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实验报告定稿版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齿轮传动定稿版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齿轮传动定稿版实验名称:齿轮传动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了解齿轮传动原理及其应用;2.掌握齿轮的绘制方法;3.了解齿轮传动的基本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齿轮传动是利用不同齿数的齿轮通过啮合而实现轴的运动传递的一种机械传动方式。
根据齿轮的不同形状和结构,齿轮传动分为直齿轮传动、斜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
直齿轮是最常见的一种传动方式。
当两个直齿轮啮合时,它们的齿数之比等于它们的转速之比,即齿轮传动的传动比等于齿数比。
实验中我们主要研究直齿轮传动,通过制作不同齿轮的齿数,观察齿轮的传动效果,验证齿轮传动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齿轮传动实验装置;2.直齿轮(不同齿数);3.传动带。
四、实验步骤:1.通过齿轮的绘制方法,绘制出实验中使用的两个直齿轮的草图;2.安装齿轮传动实验装置,将绘制好的齿轮与实验装置相连;3.启动实验装置,观察并记录传动过程中两个齿轮的运动情况;4.测量不同齿轮的齿数,并计算齿轮传动的传动比;5.分析实验现象与计算结果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绘制的齿轮草图如下表所示:齿轮编号齿数齿轮1 10齿轮2 202.在实验装置运行时,观察到齿轮1以较大的速度旋转,而齿轮2以较小的速度旋转。
这表明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为2:1,符合公式:传动比=齿数2/齿数13.测量齿轮1和齿轮2的齿数分别为10和20,代入计算公式,得到传动比为20/10=24.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一致,验证了齿轮传动的基本原理。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齿轮传动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验证了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与齿数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齿轮传动能够有效地改变转速,实现机械能的传递,具有较高的传动效率和可靠性。
齿轮传动在机械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汽车传动系统、工业生产线等。
掌握齿轮传动的原理对于我们理解和设计机械传动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机械类)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机械类)实验名称:对称张力系统实验目的:1.了解受力分析的原理。
2.掌握利用平衡法进行受力分析的方法。
3.熟悉张力系统平衡、重心定位的基本原理。
实验原理:张力系统是指由连续的杆件、金属丝等构成的空间结构。
由于每个杆件所受的张力都是相等的,因此又称对称张力系统。
在力的作用下,桥梁、吊桥等结构就构成了张力系统。
在给定的运动条件下,通过受力分析计算每个零件的拉力和重心位置,能够为设计和制作张力系统提供重要参考。
利用平衡法进行受力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把受力系统看作一组平衡的受力。
按照平衡条件,可以列出各个受力的方程式,从而获得未知的受力大小和方向,达到定量分析受力的目的。
实验步骤:1.将实验仪器安装好,并调整扭簧,使圆盘处于平衡状态。
2.记录各部件的长度,如张力杆、静压杆、支腿等,以及各杆件的夹角。
3.通过旋转支腿和调整支脚长度,使得整个系统完全平衡。
4.使用角度测量器,记录各个杆件的角度,并进行计算和分析。
实验结果:以对称张力系统为例,在实验中记录下如下数据:支脚长度:16.5mm张力杆长度:10mm夹角1:60°夹角2:45°经过计算和分析,得出各个杆件的拉力分别为:张力杆1:2N结论:利用平衡法进行受力分析,可以有效地计算各个杆件的拉力分布,并在实际工程设计、制作中提供重要参考。
在实验中,通过调整支脚长度和杆件夹角,可以使对称张力系统达到完全平衡的状态,从而获得准确的数据信息。
该方法能够广泛应用于桥梁、吊桥等结构的设计、制作和维修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实践意义。
大学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机械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3. 通过实验,加深对机械原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
二、实验原理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系统的运动、受力、强度、稳定性和优化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
本实验主要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即在没有非保守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动能+势能)保持不变。
三、实验器材1. 打点计时器;2. 自由落体实验装置;3. 纸带;4. 尺子;5. 秒表;6. 计算器。
四、实验步骤1. 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实验架上,调整好计时器的高度;2. 将自由落体实验装置固定在打点计时器下方;3. 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轮,并将纸带固定在实验装置上;4. 将自由落体实验装置释放,让纸带随实验装置一起下落;5. 观察纸带在打点计时器上打点的痕迹,记录下落高度和打点时间;6. 根据纸带上的打点痕迹,计算出物体的瞬时速度;7. 利用计算器,计算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五、实验数据及分析1. 实验数据:下落高度(m):h = 2.0打点时间(s):t = 0.5瞬时速度(m/s):v = 3.02.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如下:重力势能(J):E_p = mgh = 1.0 × 9.8 × 2.0 = 19.6 J动能(J):E_k = 1/2 × mv^2 = 1/2 × 1.0 × 3.0^2 = 4.5 J由于实验过程中存在空气阻力等非保守力的影响,实际测量结果与理论值存在一定误差。
但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可以认为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即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实验中得到了验证。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加深了对机械原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2. 操作打点计时器时,要确保纸带平稳下落,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实验数据不准确;3. 记录实验数据时,要准确无误,以便后续分析;4. 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器材进行整理,保持实验室整洁。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标准格式
河北工程大学机电学院机械原理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一实验名称:二实验原理:三实验目的:四实验仪器及设备:五实验步骤:六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平面连杆机构有哪些类型?曲柄存在的条件是什么?哪些四连杆机构能由转动转换为移动?2、凸轮机构由哪些构件组成?在示教板上所列的几种凸轮机构中,指出凸轮和推杆运动形式?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公式:F=3n-2p L-p H式中: F——机构自由度数目 n——活动构件数p L——低副数p H——高副数渐开线齿轮范成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二、实验原理:三、实验目的:四、实验仪器及设备:五、实验步骤:六、实验有关数据记录:(一)被加工齿轮的基本参数:(二)齿条刀的基本参数(三)内容1、标准齿轮2、正变位齿轮3、负变位齿轮(四)齿轮尺寸计算与结果比较正变位系数 = 负变位系数=(五)根据在齿轮范成仪上绘制的齿廓,用透明纸将三齿廓重叠描绘出来,分析齿形和有关尺寸。
附上所绘齿轮轮廓。
注:结果比较栏中,尺寸比标准齿轮大的填入“>”,小的填入“<",一样大的填入“同”。
一、实验名称:回转体动平衡实验二、实验原理:回转体动平衡原理:一个动不平衡的刚性转子,无论其具有多少个偏心质量,以及分布于多少个回转平面内,总可以在与旋转轴线垂直面上选定两个平衡基面,而且只需要在任选的这两个平衡基面(也称为两个校正平面)内分别加上或除去一个适当的质量,转子即可得到平衡。
三、实验目的:1、巩固回转体理论平衡知识2、了解硬支承动平衡实验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3、掌握硬支承动平衡机操作过程,掌握刚性转子动平衡设计四、实验仪器及设备:H30U硬支承动平衡实验机,实验平衡盘,填平,橡皮泥等五、实验步骤:1、设定与输入实验数据,包括支承方式——两端支承、校正平面位置、校正方式——加重、平衡盘校正质量失径、平衡机转速等2、安装平衡盘3、调整平衡轴拖轮,使两端水平4、启动平衡机,稳定后读取校正数据5、称取校正质量、添加校正配重6、重复步骤4、5,直至达到实验要求六、实验有关数据记录:(1)实验数据一、实验名称:二、实验原理:三、实验目的:四、实验仪器及设备:五、实验步骤:六、实验有关数据记录:(1)实验数据。
机械原理课实验报告
机械原理课实验报告标题:摆线齿轮副的运动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通过对摆线齿轮副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了解其运动规律和力学性能,掌握机械原理中摆线齿轮的使用及设计方法。
二、实验原理摆线齿轮副是由摆线齿轮与摆线架构成的齿轮副。
摆线齿轮由一对圆弧法线生成,具有平稳传动、无滑动的特点,因此在某些场合得到广泛应用。
1. 摆线齿轮副的运动规律摆线齿轮副的运动规律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分别是直线传动和曲线传动。
直线传动时,摆线齿轮的齿线是直线,从而使得摆线齿轮与摆线架之间的滚子运动成为直线运动。
曲线传动时,摆线齿轮的齿线是曲线,从而使得摆线齿轮与摆线架之间的滚子运动成为曲线运动。
2. 摆线齿轮副的力学性能在传动中,摆线齿轮副的力学性能表现为传动效率、干扰等。
传动效率是指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之比,其数值一般在95%以上。
干扰是指摆线齿轮与摆线架之间在运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接触失配,一般不应产生变位。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1. 实验内容通过摆线齿轮副装置的调整和测量,得到其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
2. 实验步骤(1)调整摆线齿轮副装置,使之工作平稳、不卡滞。
(2)测量输入齿轮(摆线齿轮)和输出齿轮(摆线架)的齿数。
(3)使用光电测速仪测量输入齿轮转速,使用电磁测力仪测量输出齿轮所承受的力。
(4)记录测量数据,计算传动效率和干扰。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摆线齿轮副的直线传动情况进行研究。
测得输入齿轮的齿数为20,输出齿轮的齿数为30。
通过测量输入齿轮的转速为300rpm,输出齿轮所承受的力为6N。
根据公式,我们可以求解出传动效率和干扰:传动效率=(输出功率/输入功率)×100%=(输出力×输出转速/输入力×输入转速)×100%=(6N×300rpm)/(20N×300rpm)×100%=90%干扰=(输出齿数-输入齿数)/输入齿数×100%=(30-20)/20×100%=50%通过计算可知,本次实验得到的摆线齿轮副的传动效率为90%,干扰为50%。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机械原理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验证机械原理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定律。
通过设计和搭建不同的实验装置,我们能够观察和测量力的大小、方向以及物体的运动状态。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掌握实验操作的技巧。
引言:机械原理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力的学科,是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验证和应用机械原理中的一些基本定律和原理,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一:力的平衡和合成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设计了一个平衡力实验装置,通过调整不同的力的大小和方向,使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通过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和方向,并应用力的平衡条件,我们可以验证力的平衡定律。
实验结果表明,当所有力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实验二: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机械原理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杠杆装置,通过改变力臂和力的大小,观察物体的平衡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当力臂和力的乘积相等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这个实验不仅验证了杠杆原理,还帮助我们理解杠杆的应用和工作原理。
实验三:摩擦力的测量摩擦力是机械原理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设计了一个摩擦力实验装置,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和施加的力的大小,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实验结果表明,摩擦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施加的力的大小成正比。
这个实验不仅验证了摩擦力的存在,还帮助我们理解摩擦力的计算和应用。
实验四: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是机械原理中的重要定律之一。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设计了一个碰撞实验装置,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速度,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结果表明,在碰撞过程中,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这个实验不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还帮助我们理解碰撞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结论:通过这些实验,我们验证了机械原理中的一些基本定律和原理。
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掌握了实验操作的技巧。
这些实验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还培养了我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前言一、实验课目的本课程实验课目的在于:验证、巩固和加深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及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机械实验方法、测量技能及用实验法来测定一些机械参数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踏实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
因此,实验课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每个学生必须认真对待,在课前进行预习,在课后分析试验结果,写成正规的实验报告。
实验课为评定学生成绩的一部分。
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为了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要求在实验前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在实验前要进行检查和提问,如发现有不合格者,提出批评,甚至停止实验的进行,实验准备工作包括下列几方面内容:1.预习好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的目的及要求;搞懂实验的原理;了解实验进行的步骤及主要事项,做到心中有底。
2.准备好实验指导书中规定自带的工具、纸张。
3.准备好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表格应记录些什么数据自拟。
三、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1.验前必须了解实验设备、仪器的使用性能、操作规程及使用须知,否则不得操作。
2.严格按照规定,精心操作设备、仪器。
3.实验室内与本实验无关的设备与仪器,一律不得乱动。
4.在实验室严守纪律,不得高声谈笑,保持室内整洁。
5.实验完毕后,用过设备、仪器放回原处,并整理清洁、经教师同意后才得离开。
四、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对实验所有数据、现象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一定结论与看法的书面文件。
学生在实验后必须按照要求,整理并分析处理所的结果,写成正规的实验报告。
为了写好实验报告,提出以下几点:1.实验结果记录应经实验指导教师过目签字,并随实验报告一起交上。
2.报告中的结果分析及讨论应力求具体,应针对试验具体情况,防止不切实际的空谈。
3.实验报告要求每人一份。
4.实验报告应在实验完毕后一星期内,由班委汇集交老师。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机械工程学院2018年9月1日实验一机构认知实验一、实验目的1.配合课堂教学及课程进度,为学生展示大量丰富的实际机械、机构模型、机电一体化设备及创新设计实例,使学生对实际机械系统增加感性认识,加深理解所学知识。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3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3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步骤①搞清机械的实际构造、动作原理和运动情况,②沿运动传递路线,逐一分析^p 每两个构件之间相对运动的性质,确定运动副的类型和数目。
③选择运动简图的视图平面和适当位置,通常选择机械中多数构件的运动平面为视图平面。
④选择恰当的作图比例尺,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⑤在原动件上标出箭头以表示其运动方向。
给各个构件编号,标字母。
计算自由度。
比例尺:比例尺:比例尺:比例尺:实验二、齿轮范成原理一、实验任务⑴掌握用范成法加工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原理,现察齿廓曲线的形成过程。
⑵了解渐开线齿轮的根切现象和齿顶变尖现象,分析^p 比较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异同点。
二、实验内容⑴用范成仪描绘出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轮廓。
⑵比较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齿形及参数尺寸的异同点。
三、绘制方法:第一,将纸安装好,画标准齿轮 1 先将刻度线对零。
2 将刀具移动至最左端,每次移动刀具 1-3mm 左右,每移动一次,用铅笔描一次刀具在纸齿轮上的包络线(即齿形)。
3 每人画出两个完整的齿形即可。
第二,将纸转到另半面,画正变位齿轮按不发生根切计算的变位量将刀具正变位。
用同样的方法再描画出正变位齿轮的齿形。
四、原始数据项目 m α h a _C_z d 单位 mm 度 mm 数值 15 20 1 0.25 10 150 五、实验前填写计算数值六、实验后填写结果比较(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实验三、齿轮参数的测定一、实验任务⑴加深理解渐开线的性质、方程及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基本参数与几何尺寸间的关系;⑵掌握用游标卡尺测定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几何参数的方法;二、实验内容测量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计算齿轮各部分尺寸。
三、实验原理注意取值五、测量和计算数据。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文字参考)
实验目的:
1、掌握对实际机械或模型的机构见图的测绘的基本能力
2、了解机构运动简图与实际机构的区别,加深和巩固自由度的计算能力。
机构简图自己画,书上也有
思考题
1、答:应能说明机构中的构件数目及其所组成的运动副的数目,种类及相对位置。基本步骤:1、认清机构的构件数2、判断各构件组成间的运动副的性质和种类及数目3,选择视图面绘制机构示意图4计算自由度并校核计算结果是否正确5、测量机构运动的尺寸并按比例绘出机构运动简图。
分析测试结果
实验中测得的运动速度及加速度没有很大的突变,未存在刚性冲击,运动平衡,所以该机构是比较合理的。
体会和改进设想
体会:通过本实验加深了我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运动规律,并训练了工程实际动手能力,初步有了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
改进:由于此实验原本已安装了机构,学生自己动手组装的机会不够,而且由于我们对机构速度急加速的控制在什么范围内才算是好的机构并没有太多的概念,所以此次试验不是特别完美,我们会在课后多加学习。(自己写写,都可以)
实验二:
设备DPH—I型平衡仪
实验转速995到1015r/min
表格填写格式如图,数据参见自己记的数据
组拍的照片,打印下贴上。其他的很简单了。如果没有,去找一下当时同学的拍的。其他的自己看着填。
实验五:
机构的设计方案图片我来提供(还未打印),试验台参数曲线已发。
收获:通过本实验,使我掌握了对一般的实际机械或模型的机构运动简图测绘的基本能力,了解了机构的云顶见图与实际机构的区别,加深和巩固了机构自由度的计算的理论知识,也让我见识到一些常用机器的运动模型和其基本运动理论,使我对一些常用的机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建议:如能多引进一些机构,如果包含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则更好,再能有一些平常练习自由度计算时易错的机构,加深同学对机构自由度的计算能力及特殊情况下的处理原则就更好了。(自己适当修改下)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大全
机械原理实验项目机械原理课程实验(一)机械传动性能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1) 通过测试常见机械传动装置(如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在传递运动与动力过程中的速度、转矩、传动比、功率及机械效率等,加深对常见机械传动性能的认识与理解。
(2) 通过测试由常见机械传动组成的不同传动系统的机械参数,掌握机械传动合理布置的基本要求。
(3) 通过实验认识机械传动性能综合实验台的工作原理、提高计算机辅助实验能力。
二、实验设备机械传动性能测试综合实验台。
三、实验内容机械传动性能测试是一项基于基本传动单元自由组装、利用传感器获取相关信息、采用工控机控制实验对象的综合性实验。
它可以测量用户自行组装的机械传动装置中的速度、转矩、传动比、功率与机械效率,具有数据采集与处理、输出结果数据与曲线等功能。
机械传动性能测试实验台的逻辑框图变频 电机ZJ 扭矩 传感器ZJ 扭矩 传感器工作载荷扭矩测量卡转速调节机械传动装置负载调节工控机扭矩测量卡机械原理课程实验(二)慧鱼机器人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慧鱼机器人、机电产品的系统运动方案的组装设计,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
2)利用“慧鱼模型”组装机器人模型,探索机器人各个功能的实现方法,进行机电一体化方面的训练。
二、实验设备1)慧鱼创意组合模型包;2)计算机一台;3)可编程控制器、智能接口板;4)控制软件。
三、实验内容“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是工程技术型模型,能够实现对工程技术以及机器人技术等的模拟仿真。
模型是由各种可以相互拼接的零件所组成,由于模型充分体现了各种结构、动力、控制的组成因素,并设计了相应的模块,因此,可以拼装成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模型,可以用于检验学生的机械结构和机械创新设计与控制的合理可行性。
自动步行车学生创新实验慧鱼机器人实验二室机械原理课程实验(三)PLC控制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全自动加工中心、自动化立体仓库、焊接站等工业模型的组装设计,控制原理及PLC在工业中的应用;2)了解和熟悉PLC的结构和外部接线方法,掌握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3)掌握顺序功能图的绘制,掌握以顺序控制梯形图的设计方法与调试。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和计算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机械原理的相关理论。
4. 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运动规律和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机械运动学:研究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 机械动力学:研究机械运动与外力、质量、摩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3. 机械设计: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合理的机械结构。
三、实验器材1. 机械原理实验台2. 机械部件(如齿轮、链条、皮带等)3. 力传感器4. 速度传感器5. 计算器6. 数据采集系统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一:机械运动学实验(1) 实验目的:验证机械运动学的基本规律。
(2) 实验步骤:a. 安装实验台,连接相关传感器。
b. 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设置实验参数。
c. 启动实验台,记录机械部件的运动数据。
d. 利用数据采集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e. 根据实验数据,验证机械运动学的基本规律。
2. 实验二:机械动力学实验(1) 实验目的:验证机械动力学的基本规律。
(2) 实验步骤:a. 安装实验台,连接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
b. 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设置实验参数。
c. 启动实验台,记录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的数据。
d. 利用数据采集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e. 根据实验数据,验证机械动力学的基本规律。
3. 实验三:机械设计实验(1) 实验目的:学习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
(2) 实验步骤:a. 根据实验要求,设计机械结构。
b. 选择合适的机械部件。
c. 计算机械部件的尺寸和参数。
d. 安装机械结构,进行实验验证。
e. 分析实验结果,改进设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验证了机械运动学的基本规律,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实验结果表明,机械运动与外力、质量、摩擦等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2. 实验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验证了机械动力学的基本规律。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齿轮传动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齿轮传动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机械原理实验——齿轮传动机构一.实验目的1.掌握齿轮的相关几何参数的定义及其意义。
2.了解齿轮传动的构成,认识其组成原件。
3.掌握齿轮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4.掌握齿轮的相关几何参数的计算。
5.训练动手能力,培养综合设计的能力。
序号名称数量备注1 试验台机架 12 主动轴带轮 13 电机轴带轮 14 主轴 25 端盖 36 卡环 2三.实验原理(一)齿轮参数(二)传动比计算1、一对齿轮的传动比:传动比大小:i12=ω1/ω2 =Z2/Z1转向外啮合转向相反取“-”号内啮合转向相同取“+”号对于圆柱齿轮传动,从动轮与主动轮的转向关系可直接在传动比公式中表示即:i12=±z2/z1其中"+"号表示主从动轮转向相同,用于内啮合;"-"号表示主从动轮转向相反,用于外啮合;对于圆锥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由于主从动轮运动不在同一平面内,因此不能用"±"号法确定,圆锥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和齿轮齿条传动只能用画箭头法确定。
对于齿轮齿条传动,若ω1表示齿轮1角速度,d1表示齿轮1分度圆直径,v2表示齿条的移动速度,存在以下关系:V2=d1ω1/2定轴齿轮系传动比,在数值上等于组成该定轴齿轮系的各对啮合齿轮传动的连乘积,也等于首末轮之间各对啮合齿轮中所有从动轮齿数的连乘积与所有主动轮齿数的连乘积之比。
设定轴齿轮系首轮为1轮、末轮为K轮,定轴齿轮系传动比公式为:i=n1/nk=各对齿轮传动比的连乘积i1k=(-1)M所有从动轮齿数的连乘积/所有主动轮齿数的连乘积式中:"1"表示首轮,"K"表示末轮,m表示轮系中外啮合齿轮的对数。
当m为奇数时传动比为负,表示首末轮转向相反;当m为偶数时传动比为负,表示首末轮转向相同。
机械原理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机械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3. 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4. 通过实验,验证机械原理理论,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运动规律和设计机械的学科。
本实验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 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方程;2. 机构的运动分析,包括机构的自由度、速度和加速度分析;3. 机械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4. 机械振动的基本理论。
三、实验器材1. 机械原理实验台;2. 机械运动测试仪;3. 传感器;4. 数据采集器;5. 计算机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实验台的结构,了解实验台的组成和功能;2. 将实验台上的各个部分连接好,确保连接正确;3. 开启机械运动测试仪,进行运动测试;4. 使用传感器采集实验数据;5. 将采集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6. 根据实验数据,验证机械原理理论;7. 完成实验报告。
五、实验数据1. 机械运动测试仪的数据:- 机构1的运动速度:v1 = 1.2 m/s;- 机构2的运动速度:v2 = 0.6 m/s;- 机构3的运动速度:v3 = 1.0 m/s;2. 传感器采集的数据:- 机构1的加速度:a1 = 0.2 m/s²;- 机构2的加速度:a2 = 0.1 m/s²;- 机构3的加速度:a3 = 0.3 m/s²;3. 机械振动测试数据:- 频率:f = 10 Hz;- 振幅:A = 0.05 m。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验证了机械原理理论,如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方程、机构的运动分析等;2. 实验结果表明,机构1、2、3的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符合理论预期;3. 机械振动测试结果表明,振动频率和振幅符合理论预期。
七、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验证了机械原理理论,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 通过实验,掌握了机械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3. 培养了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为今后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和维修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机械原理的学习和实践,掌握机械原理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简单机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验验证机械原理的相关知识。
二、实验器材及仪器1.简单机械模型(包括滑轮、斜面、杠杆等)2.测力计3.直尺4.卡尺5.万能表三、实验原理1.简单机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简单机械是指由几个基本部件组成的机构,其结构简单,但具有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滑轮、斜面和杠杆等。
滑轮是一种圆形物体,通常用于改变力量方向或大小。
斜面是一种平面呈倾斜状态的物体,通常用于减小移动物体所需的力量。
杠杆是一种刚性棒,在支点处旋转,可用于增加或减小力量。
2.测力计测量法测力计是一种测量力大小和方向的仪器。
它利用弹簧伸长或缩短来反映力的大小,并通过指针或数字显示力的大小。
在机械原理实验中,测力计常用于测量斜面上物体的重量,以验证斜面的减力作用。
四、实验步骤及结果1.滑轮实验将一根细绳套在滑轮上,然后将两端拉直,使滑轮旋转。
通过测量细绳两端所需的力量和滑轮旋转的速度来验证滑轮改变了力量方向和大小的作用。
结果:当细绳两端所需的力量为10N时,滑轮旋转速度为2m/s。
2.斜面实验将一块物体放在斜面上,并固定一个测力计在斜面下方。
通过测量物体重量和斜面长度来验证斜面减小了移动物体所需的力量。
结果:当物体重量为5N时,在10cm长的斜面上所需的力量为2N。
3.杠杆实验将一个木板固定在支点处,并在木板上放置一个物体。
通过调整支点位置来改变物体平衡时所需的力矩,从而验证杠杆增加或减小了力矩。
结果:当支点位置距离物体较近时,平衡所需的力矩较小;当支点位置距离物体较远时,平衡所需的力矩较大。
五、实验分析通过本次机械原理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简单机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滑轮、斜面和杠杆等机械原理的相关知识。
此外,我们还掌握了测力计测量法,并在实验中使用了它来测量斜面上物体的重量。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滑轮可以改变力量方向和大小。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实验一、实验原理1、观察几种典型机构及运动,了解其特点。
2、掌握依据实物绘制出机构运动简图的方法。
3、进一步培养抽象思维的能力,即通过查看抽象图形(运动简图)想象出实物机器的运动关系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简要了解各种泵体和机床的工作原理和机构。
2、从JG C—A型模型中任选两种,从JG C—B型模型中任选一种,进行机构分析、尺寸测量,绘制简图。
3、在机构运动简图上进行自由度的计算。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1、JG C—A型、JGC—B型机构简图测绘模型。
3、直尺、纸、铅笔、橡皮等绘图工具(自备)。
四、模拟实物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基本原理机构运动简图是指反映机构运动情况的简单图形,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所有构件的数目和构件间所组成运动副的数目、种类、相对位置有关,因此,在机构运动简图中可以撒开构件的复杂外形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简单的符号来代表构件和运动副,并以一定的比例尺表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来说明实际机构的运动特性。
2、测绘方法1)分析运动情况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首先要把该机器或模型的实际构造和运动情况搞清楚。
为此先应确定出其原动件和从动件,再使被测机器或模型缓慢运动,然后按照运动的传递路线把原动件和从动件之间的各构件的运动情况观察清楚,尤其应注意有微小运动的构件,分清各构件间的接触情况及相对运动的性质,从而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联接次序和运动副数目、种类等。
2)选择投影面投影面的选择应以能简单清楚地把机构运动情况正确地表达出来为原则。
一般应先确定机构原动件的位置,原则是选择机构中的每一构件均能清楚地表达出来的最佳位置(避免构件间的交叉和重叠),然后将机构投影到与多数构件的运动平面相平行的平面上。
必要时可就机器的不同部分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投影面,不过应尽量减少投影面。
3)选择适当的比例尺在确定了原动件和投影面以后,就可以测量机构的运动尺寸了,按着一定的比例尺画出各构件和各运动副之间的相对位置。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答:法线切于基圆,基圆切线必为两侧齿廓的法线。
3、在测量齿根圆直径 时,对奇数齿和偶数齿的齿轮在测量方法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当被测齿轮齿数为偶数时,可用卡尺直接测得齿顶圆直径da及齿根圆直径df;
如果为奇数时,则应先测量出轮轴孔直径d,然后再测量孔到齿顶的距离ha和轴孔到齿根的距离hf。
低副数
高副数
机构自由度数
原动件数
活动构件数
低副数
高副数
机构自由度数
原动件数
活动构件数
低副数
高副数
机构自由度数
原动件数
四、
1、一个正确的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应能说明哪些内容?
答:它能准确的表达机构运动特征以及机构中的活动构件,运动低副,高副的个数,还能以此计算出机构的自由度并判断机构是否具有确定运动。
2、机构自由度大于或小于原动件数时,各会产生什么结果?
2)局部自由度:计算机构自由度是局部自由度应当合并不计,可减少高副元素接触处的磨损。
3)虚约束:预先将生产虚约束的构件个运动副去掉,然后进行自由度计算,可改善构件的受力,增加机构的刚度。
五、体会与建议
体会:在进行试验时,深刻体会到理论需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是从人们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所以要得到真知就必须进行实物上的操作,这点特别是在绘制“创新机构”的简图中体现出来,有些部件的运动状态并非靠个人的想法便能描绘出来,各个构件间的关系也要在相当谨慎的态度下才能确定,否则之后的自由度计算便会出现差池。
示意图
五、体会与建议(或实验曲线)
三、测试和计算结果
测量数据
齿轮编号
齿数
跨齿数
【最新精选】机械原理实验报告一
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原理实验报告一机构认识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和任务1.实验目的1).初步了解《机械原理》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实例。
2).增强学生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
2.实验任务1)对机器的认识通过实物模型和机构的观察,学生可以认识到:机器是由一个机构或几个机构按照一定运动要求组合而成的。
所以只要掌握各种机构的运动特性,再去研究任何机器的特性就不困难了。
在机械原理中,运动副是以两构件的直接接触形式的可动联接及运动特征来命名的。
如:高副、低副、转动副、移动副等。
2)平面四杆机构平面连杆机构中结构最简单,应用最广泛的是四杆机构,四杆机构分成三大类:即铰链四杆机构;单移动副机构;双移动副机构。
(1).铰链四杆机构分为: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即根据两连架杆为曲柄,或摇杆来确定。
(2).单移动副机构,它是以一个移动副代替铰链四杆机构中的一个转动副演化而成的。
可分为:曲柄滑块机构,曲柄摇块机构、转动导杆机构及摆动导杆机构等。
(3).双移动副机构是带有两个移动副的四杆机构,把它们倒置也可得到:曲柄移动导杆机构、双滑块机构及双转块机构。
3)凸轮机构凸轮机构常用于把主动构件的连续运动,转变为从动件严格地按照预定规律的运动。
只要适当设计凸轮廓线,便可以使从动件获得任意的运动规律。
由于凸轮机构结构简单、紧凑,因此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仪器及操纵控制装置中。
凸轮机构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即:凸轮(它有特定的廓线)、从动件(它由凸轮廓线控制着)及机架。
凸轮机构的类型较多,学生在参观这部分时应了解各种凸轮的特点和结构,找出其中的共同特点。
4)齿轮机构齿轮机构是现代机械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传动机构。
具有传动准确、可靠、运转平稳、承载能力大、体积小、效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机器中。
根据轮齿的形状齿轮分为: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圆锥齿轮及蜗轮、蜗杆。
根据主、从动轮的两轴线相对位置,齿轮传动分为:平行轴传动、相交轴传动、交错轴传动三大类。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机械原理实验报告《机械原理》为机械专业的基础课,考研主要考察的题型有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画图题、简答题等。
各个学校侧重点略微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大同小异,只要把书上的基本知识点掌握了、记住了,以不变应万变,才能游刃有余,取得理想成绩!第一章绪论1.基本概念(机器、机构、机械、构件、零件)2.机械原理的研究内容3.机器与机构,零件与构件的区别第二章机构结构分析1.机构组成的基本要素2.机构运动简图3.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4.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5.平面机构组成原理、结构分类与分析第三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1.速度瞬心法速度瞬心及其位置的确定、用速度瞬心法进行机构的运动分析2.矢量方程图解法3.解析法第四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1.机构力分析的任务、目的和方法2.构件惯性力的确定3.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4.不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力分析第五章机械的效率和自锁1.机械的效率2.机械的自锁.第六章机械的平衡1.机械平衡的目的和内容2.刚性转子的平衡计算3.刚性转子的平衡实验4.转子的许用不平衡量5.平面机构的平衡第七章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1.机械的运转阶段及其特征2.机械的运动方程及其求解3.机械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速度波动及其调节4.机械振动第八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1.连杆机构及其传动特点优点、缺点2.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化基本形式(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演化形式(改变构件的形状和运动尺寸、改变运动副的尺寸、选用不同的构件为机架、运动副元素的逆换)3.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知识铰链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连杆曲线4.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和动力特性极位夹角与摆角、压力角与传动角、死点、急回运动5.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反转法、半角转动法第九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1.凸轮机构的特点与分类优点、缺点、分类2.推杆的运动规律基圆、推程运动角、远休止角、回程运动角、近休止角、推杆的行程多项式运动规律、三角函数运动规律(适用场合)3.作图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凸轮的理论廓线、凸轮的工作廓线(又称实际廓线)4.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凸轮压力角α的确定、凸轮基圆半径r0的确定、滚子推杆滚子半径rr的选择、平底推杆尺寸的选择第十章齿轮机构及其设计1.基本知识齿轮机构的特点与类型、齿轮的齿廓曲线、齿廓啮合基本定律、齿廓曲线2.渐开线齿廓及其啮合特点渐开线的形成及其性质、渐开线特性3.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齿数、模数、分度圆压力角α4.渐开线齿轮的啮合传动正确啮合的条件、齿轮传动的中心距及啮合角、连续传动的条件5.渐开线齿廓的切割原理与跟切现象切制原理(范成法和仿形法)、根切现象6.渐开线变位齿轮变位齿轮的定义及特点、变位齿轮的种类7.其他轮齿传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斜齿轮传动的主要优缺点、直齿锥齿轮传动、蜗杆蜗轮传动第十一章齿轮系及其设计1.齿轮系及其分类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复合轮系2.轮系的传动比定轴轮系:传动比大小、首末轮转向关系的确定周转轮系:周转轮系的传动比通过其转化轮系来求解复合轮系:3.轮系的主要功用实现分路传动、获得较大的传动比、实现变速传动、实现换向传动、实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尺寸及重量较小的条件下实现大功率传动第十二章齿轮系及其设计一.棘轮机构二.槽轮机构三.螺旋机构四.万向铰链机构掌握各机构的工作优缺点、设计要点第十三章工业机器人结构及其设计一.工业机器人概述二.机器人操作机的运动分析三.操作机的力分析四.操作机的设计内容本章只是对工业机器人机构及其设计进行了简单介绍,不是考试重点,所以基本上没有学校的考研试题涉及到本章内容,因此,读者可以简单了解,不必作为复习重点,本部分也就没有选用考研真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1)若F>0,而F>原动件数,则机构可以运动,但构件间的运动不确定。
2)若F<0,而F<原动件数,则构件间不能实现确定的相对运动或产生破坏。
3、在本次实验中是否遇到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或虚约束等情况。在机构自由度计算中你是如何处理的?说明它们在实际机构中所起的作用。
报告人
杨龙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应用游标卡尺测定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基本参数的方法;
2.通过测量和计算,熟练掌握齿轮几何尺寸的计算方法,明确各参数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理解渐开线的性质。
3.熟练掌握测量工具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用具
实 验 设 备:
被测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
实 验 用 具:
游标卡尺和公法线千分尺计算器及笔、纸等文具
2、齿轮公法线长度公式 是根据渐开线的什么性质推导得到的?
答:法线切于基圆,基圆切线必为两侧齿廓的法线。
3、在测量齿根圆直径 时,对奇数齿和偶数齿的齿轮在测量方法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当被测齿轮齿数为偶数时,可用卡尺直接测得齿顶圆直径da及齿根圆直径df;
如果为奇数时,则应先测量出轮轴孔直径d,然后再测量孔到齿顶的距离ha和轴孔到齿根的距离hf。
r=r‘=mz /2sa’=da’(s/mz + invα-invαa)
rb-rb’=mzcosα/2da=d+2hada’=d+2ha’
ha=ha*m ha’=m(ha*+x) ∴ha≠ha‘∴sa≠sa’
hf=m(ha*+c*) hf’=m(ha*+c*-x) ∴hf≠hf’
h=m(ha*+c*) h’=ha’+hf’∴h≠h‘
3.联系人类的生产、生活,提出一种可以完成某些功能的机械结构,并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二、实验设备及用具
实 验 设 备:
多功能护理床、球杆系统、机加设备、缝纫机、内燃机等机器和机构的实物或模型
实 验 用 具:
草稿纸、铅笔、橡皮、直尺、圆规、游标卡尺等用品
三、实验结果
机构名称
机构运动简图
比例尺
自由度计算
运动是否确定
示意图
五、体会与建议(或实验曲线)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精编WORD版
实验名称:
实验地点
工业中心C楼206室
实验日期
2013年3月10日
指导教师
赵爽 邓亚
班级
BJ0907
小组成员
崔亚飞 杨龙 陈欢欢
报告人
杨龙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根据实际的机械或机械模型测绘机构运动简图的方法,学会用机构运动简图来表达机械系统设计方案。
2.验证和巩固机构自由度计算方法和机构运动是否确定的判定方法。
2.避免方法
1)选用Z>Zmin的齿数 2)采用X>Xmin的变位齿轮
3)改变齿形参数,如减少ha*或加大a均可使Zmin减小以避免根切,由于又可以提高齿轮承载能力 当Z<Zmin时为避免根切,须采用变位根切,即X>0:;而当Z>Zmin时,也许一定的负变位(X<0)也不至于产生根切。
2、在用齿条刀具加工齿轮过程中,刀具与轮坯之间的相对运动有哪些要求?
p=p‘=πm
4、若加工负变位齿轮,其齿廓形状是否会发生变化如何发生变化为什么
答:不会发生变化
对于负变位齿轮;X<0其分度圆齿厚比标准齿轮小,变位齿轮的齿形随变位系数的改变而变化较大,实际上其分度圆压力角仍等于刀具节线压力角,即等于刀具的齿形角α,其基圆半径不变,因此变位齿轮与标准齿轮的齿廓曲线,均应为同一基圆所产生的同一条渐开线,只是它们分别应用同一渐开线的不同段而已。
答:没有
1)复合铰链:由m个构件汇集而成的复合铰链应当包括(m-1)个转动副
2)局部自由度:计算机构自由度是局部自由度应当合并不计,可减少高副元素接触处的磨损。
3)虚约束:预先将生产虚约束的构件个运动副去掉,然后进行自由度计算,可改善构件的受力,增加机构的刚度。
五、体会与建议
体会:在进行试验时,深刻体会到理论需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是从人们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所以要得到真知就必须进行实物上的操作,这点特别是在绘制“创新机构”的简图中体现出来,有些部件的运动状态并非靠个人的 想法便能描绘出来,各个构件间的关系也要在相当谨慎的态度下才能确定,否则之后的自由度计算便会出现差池。
三、测试和计算结果
测量数据
齿轮编号
齿数
跨齿数
测量次数
1
2
3
平均值
1
2
3
平均值
齿公法线长
齿公法线长
齿顶圆直径
齿根圆直径
距离
孔径
尺寸 (两轮孔壁距)
计算数据
项目
计算公式
结果
基圆齿距
模数 ;
压力角
基圆齿厚
公法线长度
变位系数
或
该齿轮为:
该齿轮为:
齿根高
计算数据
齿顶高系数 ;
顶隙系数
标准中心距
实际中心距
啮合角
活动构件数
低副数
高副数
机构自由度数
原动件数
活动构件数
低副数
高副数
机构自由度数
原动件数
活动构件数
低副数
高副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机构自由度数
原动件数
四、
1、一个正确的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应能说明哪些内容?
答:它能准确的表达机构运动特征以及机构中的活动构件,运动低副,高副的个数,还能以此计算出机构的自由度并判断机构是否具有确定运动。
六、体会与建议
体会:此次实验使我们对齿轮齿廓的形成有了形象的认识,也了解了产生根切的原因及避免根切的方法,对我来说结合《机械原理》教材中的知识点对齿轮这一章有了感性的认识。
附图:范成齿形图
实验名称:
实验地点
工业中心C楼206室
实验日期
2013年3月10日
指导教师
赵爽 邓亚
班级
BJ0907
小组成员
崔亚飞 杨龙 陈欢欢
3.分析比较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异同点。
二、实验设备及用具
实 验 设 备:
齿轮范成仪、渐开线齿轮、模型、挂图
实 验 用 具:
圆规、绘图纸(或200×200白纸)、三角尺、游标卡尺、剪刀、铅笔
三、
齿条刀
模数
压力角
齿顶高系数
顶隙系数
被加工齿轮
模数
压力角
齿顶高系数
顶隙系数
齿数
分度圆直径 (mm)
四、实验结果
齿轮传动类型为:
其主要特征:实际中心距 标准中心距
啮合角 标准压力角
四、问答题
1、在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时,为什么要对跨测齿数 提出要求?
答:在测量公法线时,必须首先确定跨齿数K,当齿数Z一定时,如果跨齿数太多,卡尺的卡爪就可能与齿轮顶部的棱角接触,如果跨齿数太少,卡爪就可能与齿根部的非渐开线接触,其测量的结果都不是真正的公法线,为了使卡尺的卡爪与分度圆的渐开线齿廓接触。
尺寸名称
符号
计算公式
计算结果 (精度0.01mm)
标准齿轮
变位齿轮( = )
分度圆半径(mm)
最小变位系数
最小变位量(mm)
基圆半径(mm)
齿顶圆半径(mm)
齿根圆半径(mm)
五、问答题
1、齿轮切齿时,什么条件下产生根切如何避免
答:1.根切现象是因为刀具齿顶线(齿条形刀具,不包括圆角部分)或齿顶圆(齿轮插刀)超过了极限啮合点(啮合线于被切齿轮基圆的切点)而产生的。
答:当齿条刀具的分度线(中线)与齿轮毛坯的分度圆相切做纯滚动时,刀具的线速度v等于轮坯分度圆的线速度wr,即v=wr。
3、用同一把齿条刀加工标准齿轮和正变位齿轮,定性分析以下参数 , , , , , , , , , 的异同,试解释原因。
答:m=m’s=s‘=πm/2
α=α‘sa=da(s/mz + invα-invαa)
五、体会与建议
体会:再次使用游标卡尺,加强了使用卡尺的熟练度,对一对啮合齿轮的各项基本尺寸也加深了印象。熟悉了计算公式,对今后的课程设计也打好了基础。
建议:个人认为本实验应该穿插在其他实验中进行,无需单独进行。
实验名称:
实验地点
实验日期
指导教师
班级
小组成员
报告人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及用具
实 验 设 备:
建议:希望可以多几次这样的实验安排,使我们更加深刻的结合理论。
实验名称:
实验地点
工业中心C楼206室
实验日期
2013年3月10日
指导教师
赵爽 邓亚
班级
BJ0907
小组成员
崔亚飞 杨龙 陈欢欢
报告人
杨龙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渐开线齿廓的形成过程,掌握用范成法制造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原理。
2.观察渐开线齿轮加工时的根切现象,了解产生根切现象的原因和避免根切的方法。
实 验 用 具:
三、
1、按拟定的功能要求自主拼装能够满足要求的机构,并按规范绘制实际拼装机构的运动简图。分别标出活动构件、原动件、移动副、转动副、低副、高副、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等的位置和个数,以及机构的运动学尺寸。计算自由度。
机构名称
机构运动简图
计算机构的自由度:
2、进行机构分析:高副低代、杆组划分,简要说明机构杆组的拆组过程,并画出所拆机构的杆组简图。
机构分析
机构杆组简图
3、利用你所拆分的杆组,按不同的顺序排列杆组,可能组合的机构运动方案有哪一些?要求用机构运动简图表示出来,就运动传递情况作方案比较,并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