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中国城市建设史1PPT课件
中国城市建设史
中国城市建设史5、中国城市发展与建设的特点(1)受中国特有的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的影响深刻;(2)中国城市规划、建设一直遵循比较稳定的基本范式,虽然结合具体的时空背景出现了许多变异,但传统中华文明的主体的内涵及其在城市空间营造模式中的外在表现都始终保留、继承和发扬。
第一章原始居民点的形成和城市的产生一、原始居民点的形成:1、旧石器时代狩猎、采集树果;树巢、洞穴。
著名的北京猿人居住的岩洞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
2、新石器时代:农业从狩猎、牧业中分离出来,实现人类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农业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有了较可靠的物质基础,人们开始聚族而居,修建房屋,从而形成固定的居民聚居点——村落。
二、原始居住形式: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四类。
三、原始居民点的特点1、位置:背山石水高爽地带,土壤肥沃松软地带2、规模:原始居民点规模大小不等,一般范围较大的居民点,分布、居住比较密集,如甘肃渭河台地沿岸70公里范围内发现村落69处,最大遗址20多万平方米。
3、由成群成片的房屋建筑组合而成:由于全国各地南北气候、地形、材料不同,建筑房屋方式也多种多样。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2种方式:1)木骨泥墙房屋:2)干阑式建筑:4、开始形成一定的功能分区:从书中西安半坡遗址图中看到这种简单的功能分区:南面居住区,西北是墓葬区,东北是烧制陶器的窑场,居民区和窑场、墓地之间有一道壕沟隔开。
城市最基本的表现在于集中,这些固定的居民点初步具有集中的特征:人口集中,建筑物集中,生产资料、剩余产品集中。
由于这些固定居民点的出现,才为城市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四、中国城市的产生1、产生时间: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
这个时期相当于“龙山文化”时期(公元前3000-前2000年),相当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经尧、舜、禹到夏朝前期,其间经历数百年之久。
2、产生的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基本条件;2 )私有制的出现和社会成员的阶级分化----直接条件;3 )精神文化繁荣发展----重要条件;4 )频繁的战争;5 )夯筑技术的发展对这一时期城池的建设有很大影响。
中国城市建设史 ppt课件
抬梁式结构:立柱上 架梁,梁上又抬梁。 梁向上逐渐缩短。广 泛运用于宫殿,坛, 庙,寺院等大型建筑。
第二章 殷周时代的城市
穿斗式结构:用穿枋 把一排排柱子串联起 来成为排架,然后用 枋,檩斗接而成。多 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 筑物。(川西民居)
城市平面似长方形。城墙为 夯土墙,又厚又高。城市内外有 宫殿、居民住宅区、制骨、制陶、 铸铁等手工业作坊,农民居住点 以及墓葬区。发现商城住宅墙体 为版筑。(版筑墙技术为地面建 筑创造了有利条件)
郑州商代城址
第二章 殷周时代的城市
2 殷墟(安阳小屯)(p11)
(1)在河南安阳西北部小屯村附近 的洹河南岸,为晚期商代遗址。在洹 河两岸十余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大量遗 迹。有宫室、庙宇、住宅、坟墓、窖、 地牢等。 (2)带状的建筑区遗址较为特别的 是:建筑平面多种多样,方形,矩形, 长方形等。
现代部分
——1949年以后(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建设)
第一章 我国原始居民点的形成
一、原始社会生活及其劳动情况
(1)旧石器时代:依附于自然的采集经济以及渔猎方式。其 居住形式为巢居及穴居。
(2)中石器时代:农业的出现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大 分工 农业与畜牧业及狩猎业分开 形成以农业为主 的固定的居民点(最初的原始的村落)。
建筑全为地面建筑,用填基法在 洼地或早期窖穴上填筑,或在地面上 挖基坑填土夯实。
第二章 殷周时代的城市
补充知识:木构架结构 (1) 何为木构架: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材, 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 要结构形式,它是由立柱,横梁,顺檩为 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 以榫卯相结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2)形式:中国古代的木构架有三种不 同的结构方式。抬梁结构,川斗结构,井 干结构。 (3)优点:a.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承担,外墙起遮光,隔 热,防寒的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 作用。b.有利于抗震防震。
中国建筑史中国城市建设史专题 中国建筑史课件
频临长江有石头城为重要军事堡垒; 外郭始终是竹篱,沿秦淮两岸居民稠密,篱门甚多。
建康山丘起伏,不便于作方整的居住区,而 只能是自由式街巷布置。
长干里是秦淮河南岸最著名的吏民居住里巷。 它北面乌衣巷是士族累世聚居之地。 一般居民和市场,多在秦淮河两岸。 市场多而分散,对居民是较方便的。
建康位于秦淮河入江口一带,西临长江,北 枕后湖,东依钟山,形势险要,风物秀丽。
地形属于丘陵区,多起伏,众山布列于城北 及城西一带。
有秦淮河贯于城南,青溪流于东,玄武湖卫 于北。
城市布局,从东晋到陈,基本上相沿用。
宫城位于都城北侧; 官署多沿宫城前中间御道向南延伸;
居民多集中于都城以南秦淮河两岸的广阔地区,邸 宅多分布在青溪、潮沟两岸;
所在宫廷而展开;
在建设程序上也是先宫城、皇城,然后才是都 城和外郭城;
在布局上,宫城居于首要位置,其次是各种政 权职能机构和王府,大臣府邸以及相应的市政建设, 最后才是一般庶民住处,及手工业、商业地段。
一、汉长安建设
汉长安市在秦咸阳原有离宫—兴乐宫的基础 上建立起来的。
其后汉高祖又建造了未央宫,作为西汉长安 的主要宫殿。
二、北魏洛阳城建设 北魏洛阳城是在西晋都城洛阳的废墟上重建的。 洛阳北倚邙山,南临洛水,地势较平坦,自北向南
有坡度向下。 宫城偏于京城之北,京城居于外郭的中轴线上。 官署、太庙、社稷和灵太后所营建的永宁寺9层木
塔,都在宫城前御道两侧。城南还设有灵台、明堂 和太学。
市场集中在城东洛阳小市和城西洛阳大市两处,外 商则集中在南郭门外的四通市,靠近四通市有接待 外国人的夷馆区。
中国古代都城建设模式大致有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新建城市; 第二类是依靠旧城建设新城; 第三类是在旧城基础上的扩建。
中国城市建设史
《中国城市建设史》1、我国原始居民点的形成第一次历史上的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及狩猎业分开,开始逐渐形成一些以农业为主的固定的居民点原始的居住形式有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等。
古代居住:①巢民(南方)竹木杆栏式——长江流域②穴居(北方木骨泯墙式)——黄河流域我国古代原始居民点的居住形式及特点:穴居:凿穴而居:上古穴居而野外发展:穴居-半穴居-地面建筑巢居:构木为巢;以避免群居发展:穴居——干阑式建筑规模:成群密集的房屋、居住形式多以穴居为主分区:住宅、墓区、生产区选址原则:择高向阳而居;临近自然水源;村落周围必须有一定范围的适宜农业生产的平原或小盆地。
城市的产生生产力不断的提高,生产发展产生了剩余产品城市职能:1、非农业人口的居住地2、农业生产技术和信息的交流场所3、宗教、文化、艺术的活动场所4、商品交易的场所5、保卫居民生活工作的防御工具人类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商业、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使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阶层,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
城市选址:1、防御需要2、交通方便3、环境容量4、良好的生活环境2、殷周时代的城市夏代逐渐形成奴隶制社会商部落发源于黄河下游,主要是冶铜技术的发展周部落兴起于渭水上游,以农业为主殷商时代的城市中国选址:1、宗教祭祀中心2、政治军事中心、兴建城墙3、经济中心、交通便利1:商城(郑州):中国最早的城市周代的都城王城和成周:洛阳附近建城目的:方便统治殷商“顽民”,成周集中,殷商遗民王城驻兵(王城)(洛邑)东周首都。
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西周:分封制第二次城市建设高潮:春秋战国(周王朝衰落,诸侯增减新城)殷周时代的邑都、市、城、郭、国中国往往是先设城后立市,西周形成了早起城市,但城市的称呼产生于战国邑与市:中等的邑有时设市,故称有邑之市市与井经常连在一起,因为市一定是在居民点中,即在邑中,而居民点中必然有井城与国:当时的城,有的外筑土墙,有的外为沟池,有的外为木栅栏,这也说明城是防御性的构筑物城与廓:内为之城,外为之廓城与市: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只有城市或城的附近设了市的时候才出现了城市周代的城制及其影响《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3、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城市的实质:1、人类聚居的形式之一2、一定的区域的中心3、人类文明的摇篮和宝库4、一种社会生活方式例:南宋平江城(今苏州)《管子》的思想:“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中国建筑史中国城市建设史专题中国建筑史课件
3
生态保护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减少对 环境的负面影响。
06 中国建筑史研究方法与展 望
建筑史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历史文献资料,了解建筑发展 的历史背景、演变过程和影响要素。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历史学、 地理学、社会学等,对建筑史进行综
礼制思想
中国建筑哲学思想强调礼制,认为建筑应符合礼制 规范,体现尊卑有序的社会等级制度。
风水观念
中国建筑哲学思想注重风水观念,认为建筑 应符合风水原则,以追求吉祥、平安和富贵 。
建筑艺术观念
装饰与造型
中国建筑艺术观念强调装饰与造型的结合,通过雕刻、 彩绘等手法,使建筑外观更加华丽、精美。
色彩运用
中国建筑艺术观念注重色彩运用,通过不同的色彩搭 配,表现不同的情感和寓意。
庭院布局
中国建筑文化注重庭院布局,以 庭院为中心,建筑沿庭院四周布 置,形成独特的空间形态和居住 环境。
建筑与自然融合
中国建筑文化强调与自然的融合, 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 如山水园林的营造等。
建筑哲学思想
天人合一
中国建筑哲学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与 自然应该和谐共存,建筑应顺应自然规律, 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唐宋时期
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商业和 手工业繁荣,如唐长安、北宋
东京汴梁等。
元明清时期
城市规划逐渐成熟,如元大都 、明清北京城,形成了严谨的
城市中轴线布局。
近代城市建设史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城市建设受到西方影响,如上海、天津等城市出现 了租界和洋房。
20世纪初到中叶
中国城市建设史教学课件
的开封城。“周回二十里一百五十五步。唐建中初,节度使少 勉筑,皇朝曰阙城。”⑤面积4.49平方千米,南北各三门,东 两各二门,共计10门。
宫城亦名皇城、大内,周回五里,位于里城北部中央,
接近正方形,面积仅0.26平方千米。宫城六门,南三门,正中 为宣德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拱宸门。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0年12月上午6时19分 20.12.1006:19December 10, 2020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0年12月10日星期 四6时19分20秒 06:19:2010 December 2020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上 午6时19分20秒 上午6时19分06:19:2020.12.10
谢谢大家
•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12.1020.12.10Thursday, December 10, 2020
•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06:19:2006:19:2006:1912/10/2020 6:19:20 AM
•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12.1006:19:2006:19Dec- 2010-D ec-20
•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06:19:2006:19:2006:19Thursday, December 10, 2020
•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0.12.1020.12.1006:19:2006:19:20December 10, 2020
•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0年12月10日星期 四上午6时19分 20秒06:19:2020.12.10
中国城市建设史
第一章:我国原始居民点的形成原始的居住形式有四种: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原始的居住点:陕西临潼姜寨遗址,西安半坡村遗址。
第二章:殷周时代的城市商城郑州,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城市遗址。
《尔雅》记载:邑外为之郊,郊外为之牧,牧外为之野,野外为之林。
《左传》记载: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邑曰筑,都曰城。
城与廓:三里之城,七里之廓。
《管子度地篇》:内为之城,外为之廓。
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
《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这里记述的王城规划易将显然与井田制的土地制度有关。
考工记中还记载: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
说明道路宽度有分级,市内宽,环城窄,城郊更窄。
还记载: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这说明按封建等级,都城有大小,其中道路宽度也不同。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管子对城市选址的总结: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
燕下都为现存战国城址中最大者。
齐临淄是目前所知春秋战国时期各古城中规模最宏伟的古城。
《管子大匡》中记载:凡仕者进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
《战国策齐策》:临淄之中七万户,甚富而实。
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蹴鞠者;临淄之途,车榖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
第四章:秦汉时代的城市1、秦在统一全国的基础上,设置了三十六郡。
全国都城虽被拆毁,但这些城市仍然是地区的商业中心,如临淄、邯郸、寿春等。
还出现了一些新的都会,如云阳、琅琊、冶铁中心临邛、海上贸易中心南海、会嵇、琅琊、芝罘等。
全国的县城都要修筑城垣,以成为坚固而完善的统率地域的据点。
经过战后的修养生息,劝农扶桑,省赋减役等政策,到汉景帝时经济逐渐恢复发展,很快出现了著名的文景之治的稳定和繁荣的局面,进一步为城市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
2、汉武帝时,国际商路的开辟,在河西走廊以西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
中国城市建设史-明清城市PPT课件
同时沿袭了明清北京城的风格。
北京轴线
城墙的变迁
•明 初 为 第 一 阶 段 , 迁 建 的 主 要 对 象 为 南北城墙,迁建中首先针对大都北部的 空旷地将北城墙南移五里,然后将南城 墙作相应的调整,向南移动一里半。经 过这一阶段迁建以后的北京城被称为内 城。
❖ 要点 A、秦长城:东起辽东, 西至临洮。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 西至嘉峪关。 B、秦长城为土筑,而明长城东部重要地
段,多用条石和层砖砌成。
自然科学成就
பைடு நூலகம்
建筑 科技
北京城 明长城
李时珍《本草纲目》(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明末) 徐光启《农政全书》(明末)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李时珍
《本草纲目》插图
北京、南京、洛阳、西安、开封、杭州
该时期城市建设的特点
1城市主体结构上礼制规划手法仍占据主导地 位并有所发展(北京)
2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和人口增加,在城门外 形成关厢的现象比较普遍,城市中商业会馆 建筑显著增多
3城市普遍用砖修筑城垣,城市军事防御设施 体系更加坚固与完善
4园林建设在一些城市中大量增加并达到相当 水平
资料影片观摩
❖ 明清故宫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书 董其昌(明)
画
徐渭(明末) 扬州八怪(清)
作品欣赏
董其昌
作品欣赏
徐渭创泼墨花卉,即把水墨 倾倒在画面上,再用笔勾画, 代表作有《墨葡萄》。
中国城市建设史(全套课件491P)
1.城市的产生
原始的居住形式
穴、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 西南地区一些井干式的房屋或竹楼,既是由穴居演变而来 半穴居:穴居的发展,也是穴居与巢居的结合 地面建筑:半坡遗址中,后期多为地面建筑,实际上仍接 近半穴居形式
原始的居民点
农业生产逐渐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氏族部落的形成, 就必然产生聚族而居的固定居民点
周部落兴起于渭水上游,以农业为主
殷商时代的城市 1:商城(郑州):郑州商城平面近似长方形,北城墙约
1690m,西城墙约1700m,南城墙和东城墙约1870m。此城 使用了版筑技术,为地面建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殷墟(安阳小屯):公元前十四世纪时,盘庚迁殷,
在此建都270年。数十处王宫建筑遗址,比商城的白灰面 夯土建筑又有进步,全为地面建筑,用填基法在洼地或早 期窖穴上填筑,或在地面挖基坑,在填土夯实
• 西汉都城长安
汉初,即在北边设了许多边防城堡,与烽燧等防御设施组成 一个严密的防御系统 汉袭秦制,长安城的建设也是为巩 固中央集权服务 刘邦入关后在建国之初,曾利用一处秦 代名长安宫的离宫扩建为长乐宫,不久又在其旁建造未央 宫和北宫,并以此为基础建造长安城,二宫及长安城的修 建均有军将出身的杨城延主持
• 春秋战国时代重要的都城
1:燕下都(公元前4至3世纪) 燕上都在蓟(北京附近)燕 下都在今河北易县东南,易水岸边,城分内城及外城两部 分,城墙版筑,底厚6~7m,高4~7m,最高处10m 2:赵邯郸(公元前4至3世纪) 赵都邯郸位于太行山东麓, 其宫城在今邯郸市区西南,由三个小城组成,平面似品字 形
5:郑韩故城 郑韩故城在今河南新郑县城福建,原为韩国都 城,郑灭韩后,亦在此建都,共历500余年,城分主城及 外郭城。主城近似正方形,外郭城位于主城东侧,范围比 主城越大1/3以上 6:淹城 在今江苏省常州市南,离市区约7公里,是西周时 代淹国都城,有三重城墙,分王城、内城、外城。王城呈 方形,周长0.5公里,内城不规则圆形,周长1.5公里,外 城不规则圆形,周长3公里。城墙均用土筑,三道城墙都 只有一个旱路城门,并且三个城门不开在一个方向
中国城市建设史PPT资料整理
中国城市建设史PPT资料整理中国城市建设史幻灯复习资料整理第一讲原始社会居民点及殷周时代的城市一.大河流域的亚非文明古国: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亚洲两河流域——古巴比伦亚洲印度河流域——古印度亚洲黄河流域——古中国二.原始社会的发展背景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农业的产生——劳动的分工——固定的居民点原始居住形式: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吕氏春秋恃君览》:“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缉让之礼,无衣服、履带、宫室、蓄积之便,无器械、车舟、城郭、险阻之被。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弃其地也。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
三.母系氏族公社聚落1.母系氏族公社的经济和生活原始农业原始手工业——新石器时代无贵贱贫富和阶级的差别《管子君臣下》:“古者未有群臣上下之别,未有夫妇妃匹之合。
”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刻画符号灵魂不灭、崇拜祖先自然神 2.母系氏族公社聚落3.母系氏族公社聚落的特点图——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棚,他们还在地上打桩,上铺木板,建成上下两层的住房。
半坡居民的房屋是半地穴式的,目的是为了取暖。
四.母系氏族公社聚落——距今约七千年到五千年黄河流域: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仰黄河中游——关中地区:西安半坡陕西临潼姜寨韶陕西宝鸡北首岭中原地区:河南密县莪沟北岗文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晚期河南安阳后岗化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长江流域: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北阴阳营文化、马家浜早期文化、青莲岗文化、河姆渡文化湖南澧县三元宫文字xx:李冉仝昕韩文雪1 中国城市建设史幻灯复习资料整理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村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珠江流域五.母系氏族公社聚落的特点1.氏族聚落采取居住与生产基地配套建置的体制进行规划。
【图文并茂】中国城市建设史
齐人之手完成的。今见《考工记》一书是作为《周礼》的一个部分出现的。 v 《周礼》一书原有六官之纪,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冠"、"冬官
司空"。但后者早佚。据说西汉时期,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喜欢收集先秦经典,为购求此篇,曾费千 金而不得,不得已乃以《考工记》补之。此书原无名称,《考工记》之名亦是汉代人手笔后又经刘歆父子 之手,才得今本。 v 《考工记》中备载百工所作所为,都城的建设为一代大典,也在撰述之中。《匠人营国》就是为此而作。 所说的国就是都城。 营国制度 一概述: 1 营国”的含义实质上便是建置以城为中心的城邦。除建城外,尚须规划其所属的郊野地域。
– 以宫廷为建构核心 – 以水系为骨架(渭水) – 象天思想,以天体观念来建 – 京畿一体的“大咸阳” – 排水系统完善
QQ 2867322339 涵盖所有类型资料集
– 市肆 – 居住区(什伍之制,闾里布置规整) – 园林(皇帝专用的禁苑离宫) • 规划特点 – 在总体规划结构上,基本上仍保持了早期咸阳城的传统,继续以渭北咸阳宫权充全盘规划结构的
中国城市建设史
现实意义:
城市规划要充分发挥这种政治、经济的大 好优势,配合城市建设体制改革及加强区域城 际之间的经济联系,来全面统筹城市的规划问 题,从而发挥城市所应有的效益.
西汉都城 —— 长安
城市概况:
1〕汉长安位于渭水之南,龙首原高地之北,利用兴乐宫 建设起来.
"长安故##也" —— 〔司马迁〕
2〕建设顺序 :〔三个阶段〕 汉高帝 —— 长乐宫〔兴乐宫〕、未央宫、武库 汉惠帝 —— 筑长安城墙,并建东、西两市 汉武帝 —— 明光宫、桂宫、北宫、建章宫
意识形态:"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
二、春秋战国时代的重要都城
1、齐临淄〔图1〕 2、赵##〔图2〕 3、燕下都〔图3、4〕 4、楚郢都〔图5〕
齐临淄
规划概要:
1〕城的形制不规则,城垣成曲折状.
2〕"大小城" 制 :小城在城之西南,大城在小城之东 北 ;大城对小城呈环抱之势,以显示小城在全局上的主 体地位,从而确定了两者的主从关系
规划要点:
〔1〕规划格局——"前朝后市"
〔2〕积极发挥作为经济区域中心城的作用——"市"的 作用 〔3〕长安规划革新了旧的择中立宫传统,运用以"高"、" 大"、"多"为贵的封建礼制等级观念,以表达帝都城市的 威严特性.
规划特点:
1〕规划布局既改变了战国时都城两城相依的旧章,也 不同于##松散状的布局,而将宫殿、官署、市场居民 区置于同一大城中
1〕规划意识:"新" —— 规划格调 "尊" —— 规划气质 "博"
2〕规划要点:
中国城市建设史近代部分(一) ppt课件
C
原为传统的手工业商业中心或位于原交通要道的城市,被新的
资本主义工商业或位于新交通线上的城市所取代,导致这些城市原
有的地位逐渐衰落。如扬州、淮阴、临清等;
ppt课件
6
二 、城市的类型
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特征:
1. 部分城市性质改变,出现了一批殖民地、半殖民地性质的 城市;
2. 工业、矿业的发展,近代工矿业城市出现; 3. 铁路、公路的建设,近代交通型城市兴起; 4. 城市规模上,大城市与小城镇两级分化;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城市大致分为两种类型:
一、 由于帝国主义入侵、外国资本的输入,或由本国 资本的发展而产生较大变化或新兴起的城市;
A 长期受某个帝国主义国家控制:如青岛、广州;
B 长期处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占据,有特殊的租界地。如上海、 天津;
C 由中国官僚资本或民族资本开办的新的工矿企业而兴起的城 市,如唐山;
后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先后两次占领青岛; 日占领青岛期间着课件
13
帝国主义在较长时期内独占的城市(第十一章)
□ 1.建设方针及规划意图
德:军事据点、贸易港口 日:工业、交通建设 “工业日本,农业中国”
□ 2.规划分区
德国占据期间:
德国区和中国区分开,德国区在市南沿海环境最优美的地段;中 国区在北部,居住、工业、商业混杂;
D 铁路枢纽城市:郑州、石家庄、徐州等。
ppt课件
5
二 、城市的类型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城市大致分为两种类型:
二、 原来是封建城市,由于受到帝国主义的侵入及本国 资本主义的发展,发生局部变化;
A 由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的城市;如江苏南通;
B 一些沿海或沿江的城市,往往辟为商埠或设有租界,如南京、济南等。
中国城市建设史(K横)PPT课件
1.3 研究方法
研究城市建设史要应用大量的考古历史资料,它涉及城市空间布局的艺术,但更注重城市建设和发展变化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原因, 必须与社会经济基础联系在一起研究。
1.3.1 历史学方法 断代研究、类型学研究、考证比较研究等
-1-
1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1.3.2 城市学方法 解构主义(解读城市)、现象学、城市意象、城市形态学研究、城市社会学等
1.4 参考书目
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沈玉麟《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庄林德、张京祥(2005),《中国城市发展与建设史》,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王景惠、阮仪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规划》,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马克尧主编《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学林出版社,1998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上、下),人民日报出版社,1999 侯仁之《北京历史城市地理》,北京出版社,2000 李雄飞、王悦《城市特色与古建筑》,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中国城市地图集》(上下册),地图出版社,1995 曹婉如等《中国古代地图集》一、二、三集,文物出版社,1998 贺业钜(1985),《考工记营国制度研究》,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杨鸿年:《隋唐两京坊里谱》,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99 周宝珠:《宋代东京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郑州,1992 贺业钜:《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2
-3-
4
贵州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规划专业
中外城市建设史(全套课件595P)
第一节 原始居民点的形成及其特征
二、原始居民点的特点
1、位置:一般都选在背山面水的高爽地段,靠近河流的多选在二级阶地 上,这样既便于取水,又防备水患。 2、规模:规模大小不等,一般范围较大,分布和居住也比较密集。 3、由成群成片房屋建筑组合而成:房屋建造具有代表性的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木骨泥墙房屋,一种是杆栏式桩上建筑, 4、开始形成一定的功能分区:原始村落晚期,就已由于生产及生活的需 要而产生简单的分区,出现了住址、墓葬区及窑址的分区。另外,建筑 也有了一定的分工及组合,聚落的中心是供氏族成员集合的大房子(公 共建筑),在其周围则环绕着小住所(住宅),其门往往都朝着大房子 。
中外城市建设史
2021/2/21
为什么要学习《城市建设史》? 第一部分 中国城市建设史 第二部分 外国城市建设史
2021/2/21
中国城市建设史 第一章 中国城市的产生与先秦时期的城市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城市 第三章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第四章 五代宋元时期城市 第五章 明清(至鸦片战争)时期的城市 第六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第七章 中国近代城市 第八章 新中国成立后50年中国城市
2021/2/21
第二节 中国城市的产生 一、中国城市产生的时期
1、根据现有史料和考古实物证明,我国最早的城市是产生于距今4000多 年的原始社会末期,也即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 2、如果把我国最早城市产生的时间与国外城市相比较,也是差不多的, 美国著名城市规划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一书中谈到国 外最早城市产生的时期时这样写道:“城市,作为一种明确的新事物, 开始出现在旧—新石器文化社区中。”又说“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城市 遗址,大部分都起始于公元前3000年,前推后移不多的几个世纪。”
中国城市建设史近代部分PPT文档共74页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中国城市建设史近代部分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国城市建设史(18学时)
重点为古代部分
2.外国城市建设史(14学时)
重点为讲近现代部分
1
中国城市建设史
城市规划教研室 朱燕芳
2
第一章 城市的起源 (原始居民点的产生)
1、城市的定义:
地理学认为城市是“一个相对永久性的高度组合起来的人口集中的地方,比城镇
和村止庄规模大,也更重要”(《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2 卷第271页)。
定义:
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要素:人口数量、产业结构及行政管辖的 意义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是一定区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人口
等的集中之地和中心所在,并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形成发展 而形成发展的一种有别于乡村的高级聚落。
4
2、城市形成的标准
从城市的要素、本质和定义出发, 城市形成的标准概括为:
一、区域范围内政治、宗教、文化等的中心聚落的形成;
二、军事防御功能得到加强的聚落的出现,其中许多以城
墙的兴建为标志;
三、国家和文明的形成;
四、人口的聚集数量和密度大于所在区域内的乡村;
五、人口构成有别于乡村;
六、财富的聚集与消费中心;
七、大型聚落和建筑物的出现; 八、金属器物的出现; 九、文字的发明和知识的生产;
6
穴居: 建筑分为横穴和竖
穴两大类,横穴后来发展为 窑洞;竖穴发展为半穴居和
地面建筑
7
巢居:树上建巢的原始居 住方式,多出现于长江流 域以南的河姆渡等原始文 明,后发展为架空的干栏 式建筑。
8
半穴居:为黄河 中上游地区的主 要居住形式,进 入室内的斜坡道 由人字形屋顶覆 盖,居住面四周 的壁面以木骨泥 墙的方式构成向 内倾斜的壁体。 室内以木柱构成
18
2、殷墟 特点:
1)建筑技术进一步发展:版筑墙、定向、水平、日照、朝向。 2)无论是城还是建筑都“大”了。 3)宫殿基址有一定布局,成组排列——城市规划。
19
■2.周代城市建设
奴隶社会进入强盛时期,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得 到加强,崇尚礼制,使建城制度进一步完善。
13
市—商业
《说文》云:“市,买卖所之也。”市就是交易场所即市场。 《易·系辞下》记载“庖牺氏没,神农氏作,列廛于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
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世本·作篇》载:颛顼时“祝融作市”。
小结:城与市都是城市出现的前身,但城的开始
兴建并没有和市结合起来,直到周代,市场 才进入城内。
14
4.城市形成的条件
经济条件:有广大的农村,提供城市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和物质财富。 社会条件:有一定的社会组织条件和制度。 自然条件:具有较好的自然条件、基址、物质资源。 技术条件:有一定的生产技术和掌握这些技术的人。 规划条件:按一定的目标与要求,应社会发展需要进行建设。
在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工业 经济时代只有近300年的历史
经济学则把城市看作是工业、商业、信贷的集中地
社会学家:城市是当地那些共同风俗、情感、
传统的集合。《城市社会学》第165页)
另外,人口学、政治学、建筑学等学科关于
城市的概念也都不尽相同。
重点:
1、城市形成的年代 2、城市形成的动因
3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之中是这样定义 城市的:
“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科学枝术、文化教育的中心,是现代工业 及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主导作用” 。
住区——向心围合;生产区;葬区;防御 (5)建筑布局有一定的规律
11
3.城市的产生 金属工具的使用,使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产生第二
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商品生产。不从事生产的“商人” 的出现,标志着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产生,城市随之开始形 成。 最早的城市产生于公元前4000——3000年,是在原始社会 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产生的。 城市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早的城市是人类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2.殷商时期城市建设
郑州商城 殷墟
17
1、郑州商城: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城市遗
址,距今3500年左右。
特点:
1)平面近似长方形 2)北城墙长约1690米,
西约1700米,南、东约1870 米,周长近7公里。 3)城内外包括宫殿、平民住 宅、手工业做坊、墓葬区等。 4)奴隶主住宅及城墙出现了 “版筑墙”。
原始居民点的特点: 1.成群的房屋及穴居的组合。 2.选址的特点(土地肥沃、背山面水)
十、市场和贸易的形成。
3.简单的分区(住址与葬区)
4.建筑布局(受到血缘等的影响)
5
原始居民点的特点: 1.成群的房屋及穴居的组.简单的分区(住址与葬区) 4.建筑布局(受到血缘等的影响)
15
第二章 先秦时期的城市建设
夏——中国古代城市始于夏; 西周——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 春秋战国——第二次城市建设高潮。
重点:1、周代的城制及其影响
2、春秋时期的城市规划特点
16
一、奴隶制社会的城市建设
■ 1.夏代城市建设
夏代(公元前21世纪起),当时有一定的工程技术水平,如陶 制的排水管、夯打土坯筑台等。
支架。
9
地面建筑: 分单室和
多室两种类型,其广泛存 在于仰韶、龙山文化的遗 址中,标志着中国建筑脱
离原始居住阶段。
10
古代原始居民点的布局特点 (1)位置:地势高、土壤肥沃松软的地段
向阳坡、靠近河湖水面 (2)规模:成群房屋比较密集,一般5~10万㎡最
大20万㎡ (3)由成群成片的居民组合而成 (4)布局:有简单分区
12
3.城市的产生
仰韶文化晚期 和 龙山文化早期
城市产生的动因是经济的发展,是由于手工业及商业的产生与发展而
产生的。
城—王权
《汉书·食货志》晁错曰:“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 《史记·封禅书》云:“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 《事物纪原》引《轩辕本纪》云:“黄帝筑城邑,造五城。” 《黄帝内传》曰:“帝既杀蚩尤,因之筑城。” 《吕氏春秋·贵因》云:“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 《史记·五帝本纪》也有类似的记载:舜“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世本·作篇》载:“鲧作城郭。” 《吕氏春秋·君守篇》云:“夏鲧作城。” 《吴越春秋》曰:“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 《淮南子·原道训》载:“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