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3 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胚层
囊胚腔
内胚层
原肠腔
原口动物以此法形成中胚层。在原口的两侧,内、外胚层交界处各 有一个原始的中胚层细胞,分裂出多个细胞,形成中胚层细胞索伸 入内外胚层之间。最初细胞索结实,为中胚层带,以后中胚层带的 中央裂开形成体腔。即真体腔,这种形成真体腔的方法称为裂体腔 法。
18
体腔囊法-肠体腔法
后口动物由此法形成中胚层。在原肠背面两侧内胚层向外突出成对 的囊状突起,称为体腔囊。体腔囊脱离内胚层后,在内、外胚层之 间扩成为中胚层。其中的空腔即真体腔。这种真体腔在体腔囊尚未 脱离内胚层时是与原肠腔相通的,因此这种形成体腔的方法叫肠体 腔法。
完 全 卵 裂
(海星、海胆、文昌鱼 ) (海绵、蛙类)
9
不 完 全 卵 裂
多见于多黄卵。卵黄多,分裂受阻,受精卵只在 不含卵黄的部位进行分裂。分裂区只限于胚盘处 的称为盘裂。分裂区只限于卵表面的称为表面卵 裂。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乌贼、鸟类)
(昆虫)
10
螺旋型卵裂
细胞经裂至4细胞期之后,再横分裂为4个大细胞和4个小 细胞。分裂成的大小细胞不是互相垂直,而是与纵轴成 一角度。每个小细胞刚好在2个大细胞之间的上方。如此 继续分裂,层层排列,成螺旋形。螺旋卵裂存在原口动 物。
“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22
生物发生律
例如青蛙的个体发育,由受精卵开始,经过囊胚、 原肠胚、三胚层的胚,再经过无腿蝌蚪,有腿蝌蚪,到 成体青蛙。这反映了蛙的个体发育重演了其祖先的单细 胞动物、单细胞的球状群体、腔肠动物、原始三胚层动 物、低等脊椎动物、鱼类动物,发展到两栖动物的基本 进化过程。
中胚层:主要分化形成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皮肤的
真皮、骨骼、血液等),上皮组织(体腔膜和系膜等)。 内胚层:主要分化形成上皮组织(消化道和消化腺上 皮、呼吸道上皮及其某些内分泌腺的上皮)。
21
3.2 生物发生律
生物发生律又叫重演律,由德国人赫克尔(E.Haeckel 1834-1919) 用生物进化的观点总结当时胚胎学方面的工作时提出。 赫克尔认为,生物发展史可分为两个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 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个体的发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 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
第3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3.1 多细胞动物的个体发育
3.2 生物发生律
3.3 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1
3.1 多细胞动物的个体发育
多细胞动物的个体发育,一般是指有性生殖中从受 精卵开始发育到性成熟能繁殖后代的过程,包括胚胎发 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
3.1.1 受精与受精卵 3.1.2 卵裂 3.1.3 囊胚的形成
4
3.1.1 受精与受精卵
雄性生殖细胞称为精子,精 子个体小,能活动。
5
精子和卵子成熟后的结合现象为受精作用,受精后形成 单细胞受精卵(合子)。受精卵是新个体发育的开端 。
6
3.1.2 卵裂
受精卵经过多次分裂, 形成多细胞胚体(桑葚胚) 的过程,称为卵裂。卵裂 形成的新细胞称卵裂球或 分裂球。
19
3.1.6 胚层的分化和器官原基的形成
中胚层出现后,为胚胎组织、器官及系统的出现 打下了基础。具有三个胚层的胚体继续发育,逐步出现 各种器官原基。器官原基又进一步聚集、分化,出现各 器官系统的分化。
20
外胚层:主要分化形成上皮组织(皮肤上皮及其衍生 物如指甲、羽毛等;口腔和肛门上皮),神经组织,感 觉器官(晶体、视网膜、内耳上皮等) 。
外胚层:动物极的小细胞 内胚层:植物极的大细胞
15
原口动物
两侧对称动物中,原口发育为成体的口。
原口发育为成体的肛门,而成体的口是在原 后口动物 口相当距离之外重新形成。 原口动物 动 物 门 特 征
扁形动物、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原口形成口 螺旋卵裂 中枢神经系统位于腹面
后口动物
3.1.4 原肠胚的形成
3.1.5 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
3.1.6 组织器官的分化
2
3.1.1 受精与受精卵
雌性生殖细胞-卵子
高度特化的卵细胞,较大,一般为球形,不能 运动,卵细胞质中含有大量卵黄。
3
3.1.1 受精与受精卵
雌性生殖细胞-卵子
根据卵黄多少:少黄 卵、中黄卵和多黄卵。 卵子有极性,对于端 黄卵而言,卵黄相对多 的一端称为植物极,另 一端称为动物极。
13
腔囊胚
囊胚腔位于囊胚中央,如海胆、文昌鱼
极囊胚
囊胚腔偏于动物极,如蛙
盘状囊胚
囊胚呈圆盘状,如 乌贼、鸟类
表面囊胚
囊胚层的细胞包围在实体的卵黄外,内无囊胚腔,如昆虫
14
3.1.4 原肠胚的形成
囊胚进一步发育, 胚胎发育进入原肠胚形成 阶段。 原肠胚的结构特点 是:具有内、外两个胚层, 有由内胚层所包围的原肠 腔,原肠腔与外界相通的 原口(或胚孔),以及内外 胚层之间残留的囊胚腔。
卵裂是有丝分裂,但与 一般体细胞的有丝分裂不 尽相同,其主要特点是分 裂后所产生的子细胞不经 生长立即进入下一次分裂。
7
3.1.2 卵裂
由于不同类动物卵细胞内卵黄多少及其在卵内分布情况 的不同,卵裂的形式包括: 完全均等卵裂 完全卵裂 完全不等卵裂 盘裂 不完全卵裂 表面卵裂
8
整个受精卵都进行分裂,多见于少黄卵。卵黄 少、分布均匀,形成的分裂球大小相等的称为 等裂。如果卵黄在卵内分布不均匀,形成的分 裂球大小不等的则称为不等裂。
11
辐射型卵裂
全裂。细胞经裂至4细胞期,分裂成的4个分裂球按辐射 状排列,以后分裂仍不失此轮廓,结果上下几层细胞是 重叠在一条直线上。辐射卵裂存在于后口动物。
12
3.1.3 囊胚的形成
受精卵经多次分裂形成的分裂 球一般排列成中空的球状胚,称为 囊胚。囊胚中间的腔称囊胚腔;包 围囊胚腔的细胞层称囊胚壁。
棘皮动物、半索动物、脊椎动 物 原口形成肛门 辐射卵裂 中枢神经系统位于背面或表面
16
3.1.5 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
除极少数动物外,绝大多数动物在完成原肠胚的 发育后,还要进一步发育,即出现中胚层和体腔。中胚 层位于内外胚层之间,体腔是被中胚层包围的腔。中胚 层形成有两种方式。
17
端细胞法-裂体腔法
(2) 合胞体学说 (3) 共生学说
25
23
3.3 多细胞动物起源
•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
动物界中,除原生动物是单细胞为主的动物外,其余都是 多细胞动物。一般认为,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
(1)古生物学方面:化石
(2)形态学方面:团藻 (3)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单细胞受精卵
24
•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
(1) 群体学说
赫克尔原肠虫学说 梅契尼柯夫吞噬学说
囊胚腔
内胚层
原肠腔
原口动物以此法形成中胚层。在原口的两侧,内、外胚层交界处各 有一个原始的中胚层细胞,分裂出多个细胞,形成中胚层细胞索伸 入内外胚层之间。最初细胞索结实,为中胚层带,以后中胚层带的 中央裂开形成体腔。即真体腔,这种形成真体腔的方法称为裂体腔 法。
18
体腔囊法-肠体腔法
后口动物由此法形成中胚层。在原肠背面两侧内胚层向外突出成对 的囊状突起,称为体腔囊。体腔囊脱离内胚层后,在内、外胚层之 间扩成为中胚层。其中的空腔即真体腔。这种真体腔在体腔囊尚未 脱离内胚层时是与原肠腔相通的,因此这种形成体腔的方法叫肠体 腔法。
完 全 卵 裂
(海星、海胆、文昌鱼 ) (海绵、蛙类)
9
不 完 全 卵 裂
多见于多黄卵。卵黄多,分裂受阻,受精卵只在 不含卵黄的部位进行分裂。分裂区只限于胚盘处 的称为盘裂。分裂区只限于卵表面的称为表面卵 裂。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乌贼、鸟类)
(昆虫)
10
螺旋型卵裂
细胞经裂至4细胞期之后,再横分裂为4个大细胞和4个小 细胞。分裂成的大小细胞不是互相垂直,而是与纵轴成 一角度。每个小细胞刚好在2个大细胞之间的上方。如此 继续分裂,层层排列,成螺旋形。螺旋卵裂存在原口动 物。
“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22
生物发生律
例如青蛙的个体发育,由受精卵开始,经过囊胚、 原肠胚、三胚层的胚,再经过无腿蝌蚪,有腿蝌蚪,到 成体青蛙。这反映了蛙的个体发育重演了其祖先的单细 胞动物、单细胞的球状群体、腔肠动物、原始三胚层动 物、低等脊椎动物、鱼类动物,发展到两栖动物的基本 进化过程。
中胚层:主要分化形成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皮肤的
真皮、骨骼、血液等),上皮组织(体腔膜和系膜等)。 内胚层:主要分化形成上皮组织(消化道和消化腺上 皮、呼吸道上皮及其某些内分泌腺的上皮)。
21
3.2 生物发生律
生物发生律又叫重演律,由德国人赫克尔(E.Haeckel 1834-1919) 用生物进化的观点总结当时胚胎学方面的工作时提出。 赫克尔认为,生物发展史可分为两个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 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个体的发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 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
第3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3.1 多细胞动物的个体发育
3.2 生物发生律
3.3 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1
3.1 多细胞动物的个体发育
多细胞动物的个体发育,一般是指有性生殖中从受 精卵开始发育到性成熟能繁殖后代的过程,包括胚胎发 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
3.1.1 受精与受精卵 3.1.2 卵裂 3.1.3 囊胚的形成
4
3.1.1 受精与受精卵
雄性生殖细胞称为精子,精 子个体小,能活动。
5
精子和卵子成熟后的结合现象为受精作用,受精后形成 单细胞受精卵(合子)。受精卵是新个体发育的开端 。
6
3.1.2 卵裂
受精卵经过多次分裂, 形成多细胞胚体(桑葚胚) 的过程,称为卵裂。卵裂 形成的新细胞称卵裂球或 分裂球。
19
3.1.6 胚层的分化和器官原基的形成
中胚层出现后,为胚胎组织、器官及系统的出现 打下了基础。具有三个胚层的胚体继续发育,逐步出现 各种器官原基。器官原基又进一步聚集、分化,出现各 器官系统的分化。
20
外胚层:主要分化形成上皮组织(皮肤上皮及其衍生 物如指甲、羽毛等;口腔和肛门上皮),神经组织,感 觉器官(晶体、视网膜、内耳上皮等) 。
外胚层:动物极的小细胞 内胚层:植物极的大细胞
15
原口动物
两侧对称动物中,原口发育为成体的口。
原口发育为成体的肛门,而成体的口是在原 后口动物 口相当距离之外重新形成。 原口动物 动 物 门 特 征
扁形动物、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原口形成口 螺旋卵裂 中枢神经系统位于腹面
后口动物
3.1.4 原肠胚的形成
3.1.5 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
3.1.6 组织器官的分化
2
3.1.1 受精与受精卵
雌性生殖细胞-卵子
高度特化的卵细胞,较大,一般为球形,不能 运动,卵细胞质中含有大量卵黄。
3
3.1.1 受精与受精卵
雌性生殖细胞-卵子
根据卵黄多少:少黄 卵、中黄卵和多黄卵。 卵子有极性,对于端 黄卵而言,卵黄相对多 的一端称为植物极,另 一端称为动物极。
13
腔囊胚
囊胚腔位于囊胚中央,如海胆、文昌鱼
极囊胚
囊胚腔偏于动物极,如蛙
盘状囊胚
囊胚呈圆盘状,如 乌贼、鸟类
表面囊胚
囊胚层的细胞包围在实体的卵黄外,内无囊胚腔,如昆虫
14
3.1.4 原肠胚的形成
囊胚进一步发育, 胚胎发育进入原肠胚形成 阶段。 原肠胚的结构特点 是:具有内、外两个胚层, 有由内胚层所包围的原肠 腔,原肠腔与外界相通的 原口(或胚孔),以及内外 胚层之间残留的囊胚腔。
卵裂是有丝分裂,但与 一般体细胞的有丝分裂不 尽相同,其主要特点是分 裂后所产生的子细胞不经 生长立即进入下一次分裂。
7
3.1.2 卵裂
由于不同类动物卵细胞内卵黄多少及其在卵内分布情况 的不同,卵裂的形式包括: 完全均等卵裂 完全卵裂 完全不等卵裂 盘裂 不完全卵裂 表面卵裂
8
整个受精卵都进行分裂,多见于少黄卵。卵黄 少、分布均匀,形成的分裂球大小相等的称为 等裂。如果卵黄在卵内分布不均匀,形成的分 裂球大小不等的则称为不等裂。
11
辐射型卵裂
全裂。细胞经裂至4细胞期,分裂成的4个分裂球按辐射 状排列,以后分裂仍不失此轮廓,结果上下几层细胞是 重叠在一条直线上。辐射卵裂存在于后口动物。
12
3.1.3 囊胚的形成
受精卵经多次分裂形成的分裂 球一般排列成中空的球状胚,称为 囊胚。囊胚中间的腔称囊胚腔;包 围囊胚腔的细胞层称囊胚壁。
棘皮动物、半索动物、脊椎动 物 原口形成肛门 辐射卵裂 中枢神经系统位于背面或表面
16
3.1.5 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
除极少数动物外,绝大多数动物在完成原肠胚的 发育后,还要进一步发育,即出现中胚层和体腔。中胚 层位于内外胚层之间,体腔是被中胚层包围的腔。中胚 层形成有两种方式。
17
端细胞法-裂体腔法
(2) 合胞体学说 (3) 共生学说
25
23
3.3 多细胞动物起源
•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
动物界中,除原生动物是单细胞为主的动物外,其余都是 多细胞动物。一般认为,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
(1)古生物学方面:化石
(2)形态学方面:团藻 (3)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单细胞受精卵
24
•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
(1) 群体学说
赫克尔原肠虫学说 梅契尼柯夫吞噬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