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爬山虎的脚》设计理念及课堂实录

《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精读课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到底该教什么、学什么?最重要的是在阅读过程中学习言语表现。只有在阅读中深入地品悟语言、辨析语言,让孩子们沉潜于鲜活的言语中去品味和揣摩,让他们体悟到语言的精妙之处,才能使他们在说和写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在言语表现中滋养言语生命,获得言语能力的磨炼和提高。

潘新和教授和王尚文教授都认为,对学生学习语言来说,尤其要重视在具体的文体语境中,对活的语言的领会,对其作动态分析,形成“言语感”。那《爬山虎的脚》这篇文章它的文体特点是什么呢?

《爬山虎的脚》其实是叶老专门为孩子们写的一篇观察范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晰,叶老先写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再写“引人注意”的爬山虎的叶子,最后写爬山虎的脚。而写爬山虎脚的部分,又按“脚的样子”、“怎么爬”以及“脚的变化”每段一个主题,分三段进行了细致精准的描写。在每个主题中又渗透观察方法,比如“今年我注意了”中的“注意”、“如果你仔细看”中的“仔细”,还有最后一段的“不几天”、“后来”、“逐渐”这些词语,都在传递作者的观察方法,告诉孩子们观察要专注、要仔细、要长时间,这样方能了解事物的秘妙。

因而,本课的教学,我通过互文对照、动作模仿、词语辨析等形式让孩子们体悟叶老用词的精准和妥贴。课堂上采用朗读、对比、替换等方法,把学生置身于语言的海洋中,通过涵咏、体悟、辨析文章中的词语、句子,让孩子们去感悟语言的表现形式,积累精彩的语段,并通过角色换位,让孩子们用第一人称写一写爬山虎脚的一个主题,在换人称的改写中实现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学会表达,实现在语言学习中滋养言语生命,努力体现以“言语表现”为本位课堂的教学理念。

《爬山虎的脚》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先看老师写三个字。(板书“叶圣陶”)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人的——

生:名字。

师:有关叶圣陶,你知道他哪些方面的事呢?

生1:我知道叶圣陶是一个作家,我看过他写的一篇文章叫《荷花》。从《荷花》这篇文章里,我知道叶圣陶是一个很会观察的人。

师:你真善于学习!还有吗?

生2:叶圣陶是一位文学家,也是一位编辑。

师:是啊,叶圣陶是我国现代的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又是非常有名的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因为和我们的现实生活贴得非常近,所以大家都很喜欢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专门为我们小朋友写的一篇观察范文,题目叫(手指课前板书好的课题,生齐读——《爬山虎的脚》)

师:叶圣陶爷爷在生活中观察到了哪些东西,又是怎样把它写成这篇文章的?让我们赶紧走进课文,认认真真地读一读,把字音读准确,放开声音来。(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好!我看到许多同学都举起了小手,已经读好了,是吧?刚才在读的时候,你们觉得这篇文章当中有没有比较难读的句子?你的小手举得最高,请你吧。

生1:“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师:你为什么觉得这个句子特别难读?

生:感觉句子翻来覆去的。

师:你有“翻来覆去的”的感觉,是吧?这个句子有两个生字,的确挺难读的,不瞒你们说,老师第一次读的时候也出错了,所以我也觉得这个句子特别难读。你们自己再试着读一读。(生自由读。)

师:现在谁有信心来读一读,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一男生读。)

师:读得不错,尤其是这两个红色的生字(茎、柄),看老师写一写。

“茎”是草本植物,所以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什么部件?

生1:“经常”的“经”去掉绞丝旁。

师:(板书“茎”)对,这就是“茎”。还有一个字就是“柄”,木字旁,它也是个形声字,右边是甲乙丙丁的“丙”。(板书“柄”)

师:那么,“茎”到底是在植物的哪个地方呢?“叶柄”指的又是什么呢?别急,请在作业纸的图边上的田字格中写一个“茎”,一个“柄”,把字写漂亮。

(学生书写。教师板画“茎”、“柄”、叶图,请一生上黑板标注“茎”、“柄”)

师:他标注得对吗?

生:对!

师:我们明白了,什么是“茎”,什么是“柄”,一起读一遍,把这两个的后鼻音读准确。

(师范读、生跟读)

师:课题是《爬山虎的脚》,叶圣陶爷爷在文章中哪几个自然段直接写了爬山虎的脚,请快速读读课文,找出来。

生:第三、四、五自然段描写了爬山虎的脚。

师:真有一双火眼金睛。那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生1: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长的地方。

师:对,写了它长在哪儿。第二自然段写什么呢?

生2:爬山虎的叶子。

师:是的。课文只有三至五自然段直接写——

生:爬山虎的脚。(板书“3—5”)

师:那我们就直奔重点,先来学习课文的三至五自然段。请同学们先把目光聚焦到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在第三自然段中叶圣陶爷爷重点观察了爬山虎的什么?他又是怎样把它写出来的?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圈圈画画,在你有收获的地方做简要的批注。(学生自读作批注)

师:同学们静心读书的样子真让老师喜欢。好的,现在愿意打头阵,先来跟大伙儿分享你的读书收获?生:这一自然段作者主要观察了爬山虎脚的样子。

师:你从哪个句子中体会到叶爷爷主要观察了爬山虎脚的样子?

生:“茎上……触角”。

师:哦,关键在这里(教师点击,该句呈现在大屏幕上),它的样子像——

生接读:枝状的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师:这就是爬山虎脚的样子,也可以说是它的——

生:形状。(师板书“形状”)

师:爬山虎枝状的细丝和蜗牛的触角到底相似在哪里?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蜗牛的触角图片和爬山虎的脚图片,比较感悟相似之处。再读句子。)

师:除了写了爬山虎脚的形状,还写了什么?

生:还写了它脚长在哪里。

师:长在哪里?

生: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师:说完整了吗?还有没有补充?

生补充: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师指板画图,让学生判断准确的位置)

师:对啦,读书就得认真,一点儿都不能马虎。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这是它的位置。你看叶爷爷写得多么清楚。(板书:位置)

师:除了写清楚爬山虎脚的位置和形状,还写了什么?

生:颜色。

师:什么颜色?

生:嫩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