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合集下载

大气监测方案

大气监测方案

大气监测方案一、引言大气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的不断扩大,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科学有效地监测大气污染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大气监测方案势在必行。

二、背景大气监测是指对大气环境中各类污染物的浓度、组分以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系统的实时观测和数据录入工作。

通过大气监测,可以了解大气环境的污染状况及其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环保政策和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目标和任务制定大气监测方案的目标是全面、准确地了解大气环境的污染状况,把握其变化趋势。

具体任务包括:1. 确定监测区域和监测点位:根据区域的大气污染特点和重点污染源的分布情况,确定监测区域和监测点位。

2. 选择监测指标和方法:根据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选择合适的监测指标和方法。

3. 确定监测频次和时间段:根据大气污染物的变化规律和监测需求,确定监测频次和时间段。

4. 确定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制定科学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四、监测指标和方法在大气监测中,常用的监测指标包括颗粒物(PM10、PM2.5)、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臭氧(O3)等。

监测方法主要包括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两种。

1. 现场监测:通过建立监测站点,使用现场监测仪器实时测量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和组分。

现场监测方法具有实时性好、反应迅速的特点,适用于监测点位分布广、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较大的情况。

2. 实验室分析:将通过现场采集的大气样品带回实验室,经过一系列的分析测试,获得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和组分信息。

实验室分析方法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数据,适用于研究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变化规律等问题。

五、监测频次和时间段大气监测的频次和时间段的确定需要充分考虑大气污染物的变化规律和监测需求。

1. 监测频次:根据大气污染物的变化规律,确定监测频次。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石嘴山市环星海湖区域开发项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一、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方案1、监测布点共布设8个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点,各监测点的具体情况见附图。

2、监测项目根据本项目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特征及附近区域的环境空气污染特征,选取SO2、NO2、PM10、PM2.5,共计4项作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项目。

3、监测时间及频次监测时间为2014年月日至日,连续监测7天。

SO2、NO2每天监测日平均浓度及4个1小时平均浓度(采样时间为每天的02时、08时、14时、20时),PM10、PM2.5每天监测日平均浓度,各污染物日平均浓度、小时平均浓度的采样时间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即SO2、NO2、PM10、PM2.5日平均浓度为每日至少有20小时的采样时间,SO2、NO2的1小时平均浓度为每小时至少有45min的采样时间。

气象观测与大气采样时间同步进行,观测地面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

4、分析方法各监测项目采样及分析方法,均按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及《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的要求进行。

用表格列出详细的分析方法,标明最低检出限,并提供实验室指控措施。

5、监测期间气象条件记录二、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1、监测布点在项目场址周围20km范围内,离项目项目最近的水源地内设一个监测点,共1个监测点,具体见表3。

表3 地下水监测布点pH值、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细菌总数、氨氮、硝酸盐、硫酸盐、石油类、总大肠杆菌、溶解性总固体、挥发酚、氟化物、氯化物,共计13项。

3、监测时间及频次监测时间为2014年月日至日,连续两天,每天1次。

4、分析方法各监测项目采样及分析方法,均按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的要求进行。

用表格列出详细的分析方法,标明最低检出限,并提供实验室质控措施。

5、给出监测点水井类型,并给出水井深度。

环境现状监测方案(生物制药类项目)

环境现状监测方案(生物制药类项目)

生物制药类项目环境现状监测方案一、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监测布点本项目环境空气监测布点情况如表1所示,监测点具体分布位置见附图1。

本项目监测因子及监测频次如表2和表3所示。

3、同步气象资料观测监测时同步观测气象资料,应包括每个监测时段风向、风速、气温、气压湿度及天气情况。

4、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措施按《浙江省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技术规定》(第二版试行)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空气和废气监测质量保证技术规定(试行)》执行。

采样前后,仪器均经校准与复校。

二、地表水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采用现有数据材料三、地下水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监测布点、监测因子及监测频次本项目监测过程采浅层地下水,地下水质水位以及包气带,监测点位见附图2-1、2-2。

(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取水井),本项目监测布点、监测因子及监测频次见表4。

表4 地下水监测布点、监测项目及频次2、监测分析方法如表5所示。

表5地下水水质检测分析方法CO32-酸碱指示剂滴定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HCO32-酸碱指示剂滴定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SO42-离子色谱法GB/T 5750.5-2006Cl-离子色谱法GB/T 5750.5-20063、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措施按《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和《浙江省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技术规定》(第二版试行)执行。

四、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监测点位后期等大气预测结果出来后补测上下风向最大落地点浓度所在地的表层土壤。

表6 环境土壤监测布点情况(需要标注土壤类型)4、监测方法五、噪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监测项目:等效连续A声级L Aeq。

2、监测布点:厂界东(1#)、南(2#)、西(3#)、北(4#)、红山农场一大队(5#)共设置5个监测点,如附图5所示。

3、监测频率:监测2天,昼夜各一次。

4、监测方法:《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噪声部分)。

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

xxx项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项目名称:委托单位:项目地址:建设单位联系人:建设单位联系电话:一、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 监测点位本次监测拟在厂界东面、南面、西面、北面厂界各设置1个噪声监测点,共设置4个噪声监测点。

(2)监测项目昼间、夜间等效连续A声级。

(3)监测周期和频次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要求执行,连续监测2天,昼夜各1次。

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监测因子:氨气(小时值)、硫化氢(小时值)、TSP(日均值),共3项。

(2)监测点位:1#上风向、2#下风向各设1 个点,共2 个点位。

(3)监测频率:根据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连续检测7天。

氨气、硫化氢监测小时值,TSP浓度监测日均值。

三、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监测因子:水温、pH、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总磷、氟化物、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氮、粪大肠菌群共11项。

(2)监测点位:1#监测断面(项目东侧白水江流经项目区域上游约500m 的断面)、2#监测断面(项目东侧白水江流经项目区域下游约1000m的断面),各设一个点,共2个点。

(3)监测频率: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

每天采样一次采混合样,连续监测三天。

四、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监测因子:水温、pH、高锰酸盐指数、总硬度、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氟化物、挥发酚、氰化物、氯化物、铁、锰、镉、砷、汞、六价铬、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总磷、总硬度、钠离子、钾离子,共24项。

(2)监测点位:1#厂区井水,2#西北侧出露泉点(位于地下水水文地质单元的下游方向),3#东南侧闲置厂区井水(位于地下水水文地质单元的上游方向)。

(3)评价标准及方法:根据执行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

环境监测结果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进行。

大气环境监测实施方案

大气环境监测实施方案

大气环境监测实施方案一、简介大气环境监测是为了掌握空气质量状况,预防和控制大气污染,保障人民群众健康而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有效的大气环境监测实施方案是确保监测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

下面将就大气环境监测实施方案的内容、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进行详细介绍。

二、监测内容1. 监测点位:根据国家和地方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案确定监测点位。

2. 监测参数:包括臭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主要大气污染物,以及气象要素等。

3. 监测频次:根据监测要求确定监测频次,通常为每天连续监测,并及时上报监测数据。

三、工作流程1. 监测准备:对监测仪器设备进行日常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数据采集:严格按照监测方案要求,准确记录监测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监测报告。

4. 数据发布:将监测报告按照规定时间和方式发布,便于社会公众了解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四、技术要求1. 仪器设备要求: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监测仪器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人员素质要求:监测人员应具备专业的大气环境监测背景知识和操作技能,严格遵守监测规范和流程。

3. 质控要求:建立健全的监测质控体系,严格执行质控程序和标准,确保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4. 数据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的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做好监测数据的存储和备份工作,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查询性。

五、结语大气环境监测实施方案是确保监测工作科学有序进行的关键。

各级监测部门应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认真履行监测职责,为保护地球家园、净化空气质量作出应有的贡献。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能够共同守护好我们的蓝天白云,让大气环境质量不断提升,让人民群众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生活在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中。

大气环境监测方案模板

大气环境监测方案模板

大气环境监测方案模板一、监测目的。

咱为啥要监测大气环境呢?就是想搞清楚咱头顶上这片天的空气质量到底咋样。

是想知道有没有那些对咱身体不好的污染物在悄悄“搞鬼”,还有周围的工厂啊、汽车啊这些家伙有没有在大气里“乱排乱放”。

简单说,就是给大气环境做个“健康检查”,好让咱们能呼吸到干净的空气。

二、监测区域。

1. 重点区域。

首先得盯着那些工厂多的地方,像工业园区。

那里的烟囱整天冒烟,谁知道冒出来的是啥玩意儿呢。

把监测仪器往那附近一放,就能看看这些工厂到底有没有遵守环保规定,有没有偷偷排放超标的污染物。

交通繁忙的路段也不能放过。

汽车尾气可是大气污染的“大坏蛋”之一。

在城市的主干道交叉路口,或者高速路的进出口这些车流量大的地方设监测点,看看汽车尾气对大气的影响有多大。

2. 居民区。

毕竟咱们老百姓都住在居民区嘛。

这里的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大家的健康。

选几个有代表性的居民区,像是那种靠近工厂或者交通要道的,还有那种老城区和新建的小区都得看看。

这样就能知道居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是啥质量了。

3. 背景区域。

为了对比呀,还得找个相对干净的背景区域。

比如城市周边的山区或者郊外的大片农田附近。

这些地方受人类活动干扰少,在这里监测可以知道没有被污染的大气“原本的样子”,好跟那些污染区域作比较。

三、监测指标。

1. 常规污染物。

二氧化硫(SO₂):这东西很多时候是从烧煤的工厂或者发电厂排出来的。

闻起来有股刺鼻的味道,要是多了,对咱的呼吸道可不好,还会影响大气的能见度,让天空变得灰蒙蒙的。

氮氧化物(NOₓ):汽车尾气里就有不少。

它在大气里还会变成其他更麻烦的污染物,比如会形成酸雨,腐蚀建筑物,还会危害植物生长呢。

一氧化碳(CO):这是个“无声的杀手”,无色无味。

汽车尾气、一些工厂的炉灶都会排放。

它会和人体里的血红蛋白结合,抢走氧气的“座位”,让人体缺氧。

2. 特殊污染物(根据当地情况选择)如果当地有很多化工企业,那像挥发性有机物(VOCs)就得重点监测。

环境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环境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环境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总结
1.环境评价 采用化学吸收法和重量法测定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对校园内南二区大气环境质量开展监测 与评价。结果表明:校园内大气空气质量优 2.改善建议 ①加强植绿园林:在校园内增设绿化带和花园,以及种植大量的乔、灌木,净化空气
②控制室内空气污染:加强教室、宿舍、办公室等室内空气质量的管理,注意防治装修污 染、清洁卫生、通风换气和烟草烟雾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③强化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环保意识
环境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环境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内采样 测定结果
环境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可确定校园内为一类环境功能区
环境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根据监测结果,计算各采样点的AQI, 并确定首要污 染物和超标污染物
当AQI大于50时才有对应的污染物即为首要污染物,因为计算得出AQI小于50,无法确定首 要污染物
校园空气污染源调查表


序 号
污染源
主要污染物
照片编 备


1 移动污染源
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


2 固定污染源
细颗粒物(PM2.5)


3 生活污染源
CH4、H2S、NH4


环境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环境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③ (4)土地利用和功能 区划情况
环境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环境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2. 比色法:比色法是根据氮氧化物 与吸收剂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的有色 化合物的颜色深浅,与氮氧化物浓度 成正比关系的原理进行测定。常见的 比色法有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次氯 酸钠比色法等

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一、大气环境质量监测1、常规监测因子①监测点位本次监测共布设2个大气监测点,分别位于项目所在地上风向和下风向。

②监测项目SO2、NO2、PM10③监测方法及监测频率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相关要求进行,详见表1。

同步测定该区域24小时的风向、风速、气压、气温、等气象参数。

表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因子和监测频率2、特征监测因子①监测点位和监测项目本项目特征污染因子为非甲烷总烃。

在项目所在地设置一个监测点,监测小时平均浓度值。

②监测频率在1小时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不少于4个样品,并计算算术平均值;或者1小时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不少于4个样品,并测定等比例混合样品。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1、监测断面在项目所在区域设置两个监测断面,即项目所在区域上游500m、下游1000m 各监测一个断面。

2、监测项目pH、COD、BOD5、DO、SS、NH3-N、石油类共7项。

3、监测频率每天同步采样2次,上下午各一次,取一个混合样,连续监测2天。

三、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1、监测因子pH、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亚硝酸盐、氨氮、六价铬、挥发酚共7项。

地下水取样同时测水温、井深。

2、监测布点及监测频率项目厂区取水井设置一个监测点。

2次/天,上午下午各一次,取一个混合样,共一天。

3、采样及监测方法按《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164-2004执行。

四、声环境质量监测1、监测方法及监测布点本项目噪声监测方法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规定执行。

厂界周围1m处(东南西北)设置4个噪声监测点。

具体监测布点见图1。

2、监测项目及频率监测2天,昼间10-12时,夜间21-23时各监测一次连续等效A声级。

监测方案6篇制定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6篇制定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6篇制定监测方案监测方案1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方案(1)监测点位:2个,分别为1#安居工程和2#教师公寓,具体位置见图1。

(2)监测项目:CO(3)监测频率:连续监测7天,CO监测小时浓度与日平均浓度,小时浓度获取02、08、14、20时4个小时浓度值,日平均浓度连续采样不小于18小时。

其它大气现状指标利用已有历史资料进行补充评价分析。

2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1)现有道路交通噪声监测:从道路起点开始每隔300米处(共设3个点:1S——3S)在距道路边缘距离1m处进行道路交通噪声监测,连续监测2天,每天监测2次(昼间和夜间各监测一次)。

同时记录车流量。

(2)选择距道路起点300米处进行交通噪声距离衰减监测,监测二天,监测距离现有道路边缘10、20、40、60、80m处的交通噪声,同时记录车流量。

(3)24h连续噪声监测:在安居工程(最靠近该道路第1排)处进行24h连续噪声监测。

(4)选择安居工程进行不同高度的噪声监测,监测二天,分别监测最临路第一排建筑物一层楼前、楼后处的噪声,二层、三层、五层处的噪声。

(5)声环境敏感点声环境现状监测:沿线主要声环境敏感点(安居工程),每个点连续监测2天,每天监测2次(昼间和夜间各监测一次)。

同时记录车流量,具体位置见图1。

(6)监测项目:Leq、L90、L50、L103、水环境现状监测监测布点:据现场调查,项目所在区域的主要水体有大港河和西港河。

拟在大港河的上游及下游约3公里范围内布设2个断面进行现状监测,西港河现状利用已有资料进行评价。

具体监测断面见表2。

表2水环境现状调查断面布设说明(见附表1)监测项目:温度、pH、DO、SS、CODcr、BOD5、氨氮、总磷、石油类、LAS等监测时间和频率:3月进行1期监测,连续采样2天,每个断面每天采1个混合样。

4.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1)监测点周边居民水井:在评价区域内采集3个居民点的水井。

具体监测断面见表1和图1。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技术方案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技术方案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技术方案一、方案背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关注,对我们生活的环境也越来越关心,特别是一些对人体有危害的气体物质,并逐步在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治理。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是伴随着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而发展起来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近年来在我国得到普遍的应用。

深圳信立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大气环境监测系统是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对指定的生活作业环境进行各项数据指标的采集,传输和监测,比如有毒有害气体,粉尘,PM2.5等,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工厂危化品仓库,学校,公园等环境。

二、方案概述1、设计更准确、更稳定的方案,实现大气环境、气象参数监测。

2、选择更方便安装、维护,更容易运行使用的产品方案。

3、针对大气环境、气象参数进行监测。

4、应用云平台、移动网络架构,让工作人员在办公电脑或自己智能手机上,可实时查看大气环境、气象参数实时值,当相关参数超限时,发出报警信息,通知相关人员采取紧急措施,如通知、安排人员紧急撤离等。

5、可应用于大气、森林、写字楼等场所的环境监测。

三、采集设备选型选用XL68智能环境监测装置,完成大环境、气象参数的采集和传输:1、1台XL68可同时选配5种传感器,一个大气监测点选择一台XL68就能实现所需参数的监测。

2、XL68通过移动GPRS方式上传数据,将数据上传至监控中心服务器或是监控中心的XL90智能网关。

3、XL68带显示,实时显示传感器的数据。

4、XL68支持Wi-Fi通讯方式,用手机,通过Wi-Fi读取传感器的数据,或对XL68进行调试配置。

4、供电方案:电阳能供电,可选DC12V和DC24V供电。

5、XL68防护等级为IP66,可安装在户外,建议安装在太阳能控制箱内。

四、传感器种类及参数XL68智能环境监测装置只可选配XL61系列传感器,大气环境监测传感器:1XL61RXH空气温湿度传感器,温度量程:-40~120℃,精度±0.3℃;湿度量程:0-100%RH,±3%RH。

环境现状监测方案

环境现状监测方案

项目环评监测方案
一、环境空气现状监测
1、监测布点
共设4个大气监测点。

工业园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和下风向各1个;厂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和下风向各1个。

2、监测项目
PM10、SO2、NO2、甲苯、二甲苯、苯乙烯、非甲烷总烃。

3、监测时间
连续监测7天。

4、监测频次
每天监测18小时,记录日均浓度值。

每天监测02、08、14、20时4个小时质量浓度值。

二、废气监测
(A)现有
1、已建成车间排气口
2、监测项目:根据环评报告。

3、监测时间、监测频次:4次
(B)现有本部
1.抛丸工序粉尘;
2.涂胶及干燥工序产生的有机废气,油漆喷涂及干燥工序产生的有机废气,主要污染物为二甲苯;
3.混炼工序废气,主要污染物为非甲烷总烃和炭黑尘;
4.橡胶硫化工序产生的硫化烟气,主要污染物为非甲烷总烃、SO2;
5.修边工序产生的橡胶尘。

三、废水监测
高分子材料产业化项目监测项目:
1、58区现有车间外上、下风向无组织排放苯乙烯及粉尘。

2、田厂现有注塑一车间上、下风向无组织排放苯乙烯及粉尘。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实施方案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实施方案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实施方案1.简介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的实施方案,以确保人们生活在一个健康、清洁的环境中。

2.监测目标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的目标是评估和控制大气环境质量,确保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这样可以保护居民的健康,防止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3.监测内容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气污染物监测:监测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2)大气气象参数监测:监测空气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参数,以了解大气环境的变化情况。

(3)大气气体含量监测:监测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了解空气中不同气体的浓度变化。

4.监测方法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现场监测:在不同地点设置监测站点,利用专业的监测仪器对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2)遥感监测: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大气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和变化情况,为环境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3)模型模拟:通过建立大气污染模型,对不同情景下的大气污染程度进行模拟和预测。

5.数据分析与评估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可以得出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的评价结果,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数据分析与评估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气污染物浓度分析:分析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和时空变化规律。

(2)污染源解析:通过分析污染物组成和浓度,确定污染源的类型和归属。

(3)环境风险评估:评估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的风险程度。

6.监测结果的应用根据监测结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护居民的健康。

这些措施包括:(1)污染物减排措施:加强工业企业和交通运输行业的污染物减排工作,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

(2)生态恢复措施:加强绿化建设,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3)环境管理措施: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加强环境监管力度。

空气质量监测专项方案

空气质量监测专项方案

空气质量监测专项方案
前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气污染已成为困扰人
们的一大难题,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了直接的危害。

因此,为了更好地监测和控制空气质量,我们制定了本专项方案。

目的
本专项方案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掌握所辖地区的空气质量现状,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环境质量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方案
1.监测方法
本监测方案将采用接近点监测法、网格监测法和卫星遥感监测
法相结合的方法,全面、细致地监测大气污染物浓度和分布情况,
以评估地区内空气质量。

2.监测内容
根据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本监测专项方案将主要监测以
下污染物的浓度:
- 二氧化硫;
- 氮氧化物;
- 可吸入颗粒物;
- 臭氧;
- 挥发性有机物。

3.监测区域
本监测专项方案所监测的区域包括所辖地区内所有县(市、区),同时考虑到区域之间的相互影响因素,将设置若干监测点。

4.监测频次
本监测专项方案将对所监测的污染物进行每日监测,同时每月汇总监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

5.数据处理
监测数据采用电子采集,并进行集中存储和分析。

监测数据要及时统计、处理、汇总和发布,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参考。

结论
通过本监测专项方案的实施,可以全面、准确地掌握所辖地区的空气质量现状,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物排放超标的企业和个人,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同时也为制定长效措施提供了科学参考。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大气污染防治计划》
2. 国家环保部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实施方案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实施方案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实施方案
为了有效保护大气环境质量,制定并实施科学的监测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监测目的、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监测频次等方面,详细阐
述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的实施方案。

首先,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大气环境的污染程度,发现问题和研究成因,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内容
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大气气象条件、大气质量指数等
指标。

其中,主要监测的大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
物等。

监测方法一般包括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两种,采用现代化的
仪器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监测频次一般为每日监测,对于高浓度或易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可增加监测频次,做到
及时掌握大气环境的变化。

拟定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实施方案,首先需要确定监测方针和目标,
明确监测的重点和重点监测区域。

其次,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合理
选址布设监测站点,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同时,配备专
业的监测人员,确保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

要进行定
期的监测数据分析和评估,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和预警信息,为环境保
护管理部门和公众提供参考参考。

总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维护大气环
境质量、保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规范、有效的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共同守护蓝天白云的美好环境。

环境监测方案

环境监测方案

环境监测方案第1篇环境监测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监测成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本方案旨在建立一套全面、科学、高效的环境监测体系,为政府决策、企业自律和公众参与提供数据支持,确保区域环境安全,促进绿色发展。

二、监测范围与内容1. 监测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我国城市及乡村区域,重点针对大气、水、土壤、噪声等环境要素进行监测。

2. 监测内容:- 大气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等;- 水环境:地表水水质、地下水水质、饮用水源地水质、污水排放等;- 土壤环境:土壤污染状况、土壤肥力、土壤生态环境等;- 噪声环境: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

三、监测方法与技术1. 监测方法:- 人工监测:定期采样、实验室分析;- 自动监测:采用自动监测设备,实时在线监测。

2. 监测技术:- 大气环境监测:采用颗粒物分析仪、气体分析仪等设备;- 水环境监测:采用水质自动监测站、浮标式监测站等设备;- 土壤环境监测:采用土壤采样器、土壤养分分析仪等设备;- 噪声环境监测:采用声级计、噪声监测站等设备。

四、监测点位布设1. 点位布设原则:- 代表性:监测点位应具有区域环境特点,反映环境质量状况;- 系统性:监测点位应覆盖各类环境要素,形成完整的监测网络;- 可比性:监测点位设置应便于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的环境质量比较。

2. 点位布设:- 大气环境监测:按照城市功能区、污染源分布、人口密度等因素,布设一定数量的空气质量监测点位;- 水环境监测:按照流域分布、水资源利用状况、水污染源分布等因素,布设一定数量的水质监测点位;- 土壤环境监测:按照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状况、污染源分布等因素,布设一定数量的土壤监测点位;- 噪声环境监测:按照噪声源分布、人口密度、城市功能区等因素,布设一定数量的噪声监测点位。

空气环境监测工作方案

空气环境监测工作方案

空气环境监测工作方案一、任务背景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环境和人民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

因此,制定空气质量监测工作方案,加强对大气质量的监控和管理,是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

二、任务目标本次空气环境监测任务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确保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通过大气污染物浓度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问题;3.建立良好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和技术支持平台;4.向公众传递合理的环境保护理念,深度推进绿色发展。

三、任务内容1.设备调试空气质量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环境治理和公众健康,所以设备调试工作至关重要。

需要对监测设备进行校准和检测,以确保设备运行稳定,在数据传输和处理过程中不会发生错误。

2.监测站点布设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区域覆盖性,需要在城市或者地区设置监测站点,目前主要有区域站点和城市站点两种类型。

其中区域站点主要布设在城市周围的郊外和较为集中的“工业园区”,城市站点主要布设在主要交通路口、商业区、城市中心等区域。

3.数据传输和处理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需要进行及时处理,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和传输网络,每天按照标准流程将采集的数据及时上传至数据中心系统,并进行数据分析、归档、备份等处理,以便对监测结果进行快速的统计和分析。

4.技术支持在监测过程中,监测人员需结合天气、风向等因素,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研判,如出现异常数据,需及时排除异常因素,进行返修或更换等操作。

同时,必须多方面支持,加强技术培训,提升监测人员维护、修理及应急处理的能力和水平。

四、任务执行空气环境监测工作需要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和监测要求,加强监控和管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任务执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制定科学的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2.严格执行监测操作流程,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3.做好监测数据的上传、处理和管理工作;4.及时发现监测数据与国家标准和预警指标不符的情况,并及时报告;5.加强对监测设备的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6.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业务技能和工作水平;7.完成任务目标后,制定监测总结报告,并提出改善措施和建议。

环境大气监测实施方案

环境大气监测实施方案

环境大气监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监测大气环境质量,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安全,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规范的大气监测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监测目标。

1. 监测大气中各种有害气体的浓度,包括但不限于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颗粒物等;2. 监测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有害气体的排放情况;3. 监测大气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浓度;4. 监测大气中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

三、监测方法。

1. 定点监测,在城市主要区域和工业园区设置监测站点,利用先进的大气监测设备进行实时监测;2. 移动监测,利用移动监测车辆对城市各个区域进行不定期监测,全面了解大气污染情况;3. 遥感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对大气污染源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定位污染源。

四、监测技术。

1. 传感器技术,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实现对多种有害气体的准确监测;2. 数据采集技术,采用高效的数据采集技术,实现对大气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3. 数据处理技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高数据利用率和监测效率。

五、监测管理。

1. 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确保监测覆盖面和监测数据的准确性;2. 加强监测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3. 建立监测数据共享机制,促进监测数据的共享和交流;4. 完善监测数据报送和发布机制,及时向公众披露监测数据和大气环境状况。

六、监测效果评估。

1. 利用监测数据进行大气环境质量评估,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和趋势;2. 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大气环境治理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3. 定期发布大气环境质量报告,向公众汇报大气环境状况和治理效果。

七、结语。

环境大气监测是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实施科学、规范的大气监测方案对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推动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级政府、监测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全面落实大气监测方案,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作出积极贡献。

大气环境监测方案

大气环境监测方案

大气环境监测方案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加快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已成为全球范内热议的话题之一。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大气污染问题,实施大气环境监测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个针对大气环境监测的方案,旨在提供全面、准确和实时的大气质量信息,以支持环境保护和政策制定。

一、背景大气环境监测是指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大气污染物的数据,评估和监测大气环境质量。

它为环境保护部门、科研机构和政府提供必要的信息,以制定合适的监管措施和政策,并及时采取行动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二、监测目标和指标1. 监测目标本方案旨在监测并评估以下大气污染物:- PM2.5和PM10颗粒物- 臭氧(O3)- 二氧化硫(SO2)- 一氧化碳(CO)- 二氧化氮(NO2)-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2. 监测指标为了评估大气环境质量,将采集以下监测指标数据:- 颗粒物浓度(μg/m³):PM2.5和PM10的浓度- 污染物浓度(ppm):臭氧、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浓度- 空气质量指数(AQI):用于表示大气质量的综合指标,根据不同污染物浓度计算得出三、监测方法和设备1. 监测方法大气环境监测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实时监测:使用气体分析仪和颗粒物计量器进行实时监测,以获得准确的数据。

- 定点监测:在城市的不同区域设置监测站点,以了解各个区域的大气污染程度。

- 采样监测:采集大气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以获取更详细的污染物信息。

2. 监测设备为了实施大气环境监测,将使用以下设备:- 颗粒物计量器:用于测量PM2.5和PM10颗粒物浓度的仪器。

- 气体分析仪:用于测量臭氧、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仪器。

- 监测站点:在重点区域设置监测站点,安装监测设备并采集数据。

- 数据记录系统:用于收集、存储和管理监测数据的系统。

四、数据分析和报告1. 数据分析监测数据将被收集、分析和解释,以获得有关大气环境质量的全面信息。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一、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1、监测布点相山开发区20年统计的主导风向为东东北(NNE)风。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18),结合规划区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拟在评价区及主导风向下风向5km范围内共布设1-2个现状监测点(根据规划范围确定)。

各监测点名称、方位见表,具体位置见图。

图1 规划区大气监测布点图2、监测因子根据开发区现有企业和拟进入的企业类型,选择特征因子进行监测,具体包括:HCl (小时值、日均值)、硫酸雾(小时值、日均值)、氟化物(小时值、日均值)、苯(小时值、日均值)、HCN(30min平均、24小时平均)、甲醛(小时值)、TVOC(8小时平均)、Pb(日均值)、锡(日均值)、臭气浓度(小时值)进行监测。

同步记录监测点位坐标、总云量、低云量、气压、气温、风向及风速。

3、监测时间和频次大气监测应在最不利季节监测,鉴于北方地区供暖期内空气质量相对更差一些,因此,应在开始供暖后尽快安排监测。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18)要求,监测时次满足所用标准的取值时间要求,小时监测取2:00,8:00,14:00,20:00 4个时段,日均值监测20小时以上。

所有点位和所有因子连续监测7天。

监测方法选择监测因子对应的环境质量标准或者参考标准所推荐的监测方法。

采样按HJ664及相关评价标准规定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执行。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1、监测布点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本次规划环评布设11点监测点位,具体见下表2。

表2 地表水监测断面一览表图2 地表水监测点位2、监测因子监测因子包括:水温、pH、DO、高锰酸盐指数、COD Cr、NH3-N、TP、SS、石油类、挥发酚、汞、铅、镍、铜、锌、氟化物、硒、砷、镉、六价铬、硫化物、甲苯、二甲苯、氰化物。

3、监测时间和频次根据新导则,连续监测3天,三、土壤现状监测方案1、监测项目根据淮北相山经济开发区的土壤类型和规划产业特征,确定本次评价土壤监测因子包括《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表1基本项目45项监测因子、氰化物、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1、监测布点
相山开发区20年统计的主导风向为东东北(NNE )风。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18),结合规划区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拟在评价区及主导风向下风向5km范围内共布设1-2个现状监测点(根据规划范围确定)。

各监测点名称、方位见表,
具体位置见图。

图1规划区大气监测布点图
2、监测因子
根据开发区现有企业和拟进入的企业类型,选择特征因子进行监测,具体包括:HCI (小时值、日均值)、硫酸雾(小时值、日均值)、氟化物(小时值、日均值)、苯(小时值、日均值)、HCN(30min平均、24小时平均)、甲醛(小时值)、TVOC(8小时平均)、Pb (日均值)、锡(日均值)、臭气浓度(小时值)进行监测。

同步记录监测点位坐标、总云量、低云量、气压、气温、风向及风速
3、监测时间和频次
大气监测应在最不利季节监测,鉴于北方地区供暖期内空气质量相对更差一些,因此,应在开始供暖后尽快安排监测。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18)要求,监测时次满足所用标
准的取值时间要求,小时监测取2:00,8:00,14:00,20:00 4 个时段,日均值监测20 小时以上。

所有点位和所有因子连续监测7 天。

监测方法选择监测因子对应的环境质量标准或者参考标准所推荐的监测方法。

采样按HJ664 及相关评价标准规定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执行。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
1、监测布点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 ),本次规划环评布设11点监测点位,具体见下表2。

图2地表水监测点位
2、监测因子
监测因子包括:水温、pH、DO、高锰酸盐指数、COD cr、NH3-N、TP、SS、石油类、
挥发酚、汞、铅、镍、铜、锌、氟化物、硒、砷、镉、六价铬、硫化物、甲苯、二甲苯、氰化物。

3、监测时间和频次
根据新导则,连续监测3天,
三、土壤现状监测方案
1、监测项目
根据淮北相山经济开发区的土壤类型和规划产业特征,确定本次评价土壤监测因子包括《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36600-2018)中表1基本项目45项监测因子、氰化物、锡。

2、监测布点
共布设监测点7个(根据规划范围和布局确定),监测点位置见监测布点示
意图3,选择布点区域附近的农田、绿化带等地取样。

其中S1、S4和S5取柱状样,其他点位取表层样
图3 规划区土壤监测布点图
3、取样方法
按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6.3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监测采样
章节采样。

4、样品数量
应符合《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 )的采样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