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3《地震》优秀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地震》是青岛版版五年级上册《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单元的第三课。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地球内部构造及特征的基础上,本课借助对地震成因的探究,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及其运动变化。地震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既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好处,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对待事物的能力。
教材由四部分组成:即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自由活动和拓展活动。活动准备部分以图片和文字的方式提示学生课前准备研究地震的材料及搜集有关地震的丰富的图文资料,以便课堂上充分的交流研究,为有效开展课堂探究活动提供基础材料保障和信息交流准备。活动过程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交流搜集到的地震的资料。教科书利用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的图片,让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获得对地震的初步感知,了解地震发生时的现象。活动二:研究地震的成因。教科书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地震的成因,并通过资料卡,加深学生对地震的认识。自由活动:地震来了,我们怎么办?教科书呈现了师生交流避震的常识图,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演习各种避震的方法。拓展活动提出了活动主题:了解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地震知识和避震方法,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
【学生分析】
在学生认识了地球内部构造及特征的基础上,本课借助对地震成因的探究,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及其运动变化。地震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既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灾难,但也有力的一面,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对待事物的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了解地震现象。
2.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简单器材做模拟地震的实验。
2.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对
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合作交流,喜欢大胆想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地震的危害,掌握防震知识。
【重难点】
1.了解地震现象。
2.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毛巾、干树枝、搜集地震的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课件、评价表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感知地震。
谈话:大自然除了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灾难。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PPT 3出示]教师播放唐山地震视频。
师生交流,导入新课。
二、仔细观察,交流发现。
1.谈话:在视频中,地震发生时,你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2. [PPT 4-10出示]出示地震后的图片:仔细观察,又观察到什么?
3. [PPT 11出示]出示文字资料:
1999年9月21日,在我国台湾南投和日月潭之间的集镇发生了一次7.6级大地震。台中县雾乡中学的操场在地震中错断后,使原本平整的跑道和足球场一半隆起,上下错动达半米以上。
4.交流:由这些现象,你想到了什么?
三、自主质疑,大胆猜想。
1.谈话:地震的破坏性很大。关于地震,你对哪些问题感兴趣?
学生提出问题,交流。
2. [PPT 12出示]猜测:猜想一下,地震的发生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师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