样的天气差别?天气都受哪些要素的影响呢?过渡: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影响天气的主要要素。
(一)地球的形状与天气出示生活中的地理现象1.清晨与正午比较,正午热2.夏天与冬天比较,夏天热3.赤道与两极比较,赤道热发问:这是为何呢?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下边的学习。
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的直射与斜射察看:同一束光芒分布的面积有亮度有何不同?(学生察看后回答以下问题)明确:斜射:光芒分布面积大,亮度小直射:光芒分布面积小,亮度大。
展现图片:发问:太阳光芒与地平面的夹角称为何?(学生回答:太阳高度)发问:两幅图的太阳高度有何不同?太阳高度的不同致使光芒散射的面积和接受太阳光热有何不同(学生读图剖析回答以下问题)明确:太阳高度小,面积大,单位面积获取光热少;太阳高度大,面积小,单位面积获取光热多。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1课时)示范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分析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地球运动造成的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差异。
3.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和各自产生的地理现象。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纬度高低导致的气温差异。
2.知道地球运动的基本情况。
3.理解公转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所带来的四季变化及昼夜长短变化。
【教学难点】公转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所带来的四季变化及昼夜长短变化。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为什么有的地方冰天雪地,有的地方四季如春?为什么树木会落叶?为什么会有四季的轮转?(过渡)不同的地区,气候是有差异的,今天我们将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板书)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新课学习】世界上各地气候之所以千差万别,主要是由太阳辐射的差异导致的,这是气候的根本影响因素。
而地球形状、地球运动、海陆分布以及地表的起伏和人类活动通过影响太阳辐射,从而对气候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过渡)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地球形状和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板书)1.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并且太阳的体积非常巨大,因此,从太阳到地球的光线可以近乎看成是平行的。
如果,地球的表面是平坦的,平行的太阳光线到达地球时的高度角就是相同的,那么地表上各个地区所得到的太阳光热是相同的。
世界上也就没有炎热地区和寒冷地区之分了。
(过渡)那么,地球表面是平坦的吗?地球上所有地区得到的热量都是相同的吗?生:不是!地球时一个不规则的球体!地球时一个球体,平行的太阳光线到达地球表面时,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角是不一样的,据此完成:活动1:观察ABC点的太阳高度角,比较它们得到的太阳光热情况。
生1:图中太阳高度角∠A大于∠B大于∠C生2:得到的太阳光热由多到少依次是:ABC师:两位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
不理解的同学可以结合我们一天中,太阳的高度和气温来理解。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教材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从影响全球气候的基本因素一一太阳辐射入手,总结出了由于地球在宇宙中的状态(形状、运动)造成了各地太阳辐射的不同,进而出现了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候的纬度变化规律;知识处理上,主要采用地图和思考题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培养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防止提供给生枯燥的结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 .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
在教师的演示中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教学难点: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出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说出赤道和两极气温和降水方面的不同。
(赤道地区气温高降水多;两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设问:大家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世界气候的千差万别呢?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目标要求:让学生明白正是由于地球的形状导致了各地太阳高度的不同,从而造成了纬度位置不同的地方获得太阳辐射的不同,那么气候条件不同,如果地球为一平面那么不然。
师:从早晨到中午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变化怎样?生:早晨冷、中午热、晚上冷。
师:为什么早晨、晚上冷,中午热?活动:想一想早上我们影子的长短和感觉到的气温高低与中午时有什么不同?(早上影子长,气温低;中午影子短,气温高。
)演示:观察手电筒照射到黑板上的情况,比拟直射与斜射照射面积的大小和明亮程度一一直射时照射的面积小但明亮度大。
做一做:动手在练习本上画出近似为平行直线的太阳光照射到球面上,观察每条光线与球面交角的大小。
(平行的太阳光照射到球面上时,各地的太阳高度角不同,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气温高低不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引言1.1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等因素。
1.2 影响气候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地理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等。
1.3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进行深入学习。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地形、纬度、海洋、大气环流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2 能力目标:掌握分析气候形成的基本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探究影响气候的因素。
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球气候变化的关注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3.1 影响气候的地理因素:地形、纬度、海洋。
3.2 影响气候的大气环流: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等。
3.3 气候变化的案例分析:例如青藏高原、亚马逊雨林等。
3.4 气候变化的实验探究:模拟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比较其差异。
4.1 阶段一:导入4.1.1 利用图书、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介绍气候的概念。
4.1.2 提出问题:地球上的气候为何各不相同?为何有的地区气候湿润,有的地区干燥?4.2 阶段二:学习地理因素4.2.1 讲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高原、平原、山地等。
4.2.2 学习纬度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中纬度、极地等。
4.2.3 探讨海洋对气候的影响:大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等。
4.3 阶段三:学习大气环流4.3.1 学习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4.3.2 分析气候带的分布规律。
4.4 阶段四:案例分析4.4.1 分析青藏高原气候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4.4.2 探讨亚马逊雨林的气候特点和影响因素。
4.5 阶段五:实验探究4.5.1 设计模拟实验:模拟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比较其差异。
4.5.2 进行实验,并观察气候条件对植物生长、蒸发等的影响。
5.1 多媒体讲授法:利用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气候形成的原因。
5.3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差异,加深对气候影响因素的理解。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word教案 (公开课)2020年湘教版地理 (6)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与气候的关系。
2、了解太阳高度角与与地面获得热量多少的关系。
3、学会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二、自学指导1、根据生活经验思考:从早晨到中午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的变化怎样?为什么会有这种气温的不同?(1)由于地球是个不规那么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______获得的太阳辐射__________,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___________获得的太阳辐射________因而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2、思考: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1〕地球自转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产生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自转周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于地球自转,从早到晚,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天气变化?地球的自转,产生的昼夜的交替使太阳高度角一天中不断变化,使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__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
3、海陆分布与气候:性质差异对气温的影响对降水的影响夏季冬季年温差海洋受热慢、散热慢升温慢、降温慢→偏____ 偏___ 近海地区降水陆地受热快、散热快升温快、降温快→内陆地区降水三、合作探究1、读图,答复以下问题。
〔1〕当地球公转到A时,此时是__________(日期),是___________(节气),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______,北半球____________________(昼夜长短的变化)。
〔2〕当地球公转到B时,此时是___________(日期),是_________(节气)。
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___,北半球_______________(昼夜长短的变化)。
初中地理气候原因教案
初中地理气候原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
2. 掌握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能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提高学生对气候现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 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及实例分析。
教学难点:1. 各因素对气候影响的内在联系。
2. 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地图、地球仪等教学工具。
2. 相关气候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了解地球表面的气候现象。
2. 提问: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今天我们来学习哪些因素?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纬度位置:地球表面的温度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赤道地区气温高,两极地区气温低。
2. 海陆位置:沿海地区受海洋的影响,气候温和;内陆地区离海洋远,气候大陆性特征明显。
3. 地形:山地海拔高,气温低;平原海拔低,气温高。
4. 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 人类活动:生产、生活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四、实例分析1. 让学生举例说明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 教师点评,总结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影响气候因素的理解。
2. 教师补充讲解,强调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绘制一幅反映影响气候因素的思维导图。
2. 选择一个实例,分析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七、课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不足。
2. 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掌握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气候现象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知识与能力:学会分析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知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统一。
重点:学会分析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课前自主预习案:
同纬度地区,夏季海洋上气温较,陆地上气温较,冬季相反。
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是全球气温变暖。
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和人类活动都是影响气候的因素。
一般来说,坡降水多,坡降水少。
我国x疆地区气候干旱,其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D、洋流因素
点拨:x疆身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气候干旱。
活动一:海陆分布与气候
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是:陆地升温快、降温快:海洋
升温慢,降温慢
读课本83页黑体字,并完成活动。
读图4-24,填写相关内容。
活动二:地形地势与气候
小组探究:
读图4-27,看安第斯山东西联测景观有什么不同?
东侧:西侧:
为什么景观会有如此的的差异?
提示:分析原因时,可以画图表示哦!
活动三:人类活动与气候
小组组织分析:全球性的人类活动对气候的负面影响:学生自主学习“地球在变暖”。
课后练兵:
海南岛比黑龙江省温暖的主要原因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素D、人类活动因素
防止全球变暖的的最好措施是
A、禁止使用煤、石油等矿产资源
B、大力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
c、通过科技手段大量投放制冷物质调节气温D、开发新能源或者减少能源使用量
“山前桃花山后雪”主要反映了
A、地形因素的影响
B、纬度因素的影响c、海陆因素的影响D、洋流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