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科学家-推荐下载

合集下载

现代著名科学家

现代著名科学家

现代著名科学家有钱学森、赵忠尧、华罗庚、钱三强、邓稼先、孙家栋、王选、袁隆平、钱伟长、李四光、童第周、竺可桢、陈景润、苏步青、侯德榜、周培源、严济慈、吴有训、吴阶平、张钰哲、熊庆来。

中国著名现代科学家的贡献1.钱学森(1911.12.11~今)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

浙江杭州人,生于上海,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人家。

(也有一说是1889年11月18日)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 李四光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

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中国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

3.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

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4.钱三强(1913~1992):原名钱秉穹,浙江湖州人.导师是居里夫人的女儿、诺贝尔奖获得者伊莱娜·居里及其丈夫约里奥·居里.从新中国建立起,钱三强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业的开创。

他在中国科学院担任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名原子能研究所)的副所长、所长,并于195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还有十大世界级的科学家

中国还有十大世界级的科学家

中国还有十大世界级的科学家一、中国核物理研究的开拓者——赵忠尧科学地位:人类物理学史上第一个发现反物质的科学家。

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建造事业的开拓者。

曾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

历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主要成就:赵忠尧主要从事核物理研究,特别是硬g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建成中国第一、二台质子静电加速器,为在国内建立核物理实验基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赵忠尧第一次发现了正电子的存在,值得一提的是,他是人类物理学史上第一个发现反物质的科学家。

他观测到的正、负电子湮灭辐射比后来安德逊看到的正电子径迹早两年。

赵忠尧的研究成果为研制正负电子对撞机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奠定了他在世界物理学界的地位。

1932年,安德森因发现正电子径迹获诺贝尔奖。

人们才认识到:赵忠尧是最早观察到正负电子对产生与湮没的人。

1958年,赵忠尧负责筹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并任系主任。

1946年春,赵忠尧回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在核物理实验室参加了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和海军部联合支持的核物理科学研究,研究的论文是"质子轰击F19时所产生的低能α粒子的研究"。

这是当时世界核反应研究的前沿课题,赵忠尧先生在美国科学界的知名度已经相当高了。

20世纪30年代,赵忠尧在美国进行的实验研究中首先发现:当硬g射线通过重元素时,存在着反常吸收,并产生一种特殊辐射。

赵忠尧的这些工作,正是正电子发现的先驱。

赵忠尧开设了中国首个核物理课程,主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

赵忠尧与他的老师叶企孙在一起,还培养了一批后来为中国的原子能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才:比如王淦昌、彭桓武、钱三强、邓稼先、朱光亚、周光召、程开甲、唐孝威,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和李政道也都曾经受业于赵忠尧。

赵忠尧在世界物理学家心中是实实在在的诺贝尔奖得主!(前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主任爱克斯朋评)赵老师本来应该是第一个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国人,只是由于当时别人的错误把赵老师的光荣埋没了。

向中国人致敬的科学家们

向中国人致敬的科学家们

向中国人致敬的科学家们
以下是一些向中国人致敬的科学家:
1. 屠呦呦:中国药学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为发现青蒿素及其在治疟疾中的应用做出卓越的贡献。

2. 陈景润:中国物理学家,获得过许多国际奖项,主要研究领域是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交叉领域。

3. 邓稼先:中国航空航天科学家和工程师,他领导的团队成功地设计和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4. 袁隆平:中国农业科学家,致力于研究水稻杂交育种技术,成功地研制出多个高产农作物品种,并因此获得了许多奖项。

5. 吴文俊:中国数学家,以其在地球物理学和数学中的杰出贡献而著名,拥有数十项荣誉头衔。

以上只是中国许多杰出科学家中的一小部分,他们的工作和研究为中国甚至全球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值得我们向他们致敬。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科学家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科学家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科学家通天知地张衡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字平子。

公元78年(汉章帝建初三年)出生于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

张衡的祖父张堪是地主官吏,曾任蜀郡太守和渔阳(今河北省冀县一带)太守。

张堪为官清廉,在当时贪污盛行的官场中,他不象别的官僚那样搜刮民财,因而也没有什么积蓄。

张氏家族在当时的南阳是著名的大族。

他少年时代熟读经书,但他并没有被这些经书束缚住思想。

公元94年(汉和帝永元六年)张衡离家出外求学,他到当时最繁华的学术文化中心长安(今西安),在三年内游览了名山大川,考察历史古迹,调查政治经济情况。

后来又到洛阳,到处寻师访友,刻苦学习。

公元100年起张衡先后任各种官职,到公元115年(元初二年)任太史令(掌管历法,观测天文、气象等的官职)。

公元121年(汉安帝建光元年)张衡调任公车司马令。

公元126年(汉顺帝永建元年)他又调回,再次任太史令。

这一时期内他创制了地动仪。

公元139年张衡逝世。

张衡的家世可追溯到春秋时晋国的大夫张老,他的祖父也曾做过蜀郡的太守,但到了他父亲时就没落,所以张衡小时候家中的经济状况不太好,不过他仍能努力向学,十八岁时游历到洛阳太学研习,二十三岁时故乡担任太守主簿。

事实上,张衡并无意仕进,认为有时间不如用来做学问,因此一直推拒朝廷得征召,后来因为母亲的鼓励,于三十四岁时,才到京城任职郎中。

因研读西汉杨雄所著《太玄经》,开始对天文、科学技术的研究产生高度的兴趣。

皇帝知道了他的研究,于是任命他为太史令,负责掌管天文、历法、气象与地震的观测与纪录,这正是能发挥所长的职务。

在太史令任内,张衡有许多杰出的成就,他精通天文历法,大大增加所观察到的恒星数到2500多个(肉眼可见的恒星约6000多个,在同一地点能观测到的不超过3000多个);制作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又称浑象)和世界上第一架地震地动仪以及侯风仪(类似风向鸡)、瑞轮?荚(自动的日历,以失传)、记里鼓车、指南车等多项器具;着有《灵宪》,将前人有关天文的学说,做有系统的整理与归纳,这篇文章中已能以光的直进解释日、月食的成因;并将他自己研究浑天仪的心得,写成《浑天仪图注》。

中国古代的十大科学家

中国古代的十大科学家

关于古代科学家的资料中国古代十大科学家1、张衡(公元78—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2、张仲景(公元150 —219 )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 医圣" ,奉" 伤寒" 、" 金匮" 为医经(唐宋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

中医" 四大经典" ,张仲景一人就完成了两部。

他所确立的" 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是" 道经千载更光辉".3、祖冲之(429 -500 ),字文远,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

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

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л)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 到3.1415927 之间。

他提出约率22/7 和密率3 55 /113 ,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张叫它“祖率”。

他编制的《大明历》,第一次将“岁差”引进历法。

中国科学院的知名科学家有哪些?

中国科学院的知名科学家有哪些?

中国科学院的知名科学家有哪些?一、袁隆平袁隆平是中国的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水稻之父”。

他致力于解决中国粮食问题,通过杂交育种技术,成功培育出多个高产优质的杂交水稻品种,为中国粮食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水稻产量大幅提高,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袁隆平的科研成果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农业,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领域。

二、屠呦呦屠呦呦是中国的药学专家,是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

她发现了青蒿素的抗疟作用,并研制出了青蒿素类药物。

青蒿素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抗疟药物,对疟原虫有强大的杀灭作用,为世界范围内的疟疾防治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屠呦呦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疟疾流行区,挽救了大量人类生命。

三、陈嘉庚陈嘉庚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数学家和教育家。

他投身于民族教育事业,积极倡导和推动数学教育改革。

陈嘉庚在数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尤其是在代数学和几何学领域有着卓越贡献。

他提倡数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陈嘉庚创建的学校和数学研究机构为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钱学森钱学森是中国著名的航空航天科学家和工程师,被尊称为“中国航天之父”。

他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总设计师和主要负责人。

除此之外,钱学森还在航空、导弹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在航天技术上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

五、杨振宁杨振宁是中国的物理学家,与李政道共同提出了“杨-李理论”。

他们在理论物理领域的工作为粒子物理学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对于粒子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杨振宁和李政道因此荣获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科学家。

杨振宁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位同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菲尔兹奖的科学家。

以上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的知名科学家,他们在不同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推动了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中国著名的科学家有哪些

中国著名的科学家有哪些

中国著名的科学家有哪些?(2011-05-26 18:27:48)转载▼标签:杂谈1、钱学森(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家。

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许多开创性贡献。

)2、钱三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核裂变”方面成绩突出,是许多交叉学科和横断性学科的倡导者。

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和“两弹”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3、竺可桢(地理学家、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一代宗师,是我国物候学研究的创始者、推动者)4、李四光(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

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始人。

“”化石新分类标准的提出、中国南方震旦纪与北方石炭纪地层系统的建立、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发现与研究是他对地质科学的重大贡献。

)5、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6、侯德榜(著名科学家,杰出的化工专家,我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7、周培源(著名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8、茅以升(著名桥梁专家、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9、邓稼先(物理学家,在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10、童第周(生物学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创始人)11、钱伟长(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是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兼长应用数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著述甚丰。

特别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12、严济慈(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物理研究奠基者之一。

)13、吴有训(物理学家,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教育家)14、张钰哲(中国现代天文学家,“中华”小行星的发现者。

)15、汤飞凡(微生物学家,世界上第一个分离出沙眼病毒的人,沙眼病毒被称为“汤氏病毒”)16、丁颖(著名的农业科学家、教育家、水稻专家,中国现代稻作科学主要奠基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科学家事迹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科学家事迹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科学家事迹一、屠呦呦屠呦呦是中国科学界的杰出代表,她是我国著名药学家、药理学家,被誉为中医药现代化的奠基人。

屠呦呦在抗疟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发现了青蒿素,并成功研制出青蒿素制剂,为世界抗疟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她的事迹不仅仅是对科学的突破,更是对人类健康的关怀和奉献。

二、钱学森钱学森是中国现代航天事业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

他参与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工作,并担任研制组组长。

钱学森追求科技创新,注重培养青年人才,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邓稼先邓稼先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和导弹专家,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他率领中国科研团队,在物理学和导弹技术领域进行了大量重要的研究和实践,研制出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导弹和运载火箭,为中国核武器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杨振宁杨振宁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与李政道合作提出了“杨-米尔斯理论”,揭示了物质的基本力量与粒子行为的规律。

他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并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科学家。

他的成果对理论物理学和高能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任仲夷任仲夷是我国著名医学家和传染病学家,是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SARS)的重要贡献者之一、他带领团队开展了多项与SARS有关的研究,为抗击疫情、控制疾病传播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保障了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六、周扬周扬是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被誉为“中国生化酶学之父”。

他的研究成果为生物化学领域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发现了多种酶的活性调节机制,并通过创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揭示了生化酶学的深层次规律。

七、陈云霁陈云霁是我国著名生物物理学家和结构生物学家,他带领团队成功解析了多种蛋白质的结构,并为药物研发和疾病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

他的成果在结构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为我国的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平台。

八、邵逸夫邵逸夫是我国著名企业家和慈善家,他在投资推动科学事业发展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当代中国十大科学家

当代中国十大科学家

当代中国十大科学家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华罗庚是我国享誉世界的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少年命运多坎坷,但刻苦自学,18岁在《科学》杂志发表数学论文,1920年8月,任清华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用6年半时间读完高中至大学的全部课程,同时学习英、法、德语言,并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

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彻底解决了欧洲数学之王高斯提出的完整三角合估计问题,轰动了剑桥,被誉为“剑桥的光荣”。

1938年学成回国,任西南联大教授。

46年10月应爱因斯坦之邀赴美讲学,后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终身教授。

1950年1月,华罗庚回到祖国,出任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是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他一生研究成果卓著,写有10多部著作,200多篇论文,其专著《堆垒素数论》系统地总结、发展与改进了哈代与李特尔伍德圆法、维诺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计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发表40余年来,主要结果仍为世界最佳,先后被译为多国文字出版,成为20世纪经典数论著作之一。

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完全确定了他作为纯粹数学若干分支的世界领袖人物之一的地位。

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

”他平生大力推广和普及“优选法”和“统筹法”,为我国民族工业的技术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

1904年留学日本,并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

中国着名科学家简介

中国着名科学家简介

中国著名科学家简介1.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县,是中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是航空领域、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人物。

1929年9月考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铁道门,1935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9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成为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的学生,并很快成为冯·卡门最得意的弟子。

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1938年7月至1955年8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近似”公式,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2009年10月31日上午8时6分,在北京逝世。

享年98岁。

他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1950年,钱学森同志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

”钱学森同志由此受到美国政府迫害,遭到软禁,失去自由。

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不惜释放15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高级将领作为交换,钱学森同志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自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2.张衡:78-139,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学者,在汉朝官至尚书,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十大著名科学家的故事

十大著名科学家的故事

十大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十大著名科学家的故事:1、钱学森:他是中国航天之父、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他用爱国、奉献、求真、创新的精神,践行了科学救国、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

2、邓稼先:他是“两弹”元勋,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升腾在大漠的蘑菇云,如一把利剑,啸出了我国国防科技的最强音!遇到困难时,他总是身先士卒;遇到危险时,他愿以身许国。

3、钱伟长:他是我国近代力学和应用数学的奠基者之一,杰出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有祖国,是他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昌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生动的诠释。

4、侯德榜:侯德榜生活十分俭朴。

他的那把计算尺,是学生时代开始使用的,一直用到1943年才更换。

他的收音机,用了几十年也舍不得丢弃,电子管老化了,便更换一个又继续使用。

侯德榜不喝酒、不抽烟、不用茶、不打牌、不看戏,只喜欢看书刊和思考问题。

有一次,他因思考塔器计算参数,中午用膳时,竟拿着盛菜用的小碟去盛饭。

当饭盛不下时,才发现自己拿错了餐具。

这些都被同仁们传为佳话。

5、童第周:20世纪70年代以后,童第周开始注意用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核质关系。

他与合作者还研究了核酸对金鱼性状的诱变作用,取得了很多成果,并发表了论文。

他的科研工作始终贯穿着一条线索,这就是从卵子在受精前后的结构到细胞质与细胞核在发育中的相互关系,进而探讨细胞质在性状遗传中的作用。

6、牛顿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

牛顿小时候很喜欢动物。

有一次,他的朋友送给他一只狗和一只猫,牛顿收到礼物非常高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的新朋友,为了便于狗和猫出入房间,牛顿在门边挖了两个洞,一个大一个小,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挖一大一小两个洞呢,牛顿回答说:“狗从猫洞里能过去吗?”牛顿的童年是不幸的,出世前三个月爸爸就去世了。

两岁时,妈妈又改嫁到邻村。

牛顿只好与外婆相依为命。

他从不乱花钱,唯一的爱好就是搞一些小工艺,把零用钱聚起来,买了锯子、钉锤等一类工具,一放学就躲在房子里敲敲打打。

中国十大国宝级院士排名

中国十大国宝级院士排名

中国十大国宝级院士排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是我国最高学术机构,其院士是我国科技界的最顶尖人才。

而在这些院士中,又有一些被称为“国宝级院士”,因其在科学研究领域的杰出成就和对国家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而备受瞩目。

第一位“国宝级院士”当属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钱学森。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开创者之一,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第二位“国宝级院士”可以说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航天专家邵天杰。

邵天杰在我国航天技术研究和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被誉为“中国载人航天之父”。

第三位“国宝级院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信息科学家尤石。

尤石先生在信息科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上有着深远影响。

第四位“国宝级院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朱照宇。

朱照宇是中国最负盛名的物理学家之一,在粒子物理领域有着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物理之父”。

第五位“国宝级院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电子科学家高维世。

高维世院士在电子科学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水平的成就,对我国电子信息领域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六位“国宝级院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生物学家袁隆平。

袁隆平院士是我国杂交水稻领域的开创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对中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七位“国宝级院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航空专家舒华。

舒华院士在航空工程领域有着卓越成就,尤其在飞行动力学和飞行器控制领域有着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航空工程之父”。

第八位“国宝级院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学家屠呦呦。

屠呦呦院士因在青蒿素抗疟疾药物的研究发现和应用中的重大突破而获得诺贝尔奖,被誉为“中医药之父”。

第九位“国宝级院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科学家贺卫方。

贺卫方院士在建筑设计与科学研究领域有着杰出成就,尤其在生态建筑和节能环保建筑领域的研究上有着深远影响。

国内生科十大领军人物

国内生科十大领军人物

盘点中国十大生命科学领军人物摘要:国内十大领军生命科学家(1)王晓东,美国科学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大陆留学生中的第一位美国科学院士,在细胞调亡的生化代谢信号途径的研究中成绩卓越,他的科研论文质量非常高,引用率也非常高,为人低调谦虚。

王晓东主持创办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在短短的几年里成为了中国科研机构中水平最高的研究所,他们所的管理机制也成为中国科研机构的成功样板。

(2)施一公,美国休斯医学研究所入选研究员,清华大学生科院院长,他是清华生物系曾经的第一名毕业学生,普林斯顿大学年轻的讲席教授之一,华人科学家中首位放弃了众多科学家梦寐以求的休斯医学研究所入选研究员身份而毅然回国的优秀科学家。

科研论文质量高,数量可观,是华人学者中的奇才之一,现在正在肩负着带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团队走向世界的重任。

(3)蒲慕明,美国科学院士,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外籍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轴突导向和突触可塑性的分子与细胞机制研究,是国际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

蒲慕明所长坚持科学研究的原创性、本土性,注重有利于科研发展、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体制改革的科研创新文化建设,1999年开始担任上海神经所长,为提高中国的科研水平做出了杰出的工献。

(4)饶毅,北京大学生科院院长,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饶毅教授在2007年,时年45岁的饶毅从美国西北大学归国担任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他也是北大首位通过全球招聘任职的院长,在这之前,饶毅协助蒲慕明教授重整上海神经研究所,还帮助组建立了中科院上海分院交叉科学中心,后来又和王晓东,邓兴旺一起创办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饶毅教授回归之前已在海外学术界享有盛誉,回国后以中国机构作为科研参与单位所发表的研究论文有30多篇,其中有4篇文章发表在Nature及其子刊上。

饶毅还时常通过媒体发表文章,呼吁改革健全现行文体诸多的中国科技管理体制,是一位真正的爱国科学家。

致敬最好的中国科学家

致敬最好的中国科学家

致敬最好的中国科学家致敬最好的中国科学家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杰出的学者和科学家,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作出了杰出贡献。

以下是一些最杰出的中国科学家名单,值得我们致以最高的敬意:1. 钟南山钟南山是中国最著名的流行病学家和呼吸疾病专家之一。

在感染性疾病和疫情爆发期间,钟南山快速反应,并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建议和指导。

在COVID-19疫情期间,他亲自向全国人民介绍和解释了这种病毒的特点和传播方式,从而帮助公众更好地防范疾病的爆发。

2. 杨振宁杨振宁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国籍学者。

他在基本粒子物理学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并提出了著名的杨-米尔斯理论,该理论被视为基本粒子物理学中一项重大的进展。

3. 陈景润陈景润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他是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者之一。

他的科研成果在数论和代数几何方面卓越,他对中国数学的推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陈景润是中国学术界最受尊敬的人之一。

4. 袁隆平袁隆平是一位著名的植物学家,他是中国水稻新品种的创造者之一,并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的作品已广泛用于世界各地,为许多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5. 屠呦呦屠呦呦是一位著名的中药学家和药物开发专家,她发现了青蒿素的抗疟作用,并将其成功应用于治疗疟疾。

她的研究成果使得疟疾治疗更加便捷和安全,深受世界各地医学界的认可和赞赏。

以上只是最出色的中国科学家之一。

他们的成就和贡献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受人钦佩的,这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出众才能和优秀文化。

我们应该纪念他们的成就,并努力发扬他们的精神,将中国科学推向更高的高度。

中国着名科学家简介

中国着名科学家简介

中国著名科学家简介1.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县,是中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是航空领域、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人物。

1929年9月考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铁道门,1935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9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成为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的学生,并很快成为冯·卡门最得意的弟子。

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1938年7月至1955年8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近似”公式,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2009年10月31日上午8时6分,在北京逝世。

享年98岁。

他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1950年,钱学森同志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

”钱学森同志由此受到美国政府迫害,遭到软禁,失去自由。

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不惜释放15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高级将领作为交换,钱学森同志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自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2.张衡:78-139,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学者,在汉朝官至尚书,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精选中国古代科学家

精选中国古代科学家

中国古代科学家 : 张衡 , 祖冲之 , 沈括 , 刘徽 , 李时珍今世科学家 : 钱学森 , 钱伟长 , 邓稼先 , 童第周 , 茅以升 , 袁隆平 , 张青莲 , 李四光 , 郑阵铎 , 李方训外国科学家 : 牛顿 , 爱因斯坦 , 霍金 , 爱迪生,普郎克 , 麦克斯韦 , 居里夫人 , 孟德尔 , 富兰克林 , 诺贝尔 , 开普勒中国古代十大科学家1、张衡(公元78—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张衡察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正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翱翔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伟绩,人们将月球反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 ,将小行星 1802 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郭沫若对张衡的议论是:“这样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有,万祀千龄,令人敬慕。

”2、张仲景(公元 150 — 219 )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依照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辈医学者称张仲景为 " 医圣 " ,奉" 伤寒 " 、" 金匮 " 为医经(唐宋今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

中医 " 四大经典 " ,张仲景一人就完成了两部。

他所确立的 " 辨证论治 " 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优异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培养了世代名医,到此刻仍旧是 " 道经千载更光辉 ".3、祖冲之( 429 - 500 ),字文远,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

中国十大功勋科学家

中国十大功勋科学家

中国十大功勋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籍贯:浙江省杭州市学历: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留学,获航空、教学博士学位主要成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担任技术领导职务,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在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材料、计算机、质量控制等领域为“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

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座右铭: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

核物理学家——钱三强籍贯:浙江省湖州市学历: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法国留学,获博士学位。

主要成就: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他领导建成我国第一个重水型原子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解决了原子弹研制中的关键设备问题;组织氢弹预研工作,为氢弹成功爆炸作了理论准备。

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座右铭: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所作为的,无不是脚踏实地艰苦攀登的结果。

核物理学家——王淦昌籍贯:江苏省常熟县学历: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0年处德国柏林大学留学,获博士学位主要成就:中国科学院院士。

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核武器研究实验工作的开拓者。

他指导了中国第一次地下核试验,领导并具体组织了第二、三次地下核试验;指导惯性约来核聚变的研究,为氢弹研制作出突出贡献。

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座右铭:学习是享受,学无止境。

地质学家——李四光籍贯:湖北省黄冈县学历:1917年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获学士学位,1931年获博士学位。

主要成就: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地质力学创始人,创建“构造体系”理论,为我国石油勘探作出重大贡献。

在他的理论指导下,中国探测到石油、铀矿,为“两弹一星”的顺利研制提供了重要能源保障。

座右铭:不能为已成的学说压倒,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核物理学家——邓稼先籍贯:安徽省怀宁县学历: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8年赴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建国后新中国最伟大的10位科学家,小中高学生必知的榜样和骄傲

建国后新中国最伟大的10位科学家,小中高学生必知的榜样和骄傲

建国后新中国最伟大的10位科学家,小中高学生必知的榜样和骄傲建国后新中国最伟大的10位科学家,上古时期可以封神的人物(转载自网络)很少有人知道,钱学森是吴越王钱镠的第33世孙,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中国载人航天的奠基人,两弹一星的获得者,钱学森被人称作能够抵得上四个师的人物,回国之路艰难曲折,被美国以禁止中国人出境的原由非法囚禁了5年之久,没收了全部的资料,但他还是回来了,使得中国的导弹和原子弹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李四光,出生在一学识闻名的湖北黄冈,著名的地质学家和教育家,是我国现代科技与地质工作的奠基人和主要领导人,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批为中国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在2009年,因为李四光的鞠躬尽瘁,被评选为了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袁隆平,世界公认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的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创始人和带头人,经过多年的亲身体验,袁隆平创造出了“三系法”和“两系法”,发明超级杂交水稻,出版了中英文著作六部,发表论文60余篇,每一篇都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极大的震动,至今,袁老依旧奋战在一线,亲自下地观察改良,还为中国带出了一批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才。

竺可桢,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和地理学家,中国近代地理与气象管理的奠基人,他对我国的气候形成、区域气候划分、地理学与自然学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是我国物候学的创始人。

邓稼先,著名的物理学家,为中国的核武器与原子武器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成功的带头制造出了氢弹与原子弹,将中国的国防力量提升到世界先进水平,极大的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获得“两弹元勋”的称号,为了国家,他隐姓埋名消失28年,未与妻子孩子相见,最后一次见面,他因为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当时他得到的奖金是20块,原子弹10块,氢弹10块,这就是中国的先驱。

钱伟长,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在数学、物理、弹性力学、变分原理与摄动方法等方面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钱伟长担任了很多的职位,在大方面领导着中国快速发现的方向和脚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四光
(1889—1971)
湖北省黄冈人。

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领导人。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了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为中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

安徽怀宁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
中国“两弹”元勋,先后毕业于西南
联合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
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到祖国;他
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
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
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
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
步奖特等奖;邓稼先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钱学森
(1911-2009)浙
江杭州人。

中国共产党优秀
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
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
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之一。

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
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
曾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重要职务。

2011年12月8日,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2011年12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的钱学森图书馆正式建成对外开放。

钱三强(1913—1992)浙江
绍兴人,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
学。

1940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
1946年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
微物理学奖金。

曾任法国国家科
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导师,
并获法兰西荣誉军团军官勋章。

1948年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物理
系教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
究所(后为原子能研究所)副所
长、所长,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
处秘书长,二机部(核工业部)
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名
誉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等。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56年参加中国第一次12年科学规划的确定,与钱伟长、钱学森一起,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中国科技界的“三钱”。

中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中国两弹之父”。

杰出科学家。

周光召
,1929年5月生,
湖南宁乡人。

著名科学家,
世界公认的赝矢量流部分守
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两弹
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现任
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
学技术大学名誉校长、湖南
大学名誉校长、中南大学名
誉校长。

历任全国人大常委
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及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主席。

另有第三世界科学院、美国科学院、欧洲科学院、前苏联科学院、前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保加利亚科学院、蒙古科学院等外籍院士等职,共十一院院士头衔。

被誉为“中国科技领军人”。

钱伟长(1912—2010),江
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
父,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教
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
中国民主同盟的卓越领导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
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全
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
同盟第五届、六届、七届中
央委员会副主席,第七届、八届、九届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上海大学校长、南京
大学,暨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南大学名誉校长、耀华中
学名誉校长;世界奇异摄动理论界的创造者,制定了新中国第一次12年科学规划,出版中国第一本《弹性力学》专著,中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华罗庚(1910—1985)
江苏金坛人。

世界著名数学家,
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
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
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1985年6
月12日,因心脏病突然发作,
于日本东京病逝。

国际上以华氏
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
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
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
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

茅以升(1896.1.9—1989.11.12)
江苏镇江人。

土木工程学家、桥
梁专家、工程教育家。

上世纪30
年代,他主持设计并组织修建了
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成为
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在我国桥梁建设上做出了突出的
贡献。

他主持我国铁道科学研究
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
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是积极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

在工程教育中,始创启发式教育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致力教育改革,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

长期担任学会领导工作,是我国工程学术团体的创建人之一。

朱光亚(1924-2011)湖北武汉人,
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物理系原子
核物理专业研究生毕业。

中国共产党
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杰出的科学家,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
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
程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
誉主席、原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党组书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袁隆平
江西省德安县人,中国杂
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
程院院士,联合国粮农组
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
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并在2006年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