铀核发生裂变
核能的发现和利用
核能的发现和利用1、铀原子核裂变现象的发现铀原子核裂变现象的发现还得从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利用中子轰击铀核的实验研究工作谈起。
当人工放射性核素发现以后,科学家们就纷纷利用α粒子、质子以及中子去轰击周期表上各种元素,以求获得更多的人工放射性核素。
而费米就是利用α粒子轰击铍能发射中子的核反应过程,把镭和铍均匀混合在一起,就可以制成能发射大量中子的镭-铍中子源。
然后,利用这些中子去轰击各种元素,并用自制的高灵敏度盖革—弥勒计数管进行测量。
结果发现将近六十多种被中子照射过的元素中,约有四十多种能产生放射性核素。
后来,费米在长期的实验工作中发现,如果把所用的镭-铍中子源加以适当改进,在中子源和银圆筒之间加上一层石蜡或其它含氢物质,就能使银的放射性强度大大增加,这可从盖革—弥勒计数管上得到反映。
这是因为镭-铍中子源所发射的快中子能量很大,不易和银发生反应。
现在通过石蜡后快中子被减速成热中子,其能量和分子热运动能量相当,即能量为0.0253电子伏或速度为每秒2200米。
由于热中子运动速度很慢,它在核周围的停留时问就会加长,因此和核作用的机会也就越多,所产生的放射性也就越强,计数就大大增加。
费米在获得热中子后,重新对铀核进行轰击试验。
看它能否被铀核俘获生成更多的原子序数大于92的93、94……一系列超铀元素。
然而,大量实验结果证明,在铀核俘获中子后的生成物中,呈现出非常复杂的辐射成分。
在测量中发现它们是由多种β射线所组成,先后共测得四种不同能量的β射线,根据它们辐射强度随时间衰减的曲线分析,得到四种不同的半衰期,分别为10秒、40秒、12分和90分。
而费米及其助手当时也无法从这些复杂的放射性物质中识别出事先想找到的93号新元素。
这是因为他们中间缺少精通化学分析的科学家。
即使在这些新产生的放射性物质中确已存在93号元素,他们也不能用化学方法由辨别它们。
由于费米及其同事在生产人工放射性核素中一直认为元素俘获一个中子后,经过β衰变能生成原子序数增加1的新元素,所以费米等人总是专心致志地去寻找原子序数比铀更大的超铀元素。
高中物理 19.6核裂变详解
高中物理| 19.6核裂变详解核反应:在核物理学中,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
研究表明原子核的质量虽然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但是二者之间并不成正比关系。
其核子的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有如图的关系:核子的平均质量是:原子核的质量/核子数。
01裂变物理学中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核能的反应叫做裂变。
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叫做聚变。
铀核裂变的产物是多种多样的,有时裂变为氙(Xe)和锶(Sr),有时裂变为钡(Ba)和氪(Kr)或者锑(Sb)和铌(Nb),同时放出2~3个中子。
铀核还可能分裂成三部分或四部分,不过这种情形比较少见。
铀核裂变的许多可能的核反应中的一个是:铀核的裂变1939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他的助手斯特拉斯曼发现,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了裂变。
铀核裂变的产物是多种多样的,一种典型的反映是裂变为钡和氪,同时放出三个中子,其核反应方程是:裂变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上述裂变中,裂变后的总质量小于裂变前的总质量,质量亏损:释放出的能为:在这个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可以计算如下:反应中释放的能量:△E= △mc2=141MeV.说明:如果1克铀全部裂变,它放出的能量就相当于2500吨优质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化学能。
铀核裂变时,同时释放出2~3个中子,如果这些中子再引起其他U235核裂变,就可使裂变反应不断地进行下去,这种反应叫做链式反应。
1链式反应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了裂变,释放出的中子又引起了其他铀核的裂变,也就是链式反应。
由裂变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反应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的过程,叫做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使裂变物资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最小体积叫做它的临界体积,相应的质量叫做临界质量。
2原子弹“小玩意儿”钚装药重6.1千克,TNT当量2.2万吨,试验中产生了上千万度的高温和数百亿个大气压,致使一座30米高的铁塔被熔化为气体,并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巨大的弹坑。
核裂变物理知识点总结
核裂变物理知识点总结一、核裂变的基本原理1.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被称为核子。
质子的电荷为正,中子不带电,它们通过强相互作用力相互结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原子核。
2.核裂变的概念:核裂变是指重原子核在受到外部激发或碰撞等条件下裂变成两个或更多的轻原子核的过程。
这一过程产生的能量极大,是核反应中能量释放最为显著的一种方式。
3.核裂变的过程:核裂变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激发、分裂和释放。
首先,原子核受到外部激发或碰撞而变得不稳定,产生一个裂变原子核。
然后,裂变原子核裂变成两个或更多的碎片,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最后,释放出的能量可以被用于产生热能或电能等。
二、核裂变的应用1.核能发电:核能发电是利用核裂变释放的能量产生热能,再通过蒸汽轮机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核能发电具有热量释放量大、污染小、稳定性好等优点,是世界上主要的清洁能源之一。
2.医学治疗:核裂变产生的高能辐射被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中。
例如,放射性同位素可以用于放射性示踪、肿瘤治疗等。
3.核武器:核裂变产生的巨大能量可以被用于制造核武器,它们具有极大的杀伤力和破坏力,是人类历史上最毁灭性的武器之一。
三、核裂变的关键技术1.控制裂变过程:核裂变过程中产生的能量非常巨大,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会导致严重的事故。
因此,研发控制核裂变技术是十分重要的。
在核反应堆中,通过控制中子速度和密度,可实现对核裂变过程的精确控制,从而产生热能或电能。
2.辐射防护:核裂变产生的高能辐射对人体和环境具有严重的危害,因此要采取有效的辐射防护措施,如使用防护服、屏蔽材料等,防止辐射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影响。
3.废物处理:核裂变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对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处理核废物,如深埋、固化等方法。
四、核裂变实验1.铀裂变实验:铀裂变是最早被发现的核裂变现象之一。
19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实了铀核在受到中子轰击后发生裂变的过程。
核聚变核裂变方程
核聚变核裂变方程
核聚变和核裂变是两个不同的核反应过程,它们分别可以用不同的化学方程来描述。
核聚变是指两个轻元素核融合成一个新的更重的核的过程。
其中最常见的核聚变反应是氢核(即质子)与氘核(即重氢核)融合成氦核的过程。
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可以表示为:
1 H +
2 H →
3 He + γ
其中,γ代表释放出的光子,它是电磁辐射的一种。
这个反应也可以用其他核素代替氢和氘,但是核反应的类型和化学方程的形式都是类似的。
核裂变则是指重核裂变成两个或更多轻核的过程。
最常见的核裂变反应是铀核裂变成两个轻核和中子的过程。
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可以表示为:
235 U + n →93 Kr + 141 Ba + 2n + γ
其中,Kr和Ba代表裂变产物,n代表释放出的中子,γ代表释放出
的光子。
同样,这个反应也可以用其他核素代替铀,但是核反应的类型和化学方程的形式都是类似的。
需要注意的是,核聚变和核裂变都是核物理反应,与化学反应有很大的不同。
这些反应所涉及到的能量和粒子是原子核层面上的,需要用到核物理学中的专门知识进行解释和理解。
二十世纪发现铀核裂变的重大意义
二十世纪发现铀核裂变的重大意义--奥托-哈恩与莉泽-迈特纳的恩恩怨怨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发展最为辉煌的时代。
科学技术的进步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远远超过了过去几千年的总和,科学技术上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发明接踵而至,使生产力获得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突飞猛进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世界各国精疲力竭,急需休养生息,恢复发展,也为科技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条件。
这时期的欧洲科技界,创造发明思想空前活跃,科研教学气氛空前浓郁,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人才流动,信息分享,呈现出一派百柯争游,欣欣向荣的景象。
当时的欧洲几乎聚集了世界上最优秀的现代科学家,可以说是群星灿烂,百花争艳。
理论研究和科学试验十分活跃,一系列新的发现和发明竞相问世,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1932年3月27日《Nature》(自然杂志)刊登了物理学家查德威克的一篇论文,他提出:α粒子轰击铍所产生的"铍辐射"并不是α射线,而是一种新粒子,此新粒子不带电荷,因此取名为"中子"。
由此,物理学家则提出了原子核的质子-中子模型。
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在用α粒子轰击铝靶时,得到一种天然不存在的新放射性元素磷,这是历史上发现的第一种人造的放射性同位素,当然这也是对原子核结构理论的有力证明。
1934年,费米等人用中子照射铀,在生产人工放射性核素研究时已然到了发现"铀核裂变"的大门口,再往前迈进一步,也许就能及早揭开"铀核裂变"的秘密…中子和人工放射性的发现极大地激发了物理化学家们的热情,科学研究气氛空前高涨,这时候,欧洲科学研究新成果不断出现,似乎随时都会产生新的"诺贝尔奖牌"得主。
世纪性重大发现原子核的奥秘眼看就要揭开…与此同时,德国物理化学家奥托-哈恩和他的合作者奥地利物理学家莉泽-迈特纳正在柏林威廉皇家研究院,从事中子轰击铀核的研究工作,并利用他们在化学分析工作方面的有利条件,对所生成的多种放射性同位素进行了详细研究。
人教版选择性54核裂变与核聚变学案(含答案)(1)
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核裂变与核聚变学案(含答案)【素养目标】1.知道重核的裂变和链式反应2.会计算核裂变释放的能量3.了解原子弹的原理4.知道聚变反应的特点5.了解聚变反应的条件【必备知识】知识点一、核裂变1.定义:核物理中,把重核被中子轰击后分裂成两个质量差不多的新原子核,并放出核能的过程,叫核裂变。
2.铀核的典型裂变方程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其产物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种典型的反应是23592U+10n―→14456Ba+8936Kr+310n.3.链式反应由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核裂变反应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的过程。
4.链式反应的条件(1)铀块的体积大于临界体积.(2)铀块的质量大于临界质量.以上两个条件满足一个,则另一个条件自动满足.知识点二、反应堆与核电站1.核反应堆:通过可控制的链式反应实现核能释放的装置称为核反应堆.2.反应堆工作原理(1)热源:在核电站中,核反应堆是热源,如图为简化的核反应堆示意图:铀棒是燃料,由天然铀或浓缩铀(铀235的含量占2%~4%)制成,石墨(重水)为慢化剂,使反应生成的快中子变为慢中子,便于铀235的吸收,发生裂变,慢化剂附在铀棒周围.反应堆示意图(2)控制棒:镉棒的作用是吸收中子,控制反应速度,所以也叫控制棒.控制棒插入深一些,吸收中子多,反应速度变慢,插入浅一些,吸收中子少,反应速度加快,采用电子仪器自动调节控制棒插入深度,就能控制核反应的剧烈程度.(3)冷却剂:核反应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转化为内能,这时通过水、液态钠等作冷却剂,在反应堆内外循环流动,把内能传输出去,用于推动蒸汽机,使发电机发电.发生裂变反应时,会产生一些有危险的放射性物质,很厚的水泥防护层可以防止射线辐射到外面.知识点三、核聚变1.定义: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并释放出能量的反应.2.典型的核聚变方程:21H+31H→42He+10n+17.6 MeV3.条件在超高温条件下,剧烈的热运动使得一部分原子核具有足够的动能,可以克服库伦斥力,发生核聚变。
重核的裂变(导)学案 (1)
6核裂变[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核裂变.2.知道链式反应及链式反应的条件,并能计算裂变释放的核能.3.了解裂变反应堆的工作原理,知道如何控制核反应的速度以及如何防止核污染.一、核裂变1.核裂变重核被中子轰击后分裂成两个质量差不多的新原子核,并放出核能的过程.2.铀核裂变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其产物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种典型的反应是23592U+10 n→14456Ba+8936Kr+310n.3.链式反应当一个中子引起一个重核裂变后,裂变释放的中子再引起其他重核裂变,且能不断继续下去,这种反应叫核裂变的链式反应.4.链式反应的条件(1)铀块的体积大于或等于临界体积或铀块的质量大于或等于临界质量.(2)有足够数量的慢中子.二、核电站1.核能释放的控制通过可控制的链式反应实现核能释放的装置称为核反应堆.2.慢化剂反应堆中,为了使裂变产生的快中子减速,在铀棒周围要放“慢化剂”,常用的慢化剂有石墨、重水和普通水.3.控制棒为了控制反应速度,还需要在铀棒之间插进一些镉棒,它吸收中子的能力很强,反应过于激烈时,可将其插入深一些,多吸收一些中子,链式反应的速度就会慢一些,这种镉棒叫做控制棒.4.能量输出核燃料裂变释放的能量使反应区温度升高,水或液态的金属钠等物体在反应堆内外循环流动,把反应堆内的热量传输出去,用于发电.5.核污染的处理在反应堆的外面需要修建很厚的水泥层,用来屏蔽裂变产物放出的各种射线.核废料具有很强的放射性,需要装入特制的容器,深埋地下.[即学即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铀核的裂变是一种天然放射现象.(×)(2)铀块的质量大于或等于临界质量时链式反应才能不停地进行下去.(√)(3)中子的速度越快,越容易发生铀核裂变.(×)(4)铀核裂变的产物是钡和氪,且固定不变.(×)(5)核反应堆是通过调节中子数目以控制反应速度.(√)(6)核反应堆用过的核废料无毒无害.(×)一、核裂变及链式反应[导学探究]如图1为铀核裂变示意图.图1(1)铀核裂变是如何发生的?试写出一种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2)只要有中子轰击铀块就可以产生链式反应吗?答案(1)当中子进入铀235后,便形成了处于激发状态的复核,复核中由于核子的激烈运动,使核变成不规则的形状.核子间的距离增大,因而核力迅速减弱,使得原子核由于质子间的斥力作用而分裂成几块,同时放出中子,这些中子又引起其他铀核裂变,这样,裂变反应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形成链式反应.235U+10n→14456Ba+8936Kr+310n92(2)铀块体积应大于或等于临界体积才能发生链式反应.[知识深化]1.常见的裂变方程(1)23592 U+10n→13954Xe+9538Sr+210n(2)23592U+10n→14456Ba+8936Kr+310n2.链式反应发生的条件(1)铀块的体积大于或等于临界体积.体积超过临界体积时,保证中子能够碰到铀核.(2)有足够浓度的铀235.(3)有足够数量的慢中子.3.铀的同位素中铀235比铀238更易发生链式反应.例1铀核裂变时,对于产生链式反应的重要因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铀块的质量是重要因素,与体积无关B.为了使裂变的链式反应容易发生,最好直接利用裂变时产生的中子C.若铀235的体积超过它的临界体积,裂变的链式反应就能够发生D.能否发生链式反应与铀的质量无关答案 C解析要使铀核裂变产生链式反应,铀块的体积必须大于或等于临界体积或铀块的质量大于或等于临界质量,裂变反应中产生的中子为快中子,这些快中子不能直接引发新的裂变,如果铀块的质量大,则其体积大,若超过临界体积时则发生链式反应,由此知A、B、D错误,C正确.针对训练1核电站利用原子核链式反应放出的巨大能量进行发电,23592U是核电站常用的核燃料.23592U受一个中子轰击后裂变成14456Ba和8936Kr两部分,并产生________个中子.要使链式反应发生,裂变物质的体积要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它的临界体积.答案3大于解析由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23592U+10n→14456Ba+8936Kr+310n,可见产生了3个中子,链式反应的一个条件是裂变物质的体积必须大于或等于它的临界体积.二、核电站[导学探究]如图2所示为核反应堆示意图:图2(1)核反应堆中各部件的作用是什么?(2)核电站发电有什么优点?答案(1)镉棒:吸收中子,控制反应速度.慢化剂:通常采用石墨、重水和普通水.作用是降低中子速度,便于铀235吸收.铀棒:发生链式反应,产生能量.保护层:是很厚的水泥外壳,屏蔽射线,防止放射性污染.(2)核电站发电的优点①消耗的核燃料少.②作为核燃料的铀、钍等在地球上可采储量所提供的能量大.③对环境的污染要比火力发电小.[知识深化]1.核电站的主要组成:核电站的核心设施是核反应堆,反应堆用的核燃料是铀235,它的主要部件列表如下:2.反应堆工作原理:(1)热源:在核电站中,核反应堆是热源,如图3为简化的核反应堆示意图:铀棒是燃料,由天然铀或浓缩铀(铀235的含量占2%~4%)制成,石墨(重水)为慢化剂,使反应生成的快中子变为慢中子,便于铀235的吸收,发生裂变,慢化剂附在铀棒周围.图3(2)控制棒:镉棒的作用是吸收中子,控制反应速度,所以也叫控制棒.控制棒插入深一些,吸收中子多,反应速度变慢,插入浅一些,吸收中子少,反应速度加快,采用电子仪器自动调节控制棒插入深度,就能控制核反应的剧烈程度.(3)冷却剂:核反应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转化为内能,这时通过水、液态钠等作冷却剂,在反应堆内外循环流动,把热量传输出去,用于推动蒸汽机,使发电机发电.(4)保护层:发生裂变反应时,会产生一些有危险的放射性物质,很厚的水泥防护层可以防止射线辐射到外面.3.核电站发电的优点:(1)消耗的核燃料少.(2)作为核燃料的铀、钍等在地球上可采储量所提供的能量大.(3)对环境的污染要比火力发电小.例2秦山核电站第三期工程的两个6×105 kW发电机组已实现并网发电,发电站的核能来源于23592U的裂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堆中核反应速度通常是采用调节23592U的体积来控制的B.23592U的一种可能裂变是23592U+10n→13954Xe+9538Sr+210nC.23592U是天然放射性元素,升高温度后它的半衰期会缩短D.虽然核电站能提供很大的能量,但它对环境的污染比火电站严重答案 B解析反应堆中核反应速度由控制棒(镉棒)吸收中子的多少来控制,A错;23592U裂变有多种可能性,这是其中常见的一种,B对;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由原子核本身决定,与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无关,C错;核电对环境的污染比火电小,D错.针对训练2(多选)关于核反应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铀棒是核燃料,裂变时释放核能B.镉棒的作用是控制反应堆的功率C.石墨的作用是吸收中子D.冷却剂的作用是控制反应堆的温度和输出热能答案ABD解析铀棒是核燃料,裂变时可放出能量,故A正确;镉棒吸收中子的能力很强,作用是调节中子数目以控制反应速度,即控制反应堆功率,故B正确;慢中子最容易引发核裂变,所以在快中子碰到铀棒前要进行减速,石墨的作用是使中子减速,故C错误;水或液态金属钠等流体在反应堆内外循环流动,把反应堆内的热量传输出去,用于发电,同时也使反应堆冷却,控制温度,故D正确.三、重核裂变释放核能的计算[导学探究]下面是铀核裂变反应中的一个核反应方程:235U+10n→13654Xe+9038Sr+1010n.已知铀92235的质量为235.043 9 u,中子的质量为1.008 7 u,锶90的质量为89.907 7 u,氙136的质量为135.907 2 u,则此核反应中质量亏损是多少?释放的总能量是多少?答案亏损质量是反应前的总质量减去反应后的总质量:Δm=(235.043 9+1.008 7-89.907 7-135.907 2-10×1.008 7)u=0.150 7 u释放的总能量为ΔE=Δmc2=931.5×0.150 7 MeV=140.377 05 MeV.[知识深化]1.铀核裂变为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发生质量亏损,所以放出能量.一个铀235核裂变时释放的能量如果按200 MeV估算,1 kg铀235全部裂变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 800 t标准煤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裂变时能产生几百万度的高温.2.在计算释放的核能时:质量单位为“u”时,可直接用“1 u的质量亏损放出能量931.5 MeV”计算总能量;当质量单位为“kg”时直接乘以(3.0×108)2,总能量单位才是焦耳.例3关于重核的裂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裂变释放的能量等于它俘获中子时得到的能量B.中子从铀块中通过时,一定发生链式反应C.重核裂变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产生明显的质量亏损,所以核子数减少D.重核裂变为中等质量的核时,要发生质量亏损,放出核能答案 D解析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来源于裂变过程的质量亏损,是核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其能量远大于俘获中子时吸收的能量,A错误,D正确;发生链式反应是有条件的,铀块的体积必须大于或等于临界体积,否则中子从铀块中穿过时,可能碰不到原子核,则不会发生链式反应,B错误;重核裂变时,核子数守恒,C错误.例4用中子轰击铀核(23592U),其中的一个可能反应是分裂成钡(14156Ba)和氪(9236Kr)两部分,放出3个中子.各个核和中子的质量如下:m U=390.313 9×10-27 kg,m n=1.674 9×10-27 kg;m Ba=234.001 6×10-27 kg,m Kr=152.604 7×10-27 kg.试写出核反应方程,求出反应中释放的核能.答案10n+23592U→14156Ba+9236Kr+310n 3.220 2×10-11 J解析根据反应前后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就可以写出核反应方程.根据核反应前后的质量亏损,用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就可求出释放的核能.铀核裂变方程为10n+23592U→14156Ba+9236Kr+310n,则核反应前后的质量亏损为Δm=m U+m n-m Ba-m Kr-3m n=3.578×10-28 kg,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得释放的核能为ΔE=Δmc2=3.578×10-28×(3×108)2J=3.220 2×10-11 J.1.(对核裂变的理解)(多选)铀核裂变是核电站核能的重要来源,其一种裂变反应为23592U+10 n→14456Ba+8936Kr+310n,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上述裂变反应中伴随着中子放出B.铀块体积对链式反应的发生无影响C.铀核的链式反应可人工控制D.铀核的半衰期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答案AC解析从裂变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裂变反应中伴随着中子放出,A对;铀块体积对链式反应的发生有影响,B错;铀核的链式反应可人工控制,C对;铀核的半衰期不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D错.2.(核污染)(多选)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在地震后,数秒内就将控制棒插入核反应堆芯,终止了铀的裂变链式反应.但海啸摧毁了机组的冷却系统,因裂变遗留的产物铯、钡等继续衰变不断释放能量,核燃料棒温度不断上升,对周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危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控制棒通过吸收中子来实现对核反应的控制B.日本后来向反应堆灌注海水,可以降温,但大量的被污染的海水外泄,对周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危害C.核裂变遗留物铯、钡等原子的质量可能比铀原子质量大D.核泄漏中放射性物质对人类是有害的答案ABD解析控制棒通过吸收中子来实现对核反应速度的控制,选项A正确;日本后来向反应堆灌注海水,大量的被污染的海水外泄,泄漏的放射性物质对周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危害,选项B、D正确;因为核反应有能量释放,可知铯、钡等原子的质量比铀原子质量小,故C错误.3.(对裂变方程的理解)在众多的裂变反应中,有一种反应方程为23592U+10n→14156Ba+9236Kr+a X,其中X为某种粒子,a为X的个数,则()A.X为中子,a=2 B.X为中子,a=3C.X为质子,a=2 D.X为质子,a=3答案 B解析根据核电荷数守恒可知,X的电荷数为0,X必为中子10n,由质量数守恒可知a=3,选项B正确.4.(裂变释放核能的计算)裂变反应是目前核能利用中常用的反应,以原子核23592U为燃料的反应堆中,当23592U俘获一个慢中子后发生的裂变反应可以有多种方式,其中一种可表示为235U+10n→13954Xe+9438Sr+310n92235.043 9 1.008 7138.917 893.915 4反应方程下方的数字是中子及有关原子的静止质量(以原子质量单位u为单位),已知1 u的质量对应的能量为931.5 MeV,此裂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约是________ MeV.答案180解析此裂变反应的质量亏损为:(235.043 9+1.008 7) u-(138.917 8+93.915 4+3×1.008 7) u=0.193 3 u,由于1 u的质量对应的能量为931.5 MeV,ΔE=931.5×0.193 3 MeV≈180 MeV.一、选择题考点一重核的裂变及裂变过程1.(多选)当一个重核裂变时,它所产生的两个核()A.含有的总质子数比裂变前重核的质子数少B.含有的总中子数比裂变前重核的中子数少C.裂变时释放的能量等于俘获中子时得到的能量D.可能是多种形式的两个核的组合答案BD解析一个重核裂变时,在产生两个核的同时,也放出中子,所以新产生的两个核的总中子数比裂变前重核的要少,两个核的总质子数与裂变前重核的质子数相等,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裂变时放出的能量主要是反应前后质量亏损而产生的能量,要远大于俘获中子时得到的能量,C项错误;重核裂变的产物是多种多样的,D项正确.2.1938年哈恩用中子轰击铀核,发现产物中有原子核钡(Ba)、氪(Kr)、中子和一些γ射线.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个实验的核反应方程是23592U+10n→14456Ba+8936Kr+10nB.这是一个核裂变过程,反应后粒子质量之和大于反应前粒子质量之和C.这个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不可以用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来计算D实验中产生的γ射线穿透能力极强答案 D解析根据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应为:23592U+10n→14456Ba+8936Kr +310n,选项A错误;铀核裂变过程中产生γ射线,放出能量,发生质量亏损,释放的能量可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计算,选项B、C错误;核反应中产生的γ射线,穿透能力极强,选项D正确.3.原子核反应有广泛的应用,如用于核电站等,在下列核反应中,属于核裂变反应的是()A.105B+10n→73Li+42HeB.23892U→23490Th+42HeC.147N+42He→178O+11HD.23592U+10n→14156Ba+9236Kr+310n答案 D4.在核反应式23592U+10n→9038Sr+13654Xe+k X中()A.X是中子,k=9 B.X是中子,k=10C.X是质子,k=9 D.X是质子,k=10答案 B解析核反应方程应遵循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在题目所给核反应式中,设X的质子数为x,则核反应方程的左边总质子数为92+0=92,右边总质子数为38+54+x=92,x=0,X的质子数为0,所以X为中子,左边总质量数为235+1=236,右边总质量数为90+136+k×1=236,k=10,所以k的数值为10.5.一个23592U原子核在中子的轰击下发生一种可能的裂变反应的裂变方程为23592U+10n→X+9438Sr +210n,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原子核中含有86个中子B.X原子核中含有141个核子C.因为裂变时释放能量,根据E=mc2,所以裂变后的总质量数增加D.因为裂变时释放能量,出现质量亏损,所以生成物的总质量数减少答案 A解析X原子核中的核子数为(235+1)-(94+2)=140个,B错误;中子数为140-(92-38)=86个,A正确;裂变时释放能量,出现质量亏损,但是其总质量数是不变的,C、D错误.考点二核电站6.原子反应堆是实现可控制的重核裂变链式反应的一种装置,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A.原子燃料、减速剂、冷却系统和控制调节系统B.原子燃料、减速剂、发热系统和传热系统C.原子燃料、调速剂、碰撞系统和热系统D.原子燃料、中子源、原子能聚存和输送系统答案 A解析核反应堆的主要部分包括①燃料,即浓缩铀235;②减速剂,采用石墨、重水或普通水;③控制调节系统,用控制棒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④冷却系统,水或液态金属钠等流体在反应堆内外循环流动,把反应堆的热量传输出去,用于发电,故A正确,B、C、D错误.7.(多选)为使链式反应平稳进行,可采用下列办法中的()A.铀块可制成任何体积B.铀核裂变释放的中子可直接去轰击另外的铀核C.通过慢化剂使产生的中子减速D.用镉棒作为控制棒,控制反应的剧烈程度,使反应平稳进行答案CD解析铀块小于临界体积将不会发生裂变反应,A错误;中子的速度不能太快,否则会与铀核“擦肩而过”,铀核不能“捉”住它,不能发生核裂变,B错误;镉棒吸收中子,控制反应剧烈程度,使反应平稳进行,D正确;通过慢化剂使中子减速,目的是使中子更容易被铀核俘获,发生链式反应,C正确.考点三核裂变释放核能的计算8.(多选)铀核裂变反应中的一个核反应方程为:23592U+10n→13654Xe+9038Sr+1010n.已知23592U的质量为235.043 9 u,中子的质量为1.008 7 u,锶90的质量为89.907 7 u,氙136的质量为135.907 2 u,则此核反应中()A.质量亏损为Δm=(235.043 9+1.008 7-89.907 7-135.907 2)uB.质量亏损为Δm=(235.043 9+1.008 7-89.907 7-135.907 2-10×1.008 7)uC.释放的总能量为ΔE=(235.043 9+1.008 7-89.907 7-135.907 2-10×1.008 7)×(3×108)2 JD .释放的总能量为ΔE =(235.043 9+1.008 7-89.907 7-135.907 2-10×1.008 7)×931.5 MeV答案 BD解析 计算亏损质量时要用反应前的总质量减去反应后的总质量,二者之差可用u 或kg 作单位,故A 错,B 对;质量单位为u 时,可直接用“1 u 的亏损放出能量931.5 MeV ”计算总能量,故D 对;当质量单位为kg 时,直接乘以(3×108)2,总能量单位才是J ,故C 错.9.(多选)核电站的核能来源于235 92U 核的裂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反应后的核废料已不具有放射性,不需要进一步处理B.235 92U 的一种可能的裂变是变成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如139 54Xe 和9538Sr ,反应方程式为235 92U+10n →139 54Xe +9538Sr +210nC.235 92U 原子核中有92个质子、143个中子D .一个235 92U 核裂变的质量亏损为Δm =0.215 5 u ,则释放的核能约201 MeV答案 BCD解析 反应后的核废料仍然具有放射性,需要进一步处理,故A 错误;发生核反应的过程满足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可判断B 正确;92为U 元素的质子数,中子数为:235-92=143,故C 正确;根据质能方程与质量亏损可知,裂变时释放的能量是ΔE =Δm ·c 2=0.215 5×931.5 MeV ≈201 MeV ,故D 正确.10.一个铀235吸收一个中子发生核反应时大约放出196 MeV 的能量,则1 g 纯235 92U 完全发生核反应时放出的能量为(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A .N A ×196 MeVB .235N A ×196 MeVC .235×196 MeVD.N A 235×196 MeV 答案 D解析 由于1 mol 的铀核质量为235 g,1 g 铀235的摩尔数为1235,因此1 g 纯235 92U 完全发生核反应时释放的能量E =N A 235×196 MeV ,故D 正确. 二、非选择题11.(裂变释放核能的计算)现有的核电站常用的核反应之一是:235 92U +10n →143 60Nd +Zr +310n +8 0-1e +ν(1)核反应方程中的ν是反中微子,它不带电,质量数为零,试确定生成物锆(Zr)的电荷数与质量数;(2)已知铀核的质量为235.043 9 u ,中子的质量为1.008 7 u ,钕(Nd)核的质量为142.909 8 u ,锆(Zr)核的质量为89.904 7 u ,试计算1 kg 铀235裂变释放的能量为多少?(1 u =1.660 6×10-27 kg)答案 (1)40 90 (2)8.1×1013 J解析 (1)锆的电荷数Z =92-60+8=40,质量数A =236-146=90.核反应方程中用符号9040Zr 表示.(2)1 kg 铀235中铀核的个数为n =1235.043 9×1.660 6×10-27=2.56×1024(个) 不考虑核反应中生成的电子质量,1个铀235核裂变产生的质量亏损为Δm =0.212 u ,释放的能量为ΔE =0.212×931.5 MeV ≈197.5 MeV则1 kg 铀235完全裂变释放的能量为E =n ΔE =2.56×1024×197.5 MeV ≈8.1×1013 J.12.(核裂变反应的综合应用)在可控核反应堆中需要使快中子减速,轻水、重水和石墨等常用作慢化剂.中子在重水中可与21H 核碰撞减速,在石墨中与12 6C 核碰撞减速.上述碰撞可简化为弹性碰撞模型.某反应堆中快中子与静止的靶核发生对心正碰,通过计算说明,仅从一次碰撞考虑,用重水和石墨作减速剂,哪种减速效果更好?答案 用重水作减速剂减速效果更好解析 设中子质量为M n ,靶核质量为M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n v 0=M n v 1+M v 212M n v 02=12M n v 12+12M v 22 解得v 1=M n -M M n +Mv 0 在重水中靶核质量M H =2M n ,v 1H =M n -M H M n +M Hv 0=-13v 0 在石墨中靶核质量M C =12M n ,v 1C =M n -M C M n +M Cv 0=-1113v 0 与重水靶核碰后中子速度较小,故重水减速效果更好.。
铀核裂变
铀核裂变编辑词条分享∙ 1 简介∙ 2 发现放射性现象的发现,把人们对于原子的认识引向深入,原子核的秘密逐渐被揭开了。
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行星模型。
他认为原子犹如一个小小的太阳系,中间是原子核(相当于太阳),集中了原子质量的极大部分;周围是电子(相当于行星),围绕着原子核旋转。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使氮转变成了氧,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实现了原子的人工转变。
几千年来,炼金术士们点石成金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发现了一种新的基本粒子,这种粒子不带电荷,被称为中子。
这一突破性的发现不仅导致了现代原子核理论的建立(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且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轰击原子核的强有力的新型“炮弹”。
1934年,法国科学家约里奥·居里和伊伦·居里在用α粒子轰击铝时,发现了人工放射性,这一发现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极大兴趣。
从此,开始了大量制取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工作。
不久,年轻的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也着手制取放射性同位素。
他的实验有个特点:他是用中子而不是象约里奥·居里那样用α粒子去轰击各种元素。
费米所以用中子作为“炮弹”去轰击原子核,道理是很简单的:因为原子核是带正电荷的,所以带有两个正电荷的α粒子会被原子核所排斥,而不带电荷的中子必然比较容易接近并进入原子核内。
费米制取放射性同位素的方法对许多元素都是非常有成效的。
在很短的时间内,他制取了约50种新的放射性同位素。
其中有许多是进行β衰变的。
这种衰变方式是放出一个电子,相当于原子核内一个中子变成了一个质子,也就是说,经β衰变生成的新同位素,其原子序数比原先的同位素增加了1。
92号元素铀是当时最重的元素,那么,铀吸收一个中子后发生β衰变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显然,结果将会产生93号元素,即所谓“超铀元素”。
可以设想,这个“超铀元素”大概是一个放射性元素。
否则人们早已在稳定元素的行列中找到它了。
(精品讲义)核裂变word版含答案2
第6节核__裂__变重核的裂变[探新知·基础练]1.裂变定义重核分裂为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
2.铀核裂变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其产物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种典型的反应是235 92U+10n―→144 56Ba +8936Kr+310n。
3.链式反应当一个中子引起一个重核裂变后,裂变释放的中子再引起其他重核裂变,且能不断继续下去,这种反应叫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4.链式反应的条件发生裂变物质的体积大于等于临界体积或裂变物质的质量大于等于临界质量。
[辨是非](对的划“√”,错的划“×”)1.核裂变反应遵循质量数守恒而不是质量守恒,同时遵循电荷数守恒。
(√)2.裂变物质的体积需要大于等于临界体积,链式反应才能顺利进行。
(√)[释疑难·对点练]1.铀核的裂变和链式反应(1)哈恩的发现:1938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与斯特拉斯曼在利用中子轰击铀核时,发现了铀核的裂变,向核能的利用迈出了第一步。
(2)裂变的解释:①核子受激发:当中子进入铀235后,便形成了处于激发状态的复核,由于复核中核子的激烈运动,使核变成不规则的形状。
②核子分裂:核子间的距离增大,因而核力迅速减弱,使得原子核由于质子间的斥力作用而分裂成几块,同时放出2~3个中子,这些中子又引起其他铀核裂变,这样,裂变就会不断地进行下去,释放出越来越多的核能。
③能量:铀核裂变为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发生质量亏损,所以放出能量,一般来说,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约为1 MeV,1 kg铀235全部裂变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 800 t优质煤燃烧时释放的能量。
裂变时能产生几万度的高温。
(3)铀核裂变的条件:①铀核的裂变只能发生在人为的核反应中,自然界中不会自发地产生裂变,而是发生衰变。
②要使铀核裂变,首先要利用中子轰击铀核,使其分裂,并放出更多的中子,这些中子再去轰击更多的铀核,产生更多的中子,就形成了链式反应。
③链式反应速度很快,如不加以控制,能量在瞬间急剧释放引起剧烈爆炸(如原子弹)。
第十九章 第6节
第6节核裂变1.知道什么是核裂变。
2.知道链式反应及链式反应的条件。
3.会利用质量亏损计算核裂变产生的核能。
4.了解核反应的工作原理,知道如何控制核反应的速度。
5.了解如何防止核污染。
一、重核的裂变1.核裂变:重核分裂成两个质量差不多的□01较轻原子核,并放出□02核能的过程。
2.铀核裂变: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其产物是多种多样的,其U+10n→144 56Ba+8936Kr+□03310n。
中一种典型的反应是235923.链式反应:这种由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裂变反应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的过程,叫做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4.链式反应的条件:发生裂变物质的体积大于或等于□04临界体积或裂变物质的质量大于或等于□05临界质量。
二、核电站1.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施是□01核反应堆,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燃料:□02铀棒;(2)慢化剂:铀235容易捕获慢中子发生反应,采用□03石墨、□04重水和□05普通水(也叫轻水)作慢化剂;(3)控制棒:利用镉吸收□06中子能力很强的特性,在反应堆中采用插入镉棒的方法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4)热交换器:利用□07水或液态的金属钠等流体在反应堆内外循环流动,把反应堆中的热量传输出去。
2.核辐射的屏蔽:在反应堆的外面需要修建很厚的□08水泥层;核废料需装入特制的容器,□09深埋地下。
判一判(1)只要铀块体积大于临界体积就可以发生链式反应。
()(2)核电站应用的是重核裂变获得能量。
()(3)铀核裂变的产物是唯一的。
()(4)在利用重核裂变制成的原子弹中,也需要用镉制成的控制棒。
()提示:(1)√(2)√(3)×(4)×想一想(1)铀核裂变是天然放射现象吗?提示:天然放射现象是指元素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而裂变是重核在其他粒子轰击下发生的核反应。
(2)中子的速度越快越容易发生铀核裂变吗?提示:不是。
中子速度不能太快,否则就会与铀核“擦肩而过”,铀核不能俘获中子,也就不能发生裂变了。
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
〓
聚变
〓
裂变
轻核的聚变(热核反应) :
某些轻核能够结合在一起,生成一个较大的 原子核,这种核反应叫做聚变。
2 1
H
21H23
He
01n
2 1
H
21H23
He11H
2 1
H31H42
He
01n
根据所给数据,计算下面核反应放出的能量:
2 1
H
31H42
He
01
n
氘核的质量:mD=2.014102u 氚核的质量:mT=3.016050u
〓
聚变
〓
裂变
铀核的裂变
1939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他的助手 斯特拉斯曼发现,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 了裂变。铀核裂变的产物是多种多样的,一种典 型的反映是裂变为钡和氪,同时放出三个中子, 其核反应方程是:
235 92
U+
1 0
n
→15461Ba
+
92 36
Kr+310
n
裂变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上述裂变中,裂 变后的总质量小于裂变前的总质量,质量亏损:
使裂变物资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最小体积叫 做它的临界体积,相应的质量叫做临界质量。
原子弹
原子弹
“小玩意儿”钚装药重6.1千克,TNT当量2.2万 吨,试验中产生了上千万度的高温和数百亿个大气 压,致使一座30米高的铁塔被熔化为气体,并在地 面上形成一个巨大的弹坑.
在半径为400米的范围内,沙石被熔化成了黄绿 色的玻璃状物质,半径为1600米的范围内,所有的 动物全部死亡.
热核反应和裂变反应相比较,具有许多优越性。 见教材P101
现在的技术还不能控制热核反应。 问题有: 1、热核反应的的点火温度很高; 2、如何约束聚变所需的燃料;
高中物理 第5节裂变和聚变
4、聚变反应:由H H He n
2 1 3 1 4 2 1 0
2 2
1 1 2 0
E m c (m 2 H m3 H ) (m 4 He m 1 n) c
⑴聚变反应的特点: ①和核裂变相比,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更多 ②聚变反应的材料丰富 ③聚变反应的产物基本上是稳定的核,没有放射性 因此安全、无污染。
3、核裂变链式反应
⑴铀核的裂变: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 裂变方程:
235 92
2
U n Kr Ba 3 n
1 0 92 36 141 56 1 0
2
E m c (mU mn) (mKr mBa 3 mn) c
⑵链式反应:一个核的裂变引发更多的核发生裂变,使裂变不断持 续下去,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⑶临界体积: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最小体积 ⑷核反应堆: ①燃料:浓缩铀235 ②减速剂:使快中子减速为慢中子(石墨、水) ③控制棒:能吸收慢中子,控制反应速度(镉棒)
第五节
裂变与聚变
1、核聚变:两个比铁轻的轻核聚合成一个较重的核时, 会释放能量,这种核反应叫做核聚变 2、核裂变:比铁重的一个核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时会 释放能量,这种核反应叫做核裂变 为什么轻核聚变会释放能量? 因为中等大小的核的平均结合能一般较大,因此,无 论是轻核聚变还是重核裂变都会发生质量亏损。
⑵受控热核反应:人为地控制反应速度,在极高温下 发生的聚变反应
重核裂变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蘑菇云发展图
倒塌的钢架结构建筑物
广岛红十字医院里,一个严重 烧伤的学生仰面躺在一张草席 上。他的五官几乎全被原子弹 爆炸产生的热浪抹掉了。四天 后他死了。
六、核防护
对核袭击的防护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1)核爆炸瞬时效应防护。
利用工事进行掩蔽 在开阔地面上的人员,当发现核爆闪光时,立即背 向爆心卧倒,可减轻伤害。
(2)放射性沾染防护。
避开在沾染区或高照射量率的地区行动
及时穿戴个人防护器材,防止人体受沾染 人员通过沾染区时尽量乘坐车辆,在沾染区作业时要尽 量缩短时间 进入沾染区执行任务的人员,可服用抗辐射药,以减少 放射性物质在人体内的存留
第二部分:核电站
解决能源危机根本途径——核能 可开发的核裂变燃料资源可使用上千年。 核聚变资源可使用几亿年。
1kg铀全部裂变,它放出的能量超过2000t优 质煤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
三、链式反应
由裂变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 使反应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的过 程,叫做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链式反应使核能的大规模应用成 为可能。
四、链式反应的条件: ①有足够浓度的铀235 ②有足够的慢中子 ③铀块的体积要大于临界体积
核能----解决能源危机的根本途径
核发电量占总发电比例最多的10个国家是:
法国 75%
立陶宛 73.1%
比利时 57.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保加利亚 47.1% 斯洛伐克 47%
世界核能发电占全部电量1/4
瑞典 46.8%
乌克兰 43.8%
韩国 42.8%
匈牙利 38.3%
亚美尼亚 36.4%
核电站的优点: ①消耗的“燃料”很少 ②作为核燃料的铀、钍等在地球上的
铀核裂变核反应方程式
铀核裂变核反应方程式英文回答:Nuclear fission is a type of nuclear reaction in which the nucleus of an atom is split into two smaller nuclei, releasing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energy. Uranium-235 (U-235) is commonly used as the fuel in nuclear reactors for generating electricity. The fission of U-235 can be represented by the following equation:U-235 + neutron → Ba-141 + Kr-92 + 3 neutrons.In this equation, a neutron is absorbed by a U-235 nucleus, causing it to become unstable. The U-235 nucleus then splits into two smaller nuclei, barium-141 (Ba-141) and krypton-92 (Kr-92), and releases three additional neutrons. These neutrons can go on to initiate a chain reaction by colliding with other U-235 nuclei, causing them to undergo fission as well.The energy released during the fission process is in the form of kinetic energy of the fission fragments and the kinetic energy of the emitted neutrons. This energy can be harnessed to generate heat, which is then used to produce steam and drive a turbine to generate electricity.中文回答:核裂变是一种核反应,其中原子核被分裂成两个较小的核,并释放出大量能量。
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
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
摘要:
1.铀核裂变简介
2.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
3.链式反应及其应用
4.核裂变在能源和武器领域的应用
5.核裂变反应的防护与安全
正文:
铀核裂变是一种核反应过程,指铀原子核在吸收中子后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较轻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这种反应过程是核能和核武器的基础。
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如下:
U-235 + 中子→ Ba-141 + Kr-92 + 3 中子
U-238 + 中子→ Ra-146 + Ba-141 + 2 中子
其中,U-235 和U-238 是铀的同位素,中子是引发裂变反应的粒子。
在反应过程中,铀原子核吸收中子后变成一个较轻的原子核,同时放出两个或多个中子。
这些中子可以继续引发其他铀原子核的裂变反应,形成链式反应。
链式反应是核裂变的一个重要特性,它使得裂变反应能够自我维持并不断放大。
在链式反应中,每一个铀原子核裂变后会释放出足够多的中子,使下一个铀原子核达到临界质量,从而引发裂变。
这种反应过程在核反应堆和原子弹中都有应用。
核裂变在能源和武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能源领域,核裂变被用于核反应堆发电,通过可控的链式反应,将铀原子核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在武器领域,核裂变被用于制造原子弹,通过不可控的链式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然而,核裂变反应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防止核事故和核泄漏,核电站和核武器系统都需要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使用防护壳、控制棒、紧急冷却系统等,以保障核裂变反应的安全进行。
总之,铀核裂变是一种重要的核反应过程,它在能源和武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核裂变核聚变
吸收能量 核 反 应 放出能量
核子结合成原子核
有些重核分裂成中等质量的核 有些轻核结合成中等质量的核
核子平均质量
D E
F
A
C
B
O
Fe
Z
平均结合能
F
C
B
E D
O
A
核子的平均结合能随质量数的变化
Fe
z
一.核裂变
1.核裂变 物理学中把重核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时,释放 出核能的反应叫做核裂变.
2 1
H H He n
2 1 3 2 1 0
Li 原子核,俘获一个 速度为7.7×104 m/s 的中子而发生核反应放出α粒子后 变成一个新原子核,已知中子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 直,测得α粒子速度为:2×104m/s,方向与中子速度 方向相同,求: (1)生成的新核是什么?写出核反应方程式。 (2)生成的新核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3)若α粒子与新核间相互作用不计,则二者在磁场 中运动轨道半径之比及周期之比各为多少? 解: (1)写出核反应方程式
核反应堆
通过受控核裂变反应获得核能的装置,可使裂变产生 的中子数等于各种过程消耗的中子数, 以形成所谓的自持
链反应(self-sustaining chain reaction)。
核电站
大亚湾核电站
秦山核电站
我国第一座实验性反应堆是在1954年6月建 成投入运行的,我国自行设计研制、建造的秦 山核电站已经运行发电了;广东大亚湾电站也 已建成,并运行发电了,其发电量可达100亿度。
几百万 度高温
核聚变的利用——氢弹
弹体
三种炸药:
小 型 原 子 弹
普通炸药
铀235 外壳
铀核裂变方程式
铀核裂变方程式
铀核裂变方程式为:
U+n→Nd+Zr+3n+8e+(ν-,反中微子)
U+n→Sr+Xe+2n
U+n→Ba+Kr+3n。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例如,铀-235核吸收一个中子之后,就形成激发态的铀-236核)发生形变时,一部分激发能转化为形变势能。
随着原子核逐步拉长,形变能将经历一个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
这是因为有两种因素在起作用:来自核力的表面能是随形变而增大的;来自质子之间静电斥力的库仑能却是随形变的增大而减小的。
两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形成一个裂变势垒,原子核只有通过势垒才能发生裂变。
势垒的顶点称为鞍点。
到达最终断开的剪裂点后,两个初生碎片受到相互的静电斥力作用,向相反方向飞离。
静电库仑能转化成两碎片的动能。
初生碎片具有很大的形变,它们很快收缩成球形,碎片的形变能就转变成为它们的内部激发能。
具有相当高激发能的碎片,以发射若干中子和γ射线的方式退激,这就是裂变瞬发中子和瞬发γ射线。
退激到基态的碎片由于中子数(N)与质子数(Z)的比例(N/Z)偏大,均处于β稳定线的丰中子一侧,因此要经历一系列的β衰变而变成稳定核(见远离β稳定线的核素)。
这就是裂变碎片的β衰变链。
在β衰变过程中,有些核又可能发出中子,这此中子称为缓发中子。
以上就是一个激发核裂变的全过程。
核裂变反应的定义
核裂变反应的定义核裂变反应是一种核反应过程,其定义为原子核的分裂或分解过程,其中一个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更多的轻原子核。
这种反应通常涉及重核,如铀或钚。
核裂变反应是一种放射性衰变过程,它释放出大量能量,并在核能技术和核武器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核裂变反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
在这个时期,一些科学家开始研究重核的性质,并意识到它们的裂变可能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1938年,德国物理学家奥托·汉恩和弗里茨·斯特劳斯曼首次成功地将铀核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
这次实验在科学界引起了轰动,人们开始意识到核裂变反应的巨大潜力。
核裂变反应的基本过程是一个原子核吸收一个中子,并变得不稳定。
这个不稳定核会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并释放出几个中子。
这些中子有时会被其他核吸收,引发更多的裂变反应,从而形成一个连锁反应。
这个连锁反应释放出的能量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用来制造核武器。
核裂变反应的能量释放是由爆炸性的分裂过程引起的。
当一个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核时,它们之间的电荷相互作用减弱,导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这种能量释放被称为核裂变能,它是一种非常强大的能量形式。
例如,一克铀可以释放出与3吨煤炭燃烧相当的能量。
核裂变反应在核能技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核电站利用核裂变反应来产生热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
核电站通常使用浓缩铀或钚作为燃料,通过控制中子的释放来维持连锁反应的平稳进行。
核裂变反应还可以用于制造核武器。
核武器利用铀或钚的裂变能量来引起大规模的爆炸。
这些武器的威力是巨大的,因此核裂变反应的控制和监管非常重要。
然而,核裂变反应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核裂变反应产生的放射性废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这些废料需要进行安全处理和储存,以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其次,核裂变反应的连锁反应需要严格的控制和监管,以防止事故和不安全情况的发生。
此外,核裂变反应还面临一些技术挑战,如核燃料供应、中子控制等。
总的来说,核裂变反应是一种核反应过程,其中一个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更多的轻原子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固提高
4、现已建成的核电站的能量来自于( C ) A.天然放射性元素衰变放出的能量 B.人工放射性的能量组卷网
巩固提高
5、关于核反应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铀棒是核燃料,裂变时释放核能 B.镉棒的作用是控制反应堆的功率 C.石墨的作用是吸收中子 D.冷却剂的作用是控制反应堆的温度和输出热能
巩固提高
1、关于重核的裂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核裂变释放的能量等于它俘获中子时得到的能量 B.中子从铀块中通过时,一定发生链式反应 C.重核裂变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明显的质量亏损,所以核子 数要减少 D.重核裂变为中等质量的核时,要发生质量亏损,放出核能
巩固提高
2、利用重核裂变释放核能时选铀235,主要原因是( D ) A.它裂变放出核能比其他重核裂变放出的核能多 B.它可能分裂成三部分或四部分 C.它能自动裂变,与体积无关 D.它比较容易形成链式反应
3.链式反应:当一个中子引起一个重核裂变后,裂变释放的中 子再引起其他重核裂变,且能不断继续下去,这种反应叫核裂 变的___链__式__反_应_. 4.链式反应的条件:发生裂变物质的体积大于__临__界__体__积_或裂 变物质的质量大于_临__界__质__量__.
预习检测
如图是核电站的反应堆示意图.看图思考以下问题:
巩固提高
6、一个铀235原子俘获一个中子后,裂变为氙139和锶 94,同时放出三个中子,写出核反应方程并算出一个铀核裂变 时释放的核能.已知mU=235.043 94 u,mXe=138.918 44 u,mSr= 93.915 57 u,mn=1.008 665 u,1 u 相当于931.5 MeV.
1、核反应堆是哪些组成的?每一部分的作用? 2、核电站发电的主要原理是什么? 3.核电站发电有哪些优缺点?
思考与讨论
观察图片思考以下问题:
1、铀核的裂变是一种天然放射现象吗? 2、一个铀235核裂变时大约释放多少MeV的能量? 3、原子弹爆炸时发生了什么样的核反应? 4、核反应堆为什么不会像原子弹那样爆炸?组卷网
课前思考
1、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2、在核反应中较小的质量亏损会引起很大能量的释放 为什么?组卷网
学习目标
1.知道重核的裂变反应和链式反应以及链式反应发生条件. 2.了解原子弹的原理以及常用的裂变反应堆的类型. 3.知道核电站的工作模式.
预习检测
1.核裂变:重核被_中__子__轰击后分裂成两个质量差不多的新原 子核,并放出_核__能__的过程. 2.铀核裂变: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其产物是多 种多样的,其中一种典型的反应是23592U+10n → 14456Ba+ 8936Kr+_3__10_n.组卷网
解答此题应把握以下三点: (1)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写出裂变方程. (2)计算出裂变前后质量亏损Δm. (3)根据质能方程ΔE=Δmc2计算出裂变释放的核能.
179.4 MeV.
【规范解答】核反应方程为 23592U+10n→13954Xe+9438Sr+310n 该反应的质量亏损为 Δm=(mU+mn)-(mXe+mSr+3mn)= (235.043 94+1.008 665) u-(138.918 44+93.915 57+3× 1.008 665) u=0.192 6 u,组卷网 所以一个铀核裂变释放的核能为 ΔE=0.192 6×931.5 MeV≈179.4 MeV.
【解析】选D.铀235发生裂变时会生成2或3个中子,中子 再去轰击铀核发生链式反应,但发生链式反应还必须要使 铀块体积大于临界体积,所以选项A、B、C错误,选项D 正确.
巩固提高
3、关于核反应堆中用镉棒控制反应速度的原理,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C ) A.镉棒能释放中子,依靠释放的多少控制反应速度 B.用镉棒插入的多少控制快中子变为慢中子的数量 C.利用镉棒对中子吸收能力强的特点,依靠插入的多少控制中 子数量 D.镉棒对铀核裂变有一种阻碍作用,利用其与铀的接触面积的 大小控制反应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