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醉翁亭记》导学案之六

合集下载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全能导学案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全能导学案

《醉翁亭记》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知识教学点L、反复诵读,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了解文意。

2、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并能准确默写全文(二)能力训练点1、感受优美的语言,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2、扣住“文眼”认真思考,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三)德育渗透点懂得并学会在受到挫折不幸时,应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旷达的情怀。

导学内容:★简介作者: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水人。

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宋代散文家之首席。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1.关于“记”这种文体游记是散文的一种。

它是记叙游玩所经之地的文章。

其选材比较宽,既可以描写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地方风光,也可以记叙社会政治和经济概况及风土人情。

行文较自由,笔调新鲜、形象生动并富于抒情色彩。

2.醉翁亭的由来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

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这便是醉翁亭的由来。

★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辩护,被贬为滁州知州。

这篇游记写于他到滁州上任后的第二年。

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欧阳修写本文时不过三十九岁,其中的“醉翁”、“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

一、朗读指导:1、本文共用21个“也”字,语气不尽相同,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表示陈述语气,多用于描述景物,可译为“……是……”的句式。

示例:1.环滁皆山也我找到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肯定语气,多用于介绍人名,可译为“某某是……(谁)示例.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我找到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表示感叹语气,多用于直抒胸臆,可译为语气词“啊”。

《醉翁亭记》导学案(含答案)

《醉翁亭记》导学案(含答案)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在于“乐民之乐也”(与民同乐)。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职。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贬职为滁州知州。“庆历新政”的失败,使北宋丧失了一次变法图强的机会。欧阳修以宽和仁爱之心“与民同乐”,体现了儒家的传统思想。所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在乎“与民同乐”。 8、文中现在还在用的成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 水落石出 觥筹交错 9、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乐”字贯穿全文。
【知识链接】
写作背景:宋仁宗(1045)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辨,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合作探究
(一)、根据注释,词语解释:
1.环滁皆山也;环:环绕。环:包围。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秀:秀丽。
3.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泻:飞泻。
4.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5.名之者谁名:给……命名。"
6.饮少辄醉辄:就。பைடு நூலகம்
7.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
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寄托。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
读通课文,找出难读难写的常用字,并注音后整理到下面空白处(要查字典)。
环滁( )琅玡( ) 林壑( )辄醉( )弈()者胜穴暝( )伛偻( )
酒冽( ) 山肴( )野蔌( )觥筹( ) 阴翳( )觥()筹交错
4、熟练而准确的反复诵读课文(读准字音、准确断句),如:范读、齐读、速读等。

醉翁亭记导学案(八年级语文)

醉翁亭记导学案(八年级语文)

28.醉翁亭记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情感与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2)积累文言词汇。

【学习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学法指导:回顾小结,归纳学习。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

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

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的。

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1.听读。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要求: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汉语拼音。

2.正音。

(幻灯出示下列字词,请学生读准字音。

)滁( ) 壑( ) 琊( ) 潺( ) 酿( ) 僧( ) 辄( ) 霏( ) 暝( )蔌( ) 弈( ) 翳( ) 射( ) 觥( ) 偻( ) 洌( ) 朝( )而往1.《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以荻杆画地教读。

24岁考取进士,先后在地方和朝廷任职,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

早年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革。

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2.齐读第1自然段。

3.结合注释翻译第一自然段。

蔚然。

深秀,。

山行。

峰回路转:回,。

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指亭四角飞檐翘起。

临,靠近。

饮少辄醉:辄,就。

《醉翁亭记》导学案

《醉翁亭记》导学案

《醉翁亭记》导学案目标导航: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地解释词语及正确翻译课文的每个句子。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1.熟读背诵全文并能翻译。

2.比较本文与《岳阳楼记》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预习案课前导学1.走进作者:(1)关于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作者被贬滁州所做。

(2)关于“六一居士”: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2.写作背景: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的。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耶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

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

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3.解题“记”是古文中一种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体裁,多用来描写作者的旅行见闻。

它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类似的文章有:《岳阳楼记》、《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满井游记》、《桃花源记》等;类似的古文文体还有:“铭”(《陋室铭》)和“说”(《马说》、《爱莲说》)。

尝试练习1.注音环滁()林壑()琅琊()饮少辄醉()岩穴瞑()伛偻()酒洌()山肴野蔌()觥筹()射者中()弈者胜()颓然()阴翳()2.解释下列词语环滁:。

林壑尤美:壑,。

尤,。

蔚然:。

深秀,山行:。

峰回路转:回,转,翼然:。

名之者:饮少辄醉:辄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之心,。

八年级 下学期 语文导学案(醉翁亭记)

八年级 下学期  语文导学案(醉翁亭记)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导学案课题:醉翁亭记课型:文言文阅读主备人:何兴国审核人:辛春花【学习目标】1、了解文中“而”的作用,“然”的意义。

2、学习本文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体悟作者“与民同乐”的社会理想和政治理想。

【学习重难点】1、理解段落层次,把握文章中心。

2、体会欧阳修的山水游记,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为一炉的特点。

【知识链接】1、说“记”。

“记”是古文中一种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体裁,多用来描写作者的旅行见闻。

它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类似的文章有:《岳阳楼记》《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满井游记》《桃花源记》等;类似的古文文体还有:“铭”(《陋室铭》)和“说”(《马说》《爱莲说》)。

2、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

他自称庐陵人,是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他在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诗人,与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创作实绩亦灿烂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3、写作背景。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滕子京是因为什么事而“谪守巴陵郡”的呢?是因为他参与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

这次改革,受贬谪的不止滕子京一个人,范仲淹本人在庆历五年也被贬至邓州。

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也在同一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

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理想;同一年,欧阳修也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39 岁,文中所说“年又最高”“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

《醉翁亭记》导学案

《醉翁亭记》导学案

《醉翁亭记》导读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也”、“于”、“之”、“而”等虚词的用法。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3、认识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

阅读提示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

后来他考取进土,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

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

《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

欧阳修在历史上以奖掖后进著称。

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询、苏轼、苏辙、曾巩,还有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

欧阳修是有名的散文大作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

他的文章平易晓畅,委婉多姿,自成风格,在北宋以至后来的文坛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我们通过《醉翁亭记》,对欧文的风貌也可窥见一斑。

欧阳修不仅以散文著称,他的诗词、文评也有很高的成就。

欧阳修还是著名的史学家。

“二十四史”中有两部是他编撰的,即《新五代史》、《新唐书》。

欧阳修称得上是位饱学之土。

他一生对我国的文学、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预习练习①我了解的作者②易读错写错的字词初读课文,疏通文意①我积累的文言词解释②我积累的重点句子翻译细读课文,体会文章构思①你发现本文有哪些写作特点?②文中的“也”字可以表示下列语气:A、陈述。

B、肯定。

C、感叹。

判断文中不同地方“也”字的语气。

(举例)③“而”字表示前后词句并列、顺承、递进、修饰、转折等关系,文中用了25个“而”,试选几个说说各自的用法。

(举例)深读课文①作者到底在“乐”些什么?画出文中有关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文中是什么意思?现在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巩固练习(一)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翁亭记(学导案)

醉翁亭记(学导案)

八年级语文下导学案课题:28 《醉翁亭记》班级:姓名:教学目标:1、背诵全文。

2、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常用实词的意义和重要虚词的用法。

3、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4、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及其积极意义。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的积累和课文背诵。

学习难点: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导学过程一、导入:1、由“醉翁之意不在酒”导入。

2、走近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

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庆历5年(1045),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上疏为其辩解而被贬为滁州太守。

第二年,写了本文。

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39岁,文中所说“年又最高”“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

六一居士的由来。

欧阳修自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由棋一局,常置酒一壶,再加醉翁一个。

3、检查预习:注意下列字词的正确读音。

滁()潺()辄()霏()洌()蔌()觥()翳()颓()肴()暝()琅琊()()伛偻()()4、自由朗读课文。

朗读时要注意21个“也”字,读起来语气不尽相同。

(1)陈述 (2)肯定 (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

朗读时还要注意25个“而”字,读时应分辨轻重。

一般来说,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

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凡作为连接词语的“而”和有调整音节作用的“而”,则可以轻读。

如:朝而往,暮而归。

此外,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句式,读时节奏要富于变化,悦耳动听。

二、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1、解释重点字词:(1)名.之者谁()(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3)醉翁之意.不在酒()(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5)野芳发..而幽香()()(6)临.溪而渔.()()(7)非丝.非竹.()()(8)树林阴翳.()(9)觥筹交错..。

八级下课醉翁亭记导学案

八级下课醉翁亭记导学案

八年级下28《醉翁亭记》导学案知识链接:①古今异义词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今义: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古义:今义:颓然乎其间者:古义: 今义:野芳发而幽香:古义:今义②一词多义:乐:①不知太守之乐其乐:(第一个乐),(第二个乐)②山水之乐: 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归:①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②云归而岩穴暝:谓:①太守自谓也:②太守谓谁:也:①环滁皆山也:②山之僧智仙也:③在乎山水之间也:秀:①蔚然而深秀者:②佳木秀而繁阴:临: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②临溪而渔:而:①而年又最高:②日出而林霏开:③朝而往:④溪深而鱼肥:⑤而不知人之乐:③.词类活用山行六七里: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之者谁:自号曰醉翁也: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后乐④.特殊句式①省略句:②判断句“……者……也”:古汉语的判断句式之一。

“者”起舒缓语气作用,有复指作用,引出谓语,“者”也可省略不用;“也”用在谓语后面加强语气,帮助判断。

⑥.其他实词1.望之蔚然而深秀(茂盛的样子茂盛的样子茂盛的样子茂盛的样子)2.名(给…命名)之者谁之者谁之者谁之者谁3.醉翁之意.(情趣情趣情趣情趣)不在酒4.颓然乎其间(醉醺醺的样子)5.伛偻提携(老人小孩)6.杂然而前陈者(摆放摆放摆放摆放)7.树林阴翳(遮盖遮盖遮盖遮盖)8.野芳(香花)发而幽香9饮少辄( 就 )醉⑦.体会本文“也”字在下面句子中的作用。

21个“也”字,语气不尽相同,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若将本文细加揣摩,描述景物之“也”,应有陶醉语气,介绍人名之“也”,应是得意语气,。

《朱子语类》卷三十九载,欧文公多是修改到妙处,顷有人买得他《醉翁亭记》原稿,初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

原说是陈述句,改句则陈述中有感叹,有陶醉山水间之意。

又如“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其实是暗示命名的深意,也表达了作者得意的心情,若将它改为“作亭者山之僧智仙,名之者太守”上述的意味则消失殆尽了。

《醉翁亭记》导学案(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醉翁亭记》导学案(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醉翁亭记》导学案(语文版八年级下册)主备:禤德育审核:八年级语文备课组第十一周使用班级_____姓名______一、教学目标1. 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精美的语句。

2. 能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疏通文意。

3.理解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

4.“乐”为主线,前后呼应,严谨的结构。

二、背景资料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水人。

他4岁丧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赋,21岁中进士,其后任监察御史,因为同情范仲淹遭贬斥,写信切责高若讷被贬夷陵(今湖北宜昌)令。

后回朝任太子中允、龙图阁直学士等职,以后又被贬知滁州、转知扬州等。

回朝后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谥文忠。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

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疏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

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一些政绩。

《醉翁亭记》就写于这个时期。

三、课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

环滁()琅琊()()林壑()饮少辄( )醉林霏( )开岩穴暝()晦()明变化伛偻()( ) 酒洌()山肴()野蔌()弈者胜()觥( )筹交错颓()然树林阴翳( )2.借助课本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全文。

3.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是什么?四、课内交流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环滁()林壑尤美()山行六七里()名之者谁()饮少辄醉()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寓之酒()林霏开()()岩穴暝()晦明变化()弈者胜()野芳发而幽香()()负者歌于途()伛偻提携()()临溪而渔()酒洌()前陈()()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觥筹交错()()颓然乎其间()已而夕阳在山()阴翳()游人去()醒能述以文()太守谓谁()2.解释下面的多义词。

《醉翁亭记》导学案(含答案)

《醉翁亭记》导学案(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科目:年级:主备人:章节:是否使用课件:研课人:【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背诵全文【重点难点预见】1.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难点:2.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知识链接】写作背景:宋仁宗(1045)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辨,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知州。

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

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简介作者: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水人。

他4岁丧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赋,21岁中进士。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

谥“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学习流程】■自主学习读通课文,找出难读难写的常用字,并注音后整理到下面空白处(要查字典)。

环滁.()琅玡..()林壑.()辄.醉()弈.()者胜穴暝.()伛偻..()酒冽.()山肴.()野蔌.()觥.筹()阴翳.()觥.()筹交错4、熟练而准确的反复诵读课文(读准字音、准确断句),如:范读、齐读、速读等。

初中语文_人教版 八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醉翁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人教版 八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醉翁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醉翁亭记》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重点)2.能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本文语言的音乐美。

(难点)3.体会“与民同乐”的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直接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美文,题目叫《醉翁亭记》。

二、简介作者,了解文体。

1.提问:作者是谁?了解欧阳修吗?“记”这种文体,同学们了解多少?2.组织学生交流、识记。

三、初读课文,读顺文句。

1.提出要求后,组织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倒字,不多字,不“哽”字。

2.同桌互读。

3.师生交流读不准的字词。

4.全班齐读。

四、再读课文,读懂词意。

1.组织学生再读课文,读注释,理解文意。

2.师生交流疑难。

五、三读课文,品读意味。

1.提问:这篇“记”写了哪些内容?怎样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组织学生交流、回答、评价。

六、四读课文,读出味道。

1.组织学生交流、体会“也”字、“而”字在文章中的妙用。

2.体会“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感。

3.指导学生有情有味的朗读。

七、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欧阳修仕途中遭遇失意,纵情山水,恣情一醉,浇胸中之块垒,让身心得以暂时的解脱,借文笔来抒怀,才有了千古流传的粲然华章。

这样优美的文章,只有诵读下来,才能使我们受益终生。

课下请同学们诵读这篇文章,让它滋润我们的心灵。

《醉翁亭记》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八一班,学生人数有37人。

经过近一年的教学,我所教的学生大部分养成了较为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较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较强。

尤其是文言文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养成了一定的学习模式:读文本----疏文意----品文情----悟文理,并且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虚词,有了一定的文言语感。

但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不浓,理解、欣赏、迁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醉翁亭记》教学效果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读准了字音,疏通了文意。

比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中“夫”字的读音(fú)和“霏”字的读音(fēi),“晦明变化”中“晦”字的读音(huì),“泉香而酒洌”中“洌”字的读音(liè),学生在初读后还把握不准,经过多层次的朗读后,学生没有再出现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醉翁亭记1(教师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词义及一些虚词的读法。

2. 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熟读成诵。

重点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一.预学导航(学情检测)
(一)资料助读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

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

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的。

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二)自主学习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2.学生疑问(归纳整理学生的主要问题):
二.共学助行(活动设计)
一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滁( )壑( ) 琊( ) 潺( ) 酿( ) 僧( ) 辄( )
霏( ) 暝( ) 洌( ) 蔌( ) 弈( ) 翳( ) 射( )
觥( ) 偻( ) 朝( )而往
答案要点:
学法指导:(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2)小组内交流,互纠字音。

二读课文:准确流利的诵读课文
请学生个别诵读。

学法指导:
(1)注意朗读节奏,特别是整句与散句的停顿。

(2)朗读课文。

朗读时要注意21个“也”语气不尽相同。

“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
(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

如:环滁皆山也。

琅琊也。

(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

如:山之僧智仙也。

太守自谓也。

(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如:在乎山水之间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

朗读时还要注意25个“而”字,读时应分辨轻重。

一般来说,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

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凡作为连接词语的“而”和有调整音节作用的
“而”,则可以轻读。

如:朝而往,暮而归。

此外,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旬式,读时节奏要富于变化,悦耳动听。

(3).指名学生试读课文,集体纠正读音。

(4)、全班学生齐声朗读课文。

三读课文,注意下列文言词汇,在此基础上疏通文意
1、小组合作,参考注解,疏通全文大意。

没有注解的语句,凭借学过的文言常识解决
或查阅工具书解决;解决不了的,画下来,待全班集体讨论解决。

2、各小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问题,集体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或给予解答。

三.课堂总结
集体朗读全文。

要求:注意找出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画出来。

四.验学提能(达标评价)
1、重点词语小结:一词多义
(1)、而
泉香而酒洌 ( )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
杂然而前陈者 ( )
而不知人之乐 ( )
(2)、也
环滁皆山也 ( )
山之僧智仙也 ( )
在乎山水之间也 ( )
2、翻译下列句子: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识记重点字词
六.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