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高中地理 中国地理-5.中国的自然资源 (共108张ppt)
发电、 取暖、 资源
一、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国土 矿产 耕地面 河流年 森林面
资源 资源 积
径流量 积
总量居世 界的位次
3
3
4
6
5
人均值占
世界人均 1/3 3/5 1/4 1/4 1/8
值的比值
我国的自然资源特点:
(1)自然资源总量大。 (2)资源类型齐全。 (3)人均量较少。 (4)开发利用水平不高
③生活用水也注意尽量节约,减少浪费。
问题探究:
1.华北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 2.南方的珠江流域、浙闽台及西南诸河的人均水 量比长江要高,为什么要选择从长江调水?
中国地理 之
一、自然资源概述
1、自然资源的概念: 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并用于 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2、自然资源的两个基本特征:
直接来自自然界;能被人类所利用.
3、自然资源的分类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
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自然资源的分类(性质)
4.存在问题:
目前土地资源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破坏 (1)水土流失严重,每年50亿吨以上,
世界之首。(滥砍滥伐) (2)土地荒漠化,每年1000多平方千米
(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 土地的次生盐碱化 (不合理灌溉) (3)我国草场资源普遍超载 (4)森林资源在一些重要林区日益减少
5.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耕地主要分布在_东__部__季__风__区__(地理位置)的_湿__润__、__半__湿_(润干
湿地区)的平__原__、__盆__地__和__低__缓__丘(地陵形地类区型).北方以_旱__地___为
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
中国的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措施:加强水质监测、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加强水资源管理等措施可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矿产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矿产资源的种类和分布
矿产资源的开采方式
矿产资源的利用途径
矿产资源的保护措施
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土地资源的利用 方式:农业、工 业、城市用地等
土地资源的保护措 施:土地整理、土 地复垦、水土保持 等
土地资源利用与保 护的关系:合理利 用土地资源,保护 生态环境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水资源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资源。
水资源的利用: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等方面都需要利用水资 源。
生物资源的种类 和分布
生物资源的利用 方式
生物资源的保护 措施
生物资源利用与 保护的平衡发展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尤为丰富
分布不均:中 国的矿产资源 分布极不均匀, 主要集中在西 部地区和东北
地区
开发利用:中 国政府采取了 一系列措施, 加强矿产资源 的开发利用, 推动经济发展
生物资源
种类丰富:中国拥有多种珍稀动物和植物,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分布不均:中国的生物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华南、东北和西北地区,其中西南地区的生物多 样性最为丰富。
中国的河流湖泊也具有丰富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和旅游资源。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土地类型:中国土地资源丰富,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 土地利用: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包括农业用地、建设用地等 土地质量:中国土地质量总体较高,但存在地区差异 土地保护:中国政府重视土地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土地资源
中国的自然资源-高考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
能源资源
----水熊
水能资源蕴藏量大 理论蕴藏量为6.8亿千瓦,可开发量为3.8亿千瓦,居世界 第一位。
地区分布很不均匀 按地区来说, 大部分集中在西南地区,其次是在 中南地区和西北地区,而经济发达 的东部沿海地区水能资源较少。按 河流来说,长江流域蕴藏量最丰 富,约占全国可开发量的53%。
能源资源
危害 措施
间接污染水源、食品、危害 人们健康
预防为主,治理污染源
土地资源
5.解决措施
基本国策: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 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依法进行土地资源管理;注意土 地资源的开源与节流;加强土地 资源的建设和保护。
森林资源
1.特点:①森林树种丰富;②森林覆盖率低(21.63%),林木蓄积量小;③森林 资源地区分布不均;④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自然资源概况
4.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③由于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相对落后,我国工农业生产对资源的利用率较 低,浪费资源的现象比较严重。例如,我国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仅为30%~ 40%,而发达国家已达到70%~80%;我国单位产值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至4 倍④。自然资源短缺日益严重 。我国目前正处于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对自然资 源的开发强度不断扩大。庞大的人口压力、 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 长期存在。
土地资源
1.我国主要利用的土地类型有 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 等。 2.特点:a我国土地资源丰 富,类型多样;b山地多,平地 少,耕地比重少;c农业用地绝 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d各 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 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土地资源
3.从我国土地资源空间分布 看,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 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 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 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 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 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 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 藏高原。
中国的自然地理条件与特点
中国的自然地理条件与特点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多样的国家。
它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和资源,使得中国在地理上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特点。
一、地形地貌特点中国地形地貌十分复杂,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等多种地形类型。
中国的主要地形特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1. 高山地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其他著名的高山区域,如川西高原、贡嘎山等。
这些高山地区的气候条件极为恶劣,大部分地区被冰川和永久冻土覆盖。
2. 平原地区:中国拥有广袤的平原地区,例如华北平原、松嫩平原等。
这些平原地区的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3. 丘陵地区:中国的丘陵地区分布广泛,如华南丘陵、鄂尔多斯丘陵等。
这些地区地形较为起伏,适宜于植被覆盖茂密,并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4. 盆地地区:中国盆地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有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等。
这些盆地由山地环绕,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利于农业和资源开发。
二、气候条件特点中国气候条件复杂多样,主要有以下特点:1. 北方地区: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昼夜温差大。
例如,北京和哈尔滨冬季气温严寒,夏季气温酷热。
2. 南方地区: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夏季炎热多雨,冬季相对温暖。
例如,广州和上海冬季气温较为温和,夏季高温多雨。
3.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气温较高。
例如,新疆和内蒙古盛行草原气候和洲际温带气候,干燥少雨。
4.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气候多样,既有亚热带气候也有高原气候。
例如,贵州和云南气候温和,阳光充足。
三、水系特点中国拥有众多大江大河和湖泊,具有丰富的水资源。
以下是中国水系特点的主要方面:1. 长江: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河。
它贯穿中国中部,流经众多大城市,为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2. 黄河: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也是中国的母亲河。
它发源于青藏高原,经过多个省份,流经中国的干旱地区。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影响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影响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国家,其地域辽阔,地形多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生物多样性。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地貌、气候和自然资源等方面探讨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影响。
地理位置与影响中国地处东亚,东临太平洋,面积广阔,拥有众多岛屿和沿海地区。
这种地理位置使得中国成为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
与邻国相连的边境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外交政策。
此外,地理位置还对中国的气候和自然资源分布产生了影响。
地貌与影响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包括平原、高山、河流等多种特征。
地貌的多样性为中国提供了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
例如,华北平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拥有肥沃的土壤和充沛的水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而青藏高原则是中国的天然水塔,蕴藏着丰富的冰川和湖泊水资源,对中国的水资源保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气候与影响中国的气候呈现出多样性,从寒带气候到热带气候各种类型皆有涉及。
这种气候多样性对中国的农业、旅游业和能源需求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在北方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农业生产受到了限制,而在南方的湿润气候下,稻米和茶叶等农产品的种植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气候还对中国的能源需求产生了影响,如南方充足的水资源为水电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而北方的丰富风能资源则促进了风电产业的兴起。
自然资源与影响中国是世界上最富饶的自然资源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矿产、能源、水资源等。
这些自然资源的分布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中国的煤炭储量丰富,为能源供应提供了坚实基础;而稀土等矿产资源的丰富则支撑了工业制造业的发展。
同时,中国拥有广阔的森林资源和珍稀物种,对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地理位置、地貌、气候和自然资源的多样性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国位于东亚大陆的东部,拥有丰富的自然地理环境。
从北到南,中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多样,涵盖了高山、平原、河流、湖泊和海洋等多个地貌类型。
这个多样性的地理环境为中国的生态系统和文化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以下将分析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并探讨其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一、高山地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山国家之一,拥有许多著名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祁连山脉和太行山脉等。
这些高山地貌不仅造就了中国的壮丽自然景观,也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和水资源。
此外,高山地区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也影响了中国的气候格局,如西北地区的干旱气候和云贵高原的湿润气候。
中国的高山地貌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观光和进行户外探险活动。
二、平原地貌中国的平原地貌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华北地区。
这些广阔的平原地区形成了中国最适宜农业和城市发展的区域之一。
这些地区的平坦土地和丰富的水源为农业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也为城市化进程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同时,平原地区还是人口密集的区域,拥有许多大城市和经济中心。
然而,平原地区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的风险,因此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灾害防范工作。
三、河流和湖泊中国有许多大河流域,如黄河、长江和珠江等。
这些河流不仅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和交通干线,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河流也为中国的农业和工业提供了水源和水力资源。
然而,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河流也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问题,因此需要加强河道治理和水资源管理。
此外,中国还拥有许多美丽的湖泊,如鄱阳湖和洞庭湖等。
这些湖泊不仅为中国的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保护区,也是旅游和观光的热门目的地。
然而,湖泊也面临着水污染和湖泊退化的威胁,需要加强湖泊保护和修复工作。
四、海洋环境中国是东海和南海的沿海国家,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海岸线。
中国的海洋资源包括渔业资源、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以及海洋能源资源。
海洋也为中国提供了广阔的交通通道,促进了国内外贸易的发展。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八章 中国地理 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含解析)
第一节中国地理概况考纲呈现考点解读考情分析1.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山脉和地形区2.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3.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以及黄河治理和长江开发4.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与保护5.我国工农业的分布及其形成原因6.中国的交通线路及其影响1.我国的地形(重点)2.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影响(重难点)3.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重难点)以区域分布图或文字材料为背景,结合初、高中知识考查区域重要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考查主要的人类活动方式、重大工程建设等。
考查频率高,命题方式为选择题或综合题一、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1.优越的位置(1)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①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东临②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
2.辽阔的疆域(1)领土:约960万平方千米,最西端—③帕米尔高原(约73°E),最北端—④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约53°N),最东端—⑤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约135°E),最南端—⑥曾母暗沙附近(4°N)。
(2)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自北向南包括渤海,黄海,⑦东海,南海。
3.众多的邻国:14个陆上邻国及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4.行政区划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⑨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二、我国的人口和民族1.众多的人口——13.7亿(第六次人口普查)(1)人口数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的91.5%,少数民族中⑪壮族人口最多。
(2)民族分布特点:汉族和少数民族⑫大杂居、小聚居。
三、我国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1.地形、地势(1)特征⎩⎪⎨⎪⎧地势:⑬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2)主要山脉断山脉。
(2)地势第二、三阶梯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2.气候(1)气候特征:⑭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⑮复杂多样。
地理PPT课件中国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概况
1.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够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 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 和 海洋资源 等。
2.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
3.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可分为可再生资源 和
非可再生资源
两大类。风力发电属于可再生资源,
煤矿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解析】 我国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我国气候复杂多 样,季风气候显著;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大多数注入太平洋, 但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雅鲁藏布江和怒江注入印度洋;我国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种类相当齐全,故选 D。 考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例 2 有关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水资源南方少,北方多 B.林地集中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 C.水资源冬春多,夏秋少 D.耕地多,草地少,后备耕地充足
【解析】 我国的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是南方多,北方少;我 国林地集中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主 要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原;我国的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是夏秋多, 冬春少;我国耕地林地比重小,草地比重较大,后备耕地不足, 故选 B。 考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解析】 读图可知,我国煤和石油资源的总体分布特征是东多 西少、北多南少,故 A 正确;图中①表示的地点是山西的大同煤 矿,故 B 正确;我国最大的油田是黑龙江的大庆油田,故 C 不正 确;山东省著名的煤矿是兖州煤矿,著名的油田是胜利油田,故 D 正确。故选项 C 符合题意。 考点: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
一、单元学习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2.能够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的土
中国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有哪些特点?
中国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有哪些特点?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其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也有着独特而丰富的特点。
以下是对中国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三大特点的介绍。
一、地理环境多样化作为一个拥有广袤领土的国家,中国的地理环境非常多样化,涵盖了山、水、林和草原等多种地形形态。
其中,中国的山地和高原地带就占了国土面积的近三分之一,包括了喜马拉雅山、祁连山、昆仑山、长白山等许多山脉。
同时,中国还拥有广阔的草原和水域,包括了内蒙古大草原、青藏高原冰川、长江、黄河、珠江等大型水域。
这些地理环境不仅为中国的生态环境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支撑,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自然资源丰富多样中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也为中国的自然资源的丰富化提供了基础。
中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了煤炭、铁矿石、铝土矿、石油和天然气等,这些资源的储量和产量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此外,中国还拥有非常贵重的石墨、稀土、金属钨、磷矿等资源。
除了矿产资源,中国的森林覆盖率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林木资源相对较丰富。
同时,中国的海洋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主要包括了各种鱼类、贝类和海带等。
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了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具有重要实力的关键之一。
三、自然环境面临严重挑战尽管中国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都十分丰富,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的压力,中国的自然环境也面临着严重挑战。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对土地和水资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同时,过度利用和污染已经对中国的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政府愈加重视环境保护的工作,实施了一系列的环保政策和措施,如污染治理、资源节约、环保监管等等。
这些努力都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总结:中国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具有多样化、丰富多样、面临严重挑战等三大特点。
尽管存在着诸多问题,中国政府和人民都将继续努力,为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探讨中国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
探讨中国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地理特征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西临亚洲大陆,地理位置优越。
中国地域辽阔,东部地势平坦,中部和西部则山地和高原居多,南部拥有广阔的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区。
这种地理特征使中国融合了多种气候和生态系统。
二、气候条件中国的气候类型多样,从寒温带到热带各气候带均有分布。
北方地区寒冷干燥,冬季严寒,夏季较短。
南方地区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多雨。
西部高原地区气候凉爽干燥,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特点。
这种多种气候类型的存在使中国成为物产丰富、植被种类众多的国家。
三、河流与湖泊中国拥有许多重要的河流和湖泊。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水运干线,也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带。
黄河作为中国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文明。
此外,还有松花江、珠江、淮河等诸多河流在中国各地纵横交错。
西南地区拥有众多湖泊,包括洞庭湖、太湖、鄱阳湖等。
这些河流和湖泊为中国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也为农田灌溉和工业用水提供了保障。
四、山脉和高原中国是一个山地较多的国家,拥有许多著名的山脉和高原。
西部的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一,珠穆朗玛峰便位于此地。
祁连山、昆仑山、大兴安岭等山脉也遍布中国不同地区。
青藏高原则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
山脉和高原的存在影响着中国的气候、地貌和土壤类型,也为中国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如矿产和水电能源。
五、自然资源中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丰富的矿产、水资源和能源。
中国的煤炭储量居世界首位,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也很丰富。
水资源方面,中国拥有丰富的河流、湖泊和大规模的水库,为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和工业用水提供了保障。
此外,中国还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如森林、草原、湿地等,供养着各种植物和动物。
六、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中国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理我国的自然地理
地理我国的自然地理中国是一个地理环境复杂多样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地理资源。
本文将从地理的角度介绍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系水资源和自然灾害。
一、地形地貌中国的地形地貌各异,东部地区地势相对较低平,中部地区以高原和丘陵为主,而西部地区则以高山和盆地为主。
在东部沿海地区,有长江、黄河、珠江等重要的河流。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它流经中国的中部,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和交通干线。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它流经中国北部,为中国的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在中部地区,有巴蜀平原、江汉平原和河南平原等广阔的平原地区,这些地区适合发展农业和人口聚居。
另外,中国还有一些著名的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这些地区地势较高,气候条件极端。
二、气候条件中国的气候条件多样,包括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寒温带气候等。
南方地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夏季湿热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而北方地区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干旱,冬季寒冷干燥。
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则属于寒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中国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这也为中国的农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同时,中国还受到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这也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三、水系水资源中国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许多重要的河流和湖泊。
黄河、长江、松花江等是中国最重要的河流,它们为中国的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支持。
此外,中国还拥有许多大型湖泊,如鄱阳湖、洞庭湖等,这些湖泊不仅美丽风景,还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起到了保护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因此,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成为了中国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自然灾害中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
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频繁。
尤其四川、云南、甘肃等地经常发生地震,给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高二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二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详细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地理作为高中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涵盖广泛而丰富。
在高二学年,我们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总结,全面了解中国地理的各个方面。
下面将对高二中国地理的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以供参考。
一、地理概况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国家,位于东亚。
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约900万平方公里。
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风貌,自然环境的多样性给中国带来了丰富的物产和生态特色。
中国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
中国边界线长达2.2万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其中包括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等大国。
二、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地貌错综复杂,大致可分为高山、高原、丘陵、平原、盆地、台地等类型。
1. 高山:中国地理上的高山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南段及东北山地等地区。
中国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
2. 高原:中国的高原主要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等。
青藏高原是全球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3. 丘陵:丘陵是中国地理中比较常见的地貌类型,分布广泛,如华北丘陵、华东丘陵、川西丘陵等。
4. 平原:中国的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平原等。
5. 盆地:中国的盆地多位于山地或高原之间,如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等。
6. 台地:中国的台地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如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
三、气候与气象中国气候分布广泛多样,主要可划分为北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和沙漠气候。
1. 北温带季风气候:北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包括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炎热而潮湿。
2.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如上海、浙江、江苏等,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潮湿。
3.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如广东、福建等,气温高,降水充沛。
4. 高原气候: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凉爽多雨。
高三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承载力
中国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础。
然而,自然资源并非无穷无尽的,也需要环境的支撑和维护。
本课程将会介绍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承载力,为学生了解中国的资源优劣势、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一、中国的自然资源及其分布中国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生物资源。
1.土地资源中国是一个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的国家,但耕地资源紧缺,耕地面积仅为1.38亿公顷。
其中,华北地区的平原耕地最为丰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丘陵坡耕地居次,西南地区的丘陵山地耕地最为缺乏。
2.水资源中国的总水资源丰富,但是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北方缺水、南方水多。
尤其是西北地区的干旱状况极为严重。
同时,中国的水资源污染也极为严重,自来水水质不达标的城市常年超过80%。
3.矿产资源中国的矿产资源种类繁多,主要包括铁、锰、铜、铝、镍、锡、锂、钨、金、银等金属矿产,以及煤、石油、天然气、钾盐等非金属矿产。
其中,煤、铁、铜、铝、锌等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对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能源资源中国的能源资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等。
然而,我国的能源结构过于依赖煤炭,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源头。
因此,加强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推进清洁能源,对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生物资源中国丰富的生物资源是我国的特色之一,包括世界上最多的动物和植物品种,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年,我国已审定的动物和植物品种近7万种。
然而,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许多物种正面临着生存危机,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中国的环境承载能力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最高人口、物质和能量负荷的能力。
中国几千年的人口积累、不合理的经济发展、过于依赖化石能源的能源结构和不断加剧的污染,造成了中国的环境问题。
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
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认识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一、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1. 中国的土地资源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国土面积,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
根据统计,中国陆地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
这其中包括广袤的平原、高山峡谷和广阔的草原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地。
中国土地面积虽然庞大,但由于人口众多和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增加,部分土地逐渐受到破坏。
2. 中国的水资源作为一个全球化大国,中国也是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拥有约249,090亿立方米可用水资源,分布在不同地区。
尽管如此,在中东部沿海城市和干旱少雨区域,水资源供应可能会受到限制,充分利用和保护水源显得尤为重要。
3. 中国的能源资源在能源领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并且还是天然气、原油和核能等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量都位居前列。
不过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增强以及可再生能源的推广,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二、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1. 水污染水污染是中国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之一。
持续的工业化和农业化使得很多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受到了污染。
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农业化学物质和生活废水等。
这对人民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威胁。
2. 空气污染中国也面临着持续不断的空气污染问题,特别是在城市地区。
车辆排放、工厂烟囱以及燃煤产生的废气都会导致雾霾等严重空气污染现象。
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有害气体中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 土壤退化由于过度的农业活动、过度开采以及工业废弃物排放等原因,中国土壤质量普遍下降,出现了退化问题。
这直接影响到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并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生态环境破坏。
4. 生物多样性丧失由于栖息地破坏、非法捕捞和非法贸易等因素,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比较突出。
一些珍稀动植物种类正面临灭绝危机。
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保护国家自然资源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解决中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措施1. 推行可持续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是解决中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关键。
人教版高中地理目录
人教版高中地理目录一、中国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篇1. 中国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2. 中国的自然地理区划3. 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与特点a. 中国的矿产资源b. 中国的能源资源c. 中国的水资源d. 中国的土地资源二、人口与城市篇1. 人口与人口分布2. 人口问题与控制a. 人口老龄化问题b.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c. 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3. 中国城市体系与城市规划a. 中国主要城市b. 城市化的挑战与发展c. 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三、农业与农村篇1. 中国农业发展历程2. 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生产方式a. 农业科技与现代农业b. 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与发展3. 农村经济与乡村振兴a. 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发展b. 乡村振兴战略与实施四、工业与城市篇1. 工业化与工业发展历程2. 工业结构调整与新型工业化a. 传统工业与现代工业b. 高新技术产业与工业结构调整3. 城市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a. 区域发展差距与城市间差异b. 城市功能与城市发展战略五、交通与通信篇1. 交通运输的地理条件与特点2. 中国交通运输体系与发展a. 铁路与公路交通b. 水路与航空交通3. 通信技术与信息化社会a. 电信与互联网技术b. 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六、资源与环境篇1. 资源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2. 自然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a. 自然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挑战b. 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3.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政策a. 大气环境问题与大气污染防治b. 水环境问题与水资源保护c. 土地环境问题与土地资源管理总结:人教版高中地理目录涵盖了中国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农村、工业与城市、交通与通信、资源与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地理,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地理特点、资源分布和环境状况,为国家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地理的学习也使我们更加关注人口问题、城市化进程、农业现代化、工业发展、交通运输和通信技术等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有哪些基本特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有哪些基本特点中国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中国位于东亚大陆边缘,地理位置独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化的自然环境。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一、广袤的疆域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国土面积达到约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中国跨越东经73°33′到135°05′,北纬18°03′到53°33′之间,横跨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地理位置十分广袤。
二、丰富的地理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地理资源,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资源、动植物等。
地理资源的多样性带来了中国自然环境的多元化。
从高山到平原,从河流到湖泊,从北方的草原到南方的热带雨林,中国的地理资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自然环境。
三、多样的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地貌多样,大致可分为高原、平原、山地和盆地四种类型。
高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等地,平原则以东部沿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最为广阔。
山地包括喜马拉雅山脉、秦岭-淮河以及大别山、太行山等,而盆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四、多样的气候类型中国气候类型丰富多样,包括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纬度跨度大,海陆分布差异明显,导致气候类型的差异。
在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四季分明;而北方地区则寒冷干燥,冬夏温差大。
五、丰富的水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有众多的江河湖泊以及珍贵的地下水资源。
长江、黄河、长白山等著名的江河湖泊分布在中国境内,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支撑。
同时,中国还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承载着人民的生产生活需求。
六、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中国自然环境独特,生物资源丰富多样。
国内拥有大量的动植物物种,其中不乏世界珍稀濒危物种。
从大熊猫到金丝猴,从铁杉到沙漠植物,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是国际上公认的重要自然遗产。
综上所述,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具有广袤的疆域、丰富的地理资源、多样的地形地貌、多样的气候类型、丰富的水资源以及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等基本特点。
中国的地理特点和自然资源
中国的地理特点和自然资源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地理特点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
它的地理特点和自然资源是中国人民创造繁荣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地理特点和自然资源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一、地理特点中国的地理特点主要有广袤的领土、多样的地形和气候、复杂的地质构造等方面。
首先,中国拥有广袤的领土。
作为世界第三大国家,中国的土地面积达到960万平方千米。
这个广袤的领土包括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系统,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其次,中国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多样。
中国境内包括高山、平原、丘陵、河流等多种地貌。
这种多样性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同时,中国的气候也非常多样,从北方的寒冷到南方的亚热带气候,不同的气候区域为不同地区的资源开发和农业生产提供了条件。
最后,中国的地质构造非常复杂。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交汇区域,地震、火山和地质灾害频发。
然而,这种地质构造也为中国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
二、自然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能源资源等。
首先,中国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
中国煤炭和石油储量居世界前列,同时还拥有大量的天然气、铁矿石、铝等矿产资源。
这些矿产资源为中国的能源消耗和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其次,中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华北地区的黄河、长江流域的长江以及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等大江大河为中国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此外,中国还有众多湖泊和水库,为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和发电等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
然后,中国的土地资源非常丰富。
中国是农业大国,拥有广阔的耕地和草地。
这些土地为国家的粮食生产和畜牧业提供了基础。
此外,中国还有大片的森林资源,为木材和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保障。
最后,中国的能源资源也非常重要。
除了丰富的化石能源外,中国还拥有大量的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
这些能源资源为中国的清洁能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巨大潜力。
高考地理专题——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的自然资源一.自然资源概况1.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取,并用于生活、生产的物质或能量2.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1)我国重要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种类齐全。
(2)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很少。
(3)自然资源形势严峻二.中国的土地资源1.我国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1)根据土地资源利用的情况,可以把土地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未利用和少利用土地(2)耕地又可分为水田与旱地2.我国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3.三大林区:(1)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2)西南的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喜马拉雅山南坡是我国第二大林区(3)东南地区的台、闽、粤、赣各省,森林也不少,但大多是次生林或人工林4.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1)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为我国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土地资源的现实状况(3)土地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4)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5.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1)水土流失严重,每年50亿吨以上,居世界之首(2)土地荒漠化,土地次生盐碱化(3)社会经济发展征用大量土地(耕地)(4)森林资源在一些重要林区日益减少(5)草场资源普遍超载Tip:主要的土地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原因地形、土壤、气候、植被等自然因素,不合理的垦殖等气候变暖、干旱、风沙侵蚀等,三过度造成的植被破坏气候干旱,干旱区的大水漫灌,沿海地区过度抽取地下水,海水倒灌危害土地生产力下降沙漠面积扩大、耕地减少、风沙危害、沙尘暴耕地退化、农业减产对策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植树造林植树种草、退耕还林完善排灌系统,利用水利和生物配套技术6.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1)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原则,依据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①南方丘陵、山区宜大力发展林业②北方半干旱、干旱草原区宜退耕还牧,发展畜牧业③一些河流中上游及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宜发展林业,大于25°的坡耕地宜退耕还林三.中国的水资源1.水资源的概念:由天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通常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2.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差值)3.我国的水资源现状:(1)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总量排名: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2)空间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3)季节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4)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5)水资源与其他资源的匹配欠佳4.我国水资源问题的地区差异:(1)南方地区——水质型缺水(太湖、巢湖、滇池)(2)北方地区——资源型缺水(淮河、海河、辽河)(3)西北内陆地区——水资源无序利用(绿洲萎缩、湖泊消失、荒漠化加剧)5.我国水资源短缺与解决措施:(1)缺水的原因:①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②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③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量日益增加④不合理用水,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⑤水污染现象严重(2)措施:①实行跨流域调水;②兴修水库;③节约用水,工业废水循环利用。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之中国的自然资源课件
实施资源管理政策,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资源整合和综合利用,推 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04
区域地理与中国自然资源
华北地区的自然资源
总结词
华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中国的重要能源基地。此外,该地区还拥有广阔的平原和肥沃 的土壤,适合农业发展。
详细描述
华北地区是中国能源的主要供应地之一,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储量丰富。其中,山西省是中国最大的煤炭 基地之一,为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能源支持。此外,华北地区的平原和肥沃的土壤为农业发展提供 了优越的条件,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
土地利用变化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土 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变化,建设 用地增加,部分耕地和林地转 为建设用地。
土地保护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 护土地资源,如退耕还林、土
地整理等。
水资源
水资源总量
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较少,时空分布不均。
水能资源
水能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及其支流上。
西南地区的自然资源
总结词
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能、矿产和生物资源 ,是中国的重要能源和原材料基地。此外, 该地区还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 适合旅游业发展。
详细描述
西南地区地处中国西南部,拥有丰富的水能 、矿产和生物资源。其中,长江、澜沧江等 河流的水能资源为中国的电力发展提供了重 要的支持。同时,该地区的矿产资源也十分 丰富,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 料支持。此外,西南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和 民族文化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 发展,实现人类与自然的 和谐共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上海高中地理第二册知识点整理
上海高中地理第二册知识点整理一、中国自然地理1.自然地理的概念与研究方法:自然地理主要研究地球自然环境,包括地球形成与演化、地球的地理构造、陆地地貌和水体地貌等方面的内容。
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考察、地图解读、实验研究等。
2.中国地理环境特点:包括中国的地域位置、气候、地貌、水文、植被、动植物资源等方面的特点。
如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北半球东部,地处亚欧交界,具有四大板块交汇;中国的气候类型丰富多样,包括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等;中国的地貌包括平原、高原、丘陵等多样地貌形态;中国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江河湖泊和地下水资源等。
3.中国自然灾害:中国自然灾害的类型包括水灾、旱灾、台风、地震、雪灾等。
其中水灾和旱灾是中国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经常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困扰。
4.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自然资源包括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土壤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其中,能源资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资源等;矿产资源包括金、银、铜、铝、锌等各种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土壤资源包括耕地和草地等;水资源包括江河湖泊和地下水等;生物资源包括动植物等。
二、中国经济地理1.经济地理的概念与作用:经济地理主要研究地域经济结构和地域经济发展规律,以及地域经济差异和区域综合开发等。
经济地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地方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地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
2.中国的经济区划:中国的经济区划包括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黄河中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南方地区等。
每个经济区域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和经济发展优势。
3.中国的经济与开放:中国的经济与开放政策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通过开放,中国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经济开放主要包括对外贸易、外资吸收、旅游业等方面。
4.中国的优化产业结构:中国的产业结构主要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优化产业结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主要包括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工业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例题1】图1、图2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250~1 4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B.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550~1 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D.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2.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黄土高原B.三江平原C.塔里木盆地D.江南丘陵答案 1.C 2.A解析第1题,仔细读图,在各海拔段中,<1 25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1 550~1 7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由此可判断出A项错,C项正确。
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较少,坡度10°~15°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较多,由此可判断出B项错,D项错。
第2题,仔细读图,结合上题可知此地聚落主要分布在海拔1 400~1 850 m之间,坡度在5°~20°之间。
A项中黄土高原两个条件都符合,A项正确。
三江平原地处我国东北,地势低平,两者皆不符合,B项错。
塔里木盆地地势平坦,坡度方面不符合题意,C项错。
江南丘陵,海拔高度低于500米,海拔方面不符合,D项错。
【例题2】读图,完成3~4题。
3.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 )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4.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答案 3.A 4.C解析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的区域定位。
根据图中提供的经纬度判断,甲城市位于汉水谷地,乙城市位于黄淮平原,则7月份两地平均气温应相差不大。
在纬度大致相当的前提下,由于山地对冬季风的阻挡,甲城市1月平均气温高于乙城市。
【例题3】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 500米以上;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
下图是“青海省年降水量分布和年平均气温分区图”。
据此回答5~6题。
5.青海省东南边缘降水较多,其水汽主要来自( )A.大西洋B.北冰洋C.太平洋D.印度洋6.根据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将青海省划分为Ⅰ、Ⅱ、Ⅲ三个温度区。
三区年平均气温相比( )A.Ⅰ>Ⅱ>Ⅲ B.Ⅰ<Ⅱ<ⅢC.Ⅰ<Ⅱ,Ⅱ>Ⅲ D.Ⅰ>Ⅱ,Ⅱ<Ⅲ答案 5.D 6.C解析第5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提示“青海省东南边缘”,青海省东南部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量较多。
第6题,明确柴达木盆地的分布位置是答好本题的关键。
此题注意审题“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由图可知柴达木盆地位于Ⅱ,而柴达木盆地海拔较低,降水量少,太阳辐射强,年均温较高。
【例题4】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
下图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量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
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7~9题。
7.下列各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 )A.1970~1976年B.1977~1984年C.1980~1989年D.1989~2000年8.该支流流入( )A.黄河 B.长江 C.辽河 D.黑龙江9.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A.建设用沙量增加B.兴修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D.连续干旱答案7.A 8.B 9.B解析第7题,由图可知,1970~1976年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
1977~1989年的某时段,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相反,故排除B、C项;1989~2000年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接近程度较1970~1976年小,故D项错误。
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支流每年净注入干流的流量在1 500亿立方米左右,由此可以判断其干流的年净径流量巨大;从年净输沙量可以看出该支流每年的含沙量也较大,由此则可以判断该干流最可能为长江(辽河和黄河的年净径流量较小,黑龙江的含沙量较小)。
第9题,读图可知,该河流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兴修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因为兴修水库可使泥沙在库区沉积,森林覆盖率提高可减少泥沙入河量。
跟踪训练一、选择题下图中各城市的大气最大降温高度(距地面高度),是连续三年中最强的15次冷空气影响的统计平均值。
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反映的变化趋势,对下列各地最大降温高度的推断,正确的是 ( )。
A.合肥小于南宁B.株洲大于石家庄C.辽河平原大于洞庭湖平原D.长江三角洲小于珠江三角洲2.形成图示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获得太阳辐射多少B.距冬季风源地远近C.下垫面性质的差异D.对流层厚度的不同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纬度越高,最大降温高度一般也越高。
联系选项各地点(或地域)的纬度位置可知,合肥最大降温高度大于南宁,株洲小于石家庄,辽河平原大于洞庭湖平原,长江三角洲大于珠江三角洲。
第2题,最大降温高度应与冷空气风力强弱有关,图中各城市纬度越高,离冬季风源地越近,最大降温高度越大。
答案 1.C 2.B下表是我国东部地区四地的气候资料,据表完成3~5题。
3.表中①地区的植被类型和农作物是 ( )A.针阔混交林,春小麦 B.落叶阔叶林,棉花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稻 D.针叶林,甜菜4.四地河流水文特征比较,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水位变化最小B.②地含沙量最大C.③地冰期最长 D.④地汛期最长5.关于四地所在地区矿产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③铁矿资源丰富 B.②④煤炭资源丰富C.①④有色金属矿产丰富 D.①③石油资源丰富解析根据气候资料判断,①②③④依次位于华北地区、南部沿海、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答案 3.B 4.C 5.D6.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
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
据此完成下题。
该区域可能位于 ( )。
A.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C.华北平原D.东南丘陵解析该区域海拔在400米左右,故排除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及华北平原,地表有一定起伏,故为东南丘陵。
答案 D读“工业化阶段表”及“长江流域各省级行政区经济发展水平与阶段图”,回答7~8题。
7.据图表判断,长江流域范围内的各省级区域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是( )A.湖南、安徽、重庆B.四川、云南、江西C.上海、浙江、江苏D.广西、湖北、云南8.关于长江流域的特征和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发展比较协调B.人文要素空间分布差异不明显C.大部分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D.经济布局亟待优化解析根据图中数据结合表格中的标准判断即可。
图示信息显示长江流域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布局亟待优化调整。
答案7.C 8.D下表示意我国四种农作物种植的适宜气候条件。
读表回答9~10题。
9. 四种农作物中,适宜在鄱阳湖平原种植的是 ( )。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成都平原不适宜种植农作物②的主要原因是 ( )。
A.热量条件不足B.水分条件不足C.水热配合不好D.光照条件不足解析第9题,通过分析表中信息可知,①②两种农作物所需要的积温较高,均超过3 500℃,适宜在鄱阳湖平原种植。
④农作物所需积温太高,不适宜在鄱阳湖平原种植。
第10题,成都平原地处四川盆地,全年降水量较大,阴雨天较多,日照时间短,而农作物②的生长条件要求光照时间较长。
答案9.A 10.D读山西省近年来的产业结构图,回答11~12题。
11.该省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 )。
A.第一产业比重略有回升B.第二产业的比重开始下降C.第二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且占据主导地位D.第三产业的比重下降幅度最大12.该省的主导工业是 ( )。
A.机械制造B.有色冶金C.能源工业D.轻纺工业解析第11题,山西省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且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的比重下降,但下降幅度小于第一产业。
第12题,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主导工业是能源工业。
答案11.C 12.C13.下图是我国重要的四条交通干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对四条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②线路穿越高原、丘陵,人口密度最小B.③~④线路穿越高原、平原,聚落分布均匀C.⑤~⑥线路穿越高原、山脉,少数民族种类最多D.⑦~⑧线路穿越丘陵、平原,聚落密度较大解析①~②线路穿越山脉、盆地,人口相对集中;③~④线路穿越高原、平原,聚落集中分布在东部;⑤~⑥线路穿越高原、山脉,少数民族主要为藏族居民;⑦~⑧线路穿越丘陵、平原,聚落密度较大。
答案 D随着两列国产“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从上海虹桥站、杭州站同时疾驶而出,沪杭高速铁路通车运营。
这是我国高速铁路引领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潮流的又一重要标志。
读图甲和图乙,回答14~15题。
14.下列有关沪杭高速铁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B.加强上海和北京之间的联系C.增加货物运量D.加剧大气污染15.下列对沪杭高铁通车后产生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对两个地区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较小B.促进沿线的资源调配C.有利于加强中、东部地区的联系D.加快城市化的进程解析第14题,沪杭高铁的开通可以加强沿线地区的联系,促进经济、贸易、旅游的发展,带动沿线地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第15题,沪杭高铁是客运线路,通车后会大大加快人口的流动,促进人口的迁移,以及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答案14.A 15.D二、综合题16.阅读下列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河南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肉类食品、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拥有“双汇”“思念”“三全”等众多知名品牌,其速冻食品更占据了全国60%的市场。
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产品更新,河南已从“中国粮仓”变成了“国人厨房”。
(1)简述河南省的地形特征。
(2)简述图中①②两项水利工程的作用。
(3)简析河南省发展食品加工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4)为了研究河南省部分地区农业发展状况,有一地理兴趣小组对该省东南部某地的一个农村进行了社会调查,获得下表资料:根据以上资料分析该村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