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1、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调高经济效益。
2、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利用。
3、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凡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金性支出。
4、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5、会计的反映职能: 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6、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7、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见和时间反胃、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8、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指会计反映说的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9、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其是否将破产清算。
它明确了会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
10、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
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
11、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加以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在学习和理解基础会计这门学科时,会遇到许多重要的名词。
这些名词构成了会计知识体系的基石,准确把握它们的含义对于掌握会计原理和实践操作至关重要。
下面,就让我们来逐一解释一些常见的基础会计名词。
一、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机关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和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简单来说,会计就是通过记录、分类、汇总和报告经济交易,为相关决策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
二、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它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明确了会计人员应该为谁记账、算账和报账。
例如,一家独立的公司就是一个会计主体,其财务活动应与公司所有者的个人财务活动区分开来。
三、持续经营持续经营假设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持续经营下去,不会面临破产或清算。
基于这一假设,会计处理方法和原则才能得以确立,例如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费用的摊销等。
四、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将企业的持续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期间,如年度、季度和月度。
通过会计分期,企业可以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及时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五、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并假定货币的币值是稳定不变的。
虽然在实际经济生活中货币的价值可能会有波动,但在会计核算中为了保持核算的一致性和可比性,通常忽略这种波动。
六、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比如,企业的现金、存货、固定资产、应收账款等都属于资产。
七、负债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常见的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长期借款等。
八、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它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1、管帐:是一种治理活动,是经济治理的主要构成部分。
在商品货泉经济前提下,它以货泉为要紧计量单元,并应用专门的办法跟次序对各单元的经济活动进展完好、延续、零碎地反应跟监视,旨在供给管帐信息跟调高经济效益。
2、明晰性原那么:是指管帐记录跟管帐报表该当明晰明白,便于了解应用。
3、分别收益性支出跟资天性支出原那么:是指企业的管帐核算该当公道分别收益性支出与资天性支出的界线。
凡为获得本期收益而发作的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管帐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该看成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多少个管帐年度〔或多少个营业周期〕的,该看成为资金性支出。
4、管帐核算的办法:是对管帐东西〔管帐因素〕进展完好的、延续的、零碎地反应跟监视所应用的办法.5、管帐的反应本能机能:是指管帐经过确认、计量、记录、讲演,从数目上反应企业跟行政奇迹单元曾经发作或实现的经济活动,为运营治理供给经济信息的功用。
6、管帐的监视本能机能:是指管帐存在必定的目标跟请求,应用管帐反应所供给的经济信息,对企业跟行政奇迹单元的经济活动进展操纵,使之到达预期目标的功用。
7、管帐核算的根本前提:是指为了保障管帐任务的畸形进展跟管帐信息的品质,对管帐核算任务的瞥见跟时刻反胃、内容、根本次序跟办法所作的限制,并在此根底上树破管帐原那么。
8、管帐主体:是指管帐所效劳的特定单元,管帐主体前提是指管帐反应说的一个特定单元的经济活动。
9、继续运营:是指企业管帐核算应以继续、畸形的花费运营活动为前提,而不思索其能否将停业清理。
它明白了管帐主体任务的时刻范畴。
10、管帐分期:是指把企业继续不时的花费运营过程,分别为较短的等距管帐时代,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定期体例管帐报表。
是对管帐任务时刻范畴的具体分别。
11、货泉计量:是指对所有管帐东西采纳统一货泉作为一致标准来进展计量,并把企业运营活动跟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一致货泉单元反应的管帐信息。
12、客不雅性原那么:又称实在性原那么,是指管帐核算该当以实践发作的加以或事项为依照,照实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运营后果跟现金流量,做到内容实在,数字精确、资料牢靠。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全
会计概念会计产生的原因及发展简史司会:司会官阶中大夫,是西周时期的会计长官,主要工作是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管理,并进行相应的会计监督。
司书:官阶下大夫,是西周时期管理账簿登记的会计官员。
四柱结算法:是萌芽于东汉时代的会计账簿金额结算方法。
所谓"四柱"是指旧管、新收、开除、见在四个部分。
分别相当于现代的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和期末余额。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旧管+新收-开除=见在龙门账法:是产生于我国明末清初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把全部账目分为"进"、"缴"、"存"、"该"四个部分,以“进-缴=存-该”作为会计平衡等式,“进”相当于各类收入,“缴”相当于各种费用,“存”相当于各种资产,“该”相当于负债和资本。
龙门账法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三式簿记:在12世纪前后,形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热那亚和威尼斯三地的三种薄记,即佛罗伦萨式薄记、热那亚式簿记与威尼斯式簿记。
是借贷记账法的前身,后来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借贷记账法。
天地合法账:又称“四脚账法”,是产生于我国清朝中期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账簿采用垂直书写,直行分为上下两格,上格记收,称为"天",下格记付称为"地",上下两格所登记的数额必须相等,即所谓"天地相合"。
同“龙门账法”相比,它在会计科目体系、账簿体系、损益计算方法和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等方面有显著的进步。
会计的涵义与对象会计一般对象: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一般对象。
盈利组织: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
它拥有独立的财产,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自负盈亏,独立核算。
非盈利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
一般指行政单位和非企业化的事业单位。
会计的具体对象:会计的对象可以概括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完整版)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31. 复式记账——是指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进行登记的方法。
32.会计分录——是指明经济业务所应记入的账户、应借应贷的方向及金额的书面记录。
33.未达账项——是指银行收、付款结算凭证在银行与企业之间传递时,由于收到凭证的时间不同,而发生的一方已经入账,另一方尚未入账的款项。
34.订本式账簿——是指在账簿启用之前,就将若干具有专门格式的、按顺序编号的账页装订成册的账簿。
31.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按其经济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名称。
32.成本计算——是指按照一定的对象,采用一定的标准来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过程各阶段中发生的有关费用,以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33.平行登记——是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要在总分类账户中进行总括地登记,另一方面还要在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进行明细登记。
34.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31.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32.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登记账簿依据的书面证明。
33.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34.序时账簿——是指按照各项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连续登记的账簿。
31.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32.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33.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来载明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
34.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财产物资、库存现金进行实地盘点,对各项银行存款和往来款项进行询证核对,以确定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及往来款项的实存数,并查明实存数与账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
所有者权益: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公司所有者权益又称股东权益。
收入:指企业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企业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润: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记账凭证:又称分录凭证,是指依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汇总表,按照经济业务内容加以分类,惧意确定会计分录,并作为登记账簿依据的一种凭证。
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用以分类核算和监督会计主体各项以货币表现的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和由此而引起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的变化及其结果的一种方式,是对会计信息进行记录、整理、加工的载体。
财产清查:通过对财产物资和债权债务进行盘点和核对,确定其实存数,并查明实存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点,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复式记账:指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资产负债表:总括的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一般为月末、季末、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及其构成情况的会计报表,又称财务状况表。
利润表:又称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属于动态报表。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1、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调高经济效益。
2、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利用。
3、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凡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金性支出。
4、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5、会计的反映职能: 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6、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7、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见和时间反胃、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8、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指会计反映说的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9、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其是否将破产清算。
它明确了会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
10、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
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
11、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加以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5.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8.复式记账: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
38.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54.永续盘存制:又称帐面盘存制,是指对各项财产物资设置明细帐,根据每一次填制的实物收发凭证,逐日或逐笔登记收发数量并随时结出其帐面结存数的一种制度和方法。
55.实地盘存制:又称定期盘存制、以存计销、以存放耗,通过对期末库存存货的实物盘点,确定期末存货和当期销货成本的方法。
3、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文字凭据。
4、会计循环是在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时,从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开始,到登记账簿,直至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即完成一个会计期间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
5、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如月度、季度、半年度或年度)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既可能表现为盈利,也可能表现为亏损,因此,利润表也被称为损益表。
它全面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实现的各种收入、发生的各种费用、成本或支出,以及企业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情况。
6、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账户进行记录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复式记账法的一种,通常又全称为借贷复式记账法。
7、权责发生制: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来决定收入和费用归属期的一项原则。
8、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制或实收实付制,是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
9.会计帐簿:会计报表”的对称。
记载商主体营业交易和财产出入事项的会计记录文书。
为商业帐簿的一种。
1.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1、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6、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商品货币经济条 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件下,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并利 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调高经济效7、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利用。
胃、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8、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凡为 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指会计反映说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9、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 凡支出的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不考虑其是否将破产清算。
它明确了会4、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10、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地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5、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 会计报表。
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11、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采用同一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的功能。
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质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见和时间反 3、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 即支出的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期)的,应当作为资金性支出。
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
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 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体划分。
的功能。
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益。
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17、配比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信息。
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其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加以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内确认、计量和记录,而不能呢个提前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或延后,否则就会造成经营成果虚假不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学名词:1.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再生产过程的反映和监督。
3.会计的反映职能: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功能。
4.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其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5.会计对象: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主要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会计对象在企业中可表现为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6.会计任务:对会计对象进行反映和监督所要达到的目的。
会计的任务取决于会计的职能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并受会计对象特点所制约。
7.会计主体: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8.持续经营: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9.会计分期:把企业持续不断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
10.货币计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可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1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称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13.重要性原则:会计报表在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同量,对于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单独核算,单独反映;对不重要的会计事项,则可适当简化或合并反映,以便集中精力抓好关键.14.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l生原则,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15.可比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处理办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4.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1、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调高经济效益.2、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利用.3、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凡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金性支出。
4、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5、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6、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7、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见和时间反胃、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8、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指会计反映说的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9、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其是否将破产清算。
它明确了会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10、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
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
11、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加以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这是对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1.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概括地说就是各个会计主体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和资金运动,或者说是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2.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核算工作,提供会计数据,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成果,反映行政和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收支和节余情况。
3.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在其核算过程中队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所实施的监督。
4.会计方法——是指履行会计职能所采用的方法,包括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监督的方法和会计分析的方法。
5.会计确认——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确认某经济业务事项,应记入会计账簿,并列入会计报告的过程,包括要素项目确认和时间确认。
6.会计计量——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各项财产物资都须以某种尺度为标准确定它的量。
7.会计记录——是指各项经济业务经过确认、计量后,采用一定方法在账户中加以记录的过程,包括以原始凭证为依据编制记账凭证,在以记账凭证为依据登记账簿。
8.会计报告——又称财务会计报告。
是指以账簿记录为依据,采用表格和文字形式,将会计数据提供给信息使用者的书面报告。
9.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连续、系统、连续的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服务管理行为。
10.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11.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1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13.会计核算形式:就是指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和帐务处理程序相互结合的方式。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1.复式记账法2.权责发生制3.负债4.损益表5.预提费用6.会计要素7.期间费用8.资产9.会计帐簿10.红字冲销法11.会计12.产品成本13.会计主体14.会计科目15.会计核算职能16.会计事项17.持续经营18.累计折旧19.会计分录20.盈余公积21.会计对象22.会计分期假设23.配比原则24.总分类科目25.资本公积26.负债27.货币计量假设28.客观性原则29.明细科目30.固定资产原始价值大家快来帮帮我啊...谢谢你们拉...最佳答案1.复式记账法“单式记账法”对称。
对每项经济业务按相等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账户中同时进行登记方法。
2.权责发生制也称应收应付制或应计制,是指以经济权益和责任发生,即应收应付作为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标准。
3.负债是指过去交易、事项形成现有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4.损益表又称利润表, 是用以反映公司在一定期间利润实现(或发生亏损)财务报表。
5.预提费用是指企业按规定预先提取但尚未实际支付各项费用。
6.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就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所做分类,是会计对象按经济特征所作最基本分类,也是会计核算对象具体化。
可以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六个方面。
7.期间费用是指企业本期发生、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营业成本,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各项费用。
包括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8.资产资产是企业,自然人,国家拥有或者控制能以货币来计量收支经济资源,包括各种收入、债权和其他。
9.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对称。
记载商主体营业交易和财产出入事项会计记录文书。
为商业帐簿一种。
10.红字冲销法红字冲销法又称红字更正法也称红字调整法,即先用红字编制一套与错账完全相同记账凭证,予以冲销,然后再用蓝字编制一套正确会计分录。
11.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事业、机关、团体、深圳齐创辉财务代理公司及其他经济组织经济活动进行记录、计算、控制、分析、报告,以提供财务和管理信息工作。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的专门方法对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3.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削减业务。
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都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4.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5.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6.会计核算:会计核算也称会计反映,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的反映。
它主要是指对会计主体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后核算,也就是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
7.监督职能:会计监督职能又称会计控制职能,是指控制、规范单位经济活动的运行,使其达到预定目标的功能。
它是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核心,与会计核算有着密切联系,具有监督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两个方面。
8.复式记账:所谓复式记账法,是指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9.发生额平衡法:它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发生额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
公式为: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10.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文字凭据11.累计凭证:累计凭证基本概念累计凭证是指在规定期限(如一个月)内,随着经济业务的多次、连续发生,分次填列,连续反映某一种经济业务,能够多次使用的自制原始凭证12.一次凭证:是指一次填制完成的原始凭证,如发货票、收款收据等。
通常,一次凭证只能反映一项经济业务事项,或同时发生的若干项同类经济业务事项13.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利息收入、商标等无形资产的使用费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但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