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3 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合集下载

动物的生殖与后代繁衍

动物的生殖与后代繁衍

动物的生殖与后代繁衍动物的生殖与后代繁衍是一个生命力的奇迹。

动物通过各种方式繁殖后代,确保了物种的延续与生命的传承。

本文将以不同的动物类别为出发点,探讨它们的生殖方式和后代繁衍策略。

一、哺乳动物的繁殖策略哺乳动物是一类通过内胎发育产下活体幼崽的动物。

它们的生殖方式可以分为两种:卵生和胎生。

1. 卵生哺乳动物卵生哺乳动物是一类罕见的物种,它们与其他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有所不同。

最著名的例子是卵生哺乳动物——鸭嘴兽。

雌性鸭嘴兽会产下鸭蛋状的卵,然后将其转移到自己的腹部来孵化。

这种独特的生殖方式使得鸭嘴兽成为了生物学上的异类。

2. 胎生哺乳动物绝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它们通过子宫内发育并生下幼崽。

胎生哺乳动物的繁殖过程可以分为交配、受孕、妊娠和分娩四个阶段。

在交配阶段,雄性和雌性动物会通过性接触来传递精子和卵子。

这通常涉及到一系列的行为和信号,以确保繁殖成功。

在成功交配后,受精卵会在雌性动物的子宫内着床并发育。

妊娠期的长短因物种而异,有的仅为几周,而有的可能长达数月甚至一年以上。

最后,幼崽通过分娩的方式来离开母体,完成胎生过程。

二、鸟类的繁殖与筑巢行为鸟类是一类以卵生方式繁殖后代的动物。

它们通常会在季节性的时间和地点筑巢,以确保后代的良好生存条件。

鸟类的繁殖过程可以分为交配、产卵、孵卵和育雏四个阶段。

交配阶段在不同鸟类中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有些鸟类会形成长期的配偶关系,每年连续繁殖;而有些鸟类则是每年都会与不同的配偶交配。

完成交配后,雌鸟会在适合的地点筑巢,并在其中产下卵。

鸟类的巢穴形式各样,有些是凿洞巢,有些是枝条搭筑的平巢。

筑巢过程需要雄鸟和雌鸟共同努力,以确保巢的稳固和隐蔽。

孵卵期间,雌鸟会负责孵卵,雄鸟则负责觅食补给。

这种分工合作的方式能够确保卵的安全和幼鸟的健康。

雏鸟孵出后,父母鸟会提供食物和保护,直到它们能够独立生活。

三、昆虫的生殖与群体结构在昆虫界,生殖方式和繁衍策略多种多样,与它们的群体结构密切相关。

《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普通动物学》课程类别:必修课适用专业:生态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 96 学时 6 学分(全学年)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普通动物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态学专业教学计划的主要科目之一,是动物系列科学的基础主干课。

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动物有机体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

其目的是阐明动物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利于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通过本课程学习,着重加强对动物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系统地掌握动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对以动物适应机制为中心,系统发育为主线及动物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统一、形态与机能的统一、机体与环境的统一的动物学原理的理解,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从事专门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培养学生具备胜任中学动物学教学及开展自然科学教育技能。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学好动物学,必须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

动物世界和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因此要学会用动物学的知识解释生活,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为今后开展动物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1. 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和结构;2. 牢固掌握动物各门及主要纲的特征;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的适应;动物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主要门类的演化关系;动物地理分布的基本知识和了解动物学科的发展前沿;3. 了解华北地区的动物种类及分布,生物多样性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从而加强动物资源的保护意识;4. 以生物多样性及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为线索,介绍动物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今后开展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三、先修课程无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通过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多方面接触自然、联系实际,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描述、比较和实验等常用的研究手段,将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作出科学的解释,从而揭示动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及系统发育等。

动物的繁殖和生长过程

动物的繁殖和生长过程

动物的繁殖和生长过程动物的繁殖和生长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神奇的生命现象,它关系到物种的延续和多样性的保持。

在这个过程中,动物们经历了繁殖、孵化、幼年和成年等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生理变化。

一、动物的繁殖过程繁殖是动物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保证了物种的延续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动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形式。

1. 性繁殖性繁殖是最常见的繁殖方式,它需要两个个体参与,一般为雌性和雄性。

这种繁殖方式具有遗传的多样性,有助于物种在面对环境变化时的适应能力。

在性繁殖过程中,雄性和雌性通过交配结合,雌性体内受精卵受精后发育成为胚胎,最终分娩或产卵。

2. 无性繁殖无性繁殖是指动物通过自身的一种或多种方式进行繁殖,不存在性别参与。

这种繁殖方式具有繁殖速度快、能量消耗少等优点,但缺乏遗传多样性。

无性繁殖的形式包括分裂、出芽、孢子产生等。

二、动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生长过程是指从受精到成熟的一系列发育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动物经历了孵化、幼年和成年等不同阶段,并伴随着身体结构、器官功能以及行为特征的发展和变化。

1. 孵化孵化是动物从卵到幼体的过程,通常发生在几种爬行动物和鸟类身上。

孵化的过程包括孵化环境的准备、卵的孵化期间和孵化后幼体的护理。

在孵化过程中,若干重要的因素如温度、湿度和氧气含量等对孵化结果起着重要的影响。

2. 幼年期在动物的幼年期,身体仍然不够发育成熟,需要通过进食和生长来获得能量和营养。

幼年期的特点是体型小、身体脆弱、需要保护和照料。

在这个阶段,动物通过逐渐学会行走、觅食和与同类互动等方式适应环境。

3. 成年期成年期是动物生长的最终阶段,也是生殖功能发育成熟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动物的体型、器官和行为都达到成熟,具备繁衍后代的能力。

不同物种的成年期长度和形态特征各异,它们逐渐进入生殖期并开始进行繁殖。

三、动物的繁殖和生长的意义动物的繁殖和生长过程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生物学意义:1. 维持物种多样性动物的繁殖方式多样,有助于维持物种多样性并保持生态平衡。

《动物的生殖》课件

《动物的生殖》课件
分娩过程包括子宫收缩、胎儿姿势调整等环节, 以确保胎儿顺利出生。
育雏的行为
育雏行为包括喂食、清理、保温等,以确保幼仔 能够健康成长。
04
CATALOGUE
动物生殖的适应性
生殖策略的多样性
无性生殖
如分裂、出芽等,适用 于快速繁殖和应对环境
变化。
有性生殖
通过配子结合产生后代 ,增加遗传多样性,提
高适应能力。
例子
某些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等。
03
CATALOGUE
动物生殖过程
繁殖行为
01
02
03
繁殖行为概述
繁殖行为是动物为了延续 物种所采取的特定行为, 包括求偶、交配等。
求偶行为
求偶行为是动物为了吸引 异性而采取的种种行为, 如鸟类的鸣叫、鲜艳的羽 毛等。
交配行为
交配行为是雌雄动物为了 受精而进行的结合行为, 包括各种姿势和动作。
孤雌生殖
雌性个体无需雄性即可 繁殖,如某些爬行动物
和两栖动物。
卵胎生
胎儿在母体内发育,如 鲨鱼、某些爬行动物。
生殖适应性的进化机制
01
02
03
04
自然选择
适应环境的生殖方式得以保留 并传递给后代。
遗传变异
基因突变和重组产生生殖适应 性进化的原材料。
性选择
有利于提高繁殖成功率的个体 更容易获得交配机会。
生殖系统的分类与特点
分类
根据生殖方式的不同,动物生殖系统 可以分为雌雄异体和雌雄同体两大类 。
特点
雌雄异体的动物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雌雄同体的动物则具有两性的生殖 器官。
生殖系统的演化与多样性
演化
生殖系统的演化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从无性繁殖到有性繁殖,从单细胞到多细 胞,形成了现今丰富多彩的动物界。

《普通动物学教案》

《普通动物学教案》

《普通动物学教案》word版一、教案概述1.1 课程背景动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发育、行为等各个方面。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提高他们对动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认识。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识别和分类动物;(3)了解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行为特点;(4)认识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2.1 动物的分类和进化(1)动物的分类系统(2)动物的进化历程(3)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2 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1)动物的基本组织与器官(2)动物的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生理功能(3)动物的感应、运动和生殖等生理活动2.3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1)鱼类(2)两栖类(3)爬行类(4)鸟类(5)哺乳类三、教学方法3.1 授课方式采用课堂讲授、实例分析、讨论互动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动物学知识。

3.2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动物园等,进行实地观察和操作,增强学生对动物学的直观认识。

3.3 考核方式课程考核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等多个方面,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4.1 教材《普通动物学》等教材和参考书籍。

4.2 辅助材料PPT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4.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五、教学进度安排5.1 第一周(1)课程介绍和动物学基本概念(2)动物的分类和进化5.2 第二周(1)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2)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鱼类)5.3 第三周(1)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两栖类)(2)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爬行类)5.4 第四周(1)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鸟类)(2)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哺乳类)5.5 第五周(1)复习课程内容六、教学评估与反馈6.1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实验报告评价等方式,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普通动物学课件

普通动物学课件
和研究问题,确定实验方法 和步骤。
实验实施
按照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 验数据和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
析,得出结论。
实验设计
根据实验目的和研究问题,设计合理的实 验方案,包括实验动物的选择、实验操作 方法、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等。
实验总结
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提出进一步 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动物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研究历史
动物学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人们开始对动物进行观察和分 类。随着科学的发展,动物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不断发展和完善。
研究现状
现代动物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态行为、演 化过程等方面。同时,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动物学 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THANKS 感谢观看
动物的分类主要依据形态学、生态学 、遗传学等多个标准进行。
动物的进化历程
进化论
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现代生物学的 基础,它认为生物在自然选择的
作用下不断进化。
进化证据
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分子生 物学等都是证明动物进化的重要
证据。
进化趋势
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 从水生到陆生等都是动物进化的
趋势。
动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动物学实验常用的技术与方法
01
02
03
04
观察法
通过直接观察动物的行为、形 态、生理等方面来研究动物的
特点和规律。
解剖法
通过解剖动物身体来观察其内 部结构和器官的形态、位置及
相互关系。
组织学技术
通过显微镜观察动物的细胞和 组织结构,研究其形态和功能

生化技术

(完整版)普通动物学总结各门动物特点

(完整版)普通动物学总结各门动物特点

一、原生动物门包含种类:鞭毛虫、变形虫、纤毛虫主要特征:1、真核单细胞动物(绝大部分为单细胞个体,少数为单细胞群体)2、运动和摄食器官:鞭毛(鞭毛虫)、纤毛(纤毛虫)、伪足(变形虫)3、消化:通过食物泡4、呼吸、代谢:体表5、生殖方式:主要无性生殖(纤毛虫接合生殖(有性))6、适应性:包囊(一)鞭毛纲1、三分质膜(表膜条纹)2、绿色鞭毛虫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形成副淀粉粒3、水分调节:伸缩泡吸收过多水分(溶有代谢废物),排入储蓄泡,再经胞口排出体外4、纵二分裂5、动鞭亚纲中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黑热病(1/5),主要靠白蛉子传播,病症是肝脏肿大、发高烧、贫血以至死亡。

6、动鞭亚纲中的锥虫又叫睡病虫(二)肉足纲1、外质与内质2、伪足,变形运动,形成食物泡(胞饮)3、水分调节:伸缩泡吸收过多水分4、二分裂5、有孔虫帮助勘探矿物、石油;确定地质年代6、痢疾内变形虫(溶组织阿米巴)寄生在人肠道,能溶解肠壁组织引起痢疾(三)孢子纲1、间日疟原虫(四)纤毛纲(草履虫)1、三层表膜中间一层+最内一层形成表膜泡:缓冲带2、大小两核3、内外质之间有两个伸缩泡,一个在体前部、一个在体后部4、横二分裂/ 接合生殖二、海绵动物门主要特征:1、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细胞有相对独立性2、没有组织和器官的分化3、侧生动物4、体壁:两层细胞(扁细胞,领细胞)疏松结合,之间为中胶层5、水沟系6、生殖方式:无性/ 有性无性:出芽/芽球有性:精子由领细胞吞食后失去鞭毛和领成为变形虫状被带入卵内7、两囊幼虫、逆转现象8、分类: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硅质)、寻常(硅质/海绵质纤维)9、原始性(与原生动物相似):领细胞(领鞭毛虫)、细胞内消化、细胞疏松而独立进步性:发育中有胚层分化、具有几种不同功能的细胞且细胞之间有联系、与多细胞动物大致相同的核酸和氨基酸三、腔肠动物门主要特征:1、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2、浮浪幼虫3、辐射对称4、两胚层:腔肠动物第一次出现了胚层分化——内胚层、中胶层、外胚层5、皮肌细胞6、神经细胞:神经网,扩散神经系统7、消化循环腔8、世代交替:有性和无性生殖的方式往往在同一种生活史的不同阶段9、发育到囊胚就孵化出来(一)水螅纲【最低等,由此向其他两纲分化】1、结构简单2、水母型一般有缘膜,触手基部有平衡囊3、生活史大部分有世代交替现象(1)水螅型群体多态现象:同一生活型上存在不同的功能个体水螅体/生殖体(2)水母型(二)钵水母纲1、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2、个体较水螅水母大,无缘膜3、消化循环腔较复杂4、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水螅水母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三)珊瑚纲1、没有水母型,只有水螅型2、螅体构造复杂5、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水螅纲水螅型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包含种类:吸虫、涡虫、绦虫主要特征1、两侧对称2、中胚层: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中胚层,成为三层动物3、皮肤肌肉囊4、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5、排泄系统:原肾管系(焰细胞)6、神经系统:有脑,出现了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7、感觉器官:眼点和耳突8、固定生殖腺,可体内受精9、牟勒式幼虫(一)吸虫纲(寄生虫)1、吸盘2、日本血吸虫生活史(哺乳动物、钉螺)3、寄生虫对寄主的危害、更换寄主的意义【纽形动物】——纽虫与扁形动物相似但更加进步,其帽状幼虫与环节动物的担轮幼虫相似,所以介于扁形与环节动物之间五、假体腔动物包含种类:线虫动物门、轮虫动物门主要特征:1、假体腔(原体腔)2、排泄系统:原肾管系3、体表有非细胞的角质膜(一)线虫动物门(人蛔虫)1、呼吸与排泄系统:没有呼吸器官,厌氧呼吸。

普通动物学教案

普通动物学教案

普通动物学教案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动物学的发展简史来讲述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动物学的概念及研究动物学的目的;动物学的发展及研究动物学的方法及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四个方面的知识,以使学生了解动物学所讲述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动物学与其他各学科的关系和我们学习动物学的根本任务。

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一、生物多样性概念生物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二、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威胁及丧失的原因五大威胁: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粮食短缺、能源消耗主要原因:人口的增加,造成对生物次源无止境的索取,使生物资源破坏严重。

栖息地丧失和片断化;掠夺式的过度利用;环境污染;农业和林业的品种单一化。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法规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明确保护对象和目的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和移(迁)地保护四、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1.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现状2. 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具体目标:强化对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研究、完善国家自然保护区及其他保护地网络、保护对生物多样性有重要意义的野生物种、保护作物与家畜的遗传资源、自然保护区以外的就地保护、建立全国范围的生物多样性信息和监测网、协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发展。

第二节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一、生物的分界:六界学说二、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绿色植物——食物的生产者(自养生物)动物——食物消费者(异养生物)微生物——食物分解者第三节动物学的概念及研究动物学的目的动物学(zoology)概念研究目的第四节动物学的发展及研究动物学的方法描述性阶段→比较、探讨和总结规律的阶段→分子生物学阶段第五节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一、分类的方法:人为分类法自然分类法二、分类等级和分类的基本单位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物种(包括亚种和品种)品种:亚种:三、动物的命名:双命名法三名法命名四、现行动物的分门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门双胚层动物海绵动物门动物界- 腔肠动物门无体腔动物扁形动物门原口动物假体腔动物线形动物门无脊索动物真体腔动物环节动物门-多细胞动物三胚层动软体动物门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后口动物半索动物门尾索动物亚门脊索动物门- 头索动物亚门脊索动物亚门重点:生物的分界、研究动物学的目的及研究动物学的方法和动物分类的知识难点:生物的分界和动物的命名方法讨论: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作业:1.动物学的概念及研究动物学的目的是什么?2.生物是如何分界的?举例说明物种命名的方法。

普通动物学吴志新知识点总结

普通动物学吴志新知识点总结

普通动物学吴志新知识点总结一、原生动物门包含种类:鞭毛虫、变形虫、纤毛虫主要特征:1、真核单细胞动物(绝大部分为单细胞个体,少数为单细胞群体)2、运动和摄食器官:鞭毛(鞭毛虫)、纤毛(纤毛虫)、伪足(变形虫)3、消化:通过食物泡4、呼吸、代谢:体表5、生殖方式:主要无性生殖(纤毛虫接合生殖(有性))6、适应性:包囊(一)鞭毛纲1、三分质膜(表膜条纹)2、绿色鞭毛虫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形成副淀粉粒3、水分调节:伸缩泡吸收过多水分(溶有代谢废物),排入储蓄泡,再经胞口排出体外4、纵二分裂5、动鞭亚纲中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黑热病(1/5),主要靠白蛉子传播,病症是肝脏肿大、发高烧、贫血以至死亡。

6、动鞭亚纲中的锥虫又叫睡病虫(二)肉足纲1、外质与内质2、伪足,变形运动,形成食物泡(胞饮)3、水分调节:伸缩泡吸收过多水分4、二分裂5、有孔虫帮助勘探矿物、石油;确定地质年代6、痢疾内变形虫(溶组织阿米巴)寄生在人肠道,能溶解肠壁组织引起痢疾(三)孢子纲1、间日疟原虫(四)纤毛纲(草履虫)1、三层表膜中间一层+最内一层形成表膜泡:缓冲带2、大小两核3、内外质之间有两个伸缩泡,一个在体前部、一个在体后部4、横二分裂 / 接合生殖二、海绵动物门主要特征:1、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细胞有相对独立性2、没有组织和器官的分化3、侧生动物4、体壁:两层细胞(扁细胞,领细胞)疏松结合,之间为中胶层5、水沟系6、生殖方式:无性 / 有性无性:出芽/芽球有性:精子由领细胞吞食后失去鞭毛和领成为变形虫状被带入卵内7、两囊幼虫、逆转现象8、分类: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硅质)、寻常(硅质/海绵质纤维)9、原始性(与原生动物相似):领细胞(领鞭毛虫)、细胞内消化、细胞疏松而独立进步性:发育中有胚层分化、具有几种不同功能的细胞且细胞之间有联系、与多细胞动物大致相同的核酸和氨基酸三、腔肠动物门主要特征:1、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2、浮浪幼虫3、辐射对称4、两胚层:腔肠动物第一次出现了胚层分化——内胚层、中胶层、外胚层5、皮肌细胞6、神经细胞:神经网,扩散神经系统7、消化循环腔8、世代交替:有性和无性生殖的方式往往在同一种生活史的不同阶段9、发育到囊胚就孵化出来(一)水螅纲【最低等,由此向其他两纲分化】1、结构简单2、水母型一般有缘膜,触手基部有平衡囊3、生活史大部分有世代交替现象(1)水螅型群体多态现象:同一生活型上存在不同的功能个体水螅体/生殖体(2)水母型(二)钵水母纲1、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2、个体较水螅水母大,无缘膜3、消化循环腔较复杂4、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水螅水母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三)珊瑚纲1、没有水母型,只有水螅型2、螅体构造复杂5、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水螅纲水螅型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四、扁形动物门包含种类:吸虫、涡虫、绦虫主要特征1、两侧对称2、中胚层: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中胚层,成为三层动物3、皮肤肌肉囊4、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5、排泄系统:原肾管系(焰细胞)6、神经系统:有脑,出现了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7、感觉器官:眼点和耳突8、固定生殖腺,可体内受精9、牟勒式幼虫(一)吸虫纲(寄生虫)1、吸盘2、日本血吸虫生活史(哺乳动物、钉螺)3、寄生虫对寄主的危害、更换寄主的意义【纽形动物】——纽虫与扁形动物相似但更加进步,其帽状幼虫与环节动物的担轮幼虫相似,所以介于扁形与环节动物之间五、假体腔动物包含种类:线虫动物门、轮虫动物门主要特征:1、假体腔(原体腔)2、排泄系统:原肾管系3、体表有非细胞的角质膜(一)线虫动物门(人蛔虫)1、呼吸与排泄系统:没有呼吸器官,厌氧呼吸。

普通动物学笔记整理版

普通动物学笔记整理版

普通动物学笔记普通动物学●主讲: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琰云绪论1.1动物学的涵义动物学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一大分支,是以动物为研究对象,以生物学的观点和方法,系统地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态、分类、进化、与人类的关系的科学。

1.2研究动物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自然界是一个相互依存,互相制约,错综复杂的整体,动物是生物界的一个组成部分。

要学习研究生命科学,首先要具有正确的生物学观点。

对复杂的生命现象的本质的探讨,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做出结论,需要用生物学的观点善于对科学的事实加以分析和综合。

2.1基本观点生物学观点:动态地注意形态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对环境的适应,整体与局部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机体各层次之间的联系,以及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统一。

2.2基本方法2.2.1观察描述法观察是动物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通过观察从客观世界中获得原始第一手材料。

科学观察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地反映所观察的事物,并且是可以检验的。

观察结果必须是可以重复的。

只有可重复的结果才是可检验的,从而才是可靠的结果。

观察需要有科学知识。

观察切不可为原有的知识所束缚。

描述即将观察的结果如实地记录下来。

包括:文字描述、绘图(生物图)、摄影、摄像、仪器记录2.2.2比较法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比较就无从揭示生命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没有比较无法处理生物界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大量材料。

只有通过对不同种属动物从宏观的形态结构到微观的细胞、分子水平的比较,才能对有关动物学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并得到正确的结论。

2.2.3实验方法实验是在人为地干预、控制所研究对象的条件下对动物生命现象进行观察研究的方法。

3动物学课程的教学要求用生物学的观点和比较分类、归纳求同、演释推理的方法,掌握动物的体制结构,形态机能,生活习性和生活规律等基础知识,并加深对以动物代谢和适应为中心,发育为骨干,及动物界的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统一、形态与机能的统一、机体与环境的统一的动物学原理的理解。

普通动物学 刘凌云 名词解释总结

普通动物学 刘凌云 名词解释总结

无脊椎动物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提供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包囊:不良环境下,原生动物虫体会分泌一种保护性胶质将自己包裹起来,形成包囊,对原生动物度过不良环境是一种很好的适应。

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系统发育通过遗传决定个体发育,个体发育不仅简单重演系统发育,而且又能补充和丰富系统发育。

卵裂:卵裂是指受精卵的早期分裂。

卵裂期内一个细胞或细胞核不断的快速分裂,将体积大的卵子细胞质分割成许多小的有核细胞的过程叫做卵裂。

分为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

囊胚:卵裂的结果,分裂球行程中空的球状胚,称为囊胚。

原肠胚:胚胎由囊胚继续发育,由原始的单胚层细胞发展成具有双胚层或三胚层结构的胚胎,称原肠胚。

接合生殖:某些原生动物进行有性生殖时,两个细胞互相靠拢形成接合部位,并发生原生质融合而生成接合子,由接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称为接合生殖。

接合生殖后,两个亲代虫体各形成四个子代虫体。

裂体生殖:发生在原生动物的孢子纲动物内,即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细胞质随着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小个体,每个小个体就称为裂殖子。

为无性生殖。

孤雌生殖:雌虫产的卵不需受精,成熟时不经减数分裂,染色体为二倍体,即可直接发育成雌性个体。

孢子生殖:孢子是某些原生动物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

利用孢子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

出芽生殖:母体体壁向外突出,逐渐长大,形成芽体,芽体的消化循环腔与母体相连,芽体最后基部收缩与母体脱离,附于他处营独立生活,是一种无性生殖。

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的一种攻击及防卫性细胞。

领细胞:海绵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外层细胞扁平,内层细胞生有鞭毛,多数具原生质领,故称“领细胞”,主要行摄食和细胞内消化的作用。

皮肌细胞:组成腔肠动物体壁外胚层和内胚层的主要细胞。

其特点是在上皮细胞中含有肌原纤维,这种细胞具有上皮和肌肉的功能。

动物学教案

动物学教案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为蚕学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学的系统知识,了解动物进化发展的基本途径;树立辩正唯物主义观点,了解动物学的研究方法,掌握动物学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观察、动手、实验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及合作精神。

讲课与学习的关系:①课堂气氛,以及需要掌握、记住的内容②学习分析、综合所学内容的方法③了解动物学的最新成果及最新发展动态,并了解一些参考资料等。

④相当一部分内容要在自学中完成,即给予学生更大自学空间。

(主动学习)。

使用教材:《普通动物学》,张训蒲、朱伟义,中国农业出版社参考教材1.武汉大学等编《普通动物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华中师院等编《动物学》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3.江静波等编《无脊椎动物学》(修订本)4.任淑仙《无脊椎动物学》北京大学出版社5.武汉大学等《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6.吴志强等《动物学野外实习指导》江西高校出版社7. 龚兆锋等《动物学实验教程》山东气象出版社8. 《动物学生物学》,Richard D. Jurd,科学出版社9. 动物学》,周正西、王保青,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0.《普通动物学》,刘凌云,高等教育出版社11.《脊椎动物学》,杨安峰,北京大学出版社12.《无脊椎动物学》,姜静波,人民教育出版社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动物学的发展简史来讲述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动物学的概念及研究动物学的目的;动物学的发展及研究动物学的方法及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四个方面的知识,以使学生了解动物学所讲述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动物学与其他各学科的关系和我们学习动物学的根本任务。

目的与要求:了解动物在生物界的地位及动物学的发展历史,掌握动物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和初步分类知识;对动物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动物学的意义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一、生物多样性概念二、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威胁及丧失的原因三、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四、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1.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现状2. 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具体目标第二节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其中的地位一、生物的特征:二、生物的分界:1、二界系统2、三界系统3、四界系统4、五界系统5、六界系统此外,尚有八界系统和不同分法的四界、六界系统等。

普通动物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动物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动物学知识点总结关键信息项:1、动物分类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无脊椎动物各大类群的特征3、脊椎动物各大类群的特征4、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5、动物的生殖与发育6、动物的行为7、动物的进化11 动物分类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11 分类的依据:形态学特征、解剖学特征、生理学特征、生态学特征、遗传学特征等。

112 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基本的分类单位。

113 物种的概念:物种是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的产物。

114 动物命名法:采用双名法,即属名加种名。

12 无脊椎动物各大类群的特征121 原生动物门1211 单细胞结构,细胞器完成各种生理功能。

1212 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方式。

1213 代表动物如草履虫、疟原虫等。

122 多孔动物门1221 多细胞,但细胞分化程度低,没有明确的组织和器官。

1222 水沟系是其独特的结构。

1223 代表动物如海绵。

123 腔肠动物门1231 辐射对称,两胚层。

1232 具有刺细胞,有神经网。

1233 代表动物如水螅、水母等。

124 扁形动物门1241 两侧对称,三胚层。

1242 出现了中胚层,形成了实质组织。

1243 代表动物如涡虫、吸虫、绦虫等。

125 线形动物门1251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

1252 体表有角质层,有原体腔。

1253 代表动物如蛔虫、钩虫等。

126 环节动物门1261 身体分节,出现了真体腔。

1262 运动器官为疣足和刚毛。

1263 代表动物如蚯蚓、沙蚕等。

127 软体动物门1271 身体柔软,通常有外套膜。

1272 多数具有贝壳。

1273 代表动物如蜗牛、乌贼等。

128 节肢动物门1281 身体分部,附肢分节。

1282 体表具有几丁质的外骨骼。

1283 呼吸器官多样,如气管、鳃等。

1284 代表动物如蝗虫、虾、蟹等。

13 脊椎动物各大类群的特征131 圆口纲1311 无上下颌,口呈吸盘状。

《普通动物学教案》

《普通动物学教案》

《普通动物学教案》word版第一章:动物学基础1.1 动物的定义与分类介绍动物的定义和特征讲解动物的分类系统1.2 动物的细胞结构与组织介绍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讲解动物的主要组织及其功能1.3 动物的器官与系统介绍动物的主要器官和系统讲解各个系统的作用和相互关系第二章:无脊椎动物2.1 原生动物门介绍原生动物的特征和代表物种讲解原生动物的分类和生态习性2.2 腔肠动物门介绍腔肠动物的特征和代表物种讲解腔肠动物的分类和生态习性2.3 扁形动物门介绍扁形动物的特征和代表物种讲解扁形动物的分类和生态习性2.4 线形动物门介绍线形动物的特征和代表物种讲解线形动物的分类和生态习性第三章:鱼类3.1 鱼类的特征与分类介绍鱼类的特征和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讲解鱼类的分类和代表物种3.2 鱼类的生态习性介绍鱼类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点讲解鱼类的栖息环境和食物链位置3.3 鱼类的解剖与生理介绍鱼类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讲解鱼类的主要器官和功能第四章:两栖类和爬行类4.1 两栖类的特征与分类介绍两栖类的特征和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讲解两栖类的分类和代表物种4.2 爬行类的特征与分类介绍爬行类的特征和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讲解爬行类的分类和代表物种4.3 两栖类和爬行类的生态习性介绍两栖类和爬行类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点讲解两栖类和爬行类的栖息环境和食物链位置第五章:鸟类和哺乳类5.1 鸟类的特征与分类介绍鸟类的特征和适应飞行生活的特点讲解鸟类的分类和代表物种5.2 鸟类的生态习性介绍鸟类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点讲解鸟类的栖息环境和食物链位置5.3 哺乳类的特征与分类介绍哺乳类的特征和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讲解哺乳类的分类和代表物种5.4 哺乳类的生态习性介绍哺乳类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点讲解哺乳类的栖息环境和食物链位置第六章:动物的生殖与发育6.1 动物的生殖方式介绍动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讲解不同动物的生殖策略和生殖器官6.2 动物的发育过程介绍动物的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讲解不同动物的发育特点和发育阶段6.3 动物的生殖行为介绍动物的求偶、交配和繁殖行为讲解动物生殖行为的意义和适应性第七章:动物的行为7.1 动物的行为类型介绍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讲解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和进化意义7.2 动物的通讯与交流介绍动物的视觉、声音和化学信号通讯讲解不同动物的交流方式和适应性7.3 动物的防御行为介绍动物的逃避、伪装和攻击行为讲解动物防御行为的功能和适应性第八章:动物的生态关系8.1 动物的种间关系介绍捕食者与猎物之间的关系讲解竞争、共生、寄生和其他种间关系8.2 动物的种群生态介绍动物种群的数量动态和空间分布讲解种群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模型8.3 动物的群落结构介绍动物群落的组成和层次结构讲解群落生态学和群落演替第九章:动物的地理分布9.1 动物的地理分布规律介绍动物分布的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讲解动物分布与环境因素的关系9.2 动物的生物地理学介绍动物的生物地理学研究和生物地理分布图讲解动物分布的地理历史和进化意义9.3 动物的保护与利用介绍动物的保护区域和保护措施讲解动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第十章:动物学研究的进展与趋势10.1 动物学研究的技术与方法介绍现代动物学研究的技术和方法讲解分子生物学、生态学和其他研究手段10.2 动物学研究的进展介绍动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现讲解动物学研究的意义和影响10.3 动物学研究的趋势与挑战介绍动物学领域的研究趋势和挑战讲解动物学研究的未来方向和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1. 动物的定义与分类:理解动物的分类系统是学习动物学的基础,需要重点掌握动物的分类等级和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动物繁殖学知识点总结

动物繁殖学知识点总结

动物繁殖学知识点总结动物的繁殖是指动物通过生殖方式繁衍后代的过程。

动物繁殖是生物学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涉及到动物的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生殖激素的分泌、受精和胚胎发育等多个方面。

对于动植物学和畜牧兽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了解动物繁殖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从动物繁殖的基本原理、动物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生殖激素的分泌、受精和胚胎发育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动物繁殖的基本原理1. 基因的遗传生物学研究显示,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和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单位。

基因通过遗传方式传递给后代,决定后代的性状和特征。

2. 生殖的过程动物的生殖过程包括交配、受精和胚胎发育等阶段。

动物通过生殖器官进行交配,形成受精卵,然后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成为胚胎,最终产生后代。

3. 生殖细胞的形成动物的生殖细胞是由生殖器官产生的。

雄性动物产生精子,雌性动物产生卵子。

在交配过程中,生殖细胞互相结合形成受精卵。

二、动物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1. 雄性生殖器官雄性动物的生殖器官包括睾丸、输精管、前列腺、精囊等。

睾丸是产生精子的主要器官,精子经过输精管进入生殖道。

前列腺和精囊分泌的液体可为精子提供养分和保护。

2. 雌性生殖器官雌性动物的生殖器官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

卵巢是产生卵子的主要器官,卵子通过输卵管进入子宫。

子宫是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阴道是产生后代的通道。

三、生殖激素的分泌1. 雄性生殖激素雄性动物的生殖激素包括睾酮、雄激素等。

这些激素可促进睾丸的发育和精子的产生,影响雄性动物的性成熟和性行为。

2. 雌性生殖激素雌性动物的生殖激素包括雌二醇、孕激素等。

这些激素可促进卵巢的发育和卵子的产生,调节子宫的生长和发育,影响雌性动物的性成熟和性周期。

四、受精和胚胎发育1. 受精的过程受精是指雄性生殖细胞与雌性生殖细胞结合的过程。

在交配过程中,精子和卵子互相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经过一系列变化,最终发育成胚胎。

2. 胚胎的发育受精卵在母体内经过一系列的胚胎发育过程,包括分裂、囊胚形成、着床等。

普通动物学 生物 名词解释

普通动物学 生物 名词解释

原生动物:是一个完整的、能营独立生活的、单细胞结构的有机体也称单细胞动物。

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原口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口(胚孔)形成口的动物。

包括: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后口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口形成动物的肛门,在相反方向的一端由内胚层内陷形成口的动物。

棘皮动物以后的动物属于后口动物。

胞饮作用:在液体环境中的一些大分子化合物或离子吸附到质膜表面,使膜发生反应,凹陷形成管道,然后在管道内端下形成一些液泡进入胞质内。

胞内消化:食物被摄入体内后,细胞质就分泌一层临时膜把食物包围起来,形成食物泡,细胞质还分泌消化酶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是较原始的消化方式包囊:在不良环境下,原生动物能在失去大部分结构后缩成一团,且体表会分泌胶质在体外形成包囊膜,凝固后将自己包围,即形成包囊。

使自身与外界环境隔开,新陈代谢水平降低,处于休眠状态,度过干燥、冰冻等不良环境,等环境条件良好时又长出相应结构,包囊破裂,恢复原来的生活状态。

剌丝泡:为纺缍形小杆状结构,有小孔开口于表膜。

当受到外来刺激时,能释放出内含物,吸水后聚合成丝,能麻痹敌害,有防御功能。

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1古生物学方面:化石2形态学方面:有单细胞的动物、多细胞的动物,并形成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序列。

3胚胎学方面多细胞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基本上是相似的。

根据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简短地重演了系统发展的过程,可以说明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并且说明多细胞动物发展的早期所经历的过程是相似的。

个体发育(Ontogeny):是指多细胞动物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直至子代个体形成、成长、性成熟直至死亡的全过程。

系统发育(Phylogeny)即种族发展史。

也可称为系统发生。

动物的系统发育是动物界漫长的演化历史,是指动物由最低等的形式(原生动物)发展到多细胞结构的后生动物,并逐步完善、复杂化,进而发展成为最高级形式的动物,直至人类的全部种族发展史。

(完整版)普通动物学复习资料

(完整版)普通动物学复习资料

普通动物学部分知识要点第一部分动物界概况一、主要的门类:现存动物约 150 万种 , 分 10 个门 .1、原生动物门:约 3 万种,分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和纤毛纲。

2、多孔动物门:约 1 万种,分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寻常海绵纲。

3、腔肠动物门:约 1 万种,分水螅纲、钵水母纲、珊瑚纲。

4、扁形动物门:约 1 万种,分涡虫纲、吸虫纲、绦虫纲。

5、线形动物门:分线虫纲,轮虫纲。

6、环节动物门:约17000 种,分多毛纲、寡毛纲、蛭纲。

7、软体动物门:现存约10 万种,化石种类 3.5 万种,分单板纲、多板纲、腹足纲、掘足纲、瓣鳃纲、头足纲。

8、节肢动物门:为动物界第一大门,约110 万种,分为三个亚门七个纲。

有鳃亚门包括三叶虫纲、甲壳纲;有螯亚门肢口纲、蛛形纲;气管亚门包括原所管纲、多足纲、昆虫纲。

9、棘皮动物门:现存约6000 种,分海星纲、蛇尾纲、海胆纲、海参纲、海百合纲。

10、脊索动物门:约 7 万多种,分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1)尾索动物亚门:分尾海鞘纲、海鞘纲、樽海鞘纲。

(2)头索动物亚门:只有头索纲。

(3)脊椎动物亚门:分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

二、重要的名词概念体制:动物躯体结构的基本形式, 是动物躯体各部分在排列方式上的某些规律性。

其进化趋势为:不对称→球辐对称→辐射对称→两辐对称→两侧对称。

分节:指动物体内或体外的分段现象。

其进化趋势为不分节→假分节→真分节( 同律分节→异律分节、分部) 。

原体腔:由囊胚腔发育而来,体壁有肌肉层而肠壁没有,无体腔膜。

真体腔:由中胚层分裂而来,体壁肠壁均有肌肉层和体腔膜。

直接发育:发育中幼体与成虫形态大小无异,无须经过变态。

间接发育:幼虫与成虫形态明显不同,须经过变态。

分表变态、不完全变态(分渐变态和半变态)、完全变态。

第二部分无脊椎动物包括脊索动物以外的所有动物。

一、原生动物门(一)门的主要物征:1、生活习性:生活在液体环境或潮湿土壤中。

大学_《普通动物学》(刘凌云著)课后答案下载

大学_《普通动物学》(刘凌云著)课后答案下载

《普通动物学》(刘凌云著)课后答案下载《普通动物学》(刘凌云著)简介第1章绪论第2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第3章原生动物门第4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第5章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门)第6章腔肠动物门(刺胞动物门)第7章扁形动物门第8章假体腔动物第9章环节动物门第10章软体动物门第11章节肢动物门第12章触手冠动物第13章棘皮动物门第14章半索动物门第15章脊索动物门第16章圆口纲第17章鱼纲第18章两栖纲第19章爬行纲第20章鸟纲第21章哺乳纲第22章动物进化基本原理第23章动物地理第24章动物生态参考文献索引《普通动物学》(刘凌云著)目录《普通动物学(第4版)》是北京师范大学刘凌云教授和郑光美院士主编的《普通动物学》(第3版)的修订版,是“高等教育百门精品教材”研究项目的成果之一,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普通动物学(第4版)》的编写力求能反映本学科的基础理论、新技术、新成就,并适用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具有中国特色。

第4版突出体现以下3个特色:1.以动物演化为线索,突出进化历史中发生重大质变的事件(例如细胞、体制、胚层、体腔、体节、脊索、脊椎、凹忮、体温等)及其与动物组织、器官、系统出现或复杂化的相关性,使学生能结合动物进化发展的内在联系来掌握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主要规律书中对各类群及其代表动物的选取,以演化上、经济上和科学研究上有重要意义的为重点,并以我国动物为首选代表;全书着重加强基础同时根据动物学发展的`现状,适当拓宽口径,增加了非重点的及新发现的小门类;2.进一步精练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注意加强结构与功能、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每章之后有思考题,便于教与学3.全书注意介绍现代动物科学知识和动物学宏观与微观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如进化理论、行为学、动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以及联系、反映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有关的新知识书中提出不少尚未解决、有待研究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3.1 多细胞动物的个体发育
3.2 生物发生律
3.3 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1
3.1 多细胞动物的个体发育
多细胞动物的个体发育,一般是指有性生殖中从受 精卵开始发育到性成熟能繁殖后代的过程,包括胚胎发 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
3.1.1 受精与受精卵 3.1.2 卵裂 3.1.3 囊胚的形成
23
3.3 多细胞动物起源
•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
动物界中,除原生动物是单细胞为主的动物外,其余都是 多细胞动物。一般认为,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
(1)古生物学方面:化石
(2)形态学方面:团藻 (3)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单细胞受精卵
24
•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
(1) 群体学说
赫克尔原肠虫学说 梅契尼柯夫吞噬学说
13
腔囊胚
囊胚腔位于囊胚中央,如海胆、文昌鱼
极囊胚
囊胚腔偏于动物极
表面囊胚
囊胚层的细胞包围在实体的卵黄外,内无囊胚腔,如昆虫
14
3.1.4 原肠胚的形成
囊胚进一步发育, 胚胎发育进入原肠胚形成 阶段。 原肠胚的结构特点 是:具有内、外两个胚层, 有由内胚层所包围的原肠 腔,原肠腔与外界相通的 原口(或胚孔),以及内外 胚层之间残留的囊胚腔。
“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22
生物发生律
例如青蛙的个体发育,由受精卵开始,经过囊胚、 原肠胚、三胚层的胚,再经过无腿蝌蚪,有腿蝌蚪,到 成体青蛙。这反映了蛙的个体发育重演了其祖先的单细 胞动物、单细胞的球状群体、腔肠动物、原始三胚层动 物、低等脊椎动物、鱼类动物,发展到两栖动物的基本 进化过程。
完 全 卵 裂
(海星、海胆、文昌鱼 ) (海绵、蛙类)
9
不 完 全 卵 裂
多见于多黄卵。卵黄多,分裂受阻,受精卵只在 不含卵黄的部位进行分裂。分裂区只限于胚盘处 的称为盘裂。分裂区只限于卵表面的称为表面卵 裂。
(乌贼、鸟类)
(昆虫)
10
螺旋型卵裂
细胞经裂至4细胞期之后,再横分裂为4个大细胞和4个小 细胞。分裂成的大小细胞不是互相垂直,而是与纵轴成 一角度。每个小细胞刚好在2个大细胞之间的上方。如此 继续分裂,层层排列,成螺旋形。螺旋卵裂存在原口动 物。
4
3.1.1 受精与受精卵
雄性生殖细胞称为精子,精 子个体小,能活动。
5
精子和卵子成熟后的结合现象为受精作用,受精后形成 单细胞受精卵(合子)。受精卵是新个体发育的开端 。
6
3.1.2 卵裂
受精卵经过多次分裂, 形成多细胞胚体(桑葚胚) 的过程,称为卵裂。卵裂 形成的新细胞称卵裂球或 分裂球。
19
3.1.6 胚层的分化和器官原基的形成
中胚层出现后,为胚胎组织、器官及系统的出现 打下了基础。具有三个胚层的胚体继续发育,逐步出现 各种器官原基。器官原基又进一步聚集、分化,出现各 器官系统的分化。
20
外胚层:主要分化形成上皮组织(皮肤上皮及其衍生 物如指甲、羽毛等;口腔和肛门上皮),神经组织,感 觉器官(晶体、视网膜、内耳上皮等) 。
棘皮动物、半索动物、脊椎动 物 原口形成肛门 辐射卵裂 中枢神经系统位于背面或表面
16
3.1.5 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
除极少数动物外,绝大多数动物在完成原肠胚的 发育后,还要进一步发育,即出现中胚层和体腔。中胚 层位于内外胚层之间,体腔是被中胚层包围的腔。中胚 层形成有两种方式。
17
端细胞法-裂体腔法
3.1.4 原肠胚的形成
3.1.5 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
3.1.6 组织器官的分化
2
3.1.1 受精与受精卵
雌性生殖细胞-卵子
高度特化的卵细胞,较大,一般为球形,不能 运动,卵细胞质中含有大量卵黄。
3
3.1.1 受精与受精卵
雌性生殖细胞-卵子
根据卵黄多少:少黄 卵、中黄卵和多黄卵。 卵子有极性,对于端 黄卵而言,卵黄相对多 的一端称为植物极,另 一端称为动物极。
11
辐射型卵裂
全裂。细胞经裂至4细胞期,分裂成的4个分裂球按辐射 状排列,以后分裂仍不失此轮廓,结果上下几层细胞是 重叠在一条直线上。辐射卵裂存在于后口动物。
12
3.1.3 囊胚的形成
受精卵经多次分裂形成的分裂 球一般排列成中空的球状胚,称为 囊胚。囊胚中间的腔称囊胚腔;包 围囊胚腔的细胞层称囊胚壁。
外胚层:动物极的小细胞 内胚层:植物极的大细胞
15
原口动物
两侧对称动物中,原口发育为成体的口。
原口发育为成体的肛门,而成体的口是在原 后口动物 口相当距离之外重新形成。 原口动物 动 物 门 特 征
扁形动物、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原口形成口 螺旋卵裂 中枢神经系统位于腹面
后口动物
外胚层
囊胚腔
内胚层
原肠腔
原口动物以此法形成中胚层。在原口的两侧,内、外胚层交界处各 有一个原始的中胚层细胞,分裂出多个细胞,形成中胚层细胞索伸 入内外胚层之间。最初细胞索结实,为中胚层带,以后中胚层带的 中央裂开形成体腔。即真体腔,这种形成真体腔的方法称为裂体腔 法。
18
体腔囊法-肠体腔法
后口动物由此法形成中胚层。在原肠背面两侧内胚层向外突出成对 的囊状突起,称为体腔囊。体腔囊脱离内胚层后,在内、外胚层之 间扩成为中胚层。其中的空腔即真体腔。这种真体腔在体腔囊尚未 脱离内胚层时是与原肠腔相通的,因此这种形成体腔的方法叫肠体 腔法。
卵裂是有丝分裂,但与 一般体细胞的有丝分裂不 尽相同,其主要特点是分 裂后所产生的子细胞不经 生长立即进入下一次分裂。
7
3.1.2 卵裂
由于不同类动物卵细胞内卵黄多少及其在卵内分布情况 的不同,卵裂的形式包括: 完全均等卵裂 完全卵裂 完全不等卵裂 盘裂 不完全卵裂 表面卵裂
8
整个受精卵都进行分裂,多见于少黄卵。卵黄 少、分布均匀,形成的分裂球大小相等的称为 等裂。如果卵黄在卵内分布不均匀,形成的分 裂球大小不等的则称为不等裂。
(2) 合胞体学说 (3) 共生学说
25


中胚层:主要分化形成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皮肤的
真皮、骨骼、血液等),上皮组织(体腔膜和系膜等)。 内胚层:主要分化形成上皮组织(消化道和消化腺上 皮、呼吸道上皮及其某些内分泌腺的上皮)。
21
3.2 生物发生律
生物发生律又叫重演律,由德国人赫克尔(E.Haeckel 1834-1919) 用生物进化的观点总结当时胚胎学方面的工作时提出。 赫克尔认为,生物发展史可分为两个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 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个体的发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 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